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隆大道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1頁
綦隆大道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2頁
綦隆大道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3頁
綦隆大道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4頁
綦隆大道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下載后可任意編輯,修改下載后可任意編輯,修改綦江縣城綦隆大道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PAGEPAGE1目錄TOC\o"1-2"\h\z第一章總論 41.1項目概況 41.2業主簡介 51.3編制依據、內容及范圍 51.4主要結論 61.5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7第二章項目背景及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92.1項目背景 92.2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12第三章交通發展預測和建設標準與規模 143.1交通發展預測 143.2道路設計標準 193.3建設內容和規模 203.4路線方案 20第四章建設條件 214.1地形地貌 214.2地質條件 214.3水文 214.4氣象條件 214.5地震 224.6交通條件 224.7施工條件 22第五章項目建設方案 235.1設計規范 235.2道路設計 235.4市政綜合管網及排水設計 275.5照明設計 325.6綠化設計 34第六章環境保護 366.1環境保護標準 366.2環境保護原則 366.3環境保護規劃 366.4項目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376.5施工過程環境保護措施 37第七章組織機構與管理 397.1組織機構 397.2工程管理 397.3人力資源配置 40第八章項目進度計劃及招投標方案 418.1項目進度計劃 418.2招投標方案 41第九章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 439.1投資估算 439.2資金籌措 45第十章財務評價 5010.1財務評價原則、依據及參數 5010.2土地增值收入、營業稅金及附加估算 5010.3成本費用估算 5110.4利潤估算及利潤分配 5310.5財務分析 5310.6財務評價結論 58第十一章社會評價 6611.1對社會影響分析 6611.2對資源環境影響分析 6811.3互適性分析 70第十二章風險分析 7112.1項目風險因素 7112.2防范和降低風險措施 71第十三章結論及建議 7313.1結論 7313.2建議 73第一章總論1.1項目概況(一)項目名稱:綦江縣城綦隆大道建設項目(二)項目業主:重慶市渝南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三)項目地址:道路起于縣城開發區,沿原綦通路到達通惠新區,與開發區大道、電力大道和通惠大道相連構成城區新的交通網絡。(四)項目性質:改擴建(五)建設內容及規模該項目擬建道路全長3671米(含通惠三號橋長80米),寬36米,雙向六車道,車行道寬24米,中間綠化帶寬2米,兩側人行道各寬5米。建綦隆大道以及與之配套的市政排水(雨水、污水)管網、道路路燈、市政綠化等城市基礎設施工程。(六)項目總投資及資金籌措項目總投資16266萬元,其中工程建設費用10163萬元,工程建設其他費用3883萬元,基本預備費1124萬元,建設期貸款利息1097萬元。資金籌措:1、業主自籌6266萬元,占項目總投資的38.5%;2、申請銀行借款10000萬元,占項目總投資的61.5%。(七)建設周期:17個月,2008年2月至2009年6月。1.2業主簡介重慶市渝南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是經綦江縣人民政府批準,于2005年12月27日依法設立并授權經營的國有獨資公司。公司目前辦公地址為中國工商銀行綦江支行辦公大樓第七,八層。公司注冊資本金為4.8億元人民幣。至2008年1月31日止,公司總資產187300萬元,其中:長期股權投資6461萬元;新城區800畝土地使用權,價值29519萬元;縣城開發區土地1500畝,價值62399萬元;古劍山540畝土地使用權,價值13204萬元;綦江縣東溪農場土地466畝,價值11992萬元;松濤園招待所,價值916.40萬元;林業苗圃場招待所,價值838.50萬元;體育館,價值3540萬元;渝辦招待所,價值3340萬元;退干療養中心,價值343萬元;其他固定資產49494.4萬元。公司自成立以來,不斷借鑒國內開發區的先進經驗,完善和創新體制,建立了一套科學規范的人事組織、財務管理、工程建設等內部管理制度,組建了一個職能清晰、運行順暢、協調高效的運行機構,鑄造了一支腳踏實地、廉潔自律的干部職工隊伍。重慶市渝南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將利用西部大開發的機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盡快完善綦江縣的投資硬環境作出更大的貢獻。1.3編制依據、內容及范圍(一)編制依據1、《綦江縣城市總體規劃》(2002-2020);2、《綦江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計劃綱要》;3、《綦江縣國民經濟統計年鑒》(2007年)及近期社會經濟發展統計公報;4、項目業主單位提供的其它有關資料。(二)編制內容及范圍本《可研報告》按照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指南》的要求,涉及的的內容及范圍包括:1、分析項目區道路現狀及存在的問題;2、研究地區經濟發展趨勢;3、根據路線走向和主要控制點,結合項目區路網建設規劃,調查沿線地形、地質、水文條件及其特征,擬定改造方案,確定建設規模和技術標準;4、測算主要工程數量,估算工程投資;5、根據資金籌措和建設條件,提出工程實施方案和建設工期安排;6、進行項目的社會經濟效益評價。1.4主要結論綦江縣綦隆大道是綦江主城連接通惠新區和通惠食品工業園區的重要道路,該道路是在原綦江至通惠公路的基礎上進行改造拓寬,道路起于縣城開發區,沿原綦通路到達通惠新區,與開發區大道、電力大道和通惠大道相連構成城區新的交通網絡。實施綦江縣綦隆大道建設項目,對于加速通惠新區開發建設、推動通惠食品工業園區發展、完善通惠新區交通市政設施、促進綦江縣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都具有積極的作用。本工程符合《綦江縣城城市總體規劃(2002-2020年)》要求,建設規模適度,建設標準符合國家規范及城市發展的要求;工程建設規模適度,技術方案可行;項目業主經濟實力雄厚,管理經驗豐富。建成后社會經濟效益良好,項目建設必要而可行。1.5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項目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見表1-1。