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蘇教系列《唐詩宋詞選讀》配套文檔:專題檢測(一) 含答案_第1頁
高中語文蘇教系列《唐詩宋詞選讀》配套文檔:專題檢測(一) 含答案_第2頁
高中語文蘇教系列《唐詩宋詞選讀》配套文檔:專題檢測(一) 含答案_第3頁
高中語文蘇教系列《唐詩宋詞選讀》配套文檔:專題檢測(一) 含答案_第4頁
高中語文蘇教系列《唐詩宋詞選讀》配套文檔:專題檢測(一) 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yè)必貴于專精專題檢測(一)一、積累運用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A.綺麗(qǐ)筵席(yǎn)江渚(zhǔ)檻外(jiàn)B.鳳闕(què)霰雪(sǎn)南浦(pǔ)綠鸞鳥(luán)皎皎(jiǎo)沙汀(tīnɡ)D.纖塵(qiān)扁舟(piān)砧板(zhēn)碣石(jié)答案C解析A項“筵”應讀yán;B項“霰”應讀xiàn;D項“纖”應讀xiān。2.下列詞語中,加點字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偏驚物候新(特別、尤其)忽聞歌古調(此指陸丞詩《早春游望》)B.江渚(指水中陸地)日悠悠(深遠)C.鐵騎繞龍城(穿鐵甲的騎兵)寧為百夫長(指中級軍官)D.不勝愁(承受得住)皎皎空中孤月輪(潔白的樣子)答案C解析百夫長:指軍隊中的低級軍官.3.從修辭的角度分析,下列不同類的一項是()A.月照花林皆似霰 B.不知江月待何人C.銀燭吐青煙 D.淑氣催黃鳥答案A解析A項比喻,其余為擬人。4.下列對詩意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A.杜審言的《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起首兩句警拔,以“偏驚物候新”領起全篇。中間四句,用“出”、“渡”、“催”、“轉”四個動詞,形象地刻畫了早春景物變化的情態(tài)。B.楊炯的《從軍行》采用虛實結合的表現(xiàn)手法,其中首聯(lián)采用虛寫的手法,尾聯(lián)采用實寫的手法,表達從軍的強烈愿望。C.《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中“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著意寫出了離情的纏綿,令人感慨欷歔。D.《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寫了江南早春清新秀美的景色及由此引起的濃厚的思鄉(xiāng)之情,極為真切.答案B解析首聯(lián)為實寫,尾聯(lián)為虛寫。5.下列關于《春江花月夜》的說法錯誤的一項是()A.全詩以月為主體,緊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體現(xiàn)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B.詩人將屢見不鮮的傳統(tǒng)體裁,注入了新的含義,融詩情、畫意、哲理于一體。C.本詩虛實相生、黑白相輔,并從中顯出絢爛多彩的藝術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國水墨畫。D.本詩著重寫了思婦對離人的懷念,是一首愛情詩。答案D解析本詩不是單純的愛情詩,而是融寫景、哲理、愛情于一體.6.把下列句子組合成語意連貫的一句話。(只填序號)①我坐在滕王閣的階梯上獨自聽江的聲音,江波的皺褶里藏著絕代的才子王勃。②斜陽擁抱著欲泣的滕王閣,閣影斜斜地躺在江水里蕩漾.③寂寞的閣上,觥籌交錯的場景不復存在,詩弦管樂也只是附和。④帝王君子猶不見,檻外長江空自流.⑤站在清冷的滕王閣上,睜睛閉眼間全是王勃落寞憂郁的神情.⑥游人的思緒如牽強的秋風,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閣穿越時空的堅強里。答案⑥⑤②④③①解析本題總體思路由“思路”到“眼見之景”,再到“所聽之聲”,④句為過渡句.7.文學常識填空.(1)“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2)張若虛是“吳中四士”之一,另外三位是賀知章、張旭、包融。(3)王勃,字子安,他的作品集為《王子安集》。(4)前人稱贊《春江花月夜》是“以孤篇壓倒全唐",聞一多更是贊揚它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8.名句默寫.