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兒童眼及視力保健技術規范演示文稿當前第1頁\共有35頁\編于星期六\0點優選兒童眼及視力保健技術規范當前第2頁\共有35頁\編于星期六\0點二、服務對象轄區內0~6歲兒童當前第3頁\共有35頁\編于星期六\0點(一)時間健康兒童具有眼病高危因素的新生兒出生體重<2000g的早產兒和低出生體重兒三、內容與方法
當前第4頁\共有35頁\編于星期六\0點三、內容與方法
1.健康兒童應當在生后28~30天進行首次眼病篩查,分別在3、6、12月齡和2、3、4、5、6歲健康檢查的同時進行階段性眼病篩查和視力檢查。當前第5頁\共有35頁\編于星期六\0點三、內容與方法2.具有眼病高危因素的新生兒,應當在出生后盡早由眼科醫師進行檢查。新生兒眼病的高危因素包括:當前第6頁\共有35頁\編于星期六\0點三、內容與方法(1)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住院超過7天并有連續吸氧(高濃度)史。(2)臨床上存在遺傳性眼病家族史或懷疑有與眼病有關的綜合征,例如先天性白內障、先天性青光眼、視網膜母細胞瘤、先天性小眼球、眼球震顫等。當前第7頁\共有35頁\編于星期六\0點三、內容與方法當前第8頁\共有35頁\編于星期六\0點三、內容與方法當前第9頁\共有35頁\編于星期六\0點三、內容與方法當前第10頁\共有35頁\編于星期六\0點三、內容與方法(3)巨細胞病毒、風疹病毒、皰疹病毒、梅毒或毒漿體原蟲(弓形體)等引起的宮內感染。(4)顱面形態畸形、大面積顏面血管瘤,或者哭鬧時眼球外凸。當前第11頁\共有35頁\編于星期六\0點三、內容與方法血管瘤當前第12頁\共有35頁\編于星期六\0點三、內容與方法(5)出生難產、器械助產。(6)眼部持續流淚、有大量分泌物。當前第13頁\共有35頁\編于星期六\0點三、內容與方法
3.出生體重<2000g的早產兒和低出生體重兒,應當在生后4~6周或矯正胎齡32周,由眼科醫師進行首次眼底病變篩查。當前第14頁\共有35頁\編于星期六\0點三、內容與方法(二)檢查內容和方法
1.內容
在兒童健康檢查時應當對0~6歲兒童進行眼外觀檢查對4歲及以上兒童增加視力檢查
當前第15頁\共有35頁\編于星期六\0點有條件的地區可增加與兒童年齡相應的其它眼部疾病篩查和視力評估:滿月訪視:光照反應檢查,以發現眼部結構異常;3月:瞬目反射檢查和紅球試驗,以評估嬰兒的近距離視力和注視能力;
6月:視物行為觀察和眼位檢查(角膜映光加遮蓋試驗);1~3歲:眼球運動檢查,以評估兒童有無視力障礙和眼位異常。三、內容與方法當前第16頁\共有35頁\編于星期六\0點三、內容與方法2.方法(1)眼外觀眼瞼有無缺損、炎癥、腫物,眼睫毛內翻,兩眼大小是否對稱;結膜有無充血,結膜囊有無分泌物,持續溢淚;角膜是否透明呈圓形;瞳孔是否居中、形圓、兩眼對稱、黑色外觀。當前第17頁\共有35頁\編于星期六\0點三、內容與方法(2)光照反應檢查者將手電燈快速移至嬰兒眼前照亮瞳孔區,重復多次,兩眼分別進行。嬰兒出現反射性閉目動作為正常。當前第18頁\共有35頁\編于星期六\0點三、內容與方法(3)瞬目反射受檢者取順光方向,檢查者以手或大物體在受檢者眼前快速移動,不接觸到受檢者。嬰兒立刻出現反射性防御性的眨眼動作為正常。如3月齡未能完成,6月齡繼續此項檢查。當前第19頁\共有35頁\編于星期六\0點三、內容與方法(4)紅球試驗用直徑5cm左右色彩鮮艷的紅球在嬰兒眼前20~33cm距離緩慢移動,可以重復檢查2~3次。嬰兒出現短暫尋找或追隨注視紅球的表現為正常。如3月齡未能完成,6月齡繼續此項檢查。當前第20頁\共有35頁\編于星期六\0點三、內容與方法(5)眼位檢查(角膜映光加遮蓋試驗)將手電燈放至兒童眼正前方33cm處,吸引兒童注視光源;用遮眼板分別遮蓋兒童的左、右眼,觀察眼球有無水平或上下的移動。正常兒童兩眼注視光源時,瞳孔中心各有一反光點,分別遮蓋左右眼時沒有明顯的眼球移動。當前第21頁\共有35頁\編于星期六\0點三、內容與方法當前第22頁\共有35頁\編于星期六\0點三、內容與方法假性內斜視當前第23頁\共有35頁\編于星期六\0點三、內容與方法遮蓋左眼右眼由內向外移動,右內斜遮蓋左眼右眼由外向內移動,右外斜遮蓋左眼右眼由上向下移動,右上斜遮蓋左眼右眼由下向上移動,右下斜檢查前眼位遮蓋左眼右眼無移動,右眼無偏斜遮蓋右眼左眼無移動,左眼無偏斜當前第24頁\共有35頁\編于星期六\0點三、內容與方法
