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基本知識流行形勢文檔資料_第1頁
艾滋病基本知識流行形勢文檔資料_第2頁
艾滋病基本知識流行形勢文檔資料_第3頁
艾滋病基本知識流行形勢文檔資料_第4頁
艾滋病基本知識流行形勢文檔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艾滋病基本知識流行形勢文檔資料第1頁/共52頁2(一)艾滋病基本知識

艾滋病概念*艾滋病的醫學全稱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縮寫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又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侵入人體后破壞人的免疫系統,而發生多種不可治愈的機會性感染和腫瘤,最后導致死亡的嚴重傳染病。*艾滋病為我國法定的乙類報告傳染病。*艾滋病危害大,病死率高,是可以預防的嚴重傳染病。*目前尚無有效疫苗和治愈藥物,但已有較好的治療方法,可以延長生命。第2頁/共52頁3艾滋病病毒(HIV)特點*屬逆轉錄病毒,分為兩型,即HIV-1和HIV-2型。*變異能力特強,給特效藥物及疫苗研制帶來困難。*破壞人體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以CD4+T淋巴細胞為主。*只能在人與人之間傳播。*HIV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較弱,離開人體后,常溫下可存活數小時到數天。HIV對熱敏感,100℃20分鐘可將其完全滅活、干燥以及常用消毒藥品均可以殺滅。紫外線照射可使感染力下降,但效果不理想。第3頁/共52頁4艾滋病病毒結構圖大量病毒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體液和組織液中:血液、精液、乳汁、陰道分泌物、傷口滲出液。其他體液如唾液、眼淚等中含量很少,尚不足構成感染。第4頁/共52頁5艾滋病病毒復制過程

--粘附、脫衣殼、逆轉錄、環化、整合、轉錄、翻譯、核心顆粒裝配及最后裝配和出芽等步驟。第5頁/共52頁6窗口期*從艾滋病病毒進入人體血液,到人體產生針對該病毒的抗體,并能用目前的檢測方法檢查出抗體之前這段時間。*窗口期通常為2~12周,平均45天,少數可為半年。*懷疑感染艾滋病而篩查陰性,應在3個月后復查抗體或進行核酸檢測。*窗口期有很強的傳染性??蓪е螺斞腥?。第6頁/共52頁7潛伏期*從艾滋病病毒侵入人體到出現臨床癥狀之前(包括窗口期)這段時間稱潛伏期。*艾滋病平均潛伏期為7-10年。短者2-3年,長者12年以上。與感染病毒的數量、型別,感染途徑,機體免疫狀況差異,營養條件等因素有關。*HIV感染者無癥狀,體表外觀等一般狀況正常,與常人無異。*潛伏期有傳染性。第7頁/共52頁8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感染了HIV但又沒有出現任何癥狀和體征,或出現了癥狀、體征不足以診斷為艾滋病者,稱為HIV感染者。*經血液檢測,艾滋病病毒抗體確證試驗為陽性。艾滋病病人*出現了艾滋病期臨床表現的HIV感染者即為艾滋病人。(HIV抗體陽性、臨床癥狀、血液檢查CD4細胞計數小于200/mm3)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都是艾滋病的傳染源。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第8頁/共52頁9感染成功急性期癥狀診斷艾滋病死亡-

4-8周-出現癥狀7-10年1年0.5-2年HIV抗體-HIV抗體+,無癥狀有癥狀HIV抗體+艾滋病感染艾滋病后的自然發展過程第9頁/共52頁10艾滋病臨床表現和診斷1、急性HIV感染期*癥狀:在感染HIV2-4周后,50%可出現HIV病毒血癥和免疫系統急性損傷所產生的臨床癥狀。

-發熱、乏力、咽痛、全身不適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

-個別有頭痛、皮疹、腦膜腦炎或急性多發性神經炎;

-10%-15%有頸、腋及枕部淋巴結腫大類似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樣表現。*診斷:流行病學史;臨床癥狀;HIV抗體由陰性轉陽性者,一般經2~3個月才陽轉,最長可達6個月,少數病人初期血清P24

抗原陽性,CD4/CD8>1。第10頁/共52頁11艾滋病臨床表現和診斷2、無癥狀感染期*癥狀:常無任何癥狀體征。部分可出現持續性淋巴結腫大。*診斷:

-流行病學史;