(1)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2)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楊炯《從軍行》)(3)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王勃《滕王閣》)(4)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閣》)(5)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6)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張若虛《春江花月夜》)(7)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張若虛《春江花月夜》)(8)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張若虛《春江花月夜》)(9)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10)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登幽州臺歌》)二、閱讀鑒賞9.閱讀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然后回答問題。登幽州臺歌①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注①幽州,今北京附近,古代屬燕國。戰(zhàn)國時,燕昭王為了招納天下賢士而筑黃金臺,禮遇賢士郭隗、樂毅等,并在他們的幫助下,打敗屢次侵犯燕國的齊國。燕國晚期也曾出現(xiàn)燕太子丹禮遇賢士田光、荊軻的千古美談,詩中感慨即由此而發(fā)。(1)燕國前代多有禮賢下士的明君賢人。為什么詩人卻說“前不見古人”?這句話應該怎么理解?它和第二句合起來,說明了自己怎樣的境遇?答案“前不見古人”的意思是:以前那些禮賢下士的人已見不到了。第二句是說,后來的賢明君主自己也來不及見了。這兩句表達了自己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失意情緒。(2)后兩句是什么意思?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情?答案后兩句是說,考慮到茫茫宇宙,天長地久,感到自己孤獨無助,不禁悲從中來,潸然淚下。抒發(fā)了懷才不遇、寂寞苦悶的感情。10.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蜀中九日登高王勃九月九日望鄉(xiāng)臺,他席他鄉(xiāng)送客懷。人情已厭南鄉(xiāng)苦,鴻雁那[注]從北地來?注那:奈何,為什么.前人在評價這首詩時說:“‘人情已厭南鄉(xiāng)苦,鴻雁那從北地來’,讀之,初似常語,久而自知其妙。”你認為這首詩的最后兩句妙在何處?請簡要分析。答案本詩抒發(fā)了佳節(jié)思親的感情,九日登高,遙望故鄉(xiāng),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見一對鴻雁從北方飛來,不禁脫口而問:我想北歸不得,你為何還要南來?詩人借用強烈的對比,把思鄉(xiāng)的愁緒推到高峰。詩的這兩句問得看似無理,卻烘托了感情的真摯,給人以強烈的感染力。11.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送魏大從軍陳子昂匈奴猶未滅,魏絳復從戎。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橫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注]上,惟留漢將功.注東漢時的車騎將軍竇憲,他曾經以卓越的戰(zhàn)功,大破匈奴北單于,又乘勝追擊,登上燕然山,刻石紀功而還。(1)詩歌頸聯(lián)中的“橫”和“接”兩字歷來為人稱道,請結合詩句簡析其妙處。答案一個“橫”字,寫出了雁門山地理位置之重要,它橫亙在代州北面;一個“接"字,既逼真地描繪出飛狐塞的險峻,又點明飛狐塞遙接云中郡,連成一片。它們組成了中原地區(qū)(三河道)的天然屏障。地理位置的重要、山隘的險峻,暗示魏大此行責任之重大。這就為結句做了鋪墊。(2)詩歌尾聯(lián)表達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答案作者又一次激勵友人,希望他揚名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漢將功績,也要有我大唐將士的赫赫戰(zhàn)功,抒發(fā)了御邊保國的慷慨壯志.三、體驗高考1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駱賓王返照下層岑,物外狎招尋.蘭徑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靜風聲徹,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籠累,唯馀松桂心。(1)請簡要賞析“谷靜風聲徹,山空月色深”。(2)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和志向?結合全詩簡要分析。答案(1)“谷靜風聲徹,山空月色深”這兩句用山谷的幽靜、空曠襯托風聲格外之響與月色分外之濃。