(6)眼球運動:自兒童正前方,分別向上、下、左、右慢速移動手電燈。正常兒童兩眼注視光源時,兩眼能夠同時同方向平穩移動,反光點保持在兩眼瞳孔中央。當前第25頁\共有35頁\編于星期六\0點三、內容與方法(7)視物行為觀察
詢問家長兒童在視物時是否有異常的行為表現,例如不會與家人對視或對外界反應差對前方障礙避讓遲緩暗處行走困難視物明顯歪頭或距離近,畏光或瞇眼眼球震顫等當前第26頁\共有35頁\編于星期六\0點三、內容與方法(8)視力檢查采用國際標準視力表或對數視力表檢查兒童視力。當前第27頁\共有35頁\編于星期六\0點檢測距離5m,視力表照度為500Lux,視力表1.0行高度為受檢者眼睛高度。檢查時,一眼遮擋,但勿壓迫眼球,按照先右后左順序,單眼進行檢查。三、內容與方法當前第28頁\共有35頁\編于星期六\0點三、內容與方法自上而下辨認視標,直到不能辨認的一行時為止,其前一行即可記錄為被檢者的視力。對4歲視力≤0.6、5歲及以上視力≤0.8的視力低常兒童,或兩眼視力相差兩行及以上的兒童,都應當在2周~1月復查一次。當前第29頁\共有35頁\編于星期六\0點三、內容與方法(三)眼及視力保健指導
1.早期發現,及時就診
識別兒童常見眼部疾病,兒童若出現眼紅、畏光、流淚、分泌物多、瞳孔區發白、眼位偏斜或歪頭視物、眼球震顫、不能追視、視物距離過近或瞇眼、暗處行走困難等異常情況,應當及時到醫院檢查。兒童應當定期接受眼病篩查和視力評估。當前第30頁\共有35頁\編于星期六\0點三、內容與方法
2.注意用眼衛生(1)培養良好的用眼衛生習慣,包括培養正確的看書、寫字姿勢,正確的握筆方法,在良好的照明環境下讀書、游戲。(2)兒童持續近距離注視時間每次不宜超過30分鐘,操作各種電子視頻產品時間每次不宜超過20分鐘,每天累計時間建議不超過1小時。2歲以下兒童盡量避免操作各種電子視頻產品。眼睛與各種電子產品熒光屏的距離一般為屏面對角線的5~7倍,屏面略低于眼高。當前第31頁\共有35頁\編于星期六\0點三、內容與方法
(3)屈光不正兒童要到具有相應資質的醫療機構或眼鏡驗配機構進行正規散瞳驗光,調整眼鏡屈光度,不要使用劣質及不合格眼鏡。(4)不要盲目使用眼保健產品,要在專業醫師指導下合理、適度使用。(5)合理營養,平衡膳食。經常到戶外活動,每天不少于2小時。
當前第32頁\共有35頁\編于星期六\0點三、內容與方法
3.防止眼外傷(1)兒童應當遠離煙花爆竹、銳利器械、有害物質,不在具有危險的場所活動,防范寵物對眼的傷害。(2)兒童活動場所不要放置銳利器械、強酸強堿等有害物品,注意玩具的安全性。(3)兒童眼進異物,或眼球扎傷、撞傷,要及時到設有眼科的醫療機構就診。當前第33頁\共有35頁\編于星期六\0點三、內容與方法
4.預防傳染性眼病(1)教育和督促兒童經常洗手,不揉眼睛。(2)不要帶領患有傳染性眼病的兒童到人群聚集的場所活動。(3)社區或托幼機構應當注意隔離患有傳染性眼病的兒童,防止疾病傳播蔓延。當前第34頁\共有35頁\編于星期六\0點三、內容與方法(四)轉診1.具有眼病高危因素的新生兒和出生體重<2000克的早產兒和低出生體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腫瘤科家屬支持護理計劃
- 線上二年級上冊語文復習計劃
- 小學一年級勞動教育師資培訓計劃
- 2025年小學心理關懷室工作計劃
- 2025復學班主任安全教育計劃
- 教科版八年級物理下冊學科競賽備賽計劃
- 小學安全應急演練全過程管理計劃
- 高二班主任班級活動創新計劃
- 2025年小學語文教研組年度工作計劃
- 傳染病患者隔離防治工作計劃
- 車輛掛名使用權轉讓與免責保障協議
- 2024-2025學年北師大版(2024)物理八年級下冊期末練習卷(一)(含解析)
- 兒童課件小學生講繪本成語故事《69狐假虎威》課件
- 2025年華僑港澳臺學生聯招考試英語試卷試題(含答案詳解)
- ASTM-D3359-(附著力測試標準)-中文版
- JT-T 1495-2024 公路水運危險性較大工程專項施工方案編制審查規程
- 機場FOD防范管理課件
- 注塑產品全自動報價表
- 氣體滅火打壓方案-七氟丙烷FM200
- 醫學生物化學課件PPT
- 設備出廠檢驗報告(精編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