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病毒_第1頁
流行性感冒病毒_第2頁
流行性感冒病毒_第3頁
流行性感冒病毒_第4頁
流行性感冒病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流行性感冒病毒正黏液病毒科病毒01病毒簡介命名方式繁殖方式形態結構病毒變異主要特性目錄030502040607傳播途徑預防措施診斷方法防治措施目錄0908010011主要危害重要事件研究進展目錄013012基本信息流行性感冒病毒簡稱流感病毒。它分為甲(A)、乙(B)、丙(C)三型,近年來才發現的流感病毒將歸為?。―)型。流感病毒可引起人、禽、豬、馬、蝙蝠等多種動物感染和發病,是人流感、禽流感、豬流感、馬流感等人與動物疫病的病原。這些疫病典型的臨床癥狀是急性高熱、全身疼痛、顯著乏力和呼吸道癥狀。流感病毒主要通過空氣中的飛沫、易感者與感染者之間的接觸或與被污染物品的接觸而傳播。一般秋冬季節是其高發期。人流感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甲型流感病毒經常發生抗原變異,可以進一步分為H1N1、H3N2、H5N1、H7N9等亞型(其中的H和N分別代表流感病毒兩種表面糖蛋白)。流感病毒對外界抵抗力不強。動物流感病毒通常不感染人,人流感病毒通常不感染動物,但是豬比較例外。豬既可以感染人流感病毒,也可以感染禽流感病毒,但它們主要感染的還是豬流感病毒。少數動物流感病毒適應人后,可以引起人流感大流行。病毒簡介病毒簡介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virus),是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的代表種,簡稱流感病毒,包括人流感病毒和動物流感病毒,人流感病毒分為甲(A)、乙(B)、丙(C)三型,是流行性感冒(流感)的病原體。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性易發生變異,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例如1918~1919年的大流行中,全世界至少有2000萬~4000萬人死于流感;乙型流感病毒對人類致病性也比較強,但是人們還沒有發現乙型流感病毒引起過世界性大流行;丙型流感病毒只引起人類不明顯的或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很少造成流行。甲型流感病毒于1933年分離成功,乙型流感病毒于1940年獲得,丙型流感病毒直到1949年才成功分離。形態結構形態結構流感病毒呈球形,新分離的毒株則多呈絲狀,其直徑在80至120納米之間,絲狀流感病毒的長度可達4000納米。流感病毒結構自外而內可分為包膜、基質蛋白以及核心三部分。核心流感病毒結構模式圖病毒的核心包含了存貯病毒信息的遺傳物質以及復制這些信息必須的酶。流感病毒的遺傳物質是單股負鏈RNA,簡寫為ss-RNA,ss-RNA與核蛋白(NP)相結合,纏繞成核糖核蛋白體(RNP),以密度極高的形式存在。除了核糖核蛋白體,還有負責RNA轉錄的RNA多聚酶。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RNA由8個節段組成,丙型流感病毒則比它們少一個節段,第1、2、3個節段編碼的是RNA多聚集酶,第4個節段負責編碼血凝素;第5個節段負責編碼核蛋白,第6個節段編碼的是神經氨酸酶;第7個節段編碼基質蛋白,第8個節段編碼的是一種能起到拼接RNA功能的非結構蛋白,這種蛋白的其他功能尚不得而知。丙型流感病毒缺少的是第六個節段,其第四節段編碼的血凝素可以同時行使神經氨酸酶的功能。命名方式命名方式根據世界衛生組織1980年通過的流感病毒毒株命名法修正案,流感毒株的命名包含6個要素:型別/宿主/分離地區/毒株序號/分離年份(HnNn),其中對于人類流感病毒,省略宿主信息,對于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省略亞型信息。例如A/swine/Lowa/15/30(H1N1)表示的是核蛋白為A型的,1930年在lowa分離的以豬為宿主的H1N1亞型流感病毒毒株,其毒株序號為15,這也是人類分離的第一支流感病毒毒株。

