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國說(節選)》教學設計_第1頁
《少年中國說(節選)》教學設計_第2頁
《少年中國說(節選)》教學設計_第3頁
《少年中國說(節選)》教學設計_第4頁
《少年中國說(節選)》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少年中國說(節選)》教學設計課文內容分析《少年中國說》是梁啟超先生于1900年發表在《清議報》上的一篇文章。當時八國聯軍陰謀瓜分中國,污蔑中國是“老大帝國”“東亞病夫”“一盤散沙”,不能自治,只能由帝國主義列強共管或瓜分。在國內,一些昏聵無知的賣國求榮者叫嚷“中國不亡是無天理”“任何列強三日內就可以滅亡中國”。為了駁斥帝國主義的野蠻行徑和卑劣陰謀,糾正國內一些人自暴自棄、甘為亡國奴的心理,激起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梁啟超先生適時地寫出了這篇《少年中國說》,全文邏輯嚴密,語言氣勢磅礴,感情充沛。課文節選了其中的一部分,以整齊的句式描繪了少年中國的光輝前程,激勵中國少年發奮圖強,勇挑建設少年中國的歷史重任,表現了作者對祖國繁榮富強的熱切期盼。課文第1自然段闡明了建設少年中國之責任在中國少年;第2自然段運用了象征等手法,描繪了少年中國的光輝前程;第3自然段直抒胸臆,感情飽滿地贊頌了少年中國“與天不老”,謳歌了中國少年“與國無疆”。通過層層闡述,說明了“少年中國”和“中國少年”的前途和命運是緊密地聯結在一起的。《少年中國說(節選)》這篇課文飽含著作者振興中華的迫切愿望,洋溢著熱愛祖國的激越之情。學情分析五年級的學生在中年級已經學過了查找、整理資料的基本方法,所以讓學生借助注釋和資料大致理解文意大致可以做到。但課文中出現的象征手法,以及少年中國于中國少年之間的辯證關系,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難理解的,因此引導學生結合課文插圖想象畫面情景,聯系全文合作探究,體會少年中國的燦爛前程,理解少年中國于中國少年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教學目標1.認識“鱗、惶”等6個生字,會寫“瀉、潛”等7個生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借助注釋和資料,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少年中國與中國少年的關系。4.能結合資料,了解為實現強國夢想而做出卓越貢獻的人物故事,并創作手抄報。教學重難點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借助注釋和資料,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少年中國與中國少年的關系。(教學重點)2.能結合資料,了解為實現強國夢想而做出卓越貢獻的人物故事,并創作手抄報。(教學難點)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激趣導入同學們,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我們承擔著國家復興的責任。清代末年,有一位非常有遠見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啟超,他就明白這個道理。因此,他寫了一篇膾炙人口之作-----《少年中國說》。這篇文章用事實和道理告訴我們,告訴全世界,我們中國的少年充滿了希望,少年的中國更加充滿了希望。(板書:13.少年中國說)誰知道題目什么意思?少年就是年輕,少年中國就是指年輕的中國。【設計意圖:教師一上課就飽含情感地稱贊青少年,鼓勵青少年,創設一種情景,感染學生,帶動學生盡快進入到本課的學習中來,奠定本課的情感基調。】二、作者、背景簡介哪位同學預習時查了資料,能介紹一下作者和文章的寫作背景?1.作者簡介梁啟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2.《少年中國說》八國聯軍侵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當時帝國主義污蔑中國是“老大帝國”,是“東亞病夫”,是“一盤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強共管或瓜分。而中國人中有一些無知昏庸者,也跟著叫嚷“中國不亡是無天理”“任何列強三日內就可以滅亡中國”,散布悲觀情緒,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為了駁斥帝國主義分子的無恥讕言,也糾正國內一些人自暴自棄、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喚起人民的愛國熱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啟超適時地寫出這篇《少年中國說》。我們今天學的是這篇文章的一部分。師:讀到這里,你們有什么感受?預設:氣憤,憤怒,恥辱……師:是的啊,梁啟超先生和你們想的一樣,他不想看到自己國家的人民自暴自棄,不想讓國家滅亡,他看到了少年身上追求自由、獨立的精神,于是他號召“中國少年”肩負起救國救民的責任,為創造一個繁榮富強的“少年中國”而努力奮斗。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梁啟超是怎么贊美少年中國,怎么描述少年中國和中國少年的關系的。【設計意圖: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預習能力,課堂上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其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讓學生之間加強交流,在資料的交流中增進對課文的了解,互相學習如何更好地搜集資料,以便今后能培養、建立搜集資料的能力和習慣。】三、讀文識字1.大聲朗讀課文,在讀課文的過程中圈出生字詞,并借助字典等方式解決生字詞。預設:出示以下詞串,先指名讀,反復正音,再齊讀。