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8建筑物理教案范本分享_第1頁
1028建筑物理教案范本分享_第2頁
1028建筑物理教案范本分享_第3頁
1028建筑物理教案范本分享_第4頁
1028建筑物理教案范本分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篇 建筑熱工學教學任務:介紹建筑熱工學原理,論述如何通過建筑規劃和設計上的相應措施,有效地防護和利用室內外熱濕作用,合理地解決房屋的保溫、防熱、防潮、節能等問題,以創造良好的室內熱環境并提高圍護結構的耐久性。教學內容:工業與民用建筑的熱工設計,包括建筑保溫設計、防潮設計、防熱設計和建筑節能設計以及建筑日照設計等。建筑熱環境

太陽輻射室內熱空氣的溫濕度濕作用風、雨、雪等室空氣溫濕度外熱濕作生產和生活發生得熱量與用水分等.第1章 建筑熱工學基礎知識室內熱濕環境建筑內部環境

室內物理環境屬于(生理環境)建筑物理學室內心理環境室內物理環境:室內那些通過人體感覺器官對人的生理發生作用的影響的物理因素。室內物理環境組成:由室內熱濕環境、室內光環境、室內聲環境以及室內空氣質量環境等組成。其中室內熱濕環境是建筑熱工學必須研究的內容。1.1.1 室內熱環境構成要素及其對人體熱舒適的影響構成室內熱環境的因素:室內溫度室內濕度氣流速度壁面輻射溫度建筑熱環境的設計目標:舒適、健康、高效人體熱平衡方程:⊿q=qm-qe±qr±qc⊿q——人體得失的熱量,w;qm——人體產熱量,w;.qe——人體蒸發散熱量,w;qr——人體輻射換熱量,w;qc——人體對流換熱量,w。?q=0 體溫恒定不變Qw=25-30%? 正常熱平衡 Qc=25-30%(舒適的) Qr=45-50%? 負荷熱平衡 ?q>0 體溫上升(可以忍受的) ?q<0 體溫下降使用采暖、空調設備(不能忍受的)不同的人對舒適的差異瞬感現象衣著狀況個體狀況適應性種族差異年齡差異恒定與變化代謝率單位1met=58.2W/m2,其定義為人靜坐時的代謝率。人體的能量代謝率受多種因素影響,如肌肉活動強度、環境溫度、性別、年齡、神經緊張程度、進食后時間的長短。.1.1.2 室內濕熱環境的評價方法和標準室內濕熱環境標準是建筑熱工設計的基本依據之一。最簡單、方便且應用最為廣泛的指標是室內空氣濕度。 目前我國很多建筑設計規范和標準中,仍以室內空氣溫度作為設計控制指標,如在嚴寒地區居住建筑冬季采暖居室內基準設計溫度為 18℃。1)有效溫度ET有效溫度是1923—1925年由美國Yanglon等人提出的一種熱指標。包含因素:空氣溫度、空氣濕度、氣流速度以受試者的主觀反應為評價依據。房φ=100%房Φ、μ、ti間間ii均為可變iμ=0.1m/sti每次實驗任意組合變一個新有效溫度:用黑球溫度代替空氣溫度,稱為新有效溫度。新有效溫度與新感覺之間的關系如下:有效43403534~3130252019~161510溫度主觀允許酷熱炎熱熱稍熱適中稍冷冷寒冷嚴寒熱感覺上限VeryhhotwarmSlighneutralslightccoolcoldVery.ot warm2)熱感覺PMV-PPD指標? 由丹麥學者房格爾(Fanger)提出。建立在熱舒適平衡方程基礎上。六項參數:人的活動量衣著情況四個熱環境要求。熱舒適平衡方程 ⊿Q=Qm-Qe±Qr±Qc1.1.3 濕空氣的物理性質1)水蒸氣分壓力濕空氣是指干空氣與水蒸氣的混合物。

ool cold-3 寒冷(cold)-2 涼(cool)P -1 稍涼(slightcool)0熱舒適(neutral)+1 稍熱(slightwarm)+2 暖(warm)+3 熱(hot)?在一定溫度和壓力的條件下,一定容積的干空氣所能容納的水蒸氣,是有一定限度的。所產生的水蒸氣分壓力用 P表示;? 處于飽和狀態的 濕空氣中的水蒸氣所呈現的壓力, 叫飽和蒸氣壓Ps。單位Pa。飽和蒸汽壓隨著溫度升高而變大。.2)空氣濕度濕度表示空氣的干濕程度。有絕對濕度和相對濕度兩種表達方法。絕對濕度(f):每立方米空氣中所含水 蒸氣的重量,叫空氣的絕對濕度(g/m3)。? 飽和狀態下的絕對濕度則用飽和水蒸氣量 fmax(g/m3)表示。? 絕對濕度表示單位體積空氣中所含水蒸氣 的真實數量。相對濕度(φ):一定溫度,一定大氣壓力下,濕空氣的絕對濕度與同溫同壓下的飽和蒸氣量的百分比。即 f100%fmax? 水蒸氣實際分壓力 P: P 0.46Tf可近似地認為是空氣的水蒸氣分壓力與同溫同壓下飽和蒸氣壓的百分比。P