病毒變異抗原漂移抗原轉變病毒變異抗原轉變抗原性轉變(antigenicshift)變異幅度大,屬于質變,即病毒株表面抗原結構一種或兩種發生變異,與前次流行株抗原相異,形成新亞型(如H1N1→H2N2、H2N2→H3N2),由于人群缺少對變異病毒株的免疫力,從而引起流感大流行。如果兩種不同病毒同時感染同一細胞,則可發生基因重組形成新亞型。1978年前蘇聯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H1N1與香港甲型流感病毒H3N2同時感染人則分離出H3N1亞型,這說明自然流行情況下可發生這樣的變異。過去一直認為新舊亞型病毒株間的交替是迅速的,一旦新亞型出現,舊亞型就很快消失。但1997年夏甲1型(H1N1)雖再度出現,卻至今尚未能替代甲3型(H3N2),而是兩者共同流行。直到1998年甲3型(H3N2)代表株的抗原發生了變異,武漢株被悉尼株所取代,人們對新株沒有免疫力,造成了新的流行??乖瓶乖云疲╝ntigenicdrift)變異幅度小或連續變異,屬于量變,即亞型內變異。一般認為這種變異是由病毒基因點突變和人群免疫力選擇所造成的,所引起的流行是小規模的。在感染人類的三種流感病毒中,甲型流感病毒有著極強的變異性,乙型次之,而丙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非常穩定。乙型流感病毒的變異會產生新的主流毒株,但是新毒株與舊毒株之間存在交叉免疫,即針對舊毒株的免疫反應對新毒株依然有效。甲型流感病毒是變異最為頻繁的一個類型,每隔十幾年就會發生一個抗原性大變異,產生一個新的毒株,這種變化稱作抗原轉變亦稱抗原的質變;在甲型流感亞型內還會發生抗原的小變異,其表現形式主要是抗原氨基酸序列的點突變,稱作抗原漂移亦稱抗原的量變??乖D變可能是血凝素抗原和神經氨酸酶抗原同時轉變,稱作大族變異;也可能僅是血凝素抗原變異,而神經氨酸酶抗原則不發生變化或僅發生小變異,稱作亞型變異。對于甲型流感病毒的變異性,學術界尚無統一認識,一些學者認為,是由于人群中傳播的甲型流感病毒面臨較大的免疫壓力,促使病毒核酸不斷發生突變。另一些學者認為,是由于人甲型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同時感染豬后發生基因重組導致病毒的變異。后一派學者的觀點得到一些事實的支持,實驗室工作顯示,1957年流行的亞洲流感病毒(H2N2)基因的八個節段中中有三個是來自鴨流感病毒,而其余五個節段則來自H1N1人流感病毒。繁殖方式繁殖方式流感病毒能在雞胚羊膜腔和尿囊腔中增殖。增殖的病毒游離于羊水或尿囊液中,用紅細胞凝集試驗即可檢出。流感病毒雖可在組織培養細胞(人羊膜、猴腎、狗腎、雞胚等細胞)中增殖,但不引起明顯的CPE,可用紅細胞吸附試驗判定有無病毒增殖。易感動物為雪貂,病毒在小鼠中連續傳代可提高毒力,使小鼠肺部發生廣泛的實質性病變或死亡。

主要特性主要特性流感病毒抵抗力較弱,不耐熱,56℃30分鐘即可使病毒滅活。室溫下傳染性很快喪失,但在0℃~4℃能存活數周,—70℃以下或凍干后能長期存活。病毒對干燥、日光、紫外線以及乙醚、甲醛、乳酸等化學藥物也很敏感。

