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與思維的腦機制-生理學心理學全解_第1頁
言語與思維的腦機制-生理學心理學全解_第2頁
言語與思維的腦機制-生理學心理學全解_第3頁
言語與思維的腦機制-生理學心理學全解_第4頁
言語與思維的腦機制-生理學心理學全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言語與思維的腦機制-生理學心理學全解第一頁,共35頁。重點:

Broca’s

areaWernicke’s

area失語癥證明不同言語功能的大腦一側化的實驗:

言語運動功能-韋達試驗言語聽覺功能-雙耳分聽試驗言語視覺功能-速示試驗了解:各種失語癥言語知覺的運動理論、言語知覺的聽覺理論第二頁,共35頁。言語:運用語言表達思想進行交際的過程。思維:利用語言表達的概念進行判斷、推理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可以說是一種內部語言的運用過程。語言:由詞和語法規則組成的符號系統。概念:第三頁,共35頁。第一節腦和言語障礙(--言語的腦機制)一、失語癥二、失讀癥三、緘默癥第四頁,共35頁。兩個著名的語言功能區:Broca’sareaWernicke’s

area第五頁,共35頁。Broca’sarea1861年,法國神經病學家Broca靠近運動皮質的嘴唇代表區Broca失語癥主要是語言產出困難,表現為說話困難,但能夠理解讀到或聽到的簡單語言。左額葉額下回后部第六頁,共35頁。Wernicke’s

area1875年,德國神經病學家WernickeWernicke失語癥主要表現為語言理解困難。

病人聽不懂問題或指令,也看不明白文字。但是,病人常常能相對流利地講話,但是其內容往往沒有意義。

位于聽皮質和角回之間的顳橫回第七頁,共35頁。比較二者以記憶:

Broca’sarea:左額下回語言運動區。受損傷出現語言產出障礙,稱為運動性失語癥;Wernicke’s

area:顳橫回的語言感覺區。受損傷發生語言理解障礙,稱為感覺性失語癥。第八頁,共35頁。一、失語癥研究失語癥(Aphasia):是一類由于腦局部損傷而出現的語言理解和產出障礙。這類病人意識清晰、智能正常,與語言有關的外周感覺和運動系統結構與功能無恙。失語癥不同于智能障礙、意識障礙和外周神經系統的感覺或運動障礙,它是語言中樞局部損傷所造成的一類疾病。運動性失語癥感覺性失語癥語言產出障礙語言理解障礙失語癥==重點第九頁,共35頁。感覺性失語癥:病人語言產出功能基本正常,但語言理解功能受損。表現為聽不懂別人的口頭言語,稱為聽覺性失語癥,是維爾尼克區受損所致;看不懂書面語言稱為視覺失語癥(或失讀癥),是頂葉皮層的頂下小葉和角回受損所致。運動性失語癥:病人語言理解功能基本正常,但語言產出功能受損。除書寫困難稱為的失寫癥(Agraphia)是左額中回受損傷所引起外,其他類型語言產出障礙均被看成是Braca區受損傷所致。這類病人說話很慢,似乎像初用外語講話的人,邊說邊尋找單詞,句子結構錯亂或用詞不當,常常用一些零散的名詞作為主題詞,缺乏謂語的正常表達方式。傳導性失語癥(Conductive