表1-1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序號指標名稱單位指標備注1建設規模km3.671路橋2項目總投資萬元162662.1靜態投資萬元151692.2建設期利息萬元10973道路輻射的可出讓土地面積畝25004土地增值收入萬元50000計算期內合計5利潤總額萬元29712計算期內合計6財務內部收益率%34.087資本金收益率%37.158投資回收期年4.859財務凈現值萬元14572ic=10%10借款償還期年4.5不含建設期11投資利潤率%30.4412投資利稅率%33.2613盈虧平衡點13.1保本土地出讓率%36.64可出讓土地13.2保本土地出讓數量畝916可出讓土地第二章項目背景及項目建設的必要性2.1項目背景(一)綦江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綦江“十一五”計劃總體目標是:加快工業強縣和經濟大縣建設步伐,努力把綦江建設成為重慶市重要的能源產業基地、中國西部齒輪城、渝黔經濟傳接帶、生態休閑旅游區、集約高效農業區,著力構建富裕、文明、和諧、秀美的新綦江。具體目標是:1、綜合經濟實力顯著提高。全縣生產總值年均遞增11%,“十一五”期末達到150億元,人均實現2233美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轄區內財政總收入年均遞增15%,期末達到11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年均遞增16%,期末達到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5%,五年累計完成240億元以上,其中重點項目投資完成170億元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遞增12%,期末達到43億元;外貿出口創匯總額年均遞增25%,期末達到2500萬美元。2、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明顯進展。三次產業結構由2005年的25.1:36.8:38.1調整為2010年的15:45:40,二、三產業所占比重提高10.1個百分點。3、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突出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加強民主法治建設,維護社會公平,實現經濟、社會、環境、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城鎮化率每年提高1.8個百分點,"十一五"期末達到41.5%。4、城鄉居民收入增加,生活質量較大改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增加600元,期末達到1200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每年增加160元,期末達到4200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以內,到2010年全縣總人口控制在100萬人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力爭每個城鎮家庭可就業人員中有1個相對穩定的就業崗位;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38.5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46平方米。5、環境進一步改善。加強生態建設,加快林業發展,全縣森林覆蓋率達30%;強化環境保護工作,綦江河出境斷面三類水質達到80%以上,縣城空氣質量達到一、二級標準的天數大于330天,城鎮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率分別達到80%和60%。6、社會全面發展。加快科技、教育、文化、體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素質教育全面推進,實現高水平、高質量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和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加快先進文化建設,大力挖掘綦江民俗文化、特色文化和歷史文化,充分展現綦江文化的深厚底蘊;建好群眾性體育活動場所,積極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提高運動競技水平;每千人擁有醫師1.7人,病床位2.3張,農村衛生、婦幼保健、傳染病防治、衛生監督等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二)綦江發展的有利優勢綦江地處重慶西南緣,川東行嶺谷向云貴高原過渡地帶。東鄰萬盛區,南接貴州習水、桐梓兩縣,北靠巴南,東北與南川接壤,介于東經106°23′-55′,北緯28°28′—29°ll′之間。全境南北長82公里,東西寬48公里,幅員面積2182.2平方公里。未來一段時期,綦江將處于一個快速發展階段。在發展過程中既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也將面臨諸多的挑戰與制約因素,因此,必須積極把握發展機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堅持用發展和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實現既快又好地發展。1、區位、交通優勢綦江縣緊臨巴南區,地處渝西經濟走廊,渝黔高速公路、渝黔鐵路貫通全境,是重慶通往渝南地區、直達貴州的咽喉要地。隨著渝黔高速公路的全面開通,綦江縣的區位優勢已進一步提升,必將帶動和促進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2、以能源為主的資源優勢綦江是重慶重要的能源基地,能源深度開發潛力很大,煤、鐵、天然氣、石灰石等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農業發展歷史悠久,基礎較好,農產品豐富,立體農業開發潛力大,屬于重慶近郊縣,可為主城區提供農副土特產品,極具開發潛力;風景旅游資源豐富,人文景觀較多。豐富的資源優勢是綦江經濟發展的原動力。3、人力資源優勢農村大量的剩余勞動力人口,為工業企業和旅游服務業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資源。4、具有較為雄厚的經濟基礎綦江是重慶南部的工業重鎮,境內縣市屬以上企業工業固定資產存量達到30多億元,工業形成了以機械加工業、食品加工業、能源業、化學工業等一批優質重點產業,這些將有力地促進綦江經濟快速發展。5、政策優勢國家對中西部市縣發展政策的傾斜:我國經濟發展與改革開放經過近20年的探索,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目前已經形成了由南自北、由東向西、由沿海向內陸逐步推進的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西部大開發是這一時期的重大歷史機遇,在農業、能源、交通、通訊、旅游及生態方面向西部傾斜。