100%PS3)露點溫度在大氣壓力一定、含濕量不變的情況下,未飽和的空氣因冷卻而達到飽和狀態時的溫度。用td(℃)表示。[例1-1]用干溫球溫度計測得某采暖居室空氣溫度 ti=18℃,相對濕度φ=61.1%,試求該居室空氣的露點溫度 td。[解]:首先要求出該居室的實際水蒸汽分壓力 P。查附錄2,當t=18℃時,飽和水蒸氣壓Ps=2062.5Pa,從公式可反求出 P為:P=Psφ=2062.5×0.611=1260Pa其次,按露點溫度的定義,當該室氣溫下降到Ps=1260Pa時所對應的溫度,即為該室空氣露點溫度。從附錄2中,查得Ps=1260Pa對應的溫度為:td=10.4℃即該居室的露點溫度為 10.4℃。室外熱濕環境.室外熱濕環境:指作用在建筑外圍護結構上的一切濕熱物理量的總稱。組成室外熱濕氣候的要素:空氣溫度、空氣濕度太陽輻射風、降水、積雪、日照以及凍土1.2.1 地區性氣候及其特征1)空氣溫度一般氣象學上所指的氣溫是距地面1.5米高處的空氣溫度。影響氣溫的主要因素有:入射到地面上的太陽輻射熱量。地形與地表面的覆蓋。大氣環流的熱交換作用。2)太陽輻射太陽輻射是地表大氣熱過程的主要能源。針對太陽輻射熱,建筑設計要考慮日照和遮陽。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有:直接輻射散射輻射影響太陽輻射強度的因素:太陽高度角大氣透明度地理緯度云量.海拔高度3)空氣濕度即室外空氣中含水蒸氣量的多少。也采用絕對濕度和相對濕度兩個物理量來描述。4)風:即水平方向的氣流。按風的形成機理,可分為:大氣環流地方風風向和風向頻率圖海陸風在白天,陸上的空氣溫度較同一緯度海上的空氣溫度為高,熱氣上升,海上的冷氣流即吹向內陸。在夜間,此過程相反。山谷風在山區,局部的溫差會造成局部地風型。·.水陸風1.2.2建筑氣候分區以及對建筑設計的基本要求分區名分區指標設計要求稱主要指標輔助指標嚴寒最冷月平均溫度≤日平均溫度≤5℃的天數必須充分滿足冬季保溫要-10℃≥145d求,一般可不考慮夏季防地區熱寒冷最冷月平均溫度日平均溫度≤5℃的天數應滿足冬季保溫要求,部地區0-10℃90-145d分地區兼顧夏季防熱夏熱冬最冷月平均溫度日平均溫度≤5℃的天數必須滿足夏季防熱要求,0-10℃,最熱月平均0-90d,日平均溫度≥25℃適當兼顧冬季保溫。冷地區溫度25-30℃的天數40-110d夏熱冬最冷月平均溫日平均溫度≥25℃的天數必須充分滿足夏季防熱要暖地區度>10℃,最熱月平100-200d求,一般可不考慮冬季保均溫度25-29℃溫。溫和最冷月平均溫度日平均溫度≤5℃的天數部分地區考慮冬季保溫,地區0-13℃,最熱月平均0-90d一般可不考慮夏季防熱溫度18-25℃1.2.3 城市氣候及其成因城市氣候的基本特征表現為:.1)空氣溫度和輻射溫度城市區域空氣平均溫度、瞬時溫度值均大于郊區,形成眾所周知的城市熱島現象。2)城市風和紊流 特征:在大環境天氣系統背景風速很大時:平均風速明顯小于郊外風向分布基本無規律可循部分區域形成風影區和強風區在大環境天氣系統背景風速很小時:城市風場即為由城市熱島現象引起的熱力紊流,成為 “城市風”。這種風常認為是“污染風”。3)濕度和降水城區自然蒸發量小,空氣絕對濕度和相對濕度較郊區略低, 日波動模式也與郊區有所不同;但因城區空氣中的塵埃濃度較高,所以霧和云量也高,城區及下風區的降水量較郊外更多。4)太陽輻射與日照城市氣候產生差異的原因:1)高密度的建筑物改變了地表層性態由粗糙度改變引起表面材料性質改變2)高密度的人口分布改變了能源與資源消費結構? 向空氣中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增加了城市區 域的溫室效應;向城市覆蓋層內排放大量人為熱量.1.3 建筑圍護結構傳熱基礎知識熱量傳遞有三種基本方式:導熱對流輻射1.3.1 導熱導熱是指物體中有溫差時由于直接接觸的物質質點作熱運動而引起的熱能傳遞過程。在氣體中是通過分子做無規則運動時互相碰撞而導熱;在液體中是通過平衡位置間歇移動的分子振動引起的;在固體中,除金屬外,都是由平衡位置不變的質點振動引起,在金屬中,主要是通過自由電子的轉移而導熱。(純粹的導熱現象僅發生在理想的密實固體中 )1)溫度場、溫度梯度和熱流密度溫度場:在某一時刻物體內各點的溫度分布。?熱量傳遞與物體內部溫度的分布密切相關。溫度t是空間坐標x、y、z和時間τ的函數即:tf(x,y,z,)?不穩定溫度場:溫度分布隨時間而變穩定溫度場:溫度分布不隨時間而變? 一維溫度場:溫度只沿 x一個坐標軸發生變化 t=f(x)? 二維溫度場:溫度沿 x和y兩個坐標軸發生變化 t=f(x,y).溫度梯度:溫度差△t與沿法線方向兩等溫面之間距離△ n的比值的極限。等溫面:溫度場中同一時刻有相同溫度各點連成的面。lim

t tn 0 n n導熱不能沿等溫面進行,必須穿過等溫面。熱流密度(q):單位時間內,通過等溫面上單位面積的熱量等溫面上面積元dF(m2),單位時間內通過的熱量為dQ(w)。如果熱流密度在面積 F上均勻分布則熱流量為右式:Q qFdQ qdFQ qdFFq dQ W /m2dF2)傅立葉定律內容:勻質材料內各點的熱流密度與溫度梯度的大小成正比。 或:一個物體在單位時間、單位面積上傳遞的熱量于在其法線方向的溫度變化率成正比。即:ttiteTq-Rnd3)導熱系數在穩定條件下,兩側表面溫差為1℃時,在1h內通過1m2面積所傳導的熱量。.導熱系數大,表明材料的導熱能力強。各種物質的導熱系數,均由試驗確定。以金屬的導熱系數最大,非金屬和液體次之,氣體最小。各種材料的λ值大致范圍是:氣體為0.006-0.6;液體為0.07-0.7;建筑材料和絕熱材料為 0.025-3;金屬為2.2-420。導熱系數小于 0.25的材料叫隔熱材料(絕熱材料),如石棉制品,泡沫混凝土,不流動的空氣等。影響導熱系數數值的因素:物質的種類、結構成分、密度、濕度、壓力、溫度等。其中主要影響因素是密度和濕度。大多數材料的導熱系數λ與溫度的關系近似直線關系,即: 0 bt式中:λ0—材料在0℃條件下的導熱系數;b—經實驗測定的常數。1.3.2 對流對流傳熱只發生在流體之中 ,它是因溫度不同的各部分流體之間發生相對運動,互相摻合而傳遞熱能的。產生對流有的原因1)自然對流 :由于流體冷熱部分的密度不同而引起的流動 。空氣的自然對流是空氣溫度愈高密度愈小。當環境存在空氣溫差時,低溫密度大的空氣與高溫密度小的空氣之間形成壓力差(熱壓),產生自然對流。垂直表面: c 2.04 t水平表面(熱流向上):水平表面(熱流向下):

c 2.54 tc 1.34 t.2)受迫對流內表面:c23.6v由于外力作用(如風吹泵壓)而迫使流體產生對流。外力愈大,對流速度愈大。外表面:c23.6v(冬季)c 5 3.6v(夏季)? 特點:單純的對流換熱過程是不存在的,對流的同時總伴隨著導熱。對流傳熱和對流換熱對流傳熱:只發生在流體之間,流體之間發生相對運動傳遞熱能。對流換熱:包括流體之間的對流傳熱,也包括流體與固體之間的導熱過程。表面對流換熱量取決因素:空氣流動狀況、結構所在的位置、壁面狀況、熱流方向等。表面對流換熱量的表示式:牛頓公式。即:TTqcctRc1表面對流換熱量取決于 “邊界層”。指由壁面到氣溫恒定區之間的區域,包括層流區、過渡區、紊流區。在層流區內以空氣導熱傳遞熱量。

