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要求改寫句子課件_第1頁
按要求改寫句子課件_第2頁
按要求改寫句子課件_第3頁
按要求改寫句子課件_第4頁
按要求改寫句子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按要求改寫句子

六年級復習(四)執教人:畢燦海“把”字句和“被”字句方法1:在陳述句中分析出名詞1、名詞2和動詞,而后按下面格式改寫:(1)改為把字句:名詞1+把+名詞2+動詞(2)改為被字句:名詞2+被+名詞1+動詞一、把下面句子改為“把”字句和“被”字句

1、同學們打掃干凈了教室。同學們把教室打掃干凈了。教室被同學們打掃干凈了。2、風吹落了樹葉。風把樹葉吹落了。樹葉被風吹落了。把陳述句改為反問句,在小學階段來說,也就是把句子換成另外一種說法,但是句子意思保持不變。小竅門:

1、把句子改為相反意思。一般情況下,無“不”加“不”,有“不”去“不”。總之,把句子總體的意思改為相反。有些句子不用加上或去掉“不”也能改為相反的。

2、在改為相反的詞語前邊加上反問詞。反問詞一般有:難道.....嗎

怎么.......呢

怎能......呢或者有時候單單只有難道

、怎么、呢、嗎這些詞。

3、把句號改為問號。陳述句改反問句二、把下面的陳述句改為反問句。1、我們響應號召把節約的錢捐給希望工程是對的。難道我們響應號召把節約的錢捐給希望工程是不對的嗎?2、我們應該孝敬父母.難道我們不應該孝敬父母嗎?3、這么遠,箭射不到。這么遠,難道箭射得到嗎?4、這是一對了不起的父子。難道這不是一對了不起的父子嗎?三、把下面的反問句改為陳述句。1、他怎能干這種事呢?他不能干這種事.2、我們怎么能離開自己的陣地呢?我們不能離開自己的陣地。3、誰聽了這件事不受感動呢?誰聽了這件事都會感動。4、這么深的情誼,我們怎么能忘記呢?這么深的情誼,我們不能忘記。5、經常遲到怎么能行呢?經常遲到不行?直述句與轉述句

直述句轉換成轉述句

1、標點的變化:直述句改為轉述句,冒號和引號要改為逗號。

2、人稱的變化:引述句改為轉述句時,說話人即第一人稱“我”改為第三人稱“他”或“她”。

例如:

直述句張童說:“我一定要堅持長跑鍛煉。”

轉述句張童說,他一定要堅持長跑鍛煉。

轉述句轉換成直述句

1、轉述句改為直述句,要加上冒號和引號。

2、轉述句改為直述句,第三人稱“他”或“她”應改為第一人稱“我”,說話內容涉及第一人稱“我”應改為第二人稱“你”。

例如:

轉述句姐姐說,我說得對,她就這樣做。

直述句姐姐說:“你說得對,我就這樣做。”

四、把下面的句子改為轉述句

媽媽說:“明天我要到外婆家去。”媽媽說,明天她要到外婆家去。媽媽對我說:“明天我要到外婆家去,你明天放學早點回家,我帶你去。”媽媽對我說,明天她要到外婆家去,叫我明天放學早點回家,她帶我去。魯迅說:“我的信如果要發表,且有發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魯迅說,他的信如果要發表,且有發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

毛主席對警衛員說:“我是為人民辦事的,你去把群眾請回來吧。”毛主席對警衛員說,他是為人民辦事的,讓警衛員去把群眾請回來。1、擴句不能另加主干,如:主語“我”不能變成我們”或“我和某某”。

2、不能改變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

3、增添的的詞語要和句中的詞語搭配恰當、注意事項:

擴句

五、擴句1、月亮升起來了。(圓圓的)月亮(從天邊)升起來了2、天空中掛著圓月。(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3、小河流向遠方。例句改寫:一條彎彎的小河歡快的流向遠方。1、擴句不能另加主干,如:主語“我”不能變成我們”或“我和某某”。

2、不能改變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

3、增添的的詞語要和句中的詞語搭配恰當、

比喻句的改寫法比喻,就是描寫事物或說明道理時,用與它有相似的其他事物或道理來打比方,這種形式叫做比喻。在寫作中,我們如何創作比喻句呢?關鍵在于運用聯想,尋找合適的喻體。在比喻句中,本體就是句子本來要說明的事物;喻體是用來打比方的具體、生動,為大家所熟悉的事物;比喻詞就是用來連接本體和喻體的詞語,通常由“好像、仿佛、猶如、似”等詞語擔任。

在改寫時,還要注意本體和喻體要有相似點。本體和喻體感情色彩要一致。如:

楓葉飄落下來。可改寫成比喻句:

