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學競賽試題及答案_第1頁
初三化學競賽試題及答案_第2頁
初三化學競賽試題及答案_第3頁
初三化學競賽試題及答案_第4頁
初三化學競賽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初三化學賽試題及答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12O:Na:23Mg24Al27Cl:35.5K::Fe:Cu:Ba:一、下每題別1個或2個選符題,把符題的案標填答題相的格,小2分本題40分。.1803年道爾頓(英)提出原子學說,對化學發展起了推動作用。其主要點有:①物質是由原子構成的②子微小的不分割的實心球體③種原子的性質和質量都相同。從現代觀點來看,這三個論點中不確切的是()A.②B.②③.②.①②③2.廣場、體育場、飛機場用的明(稱“人造小太陽)中充填的氣體是()A.氮B.氖C..氬.不含氫、氧、碳三種元素的化合物可能屬于()A.酸B.有機物C..鹽4.有甲、乙、丙、丁四種溶液乙與丙混合產生的沉淀不溶于甲,乙與丁混合產生的沉淀可溶于甲。則該溶液組是()AB

甲HClHNO

3

乙NaCO2AgNO3

2

丁MgSO42CD

HClHNO

3

Ba(OH)2Ca(OH)2

4K2CO3

MgCl2CuSO4.-18號素的原中,核電荷數之差為8的種原子()A電子層數一定相差.最外層電子數一定相等.都容易得(或失)電子,形陰(或陽)離子D.子相差8中子數也可能相差8.血紅蛋白的相對分子質量為68000,含的質量百分比為0.33%則平均每個血紅蛋白分子中鐵原子的個數是()A1B.C.3D..為b()A

aaB.D408329

.下列溶液中通入(或加入)括號中的物質,能使溶液的H值顯增大的是()A飽和石灰水(二氧化碳)B.硫酸(氯化鋇).氫氧化鈣的飽和溶液(碳酸和消石灰)D.鹽酸(水).分別向Na、(NH)、、NHCl四種溶液中加入下列一種試劑,便可將224它們鑒別出來,這種試劑是()A鹽酸B.氯化鈣溶液.氧鈉溶液D.氫氧鋇溶液.在溶液中可以相互反應生成硫酸銅的是()ACuH()BCuOH224.+Na22

D.CuCl+Na2411KClO和的合物中含a克加分解完全后KCl的質量是克,則3原混合物中KClO3和KCl的量比約是()

n2N50100200100200100100200n2N50100200100200100100200A1:1B2:1.1.64:1D1.5:在定條件下同反應進行的快慢與反應物的濃度成正比用100克量百分比濃度為30%硫酸溶液與過量的鎂粉反應,為了使反應慢一點而不影響生成氫氣的總量,可向所用的硫酸中加入適量的()A氫氧化鈉B.水C硫酸鉀溶液D碳酸鈉溶液.下列有關實驗操作的敘述,正確的是()A用100毫量筒量取8.5升水B在臺式天平的左右盤中各放一紙片,調平后,左盤放藥品,右盤放砝碼并調整游碼,稱取一定質量的氫氧化鈉固體.加熱試管前,用抹布將試管壁擦干,以防試管受熱不勻而破裂D.看到氫氣發生器中稀硫酸與鋅粒反應開始產生較多氣泡時,即可在氣體導出管口點燃氫氣.S1:)A

80100

×100%

B

S100

×100%C.

80S%D.100100

%某氧酸的化學式為HXO則X的同價態的氧化物的化學式能()A.XOB.XO22.向100克克鹽酸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同時測定溶液的值HCl和的質量分數,分別以它們為縱坐標,并以每次所加的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為橫坐標的下列函數圖象。圖像基本正確的是()pH14

Hcl%(質量)

NaCl%(質量)5.85

%

NaCl%(質量)7

1.

2.93%0

000(克)(克)(克(克)A...10混合物與足量鹽酸充分反應后,有可能產生克二氧化碳的是()AK和MgCO2

B.NaCO和23

3.K和BaCO23

D.CO和K232.向量筒中注入水,仰視讀數為毫升,倒出部分水后,俯視,讀數為毫升,則倒出水的實際體積為()A-n毫升B.于)毫升.小于mn毫升D.大于、等于或小mn)毫升二、填空題,本題共33分。.按下列要求,寫出質子數相同的兩種不同的微粒的化學符號(1同一種元素的原子和離子)種不同的分子;(3一種原子和一種分子)兩種不同的離子;(5一種離子和一種分子。.鎂在空氣中燃燒生成氧化鎂和氮化鎂(其中氮為3價化鎂與水應生成氫氧化鎂和氨氣)寫出氮化鎂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克鎂在空氣中燃所生成的產物的總質量克><或等>;()知氮化鎂是一種黃綠色的固體。根據鎂在空氣中燃燒的實驗現象,可知在這樣的條件下,鎂更易與空氣中的化合,理由是生成物。