傳播途徑傳播途徑傳染源主要是患者,其次為隱性感染者,被感染的動物也可能是一種傳染源。主要傳播途徑是帶有流感病毒的飛沫,經呼吸道進入體內。少數也可經共用手帕、毛巾等間接接觸而感染。病毒傳入人群后,傳染性強并可迅速蔓延,傳播速度和廣度與人口密度有關。進入人體的病毒,如果不為咳嗽反射所清除,或不為機體的特異IgA抗體中和及粘膜分泌物中非特異性抑制物滅活,則可感染少數呼吸道上皮細胞,引起細胞產生空泡、變性并迅速產生子代病毒體擴散至鄰近細胞,再重復病毒增殖周期。病毒的NA可降低呼吸道粘液層的粘度,不僅使細胞表面受體暴露,有利于病毒的吸附,而且還促進含病毒的液體散布至下呼吸道,在短期內使許多呼吸道細胞受損。流感病毒一般只引起表面感染,不引起病毒血癥。流感病毒侵襲的目標是呼吸道粘膜上皮細胞,偶有侵襲腸粘膜的病例,則會引起胃腸型流感。病毒侵入體內后依靠血凝素吸附于宿主細胞表面,經過吞飲進入胞漿;進入胞漿之后病毒包膜與細胞膜融合釋放出包含的ss-RNA;ss-RNA的八個節段在胞漿內編碼RNA多聚酶、核蛋白、基質蛋白、膜蛋白、血凝素、神經氨酸酶、非結構蛋白等構件;基質蛋白、膜蛋白、血凝素、神經氨酸酶等編碼蛋白在內質網或高爾基體上組裝M蛋白和包膜;在細胞核內,病毒的遺傳物質不斷復制并與核蛋白、RNA多聚酶等組建病毒核心;最終病毒核心與膜上的M蛋白和包膜結合,經過出芽釋放到細胞之外,復制的周期大約8個小時。診斷方法診斷方法病毒感染還會誘導干擾素的表達和細胞免疫調理,造成一些自身免疫反應,包括高熱、頭痛、腓腸肌及全身肌肉疼痛等,病毒代謝的毒素樣產物以及細胞壞死釋放產物也會造成和加劇上述反應。由于流感病毒感染會降低呼吸道粘膜上皮細胞清除和黏附異物的能力,所以大大降低了人體抵御呼吸道感染的能力,因此流感經常會造成繼發性感染,由流感造成的繼發性肺炎是流感致死的主要死因之一。在流行期結合臨床癥狀診斷流感并不困難,但要確診或流行監測時必須進行實驗室檢查,主要包括病毒分離培養、血清學診斷和快速診斷方法。

病毒的分離與鑒定通常采取發病3日內患者的咽洗液或咽拭子,經抗生素處理后接種于9~11日齡雞胚羊膜腔和尿囊腔中,于33℃~35℃孵育3~4天后,收集羊水和尿囊液進行血凝試驗。如血凝試驗陽性,再用已知免疫血清進行血凝抑制(hemoagglutinationinhibition,HI)試驗,鑒定型別。若血凝試驗陰性,則用雞胚再盲目傳代3次,仍不能出現血凝則判斷病毒分離為陰性。也可用組織培養細胞(如人胚腎或猴腎)分離病毒,判定有無病毒增殖可用紅細胞吸附方法或熒光抗體方法。預防措施預防措施如何預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尚無特效抗病毒藥物。早期發現、及早用藥、可取得較好療效。那如何預防呢?1.提高自身免疫力。可以通過鍛煉身體,提高身體免疫力,抵抗病毒。正常的工作、生活,學習應勞逸結合,過分疲勞,導致抵抗力下降、極易感染病毒性感冒。加強營養,均衡飲食,飲食宜清淡,要多食富含高維生素的蔬菜、水果,兒童不宜進食冷飲。2.堅持用冷水洗臉,增強鼻粘膜對空氣的適應能力。及時掌握天氣變化,根據天氣添衣御寒。同時,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適應環境的能力和身體的免疫力。另外,在感冒流行期間,盡量少去人口稠密的地方,經常洗手。當身體稍感不適,輕度口干,鼻塞時就立即吃藥,多喝水,注意保暖和休息,使病情及時好轉。

3.空調使用空調前前應先清洗,避免當中的大量病菌隨風吹出;室溫最好控制在24℃以上,保持室內外溫差不超過7℃,避免體溫調節中樞負擔加重;睡覺時注意空調或電扇勿直吹頭部等。