c1.3.3 輻射指熱量以電磁波的形式把熱量由一個物體傳向另一個物體的現象。熱能 輻射能 熱能1)物體的輻射特性按物體的輻射光譜特性,可分為黑體、灰體和選擇性輻射體三大類。黑體:能發射全波段的熱輻射能力,在相同的溫度條件下,輻射能力最大。灰體:其輻射光譜具有與黑體輻射光譜相似的形狀, 且對應每一波長的單設輻射能力與同溫同波長的黑體的比值為一常數 .用“發射率”或“黑度”表示。CCb.選擇性輻射體:其輻射光譜與黑體光譜截不同,甚至有的只能發射某些波長的輻射線。一般建筑材料都可看作灰體。一個物體對外來的入射輻射可以有反射、 吸收、和透射3種情況,他們與入射輻射的比值分別叫作物體對輻射的反射系數γ、吸收系數ρ、透射系數τ。以入射輻射為 1,則 有γ+ρ+τ=1。白體:對外來輻射全反射的物體, γ=1透明體:對外來輻射全透過的物體,τ=1黑體和灰體的全輻射能力與其表面的絕對溫度的四次冪成正比,即:E C

4T100黑體不但能將一切波長的外來輻射完全吸收,也能向外發射一切波長的輻射。黑體單色輻射力的最大值隨著黑體溫度升高而向波長較短一邊移動,對應于這一輻射力為最大值的波長與黑體絕對溫度的關系用公式表示:2898maxT2)物體表面對外來輻射的吸收與反射特性γ+ρ=1;對于任一特定的波長,ρ =.玻璃對太陽輻射中的大部分波長的光可以透過,而對一般常溫物體所發射的輻射 (多為遠紅外線)則透射率很低。3)物體之間的輻射換熱任何物體都具有發射輻射和對外來輻射吸收反射的能力, 所以在空間任意兩個相互分離的物體,彼此間就會產生輻射換熱。兩表面間的輻射量主要取決于表面的溫度,表面發射和吸收輻射的能力,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位置。q1,2r(12)12T1Rrr1.3.4 圍護結構的傳熱過程通過圍護結構的傳熱要經過三個過程:表面吸熱 結構本身傳熱 表面放熱1)表面換熱qqcqrc(t)r(t)表面換熱量是對流換熱量與輻射換熱量之和,即:(cr)(t)(t).2)結構傳熱“單層均質平壁”僅在x方向有熱流傳遞,即一維傳熱或單向傳熱。qied.第2章 建筑圍護結構的傳熱計算與應用窗建透明部分玻璃幕墻陽臺門上部筑圍護墻結不透明部分屋頂構樓板恒定的熱作用周期熱作用穩定傳熱2.1.1 一維穩定傳熱特征一維傳熱:有一厚度為 d的單層均質材料,當其寬度與高度的尺寸遠遠大于厚度時,則通過平壁的熱流可視為只有沿厚度一個方向。一維穩定傳熱:當平壁的內、外表面溫度保持穩定傳熱時,則通過平壁的傳熱情況亦不會隨時間變化,這種傳熱稱為一維穩定傳熱。一維穩定傳熱的特征:1)通過平壁的熱流強度處處相等。2)同一材質的平壁內部各個界面溫度分布呈直線關系。.2.1.2 勻質平壁的傳熱計算1、單層平壁傳熱1)內表面吸熱qqcqrc(t)r(t)(cr)(t)(t)qii(titiiT0.11(m2K)/Wi)R1Rii2)結構傳熱q

ieieTd(m2K)/WddRR3)外表面放熱qee(ete)eteTRe0.04(m2K)/W1Ree熱流強度處處相等qqiqqeqTtitetiiieeteR0d1RiRReRiRe1itiqRietiq(RiR)2、多層平壁傳熱titeqd2d3d1ReRi123titeRiR1R2R3Re.itiqRi2tiq(RiR1)3tiq(RiR1R2)etiq(RiR1R2R3)K0111R01d1RiRReieK0—平壁的傳熱系數物理含義:當 ti-te=1℃時,單位時間內通過平壁單位表面積的傳熱量,W/(m2·K)3、組合平壁傳熱組合壁:在建筑工程中,維護結構內部個別材料層常出現兩種以上材料組成的組合材料層。R[F0(RiRe)]F2F1FnR0,1R0,2R0,n2.1.4 封閉空氣間層的熱阻建筑設計中常用封閉空氣層作為圍護結構的保溫層。空氣間層中的傳熱方式:1.導熱、對流和輻射2.主要是對流換熱和輻射換熱封閉空氣層的熱阻取決于 間層兩個界面上的邊界層厚度 和界面之間的輻射換熱強度。在有限空間內的對流換熱強度與間層的厚度、間層的設置方向和形狀、間層的密閉性等因素有關。.垂直空氣間層中,θ1>θ2當間層厚度較薄時熱氣流和冷氣流相互干擾,形成局部環流,使邊界層減薄。當間層厚度很薄時(d<0.5cm)氣流的流動困難,氣流近似為靜止,對流換熱很弱當間層厚度增加(d>10cm)上升氣流和下降氣流干擾程度逐漸減小當厚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就與自然對流情況類似。水平空氣間層中當熱面在上方時,間層內可視為不存在對流。當熱面在下方時,熱氣流的上升和冷氣流的下沉相互交替形成自然對流,此時自然對流換熱最強。通過間層的輻射換熱量與間層表面材料的輻射性能和間層的平均溫度高低有關。.1—純導熱換熱量2—對流換熱量3—總換熱量4—間層內有一表面貼有鋁箔5—間層內兩表面都貼有鋁箔可見:普通空氣間層的傳熱量中輻射換熱占很大比例,要提高空氣間層的熱阻須減少輻射傳熱量。增大空氣層熱阻的措施 : 減小輻射換熱量(1)貼鋁箔(若單面貼,應貼在高溫一側 );(2)將空氣層設在低溫側。2.2 建筑保溫與節能計算在嚴寒和寒冷地區,采暖建筑物耗熱量指標是建筑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權衡判斷的依據,也是評價采暖建筑節能設計的一個重要指標。建筑物耗熱量指標:是指在采暖期室外平均溫度條件下,采暖建筑為保持室內計算溫度,單位建筑面積在單位時間內消耗的、需由室內采暖設備供給的熱量,單位W/m2。1)計算單位建筑面積通過圍護結構的傳熱耗熱量 qH·T:mqH.T(tite)iKiFi/A0i1在不同地區、不同朝向的圍護結構,因受太陽輻射和天空輻射的影響,使得其在兩側空氣溫度同樣為 1K情況下,在單位時間內通過單位面積圍護結構的傳熱量有改變,故需要修正圍護結構傳熱系數。kg/m2。.2)計算單位建筑面積的空氣滲透耗熱量 qINF:qINF (ti te)CP NV/A03)建筑物耗熱量指標計算建筑物耗熱量指標計算式: qH qH.TqINFqI.H采暖耗煤量:是指在采暖期室外平均溫度條件下,為保持室內計算溫度,單位建筑面積在一個采暖期內消耗的標準煤量,單位建筑采暖耗煤量: qc 24ZqH/HC 1 22.3 周期性不穩定傳熱不穩定傳熱當外界熱作用隨時間而變時,圍護結構內部的溫度和通過圍護結構的熱流量也將發生變化,這種傳熱過程,稱為不穩定傳熱。周期性不穩定傳熱外界熱作用隨著時間呈現周期性的變化,叫做周期性不穩定傳熱。平壁在諧波熱作用下具有以下幾個基本傳熱特征:1)室外溫度和平壁表面溫度、內部任意截面處的溫度都是同一周期的諧波動,亦即均可用諧量表示。2)從室外空間到平壁內部,溫度波動振幅逐漸減小 ——溫度波動的衰減。3)從室外空間到平壁內部,溫度波動的相位逐漸向后推延 ——溫度波動的相位延遲。.諧波熱作用下材料和圍護結構的熱特性指標(1)材料的蓄熱系數(S):指均質半無限大體,在一側受諧波熱作用時,迎波面(即直接受到外界熱作用的一側表面)上熱流振幅與溫度振幅的比值:(2)材料層的熱惰性指標( D):表征材料從受到波動熱作用后,背波面(若波動熱作用在外側,則指其內表面)上溫度波動劇烈程度的指標:DRS2.4建筑隔熱設計控制指標計算2.4.1室外綜合溫度室外綜合溫度:sItsatetlretsa—室外綜合溫度,℃;te—室外氣溫,℃;s—圍護結構外表面對太陽輻射熱的吸收系數;I—太陽輻射強度,W/m2;e—外表面換熱系數,W/m2·K;t1r—外表面有效長波輻射溫度,℃。屋面t1r=3.5℃;外墻t1r=3.5℃。.綜合溫度最大值:tsa,maxtsaAtsa綜合溫度平均值:tsatesItlre綜合溫度的晝夜波動振幅: Atsa (AteAts)(Imax I)s太陽輻射等效溫度振幅: Atse2.4.2 隔熱設計標準隔熱設計標準就是圍護結構的隔熱應當控制到什么程度?對于自然通風房間,外圍護結構的隔熱設計主要控制其表面溫度值,因此,要求外圍護結構具有一定的衰減度和延遲時間,保證內表面溫度不致過高,以免向室內和人體輻射過多的熱量引起房間過熱,惡化室內熱環境。隔熱設計標準——隔熱控制指標1、通常情況下,屋頂和西(東)外墻內表面最高溫度應滿足下式要求:i,max te,max.2、對于夏季特別炎熱地區,應滿足: i,max te,max3、當外墻和屋頂采用輕型結構(如加氣混凝土)時,應滿足: i,max te,max 0.54、當外墻和屋頂內側采用復合輕質材料(巖棉、泡沫塑料等)時,應滿足:i,max te,max1.第3章 建筑保溫與節能3.1 建筑保溫與節能設計策略1)充分利用太陽能1、從節能角度考慮建筑中利用太陽能2、從衛生角度考慮2)防止冷風的不利影響冷風對室內熱環境的影響:措施:

1、冷風滲透2、增大外表面的散熱量1、應不使大面積外表面朝向冬季主導風向。2、應在迎風面上盡量少開門窗或其他孔洞。3、在嚴寒地區還應設置門斗。3)選擇合理的建筑體形與平面形式外表面面積越大、曲折越多對建筑保溫與節能越不利。體形系數 F0 建筑物與室外大氣接觸的外表面積SV0 建筑物與室外大氣接觸的外表面積所包圍的體積4)房間具有良好的熱工特性、建筑具有整體保溫和蓄熱 能力。5)建筑保溫系統科學、節點構造設計合理。6)建筑物具有舒適、高效的供熱系統。3.2 非透明圍護結構的保溫與節能3.2.1建筑保溫與最小傳熱阻法最小傳熱阻:指在建筑熱工的設計與計算中,容許采用的圍護結構傳熱阻的下.限值。規定的目的:防止內表面冷凝,以及限制內表面與人體之間的輻射換熱量過大而是人體受涼。最小傳熱阻(低限熱阻)R0,min(tite)nRi[t]ti—冬季室內計算溫度,℃;te—冬季室外計算溫度,℃;n—溫差修正系數;Ri—內表面熱轉移阻,(m2·K/W)[△t]—室內氣溫與外墻(或頂層)內表面之間的允許溫差,℃。3.2.2 建筑節能與傳熱系數限值法1)居住建筑的保溫與節能采暖居住建筑節能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86年以后新建的采暖居住建筑,在 1980-1981年當地通用集合式住宅設計能耗水平基礎上,普遍降低能耗 30%。第二階段:1996年起在與第一階段相同的基礎上節能 50%。第三階段:在達到第二階段要求的基礎上再節能 30%,從而達到節能65%的目標。在不同的節能階段中,建筑圍護結構所承擔的節能比例分別是: 20%、35%和50%。采暖區地居住建筑包括: 住宅、集體宿舍、招待所、旅館、托幼等95標準 表3-1 部分地區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限制.2)公共建筑的保溫與節能新建公共建筑節能:第一階段:節能50%。第二階段:在2010年以后新建的采暖公共建筑在第一階段基礎上再節能30%,實現節能65%的目標。根據《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 GB50189-2005,建筑實現節能50%目標時,建筑非透明圍護結構的熱工設計要求:A、嚴寒、寒冷地區建筑的體形系數應≤ 0.4;B、在一定的氣候分區中,圍護結構傳熱系數不得大于限值。.3)非透明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計算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 K應按下列公式計算:K 1/R0;R0 Ri R Re (m2K)/W外墻平均傳熱系數 Km應按下列公式計算:KmKpFpKb1Fb1Kb2Fb2KbnFbnW/(m2K)FpFb1Fb2Fbn3.2.3 建筑能耗控制與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權衡判斷法在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中,在控制圍護結構各部位最大傳熱系數的前提下,以最終控制建筑物折合在單位建筑面積上的耗熱量指標和耗煤量指標為目標。.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的權衡判斷是建立在 控制建筑物總能耗的基礎 ,是一種性能化的設計方法。實際設計的建筑節能設計參數比較

