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學一輪復習之資料中學化學講義練習題大全_第1頁
中考化學一輪復習之資料中學化學講義練習題大全_第2頁
中考化學一輪復習之資料中學化學講義練習題大全_第3頁
中考化學一輪復習之資料中學化學講義練習題大全_第4頁
中考化學一輪復習之資料中學化學講義練習題大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自然界的水

【知識網絡】①分子原子的定義

②認識物質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

子、離子等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

③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系

④用微粒的觀點認識物質的三態及

①水的電解實驗現其轉化

象及相關結論⑤用微粒的觀點解釋物理變化和化

②氫氣的物理性質學變化

③氫氣的檢驗、驗①水在自然界的天然循環

純方法及氫氣燃燒②水的天然凈化和水的人

的現象工凈化方法

④單質和化合物的③吸附、沉淀、過濾和蒸

定義和區分純凈物儲等凈化水的常用方法

和混合物、單質和④純水與礦泉水、硬水與

化合物軟水等的區別

⑤根據化合反應和⑤用簡單的方法區別硬水

分解反應的定義對和軟水

常見的化學反應進

行分類①世界水資源的分布狀況

②我國水資源的短缺的國情

③“三廢”(廢水、廢氣和廢

愛護水渣)處理的必要性以及處理的

資源\一般原則

④合理使用化肥、農藥對保護

環境的重要意義

⑤水是寶貴的自然資源,形成

保護水資源和節約用水的意識

課題1水的組成

【考點透視】

一、考綱指要

1.通過水電解實驗,認識水的組成。

2.能從組成上區分純凈物和混合物、單質和化合物。

3.通過水的分解和氫氣的燃燒反應,進一步了解分解反應、化合反應等基本反應類型,并能對

學過的典型反應進行分類。

二、命題落點

1.對水的電解實驗及通過水的電解實驗來探究水的組成的考查.如例1

2.水的組成的有關知識的考查。如例2

3.對純凈物和混合物、單質和化合物區分的考查。如例3

4.關于Hz、。2的性質及其檢驗的考查。如例4

5.化學反應基本類型的考查。如例5

【典例精析】

例1:(天津市中考)右圖表示通電分解水的簡易裝置。回答下列問題:

(1)與A量筒中的電極相連接的是電池的一極,B量筒中產生

是一。

(2)如果用V,、和%分別表示A量筒和B量筒中生成氣體的體積,

VB約等于o

(3)如果該實驗中產生氧氣32g,則生成氫氣go

(4)該實驗能證明的結論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解析:本題是以有關“探究水的組成”的電解水實驗為考查

題不僅要求學生熟悉電解水實驗中電源的正負極產生什么氣體、兩種氣體的體積比、還要學生對水

的組成的有關知識要熟悉。由于A量筒中產生的氣體多,故與A量筒產生的氣體是氫氣,而與A量

筒連接的是電源的負極;V,、:%七2:1;同時水中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8,所以32g水中氫元

素的質量為32gxi/9=4g,生成氫氣的質量為4g;通過電解水實驗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有:①水是

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②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③水中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

為1:8等等。

答案:(1)負氧氣。(2)2:1(3)4g(4)①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②在化學反

應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③水中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8等等

例2:下列敘述符合科學道理的是()

A.“超純水”是不含其他任何物質的水

B.“純天然飲料”中不含任何化學物質

C.地球上沒有水,就沒有人類和所有的動植物

D.為了人類的生存和健康,對大量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一定要嚴加治理。

解析:當今世界上,絕對純凈的物質是不存在的,“超純水”中照樣含有除水外的其他物質。

一切飲料中一定含有水,水就是化學物質,而且“純天然飲料”中也絕不是只含水這一種化學物質。

所以,A、B是錯誤的。水是人類及動植物生存的前提,加大對水污染的治理,保護我們的環境,是

世界性的任務。

答案:C、Do

例3:(沈陽中考)下列物質屬于純凈物的是()

A.凈化后的空氣B.部分結冰的蒸儲水

C.加工門窗的鋁合金D.經過沉淀、過濾后得到的礦泉水

解析:本題重點考查純凈物和混合物的知識。純凈物是只有一種物質組成的物質,微觀上純凈

物中只含有一種分子;混合物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組成的,微觀上混合物中含有兩種或兩種以

上的分子。選項A:凈化后的空氣只是把空氣中的粉塵等除去了,凈化后仍然含有氧氣、氮氣、二

氧化碳、稀有氣體等氣體,所以說凈化后的空氣仍然是混合物。選項B:冰是水的固態,冰水混合

物中由于只含有一種分子——水分子,所以說“結冰的蒸儲水”還是純凈物。選項C:合金是指由

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金屬或金屬和非金屬形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合金是混合物所以選項C中的

