高中歷史- 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1頁
高中歷史- 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2頁
高中歷史- 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3頁
高中歷史- 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4頁
高中歷史- 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4PAGE教學設計必修二第10課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王文濤一、教學分析:1.教材分析《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是岳麓版必修二第二單元《工業文明的崛起和對中國的沖擊》第十課,上承本單元第9課《改變世界的工業革命》,下啟第11課《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這一課主要概述了三個問題:一是中國傳統經濟的變化;二是洋務運動與官辦企業;三是民族工業的出現和艱難發展。這三個問題前后相繼,互為因果。清晰地揭示了鴉片戰爭后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情況與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發展的歷史場景,反映了在西方工業文明的沖擊之下中國內部社會經濟發生的變化。同時,在整個高中歷史課程中,本課上承必修1的《鴉片戰爭》,實質分析的是鴉片戰爭列強的侵華給中國社會經濟帶來的影響。由經濟結構的變動必然會引起政治制度、階級關系、思想文化、社會生活等一系列的變化,近代中國的變化就是工業革命沖擊下的產物。2.學情分析高一學生具備一定的概括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正處在由感性思維向理性思維發展時期,但知識儲備和認知水平均有限。而本課縱橫古今中外、概念性強,對高一學生而言認知上存在一定困難。故在進行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既突出主題:自然經濟的逐漸解體、洋務運動、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又要不斷啟發、點撥,讓學生學會挖掘本課中有價值的歷史信息的方法,使學生既掌握知識,又培養能力。設計歷史情境,啟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小組展示,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概括、歸納的能力,引導學生感悟鴉片戰爭后列強經濟侵略的曲折過程和近代中國農村生產生活的變遷,體會近代企業的艱難起步,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二、課程標準簡述鴉片戰爭后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和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的史實,認識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三、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①識記鴉片戰爭前,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理解鴉片戰爭后,中國自然經濟逐步解體的原因、表現。②識記洋務派代表;洋務運動的內容;理解洋務企業的性質;洋務運動破產的原因和影響。③理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興起的原因、影響和特點。④探究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洋務運動與中國資本主義產生之間的關系。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小農經濟解體過程的學習,掌握重大歷史現象的演進過程。運用閱讀和分析材料,理解歐風美雨是中國近代化的外部條件。結合材料分析中國近代經濟結構變動的原因、特點和影響。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通過教學讓學生認識到列強的入侵一方面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但另一方面為中國的近代化創造了條件。②洋務運動的目的是維護清王朝的統治,但它客觀上推動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強的侵略,是中國大規模近代化的開端。③近代民族工業的產生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發展,為中國人學習西方,振興中國提供了物質基礎。四、重點與難點1.重點:①經濟結構的變化②洋務運動的興起與發展③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的興起2.難點:①對洋務運動作用的評價②民族工業的特點③對中國近代化的理解五、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意圖溫故知新情景導入明確課標認識重點探究合作落實課標課堂小結串珠成簾圖片展示:中西方文明對照西方:工業文明(新航路開辟、殖民擴張、工業革命)中國:農業文明(小農經濟、鴉片戰爭)通過課件展示本節課程標準與重難點,讓學生學習有明確的目標,這一環節主要以教師講解為主。痛苦之變小農經濟漸解體展示圖片和文字材料結合四個問題突破小農經濟解體這一目。問題1:鴉片戰爭前中國傳統的經濟模式是什么?在經濟結構中處于怎樣的地位?問題2:小農經濟的解體有何具體表現?問題3:小農經濟的解體有何具體原因?問題4:小農經濟的解體帶來怎樣的影響?跛腳之變創辦洋務終夭折1、讓學生閱讀課本47-48頁“洋務運動與官辦企業”子目,完成下列表格2、文字材料:(1)梁啟超《變法通議》記述,讓學生思考“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2)合作探究:洋務運動的評價畸形之變興辦實業歷艱難1、情景小劇、合作探究:民族工業產生的原因2、文字、圖片材料設置問題。問題1:近代中國的民族工業有何自身特點,對其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問題2:閱讀材料分析近代中國民族工業還有何特點,其發展受那些不利因素的影響?乾坤之變——民族企業當自強學生跟隨老師回顧舊知,實質分析的是鴉片戰爭列強的侵華給中國社會經濟帶來的影響,近代中國的變化就是工業革命沖擊下的產物。思考、聽講、明確課標學生積極跟隨教師閱讀材料、思考、提取信息,并組織答案。