視聽兼具,動靜結合,突出表現(xiàn)了山間空曠、靜寂的美好景致。(2)本詩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之情,追求高潔堅貞、自由閑適之志。首聯(lián)從夕照美景吸引作者游興寫起,點明訪問山家之由;頷聯(lián)寫蘭徑和山家槐庭美景:幽蘭散發(fā)出陣陣香味,落日透過庭槐灑下斑駁光影,暗示山家主人為高潔隱士;頸聯(lián)寫山谷幽靜空曠、風聲之響、月色之濃,呈現(xiàn)出山間特有景致;尾聯(lián)直接表達了作者對自由閑適生活、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解析(1)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及意境。“谷靜風聲徹”一句,從聽覺的角度,以山谷之靜襯托風聲之響,是以靜襯動。“山空月色深”一句,是從視覺的角度,用山的空曠來襯托月色之濃厚。這兩句視聽兼具,動靜結合,突出了山間空曠、靜寂的特點.(2)本題考查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作者運用了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的手法來表達情感.前三聯(lián)通過所見所聞營造出幽靜空明的山中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悠閑愜意的自然生活的喜愛;尾聯(lián)“樊籠累”與“松桂心”對比,寫出了對仕途凡塵生活的厭倦,“松"是傲霜斗雪的典范,“桂”更以其脫俗之香被歷代文人寄寓了高潔幽隱的人格特征。所以,作者借“松"“桂”的意象表達了追求高潔堅貞、自由閑適的情感和志向。13.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回答問題。溪行逢雨與柳中庸(唐)李端日落眾山昏,蕭蕭暮雨繁。那堪兩處宿,共聽一聲猿!三峽吟(南宋)徐熙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楓林①。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注①上有青楓林:《楚辭·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句。(1)這兩首詩都以________________來寫愁.(2)簡要分析這兩首詩抒情手法的差異。答案(1)猿聲(2)①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點明了愁;第二首景不顯愁,借典故寫愁。②第一首以“那堪”唱嘆抒情;第二首以理寫愁,辨析猿聲“不自愁”,愁在人心。解析(1)本題考查分析詩歌形象的能力。兩首詩表達情感的共同意象就是猿聲,通過猿聲來抒發(fā)詩人的愁懷。(2)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分析兩首詩中抒情手法的差異,主要從內容和手法兩方面比較.內容上,兩首詩都寫“猿聲”,都與“愁”有關,但第一首景中含愁,“昏”“繁”二字點明愁情,“那堪”二句則是直抒愁懷;手法上,都通過描寫景物抒發(fā)感情,但第二首的愁情主要通過運用典故來抒發(fā),與第一首有所不同。14.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回答問題.吳松①道中二首(其二)晁補之曉路雨蕭蕭,江鄉(xiāng)葉正飄。天寒雁聲急,歲晚客程遙。鳥避征帆卻,魚驚蕩槳跳。孤舟宿何許?霜月系楓橋.注①吳松:即吳淞,江名.(1)開頭兩句描寫了怎樣的景色?營造了怎樣的氛圍?(2)請結合全詩分析“孤舟"這一意象的作用.答案(1)描寫了清晨起航時,江南水鄉(xiāng)風雨蕭蕭、落葉飄飛的深秋景色,營造了凄冷、感傷的氛圍.(2)孤舟聯(lián)結著雁、鳥、魚、霜月、楓橋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想貫穿在一起,是全詩的線索;作者融情于景,表達了漂泊、思鄉(xiāng)、孤寂之感。解析本題從詩歌意象表達效果的整合和主體意象的作用的角度考查對詩歌形象和表達技巧的鑒賞。(1)先具體分析前兩句所寫到的意象的表達效果,然后進行整合.“曉路"點明起航的時間是清晨;“雨蕭蕭"寫出起航時的天氣狀況;“江鄉(xiāng)葉正飄”既交代了季節(jié)是秋季,又寫出了詩人所見的落葉飄飛的景象.“雨蕭蕭”與“葉正飄”寫出了秋景的凄清蕭條。(2)“孤舟”在本詩中是一個主體意象,是全詩的線索,聯(lián)結著詩中其他意象和詩人的所見所聞所想。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為“孤舟"的出現(xiàn)提供了背景,頸聯(lián)從“帆”“槳”正面寫“孤舟",尾聯(lián)寫“孤舟"停宿之所,寄托了詩人借楓橋一抒幽思的情懷。孤舟表達了作者復雜的思想感情。四、寫作表達15.把下面的幾句詩改寫成意境優(yōu)美的散文.(100字左右)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