aphasia):病人既能聽懂別人的話,又能正常講話和叫出物體的名稱;但卻不能重復別人的話,也不能按著別人的命令作出相應反應。這類傳導性失語癥被認為是布洛卡區和維爾尼克區間的聯絡纖維-弓形束受損所致,是語言理解與語言產出功能之間聯系的障礙。第十頁,共35頁。皮層間失語癥(Transcorticalaphasia):與傳導性失語癥癥狀恰好相反,可以復述別人的話,但卻不理解其含義,也不能自發地用正確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雖然他們也能叫出物體的名稱,但卻不理解其含義。這是許多次級感覺皮層受損所致,使語言理解和產出功能與其他認知活動間的功能聯系遭到破壞。命名性失語癥(Anomicaphasia):可以正常理解語言,并能產出有意義的語言;但往往不能正確叫出物體的名稱,只能用語言描述該物體的屬性或功能。這種命名性失語癥是顳葉皮層受損所致,顳葉前、中部皮層功能與具體物體的名詞表征有關;左顳葉后部與普通概念及名詞表征功能有關。完全型失語癥(Globalaphasia):即有語言理解障礙,又有語言運動障礙,還有傳導性失語癥的癥狀,是大面積的皮層受損所致。大腦的言語功能是多個腦區域共同承擔的。第十一頁,共35頁。1892年,德熱里納醫生,發現腦中風病人在中風后雖然聽和說的能力正常,但不能讀和寫。二、失讀癥純失讀癥:無法閱讀單詞或句子。周邊性失讀癥中樞性失讀癥獲得性失讀癥發展性失讀癥失讀失寫癥:不僅不能讀出來,也不能寫出來。三、緘默癥病人意識不正常,情感和記憶空白。實際上是意識障礙的表現。第十二頁,共35頁。布羅卡區聯絡區皮層皮層下結構維爾尼克區基底神經節丘腦底部言語功能大腦的言語功能是多個腦區域共同承擔的。第十三頁,共35頁。第二節腦與思維(--思維的腦機制)一、陽性精神分裂癥及其腦機制二、陰性精神分裂癥的腦形態學改變三、兩類精神分裂癥思維障礙腦機制的關系第十四頁,共35頁。思維活動思維過程思維內容思維形式由概念形成、判斷推理和問題解決等幾個階段構成。(其中問題解決是最普遍的思維過程,是在概念形和判斷推理過程基礎上進行的。)是思維過程的結果或產物。(概念、觀念、思想都是具體的思維內容。)把思維內容用書面或口頭語言表達出來,就是思維形式。思維:利用語言表達的概念進行判斷、推理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可以說是一種內部語言的運用過程。第十五頁,共35頁。思維內容的障礙:表現為各種形式的妄想;思維形式的障礙:表現為破裂性語言、語詞新作和刻板性語言;思維過程的障礙:表現為象征性思維、強制性思維和思維貧乏等多種形式。陽性精神分裂癥:具有這些豐富多變思維障礙,并由此導致許多荒謬怪誕的行為。陰性精神分裂癥:以孤獨、退縮、思維貧乏、情感淡漠等為特征。正常人的思維活動是三者的統一,而在精神分裂癥的思維障礙中,三者的統一遭到破壞而分裂。精神分裂癥:第十六頁,共35頁。一、陽性精神分裂癥及其腦機制經歷了三個階段,有三種假說:1.多巴胺遞質功能亢進說精神藥理學資料表明,神經遞質多巴胺的生成及功能亢進是陽性精神分裂癥產生的腦機制。2.多巴胺受體亢進說對意外死亡的精神分裂癥病人的腦生化分析表明,腦內多巴胺受體含量高于正常人兩倍之多。3.多源病理學說不只是腦內多巴胺遞質及受體功能亢進的單一病源,而是含有多種神經遞質及其多種受體功能異常的多病源的復雜疾病。第十七頁,共35頁。二、陰性精神分裂癥的腦形態學改變溫伯格等人(D.R,Weinberger)報道慢性精神分裂癥病人有明顯的腦萎縮。這表明,陰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病人腦緩慢進行性地萎縮著。三、兩類精神分裂癥思維障礙腦機制的關系這兩類不同的精神分裂癥是否有共同的腦機制呢?有些科學家認為多巴胺受體亢進和腦萎縮及代謝率降低之間存在著密切關系。第十八頁,共35頁。第三節言語思維和大腦兩半球功能一側化

一、正常人類被試的實驗分析二、隔裂腦病人的實驗分析三、應用現代構像技術的實驗研究第十九頁,共35頁。一、正常人類被試的實驗分析大腦兩半球功能一側化:人腦兩半球功能的不對稱性言語運動功能-韋達試驗1言語聽覺功能-雙耳分聽試驗2言語視覺功能-速示試驗3介紹三個實驗:證明了不同言語功能的大腦一側化第二十頁,共35頁。實驗:實驗考查的功能過程結論韋達試驗言語運動功能1、用異戌巴比妥(阿米妥)單側頸動脈注射法選擇性地麻痹左腦半球或右腦半球。2、藥物注射后,在5分鐘之內注射藥的一側半球功能短暫喪失、除偏癱偏盲和偏身感覺障礙外,還伴有失語癥。3、如果注入藥物一側為優勢半球,則失語癥可持續2分鐘,隨后伴有認知不能(對物體不能正確命名)和計數障礙。反之,藥物作用于非優勢半球,只能引起幾秒鐘的言語障礙,且不伴有命名和計數障礙。對言語功能來說:70%的人以左半球為優勢,15%的人以右側半球為優勢,還有15%的人兩半球的言語功能相等。言語運動功能-韋達試驗1第二十一頁,共35頁。實驗:實驗考查的功能過程結論雙耳分聽試驗言語聽覺功能1、通過立體聲耳機將成對的聲音刺激(但內容不同)送至雙耳,這樣連續給予聲音刺激,每次同時到達兩側半球的聲音刺激內容不同。2、最后請被試說出聽到的聲音內容。言語性刺激:左側半球(右耳)為優勢的人居多,音樂性刺激:右側半球(左耳)優勢者居多。言語聽覺功能-雙耳分聽試驗2第二十二頁,共35頁。實驗:實驗考查的功能過程結論速示試驗言語視覺功能1、將文字材料或非文字的簡單圖形材料在速示器中連續呈現。2、被試注視速示器的屏幕,每次快速呈現的材料由于時間極短,不超過200毫秒,來不及眼動和形成雙眼視野的變換。即速示器試驗保證每個半邊視野的刺激沿視覺通路投射至對側半球皮層中。3、根據反應時和錯誤率判定被試哪側半球為優勢。文字性材料:大多數人以左半球為優勢,非語言文字的圖形材料:以右側半球為優勢。言語視覺功能-速示試驗3第二十三頁,共35頁。實驗考查的功能結論韋達試驗言語運動功能70%的人:左半球為優勢,15%的人:右側半球為優勢,