綦江在農業、能源、交通等方面都具有相對優勢,從而為本縣的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2.2項目建設的必要性(一)項目建設符合綦江縣的城市規劃要求按照綦江縣城市建設總體規劃發展布局,城市發展遠景規劃為“一心三點”布局,綦江縣通惠大道是主城連接通惠新區和通惠食品工業園區的重要道路,該道路是在原綦江至通惠公路的基礎上進行改造拓寬,道路起于縣城開發區,沿原綦通路到達通惠新區,與開發區大道、電力大道和通惠大道相連構成城區新的交通網絡。實施綦江縣通惠大道建設項目,對于加速通惠新區開發建設、推動通惠食品工業園區發展、完善通惠新區交通市政設施、促進綦江縣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都具有積極的作用。本項目的建設,是綦江縣城市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是綦江縣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綦江縣的發展,具有得天獨厚的三大優勢:一是區位優勢。綦江地處渝南黔北,既是重慶的南大門,又是重慶"點-圈-線"型生產力布局三環“圈”上的重要衛星城市,還是渝黔經濟的重要傳接帶,在渝黔經濟合作和重慶建設長江上游經濟中心的進程中必將發揮重要作用。二是交通優勢。綦江距重慶主城區半小時車程,渝湛、綦萬兩條高速公路,210、303兩條國省道和渝黔、三(江)南(川)兩條鐵路在境內縱橫交錯,已經成為重慶南部重要的交通樞紐,承傳輻射功能較強,有利于現代商貿物流業發展壯大。三是資源優勢。綦江是重慶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水資源豐富,深度開發潛力巨大;綦江農業和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城郊型集約高效現代農業和生態度假休閑旅游業大有可為;綦江又是重慶南部的工業重鎮,境內大中型企業眾多,固定資產存量大,技術裝備良好,技術力量雄厚,工業基礎較好,有利于現代制造業的發展,成為重慶制造業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目前綦江縣的投資受制于基礎設施的瓶頸,本項目的建設,將在很大程度改善綦江縣的基礎設施狀況,有利于拉動區域內投資和吸引區外投資,從而加速綦江縣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三)是提升綦江縣城市形象的需要本項目的建設,將推動路橋兩側的舊城改造步伐和土地開發,改變了城市面貌;可以預見,幾年以后,本項目建設區將呈現道路寬闊暢通、房屋嶄新明亮、綠化錯落有致的新景況,這對提升綦江縣城市形象的作用無疑是巨大的。第三章交通發展預測和建設標準與規模3.1交通發展預測(一)預測思路及方法1、遠景交通量的組成遠景交通量由趨勢交通量、誘增交通量和轉移交通量組成。①趨勢交通量:是指現在通過綦江縣綦隆大道的交通量,按照其歷史資料和經濟資料的相關關系,在經濟發展預測的基礎上預測的未來交通量。②誘增交通量:本項目建成后將改善本地區的交通條件,誘發潛在的交通需求;此外,由于本項目的建設改善了地區的投資環境,進一步促進該地區經濟發展,因而也將產生誘增交通量;隨著西部大開發的建設,國家對綦江的投入增加,也將新增交通量。③轉移交通量:本項目建成后,由于道路條件改善,將吸引其它線路的車流轉移到本線路上。2、預測年限和特征年根據交通部發布的《水運、公路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編制辦法》的規定,預測年限為項目通車后20年。預測特征年定為2008年、2013年、2018年、2023年、2028年。3、預測方法采用四階段法,即根據交通調查所獲取的項目所在區域的社會經濟、交通運輸資料,在分析地區的社會經濟、交通運輸現狀的基礎上,預測其趨勢型及誘增型社會經濟發展;預測未來各工業園區和住宅小區的趨勢型及誘增型的交通出行發生、吸引量;預測交通出行分布;進行交通量在路網上的分配,同時充分考慮相關道路轉移的交通量。(二)發生量預測交通發生預測一般建立工業園區和小區出行量與工業園區土地利用、社會經濟等特征變量之間的定量關系,然后在社會經濟預測的基礎上得出未來年各工業園區和小區的發生交通量,本項目采用下表給出的模型預測交通量的發生量。表3-1發生、集中交通量預測模型表車型區域內區域外小貨車(1)Qi11=Qi10Qi11=Qi10中貨車(2)Qi21=Qi20Qi21=Qi20大貨車(3)Qi31=Qi30Qi31=Qi30拖掛車(4)Qi31=Qi30Qi31=Qi30小客車(5)Qi31=Qi50Qi61=Qi60中客車(6)Qi61=Qi60Qi61=Qi60大客車(7)Qi71=Qi70Qi71=Qi70拖拉機(8)Qi81=Qi80Qi81=Qi80表中:Qij1——第t年第i區第j種車型的發生或集中交通量(輛/日)Qij0——基年第i區第j種車型的發生或集中交通量(輛/日)Ei1——第t年第i區的國內生產總值(億元)Ei0——基年第i區的國內生產總值(億元) j0——第t年第j種車型交通與經濟發展的彈性系數,按下式計算: j0=式中:ET1——第t年區域內國內生產總值總和,ET1=ET0——基年區域內國內生產總值總和,ET0=Aj,Bj——區域內經濟與交通回歸模型系數K1—第t年拖拉機運輸轉換為貨車運輸的比例Y——拖拉機運輸轉換為第j種貨車運輸的比例表3-2區域內國內生產總值與主要斷面交通量相關分析結果表車型編號車型相關公式(Y=A+BX)相關系數(R)L小貨車Y=69.7386+42.426X0.9932中貨車Y=-213.624+78.5375X0.9003大貨車Y=-113.51+47.916X0.9494拖掛車Y=-15.4657+27.8169X0.9495小客車Y=-264.766+72.8016X0.9066中客車Y=-268.589+51.6147X0.9387大客車Y=-268.589+51.6147X0.938(三)基本方法與模型采用灰色模型和回歸分析的預測方法1、灰色模型根據灰色模型系統理論原理,一個地區的社會經濟系統以及道路交通系統均屬灰色系統,可用來對項目所在地的公路客、貨運輸量等進行預測。采用灰色預測GM(1,1)模型預測時,其型式如下:Y(K+1)(1)=(Y(1)(0)-)e-ak+式中,參數a、u由下式計算:(a,u)=[(BTB)-1BTYn]TB=Yn=[]T2、回歸分析根據被預測變量和解釋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建立回歸分析模型,進行相關性分析。求出回歸系數。并預測未來的交通量。(四)分布預測本項目采用費雷特法進行交通量分布預測。費雷特法的計算過程如下表:費雷特法計算框圖通過上述計算,即可得到未來特征年的趨勢型及誘增型交通出行OD表。(五)交通量預測結果根據現狀車輛類型調查情況,并考慮到我國未來城市中車輛類型的發展趨勢,預測出本道路遠景年車型類別劃分,并按照城市道路中標準車型為B類車輛,計算綜合計算系數如表3-3。表3-3斷面車流及OD調查車輛類別特性與綜合換算系數(B類車)遠景年車型類別合計綜合換算系數摩托貨車客車AB1C1D1EB2C2D220089.220.73.51.90.254.79.20.61001.01920139.320.53.41.80.254.99.30.61001.01720189.420.33.31.70.255.19.40.61001.01520239.520.13.21.70.155.39.50.61001.01320289.719.83.01.60.155.59.60.71001.010根據綜合換算系數,將混合車輛交通量換算成B類車的換算交通量如表3-4。