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9-2020年高二下學期5月月考試題歷史含解析byli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題3分,共計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1、費孝通在描繪中國鄉土社會組織體系時說:“我們社會中最重要的親屬關系就是這種丟石頭形成的同心圓波的性質……以“己”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別人所聯系成的社會關系像水的波紋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遠,也愈推愈薄。”他的這種認識是基于古代A、宗法制度文化 B、“家國同構”理想 C、森嚴的等級制 D、“三綱五常”原則 【答案】A考點:宗法制。根據材料信息“我們社會中最重要的親屬關系就是這種丟石頭形成的同心圓波的性質”“以‘己’為中心”“像水的波紋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遠,也愈推愈薄”可知其遠近實際上反映了宗法制度下血緣關系的親疏,因此選A。題干并沒有涉及國家,排除B;CD在材料中也沒有體現。2、在倫理觀上孟子主張“性本善”,蘇格拉底也認為“善是人內在的靈魂”。他們認為擴充人的善性的主要方式分別是A、加強專制和自我節制 B、王道和民主政治C、實施仁政和道德教育 D、實行人治和法治【答案】C考點:孟子和蘇格拉底的思想。審題注意“孟子”、“蘇格拉底”A反應了孟子的仁政學說和蘇格拉底“知識即美德”;B王道是荀子的主張,民主政治不是蘇格拉底的主張;A兩人物都沒有提到,D不是他們擴充善性的方式。故選C3、馬克斯·韋伯指出,任何官僚組織為了發揮其正常的管理效率,都必須建立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章制度,……即使是專制君主也必須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官僚組織的活動規范和規章制度。在古代中國政治制度中最能佐證這一觀點的是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 C、內閣制D、軍機處【答案】B考點:三省六部制。依據材料中的“任何官僚組織…都必須建立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章制度”、“即使是專制君主也必須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官僚組織的活動規范和規章制度”,結合所學知識,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別負責政令的草擬、審核、執行,分工明確、相互監督,同時皇帝一定程度上也要考慮和尊重其活動規范和制度。故選B。C、D兩項都是皇權加強的表現,對皇權起不到任何制約;A項是秦朝時期實行的中央官制,沒有體現出君主對制度的尊重。4、程頤認為:“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萬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則安,失其所則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順治,非能為物作則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這段話的本質目的是A、維護封建等級秩序 B、宣揚儒家倫理道德C、強調理為萬物之本 D、倡導建立和諧社會【答案】A考點:宋明理學。理解材料含義,“萬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則安,失其所則悖”強調社會秩序,實質是維護封建等級秩序,故選A項。B項不是實質,C、D兩項不能為材料所反映。
5、明代王驥德《曲律·雜論》載:“元人諸劇,為曲皆佳,而白則猥鄙俚褻,不似文人口吻。蓋由當時皆教坊樂工先撰成間架說白,卻命供奉詞臣作曲,謂之‘填詞’。”對材料認識最準確的是A、元曲發展漸顯衰落態勢 B、文人素養影響文學創作C、文學發展呈世俗化趨勢 D、都市繁榮促進文學發展【答案】C考點:文學的通俗化。本題考查學生史料解讀能力。據“不似文人口吻”“蓋由當時皆教坊樂工先撰成間架說白”在結合所學知這是宋元時代由于商品經濟的發展,文學走向世俗化和通俗化,故選C。6、“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晝夜,猶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紀世者以一君為一世,一姓為一代足矣。”