23.在一定條件下,初中化學教中學過的某些物質之間可實現下圖所示的轉變:據此寫出A物的化學式、G、。24.20℃時,將一種可溶性鹽與種不溶物組成的固態混合物克,入40克中,攪拌、溶解、過濾,還剩余15.6克固體。將此15.6克體再加到40克中,攪拌、溶解、過濾,最后還剩余5克固。在原混合物中,可溶性鹽的百分含量為它在20℃時的溶解度是。25.CO和量OO和H:()混合氣體首先通過,目的是;()由1)得到氣體,繼續過,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是()由(2)得到氣體,依次過和,若變,證明原混合氣體中有氫氣存在;若變,證明原混合氣體中有一氧化碳存在。26.要使含水的a

克氯化鈉溶液中的含水量降為,應蒸發掉克水。27.核電荷數都小于18的ABC三元素,它們的核電荷數按ABC的序依次增大,C離與A、B原的電子數都相同,它們之間可以形成CB型AB型合物(其中C和A都最高價)則A素的名稱是,B元素元素符號是;()種元素間兩合結合,C化式是;的學式是)由這三種元素結合而成的化合物俗稱。28.取8克有機化合物(相對分子質量為32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11克二化碳和9克水,則該有機物中一定有元素,其化學式為。服該有機物會使人中毒失明甚至死亡,這種有機物的化學名稱是寫此有機物在空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三、實驗題,本題共18分。29.為了除去KCl溶中的少量MgCl和MgSO,NaSO液、HCl()溶液、CO溶液Ba(OH)溶液選擇A、B、三種劑,按以下步驟實驗:溶液

過濾過濾

較純凈的溶實驗Ⅰ實Ⅱ實Ⅲ()、、三種試劑中的溶質化學式是、、。()的A和。()驗Ⅱ中加B過的目的,有關的化學方程式是。()驗Ⅲ中,要得到較為純凈的KCl溶液,所加試劑C應適量。在此實驗中,當試劑加到的時候,就停止再加。30.已知硫化(亞(CuS末的顏色和氧化銅粉末相似且都不溶于水。在空氣中煅燒硫銅和硫化亞都轉化為氧化銅和二氧化硫根據上述性質設一個不用任何化學試劑,鑒別氧化銅、硫化銅、硫化亞銅三種粉末的簡便化學實驗方案,填寫于

33下表中。實

驗步驟

實驗現象

結論及有關化學方程式()()()四、計算題,本題共9分。31.某固態混合物中含有m克若干克不溶于水的雜質,將此混合物加入n克水中,在10℃℃75℃時觀察,充分溶解后的結果如下:溫度(℃)104075未溶固體(克)26117582通過計算回答)、的值各為多少?2)℃所得溶液是否飽和?(3若要在n克水中恰好溶解克酸鉀即飽和,則溫度應控制在多少度

答案1.D2.C3.D4.5.D.78C9、1O.11.C12.13.C14.Dl5.16.17Al.21.(1)Na,十(2)HO·(3)HeH(4)Na,

(5)SO

22.MgN+O==3Mg(OH)↓2NH↑;小于20克O基本上是白色的,說明產物中MgO較多,而N較少23.Cu(OH)CO;O;;;Cu;Ca(OH).8%;克25.(1)固NaOH;除去CO和汽,排除對以下實驗的干擾。(2)灼熱的CuO;色CuO變紅色。(3)無水硫酸銅;澄清石灰水;水硫酸銅;藍色;石灰水;渾濁。26./.碳;O(2)NaO;CO(CO)(3)堿28.、、三種:OH(或CHO)甲醇:2CH0H+

2CO+4HO29.(1)Ba(OH);;HCl(2)為了除盡Mg和+Ba(OH)==Mg(0H)↓BaClMgSO+Ba(OH)==Mg(OH)↓BaSO↓(或+BaCl==MgCl+BaSO↓)(3)為了除去過量的:Ba;Ba(OH)+KCO==BaCO↓+2KOH(或BaCl+K2CO==BaCO↓+2KCl)(4)好無氣泡放出或用酚酞檢驗紅色剛剛褪去。克(2)在空氣中分別煅燒三種①一種無明顯變;②①為CuO②為CuS和Cu樣品

兩種產生刺激性氣味之氣2CuS3O

2Cu0+SO

體CuS2O

2CuO+SO

(3)分別稱量CuS,CuS煅①一種比原樣品輕①此為,2CuS~2CuO后固態產物的質量②一種與原樣品質量相等

192160②此為CuS,CuS~2Cu0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