表3-4綦江縣綦隆大道特征年交通量預測表單位:輛/日年份發展交通量誘增交通量轉移交通量合計備注2013311566988346672008—2013年交通量增長率為18%-10%201850171077142275162014—2018年交通量增長率為10%-5%202364031375181595932019—2023年交通量增長率為5%-3%2028817217552432123592024—2028年交通量增長率為5%-3%3.2道路設計標準根據綦江縣2002~2020總體規劃,以及上述交通發展預測,確定綦江縣綦隆大道為城市主干道I級,設計時速為60km/h。主要技術標準如下:道路等級:城市主干道I級設計速度:60標準路幅寬度:36m(雙向6最小平曲線半徑:Rmin≥150最小緩和曲線長度:Ls≥45最大縱坡:imax=5.5%最小縱坡:imin=0.5%最小豎曲線半徑:R凸≥1350mR凹≥停車視距:≥70汽車荷載等級;城--A級,人群荷載4.0KN/m2橋隧凈空高度:5.0m人行地道最小凈空高度:2.5m設計年限:瀝青砼路面結構設計年限為15年交通量飽和設計年限為20年地震設防標準:根據《中國地震烈度區劃圖(1990)》場地,地震基本烈度為6°(構造設防)。3.3建設內容和規模建設內容包括路基、SMA瀝青路面、人行道、支擋,與之配套的市政排水(雨水、污水)管網、道路路燈、市政綠化等城市基礎設施工程。建設規模:道路全長3671米(含通惠三號橋長80米),寬36米,雙向六車道,車行道寬24米,中間綠化帶寬2米,兩側人行道各寬5米。3.4路線方案綦隆大道,原則上盡量利用原有公路裁彎取直,適當降坡,加寬改造,無新的路線走向,亦無較大的平面線形變動。故該段公路無方案比選。第四章建設條件4.1地形地貌該項目位于綦江縣城區,以丘陵、山地為主,地勢偏高,平均海拔920米,平均坡度在1%—10%之間,部分低洼地,是理想的建設用地。4.2地質條件項目用地地質條件好,地表為耕植土,一般厚5—10米,土基承載力約300—500千帕,其下為砂頁巖,無塌陷、滑坡等不良地質條件。4.3水文境內境內溪河縱橫,水系發達。綦江河系境內第一大河流,為長江一級支流,全長231.3公里,發源于貴州省桐梓縣花壩火盆洞,自南向北于江津市江口注入長江。4.4氣象條件區域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具有副熱帶東亞季風特點。氣候表現為冬暖、春早、夏熱、秋陰,云多日照少,雨量充沛,溫、光、水地域差異大。年平均氣溫18.8℃,平均降水量1070毫米4.5地震屬低強震地震構造區,歷史上無地震記錄。據《中國地震烈度區劃圖(1990)》記錄,該項目地區地震基本烈度<6度。4.6交通條件渝黔鐵路、國道210和渝黔高速公路縱貫綦江縣南北,省道石雷公路、三江至南川鐵路橫臥東西。境內有鐵路135公里,火車站16個;公路通車里程2926.62公里,村通公路率95%以上:境內有綦江河、藻渡河、清溪河等河流可通航214公里,初步形成了鐵路、公路、水路相結合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4.7施工條件項目區水、電供應充足,搭接便利;施工便道順暢;臨時建筑可租用民房,食宿、辦公、倉儲方便。項目區內通信有電信、移動、聯通電訊覆蓋,信息便捷。第五章項目建設方案5.1設計規范(一)《城市道路設計規范》(CJJ37-90)(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JGJ50-2001)(三)《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J14-87)1997年版(四)《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CJJ45-91)(五)《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50054-95)(六)《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接地裝置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169-92)5.2道路設計(一)道路橫斷面設計36m寬路幅方案:B=5.0m(人行道)+12.0m(車行道)+2m(中間綠化)+12m(車行道)(二)道路平面設計平面設計服從綦江縣2020年總體規劃和綦江縣綜合交通規劃;平面設計尊重交通管理,有利于兩側地塊的開發建設;平面設計應結合地形地貌、工程地質及地物等控制因素,盡量減少工程數量,以獲取最大的工程經濟效益和最佳的運輸經濟。本工程設計方案利用原有公路裁彎取直,適當降坡,加寬改造,不改動綦隆大道目前的平面線形。(三)道路縱斷面設計1、設計原則(1)縱斷面設計參照城市規劃控制標高,綜合考慮與相交道路的銜接關系,并有利于道路的排水設計;(2)保證行車安全、舒適、縱坡緩順;(3)綜合考慮土石方平衡,運營經濟等長期效益;(4)綜合考慮了沿線地形、地質、水文、氣候條件;(5)道路平面、縱斷面均衡,路面排水通暢,沿線環境、景觀協調。2、縱斷面設計本次道路設計起點位于縣城開發區,終點為通惠新區,沿線縱向地形起伏不大,坡度平緩。在本次方案設計中改造道路與原公路標高接近,以保證道路與兩側現狀建筑、企事業單位出入口有機銜接。全線最大縱坡imax=4.1%,最小縱坡imin=0.31%。(四)路口設計本次設計的綦隆大道,與現狀主要道路和通惠新區規劃的主要道路相交均按平交路口考慮,與主、次干道相交處考慮拓寬渠化設計。(五)公交及人行系統根據規劃和道路沿線現狀,自縣城開發區至通惠新區沿線單位、企業較多,且分布有許多人口相對集中的商業和居民點,一般間隔500~1000m設置公交停車港。公交停車港采用港灣式,長度為60m,寬4.0m,不設分隔物。全線共設公交停車港4對。為確保行人安全穿越道路,根據具體人流去向加劃人行過街斑馬線。(六)路面設計結合重慶地區石材較豐富等特點,面層采用瀝青砼,標準軸載為100KN,采用容許彎沉,容許拉應力控制,為加快進度,保證工期,基層選用養護期短的水泥穩定層,主線及匝道結構厚度如下:瀝青瑪蹄脂SMA-13厚4.0cm,改性瀝青混凝土AC-16中面層厚5.0cm,瀝青混凝土AC-25下面層厚6.0cm,稀漿封層厚0.6cm,摻6%水泥穩定級配碎石基層厚20cm,摻4%水泥穩定級配碎石底基層填方及挖土方段厚35(八)路基設計1、填方路基填方邊坡上部8m為1:1.5,8m以下每10m為一級邊坡,第二級坡比為1:1.75,第三級以下邊坡均為1:2,兩級邊坡間留2、挖方路基挖方邊坡下部設2.5m高護面墻,護面墻頂設1.5m寬花臺,上部邊坡土質路段按1:1~1:1.25放坡,石質路段視巖層情況按1:0.3~1:1放坡。挖方邊坡坡頂外53、路基排水路基應注意排水,必須合理安排排水路線,充分利用沿線已建和新建的永久性排水設施。所有截、排水溝的水流,均應引至道路排水系統中。4、路肩或路塹擋土墻在地勢陡峭地形復雜的路線,為避免路基放坡過寬,占壓河溝或重要建筑物,設計采用C15片石砼路肩擋墻或路塹擋墻。5、錨桿擋墻在挖方路段,為避免高壓線鐵塔或其他重要建筑物的拆遷,設計采用錨桿擋墻進行支護。6、強夯全線道路截彎取直,在洼地處須進行強夯處理后方可進行路基施工。7、土石方調配本次設計范圍內的道路土石方數量如下:本段道路挖方總數約31.6萬方,填方總數為33.9萬方,扣除清淤換填2.8萬方,需就近外借5.1萬方。