實際設計的建筑節能設計參數≤標準要求,無需權衡判斷,實際建筑滿足節能規范要求。節能標準要求的建筑節能設計參數

實際設計的建筑節能設計參數>標準要求,應進行耗熱量指標的權衡判斷。3.2.4 樓地面的保溫節能與熱舒適性一方面從建筑節能的要求考慮,另一方面應從人體的健康、舒適以及采暖方式等綜合考慮。1)樓面的熱工設計吸熱指數B越大,從人腳吸取的熱量越多越快。木地面B=10.5,水磨石地面B=26.8。類別吸熱指數適用的建筑類型代表性地面材B[W/(m2·h-1/2K)]·料Ⅰ<17高級居住建筑,托幼、醫療建筑等木地面、塑料Ⅱ17-23一般居住建筑,辦公、學校建筑等水泥砂漿Ⅲ >23 臨時逗留以及室溫高于 23℃的采暖建筑 水磨石.樓面的傳熱系數計算公式:K 1/R0;R0 Ri R Re (m2K)/W當樓板上下為居室時, Ri=Re=0.11(m2·K/W);當樓板接觸室外空氣時, Ri=0.11(m2·K/W) ;Re=0.05(m2·K/W);當樓板是地下室或地下停車庫的頂部時,Ri=0.11(m2·K/W); Re=0.08(m2·K/W)。2)底層地面的熱工設計周邊地面是距外墻內表面 2m以內的地面,其他地面均為非周邊地面。嚴寒地區公共建筑的周邊地面熱阻不小于 2.0(m2·K/W),非周邊地面熱阻不小于1.8(m2·K/W)。地面熱阻Rg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Rg R Ri.保溫材料與構造3.3.1 保溫材料絕熱材料: 指導熱系數小于0.3,并能用于絕熱工程的材料。保溫材料: 把用于控制室內熱量外流的材料叫保溫材料。隔熱材料:防止室外熱量進入室內材料的叫隔熱材料。影響材料導熱系數的因素:密實性內部空隙的大小、數量、形狀材料的濕度材料骨架部分的化學性質工作濕度常溫下,影響最大的是密度和濕度。1)密度對導熱系數的影響在干燥狀態下,材料的導熱系數主要取決于其骨架成分的性質以及孔隙中的熱交換規律。材料中孔隙所占的體積與材料整體體積的百分比,叫做材料的“孔隙率”,用N表示,則:N