4.夏季出汗多、消耗大,應補充足夠的營養以提高機體抵抗力。防治措施綜合防治食療方法自愈方法注射疫苗防治措施綜合防治防治流感病毒一方面要加強流感病毒變異的檢測,盡量作出準確的預報,以便進行有針對性的疫苗接種;另一方面是切斷流感病毒在人群中的傳播,流感病毒依靠飛沫傳染,盡早發現流感患者、對公共場所使用化學消毒劑熏蒸等手段可以有效抑制流感病毒的傳播;對于流感患者,可以使用干擾素、金剛烷胺、奧司他韋等藥物進行治療,干擾素是一種可以抑制病毒復制的細胞因子,金剛烷胺可以作用于流感病毒膜蛋白和血凝素蛋白,阻止病毒進入宿主細胞,奧司他韋可以抑制神經氨酸酶活性,阻止成熟的病毒離開宿主細胞。還有跡象顯示板藍根、大青葉等中藥可能有抑制流感病毒的活性,但是未獲實驗事實的證實。除了針對流感病毒的治療,更多的治療是針對流感病毒引起的癥狀的,包括非甾體抗炎藥等,這些藥物能夠緩解流感癥狀但是并不能縮短病程。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簡稱,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通過飛沫傳播,與普通感冒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對人的健康危害很大。雖然,一年四季人都可能受到流感病毒的攻擊。但冬季是一個高發季節。冬天天氣寒冷,人體抵抗力減弱,容易受寒。加之,人們多半時間在室內活動,窗戶常關閉.導致空氣不流通,病毒更容易傳播。另外,冬季氣候干燥,人體呼吸系統的抵抗力降低,容易引發或者加重呼吸系統的疾病。其實,我們只要進行適量運動,注意合理飲食,增強身體抵抗力,流感是完全可以預防的。以下便是增強免疫力、抵制流感病毒的飲食之道。食療方法多喝水可使口腔和鼻腔內粘膜保持濕潤,能有效發揮清除細菌,病毒的功能。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人體免疫系統的主要物質就是免疫球蛋白。當人體缺乏蛋白質時,會使免疫細胞中的淋巴球數目大量減少,免疫物質合成不足,造成免疫機能嚴重下降。蛋白質主要從動物性食品中取得,如牛肉,去皮雞胸肉、蛋清、牛奶、蝦等。多吃含鐵的食物富含鐵的食物研究發現,缺鐵人群的免疫能力較低。當人體內鐵元素含量不足時,免疫系統中起控制調節作用的T細胞含量就會下降,從而造成免疫系統無法有效運作。此外,鐵是血紅蛋白的重要組成部分,鐵攝入增加,可促進血紅蛋白的合成,促進末梢循環,避免手腳冰涼。因為腳對溫度比較敏感,若腳部受涼,會反射性地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縮,使人容易受流感病毒侵擾。富含鐵質的食物主要有動物肝臟、肉類、豬血、鴨血、蛋、深色蔬菜等。多吃含鋅的食物富含鋅的食物鋅能激活200多種對生命重要的激素和酶,幫助免疫系統發揮最大的保衛作用。缺鋅會使體內免疫球蛋白水平下降,導致身體的防范能力減弱,使包括流感在內的各種流行病的幾率增加。富含鋅的食物主要有牡蠣、螃蟹、豆類、牛肉、羊肉、魚干,扇貝、豬肝、小麥胚芽等。自愈方法人體在感染流感病毒后或疫苗接種后可產生特異性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抗HA和抗NA是流感的特異性抗體。抗HA為中和抗體,因此抵抗感染的發生與抗HA有關,而減輕病情和阻止病毒傳播則與抗NA有關,抗NP具有型特異性,只能用于分離病毒的定型。血清抗體和鼻腔分泌物中的sIgA抗體與保護作用有關,局部分泌性抗體可能是防止感染的最重要因素。具有一定抗體滴度的人雖可感染但病情輕微。三個型別的流感病毒在抗原上沒有聯系,因此不能誘導交叉保護。當一種病毒的型別發生抗原性漂移的時候,對該株病毒具有高抗體滴度的人對新株可患輕度感染。血清抗體可持續數月至數年,而分泌性抗體存留短暫,一般只有幾個月。細胞免疫應答主要是特異性CD4+T淋巴細胞能幫助B淋巴細胞產生抗體、CD8+T細胞能溶解感染細胞,減少病灶內的病毒量,有助于疾病的恢復。值得注意的是CD8+T細胞反應是有交叉性的(能溶解任何株感染的細胞),不具有株特異性,可能主要直接作用于病毒核蛋白,而不是作用于病毒體表面糖蛋白。