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登高望遠,遇見自我——登臨群詩《登幽州臺歌》《望岳》《登飛來峰》閱讀教學教學目標:析讀登臨詩,悟詩人心境美。繪讀登臨詩,品山川壯麗美。誦讀登臨詩,尋詩歌音韻美。教學重點:了解詩人登臨之地,描繪所見之景的特點,結合背景資料,抓住關鍵性語句,體會詩歌情感和詩人的情懷。教學過程一、導入課堂孔子說:“君子登高必賦”。古人常常會在登臨山、亭、樓、閣、臺等地時,會因自己種種原因而情思涌動,由此賦詩興嘆,抒發自己的胸懷。我們把這樣的詩歌叫做“登臨詩”,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登臨詩,請大家大聲朗讀詩題。二、有感情地誦讀詩歌,體會詩歌的節奏及韻律。1、有感情地誦讀詩歌。(學生個讀,教師點評)預設:《登幽州臺歌》抓住疊詞“悠悠”,體會詩歌時空的闊遠。《望岳》抓住詩歌中“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豪言壯語,通過重讀“凌”“眾山小”體會詩人的豪情壯志。《登飛來峰》抓住“不畏”兩個字,讀出詩人的勇氣與決心。2、齊聲朗讀首詩歌。把握登臨之地及所見之景的特點,體悟詩情。辛棄疾說“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詩人登高,見景必定抒懷,請同學們通讀三首詩,我們先一起了解這三首詩歌詩人所登何地?他們登高看到了什么景象?發出了怎樣的感嘆?1.朗讀詩歌,找到作者所登之地。學生勾畫,教師指導。預設:《登幽州臺歌》所登之地是“幽州臺”,追問學生“幽州臺”是什么地方?根據課下注釋,我們了解到幽州臺是戰國時燕昭王為了招納天下賢士所建。招賢納士,任人唯賢成為幽州臺過去的頌歌,而今卻只是枯草蓬生的斑駁亭臺。《望岳》所登之地是泰山。泰山素有“天下第一山”的美稱,詩中所云“岱宗夫如何”中的“岱宗”二字的意思大山的祖宗的意思,可見泰山之雄偉巍峨。《登飛來峰》所登之地是“飛來峰”。古代傳說這座山從瑯琊郡東武飛來的,因此叫飛來峰。千尋塔,一尋大概八尺,千尋塔大概有8000尺,至于是不是真的有這么高,咱沒有量過,但是高是絕對的。3、感登臨所抒之懷,“一切景語皆情語”,詩歌中的或美麗或闊遠或蒼涼或雄壯的景色,都引起了詩人的情思,請大家你從詩歌中的哪一句詩或者哪一個詞讀出詩人怎樣的情思?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悠悠:形容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愴然:悲傷凄惻的樣子。涕:古時指眼淚。提問:陳子昂為何如此悲傷?引出背景(也可讓學生回答)背景資料:陳子昂少年慷慨任俠,成年發奮苦讀,24歲舉進士。一生兩次從軍,這首詩寫于696年,那一年他抱病隨建安王武攸宜出征東北討伐契丹,武攸宜為人輕率,較少謀略,兵敗之時,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派遣萬人做前驅以擊敵,武不同意,幾天后,陳子昂目睹武攸宜的指揮能力,看著唐軍一敗再敗的事實,在此請戰,卻激怒武攸宜,被貶為軍曹。登幽州臺歌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問題:本詩詩人描繪景物了嗎?古人、來者指什么?天地悠悠給我們怎樣的感覺?詩人登高懷古抒發了怎樣的情思?(連續追問)古人來者皆指求賢若渴的明君時間的長河無盡,空間廣闊寂寥,而詩人自己的生命短暫,因“不見”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華,功業未成,空老一生。詩人登高懷古,雖未寫景,但描繪了空曠遼闊的意境,是為表達自己生不逢時,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境遇,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惆悵和孤寂之情。師:陳子昂登高,看到滿目蕭然,感時傷世。杜甫同樣登高但卻給人一種積極昂揚的感覺。年輕氣盛的杜甫登臨泰山,內心無比激動,于是發了一條朋友圈,引起了文學界的騷動。1、請你參考孟浩然的評論跟帖一條,對《望岳》進行賞析。2、請你根據他日常的朋友圈狀態設想一下他當時的心境。學生進行賞析,老師指導賞析角度:1、圍繞望字,寫出了泰山的什么特點?2、鐘、割練字3、尾聯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學生說的不透徹時候引入背景)總結詩歌賞析的手法:練字、修辭、情感、哲理等多角度問題:同樣是寫登山,王安石筆下的飛來峰和杜甫筆下的泰山,在描寫上有什么不同?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夸張側面描寫、聞說:聽說,并不是真實所見。浮云是否有特殊含義?