清除的淤泥和表土需外運到道路中部的綠化帶和就近棄土場。5.3橋型方案本工程道路包含一座80米的通惠三號橋,為保證道路美觀暢通,本橋與道路的寬度相同,有人行道,在行車道中央分隔綠化帶。推薦方案:20+30+30米簡支T梁由于此段為通車主要干道,為了縮短施工工期,減少由于施工對公路的阻斷,推薦預制拼裝施工,施工方法采用蓋挖法。同時考慮到大跨徑體系的吊裝重量,推薦選用重量較輕的簡支T梁方案。箱梁構造:上部結構為雙幅結構,其中左幅為單箱四室,右幅為單箱三室,且均為變截面直腹板箱梁。箱梁頂面寬30~32m,兩側翼緣均外挑2m,頂板厚25cm,底板厚20cm,腹板厚50cm,箱梁梁高1.8m下部結構:橋臺均采用重力式U型橋臺,臺高12米,擴大基礎厚橋梁施工方案:橋臺施工時應開挖至承載力符合要求的中風化基巖面,臺后回填應采用透水性能良好的材料。5.4市政綜合管網及排水設計道路是規劃市政管網的主要走廊,規劃沿道路敷設的綜合管網共有八種,分別是:給水管網(包括消防),電力管網,路燈照明管網(包括交通信號控制),電信管網,聯合信息管網(包括聯通、有線電視、移動、網通等),燃氣管網,排雨水管道,排污水管道。各類管網均平行于道路埋地敷設。其中給水、電力、通訊及燃氣在本次設計中按規劃預留通道位置,不做具體設計,排雨水、排污水及電照作為本次道路管網設計內容各詳敘如下:(1)排雨水系統本次排水體制采用雨水、污水分流。2822(1+0.775Lgp)A、設計雨水流量2822(1+0.775Lgp)(t+12.8p0.076)0.77(t+12.8p0.076)0.77L/s·Ha雨水流量公式Q=ψqF其中:徑流系數ψ取0.7—0.8,重現期P=2—3年,集水時間t=t1+mt2(式中:t1=5—8分鐘,m=2,t2根據計算確定)。B、雨水管道布置道路排水系統分結合規劃的主排系統,利用自然排水系統和已建排水系統截流排放,雨水排水方向與道路坡向一致。道路雨水管道為雙側布置,管道布置于道路兩側人行道上,管道中心距路緣石1.5m。雨水管道最小管徑d400,最小坡度0.01。(2)污水A、設計污水流量城市綜合用水量標準為450L/cap.d,污水排放系數按0.85計,城市污水量標準為382.5L/cap.d。污水管道最終接入城市污水截流系統,進入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計算公式:污水量:Qmax=(Qs+Qg)×1.1×K2式中:Qmax:計污水流量(L/S)Qs:綜合生活污水量Qg:綜合工業廢水量K2:總變化系統1.1:地下水滲入量B、污水管道布置本次設計道路污水排方向與道路坡向一致。污水管道為雙側布置,管道布置于道路兩側人行道上,管道中心距路緣3.5m。污水管道最小管徑d400,最小坡度0.01。C、管材及基礎①管材管徑d≤500mm的采用PVC-U雙壁波紋管,環剛度SN≥400N/m2,管徑600≤d≤1200mm的采用國標II級鋼筋砼管(GB/T11836-1999);所選材料應符合國家及有關部門相關標準、規范的合格產品,并經設計單位認可。②管道接口國標II級鋼筋砼管接口形式采用鋼絲網水泥砂漿抹帶接口,雙壁波紋管接口形式采用橡膠圈承插接口,做法詳見廠家使用說明。③管道基礎國標II級鋼筋砼管管道基礎采用120

砼帶狀基礎,雙壁波紋管采用砂墊層基礎。埋深<0.7m或>6m的排水管及車行道下的雨水口連接管基礎采用滿包混凝土加固,做法參照國標95S516-7頁。④根據建設部2004年第218號公告及重慶市建委2004年第25號文件精神,在工程設計中,應優先采用國家推廣的化學建材技術。本工程中排水管道、井蓋、雨水篦等可在施工時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其它管材,但所選管材應為符合國家及有關部門相關標準、規范的合格產品,并經設計單位認可。D、檢查井①管道轉彎處,管道斷面變更處、管道交匯及雨水口接入處須設檢查井,直線段上每隔25至35米設檢查井一個。當跌落水頭大于1米時或穿越地下障礙物時,如管內流速超過5m/s需加以調整時,須設跌水井。詳見國標02S515-117、119頁。②排水管道檢查井采用M10水泥砂漿砌C30預制砼塊方形檢查井。E、雨水口①本工程采用預制鋼纖維混凝土雙篦雨水口。②雨水口連接管管徑為d300mm,以1.5%的坡度接入雨水檢查井。③道路豎曲線及道路交叉口附近的雨水口,在實施時應高速至實際路面的最低點,以保證有效收水。F、溝槽開挖及回填①溝槽開挖②地基承載力管道基礎以下回填必須分層夯實,密實度不小于90%,且其地基承載力不低于0.2Mpa。③溝槽回填國標II級鋼筋砼管溝槽回填應在水泥砂漿和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80%后進行,回填必須對稱進行,管溝的回填土應分層夯實(管區密實度不小于90%,管頂區密實度不小于86%,一般回填區密實度同路基);雙壁波紋管管溝槽回填必須對稱進行,管溝的回填土應分層夯實(三角區密實度不小于93%,0.7D主回填區密實度不小于90%,管頂區密實度不小于85%,一般回填區密實度回路基),并保持管道兩側回填土高度均勻,嚴禁在管頂上使用重錘夯實,回填土壓實度應嚴格執行《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97)有關規定。G、其它①本工程施工質量必須符合國家頒布的現行有關工程驗收規范。②施工中發現問題,應及時通知設計單位,會同建設、監理單位和質監部門等進行處理、確保工程質量。排水主要工程量表序號項目名稱規格雨水1PVC-U雙壁波紋管d3002PVC-U雙壁波紋管d4003PVC-U雙壁波紋管d5004國標II級鋼筋砼排水管d6005國標II級鋼筋砼排水管d8006雙篦雨水口7雨水檢查井污水8UPVC雙壁波紋管d4009UPVC雙壁波紋管d50010污水檢查井5.5照明設計(一)設計范圍1、道路照明系統設計;2、供配電及控制系統設計。(二)設計依據1、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CJJ45-91);2、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T16-92);3、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50054-95);4、電氣裝置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59-96);5、10kV及以下變電所設計規范(GB50053-94)。(三)設計負荷1、負荷等級:本標段改造工程按城市主干道考慮。照明負荷等級定為三級;2、負荷容量:總計算容量約為250kW。(四)照度標準1、平均亮度≥1.0cd/m2;2、亮度均勻度≥0.35;3、照度均勻度≥0.35。(五)燈具的選擇1、燈具的選擇原則:高效節能,運行可靠,壽命長。2、道路照明燈具運行效率應高于60%。3、道路照明:道路照明采用12m,10m高,臂長1m~2m4、照明燈具的防腐等級應不小于IP65。5、燈具應選用截光型。(六)配電及控制系統1、本工程考慮設置2臺箱變。2、照明采用光電控制和時間控制,實現半夜和全夜控制功能。3、照明供電線路截面按電壓降方式選擇,按載流量校核,要求線路末端壓降低于5%。4、道路照明電纜(電線)用φ110PVC管保護,并留一根備用。5、接地a.低壓配電系統采用TN-S系統,系統N線與PE線在中性點相連后嚴格分開。b.沿著路燈通長設40×4鍍鋅扁鋼,使路燈燈桿可靠接地,其接地電阻不大于4Ω。c.其余金屬外殼燈具與保護接地PE線可靠連接,其接地電阻不大于4Ω。6、無功補償采用分散與集中補償的方式,補償后功率因數不小于0.9。