提出上述言論的思想家應是A、李贄 B、顧炎武 C、黃宗羲 D、王夫之【答案】D考點:明清批判思潮。“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晝夜”是一種樸素的唯物思想,“紀世者以一君為一世,一姓為一代足矣”表明作者反對君主專制。題干材料從唯物思想的角度論證了反對君主專制的合理性,故D項正確。A李贄反對以孔子的是非為標準;B顧炎武倡導經世致用;C黃宗羲猛烈抨擊君主專制,但他不是唯物思想家。7、1861年4月,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看到了一本書的新印本后,在日記中不得不承認:“其中所言,頗有見識……法類,皆是效法西人所為,其欽折外洋,殆為心悅誠服,而于夷情最諳練……觀此書,則賊中不為無人。”此書應為A、《四洲志》
B、《海國圖志》 C、《天朝田畝制度》
D、《資政新篇》【答案】D考點:太平天國運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其欽折外洋,殆為心悅誠服,而于夷情最諳練”說明此書對西方世界了解深入,況且此書應出自曾國藩敵對勢力手中,所以應該是太平天國后期的革命綱領《資政新篇》,答案選D,ABC三項與所述題意特征不符。8、康有為在《孔子改制考》中將孔子描繪成改革的先師;而譚嗣同則在他的名著《仁學》中將儒家的“仁”推而廣之,但卻要求“沖決”儒家所倡導的“三綱五常”。兩者的共同之處是A、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否定傳統文化 B、以儒家思想作為改革的理論基礎C、“托古改制”為維新創造歷史依據 D、堅持“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原則【答案】C考點:維新思想。本題旨在考查學生分析比較歷史問題的能力。維新變法的理論基礎是近代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學說,B項錯誤。維新派借助儒家學說宣傳變法,而不是否定傳統文化,A項錯誤。“中體西用”是洋務派的主張,D項錯誤。康有為在宣傳維新變法的過程中借助于傳統文化進行,“托古改制”是其特點。9、某條約規定:“上諭以永禁或設、或入與諸國仇敵之會,違者皆斬。……各省撫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屬境內均有保平安之責,如復滋傷害諸國人民之事,或再有違約之行,必須立時彈壓懲辦。”以下關于該條約的說法,正確的是A、1900年簽訂的《辛丑條約》 B、清政府與列強開始勾結C、禁止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 D、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答案】C考點: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不平等條約。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說明清政府在《辛丑條約》簽訂后已經成為西方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嚴厲鎮壓中國人民的反侵略斗爭,所以C項符合題意,A項說法錯誤,《辛丑條約》簽訂于1901年,B開始于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后,D發生在中日甲午戰爭之后。10、1912年8月21日的《民權畫報》發表了漫畫《改頭換面》。畫中一個站立的人由五個漢字組成,其頭部為“共和”二字,四肢和軀干是繁體字“拿破侖”。該漫畫最適合于A、表明黎元洪武昌首義的歷史功績B、概括孫中山暴力革除帝制的意義C、指出袁世凱武人專權的政治野心D、剖析溥儀無力對抗共和的虛弱本質【答案】C考點:辛亥革命的結局。根據題干的時間信息“1912年8月21日”可知當時辛亥革命的果實已經被袁世凱竊取,漫畫中的“共和”表示袁世凱打著共和的幌子;四肢和軀干的“拿破侖”喻指袁世凱像拿破侖那樣實行軍事獨裁,故C項符合漫畫的主題。11、時任北洋陸軍第三師師長吳佩孚聯合西南將領通電全國,電文曰:“某等眷懷祖國,義憤填胸,痛禹甸之沉淪,憫華胄之奴隸。圣賢桑梓,染成異族腥膻……與其強制簽字,貽羞萬國,毋寧悉索敝賦,背城借一。軍人衛國,責無旁貸,共作后盾,愿效前驅。”材料反映的是A、北洋軍閥通電贊成共和以投機革命 B、五四運動的愛國要求得到軍人響應C、北伐的勝利進軍造成軍閥內部分裂 D、日本全面侵華激起愛國將領奮起請戰【答案】B考點:五四運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的關鍵信息“憫華胄之奴隸。圣賢桑梓,染成異族腥膻……與其強制簽字,貽羞萬國,”可知上述電文反對外國列強勢力,維護國家主權。而A、C是反映的國內的事情,與題意不符;再結合吳佩孚的身份,與D項所反映的時期不符正確答案為B。