鋁合金是混合物。選項D:沉淀是把水中懸浮的較大的固體顆粒通過重力的作用而沉降的過程;過

濾是將不溶性固體和液體分離的過程。經過沉淀、過濾后得到的礦泉水只是把水中的不溶性固體除

去了,而礦泉水中含有的可溶性礦物質仍然存在在水中,也就是說經過沉淀、過濾后得到的礦泉水

還是混合物。

答案:選B。

例4:(南通市中考)觀察右圖中的有關操作和現象,判斷下列敘

述正確的是()煙

A.集氣瓶中的氣體可能是H2B.集氣瓶中的氣體可能是空氣氣

C.集氣瓶中的氣體一定是。2D.集氣瓶中的氣體一定是CO2,

解析:這是一例典型的氣體檢驗題。通過插入燃燒的木條,出火

燒的木條熄滅,瓶口氣體能燃燒,并發出淡藍色的火焰的現象,說

氣體具有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的性質,所以一定不是。2、空氣和

co2

等氣體。但山于并不只有H2具有可燃性且燃燒時發出淡藍色火焰,所以我們只能判斷該氣體可能是

H2,而不能確定一定是H2。答案:選A,

例5:(2005年?南寧市)在一密閉容器中有A、B、C、D四種物質,一定條件下使之反

應,?段時間后,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

物質ABCD

反應前質量/g901082

反應后質量/g1159.2529.751()

則該密閉容器中發生的化學反應類型為()

A.置換反應B.分解反應C.化合反應D.復分解反應

解析:關于常見的基本化學反應類型有: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和復分解反應四種基

本反應。化合反應的特點是“多生一”;分解反應的特點是“一生多”;置換反應的特點是“反應

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種是單質,另一種是化合物”;復分解反應的特點是“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

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通過數據分析:A物質的質量減少,B、C、D三種物質的質量增加,所

以該反應應該是分解反應。

答案:選B。

【常見誤區】

1.“水是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或者“水是由兩個氫原子和?個氧原子構成的”。在學習中經

常有同學說,“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水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出現這

種情況,主要是同學們對“混合物和純凈物”的概念區分不清。宏觀上:純凈物是由元素組成。山

于水是純凈物,所以我們只能說“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微觀上:純凈物是由微觀粒子

構成。水到底是山哪種粒子構成的呢?這得要看水是由哪種粒子直接構成的,而不是看水中含有哪

些粒子。我們知道在水中,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水分子,水分子構成水。所以我們只能說“水是由

水分子構成的”,而不能說“水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

2.凡是澄清透明的“液體”,一定是純凈物。在生活中,有這樣那樣的水,例如有“礦泉水”、

“純凈水”、“富氧水”等等.它們都是無色透明的液體,但是它們都是混合物。也就是說,在日

常生活中我們所接觸到的水中,只有“蒸儲水”我們在學習中可以近似認為是純凈的水,其他的基

本上都是混合物。同時請大家一定要清楚“我們判斷混合物和純凈物的依據”是:“是山兒種物質

組成,或是由幾種分子構成”;而不是依據“是否澄清透明”。如例3。

3.電解水實驗中,得到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1,所以水中氫元素和氧元素的

質量比就為2:1。水中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應該為1:8,而不是2:1。如例1

【基礎演練】

1.關于水的組成的說法正確的是()

A.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B.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C.水是由一個氧原子和兩個氫原子構成的D.水是由一個氧元素和兩個氫元素組成的

2..檢驗氏純度時,用排水法收集一試管氣體,移到酒精燈火焰上點燃時,沒有聽到聲音,下列原

因中,最不可能的是()

A.氫氣已經純凈B.點燃時試管口離火焰太遠

C.移動試管過程中漏氣D.氣體在試管中儲存時間過長

3.水是生命之源。下列生活中的“水”可看作純凈物的是()

A.硬水B.自來水C.部分結冰的蒸儲水D.汽水

4.給10%的硫酸溶液通電(實質為電解水,硫酸不發生化學變化)以測定水的組成,下面是小明他

們各自實驗后獲得的數據,你認為其中最接近理論值的一組是:()

氧氣質量(克)氫氣質量(克)硫酸的質量分數

A32810%

B10210%

C16211%

5.阿伏加德羅曾經總結出下面一條定律:在同溫同壓下,同體積的任何氣體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數。

右圖是電解水的簡易裝置。

(1)根據圖中出現的現象在括號中標出電源的正極和負極。(用“+”、“一”表示)

(2)如果正極產生的氣體為8ml。則在負極產生的氣體應為ml。

(3)如果正極產生的氣體分子個數為6.02X1()23個,則負極產生的氣體分子個數為o

(4)電解水的實驗過程中,實際觀察到兩極氣體體積比小于1:2,你認為這可能是由哪些原因引

起?

