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教學設計_第1頁
土地改革教學設計_第2頁
土地改革教學設計_第3頁
土地改革教學設計_第4頁
土地改革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土地改革教學設計

土地改革教學設計(一)

一、課標要求:

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理解廢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義。(P17)

二、教材分析:

①主要內容:本課有三個知識點,土地改革的背景、《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實施以及土地改革完成的意義。

②編者意圖:教材的編寫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包含的知識點為土地改革的背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頒布與土地改革的進行;第二部分為土地改革完成的意義,知識點為土地改革完成的偉大意義,教材的編寫依照課程標準,體現了為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創造條件,為教師達成三維目標提供了發揮的空間,但是我感覺意義給出的太直接,不利于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

③教材地位:土地改革的完成是中國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的象征,是新中國成立后鞏固政權的重大舉措,同時也是新中國成立后中國農村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重點知識,要求學生達到理解層面。

④教材處理:我的設計思路是,采用探究的方式,根據所給出的材料展開學習活動,理解土地改革的背景;再給出材料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并觀察分析圖片材料,圍繞怎樣進行土地改革,展開探究活動,理解土地改革的開展和完成。最后結合材料和教材從結果和作用兩方面探究土地改革的意義。

三、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能力:

了解土地改革的背景,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歸納土地改革的經過,正確理解進行土地改革對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

通過讀圖分析土地改革背景,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以及獲取信息并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觀察圖片歸納土地改革內容,培養學生識圖能力和表達歷史的能力;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以及閱讀理解材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分析土地改革的影響,培養學生分析能力。

②過程與方法:圍繞土地改革的背景、經過、意義,結合課本知識和預設材料展開探究活動,理解土地改革的全過程。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代表人民群眾利益的,培養學生熱愛共產黨的情感;通過新舊社會對比,感悟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

四、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土地改革的展開和土地改革完成的意義。

難點是理解土地改革的內容,分析并理解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

在處理內容上,采用課內外材料引導,通過總結《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并介紹怎樣進行土地改革,展開探究,理解土地改革的開展和完成。最后從結果和作用兩方面體會土地改革的意義,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并能夠簡單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果時間允許,土地改革順利完成的原因可以在課上探究,否則,作為學生課后拓展延伸)

五、教學工具:PPT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前不久,兩會剛剛閉幕,黨中央高度重視民生,關注三農。這張照片反映的是胡錦濤總書記20XX年視察河南農業生產,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農業的重視,關注三農就是關注土地,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的祖輩是怎樣獲得土地的呢,今天讓我們回到那個改天換地的年代,開始我們的探索之旅,探尋祖輩獲得土地的歷程,體會他們的喜怒哀樂。(板書課題)

2.我們的探究分為三個模塊,第一個模塊是渴望土地;第二個模塊是夢想成真;第三個模塊是歡欣鼓舞。

(二)課堂互動:

模塊

活動

活動

設計思路

探究一:渴望土地

1.布置第一組自學探究任務。第一組自學時,布置第二組探究任務,教師與學生互動探究。

2.第一組學生展示自學成果,教師總結在社會方面、農民方面、國家政權方面的背景是什么?

3.我們理解了先輩為什么要進行土地改革,我們今天比起他們來,不知要幸福多少倍,在學習中、生活中遇到點困難,算得了什么。

1.引導學生通過一系列探究活動,深入認識當時的生產情況,總結背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認識到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2.再認識舊中國農民的貧困,通過與今天生活對比,進行思想教育。

1.分組按照學案進行探究活動。

2.探究完成后,總結知識,配合教師講解。

3.認識到土地改革的背景,體會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1.并根據圖表理解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形成初步的讀圖能力和分析能力。

2.形成對今天幸福生活的熱愛情感,樹立信心,克服困難,努力去爭取成功。

環節銜接

土地改革是必要的,勢在必行,黨和政府是不會拖延的,立即著手開展了土地改革,我們接著看第二個小組探尋的成果。

探究二:夢想成真

1.農民獲得土地的過程,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決策,第二實施,第三完成。

2.學生展示探究成果,教師總結。

3.認識到共產黨代表人民利益。

1.目的在于培養學生閱讀和理解材料的能力、歸納課文得出結論。

2.培養學生讀圖能力,通過圖片,總結土地改革的其他內容。

3.通過思考題加深對土地改革的理解。

1.探究完成后,總結知識,配合教師講解。

2.閱讀教材13頁,概括土地改革的結果。

1.閱讀教材,并歸納主要內容,形成學生閱讀、歸納能力。

2.讀圖概括土地改革主要內容,形成觀察分析能力,訓練語言表達能力。

知識銜接

土地改革兩年基本完成,這么重大的社會變革,對中國社會究竟產生什么影響,讓我們來看繼續進行探究。

探究三:歡欣鼓舞

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

1.布置探究任務,引導學生按照學案探究。

2.分別鏈接材料2、3、4,體會在農業、政權、發展方面的作用。

1.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升華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展示材料,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整理信息能力與思維。為學生理解掌握土地改革意義做鋪墊。