12、1934年11月,天津《益世報》發表了一篇名為《一個匪區農況變遷之描述》的報道:“匪禍前,農民不知國家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國家,今則知之;昔之認為須有皇帝以統治天下,今則認為人民也可以管理國家;昔不知開會為何事,今則不但知之,且可選舉委員當主席。”該“匪區”應該是A、國民黨統治區B、農村革命根據地 C、陜甘寧邊區D、敵后抗日根據地【答案】B考點:國共對峙時期農村革命根據地建設。此題易用排除法進行分析,BC兩項是在抗日戰爭時期,A項是在解放戰爭時期,都與材料中所給的時間1934年不符。故選B。1934年是國共十年對峙時期,共產黨領導的農村革命根據地進行了廣泛的根據地建設。13、1935年10月初,蔣介石在成都先后作了題為“建設新四川的根本要道”和“四川治亂為國家興亡的關鍵”的演講,強調四川地位的重要及其與國家治亂、民族興衰的密切關系,第一次明確、公開地提出了四川“天然是復興民族的最好的根據地”的思想。這一材料表明,當時的國民政府A、開始執行全面抗戰的政策
B、重視西部開發以促進全國穩定C、加強西南建設以剿滅紅軍
D、應對日本擴大侵華作抗戰準備【答案】D考點:國民政府的抗戰。由題目中的時間“1935年10月”和關鍵信息“四川……與國家治亂、民族興衰的密切關系”即可選出D項;A項開始于1937年的“七七事變”,與題目中的時間“1935年10月”不符;B、C兩項無法體現題目中信息“民族興衰”,故排除。14、2014年2月,全國人大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下列對抗日戰爭和上述立法認識正確的是①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的第一次徹底勝利②立法利于彰顯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③抗日戰爭勝利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點④立法更好地表明了中國堅決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的堅定立場。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考點:抗日戰爭。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抗日戰爭是近代百年來中國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它的勝利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點;中國立法紀念抗日戰爭彰顯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中國堅決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的堅定立場。所以答案選D。15、1944年7月《新華日報》社論:“民主的美國已經有了它的同伴,孫中山的事業已經有了它的繼承者,這就是中國共產黨和其他民主的勢力。我們共產黨人現在所進行的工作,乃是華盛頓、杰斐遜、林肯等早已在美國進行過了的工作。”據此可知A、中國共產黨要仿行美國政治制度B、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已經完成C、中國共產黨與孫中山的根本革命目標一致D、當時中國革命的任務仍是實現民族獨立與民主政治【答案】D考點:新民主主義革命。從材料“我們共產黨人現在所進行的工作,乃是華盛頓、杰斐遜、林肯等早已在美國進行過了的工作”可以分析的出當時中國的革命的任務仍是實現民族獨立與民主政治,因為華盛頓領導了獨立斗爭,杰斐遜等人發展了民主制。故選D。16、1954年12月19日,毛澤東邀請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座談政協工作時說:“政協的性質有別于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它也不是國家的行政機關。……政協是全國各民族、各民主階級、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國外華僑和其他愛國民主人士的統一戰線組織。”同年12月21日至25日,全國政協二屆一次會議通過了新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這表明A、全國政協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的使命結束B、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開始實行C、各民主黨派和各人民團體的統一戰線組織正式建立D、政協與人大、政府機關之間相互制約的關系確立【答案】A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對第一屆全國人大的理解能力。