6.據報道,某商場開業慶典,該店外掛滿上飄的氫氣球,店周圍擠滿了欲入店的人,在擁擠中有氫

氣球被擠爆,遇上點燃的香煙,引起爆炸,并引發鄰近一串氫氣球爆炸,迅速掠過的火苗燒了一些

顧客的頭發,并淺度灼傷近二十來人的皮膚。簡單回答:⑴以上事實說明氫氣具有什么性質?⑵解

釋爆炸的原因。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課題2分子和原子

【考點透視】

一、考綱指要

1.認識物質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離子等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觀點認識物質的三態及其轉化。

3.能用微粒的觀點解釋某些常見的現象。

4.知道原子可以構成成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5.知道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系。

—>命題落點

1.用分子原子的觀點來解釋物質物理變化(例如物質的三態變化等)。如例1

2.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如例2

3.從微觀角度來解釋化學反應的過程。如例3

4.分子和原子的微觀特性及兩者的區別和聯系。如例4

【典例精析】

例1:在一定量的水中放入一塊蔗糖后觀察,當蔗糖完全溶解后,液面不但不上升,反而下降,

用分子的觀點加以解釋。

解析:蔗糖溶于水是物理變化,在中考中利用分子的性質解釋常見的現象時,要抓住分子的性

質中的一點或幾點與現象相對應。蔗糖在溶解過程液面不但不上升,反而下降,對這一現象展開分

析;未溶解時,液面實質是蔗糖和水的體積之和的體現,溶解后,液面下降,主要是分子之間有間

隔造成的,蔗糖分子運動到水分子的間隔中去了的緣故,故,發生的是物理變化,蔗糖分子和水分

子都沒有發生改變,更沒有形成新分子。

答案:分子是不停的運動的,分子之間有間隔,溶解后蔗糖分子運動到水分子的間隔中去了。

例2:下列各組變化,其中都屬于化學變化的是():①滴水成冰②鐵杵磨成針③菜刀生

銹④舞臺上用干冰產生云霧⑤模擬戰爭硝煙用紅磷制造煙霧⑥冰箱中用活性炭作除味劑

A.0@⑤B.③⑤C.④⑤⑥D.③⑥

解析:此題主要考查物質發生變化的特征。物質的變化按是否有新物質生成分為物理變化和化

學變化。①②④是物質的形態發生變化,⑥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均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

理變化;③是鐵在空氣中與氧氣、水作用生成鐵銹;⑤是紅磷在受熱情況下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

成五氧化二磷顆粒,二者均有新物質生成,均屬于化學變化。

答案:選及

例3:下圖是宇宙飛船發動機內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的微觀過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氧氣、氧氣和水都是由分子構成的

B.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的過程中,分子種類發生了改變

C.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的過程中,原子種類沒有發生改變

D.氫氣、氧氣和水都是化合物

解析:把現代科學技術中的微觀過程用圖示的方法表現出來是當前中考命題的熱點。關于此反

應的微觀過程的討論需要結合圖示進行解讀。氫氣、氧氣屬于單質,水屬于化合物。化學反應前后,

分子種類一定發生改變,原子的種類、數目均未發生變化。

答案:D

例4:“用微觀的眼光看世界”,是我們學習化學的重要思想方法。試根據以下材料,結合你

所學知識,簡要回答問題:

材料一一滴水里大約有15萬億億個水分子,如果10億人來數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

鐘數100個,日夜不停,需要數3萬多年才能完成。

材料二大多數物質都有熱脹冷縮的現象。

⑴材料一說明o

⑵材料二說明。

⑶請談談你對“分子是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這句話的認識。

解析:本題是考查大家運用分子的性質解釋實際生活中現象的能力。材料一“一滴水里大約有

15萬億億個水分子,如果10億人來數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鐘數100個,日夜不停,需要

數3萬多年才能完成”不但說明分子非常小,而且說明分子是真實存在的。材料二“大多數物質都

有熱脹冷縮的現象”,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

答案:(1)分子很小,但真實存在。(2)分子之間有間隔。(3)要點:由分子構成的物質

發生物理變化時,分子本身不變;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分子本身發生了變化,生成

了新的分子。(或用實例來解釋)

【常見誤區】

1.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2.分子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而原子不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如例2。