火紅的楓葉像火花一樣紛紛飄落下來。

六、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比喻句。1、她的全身都淋濕了。她的全身都淋濕了,像一只落湯雞。2、小紅跑得很快。小紅跑得很快,像一只兔子似的3、雨下得很大。雨下得很大,像瓢潑似的。4、王明大叫一身,聲音很響亮。王明大叫一聲,就像一個晴天霹靂。擬人句的改寫法

第一,增加人的稱呼,如“姐姐妹妹,哥哥弟弟,公公婆婆”等。第二,改變名詞的說法。如上文的“柳枝”,就可改為“柳樹的頭發”。第三,用人做的事來代替句中的動詞。第四,不改變原來句中的用詞,增加描寫人的形容詞。七、把下面句子改成擬人句。1、桃花開了。桃花露出了笑臉。2、樹枝搖晃。樹枝在向我們招手。3、太陽出來了。太陽公公探出了他的大腦袋。4、起風了,海面起了波浪。起風了,海面跳起了歡快的舞蹈。八、把下面句子改成夸張句。1、桂花開了,很遠都能聞到香味。桂子花開,十里飄香。2、我家在很小的菜園里種菜。我家在巴掌大的菜園里種菜。3、教室里很靜。教室里靜的連掉一顆針在地上都聽得見。九、用恰當的關聯詞,把兩句話改成一句話。1、我學習很努力。我不信我不如他。只要我學習很努力,我就不信我不如他。2、張力接受了大家的批評。張力改正了缺點。張力不但接受了大家的批評,而且改正了缺點。3、我仔細地觀察。我的作文寫得具體。因為我仔細地觀察,所以我的作文寫得具體。今天出太陽。今天很冷。雖然今天出太陽,但是很冷。十、修改病句。例句:1、會場上插滿了五顏六色的紅旗。會場上插滿了五顏六色的彩旗。2、討論會上他首先第一個發言。討論會上他第一個發言。3、敘永的冬天是個美麗的地方。敘永的冬天是個美麗的季節。4、學校召開運動會,紛紛報名參加。學校召開運動會,同學們紛紛報名參加。病句類型:1、成分殘缺2、語序不當3、搭配不當4、表意不明5、不合邏輯6、語意重復7、句式雜糅8、前后矛盾9、否定不當10、成分贅余可...歷史ⅱ岳麓版第13課交通與通訊的變化資料精品課件歡迎使用[自讀教材·填要點]一、鐵路,更多的鐵路1.地位鐵路是

建設的重點,便于國計民生,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動脈。2.出現1881年,中國自建的第一條鐵路——唐山

至胥各莊鐵路建成通車。1888年,宮廷專用鐵路落成。交通運輸開平

3.發展(1)原因:①甲午戰爭以后列強激烈爭奪在華鐵路的

。②修路成為中國人

的強烈愿望。(2)成果:1909年

建成通車;民國以后,各條商路修筑權收歸國有。4.制約因素政潮迭起,軍閥混戰,社會經濟凋敝,鐵路建設始終未入正軌。修筑權救亡圖存京張鐵路

二、水運與航空1.水運(1)1872年,

正式成立,標志著中國新式航運業的誕生。(2)1900年前后,民間興辦的各種輪船航運公司近百家,幾乎都是在列強排擠中艱難求生。2.航空(1)起步:1918年,附設在福建馬尾造船廠的海軍飛機工程處開始研制

。(2)發展:1918年,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設“

”;此后十年間,航空事業獲得較快發展。輪船招商局水上飛機籌辦航空事宜處三、從驛傳到郵政1.郵政(1)初辦郵政:1896年成立“大清郵政局”,此后又設

,郵傳正式脫離海關。(2)進一步發展: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驛站;1920年,中國首次參加

。郵傳部萬國郵聯大會2.電訊(1)開端:1877年,福建巡撫在

架設第一條電報線,成為中國自辦電報的開端。(2)特點:進程曲折,發展緩慢,直到20世紀30年代情況才發生變化。3.交通通訊變化的影響(1)新式交通促進了經濟發展,改變了人們的通訊手段和

轉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2)交通近代化使中國同世界的聯系大大增強,使異地傳輸更為便捷。(3)促進了中國的經濟與社會發展,也使人們的生活

。臺灣出行方式多姿多彩[合作探究·提認知]

電視劇《闖關東》講述了濟南章丘朱家峪人朱開山一家,從清末到九一八事變爆發闖關東的前塵往事。下圖是朱開山一家從山東輾轉逃亡到東北途中可能用到的四種交通工具。依據材料概括晚清中國交通方式的特點,并分析其成因。