V

V1—孔隙所占的體積,m3;1100 %V

2 V2—材料整體體積,m3。絕熱材料骨架成分的密度相差很小,因此,密度能很好地表明材料孔隙率的大小。密度越小,孔隙率越大。而導熱系數隨孔隙率的增加而減小,隨孔隙率的減少而增大。 也就是說,密度越小,導熱系數也越小,反之亦然。.2)濕度對導熱系數的影響材料中含水量的多少, 以“重量濕度”或“體積濕度”來表示。重量濕度是指試樣中所含水分的重量與絕干狀態下試樣重量的百分比,即G1G2100%WG2ωW—材料的重量濕度,%;G1—濕試樣的重量,Kg;G2—絕干狀態時試樣的重量, Kg。體積濕度是以濕試樣中水分所占的體積與整個試樣體積的百分比表示的,即V1V 100%V2ωV—體積濕度,%;V1—試樣中水分所占的體積, m3;V2—整個試樣的體積,m3。重量濕度可以直接測定,而體積濕度則要由重量濕度按下式換算:V 1000 W%r—材料的干密度,Kg/m3;1000—水的密度,Kg/m3。除密度和濕度外,溫度和熱流方向對材料導熱系數也有一定影響。溫度越高,導熱系數越大。熱流方向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各向異性材料,如木材、玻璃纖維等,當熱流平行纖維方向時,導熱系數較大,當熱流垂直于纖維時,導熱系數較小。.3)保溫材料的選擇首先要考慮其物理性能;同時應了解 材料的強度、 耐久度、耐火及耐侵蝕性,是否滿足要求;經濟性要求;保溫構造的類型保溫構造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單設保溫層:用導熱系數很小的材料作保溫層起主要保溫作用。封閉空氣間層保溫與承重相結合混合型構造單設保溫層復合構造的形式及特點單設保溫層復合墻體分為以下幾種類型:內保溫:保溫層在承重層地室內側。外保溫:保溫層在承重層地室外側。夾芯保溫:保溫層設置在兩層密實結構層的中間。.外保溫的優點:1、使圍護結構主要部分受到保護,以減小溫度應力的作用;2、對結構及房間的熱穩定性有利;3、對防治圍護結構內部結露有利;4、減小熱橋的作用,并能防止熱橋內表面不結露;5、便于舊房改造。3.3.5 倒鋪屋面即防水層不設在保溫層上邊,而是倒過來放在保溫層底下。簡稱 USD構法。透明圍護結構的保溫與節能建筑物的透明圍護結構是指有采光、通視功能的外窗、外門、陽臺門、透明玻璃幕墻和屋頂的透明部分等。.3.4.1 外窗與透明幕墻的保溫與節能窗戶保溫性能低的原因主要是縫隙空氣滲透和玻璃、窗框和窗樘等的熱阻太小。為了有效地控制建筑的采暖耗熱量,在建筑節能設計規范中,嚴格要求控制外窗(包括透明幕墻)的面積。其指標是窗墻面比,即:某一朝向的外窗洞口面積與同一朝向外墻面積之比。《嚴寒和寒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26-2010中規定:窗墻面積比為窗戶洞口面積與房間立面單元面積(即建筑層高與開間定位線圍成的面積)之比。《嚴寒和寒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 JGJ26-2010應從以下幾方面做好外窗的保溫設計:1)提高氣密性,減少冷風滲透我國的有關規定,在窗兩側空氣壓差為10Pa的條件下,單位時間內每米縫.長的空氣滲透量 ql的允許標準如下:在底層和多層建筑中應不大于 2.5m3/(m·h)在中、高層建筑中應不大于1.5m3/(m·h)2)提高窗框保溫性能將薄壁實腹型材改為空心材,內部形成封閉空氣層,提高保溫能力。開發塑料構件和斷橋隔熱復合型窗框材料,有效提高窗的保溫性能。窗框與墻體之間的連接處理成彈性構造,其間的縫隙用防潮型保溫材料填塞,并采用密封膠、密封劑風密封。3)改善玻璃的保溫能力增加窗扇層數,提高窗玻璃部分的保溫能力。采用Low—E中空玻璃、惰性氣體的Low—E中空玻璃等,提高窗玻璃部分的保溫能力。3.4.2 外門的保溫與節能外門包括戶門(不采暖樓梯間)、單元門(采暖樓梯間)、陽臺門以及與室外空氣直接接觸的其他各式各樣的門。外門的空氣滲透耗熱量特別大,在建筑設計中,應當盡可能選擇保溫性能好的保溫門。嚴寒地區,外門窗、幕墻的細部構造設計應符合以下要求:1)門窗、幕墻的面板縫隙應采取良好的密封措施。玻璃或非透明面板四周應采用彈性好、耐久的密封條或密封膠密封。2)開啟扇應采用雙道或多道密封,并用彈性好、耐久的密封條。推拉窗開啟扇四周應采用中間帶膠片毛條或橡膠密封條密封。3)門窗、幕墻周邊與墻體或其他圍護結構連接處應為彈性構造,采用防潮型保溫材料填塞,縫隙應采用密封劑或密封膠密封。4)外窗、幕墻應進行結露驗算,在設計計算條件下,其內表面溫度不宜.低于室內的露點溫度。驗算應符合《建筑門窗玻璃幕墻熱工計算規程》 的規定。5)玻璃幕墻與隔墻、樓板或梁之間的間隙以及幕墻的非透明部分內側,應采用高效、耐久、防火性能好的保溫材料進行保溫,保溫材料所在空間應充分隔氣密封,防止冷凝水進入保溫材料中。6)西向外窗、玻璃幕墻仍然需要設置一定的夏季遮陽構件。3.5 被動式太陽能利用設計在建筑中利用太陽能的方式,根據運行過程中是否需要機械動力,分為:“主動式”:需要機械動力驅動才能達到采暖和制冷的目的。“被動式”:不借助于機械動力,讓建筑本身作為一個利用太陽能系統。直接受益式特點:升溫快,構造簡單。但需布置足夠的儲熱材料,保持比較穩定的室內溫度。窗戶的夜間保溫裝置應盡可能放在窗戶的外側,并盡可能地嚴密。集熱墻式特點:通過加熱夾層內的空氣,使夾層內的空氣與室內空氣密度不同,通過上下通風口形成自然對流,上通風口將熱空氣送進室內。同時,部分熱量也可通過集熱墻體導熱傳入室內。按照通風口的有無和分布情況分為三類:無通風口、在墻頂端和低端設有通風口和墻體均布通風口。.3.5.3附加日光間式“附加日光間”是指那些由于直接獲得太陽能而使溫度產生較大波動的空間。由日光間到房間的熱量傳遞方法:1、太陽能通過日光間與房間之間的玻璃門直接射入室內;2、日光間的熱量借助于自然對流或小的風扇直接傳送到房間;3、通過日光間與房間之間的墻體傳導、輻射給房間。抱合式附加陽光間的平面示意暖廊式日光間3.5.4 被動式太陽能采暖與建筑設計相結合1、在設計時要布置足夠的蓄熱體,使太陽輻射能得到更好的儲存和放散,提高室溫。2、為保證南向主要房間能夠達到較高的太陽能供暖,房間的進深不宜太大,以進深不大于層高的 1.5倍為宜。3、集熱墻體的厚度要適宜,保證最大的蓄熱量和夜間的供熱量。.第4章 外圍護結構的濕狀況決定外圍護結構的濕度狀況的主要因素⑴用于結構中材料的原始濕度;⑵施工過程中進入材料的水分;⑶由于毛細管作用,從土壤滲透到圍護結構中的水分;⑷由于受雨、雪的作用而滲透到圍護結構中的水分;⑸使用管理中的水分;⑹由于材料的吸濕作用,從空氣中吸收的水分;⑺空氣中的水分在圍護結構表面和內部發生冷凝。4.1 建筑圍護結構的傳濕4.1.1 材料的吸濕特性材料的吸濕:把一塊干的材料試件置于濕空氣之中,材料試件會從空氣中逐步吸收水蒸氣而受潮。平衡濕度:處于熱濕平衡最大吸濕濕度:在相對濕度為100%條件下的平衡濕度。材料吸濕機理分三種狀態:在低濕度時為單分子吸濕在中等濕度時為多分子吸濕在高濕度時為毛細吸濕0~20℃時不同相對濕度的平衡濕度平均值4.1.2 外圍護結構的水分遷移水分遷移的條件:壓力差、濕度差、溫度差材料內所包含的水分、可以以三種形態存在:——氣態(水蒸汽) ——液態(液態水) ——固態(冰)在材料內部可以遷移的只有兩種相態:.①一種是以氣態的擴散方式遷移(又稱水蒸汽滲透)當材料濕度低于最大吸濕濕度時,材料中的水分尚屬吸附水,這種吸附水分的遷移,是先經蒸發,后以氣態形式沿水蒸汽分壓力降低的方向或沿熱流方向擴散遷移。②一種是以液態水份的毛細滲透方式遷移。當材料材濕度高于最大吸濕濕度時,材料內部就會出現自由水,這種液態水將從含濕量高的部位向低的部位產生毛細遷移。圍護結構的蒸汽滲透蒸汽滲透過程是物質即水蒸汽分子的轉移過程穩態下水蒸汽滲透過程的計算與穩定傳熱的計算方法相似,即在穩態條件下、單位時間內通過單位面積圍護結構的蒸汽滲透量與室內外水蒸汽分壓力差成正比,與滲透過程中受到的阻力成反比1(PiPe)HOHOHiH1H2.......HnHeHindindiHei1ii1i因為:Hi11(垂直表面)i125.3Hi11(熱流向上)i150Hi 1 1(熱流向下)i10511He375em1Pm Pi Hjj 1.4.1.3 內部冷凝的檢驗步驟(1)根據室內外空氣的溫度和相對濕度,確定水蒸汽分壓力 Pi和Pe,然后計算圍護結構各層的實際水蒸汽分壓力,并作出實際水蒸汽分壓 (P)的分布線。(2)根據室內外空氣溫度,確定圍護結構各層的溫度,按附錄查出相應的飽和水蒸汽分壓力 Ps.并畫出曲線。(3)根據Ps線和P線相交與否來判定圍護結構內部是否會出冷凝現象如 P線與Ps線不相交,說明內部不會產生冷凝;若相交.則內部有冷凝。材料的水蒸氣滲透系數出現由大變小的界面,因水蒸氣至此遇到較大的阻力,最易發生冷凝現象,把這個最易出現冷凝,而且凝結最嚴重的界面,叫做圍護結構內部的冷凝界面。冷凝強度的計算PAPS,CPS,CPBc12HO,iHO,ec,o24cZh24cZh100%1000dii例4-1試檢驗如圖所示的外墻結構是否會產生內部冷凝。已知ti=16℃,φi=60%,采暖期室外平均氣溫 te=-4.0℃,平均相對濕度φe=50%。解:(1)計算各分層的熱阻和水蒸汽滲透阻由此得:2R0=0.11+0.461+0.04=0.611m·K/W.H0=2517.13m2·h·Pa/g(2)計算水蒸氣實際分壓力: P線ti=16℃時,Ps=817.2Pa, ∴Pi=1817.2x0.60=1090.3Pate=-4.0℃時,Ps=437.3Pa ∴Pe=437.3x0.50=218.7PaPiPe1090.3218.70.346H02517.13Pi1090.3PaP2PiH11090.30.346166.671032.6PaP3Pi(H1)1090.3()H20.346166.67251.51945.5PaPe 218.7Pa(3)計算圍護結構內部各層的溫度和水蒸汽飽和壓力: Ps線i23e