15%的人:兩半球的言語功能相等。雙耳分聽試驗言語聽覺功能言語性刺激:左側半球(右耳)為優勢,音樂性刺激:右側半球(左耳)為優勢。速示試驗言語視覺功能文字性材料:左半球為優勢,非語言文字的圖形材料:右側半球為優勢1、言語功能的不對稱性是出生以后逐漸獲得的。言語聽覺的優勢半球化約在6歲時形成,言語運動的優勢半球化約在10歲時形成。2、在正常人中,大腦兩半球的功能不對稱性差異是不顯著的,一般說優勢半球比非優勢半球的功能僅強10%左右。第二十四頁,共35頁。二、隔裂腦病人的實驗分析(splitbrain)在人類的認知活動中,大腦兩半球間主要通過胼胝體進行著信息交換和協同工作。美國加利福尼亞技術學院心理學教授司派理是進行這類割裂腦研究的先驅,并因此而獲得1981年諾貝爾醫學獎。第二十五頁,共35頁。對隔裂腦人在下面三個方面研究兩半球功能的差異:言語功能形象思維能力伴有情感性成分的認知活動結果:言語功能:左>右在形象思維能力方面:右>左在伴有情感性成分的認知活動方面:情感性信息:右半球為優勢;非情感性信息:左半球為優勢。第二十六頁,共35頁。總之,無論是對正常被試還是對隔裂腦病人的研究都表明,大腦兩半球在人類認知活動中的功能是不對稱的:

言語功能、抽象思維功能:左>右空間形象思維、情感處理:右>左第二十七頁,共35頁。

三、應用現代構像技術的實驗研究正電子發射層描技術(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腦區域性血流量腦區域性腦糖代謝率第二十八頁,共35頁。實驗:

S.E.Petersen,1988,PET技術,減法法的實驗設計方案,研究正常人言語感知、運動和聯想功能時,腦區域性血流量的變化規律。

減法實驗設計就是讓被試完成復雜程度不同的言語功能,將其區域性腦血流量根據認知任務復雜程度依次相減。實驗過程:A言語感知任務:讓被試聽或看某個詞,并不要求他們做任何反應;B言語運動任務:讓被試讀出所見或聽到的單詞,這不僅含有單詞感知功能,還包括言語運動功能。C言語聯想任務:要求被試看到或聽到一個目標詞,聯想并說出達到目標詞的動作,如看見“面包”一詞,應該說出“吃”字。第二十九頁,共35頁。實驗結果:1、感知任務:語詞感知過程在相應感覺通路的初級和次級皮層區內獨立完成,與其他感覺通道不發生關系。2、運動任務:兩側大腦的面部感覺與運動區皮層和輔助語言運動區皮層的腦血流量增加。3、聯想任務:大腦額葉皮層,特別是左額下回(47區)和兩半球前扣帶回血流量增加。實驗結論:1、語言感覺、運動功能不僅限于經典的布羅卡區和維爾尼克區,事實上視、聽皮層、面部感覺和運動區皮層、乃至扣帶回皮層都與語言過程有關。2、語言信息加工過程的初級階段,并沒有明顯的半球一側化現象,在復雜聯想功能中,左額皮層的優勢效應才較為顯著。第三十頁,共35頁。第四節言語知覺的認知理論人類言語知覺實際靠聽覺和視覺協同工作,是視覺和聽覺信息并行處理的結果。人類言語知覺機制有兩種認知理論:一、言語知覺的運動理論二、言語知覺的聽覺理論第三十一頁,共35頁。言語知覺的運動理論:Liberman、Mattingly,1985。(1)言語知覺系統和發音的言語運動系統之間是密切聯結在一起的;(2)言語知覺是人類特有的,只有人類才具有出生以來經過長期學習所積累的語言知識;(3)言語知覺能力是人類先天所具備的,因為人類生來就具備言語發生和言語知覺相互聯結在一起的機能系統。言語知覺的聽覺理論:(1)言語知覺并不是言語運動的產物,而是聽覺系統對各種聲音信號進行自動解碼,對說話人有意發出音素的規則序列發生知覺的過程;(2)言語知覺并不是人類特有的現象,許多動物的聽覺系統與人類聽覺系統十分相似,動物也可能具有相似的言語聽覺機制;(3)言語知覺不是先天的,雖然嬰兒聽覺系統就已經十分發達,但嬰兒早期必須經過學習和作業之后,才獲得言語知覺能力。第三十二頁,共35頁。1.手術在腦()切開稱割裂腦。

A.丘腦與大腦皮層間B.延腦與脊髓間C.胼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