引入背景資料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王安石在浙江鄞縣知縣任滿回江西臨川故里時,途經杭州,寫下此詩。這首詩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時詩人只有30歲,抱負不凡,正好借登飛來峰一抒胸臆,寄托壯懷,可看作實行新法的前奏。(可以簡單講一下王安石變法對宋朝的影響學生歷史已經學過,也可以讓學生講,將文史結合)革命導師列寧曾稱王安石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王安石樹立了“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無畏精神。“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浮云”二字既是實寫也是比喻,用來比喻當時的保守勢力,反映了詩人對他們的蔑視。“不畏”二字表現了詩人為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而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進取精神。直抒胸臆,登臨最高層,山高人為峰。詩人站得高,看得遠。不把那些浮云(奸人)放在眼里,藐視,目空一切,充滿自信,借日光自喻,我就是光。杜甫最后一句和王安石的最后一句有什么異曲同工之妙?又有什么不同之處?(接入杜甫寫作背景了解杜甫身處盛唐,年輕氣盛,傲視群雄。而北宋羸弱,王安石初入宦海,想要變法改變政局,年齡不同,性格不同等多角度解析)王安石:高瞻遠矚,對前途充滿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艱難、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負。杜子美:雖考場失意,仍充滿不怕困難、俯視一切的雄心壯志和豪邁氣概。三、品悟詩人心境,感受詩人的家國情懷。極目遠眺,江山如一卷畫軸在眼前鋪開。開闊的視野帶來的是詩人不一樣的心境。而詩人的心境往往映照時代背景、人生遭遇。登高望遠是一個發現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僅僅是發現山水風光,也在于發現自我。在這三首詩中你分別看到了三位怎樣的詩人?(開放性題,讓學生給詩人貼標簽,)引導陳子昂時候可以挖掘除了政治環境因素,還可以挖掘個人的因素,為什么執著于朝廷接納他的意見,從而引出他除了才華還有一腔報國的熱血!情景設置:假如朝廷給了你一個提拔官員的機會,結合三位詩人的志趣,你會提拔誰?(此問題遇上個問題可以選一個進行教學活動)無論選擇哪位詩人,他們都以天下為己任飽含家國情懷。登臺興嘆-----陳子昂(悲情)少年傲骨-----杜子美(豪情)無所畏懼-----王安石(豪情)胸懷壯志、建功立業四、詩情啟蒙:不同的登臨地點,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所思所想各不相同。但是,一旦登高,內心的情感就會有山川與之呼應。陳子昂、王安石都以報國為己志,雖然“浮云”不斷,陳子昂雖悲愴獨泣,但是他的視野卻望見了時空的永恒,在永恒闊遠的天地之間長嘆,這不是懦弱的嘆息,而是悲憤地抗議,而王安石正面回擊,大膽直接,充滿勇氣。詩圣杜甫慘遭考場失利,卻不悲不戚,而是心里眼里都是豪情壯志,自信滿滿。登高的過程是重拾信心的過程,是抒發抱負的過程,是堅定信念的過程,是自我釋懷的過程,是寬慰自己的過程,是自我和解的過程......六、課堂小結1.總結賞析登臨詩的一般步驟。(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重建房屋出資協議書
- 隱名股東股權協議書
- 餐飲公司試工協議書
- 超標糧食收購協議書
- 公積金委托代扣協議書
- 記賬代理委托協議書
- 梅毒的護理常規
- 鐵件承包合同協議書
- ups墜機賠償協議書
- 車隊打包轉讓協議書
- 老舊小區電力安全改造方案
-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
- 2024房屋外墻保溫施工合同范本
- 頌缽療愈師培訓
- 律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風險管理手冊
- 中華傳統文化之文學瑰寶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
- DB34∕T 4410-2023 燦型水稻苗期耐熱性鑒定技術規程
- SJG 171-2024 建筑工程消耗量標準
- DB1331T019-2022 雄安新區巖土基準層劃分導則
- 電力拖動自動控制系統(第5版)阮毅課后習題答案
- 幼兒園小班安全活動《認識消防員》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