(七)路燈的布置1、路燈在直線段安裝間距為30m,彎道上為252、采用三相電源供電的回路各負荷應均勻的分配到L1、L2、L3各相之中,以提高供電質量。5.6綠化設計(一)設計目標利用道路構成的綠地體系,延續城市綠化系統,形成具有交通、景觀、生態等綜合效益的“綠色通道”。以“喬木、灌木、地被”組成變化豐富的植物群落,通過不同種類標準段的韻律和交錯的變化來形成綠化景觀效果。有重點的分布“點、面”綠地,合理配置生態綠地,全面提高道綠量。(二)設計原則生態優先原則:強調綠地系統的各種生態功能(減噪、降溫、庇蔭、濾塵、保護路面、凈化空氣等),改善環境質量,保障該區域生態效益的實現。因地制宜、易于養護原則:植物種類的選擇上盡量選用適于本地生長的,具有耐旱、耐煙塵、耐貧瘠、抗逆性、抗病蟲害力強,易植、易成活、易修剪、見效快、自身污染小,且不影響交通安全等特點的鄉土樹種。同時還需根據植物的季節變化,選擇豐富多彩,姿態優美者。滿足行車安全要求,保障司機視線暢通,同時對司機和乘客的視覺起到綠色調節作用。遠近結合原則:在設計上考慮到近期綠化效果與遠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樹種選擇上要速生樹種與慢生樹種搭配。(三)綠化模式本項目綠化包括三部分:一是中間綠化隔離帶,二是兩側行道樹,三是部分護坡綠化。中央綠化帶便于綠化植物圖案的鋪裝,其間可種植花草、灌木和低矮喬木,以防眩光。兩側行道樹采用分枝點高、冠大蔭濃的樹種,可采用本地生長穩定、觀賞價值高和環境效益好的小葉榕樹。對邊坡綠化一般采用植草皮或播草種兩大方式,但不論采用何種方式,必須達到保持穩定邊坡和保持水土流失的目的。所以,草種選擇又是邊坡綠化的關鍵,不僅要求根系發達、易生長;而且還要易成活、抗病蟲。對石質挖方路段,為減少路塹邊坡給司乘人員造成的不舒適、壓抑、緊張的感覺,在坡腳處可栽植一些藤本植物,如爬墻虎、九重葛等。第六章環境保護6.1環境保護標準《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二級《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III級《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GB3096—93)2類《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GB12623—90)6.2環境保護原則貫徹預防為主的指導思想,保護培育國土,樹立國家和地區的形象,提高環境抗害的預見性、穩妥性、承受力和恢復力。6.3環境保護規劃(一)充分利用現狀的水系、沖溝和有價值的林木,保護景觀敏感度高的山脊和現狀集體林地,充分綠化山脊和沖溝地帶,防止水土流失。(二)規劃區內的建設避免出現高切坡、深開挖。道路順應地形,橫斷面因地形而異。(三)陡坡地段地塊上緣布置截洪溝,減少裸露地面,增加地面徑流區地面粗糙度,降低徑流速度,防止水土流失。(四)所有生產、生活污水嚴格按要求達標排放,垃圾經收集后統一處理。6.4項目施工期污染源分析(一)施工期主要環境空氣污染源分析施工期對環境空氣產生影響主要有各類燃油動力機械進行場地清理平整、挖方、運輸等作業時產生含有CO、NO2的廢氣;土石方開挖、出渣裝卸、散裝水泥作業、汽車運輸作業等產生的揚塵。(二)施工期主要地表水污染源分析施工期間,由于進行各種土石方開挖、平整等工作,致使土地表面松散,下雨時,雨水夾帶泥土等形成水土流失。土建施工期間,工程對地表水環境的影響,主要來自大雨或暴雨天氣條件下地表開挖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堆積物流失產生的影響。工程施工期對地表環境可能產生的影響主要表現為:附近水溝中夾帶的泥砂量增多,懸浮物濃度增大。生活污水無序排放將會對施工場地環境及其附近的水溝產生污染,環境衛生狀況下降。(三)施工期主要噪聲污染源分析施工期主要噪聲來自施工機械挖掘機、推土機、載重汽車、混凝土攪拌機、振搗器、重型碾壓機、起重及卷場設備等的使用。施工期噪聲可造成施工區域局部超標。6.5施工過程環境保護措施(一)嚴格執行重慶市建筑施工管理有關法規。(二)合理布置施工方案,嚴格組織,精心施工,加強施工現場的文明管理,杜絕野蠻施工。(三)工程施工過程中的環保措施,重點針對施工的噪聲、污水排放、建筑棄渣等幾個方面采取相關措施,防止對環境造成污染。(四)所有建筑材料都應該符合環保要求,業主、施工、監理單位應嚴格把關,確保建筑材料的質量以及建筑施工措施的落實到位。第七章組織機構與管理7.1組織機構本項目的業主單位為重慶市渝南資產經營有限公司,該公司擔負本項目的前期立項、開工準備、項目管理等系列工作。為加強項目綜合的管理,建議設立辦公室、總工辦、合同預算部、工程部、征地拆遷部、財務部、綜合業務部等職能部門,做到各部門分工協作、職能明確,落實崗位責任制。7.2工程管理(一)建設期間管理1、要加強工程的前期工作管理。抓緊重點建設項目前期工作,加大前期工作的投入力度,充實技術力量,充分論證,精心設計。勘察設計工作應由具有相應勘測設計資質的單位承擔,推行招投標方式,擇優選擇設計單位,為項目的建設和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礎。2、加強工程的建設管理,實行嚴格的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和建設監理制,強化施工單位資質審查,嚴禁不合法的轉包和層層分包。工程建設質量要實行終身責任制。有關部門要加強對項目的稽查、審計和驗收工作,加大執法監督力度,確保建設質量,提高投資效益。3、加強對建設資金的管理,嚴格執行財務管理制度,完善建設資金管理辦法,充分發揮資金的使用效率,嚴禁挪用截留,對違反規定的要堅決追究行政和法律責任,嚴肅處理。(二)建成后管理工程建成驗收合格后,移交綦江縣市政管理部門統一管理和維護。7.3人力資源配置本項目實施管理組織機構人員配置共15人,其中:辦公室2人,總工辦1人,合同預算部3人,工程部5人,征地拆遷部2人,財務部2人。第八章項目進度計劃及招投標方案8.1項目進度計劃本項目工程建設期為17個月。工作計劃與安排如下:2008年2月-2008年4月,完成前期準備工作;2008年5月-2008年8月,完成施工便道及水電搭接;2008年6月-2008年12月,完成路基土石方工程;2008年9月-2009年3月,完成結構層及路面;2008年9月-2008年12月,完成雨水管網工程;2008年9月-2008年12月,完成污水管網工程;2008年9月-2009年3月,完成路燈安裝工程;2009年1月-2009年6月,完成綠化工程。8.2招投標方案根據國家及重慶市政府有關規定,本項目建設應進行招投標。建議招標方案如下:(一)招標形式采取邀請投標方式或根據資質要求直接指定方式確定設計單位,采取邀請投標方式確定工程建設監理單位,采取公開招標方式確定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等施工單位。(二)設計、監理、施工單位資質要求1、設計單位資質:甲級2、建設工程施工單位資質:一級3、市政工程施工單位資質:一級4、監理單位資質:甲級(三)招標信息發布公開招標公告及其它需公告的信息在有影響的報刊上公開發布。(四)招投標工作組織由業主委托具有乙級以上資質等級的招標中介機構組織實施本項目的招投標工作。參加公開投標的單位不得少于5家,參與邀請投標的單位不得少于3家。