從毛澤東的講話看,政協和人大是不同性質的機構。第一屆政協會議召開時,起到了代行人大的職權。當第一屆人大召開后,新政協就不再起這一作用了。故選A。17、“敵我之間和人民內部這兩類矛盾的性質不同,解決的方法也不同。簡單地說起來,前者是分清敵我的問題,后者是分清是非的問題。”對于上述毛澤東著作中“兩類矛盾”學說理解正確的是A、分清敵我與是非問題是中國建設道路的核心內容B、該學說對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起了指導作用C、該學說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D、該學說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是有益的【答案】D考點: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依據所學中國建設道路的核心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所以A項說法錯誤,毛澤東提出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后,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所以B、C說法錯誤,D項正確18、“許多希臘人,特別是那些保守派,對智者學派的相對主義很顧忌,擔心它會危及社會秩序和道德。蘇格拉底是保守派的主要代表。……他永無休止地和朋友們談話,發展起一套辯證科學……這些觀念與成為個人放縱不羈、公共道德敗壞之借口的智者學派的相對主義大不相同,將為個人行為提供永久性的指導。”這表明,蘇格拉底和智者學派的關系是A、完全一致 B、糾正與發展 C、彼此對立D、毫無關系【答案】B考點:普羅泰戈拉。他有一句名言:“人是萬物的尺度。”他說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切事物皆因人的需要而異,所以,世界上絕沒有什么絕對真理可言。但另一方面,又有許多希臘人,對智者派的相對主義很顧忌,擔心它會危及社會秩序和道德,蘇格拉底就是主要代表。因此選B.19、薄伽丘在《十日談》中曾這樣描述到:“我們人類的骨肉都是用同樣的物質造成的,我們的靈魂都是天主賜給的,具備著同等的機能和一樣的效用。我們人類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區分人類的標準……”對這段話的理解錯誤的是A、提出了人類平等的思想 B、批判了封建的等級觀念C、體現了自然賦予人類理性 D、品德是區分人類的標準【答案】C考點:文藝復興。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提到了文藝復興時期代表人物薄伽丘的觀點:人出生平等,道德和才能才有高低之分,但是并未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提倡理性的是啟蒙運動的思想家,因此C項錯誤,故選C。20、英國學者韋爾斯認為:“他們反對教皇不是因為他是世界的宗教領袖,而是因他是一個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見宗教改革的本質是A、反教皇的宗教斗爭 B、反世俗君主的民主革命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爭【答案】D考點:歐洲宗教改革的本質。材料認為教皇是“一個富有的世俗君主”,所以是想說明宗教改革是一場反對封建世俗的君主的政治斗爭,故選D。21、下列言論符合馬丁?路德思想主張的有①我不接受教皇的權威,我的良心之系于福音②沒有教會的傳統,上帝的話在世界上就不會有很大的力量③除了關乎上帝的福音以外,再沒有比婚姻更重要的事了④對于人類的救贖而言,上帝扮演的角色和圣經的權威都是獨一無二的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C考點:宗教改革。馬丁.路德的核心思想是因信稱義,所謂因信稱義就是內心真誠,外在不論,所以①和④的說法符合。同時主張允許私欲和婚育,所以③除了關乎上帝的福音以外,再沒有比婚姻更重要的事了的說法正確。馬丁?路德思想主張簡約教禮,但并不是反對教會的傳統。22、愛因斯坦認為:“伽利略的發現以及他所應用的科學的推理方法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標志著物理學的真正開端。”這主要是因為伽利略A、捍衛哥白尼日心說 B、奠定實驗科學基礎C、發明了天文望遠鏡 D、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答案】B考點:
四個選項都是伽利略的成就。根據所學知識,伽利略開創了以實驗事實為根據并且具有嚴密邏輯體系的近代科學,為后來經典力學的創立和發展奠定了基礎,故選B項23、“人民擁立國君是為了捍衛他們的自由,而不是去做他的奴隸,……一旦人民可以把他攆下臺,他就不能抱怨人民使用暴力……只靠暴力維持的,只有用暴力來推翻。任何事物都是這樣按照自然法則發生的。”發表以上言論的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康德B、伏爾泰 C、孟德斯鳩D、盧梭【答案】D考點:啟蒙運動。盧梭主張“天賦人權”和“人民主權”,他認為國家的主權屬于人民,統治者的權力來自于他同人民簽訂的契約,如果他違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權推翻他。題干材料正體現了盧梭的這一思想,故選D項。24、新浪潮電影產生于1958年的法國,一經出現即風靡全球。這類電影刻意描繪現代都市人的處境、心理與愛情,主張即興創作,大多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這種現象反映了當時人們A、對“理性王國”的失望B、對社會問題的典型再現C、對時代的困惑和迷茫D、因工業化帶來了精神滿足【答案】C考點:現代主義。此題實際上是考查的現代主義作品的特點,現代主義主張描繪現代人的內心的困惑與迷茫,表現了現代人的精神的頹廢,故選C。A項是浪漫主義的作品;B項是現實主義作品。D項與材料明顯無關。25、草是綠色的,但如果眺望遠方的原野,草卻不是綠色而是青色;如果在晚霞照射下看草,就是紅色或灰色。這一科學原理被運用到藝術創作中,留下了很多被認為是“給予人們的是感覺,而不是思想”的佳作。下列符合材料內涵的美術作品是ABCD【答案】C考點:近代西方繪畫。根據材料描述可以看出這是表現的印象派繪畫的特點,印象派主張個人的主觀感受,強調光和色的作用,故選C,《日出印象》是印象派的代表作。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滿分45分。26、(13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一邊倒,是孫中山的四十年經驗和共產黨的二十八年經驗教給我們的,深知欲達到勝利和鞏固勝利,必須一邊倒。——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材料二歷史的事實早已告訴我們,朝鮮的存亡與中國的安危是密切關聯的。唇亡則齒寒,戶破則堂危。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的抗美戰爭不止是道義上的責任,而且和我國全體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關聯著,是為自衛的必要性所決定的。救鄰即是自救,保衛祖國必須支援朝鮮人民。——《中國各民主黨派關于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聯合宣言》材料三從解除殖民主義痛苦和災難中找共同基礎,我們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慮和恐懼、互相排斥和對立。……五項原則完全可以成為在我們中間建立友好合作和親善睦鄰關系的基礎。高考資源網——周恩來總理在亞非會議全體會議上的補充發言材料四在20世紀50年代,周恩來就指出,中日兩國之間,“不但人民要往來,人民還要影響政府,改變政府的態度,兩國才能友好。”——《周恩來外交文選》請回答:(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新中國“必須一邊倒”的原因。(2分)(2)結合近代有關史實,說明朝鮮存亡與中國安危的關聯性。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指出“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的抗美戰爭”的原因。(3分)(3)指出材料三所體現的外交原則及外交思想,說明其對中國外交的積極影響。(4分)(4)據材料四,指出中國對日外交的方針。20世紀70年代促進中日關系變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5)綜合上述材料,說明中國在處理與周邊國家關系時外交政策的變化趨勢。(2分)【答案】(1)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封鎖孤立新中國;兩大陣營對峙(美蘇冷戰亦可);中蘇兩國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相同。(任答2點給2分)(2)甲午戰爭,日本出兵朝鮮,繼而侵略中國。原因:維護中國的國家安全;中朝兩國同屬社會主義陣營。