3.在化學反應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種類和數目都不會發生改變,改變的僅僅是分子和原子的大小。如

例3。

4.原子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微粒,所以原子不可能再分了。如例4。

5.物質溶于水是溶質分子和水分子結合形成新的分子。如例1。

【基礎演練】

1.我們可以將氣體壓縮的事實,說明()

A.分子根小B.分子在不停的運動C.分子有質量D.分子間有距離

2.紐約大學的科學家最近研制出有“雙腿”、能在盤子里“散步”的分子機器人。它是由26個氨基

酸結合而成的多肽分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這種分子機器人是一種新型分子

B.我們已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這種分子“散步”

C.分子本身是不會運動的,其“散步”一定是在人的推動下進行的

D.這種分子組成的物質是一種單質

3.通電分解水的反應中,發生變化的是()

A.分子個數B.原子個數C.原子種類D.物質的總質量

4.下列關于分子和原子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分子質量大于原子的質量B.分子能運動而原子不能運動

C.分子能構成物質而原子不能構成物質D.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5.從分子、原子的角度認識化學反應是創造新分子的基礎。下圖中?、。分別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圖中表示的反應與實際相符的是()

?-OO-HgO-H?-OO-C>-OO-H

ABD

6.1993年8月,我國科學家利用超高真空掃描隧道顯微鏡,在一塊晶體硅(Si)的表面通過探針的

作用搬走原子,寫下了“中國”兩個字.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上述操作中發生了化學變化B.上述操作中只發生了物理變化

C.這兩個漢字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漢字D.這標志著我國科學已進入操縱原子的階段

7.倒開水時,應將熱水瓶塞……放在桌面匕此時能夠觀察到瓶口出現白霧,白霧上升一段距離后

消失,這是因為:①水分子很小;②水分子在不斷;③水分子間的間隔o

8.已知“。”、表示質子數不同的原子。

(1)下列表示的氣體物質中,屬于化合物的是

(2)下列表示的氣體物質中,屬于混合物的是

%~省一

夕)go,8

■%.8&

A.B.C.D.

課題3水的凈化

【考點透視】

一、考綱指要

1.了解自然水和純水的區別和自然水的天然凈化。

2.了解吸附、沉淀、過濾和蒸儲等人工凈化水的常用方法。

3.知道硬水和軟水的區別以及硬水的危害。

4.會用簡單的方法區別硬水和軟水。

二、命題落點

1.純水和自然水的區別和水的循環。如例1。

2.自來水的生產和凈化過程。如例2。

3.常見水的凈化方法(例如:過濾法、蒸儲法、木炭或活性炭的吸附過濾等)。如例3。

4.硬水和軟水的區別和鑒別方法。如例4。

【典例精析】

例1:浩瀚的海洋不僅繁衍著無數水生生物,還蘊藏著豐富的化學資源,如氯化鈉、氯化鎂、

氯化鎂等大量的無機鹽。

(1)請設計兩種鑒別海水和蒸鐳水的方法(只需說明原理)。

方法一:;

方法二:。

(2)由此所得的粗鹽中含有的不溶性雜質,可采取下列步驟除去:請在括號內填上相應的操作步

驟。()-*()-蒸發結晶

解析:本題中主要考查自然水和純凈水的區別。海水中不僅含有水生生物,還含有豐富的無機

鹽,所以海水是混合物。由于海水中含有氯化鈉、氯化鎂、氯化鎂等含氯離子的鹽,也就是說海水

中含有氯離子。所以鑒別海水和蒸儲水的方法可以采取:加入硝酸銀溶液看是否變渾濁;蒸干看是

否有固體剩余;用舌頭嘗試看是否發咸,發咸的是海水等等。

答案:(1)加硝酸銀溶液,變渾濁的是海水,無變化的是蒸儲水;嘗試,發咸的是海水(2)

溶解過濾

例2:原水(未作處理的水)中含有泥沙、懸浮物和細菌等雜質,可用次氯酸殺死細菌。氯氣

溶于水時可生成次氯酸和鹽酸,某水廠自來水的生產凈化步驟如下:

E原水—?加明磯一A沉淀—>過濾一A誦入包丁—-7k

ABCD

①可以除去大顆粒懸浮物雜質的步驟為(填編號)。

②能消毒殺菌的步驟為(填編號)。

解析:本題綜合考查了水的人工凈化方法和步驟,以及在人工凈化過程中各步的作用。明磯是

一種凈水劑,其溶于水后形成膠狀物可以吸附水中懸浮雜質而沉降。沉淀:是水中的大顆粒物質由

于密度較大而沉降到底部的過程。過濾:除去水中懸浮的固體物質。通入氯氣可生成次氯酸,起到

殺菌消毒的作用。

答案:(1)B;(2)D

例3:2003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的主題為:“水——20億人生命之所系”。請參考以下問