1、以小組為單位展示自主學習成果,并由其它組的同學修正、補充。2、小組合作探究,評價洋務運動夾縫中生存,受到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的阻礙,在夾縫中生存。具有妥協性和革命性。通過設計相應的知識背景,讓學生回顧所學內容,同時借助這些問題在舊知識與新知識搭起一座橋梁,通過設置相應情景,導入新課。在學習新課之前,明確展示課標,讓學生首先知道這節課應該學什么、重難點是什么,明確學習目標后,為課堂學習定下方向。培養閱讀史料能力和提取信息能力。體會自然經濟解體的途徑和表現。了解列強經濟侵略給中國帶來的危害,體會自然經濟解體客觀進步作用。學習辯證的看待歷史問題。將洋務運動的發生放到中外大背景中去思考,感受歷史事件的連續性和因果關系。感受古今之大變局下中國國先進的士大夫階層思想的轉變體會洋務運動對中國社會思想和政治運動的影響培養學生從各種類型材料中讀取信息的能力。選取學生熟悉的典型事例,有代表性和說服力,使學生更加親近歷史。感受民族資本家創業的艱辛。總結知識、拓展思維、樹立正確的文明史觀。六、教學反思課堂是落實教學改革的重要陣地,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直接關系到教學改革的成功與否。新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出臺后,我在認真研讀的基礎上,確立了基本的教學框架。本節課我將知識分為四部分(痛苦之變小農經濟漸解體、跛腳之變創辦洋務終夭折、畸形之變興辦實業歷艱難、乾坤之變——民族企業當自強)進行處理,設計思路是由基礎到綜合,由課本到生活,逐步逐層的提升。讓學生體驗所學的知識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現有生活,如果能更深入的研究,則能更好的指導生活。總體感覺本節課真正做到了“面廣、點細”。通過問題引領啟發了學生思維,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對知識掌握情況較好。自我感覺不足之處是時間把握上還有待于提高。學情分析必修二第10課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王文濤高一學生具備一定的概括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正處在由感性思維向理性思維發展時期,但知識儲備和認知水平均有限。而本課縱橫古今中外、概念性強,對高一學生而言認知上存在一定困難。故在進行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既突出主題:自然經濟的逐漸解體、洋務運動、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又要不斷啟發、點撥,讓學生學會挖掘本課中有價值的歷史信息的方法,使學生既掌握知識,又培養能力。設計歷史情境,啟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小組展示,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概括、歸納的能力,引導學生感悟鴉片戰爭后列強經濟侵略的曲折過程和近代中國農村生產生活的變遷,體會近代企業的艱難起步,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效果分析必修二第10課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王文濤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教學不僅關注教師的教,更要關注學生的學。學生在三維目標方面的變化與收獲是看得見的:1.學生情感表現:學生從學習、情景中得到學習的興趣,從探究活動中獲得合作交流的樂趣。學生參與度廣,多數同學在小組活動、發言等方面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升自信心。學生體會到科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形成一定的生物學素養。2.學生能力培養:觀察能力。學生看得清楚、看得明白,觀察能促進思維的發展,從而進入深層次的思考。思考能力。通過對探究發展學生的想像力,敢于質疑,勇于創新,從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表達能力。學生能積極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表述規范、有條理。教材分析必修二第10課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王文濤《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是岳麓版必修二第二單元《工業文明的崛起和對中國的沖擊》第十課,上承本單元第9課《改變世界的工業革命》,下啟第11課《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這一課主要概述了三個問題:一是中國傳統經濟的變化;二是洋務運動與官辦企業;三是民族工業的出現和艱難發展。這三個問題前后相繼,互為因果。清晰地揭示了鴉片戰爭后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情況與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發展的歷史場景,反映了在西方工業文明的沖擊之下中國內部社會經濟發生的變化。同時,在整個高中歷史課程中,本課上承必修1的《鴉片戰爭》,實質分析的是鴉片戰爭列強的侵華給中國社會經濟帶來的影響。由經濟結構的變動必然會引起政治制度、階級關系、思想文化、社會生活等一系列的變化,近代中國的變化就是工業革命沖擊下的產物。鴉片戰爭后,質優價廉的洋紗涌人中國東南沿海的市場后,逐步取代土紗,使中國家庭棉紡織業的“紡”與“織”分離。隨后,洋布取代土布,又使中國農家的“織”與“耕”分離。中國自然經濟開始解體。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后,清政府一些較為開明的官員為維護清朝統治,從19世紀60—90年代掀起一場洋務運動。他們引進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近代民用工業。洋務運動對外國的經濟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對本國封建經濟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兩次鴉片戰爭后,受外商企業豐厚利潤的刺激,受洋務派引進西方先進生產技術的誘導,一些官僚、地主、商人,開始投資創辦近代企業。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誕生了。所以從現代化史觀來分析這一課,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即是中國傳統經濟向近代經濟的轉型,也就是中國經濟的近代化。