(3分)(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求同存異”。(2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我國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標志著中國外交的成熟。促成亞非會議的成功,提高中國國際地位,開創中國對外關系的新局面;(2分)(4)“民間先行,以民促官”的對日方針。(1分)中美關系改善。(1分)(5)由重視意識形態轉變為超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強調和平與發展。(2分)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對新中國外交政策的理解能力。第一問根據新中國成立后當時面臨的國內外形勢分析即可;第二問近代甲午戰爭日本侵略朝鮮,但要進一步侵略中國,抗美援朝的原因主要從中國和朝鮮方面分析;第三問抓住亞非會議,周恩來闡述的外交政策,積極影響從對亞非會議以及以后的深遠影響分析;第四問從材料概括先是人民往來,用人民往來影響政府,中日關系的改善是受中美關系的影響。最后一問,縱觀新中國的外交從一邊倒向社會主義陣營到與美國日本等國改善關系,反映了新中國的外交政策的變化,從中歸納。27、(10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達?芬奇曾說過:“我是畫家,但我還是工程師、機械師。我終生與自然作長期搏斗,解開一個個自然之謎,征服不馴的自然之力,為人類服務。…他們熟讀經典,卻迂腐無知。為什么要自欺欺人呢?…研究自然是教育的主體,其余的都只是裝飾而已。用你的頭腦和你的雙手去研究它吧!難道不應該首先理解自然的法則,然后再了解人類的法律和習俗嗎?”——何亞平《科學社會教程》材料二 1924年,中國化學家張準說:“由于提倡西學者,其目的不在科學本體,而在制鐵船,造火器,以制勝強敵,謀富強救國之策耳。而學西學者,又束縛于科舉思想,徒藉一二格致之名詞,以為進身之階,干祿之途而已。”材料三 今且日新月異,舉凡一事之興,一物之細,罔不訴諸科學法則,以定其得失從違;其效將使人間之思想云為(概括為):一遵理性,而迷信斬焉,…凡無常識之思,無理由之信仰,欲根治之,厭惟科學。夫以科學說明真理,事事求諸證實……——陳獨秀《敬告青年》請回答:(1)據材料一,分析指出文藝復興運動對近代科學產生的促進作用?(2分)(2)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指出20世紀初的中國人重視“科學本體”的歷史事件。(1分)并說明你對“科學本體”的理解?(2分)(3)據材料一、三,指出達?芬奇與陳獨秀主張的共通之處。(1分)結合所學知識,兩者產生的時代背景有何不同。(4分)【答案】(1)文藝復興關注對自然的研究,宣揚人文主義,有利于沖破宗教神學的束縛,催生了近代科學。(2分)(2)新文化運動。(1分)科學包括科學法則、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等,而不僅僅是指技術;科學的價值在于發現真理,而不僅僅是富強救國或追求功名的工具。(2分)(3)共通之處:借助科學正確認識社會。(1分)不同:文藝復興:歐洲資本主義萌芽;世俗知識分子隊伍壯大;歐洲天主教思想的制約;意大利四分五裂,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2分)新文化運動: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迎來短暫春天;資產階級隊伍進一步壯大;中國封建傳統道德的阻礙;袁世凱掀起尊孔復古的逆流。(2分)考點:文藝復興;;近現代科學技術;思想解放的潮流。(1)作用:題目要求“據材料一分析”,所以根據材料一中的“終生與自然作長期搏斗,解開一個個自然之謎,征服不馴的自然之力,為人類服務”、“研究自然是教育的主體”、“用你的頭腦和你的雙手去研究”等信息可以得出文藝復興運動關注對自然的研究,宣揚人文主義,崇尚科學知識,這種時代精神有利于沖破宗教神學的束縛,催生了近代科學。(2)史實:需要結合所學知識回答,近代自然科學發展的史實如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從根本上動搖了歐洲中世紀宗教神學的理論基礎—地球中心說;牛頓經典力學進一步從理論上否定了地球中心說的荒謬;達爾文的進化論從根本上顛覆了上帝造人說。(3)事件:題目要求“依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來回答,材料三中的觀點認為當時中國提倡和學習西學的人都“不在科學本體”,所以需要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924年之前中國人有人關心“科學本體”,即新文化運動。