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畫出不懂的句子,小組討論解決。3.小組成員先自讀課文,在完成以上練習后,小組成員互相交流探討。【設計意圖:五年級的學生,并不是第一次接觸文言文,他們能夠從之前古詩、文言文所學到的方法來遷移至本課,借助工具書來解決字詞的識認,從而為讀通句子做好鋪墊。對于不理解的句子,先畫下來,然后小組內先交流解決。這個環節給了孩子極大的空間,讓他們的自學、自主能力得以鍛煉和提升。】四、整體感知1.細讀這篇課文,總結每個自然段的含義。生總結、匯報:第1自然段:從小到大介紹中國少年的責任。第2自然段:歌頌少年中國的蓬勃生命力。第3自然段:抒發對少年中國和中國少年的贊美之情,點明了兩者之間的緊密關系。2.朗讀課文,想一想,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語氣去讀這3個自然段?生總結、匯報:第1自然段要讀出磅礴的氣勢;第2自然段要讀出韻律美,讓人感受中國少年的蓬勃生命力。第3自然段要讀出作者對少年中國和中國少年的贊美之情。3.第1自然段從哪些方面體現了少年對國家的影響?生總結、匯報,師引導。層層深入:智——富——強——獨立——自由——進步——勝于歐洲——雄于地球【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學生嘗試了解每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內容,表達什么樣的情感,從而感知到應該如何通過朗讀表現出這份情感。通過對第1自然段的進一步了解,為第二課時的深入學習做好準備。】五、布置作業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第2自然段的意思。六、板書設計:第二課時一、復習導入1.聽寫下列生字。板書:瀉潛試胎皇履疆2.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用__________的方法介紹了少年與中國的關系。預設:層層深入【設計意圖:溫故而知新,開課時通過復習上一節所學,為學生能夠建立起已有知識和本節課要學的知識之間的聯系打好基礎。】二、研讀課文1.學習課文第1自然段。①第1自然段的句子有什么共同特點?預設:都是“少年……則國……”②借助關聯詞,體會關系。首先,根據自己的理解選擇關聯詞,把“少年”和“國”連接起來。預設:因為……所以;如果……就;只有……才;只要……就。其次,初步體會少年中國和中國少年的關系:請同學們將每一個關聯詞帶入課文中,集體朗讀。例如:(因為)少年智,(所以)國智,(因為)少年富,(所以)國富,(因為)少年強,(所以)國強,(因為)少年獨立,(所以)國獨立,(因為)少年自由,(所以)國自由,(因為)少年進步,(所以)國進步,(因為)少年勝于歐洲,(所以)國勝于歐洲,(因為)少年雄于地球,(所以)國雄于地球。……師提問:你感受到少年與中國之間的關系了嗎?是怎樣的關系?預設:有怎樣的少年,就有怎樣的中國。師追問:你能找出這一段能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嗎?預設: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師問: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少年的責任是什么?預設:少年的責任是振興中華。師:說得非常好。從這一段我們可以看出少年的責任非常重大。“少年強則國強”,這是中華民族的吶喊,更是中華少年神圣的職責。2.朗讀、感受第2自然段,從文字提供的美好形象中感受少年中國生機勃勃的生命力。師:我們來看看第2自然段,大家看看這段的句式有什么特點?預設:都是四字詞語組成的。師:還有嗎?預設:句式整齊。師:你們讀一讀每句的最后一個字,你們發現了什么?預設:押韻師:沒錯,那你們覺得作者這樣寫有什么作用?預設:略師總結:這種句式更有助于抒發作者對少年中國的熱烈贊頌和無限向往之情,同時也把文章的感情推向高潮,使讀者受到強烈的震撼和巨大的鼓舞。師:接下來請大家看看作者把少年中國比喻成了什么事物,批畫下來,想想為什么要這樣寫?生默讀課文,并總結、匯報預設:“紅日”般的燦爛前景,“河出伏流”的壯闊發展,有如“潛龍”“乳虎”的巨大聲威,有如“奇花”的壯麗前景,如“干將”的銳利鋒芒。師:誰能用你的朗讀讀出這份情感?朗讀要求:這是一段韻文,充滿節奏感和韻律感。在朗讀的過程中,我們要讀出這種感覺。在朗讀的過程中還要思考:作者這樣比有什么用意?生自讀課文,匯報交流。師:我們在總結過程中發現,作者用這些充滿生命力的事物來比少年中國,就是告訴我們,少年中國就是最具有生命力,最有發展前途的。3.朗讀第3自然段,體會句子承載的思想感情。師:梁啟超以激昂飽滿的詩人般的筆觸描繪了一幅中國少年奮發有為而少年中國豪邁崛起的振奮民志、激動人心的畫面,所以他在最后一段寫道——生讀課文、匯報:這段是抒情段,作者用兩個感嘆句,再次重申了中國少年和少年中國密切的關系以及作者對他們的贊美之情。中國少年承擔著祖國繁榮昌盛的重任,少年強才能中國強。強大富庶的中國又為中國少年的成長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中國強所以少年強。【設計意圖:深入課文每個自然段,了解第一自然段的內在結構,作者的寫作特點,運用關聯詞串聯少年和國的方式來感受兩者的關系,從而體會到少年中國光輝燦爛的前程;在第二自然段中,發現局勢的特點,其實這樣的表達方式更有利于作者表達強烈的內在情感,并通過朗讀的形式理解文意、體會情感,從而明白少年中國與中國少年二者的關系。】三、總結全文作者把封建的古老中國和理想的少年中國進行鮮明的對比,熱情歌頌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批評消極保守思想,鼓勵人們肩負責任,發奮圖強。本文表現出作者熱切盼望祖國繁榮富強的愿望,并且對中國的未來滿懷希望。【設計意圖:隨著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以及對作者強烈情感的體會,學生明白了少年中國和中國少年的內在關系,就更能理解作者的初心:作者熱切盼望祖國繁榮富強的愿望,并且對中國的未來滿懷希望。】四、升華感情師:上節課老師讓每人搜集一些為國家富強而奮斗的杰出人物的故事,老師相信你們每個人在搜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