評測練習必修二第10課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王文濤【課堂檢測】命題思想一緊扣核心概念(題點)概念——與小農經濟有關1.曾主持中國海關總稅物司的英國人赫德在其《中國見聞錄》中寫道:“中國有世界上最好的糧食——大米;最好的衣物——棉絲和皮毛;最好的飲料——茶。他們無須從別處購買一文錢的東西”這段材料表明當時中國社會占主導地位的經濟形態是()A商品經濟B民族資本主義經濟C自然經濟D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命題思想二隱含社會熱點(題點)從大國崛起因素來看洋務運動2.一個大國的真正崛起,最終要看其有沒有科學研究和創新能力,有沒有一流的大學和研究機構。洋務運動在這方面的實踐嘗試主要體現在()A求富舉措B求強舉措C育人舉措D外交舉措命題思想三凸顯新史觀、新價值觀(題點)新史觀——近代化史觀3.如果從中國近代化角度考查鴉片戰爭后中國歷史發展,洋務運動可以說邁出了的第一步,其中最突出的表現是:()A有限度的引進西方的科學技術,創辦工業B建立起一支近代化的海軍C興辦新式學校,派遣留學生D開始學習西方政治經濟制度【課后鞏固提高】1.(2014年新課標全國Ⅰ卷)據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費英國棉紗、棉布9.09便士,而中國是0.94便士。這反映出當時中國A.經濟受到鴉片戰爭的破壞B.實行保護本國經濟的政策C.經濟的發展水平低于印度D.傳統的小農經濟根深蒂固2.(2014年全國大綱卷)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機器廠可興作業,小輪舟可便通達,今各省皆為厲禁??徒使洋貨流行”。建議“宜縱民為之,并加保護。”這種主張被正式推行是在A.19世紀70年代B.19世紀80年代C.19世紀90年代D.20世紀20年代3.(2014年山東卷)19世紀60年代,江浙地區出現了“蠶事乍畢絲事起,鄉農賣絲爭赴市??番舶來銀百萬計,中國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紡車,無復有心種菽粟”的現象。它反映出A.資本輸出成為列強侵華的主要手段B.開埠通商促進了江浙地區民族工業的發展C.中國對外貿易由入超變為出超D.市場擴大刺激了江浙地區絲織業發展4.(2013年山東卷)1872年,“機械螺絲(廠)”創與簡村堡陳啟沅(源),名曰“絲偈”,以其用機器也。。。。以其交洋人也“材料中的螺絲廠最可能坐落于A北京附近B廣州附近C西安附近D成都附近5.(2013年浙江卷)閱讀材料,加深對歷史上江南經濟變化的認識。材料一松江府——“壤地廣袤不過百里而遙,農畝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萬之賦??全賴此(棉織)一機一杼”。蘇州府——“郡城之東,皆習機業。??計日受值”;盛澤鎮“俱以桑蠶為業”。嘉興府王江涇鎮“多織綢,收絲縞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湖州府——“俗皆織絹”;“唯湖以委??官賦私負成取足焉”;南潯鎮“煙火萬家”。——摘編自明清史志資料材料二1840年后,長江三角洲的村鎮無不受到開埠所帶來的影響。時人有詩:蠶事乍畢絲事起,鄉農賣絲爭赴市。??小賈收買交大賈,大賈載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國正通商??番舶來銀百萬中國商人皆若狂。今年買經更陸續,農人紡經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紡車,無復有心種菽栗。——摘編自明清史志資料材料三馬克思在1853年就預言:“與外界隔絕曾是保存舊中國的首要條件,而當這種隔絕狀態在英國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時候,接踵而來的必然是解體過程。”馬克思在這里是用來“暴力”一詞,這無疑是侵略的同義詞。但他并沒有用侵略和被侵略來概括全部中外關系??把侵略同侵略帶來的社會變化分開來,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總要思想。——摘編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1)指出中國古代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說明農業經濟與商品經濟的關系。閱讀材料一,概括明清時期江南經濟的主要變化。(2)仔細閱讀材料二中的詩歌,結合時代大背景,分析長江三角洲的村鎮經濟發生的重大變動。(3)閱讀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帶來的社會變化分開來”的思路,概括19世紀外國資本主義入侵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課后反思必修二第10課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王文濤課堂是落實教學改革的重要陣地,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直接關系到教學改革的成功與否。新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出臺后,我在認真研讀的基礎上,確立了基本的教學框架。下面我以《近代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教學實踐為例,反思一下關于本節課的教學。1.本節課的成功之處一是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問題意識強。上課后,我首先通過設計相應的復習題,讓學生回顧上節所學內容,同時,借助這些問題在舊知識與新知識搭起一座橋梁,。同時在每講完一個知識點我都以提問的形式對探究后的問題有效鞏固。如鴉片戰爭后自然經濟解體的原因、表現與影響分別是什么?洋務運動中興辦的軍用企業與民用企業有何相同點與不同點?民族工業產生的和發展的原因,發展緩慢的原因?總之,通過設置相應情景,充分說明:同學們真正地進行了自學并認真進行了思考。最為精彩的的是結合材料與有關史實探究民族資本主義產生與發展的原因,同學們各抒己見,發散思維得到了充分的鍛煉。二是課堂達標率高,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度優。為保證課堂教學的高效率,增強同學們的目標意識,我們除在學案中設計了三維目標外,在導入新課后,還進一步重申根據課程標準要求,本節課重點掌握鴉片戰爭后中國近代經濟結構的變動和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的史實,認識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從而讓學生的自主學習緊緊圍繞學習目標有的放矢的進行,并通過針對性的訓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