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17T 331-2021結球甘藍滴灌栽培技術規程_第1頁
DB4117T 331-2021結球甘藍滴灌栽培技術規程_第2頁
DB4117T 331-2021結球甘藍滴灌栽培技術規程_第3頁
DB4117T 331-2021結球甘藍滴灌栽培技術規程_第4頁
DB4117T 331-2021結球甘藍滴灌栽培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20CCSB31[JB4117市地方標準DB4117/T331—2021結球甘藍滴灌栽培技術規程2021-12-15實施20212021-12-15實施駐馬店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發布DB4117/T331DB4117/T331—2021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本文件由駐馬店市農業農村局提岀并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駐馬店市農業技術推廣與植物保護檢疫站、河南省食品檢驗研究院、駐馬店市質量技術監督檢驗測試中心、西平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確山縣農技中心、正陽縣永興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駐馬店市減輕農民負擔監督管理辦公室、汝南縣土壤肥料技術服務站、汝南縣張樓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上蔡縣華陂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上蔡縣朱里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駐馬店市驛城區蟻蜂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確山縣任店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駐馬店市加平農資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苗保朝、陳卓、汪景慧、劉明建、馬銀華、甘萬立、高海偉、楊鵬、張春芬、劉長春、賈喬華、張紅起、田茜、吳春峰、張毛、翟影、鄒偉、張加平。本文件首次發布。DB4117/T331DB4117/T331—2021#結球甘藍滴灌栽培技術規程1范圍本文件規定了結球甘藍滴灌栽培的術語和定義、產地環境、栽培季節與品種選擇、育苗與定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與包裝、運輸及儲存、生產檔案等。本文件適用于結球甘藍滴灌栽培。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5084農用灌溉水質標準GB13735聚乙烯吹塑農用地面覆蓋薄膜GB15063復混肥料(復合肥)GB16715.4瓜菜作物種子甘藍類NY/T391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NY/T393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NY/T496肥料合理使用準則通則NY/T525有機肥料NY/T658綠色食品包裝通用準則NY/T746綠色食品甘藍類蔬菜NY/T884生物有機肥NY/T1107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標準NY/T1586結球甘藍等級規格DB4117/T230蔬菜有機質穴&畫節技術規程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結球甘藍結球甘藍是十字花科、蕓苔屬的植物,為甘藍的變種。又稱卷心菜、洋白菜、圓白菜、包菜等。3.2滴灌利用塑料管道將水通過直徑約10mm毛管上的毛孔或滴頭送到植物根部進行局部灌溉。應選擇地勢高燥、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較低、土層深厚疏松、前茬為非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塊。前茬用過除草劑甲咪甲咪唑煙酸的花生茬,咪草煙、咪唑乙煙酸、氯嘧磺隆的大豆茬、煙嘧磺隆、莠去津的玉米茬下茬不能種植結球甘藍。