160.114)12.4Ps,i1438.5Pa(160.619160.110.0254)11.6Ps,21365.2Pa(160.611160.110.0250.2634)Ps,3757.3Pa0.611(163160.6110.04(164)2.7Ps,e488.0Pa0.6114)計算冷凝強度在本例中,冷凝界面位于第二和第三層交界處, 故Ps,c=Ps,3=757.3Pa, H0,i=166.67+251.51=418.18m2·h·Pa/g,H0,e=2098.95m2·h·Pa/g,按下式:PiPs,oPs,oPe0.54012Ho,eHo,i.4.2 圍護結構的防潮4.2.1 防止和控制表面冷凝1、正常濕度的房間:①注意家具布置②圍護結構內表面層應采用蓄熱系數大的材料。2、高濕房間(φ>75%):①避免在表面形成水滴掉落 ;②防止表面凝水滲入圍護結構的深部。4.2.2 防止和控制內部冷凝1、合理布置材料層的相對位置構造上做到“內緊外松,進難出易”1—石膏板條粉刷; 2—隔氣層;3—保溫層;4—空氣間層;5—磚砌體2、設置隔汽層.(1)保證圍護結構內部正常濕狀況所必須的蒸汽滲透阻 [Δω]%Hi,minPiPs,c10idiPs,cPe24ZhHo,e隔汽層應布置在 蒸汽流入的一側3、設置通風間層或泄氣溝道4、冷側設置密閉空氣層夏季結露與防止措施夏季結露及其危害夏季結露的成因差遲凝結:室外空氣溫度和濕度都驟然增加時,建筑物中的物體表面溫度由于熱容量的影響而上升緩慢,滯后若干時間而低于室外空氣的露點溫度,以致高溫高濕的室外空氣流過室內低溫表面時必然發生大強度的表面凝結。夏季結露必要和充分的條件:室外空氣溫度高、濕度大、空氣飽和或者接近飽和室內某些表面熱惰性大,使其溫度低于室外空氣的露點溫度室外高溫高濕空氣與室內物體低溫表面接觸4.3.3 防止夏季結露的措施1、架空層防結露 2、空氣層防結露3、材料層防結露 4、呼吸防結露5、密閉防結露 6、通風防結露7、空調防結露.1、為防止采暖建筑外圍護結構內部冬季產生冷凝, 以下幾項措施中哪項是錯誤的?A、在圍護結構內設排汽通道通向室外B、將水蒸氣滲透系數大的材料放在靠近室外一側C、將隔汽層設在靠近室外一側D、將隔汽層放在保溫材料層內側2、當出現下列哪一種情況時,圍護結構需要設置隔汽層?A、圍護結構內部保溫層的濕度增量小于允許適度增量B、圍護結構表面出現結露現象C、圍護結構內部出現冷凝D、圍護結構冷凝界面內側的蒸氣滲透阻小于內側所需的最小蒸氣滲透阻.第5章 建筑防熱與節能建筑防熱:為了抵擋夏季室外熱作用,防止室內過熱所采取的建筑設計綜合措施。建筑防熱主要內容:在城市規劃中,正確地選擇建筑物的布局形式和建筑物的朝向;在建筑設計中,選用適宜的有效的圍護結構隔熱方案;采用合理的窗戶遮陽方式;充分利用自然通風;注意建筑環境的綠化等以創造舒適的室內生活、工作環境。氣候特征與防熱途徑5.1.1 熱氣候特征與我國炎熱地區的范圍熱氣候有干熱和濕熱。我國炎熱地區指累年最熱月平均氣溫高于或等于 25℃的地區。這些地區的氣候特征是:氣溫高而持續的時間長;太陽輻射強度較大;相對濕度大,年降水量大;季候風旺盛。1)熱氣候特征與建筑設計原則氣候類型濕熱氣候區干熱氣候區特點要求氣候特點溫度日較差小,濕度大,雨量大,吹溫度日較差大,濕度小,干燥,降雨少,,和風,常有暴風雨常吹熱風并帶沙設爭取自然通風的朝向,間距稍大些,布局較密形成小巷道,間距較密集,便于計群體布置布局較自由,房屋要防曬,環境要有相互遮擋;要防止熱風,注意綠化原綠化、水域.則外部較開敞,亦有設內天井,注意庭外封閉、內開敞,多設內天井,平面形式建筑平面院布置。設置涼臺;平面形式多條形有方塊式、內廊式,進深較深。防熱風,或竹筒形,多設外廊或底層架空,進開小窗。防曬隔熱深較大建筑措施遮陽、隔熱、防潮、防霉、防雨、防防熱要求較高,防止熱風和風沙的襲擊,蟲,并爭取自然通風以設置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以避暑建筑形式開敞輕快,通透淡雅嚴密厚重,外壁內敞材料選擇現代輕質隔熱材料、鋁箔、鋁板及其熱容量大、外隔熱、白色外表面、混凝土、復合隔熱板磚、石、土自然能源夜間強化通風、被動蒸發冷卻、地冷被動蒸發冷卻、長波輻射冷卻、夜間通風、利用空調地冷空調5.1.2 室內過熱的原因和防熱措施1)室內過熱的原因圍護結構向室內的傳熱;透進的太陽輻射熱;通風帶入的熱量;室內產生的余熱。2)防熱的被動式措施防熱的被動式措施是指不需要或較少使用人工能量,主要依靠建筑圍護結構自身的熱工性能或可調節功能完成的建筑降溫技術做法。減弱室外的熱作用:正確的選擇房屋朝向、布局,防止日曬。綠化,淺色表面。外圍護結構的隔熱:白天隔熱好,夜間散熱快。房間的自然通風和電扇調風: 房屋內部的布局,間歇式夜間通風。窗口遮陽:阻擋直射陽光透入。利用自然能。3)防熱的主動式措施防熱的被動式措施是指需要依靠設備才能完成建筑自身降溫的技術做法。.機械通風降溫:依靠通風機向房間引入足夠量的室外涼爽空氣。空調設備降溫。5.2屋頂與外墻的隔熱設計5.2.1外圍護結構隔熱設計的原則外圍護結構隔熱設計的原則可以概括為:(1)隔熱重點在屋面,其次是東、西墻;(2)降低室外綜合溫度,其方法有:sI?;tsate結構外表面采用淺色平滑的粉刷和飾面材料tlre在屋頂或墻面的外側設置遮陽設施;結構外表面采用對太陽短波輻射的吸收率小而長波發射率大的材料;3)在外圍護結構內部設置通風間層;4)合理選擇外圍護結構的隔熱能力;5)用水的蒸發和植被對太陽能的轉化作用降溫;6)外圍護結構應進行隔熱計算并滿足相關規范要求;7)充分利用自然能源;8)空調建筑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應符合相關現行標準。5.2.2 屋面和外墻的隔熱設計1、屋頂隔熱屋頂的隔熱構造:實體材料層和帶有封閉空氣層的隔熱屋頂通風間層隔熱屋頂閣樓屋頂1)實體材料層和帶有封閉空氣層的隔熱屋頂2)通風屋頂A、通風屋頂具有隔熱好、散熱快的特點。.B、通風屋頂的傳熱過程與影響隔熱的因素:通風屋頂是當室外空氣流經間層時,帶走部分從面層傳下的熱量,從而減少透過基層傳入室內的熱量。_ _ _Qi Q0Q5G 3600 bh kg/hB、通風屋頂的傳熱過程與影響隔熱的因素:a、風壓和熱壓是空氣流通的動力;b、通風間層的高度:20-24cm;c、通風間層內的空氣阻力:摩擦和局部阻力;d、通風進氣的組織,根據自然通風的原理,可采取室外室內同時利用風壓、熱壓作用相結合的方式。3)閣樓屋頂這種屋頂常在檐口、屋脊或山墻等處開通氣孔,有助于透氣、排濕和散熱。通風閣樓的通風形式通常有:1、在山墻上開口通風;2、從檐口下進氣由屋脊排氣;3、在屋頂設老虎窗通風。.4)植被隔熱屋頂利用植物葉面的蒸騰和光合作用。覆土植被和無土植被5)蓄水屋頂適用于平屋頂。其隔熱的原理是利用水在太陽光的照射下蒸發時需要大量的汽化熱,從而大量消耗到達屋面的太陽輻射熱。蓄水深度以150mm為宜,白天風多的地方效果較好,夜間散熱困難6)加氣混凝土蒸發屋面屋面鋪設多孔材料。該屋面是一種具有良好隔熱效果的上人屋面。其隔熱的原理是通過積蓄雨水并使雨水逐漸蒸發,達到降低建筑屋面環境溫度、緩解環境熱島效應的目的。7)淋水玻璃屋面8)成品隔熱板屋面:倒鋪屋面2、外墻隔熱外墻的室外綜合溫度較屋頂低,因此在一般建筑中外墻隔熱與屋頂比較是次要的。但對采用輕質結構的外墻或在空調建筑中,外墻隔熱仍十分重要。傳統的墻體材料如生土、粘土磚,其隔熱效果較好。但目前粘土實心磚在我國已被禁用,取而代之的新墻體如空心砌塊、大型板材、各種輕板結構等。1)空心砌塊從熱工性能來看,兩面抹灰各2cm的19cm厚雙排孔空心砌塊,其效果相當于兩面抹灰各2cm的24cm厚粘土實心磚墻的熱工性能,是效果較好的一種砌塊形式。.2)鋼筋混凝土空心大板墻3)輕骨料混凝土砌塊墻4)復合墻體5)雙層墻面1981 年的紐約州布法羅市胡克大廈(Hooker)玻璃間層寬1.5米,間層中設可以調節的遮陽百葉,且各層之間相互連通,加強了夏季的熱壓通風,取得了非常顯著的節能效果,整棟建筑幾乎無需空調系統。6)外墻綠化隔熱窗口遮陽5.3.1 遮陽的目的與要求遮陽的目的:防止夏季陽光的直接照射,使室內過熱;可以防止建筑圍護結構過熱并造成對室內環境的熱輻射;可以防止直射陽光造成的強烈眩光。防止紫外線使物品受損。遮陽的要求:1)夏天防止日照,冬天不影響必需的日照;2)晴天遮擋直射陽光,陰天保證房間有足夠的照度;3)減少遮陽構造的擋風作用,最好還能起導風入室的作用;4)能兼作防雨構件,并避免雨天影響通風;5)不阻擋從窗口向外眺望的視野;6)構造簡單,經濟耐久;.7)注意與建筑造型處理的協調統一。5.3.2 遮陽的形式及其效果1)遮陽的形式遮陽的基本形式可以分為四種:水平式、垂直式、綜合式和擋板式。2)遮陽的效果①遮陽對太陽輻射熱量的阻擋①遮陽對太陽輻射熱量的阻擋遮陽效果影響因素: 遮陽形式、構造處理、安裝位置、材料與顏色等。.遮陽系數:是指在照射時間內,透進有遮陽窗口的太陽輻射量與透進無遮陽窗口的太陽輻射量的比值。②外遮陽系數 SD及計算方法建筑外遮陽系數: 透過有外遮陽構造的外窗的太陽輻射得熱量與透過沒有外遮陽構造的相同外窗的太陽輻射得熱量的比值。SD