提示:特點:新舊交通工具并存(或:傳統的帆船、獨輪車,近代的小火輪、火車同時使用)。

原因:近代西方列強的侵略加劇了中國的貧困,阻礙社會發展;西方工業文明的沖擊與示范;中國民族工業的興起與發展;政府及各階層人士的提倡與推動。[串點成面·握全局]

一、近代交通業發展的原因、特點及影響1.原因(1)先進的中國人為救國救民,積極興辦近代交通業,促進中國社會發展。(2)列強侵華的需要。為擴大在華利益,加強控制、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縱中國交通建設。(3)工業革命的成果傳入中國,為近代交通業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2.特點(1)近代中國交通業逐漸開始近代化的進程,鐵路、水運和航空都獲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2)近代中國交通業受到西方列強的控制和操縱。(3)地域之間的發展不平衡。3.影響(1)積極影響:促進了經濟發展,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轉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加強了中國與世界各地的聯系,豐富了人們的生活。(2)消極影響:有利于西方列強的政治侵略和經濟掠奪。1.李鴻章1872年在上海創辦輪船招商局,“前10年盈和,成為長江上重要商局,招商局和英商太古、怡和三家呈鼎立之勢”。這說明該企業的創辦 (

)A.打破了外商對中國航運業的壟斷B.阻止了外國對中國的經濟侵略C.標志著中國近代化的起步D.使李鴻章轉變為民族資本家解析:李鴻章是地主階級的代表,并未轉化為民族資本家;洋務運動標志著中國近代化的開端,但不是具體以某個企業的創辦為標志;洋務運動中民用企業的創辦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強的經濟侵略,但是并未能阻止其侵略。故B、C、D三項表述都有錯誤。答案:A二、近代以來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對人們社會生活的影響(1)交通工具和交通事業的發展,不僅推動各地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而且也促進信息的傳播,開闊人們的視野,加快生活的節奏,對人們的社會生活產生了深刻影響。(2)通訊工具的變遷和電訊事業的發展,使信息的傳遞變得快捷簡便,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影響著人們的社會生活。2.清朝黃遵憲曾作詩曰:“鐘聲一及時,頃刻不少留。雖有萬鈞柁,動如繞指柔。”這是在描寫 (

)A.電話B.汽車C.電報 D.火車解析:從“萬鈞柁”“動如繞指柔”可推斷為火車。答案:D[典題例析][例1]

上海世博會曾吸引了大批海內外人士利用各種交通工具前往參觀。然而在19世紀七十年代,江蘇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

)A.江南制造總局的汽車B.洋人發明的火車C.輪船招商局的輪船D.福州船政局的軍艦[解析]由材料信息“19世紀七十年代,由江蘇沿江居民到上海”可判斷最有可能是輪船招商局的輪船。[答案]

C[題組沖關]1.中國近代史上首次打破列強壟斷局面的交通行業是(

)A.公路運輸 B.鐵路運輸C.輪船運輸 D.航空運輸解析:根據所學1872年李鴻章創辦輪船招商局,這是洋務運動中由軍工企業轉向兼辦民用企業、由官辦轉向官督商辦的第一個企業。具有打破外輪壟斷中國航運業的積極意義,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中國的權利。據此本題選C項。答案:C2.右圖是1909年《民呼日報》上登載的一幅漫畫,其要表達的主題是(

)A.帝國主義掠奪中國鐵路權益B.西方國家學習中國文化C.西方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D.西方八國組成聯軍侵略中國解析:從圖片中可以了解到各國舉的燈籠是火車形狀,20世紀初的這一幅漫畫正反映了帝國主義掠奪中國鐵路權益。B項說法錯誤,C項不能反映漫畫的主題,D項時間上不一致。答案:A[典題例析][例2]

(2010·福建高考)上海是近代中國茶葉的一個外銷中心。1884年,福建茶葉市場出現了茶葉收購價格與上海出口價格同步變動的現象。與這一現象直接相關的近代事業是(

)A.電報業 B.大眾報業C.鐵路交通業 D.輪船航運業[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故選A。[答案]

A[題組沖關]3.假如某愛國實業家在20世紀初需要了解全國各地商業信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 (

)A.乘坐飛機赴各地了解B.通過無線電報輸送訊息C.通過互聯網D.乘坐火車赴各地了解解析:本題考查中國近代物質生活的變遷。注意題干信息“20世紀初”“最快捷的方式”,因此應選B,火車速度遠不及電報快。20世紀30年代民航飛機才在中國出現,互聯網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答案:B4.下列不屬于通訊工具變遷和電訊事業發展影響的是(

)A.信息傳遞快捷簡便B.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C.阻礙了人們的感情交流D.影響著人們的社會生活解析:新式通訊工具方便快捷,便于人們感情的溝通和交流。答案:C關鍵詞——交通和通訊不斷進步、辛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