題討論:

(1)世界環境日的主題設立為:“水——20億人生命之所系”,說明。

(2)右圖是一種活性炭凈水器示意圖。活性炭這種凈水器可以在除

去水中難溶性固體同時,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作用除___11___去水中懸

出水口_E——

浮雜質和溶解的雜質。

(3)實驗室要除去廢水中的固體物質常用過濾法,所需要的玻璃儀

器有、、。活性炭一

(4)三峽工程二期已于2003年6月1日開始蓄水,為防止三峽庫

進水口廠

區水被污染,應采取的措施是()(填序號)

①清理蓄水庫固體物質②防治船舶污染③整治相關河流污染④治理

庫區和上游工業區污染

解析:本題綜合了本節知識中水和人類的關系,水的人工凈化方法及水污染的防止等問題。我

們知道雖然地球水資源豐富,但可供人類直接利用的淡水卻相當貧乏,在不久的將來,水將成為嚴

重的社會危機。水的人工凈化常用沉降、吸附、過濾、蒸儲和殺菌等方法,利用活性炭對雜質的吸

附可以達到凈化目的,而由于人類的生產活動,排放有毒物質,從而對水體造成污染,為了防止污

染,可以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

答案:(1)可供人類直接利用的淡水嚴重不足;(2)吸附;(3)燒杯、漏斗、玻璃棒;(4)

②③④

例4:(青海涅中.中考)硬水和軟水的區別是()

A.硬水中含污染物,軟水中無污染物

B.硬水中含較多的可溶性的鈣、鎂化合物,軟水中不含或少含可溶性鈣、鎂化合物

C.硬水是混合物,軟水是純凈物

D.硬水是化合物,軟水是單質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硬水和軟水的區別。硬水是指含有較多的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這樣

的水在洗衣時不但浪費洗衣粉,而且洗不干凈;在工業生產中不僅浪費原料?,同時也影響產品的質

量;這樣的水在鍋爐中加熱后容易形成水垢,造成容器導熱不均勻,甚至發生爆炸等。

答案:選B。

【常見誤區】

1.純水與天然水一樣都是純凈物。純水是無色、無臭、清澈透明的,構成粒子是

水分子,是純凈物;天然水(例如礦泉水、河水、海水等)里含有許多可溶性和不溶性雜

質,是混合物。如例1。

2.經過沉降、過濾、消毒后的水是純凈物。沉降、過濾、消毒等凈水方法只是除去了天然水中

懸浮的固體物質和微生物。凈化后的水中還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無機鹽,所以凈化后的水仍然是混合

物。如例2和例和

3.用肥皂水來區別硬水和軟水是化學變化。用肥皂水來區別硬水和軟水,實際上是肥皂中的硬

脂酸鈉和硬水中含有的鈣鎂等離子反應生成了難溶性的硬脂酸鈣或硬脂酸鎂,從而出現沉淀。所以

用肥皂水了區別硬水和軟水是化學變化。如例4。

【基礎演練】

1.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發生海嘯,災民飲用水被嚴重污染,急需進行凈化處理。下列凈化水的單

一操作中,凈化程度最高的是()

A.蒸儲B.吸附沉淀C.過濾D.靜置沉淀

2.長期飲用硬水會引起體內結石,區分硬水和軟水的方法是()

A.看顏色B.聞氣味C.加食鹽水D.加肥皂水

3.2004年底,東南亞地區發生了罕見的海嘯災害,為防止疾病傳染,需對河水處理后方可飲用。常

用的措施有:①加熱煮沸②消毒③凈水④自然沉降,較合理的順序為()

A.③①②④B.④①③②C.④③?①D.③①④②

4.自來水廠凈化水的過程可表示為:取水一沉降一過濾一吸附一消毒一配水。下列過程屬于化學變

化的是()A.取水B.過濾C.吸附D.消毒

5.生活離不開水。凈化水的知識在II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⑴茶杯內的紗網,可將茶葉與茶水分離,便于飲用,該設計利用的化學原理是o

⑵自制凈水器中常加入,用于除去水中的異味和色素。

⑶自來水廠用二氧化氯消毒殺菌,二氧化氯的化學式為?