1.知道土地改革破舊立新的結果,知道土地改革中土地是由地主私有轉變為農民私有。

2.通過閱讀分析材料2、3、4,總結土地改革的作用。

1.閱讀材料,形成閱讀,整理,分析等能力。

2.訓練分析、運用等能力。

全課總結

打開知識盤點,總結本課知識。得出共產黨代表人民利益,達成思想教育目標。

七、練習設計

見學案

八、作業:

課后自主探究百家爭鳴。(如果時間充足,可在課上探究)

學完了本課,你針對祖輩土地改革的進行以及新舊社會農民處境的不同,寫一篇探究體會。

九、板書設計:

土地改革教學設計(二)

知識與能力: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開展及基本完成,掌握《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培養、鍛煉學生收集整理課本圖片、歷史網站、文學作品、鄉土教材等課程資源中有關土地改革的信息,形成正確歷史概念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采用講授法、獨立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共同完成本課內容的學習。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中國農民在兩千多年來所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終于在黨的領導下實現了,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祖國是值得我們熱愛的。土地改革的勝利作用與抗美援朝的勝利一樣,都進一步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還為即將到來的社會主義建設準備了條件。

教學重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教學難點: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

教學資源:課本相關插圖、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破題導入

1.組織學生閱讀12頁“導入框”圖文,討論回答:農民拔除原來地主所立的地界碑,意味著什么?(這片土地原先屬于地主所有,現在已經歸翻身農民所有了。)

2.承上啟下,教師講授: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過程中,走的是符合中國國情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在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農民長年累月“面朝黃土背朝天”地辛勤勞作,收獲物大部分要交租納稅,自己所得無幾。因此,他們熱切期盼著“耕者有其田”,翻身當家作主人。誰能夠滿足他們的愿望,誰就能得到他們的真誠支持。過去共產黨就是通過“打土豪分土地”、“減租減息”等政策獲得農民的支持,奪取了全國政權。當時,新解放區還有3億多人口未進行土地改革。新中國政權要想鞏固下來,特別需要這些農民的支持。本課要學習的內容就是新中國建立后的土地改革歷史,具體情況請看書。

二、自主先學知識梳理

見《伴你學》P10“導學目標”和“知識梳理”,學生自主預習課本內容,梳理教材線索(組內可討論、交流)

三、教材挖掘合作探究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組織學生集體朗讀課本第12頁“文獻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條款”,討論回答:

1.土地改革的起止時間與抗美援朝的起止時間有什么異同?(都開始于1950年;但是,全國土改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勝利于1953年7月。)

2.這次土地改革同過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注意保存富農經濟,也給地主分上應得的一份土地,讓他們自食其力,富有人文主義精神,減少了改革的阻力。)

教師過渡:近3億農民真正地翻身當家作了主人,將產生多么巨大的能量?

(二)土地改革的意義

指導學生觀看《歷史地圖冊》《土地改革》圖和課本相關插圖,形象地了解土改經過和農民心情,通過討論加深理解土改的歷史意義。

1.土改完成后,我國的土地制度發生了什么變化?(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了土地的新主人,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2.農民翻身后,對于新中國人民政權的生存和發展起了什么作用?(起了鞏固的作用。因為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農村生產力獲得極大解放,農業生產迅速恢復和發展,糧食產量不斷增加,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課中反思:

土地改革的意義兩點,第一點是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這一點,要通過回憶辛亥革命的成果——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分清兩者的不同。封建制度和封建帝制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第二點是人民政權更加鞏固,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讓學生討論理解其中的含義:農民真正獲得解放是新政權給予的,農民感激政府,從而擁護政府,積極參與其中。封建土地制度摧毀了,解除了農民身上的束縛,從中可以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四、拓展視野情感升華

以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為題,展開“接龍”活動,加深理解記憶。

延伸:調查一下,如今中國的土地制度與50年代的土地制度有何區別?

五、知識整合練習反饋

1.知識整合(板書):

(一)《中華人民你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1)1950年頒布

(2)內容: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3)1952年完成土地改革

(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