第九章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9.1投資估算1、投資估算范圍該項目擬建道路全長3671米(含通惠三號橋長80米),寬36米,雙向六車道,車行道寬24米,中間綠化帶寬2米,兩側人行道各寬5米2、投資估算依據重慶市建委渝建發[1999]68號文頒發的《全國統一建筑工程基礎定額重慶市基價表》。重慶市建委渝建發[1999]68號文頒發的《重慶市市政工程預算定額》。重慶市建委渝建發[2000]161號文頒發的《重慶市裝飾工程計價定額》。重慶市建委渝建發[2000]109號文頒發的《重慶市安裝工程單位基價表》。重慶市建委渝建發[1999]98號文頒發的《重慶市建設工程費用定額》。重慶市建委渝建發[2000]110號文頒發的《重慶市安裝工程費用定額》。重慶市建委2007年頒發的《重慶工程造價信息》。3、項目投資(1)工程費用經計算,工程費用為10163萬元,占項目總投資的62.5%。(2)工程建設其他費用估算得工程建設其他費用為3883萬元,占項目總投資的23.9%,其中:拆遷安置費根據建設方收集的資料計算,拆遷安置費為3500萬元;建設單位管理費按工程費用的1.2%估算,估算金額為122萬元;工程建設監理費按工程費用的1.0%估算,估算金額為102萬元;辦公和生活家俱購置費估算金額為5萬元;前期工程費及勘察設計費按計價格[2002]10號文規定的標準計算,編制評審項目申請報告估算金額為5萬元;編制評審可行性研究報告估算金額為12萬元;工程設計費估算金額為40萬元;工程勘察費估算金額為20萬元;施工圖預算編制費估算金額為4萬元。竣工圖編制費估算金額為3萬元;招標費用估算金額為22萬元;建設工程質量監督費估算金額為25萬元;其他零星費估算金額為23萬元。(3)基本預備費基本預備費按工程費用與工程建設其他費用之和的8%估算,估算金額為1124萬元,占項目總投資的6.9%。(4)建設期利息項目建設期17個月,建設投資借款計息年利率為7.74%。根據項目實施計劃計算建設期利息為1097萬元,占項目總投資的7%。(5)項目總投資項目總投資為上述四項費用之和,經上述計算,項目總投資為16266萬元項目總投資和各項費用估算詳見下列表格:附表9-1項目投入總資金估算匯總表。附表9-2建設工程費用估算表。附表9-3工程建設其他費用估算表。9.2資金籌措項目建設投資擬通過業主自籌和銀行借款籌集,業主自籌資金(資本金)占項目總投資的38.5%,銀行借款占項目總投資的61.5%。根據融資方案及項目實施計劃計算項目自籌資金和銀行借款金額如下:企業自籌資金6266萬元;銀行借款10000萬元。項目資金籌措、使用計劃計算詳見附表9-4(投資使用計劃與資金籌措表)綦江縣城綦隆大道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附表9-1項目投入總資金估算匯總表序號工程或費用名稱估計金額(萬元)投資比例技術經濟指標估算說明(%)單位工程量單價(元)一工程費用1016362.5二工程建設其他費用388323.9三基本預備費(10%)11246.9靜態投資1517093四建設期利息10977建設投資16266100五流動資金項目投入總資金16266100附表9-2建設工程費用估算表序號單位工程量單價估算金額估算說明(元)(萬元)1土地平整1.1挖方m365827950.73337.51.2填方m356941213.68779.02路面工程2.1車行道路面面層m288104127.181120.52.2人行道路面面層m236710105.75388.22.3道路路面基層m212481487.371090.52.4路緣石m367196.6735.52.5路邊石m367176.328.03工程管網(水、電、氣、通訊)m36712260.23829.74綠化工程m27435760446.15路燈工程m7342582.1427.46防護、附屬工程及其他m36713019.911108.67橋梁工程座1572.0工程費用合計10163.0工程建設其他費用估算表附表9-3序號費用名稱金額(萬元)計算表達式估算說明1建設單位管理費122工程費用×1.2%2工程建設監理費102工程費用×1.0%3辦公和生活家俱購置費54前期工程費及勘察設計費4.1編制評審項目申請報告5按重慶市規定取費標準4.2編制評審可行性研究報告12按重慶市規定取費標準4.3工程設計費40發改委、建設部有關設計收費規定4.4工程勘察費20發改委、建設部有關設計收費規定4.5施工圖預算編制費4設計費×10%5竣工圖編制費3設計費×8%6招標費用22按發改委有關文件規定累進計價7建設工程質量監督費25工程費用×2.5‰8其他零星費239征地、拆遷、安置補償費3500合計3883附表9-4資金使用計劃與籌措表序號項目合計年份12345671資金使用162661083354331.1建設投資(不含建設期利息)151691009150781.2建設期利息10977423551.3流動資金2資金籌措162661083354332.1企業自有資金(資本金)6266416621002.1.1用于建設投資5169342417452.1.2用于支付建設期利息10977423552.2.3用于流動資金2.2銀行借款10000666733332.2.1用于建設投資10000666733332.2.2用于流動資金第十章財務評價10.1財務評價原則、依據及參數1、財務評價原則(1)遵循費用與效益計算范圍一致性原則。(2)遵循費用與效益識別的有無對比原則。(3)以動態、定量分析為主,靜態、定性分析為輔,對項目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進行評價。2、財務評價依據(1)國家計委頒發的《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2)國家計委辦公廳計辦投資[2001]1153號文頒發的《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指南》;(3)業主提供的基礎資料。3、財務評價參數(1)基準財務內部收益率:10%。(2)計算期根據項目實施計劃,道路建設期17個月,建設投資借款償還及土地出讓計劃在道路建成后5年內完成,故項目財務評價計算期取6年。(3)法定盈余公積金提存率:10%。10.2土地增值收入、營業稅金及附加估算所建道路輻射的可出讓土地面積為2500畝,由于道路的建設,該部分土地將收益,土地價值得以提高,土地出讓價格將大幅度增長。根據當地地產行情分析:在不建設該道路的情況下,預計該部分土地近年(以道路建成后的第2年下半年為起點,共預測4.5年)的出讓價格依次為30.00萬元/畝、32.00萬元/畝、34.00萬元/畝、36.00萬元/畝、38.00萬元/畝;道路建成后的土地出讓價格依次為50.00萬元/畝、52.00萬元/畝、54.00萬元/畝、56.00萬元/畝、58.00萬元/畝。土地升值產生的收益作為道路建設的回報,用于償還銀行借款和回收道路建設投資。道路輻射的可出讓土地面積2500畝。根據項目實施計劃,該部分土地從項目計算期第二年下半年開始出讓,逐年出讓比例為10%、20%、20%、25%、25%,逐年土地出讓數量為250畝、500畝、500畝、625畝、625畝。根據上述數據計算,道路建設前土地出讓總收入為86750萬元,道路建成后土地出讓總收入為136750萬元,道路建成后土地增值總收入為50000萬元。項目應繳稅金為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費、教育費附加。營業稅稅率為5%,城市維護建設費費率為5%,教育費附加費率為3%。經計算,項目的營業稅金及附加為2750萬元,其中營業稅2500萬元,城市維護建設費175萬元,教育費附加75萬元。土地增值收入、營業稅金及附加估算詳見附表10-1。