⑷井水中含有較多的鈣、鎂離子,為降低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6.純水清澈透明,不含雜質,而硬水含較多可溶性鈣和鎂的化合物。現有兩瓶無色液體,分別為純

水和硬水,請你參與小雯同學對水的探究,并回答有關問題:

(1)利用吸附、沉淀、過濾和蒸儲等方法可凈化水,其中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是__二

(2)區別純水和硬水的方法有多種。小雯采用的方法是:分別取樣于蒸發皿中,加熱蒸干,有固

體析出的是硬水。請設計另一種方法(簡述步驟,現象和結論):

7.人類為探索物質的組成、性質和變化,經歷了漫長的歷程。請閱讀下列信息:

信息2:下圖分別是海水和人體中部分元素的質量分數。

湖水與海水相似也是咸的,而地球上多數的湖水是淡的。從物質在水中溶解的規律和水的天然循環

的角度看,海水中鈉元素的含量比較高的原因是。

(2)水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比海水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填“大”或“小”)。人體

中碳元素的相對含量較多的原因是。

8.中醫是我國傳統醫學,已有幾千年歷史。中醫具有標本兼治、毒副作用小的特點,深受廣大患者

的喜愛。小明生病了,父母給他熬了中藥,可倒出來的中藥總有一些藥渣,不便飲用。你能幫助他

解決這一問題嗎?

課題4愛護水資源

【考點透視】

一、考綱指要

1.了解世界水資源的分布狀況,和我國水資源的短缺的國情,認識到水資源綜合利用和保護水

資源的重要意義。

2.認識“三廢”(廢水、廢氣和廢渣)處理的必要性以及處理的??般原則。

3.認識合理使用化肥、農藥對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

4.理解水對生命活動的重大意義,認識水是寶貴的自然資源,形成保護水資源和節約用水的意

識。

二、命題落點

1.通過水資源的分布及短缺狀況,認識水資源綜合利用和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意義。如例1。

2.對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的考查。如例2。

3.對氫氣的物理性質“最輕的氣體”和氫氣的化學性質“具有可燃性”的考查。如例3。

【典例精析】

例1:(天津市中考)今年我市科技周的主題是“珍惜資源,建設節約型社會”.隨著經濟的

發展,人口的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資源短缺的問題日益突出。下列資料是我國部分地區

人均水量圖和水資源緊缺指標表。

資料一:我國部分省市人均水量圖

資料二:水資源緊缺指標表

緊缺性極度缺水重度缺水中度缺水輕度缺水

人均水量/(加3fT)<500500?10001000?17001700?3000

請回答:

(1)根據資料一和資料二的數據,分析天津市的水資源緊缺程度為?

(2)節約用水是每一位市民應遵守的公德,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浪費水的現象,

例如水龍頭滴水、跑水的問題。如果一個水龍頭按每秒鐘滴2滴水,平均每20滴水為1毫升來計算,

一晝夜將流失水的體積為升。(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解析:此題是一例資料分析題。試題首先介紹了兩個資料:①介紹我國部分省市的人均水量,

②水資源緊缺指標表。通過資料要求大家通過各省市的人均水量按水資源的緊缺指標來劃分部分省

市的緊缺程度:再通過一例常見的水龍頭滴水和跑水現象來計算流失的水量來增強大家的憂患意識,

培養大家節約用水的意識。

答案:(1)極度缺水(2)8.6

例2:2004年6月5日是第33個世界環境日,其主題是“海洋50

存亡,匹夫有責”。右上圖是珠江口附近海域污染狀況圖,從污染

標準指數分析,珠江口附近海域的首要污染物是,這種

污染物和磷大量排入珠江口后,會污染水體,導致水體富營養化污30

染,形成赤潮。為防止赤潮的發生,保護海洋環境,我們在日常生2-°

產和生活中可采取等措施(一種即可)。10

解析:此題是對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的考查。造0

成水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主要有三個方面的來源:工業方面的“三廢”;農業方面的“農藥、化肥的

過度使用”;生活方面的“生活污水、含磷洗衣粉的使用等”。針對這三個方面的來源,主要的防

治措施有:工業“三廢”處理后排放,農藥、化肥要合理施用,生活污水處理后排放、禁止使用含

磷洗衣粉等。

答案:氮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的處理;使用無磷洗衣粉;合理施肥

例3:在實驗室中探究氫氣的有關性質,將下列探究報告填寫完整:

探究內容探究方法現象結論

氫氣的密度比空氣小

氫氣能在空氣中燃燒,生成物是水

解析:木題是實驗探究題,在提出探究問題之后,應思索和尋求探究的方法,根據實驗的現象,

得到探究的結論,敘述要準確。

答案:

①用氧氣吹肥皂泡或氣球肥皂泡或氣球在空氣中上升氫氣的密度比空氣小

點燃,在導管上方罩一個能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可燃性,生成物是水

干燥的小燒杯燒杯內壁有水珠

【常見誤區】

1.認為“地球上有大量的水存在,所以不用節約用水”。地球上雖然存在大量的水資源,但是

由于可供人類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卻非常貧乏,所以必須要節約用水。如例1和例2。

2.“為了讓莊稼長的好,所以化肥施用的是越多越好”。農作物的生長離不開營養元素,但是

作物所需的營養元素的量是有限度的,并不是越多越好。當施用的營養元素多的不能被作物吸收時,

這些營養元素就會隨雨水進入江河、湖泊,造成水體污染。

3.認為“空氣污染和水污染沒有任何聯系”。實際上空氣污染和水污染是密不可分的。當空氣

中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含量較高時,容易產生酸雨,酸雨進入河流、湖泊后會造成水體的酸化,

從而引起水污染。如例2。

【基礎演練】

1.愛惜和保護水資源,是每位公民應盡的義務,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A.選衣服的水再用于洗拖把、沖廁所B.工業廢水經過處理后再排放

3.水可以造福人類,但水污染后卻會給人類造成災難。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面①-⑤項措施中可以

采用的是()

①抑制水中所用動植物的生長;②不任意排放工業廢水;③禁止使用農藥化肥;④生活污水經過凈

化處理后再排放;⑤減少空氣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含量,防止生成酸雨。

A.①②④B.②④⑤C.③④⑤D.②③④

4.海門是國家衛生城市,保護環境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下列行為中,有利于環境保護的是()

①盡量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②植樹造林③不隨意丟棄廢電池④不用含磷洗衣粉⑤工廠將廢

水處理后排放到長江中⑥合理使用農藥和化肥

A.②③⑤B.②③⑤⑥C.①②③④⑤D.①?@④⑤⑥

5.諾貝爾獎是科學界的最高榮譽獎,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世界科學的發展狀況。你知道嗎?諾貝爾

是瑞典化學家。化學無處不在,是人類進步的關鍵,希望你也能像諾貝爾一樣勇于探究。請你從衣、

食、住、行、農、林、醫或藥等方面中,任選出4個方面,簡要說出化學的好處。[示例]農:合理

使用尿素等氮肥,提高了糧食的產量。

例1:例2:

例3:例4:

6.我們的地球表面3/4被水覆蓋,但是世界上有20多億人口面臨淡水危機,減少污染和節約用水是

解決這一危機的重要措施。請回答:

(1)水體污染的主要來源是、工業“三廢”、農業污染。

(2)列舉節約用水的兩種方法o

7.水是極其重要而又寶貴的自然資源,人類生活和生產都離不開它。據報道:北京等大城市相繼舉

行調高水價的聽證會。調高水價的理由有很多,例如:水的處理和運輸成本的增加等。請你再舉兩

條提高水價的理由。

單元測試題

一.選擇題:

1.為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保護水資源,下列做法中,錯誤的是()

A.生活污水任意排放B.工業廢水經過處理后再排放

C.農業上合理使用農藥和化肥D.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減少污染物的產生

2.下列成語或俗語涉及到化學變化的是()

A.滴水成冰B.積沙成塔C.曾青得鐵則化為銅D.鐵杵磨成針

3.下列各組物質中,都屬于混合物的是()

A.海水、水銀B.不銹鋼菜刀、鐵礦石C.干冰、冰水混合物D.石墨、氧化鐵

4.目前,世界上有20多億人口面臨淡水危機,有關部門呼吁市民要節約用水。下列做法與節約用水

無關的是()

A.淘米水用來澆花B.開發利用地下水

C.使用節水龍頭D.用噴灌、滴灌方法給農作物澆水

5.海口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西海岸是其一道風景線。防止西海岸被污染是我們應盡的義務。下

列情況中,一般認為不會造成污染的是()

A.海水曬鹽B.垃圾填海C.油輪泄漏D.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大海

6.物質的運動是永恒的。請你判斷下列物質的運動不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A.用自來水制蒸儲水B.從空氣中分離制氧氣

C.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現食鹽晶體1).菜刀保管不慎生成鐵銹

填空題:

7.從宏觀上看,水是由和兩種元素組成的,這兩種元素的質量比為:從微觀

上看,水是由構成的,每一個水分子是由和構成的,水分子中氫原子和氧原

子的個數比是。

8.2005年10月中旬,我市城西河下游七公里的內河,河面上漂浮大量的死魚。小亮問

訊后,取回水樣和同學們一起探究。

(1)觀察水質的能見度,然后過濾。過濾時無需用到以下儀器中的(用序號表示)。A.