QSQN式中:SD—外遮陽系數;QS—有外遮陽構造時,外窗得熱量中的太陽輻射得熱部分,W;QN—沒有外遮陽構造時,外窗得熱量中的太陽輻射得熱部分,W。采用以遮陽構造尺寸比為參數的簡化公式計算外遮陽系數,即:SD ax2 bx 1式中:SD—外遮陽系數;a,b—回歸系數;x—遮陽構造尺寸比,x=A/B,x≥1時,取x=1;A,B—外遮陽的構造定性尺寸。③遮陽對室內氣溫的影響.④遮陽對房間采光的影響 ——照度約降低53%-73%⑤遮陽對房間通風的影響 ——室內風速約減弱 22%-47%5.3.3 遮陽形式的選擇與構造設計1)遮陽形式的選擇根據建筑氣候、窗口朝向和房間用途這三方面來決定應采用哪種遮陽形式和種類。同時,還要考慮遮陽的月份和一天中的時間的因素。可以利用綠化和結合建筑構件的處理來解決遮陽問題。 (加寬挑檐、設置百葉挑檐、外廊、凹廊、陽臺等)圖5-42 不同遮陽構造適用的朝向2)遮陽的構造設計①遮陽的板面組合與構造②遮陽板的安裝位置③材料與顏色遮陽構件以采用輕質材料為宜,且要求材料堅固耐久、外表面對太陽輻射熱的吸收系數要小、內表面的輻射系數也要小。遮陽構件的顏色對隔熱效果也有影響。④活動遮陽.5.3.4 遮陽構件尺寸的計算1)水平式遮陽任意朝向窗口的水平遮陽板挑出長度按下式計算:L Hctghscoss,w2)垂直式遮陽任意朝向窗口的垂直遮陽板挑出長度按下式計算: L Bctgs,w3)綜合式遮陽可先計算出垂直板和水平板兩者的挑出長度,然后根據兩者的計算數值按構造的要求來確定遮陽板的挑出長度。4)擋板式遮陽任意朝向窗口的擋板式遮陽尺寸,可先按構造的需要確定板面至墻外表面的距離 ,然后按下式計算出擋板下端窗臺的高度 H0H0L/(ctghscoss,w)DHctghssins,w再根據求出擋板兩翼至窗口邊線的距離 D,最后可確定擋板尺寸即為水平板下緣至窗臺高度 H減去H0。.房間的自然通風5.4.1 自然通風的組織造成空氣壓力差的原因主要有:熱壓作用Ph(ei)kg/m2風壓作用KV2ePW2g風向投射角:風向投射線與房屋墻面的法線的角。L=(4~5)HL—為間距(m)H—為前幢房屋高度(m)風向投射角與對流場的影響風向投射角室內風速降屋后旋渦區風向投射角室內風速降屋后旋渦區α低值(%)深度α低值(%)深度0°03.75H45°301.5H30°133H60°501.5H5.4.1 自然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