10.3成本費用估算道路建成后,需要利用周邊土地出讓收入償還借款并回收投資,在建設投資借款償還和土地出讓期間需要設置專門機構或安排專人監管土地出讓收入的使用,借款償還完畢后道路的維護和管理移交給市政部門。因而道路的建設投資以折舊費、攤銷費的形式計入成本在土地出讓期間予以回收。成本費用估算方法采用要素法。1、經營成本估算(1)職工工資:該項目不設置專門機構進行建設投資的回收和借款償還,由項目建設單位有關部門安排專人對土地出讓收入的使用進行監管,定員為15人,該部分人員的工資進入本項目的成本中。根據當地工資水平測算,職工工資平均為3萬元/年,年工資總額為45萬元。(2)職工福利費,按工資總額的14%計算,年職工福利費總額為6.3萬元。(3)道路維修費參照類似項目經驗數據估算,年維修費為150萬元。(4)管理費參照類似項目經驗數據估算,估算金額為5萬元。(5)其他支出參照類似項目經驗數據估算,估算金額為4萬元。通過上述計算,項目年經營成本為210.3萬元。2、折舊費、攤銷費、財務費用折舊費、攤銷費按出讓土地數量分攤計算。經計算,折舊費總計為9654.9萬元,攤銷費總計為3883.2萬元。財務費用為建設投資經營期間的借款利息。3、總成本費用經過上述計算,項目在計算期內的總成本費用為17538萬元。項目成本費用估算詳見附表10-2。10.4利潤估算及利潤分配計算期內,土地增值收入為50000萬元,營業稅金及附加為2750萬元,總成本費用為17538萬元,利潤總額為29712萬元,所得稅稅率為25%,所得稅7428萬元,稅后利潤為22284萬元。稅后利潤按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金,提取公積金后的利潤用于償還借款,還款后剩余利潤進行分配。經計算,法定盈余公積金為2228.4萬元,利潤分配總額為20055.6萬元。利潤估算及分配詳見損益和利潤分配表(附表10-3)。10.5財務分析1、盈利能力分析項目損益和利潤分配表見附表10-3。根據損益和利潤分配表計算投資利潤率、投資利稅率等財務指標如下:投資利潤率=年平均利潤總額/總投資×100%=30.44%投資利稅率=年平均利稅總額/總投資×100%=33.26%項目財務現金流量表見附表10-4。項目資金來源與運用表10-5。根據項目財務現金流量表、資本金財務現金流量表計算項目財務內部收益率、資本金收益率、投資回收期、財務凈現值等財務指標如下:(1)、財務內部收益率FIRR:∑(CI-CO)t(1+FIRR)-t=0式中:CI現金流入量CO現金流出量t第t年根據上式計算出內部收益率為:FIRR(全部投資)=34.08%FIRR(資本金)=37.15%(2)、投資回收期投資回收期=4.85年(3)、財務凈現值(FNPV)FNPV=∑(CI-CO)t(1+ic)-t式中:FNPV財務凈現值CI現金流入量CO現金流出量ic基準收益率,此處ic=10%t第t年根據上式計算項目財務凈現值:FNPV(全部投資)=14572萬元。分析上述財務指標,項目財務內部收益率34.08%,資本金收益率37.15%,高于設定的基準收益率10%和銀行長期借款利率7.74%,財務凈現值為14572萬元,大于零。說明項目從財務上講是可行的。2、財務平衡及償債能力分析資本金財務現金流量表見附表10-6。計算期內的資金流入均大于資金流出,各年均有盈余資金,說明項目能夠保證財務平衡。項目借款償還計劃表見附表10-7。項目建設期17個月、建設期過后在5年內等額償還借款本息。從借款償還計劃表可以看出,項目在還款期內有充足的資金用于償還借款。還款期內,償債備付率分別為1.66、2.48、2.53、2.79、2.90,償債備付率遠大于1,說明項目的償債能力是較好的。3、盈虧平衡分析計算期內項目的總成本費用為17538萬元,分解成可變成本210.3萬元、固定成本17327.7萬元,土地增值總收入為50000萬元,營業稅及附加為2750萬元。根據上述數據計算項目盈虧平衡點如下:BEP(土地出讓率)=年固定總成本年營業收入-年可變成本-營業稅及附加×100%=36.64%BEP(出讓土地數量)=2500畝×36.64%=916畝根據以上數據繪制盈虧平衡分析圖見圖10-1。盈虧平衡分析表明,可出讓土地的出讓率只需達到36.64%,即該部分土地的出讓面積達到916畝時,項目就可以保本,說明項目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圖10-1盈虧平衡分析圖4、敏感性分析項目在計算期內可能發生變化的因素有項目建設投資、經營成本和土地出讓價格,上述各單因素變化±20%,±10%時對財務指標的影響見表10-1。根據敏感性分析表所示數據繪制敏感性分析圖見圖10-2。表10-1敏感性分析表序號變化因素-10%-5%05%10%1建設投資變化財務內部收益率(%)38.7136.8834.0833.2231.39投資回收期(年)4.394.644.855.145.392經營成本變化財務內部收益率(%)35.2235.1434.0834.9634.87投資回收期(年)4.654.774.855.015.133土地出讓價格變化財務內部收益率(%)23.5829.6134.0840.0444.67投資回收期(年)5.225.084.854.654.32圖10-2財務敏感性分析圖從敏感性分析表和敏感性分析圖可以看出,項目對建設投資變化最為敏感,土地出讓價格變化次之,對經營成本變化最不敏感。經計算,在項目可行區域內,允許建設投資增加幅度為13.55%,經營成本增加幅度達142.90%,土地出讓價格下降幅度為11.86%,說明項目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10.6財務評價結論項目的財務內部收益率高于設定的基準收益率和銀行長期借款利率,說明項目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項目在還款期內有充足的資金用于償還借款,還款期內,償債備付率分別為1.66、2.48、2.53、2.79、2.90,償債備付率遠大于1,可滿足借款機構的要求;從項目的不確定性分析來看,該項目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綜上所述,該項目從財務上講是可以接受的。附表10-1土地增值收入、營業稅金及附加估算表單位:萬元序號項目年份12上半年2下半年34561經營收入005000100001000012500125001.1道路范圍內可出讓土地(畝)25002500250025002500250025001.2土地可供出讓率(%)1001001001001001001001.3可供出讓土地總面積(畝)25002500250025002500250025001.4土地出讓計劃(%)10202025251.5土地出讓數量(畝)2505005006256251.6道路建設前土地出讓單價30323436381.7道路建設前出讓土地收入7500160001700022500237501.8道路建設后土地出讓單價50525456581.9道路建設后出讓土地收入12500260002700035000362501.10道路建設后土地差價20202020201.11道路建設后土地增值收入5000100001000012500125001.12已上激的稅費財政返還2營業稅金及附加275550550687.5687.52.1營業稅2505005006256252.2城市維護建設費17.5353543.7543.752.3教育費附加7.5151518.7518.75附表10-2總成本費用估算表單位:萬元序號項目年份12上半年2下半年3456一經營成本210.3210.321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