產地環境應符合NY/T391的規定。5栽培季節與品種選擇5.1春甘藍12月下旬至1月上旬播種,應有加溫、保溫設施育苗,2月下旬至3月上旬定植,4月至6月收獲;選擇冬性強、耐抽薹、生育期短、商品性好的早熟品種。5.2夏甘藍3月下旬至5月下旬播種,塑料大棚設施育苗,4月下旬至6月下旬定植,7月至9月收獲;選擇耐熱、抗軟腐病、耐澇、生育期短、結球緊實的品種。5.3秋甘藍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播種,應采用遮陽、防雨、防蟲設施育苗,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定植,10月上中旬至11月中下收獲;早、中、晚熟品種均可,但生產上多選用優質高產、耐貯藏的中晚熟品種。5.4越冬甘藍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種,應有遮陽、防雨、防蟲設施育苗,8月下旬或9月上旬定植,翌年2月至3收獲;選用抗寒、耐低溫能力強,冬性強的品種。6育苗及定植6.1育苗6.1.1種子質量應符合GB16715.4雜交種二級以上妥*6.1.2壯苗標準植株健壯,6片?7片葉,葉片肥厚,蠟粉多,根系發達,無病蟲害。6.1.3育苗技術參照DB4117/T230執行。6.2定植前準備6.2.1施肥、整地每66 施腐熟有機肥1500kg?2000kg、生物有機肥80kg?120kg、N—P—K含量分別為20-10—15的硫酸鉀型復合肥50kg做基肥,撒施后深耕25cm?30cm耙平。肥料使用應符合NY/T496,有機肥應符合NY525,復合肥應符合GB15063,生物有機肥應符合NY884。6.2.2起壟起壟前撒施0.5%噻蟲胺顆粒劑4kg?5kg/667m2;早熟品種畦寬100cm?120cm、高10cm?15cm、溝寬30cm;中晚熟品種畦寬120cm?150cm、高10cm?15cm、溝寬30cm。6.2.3噴施除草劑、鋪滴灌管每667m2用33%二甲戊靈除草劑乳油100ml?150ml,兌水15kg?30kg,移栽前1d—2d表土噴霧。按預定行距每行鋪一根滴灌管。6.2.4定植適期幼苗生理苗齡5片一7片葉定植。6.2.5定植密度早熟品種每667m24000株?5500株;中熟品種每667m22200株?3000株;晚熟品種每667m21800株?2000株。6.2.6藥劑蘸根用富氧根生物制劑配成1000倍或碧護2g+70%甲托可濕性粉劑30g+水15kg的水溶液蘸根,將穴盤直接浸入水溶液中lmin-2min,使植株充分吸足水分。6.2.7定植方法按照預定的株行距挖定植穴后,將結球甘藍穴盤苗放入定植穴中,育苗基質頂部與畦面基本持平,封土至定植穴八成時澆水250ml?300ml,水下滲后再覆土且與畦面在一個平面,定植后及時滴灌并檢查滴灌帶是否暢通或漏水,冬季及早春栽培覆蓋地膜,并用土封嚴定植孔。地膜應符合GB13735,灌溉水應符合GB5084,殺蟲劑、殺菌劑、植物激素使用應符合NY/T393?7田間管理7.1春甘藍定植后及時滴灌,澆足定植水,定植后5d-7d澆一次緩苗水,定植15d后結束緩苗期,每667芹隨水沖施尿素10kg?15kg,葉面噴施0.2%的硼砂溶液1次,促進蓮座葉生長。植株開始結球時,早熟品種每667『隨水沖施N-P-K含量25-10-20硫酸鉀型水溶肥10危?*kg;中晚熟品種,結球期間隔10d-15d隨水沖施一次N-P-K含量25-10-20硫酸鉀型水溶肥10kg?15kg<半獲前15d-20d停止追肥,收獲前7d-10d不再澆水。設施栽培前期要注意增溫,白天棚室20°C-22°C,夜間10°C-12°C;蓮座期棚室溫度白天15°C?20°C,夜晚8°C?10°C;結球期棚室溫度白天不宜超過25°C,夜晚10°C-12°C,澆水后要注意通風排濕。7.2夏甘藍定植后及時滴灌,澆足定植水,定植后2d?3d澆一次緩苗水,定植15d后結束緩苗期,每667m2隨水沖施尿素10kg?15kg,葉面噴施0.2%的硼砂溶液1次,促進蓮座葉生長。植株開始結球時,早熟品種每667m2隨水沖施N-P-K含量25—10—20硫酸鉀型水溶肥15kg?20kg;中晚熟品種,結球期間隔10d—15d隨水沖施一次N—P—K含量25—10—20硫酸鉀型水溶肥10kg?15kg。收獲前15d—20d停止追肥,收獲前7d—10d停止澆水。雨后應及時排水。7.3秋甘藍定植后及時滴灌,澆足定植水,定植3d?5d再澆一次緩苗水,保持土壤濕潤,雨后及時排水,定植15d后結束緩苗期,每667m2隨水沖施尿素10kg?15kg,葉面噴施0.2%的硼砂溶液1次,促進蓮座葉生長。植株開始結球時,早熟品種每667隨水沖施N—P—K含量25—10—20硫酸鉀水溶衡肥15kg?20kg;中晚熟品種,結球期間隔10d?15d隨水沖施一次N—P—K含量25-10-20硫酸鉀型水溶肥肥10kg?15kg。