科學本體:考查對新文化運動中的“科學”含義的理解,應該結合材料三所述與新文化運動中的“科學”含義不難得出,即科學包括科學法則、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等,而不僅僅是指技術;科學的價值在于發現真理,而不僅僅是富強救國或追求功名的工具。28、(10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貞觀二年(628年)四月,尚書左丞戴胄上言日:“今喪亂之后,戶口凋殘,每歲納租,未實倉廩。隨時出給,才供當年,若有兇災,將何賑恤?……-自王公以下,爰及眾庶,計所墾田稼穡頃畝……各納所在,為立義倉。若年谷不登,百姓饑饉,當所州縣,隨便取給。”——《舊唐書》材料二貞觀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瀑漲,漂六百余家。……十三日詔曰:“暴雨為災,大水泛濫,……諸司供進,悉令減省。凡所力役,量事停廢。遭水之家,賜帛有差。”——《舊唐書》材料三“以歷年節省之儲蓄,為瀕歲渙解之恩膏。朕之益蠲(蠲免稅賦)屢行,而無國計不足之慮.亦特此經籌之有素也。”——《清圣祖實錄》請回答:(1)材料一中,就預防災害而言,戴胄向唐太宗作出了怎樣的建議?其依據是什么?(3分)(2)據材料二,概括唐太宗應對災害的舉措。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唐太宗采取上述舉措的原因。(4分)(3)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分析康熙年間能做到“無國計不足之慮”的原因。(2分)(4)材料一、三在解決社會問題的指導思想上有何相似之處。(1分)【答案】(1)建議:國家設立義倉。(2分)依據:國家每年所征收糧食只能滿足正常年份需要,無法應對荒年。(1分)
(2)措施:簡省諸司進奉、減輕徭役、救濟災民。(2分)原因:吸取隋亡教訓;存百姓思想。(2分)(3)原因:節省財政開支;社會經濟發展國庫充盈。(2分)(4)相似: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1分)考點:古代救災措施和思想。(1)注意材料一中的“未實倉廩……才供當年……若有兇災,將何賑恤”“立義倉……隨便取給”等信息;(2)抓材料中的關鍵詞“減省”“停廢”“賜帛”分析唐太宗面對災害的舉措;調動和運用有關貞觀之治的知識,從隋亡的教訓和他自身的認識去分析唐太宗采取上述態度和舉措的原因。(3)由材料三看出,“原因”與往年“節省之儲蓄”、“蠲免稅賦”等有關,再結合當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即可;(4)兩人指導思想的“相似之處”要從關注民生、憂患意識等方面回答。29、(12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克倫威爾在他建立新模范軍的時候,不論階級出身和社會地位,一律論功行賞,但后來當平等派提出普選權的要求時,克倫威爾卻竭力加以反對。他在一次向議會發言時說,窮人就是壞人,并且說,如果共和國注定要受苦受難的話,那么在富人之下受苦,比在窮人之下受苦更好一些。——王覺非《歐洲史論》材料二拿破侖認為,法國發生革命不是因為法國渴望自由,而是因為要求平等。他所了解的平等是法律上所保證的同樣的公民權利,而不是公民生活的同樣的社會經濟條件。因此他就決定用自己的法典確保公民權利的平等。……他消滅了政治自由,把他所了解的“平等”鞏固下來,編成了法典。——(蘇聯)塔爾列《拿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學科培訓課件模板圖片
- 肌肉激活技術課件
- 福田區中考數學試卷
- 波譜分析課件-核磁共振碳譜
- 飛翔四年級數學試卷
- 2025年06月江蘇泰州海陵區基層醫療衛生單位招聘備案制人員78人筆試歷年專業考點(難、易錯點)附帶答案詳解
- 銷售線纜技巧培訓課件
- 山東海洋集團有限公司招聘和招聘考試真題2024
- 2024年宿州市第二中學招聘教師筆試真題
- 2024年安康白河縣人民醫院招聘筆試真題
- GB 30439.3-2013工業自動化產品安全要求第3部分:溫度變送器的安全要求
- 制藥有限公司職業衛生管理制度
- 2022年高校教師資格證考試題庫高分通關300題a4版(浙江省專用)
- 上海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協議上海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
- 工程項目“三標一體”管理標準實施細則
- 完整版:美制螺紋尺寸對照表(牙數、牙高、螺距、小徑、中徑外徑、鉆孔)
- QC七大手法培訓教材(ppt50張PPT)課件
- 中國服裝史(完整版)
- 物業服務中心架構圖
- 表面滲納米陶瓷的摩托車活塞環的介紹
- 倉庫職位等級晉升標準評價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