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人類以外,還可以感染禽、豬、馬等動物;乙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類;丙型流感病毒在人和豬中都有流行。根據病毒基因進化研究推論,所有哺乳動物中的流感病毒均來源于禽流感病毒。不同動物流感病毒的基因進化率不同,人甲型流感病毒HA及NA基因進化最快,禽流感病毒則較慢。注射疫苗流感病毒傳染性強,傳播快,易造成大流行。預防流感除加強自身體育鍛煉增強體質、保持居室衛生、流行期間避免人群聚集、公共場所要進行必要的空氣消毒之外,接種疫苗可明顯降低發病率和減輕癥狀。但由于流感病毒不斷發生變異,只有經常掌握流感病毒變異的動態,選育新流行病毒株,才能及時制備出有特異性預防作用的疫苗。應用的疫苗有滅活疫苗和減毒活疫苗兩種。據報道,市場上試用的減毒活疫苗是溫度敏感減毒株(Ca)AAnnArbor/6/60(H2N2)與H1N1或H3N2野毒株雜交產生的疫苗株。我國四川的B/四川/379/99代表株已被WHO推薦為2001~2002年全球流感季節的預防疫苗。滅活疫苗的優點是經皮下注入,可產生大量的IgG,副作用小,缺點是局部sIgA少,接種次數多。減毒活疫苗采用鼻咽腔噴霧法接種,雖然操作簡單方便,局部SIgA較多,但是副作用大,類似輕癥感染。研制的HA和NA亞單位疫苗副作用小,可抑制病毒在呼吸道的復制和傳播,還可減輕臨床癥狀。國外對流感病毒基因工程疫苗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用基因重組的方法將流感病毒的HA基因重組到痘苗病毒基因中,制成重組疫苗并已獲得表達,經動物接種證實可產生特異性抗體。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主要是對癥治療和預防繼發性細菌感染。2018年6月11日,四價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在我國獲批上市,用于預防3歲及以上人群流感病毒的感染,獲批上市的四價流感病毒裂解疫苗除包含普通三價流感疫苗的A1、A3、BV型病毒外,還包含BY型流感病毒。主要危害主要危害有研究發現,冬季流感可使心臟病以及中風的概率增加一倍。呼吸道疾病的頭一周內,心臟病及中風概率更增加兩倍。英國的一項研究顯示,流感能導致冠心病暴死增加,因為它引發的炎癥破壞了動脈中“休眠”凝塊的平穩性。人們在感染流感后死于心臟病的風險上升了1/3。研究人員發現,流感感染引起的急性肺炎能破壞動脈中動脈粥樣硬化板塊的穩定。動脈粥樣硬化板塊是一些膽固醇和纖維組織形成的堅硬的沉積物,它們堆積在血管壁上。當它們分裂時,就會釋放出凝塊,阻礙血液流向心臟,引起心臟病發作。美國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流感疫苗不僅能增強接種者對感冒病毒的免疫能力,而且還有預防心臟病和中風的功效??怂_斯大學所作的一項研究顯示,心臟病人注射流感疫苗后,再次心臟病發作的機率比沒有打防疫針的心臟病人減少67%。由于人體在對抗病毒或感染時,動脈集聚物便會發炎,從而導致心臟病發作,而打防疫針后可抵抗流感病毒,可收到防止心臟病發作之功。洛杉磯薩馬利亞醫院心臟研究所做的實驗顯示,冬天心臟病發作特別多,夏季較少,平均減少15%—22%。冬天發病致死率也高。原因可能與夏天天氣暖和,冬天寒冷,此時血凝因素較為活躍,血液較為粘稠。馬里蘭大學所做的研究也顯示,內置去纖顫器的病人,在冬天或春天會需要較多次電擊,以抑止心臟停跳。電擊次數比夏天和秋天多了40%。研究人員稱流行性感冒可以觸發致命的心臟病發作。報告顯示,流感可以使心臟疾病惡化,在流感季節里,死于心臟病發作的患者明顯增多。僅在美國,這一數目每年就高達9萬。研究進展研究進展美國研究人員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