收獲前15d—20d停止追肥,收獲前7d—10d停止澆水。7.4越冬甘藍定植后及時滴灌,澆足定植水,定植5d—7d澆一次緩苗水,定植15d后結束緩苗期,每667m2隨水沖施尿素10kg?15kg,葉面噴施0.2%的硼砂溶液1次,促進蓮座葉生長。植株開始結球時,每667m2隨水沖施N—P—K含量25—10—20硫酸鉀型水溶肥15kg?20kg;結球期間隔10d—15d隨水沖施一次N—P—K含量25—10—20硫酸鉀型水溶肥10kg?15kg; 12月下旬至次年元月下旬越冬時間不澆水追肥;2月上旬沒有收獲的甘藍可澆一次返青水,并結合澆水,每667m2沖施N—P—K含量25-10-20硫酸鉀型水溶肥10kg。收獲前15d-20d停止追肥,收獲前7d-10d停止澆水。7.5沖施肥應符合NY/T1107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標準。8病蟲害防治8.1主要病蟲害病害主要是霜霉病、軟腐病、菌核病、炭疽病、病毒病等;蟲害主要是螃蟲、白粉虱、甜菜夜蛾、菜青蟲等。8.2防治原則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優先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學合理地使用化學防治,將結球甘藍有害生物的為害控制在允許的經濟閾值以下,達到生產安全、優質的綠色食品(A級)結球甘藍的目的。8.3農業防治8.3.1精細整地深耕曬堡,精耕細耙,增加土壤通透性,降低蟲源基數,減少初侵染菌源。8.3.2節水滴灌高畦栽培,節水滴灌,肥水一體化。8.3.3清潔田園生長期及時摘除老葉、黃葉、病蟲葉并清除病株殘體,收獲后及時清除殘枝敗葉并帶岀田間銷毀。8.4物理防治用黃板誘殺蚜蟲等小飛蟲;防蟲網密封阻止害蟲遷入;用頻振式誘蟲燈誘殺成蟲。8.5生物防治保護利用天敵,防治病蟲害。使用苦參堿、印楝素、銀泰等植物源農藥和康壯素、齊墩螨素、Bt等生物源農藥防治病蟲害。8.6化學防治應嚴格執行NY/T393的規定。防治方法參加附錄A.9采收與包裝9.1采收根據甘藍的生長情況和市場的需求,陸續采收上市。產品質量應符合NY/T746的要求。9.2包裝采用塑料袋和網袋包裝,按照品種、葉球的大小和堅實度進行分級包裝。同一件包裝內的產品應擺放整齊緊密且規格相同。符合NY/T1586結球甘藍等級規格。每批產品所用的包裝、單位質量應一致,每一包裝上應標明產品名稱、產品的標準編碼、商標、生產單位(或企業)名稱、詳細地址、產地、規格、凈含量、包裝日期、安全認證標志和認證號等,標簽上的字跡應清晰、完整、準確。符合NY/T658的規定。10運輸及貯存10.1運輸運輸過程中注意防凍、防雨淋、防曬、通風散熱。’:10.2貯存貯存時應按品種、規格分別貯存。貯存時溫度應保持在0°C?6°C,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90%。庫內堆碼應保證氣流均勻流通。10.3建立生產檔案整個生產季節,建立田間生產檔案,如實記載種植品種、數量;農業投入品的名稱、來源、用法、用量以及使用、停用日期;病蟲害發生、防治情況;收獲日期;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情況;產品銷售數量、日期和去向等。并妥善保存檔案2年。

附錄A(資料性)結球甘藍主要病蟲害化學防治表A.1規定了結球甘藍主要病蟲害化學防治。表A.1結球甘藍主要病蟲害化學防治主要病蟲害防治方法霜霉病真菌性病害。發病初期,可用25%嘧菌酯懸浮劑1500?2000倍液,或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劑700倍液噴霧防治,每7d-10d噴1次,以上藥劑交替使用,連續防治2-3次。軟腐病細菌性病害。發病初期噴施或灌根20%噻菌銅懸浮劑400?600倍液,7d-10d1次,連續防治2-3次。菌核病真菌性病害。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200倍噴霧。炭疽病真菌性病害。發病前至發病初期,可采用20%唑菌胺酯水分散粒劑1000—1500倍液+25%嘧菌酯懸浮劑1500—2000倍液;20%苯醍?咪鮮胺微乳劑2500—3500倍液;兌水噴霧,視病情隔7-10天1次,連續2-3次。病毒病發病初期,用8%寧南霉素水劑400倍液或20%鹽嗎琳弧可濕粉劑兌水500倍或2%氨基寡糖素水劑300倍液葉面噴施,隔7-10天噴一次,連續噴2-3次。螃蟲每667nf用22%唾蟲?高氯氟微囊懸浮劑10niL?20niL兌水1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