漏斗B.燒杯C.玻璃棒D.鐵架臺E.酒精燈

(2)面對內河嚴重污染,有人建議:①對排入內河的污水預先進行治理;②將閩江水引入;③使用

成本低,效果好,不產生二次污染的生物酶技術治理內河。以上建議你不同意的是(填

序號),理由是。

9.下圖是碳酸分子分解的示意圖,請你從宏觀、微觀方面寫出獲得的信息。

(1)(2)

(3)(4)

10.某商場開業慶典時,店外掛的氫氣球因人群擁擠而被擠破,遇上點燃的香煙,引起爆炸,并引發

鄰近一串氫氣球爆炸。迅速掠過的火苗燒了一些顧客的頭發,并淺度灼傷20多人的皮膚。請簡要回

答:

(1)以上事實說明氫氣具有什么化學性質(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2)某興趣小組在進行探究時,試驗用相對原子質量為4的稀有氣體氧氣,作為大型升空氣球的氣

體,其原因是:①,②。

三.實驗、簡答題:

11.某興趣小組做以下實驗探究分子的運動。請回答實驗中的有關問題。

(1)實驗I:在盛有少量蒸得水的小燒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酸試液,再向其中滴加濃氨水。由

實驗得出的結論有?

(2)實驗H(如下圖中甲所示):燒杯B中的現是;產生這一現象的

原因是。

(3)為使實驗結論準確可靠,該興趣小組設計實驗ni(如上圖乙所示)作為對比實驗。你認為

滴有酚隕試

液的舞溜水

有無必要,理由是

第三單元參考答案

課題1

l.B2.A3.C4.C5.(1)左(一)右(+)(2)16ml(3)1.204X1()24個(4)可能

原因有:正極上放出的氧氣比負極上放出的氫氣在水中的溶解性大;氧氣可能與電極材料反應而消

耗了一部分。6.(1)氫氣比空氣輕,氫氣具有可燃性⑵H2與空氣遇明火,可能發生爆炸⑶在

氣球中填充稀有氣體氧氣。(其他符合題意的答案均可)

課題2

1.D2.A3.A4.D5.A6.A7.運動;變大8.(1)B(2)C、D

課題3

1.A2.D3.C4.D5.(1)過濾⑵活性炭⑶C102⑷加熱煮沸(或蒸儲)6.(1)蒸

僧(2)分別取樣放入燒杯中,加入少量肥皂水并攪拌,產生泡沫較多的是純凈水,無泡沫或泡

沫較少的是硬水。7.(1)氯化鈉(或鈉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易溶于水,借助水的天然循環,氯化鈉

不斷地被水富集到大海中。{鈉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易溶于水的,鈉的化合物可隨著江、河、湖水流倒

大海中;而隨著海水的蒸發,海水中易溶于水的氯化鈉的含量逐漸增加(氯化鈉逐漸被富集)。}

(2)大人體是由有機物、水等物質組成的。有機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8.這些藥渣可用過濾的方法來除去,即可用棉紗疊成多層進行過濾。

課題4

1.C2.B3.B4.D5.本題為開放性題目,只要答出的化學物質在要求范圍內,無科學性

錯誤即可6.(1)生活污水(2)用淘米水澆花,及時關閉水龍頭等

7.提高人們的節水意識;淡水資源減少(或水被污染、用水量增加等等)(寫兩點即可)

單元測試題答案

一.選擇題:

1.A2.C3.B4.B5.A6.D

二.填空題:

7.氫元素、氧元素1:8水分子氫原子、氧原子2:1

8.(1)E(2)②會產生二次污染(或會使下游的水受到污染或無法根治污染)(答案合理即可)

9.(1)分子可分成原子;(2)原子可重新結合成分子,(3)碳酸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4)碳酸分

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或此反應屬于分解反應;或反應中各原子種類和數目未發生改變等)。注:

只要從元素、原子、分子、化學反應實質等方面正確回答的均可

占燃

10.(1)2H2+O2華=2比0(2)①密度比空氣小,②化學性質穩定。

三.實驗、簡答題:

11.(1)酚醐試液遇蒸儲水不變色;酚醐試液遇濃氨水變紅色(2)酚酷試液變紅氨分子從

燒杯A運動到燒杯B中,溶于水使酚獻試液變紅(3)實驗I、實驗H已做過對比實驗,故沒有

必要再做實驗HI[評分提示](3)主要考查對于對比實驗的理解及實驗設計能力。只要表述正確、清

楚,即可。

第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