-確證試驗HIV抗體陽性;

-CD4淋巴細胞總數正常;CD4/CD8>1。第11頁/共52頁12艾滋病臨床表現和診斷3、艾滋病期*癥狀

-持續一個月以上的發熱、腹瀉;體重減輕10%;

-持續性全身淋巴結腫大;

-機會性感染和腫瘤。機會性感染:當人體免疫功能下降時,原已寄生在人體中一些非致病菌可以造成的疾病,或對致病菌的易感性增加所造成的機會感染,而這種感染,對于一個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人來說,不會造成疾病狀態。

病原體多樣: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

感染的部位:肺部、消化道、腦、皮膚和黏膜。

病情復雜:可涉及多臟器、病損嚴重、治療難、療程較長。第12頁/共52頁13艾滋病臨床表現和診斷常見的機會性感染和腫瘤呼吸系統:卡氏肺孢子蟲肺炎、肺結核、復發性細菌、真菌性肺炎。中樞神經系統:隱球菌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弓形蟲腦病、各種病毒性腦膜炎。消化系統:白色念珠菌食管炎、巨細胞病毒性食管炎、腸炎;沙門氏菌、痢疾桿菌、空腸彎曲菌、隱孢子蟲腸炎??谇唬葫Z口瘡、舌毛狀白斑、復發性口腔潰瘍、牙齦炎等。皮膚:帶狀皰疹、真菌性皮炎和甲癬。眼部:巨細胞病毒性及弓形蟲性腦膜炎。腫瘤:惡性淋巴瘤、卡波西肉瘤等。

第13頁/共52頁14CD4+T細胞功能缺失導致進展至艾滋期5-8年急性感染期

無癥狀期

艾滋期HIVCD4白念菌帶狀皰疹卡波西肉瘤淋巴瘤卡氏肺囊蟲肺炎弓形體巨細胞病毒鳥分支桿菌2003-6個月AIDS期第14頁/共52頁15艾滋病臨床表現和診斷*艾滋病診斷-流行病學;-臨床癥狀;-抗HIV抗體陽性經確診試驗證實者;P24抗原陽性;

CD4淋巴細胞總數小于200/mm3或200~500/mm3;CD4/CD8<1

??烧业礁鞣N合并感染的病原學或腫瘤的病理依據。

第15頁/共52頁16第16頁/共52頁17艾滋病的治療目前尚無有效的治愈藥物,但可控制病情發展。*抗病毒治療: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蛋白酶抑制劑等藥物聯合應用。實施規范的抗病毒治療可有效抑制病毒復制,最大程度地減少病毒載量,免疫功能重建或部分重建,降低傳播危險,延緩發病,延長壽命并提高生活質量。必須規范用藥、終生用藥,否則易引起耐藥。*及早治療已出現的機會性感染和腫瘤*支持治療:免疫調節、營養支持、要提供保密和心理服務相結合的醫療服務。第17頁/共52頁18艾滋病抗病毒治療*醫學入選標準、抗病毒治療前準備*抗病毒藥物種類

-核苷類反轉錄酶抑制劑:AZT、3TC、d4T、ddI、TDF-非核苷類反轉錄酶抑制劑:NVP、EFV-蛋白酶抑制劑:LPV/r*一線抗病毒治療方案

AZT或d4T+3TC+NVPAZT或d4T+3TC+EFV第18頁/共52頁19艾滋病的傳染源*感染HIV的人是本病唯一的傳染源,包括AIDS患者與無癥狀的HIV感染者。*傳染性的強弱與感染者體內HIV的病毒載量、病毒復制的活躍程度等有關。*一般來說,窗口期和艾滋病發病期傳染性較強。潛伏期的感染者作為傳染源的意義更大。第19頁/共52頁20艾滋病的傳播途徑1、性接觸傳播*全世界范圍內,是最主要傳播途徑,占70%以上,我國經性傳播比例逐年上升。*可通過性交(陰道交、口交、肛交)的方式在男女間和男男間傳播。*

HIV的性傳播與許多因素有關,如性伴數、性伴的感染情況、性接觸頻率和強度、有無患梅毒等其他性病、性交方式、有無保護措施等。*一次與HIV感染者的無保護性交中,HIV的傳播幾率為0.1-1%。

第20頁/共52頁21艾滋病的傳播途徑2、血液傳播*

靜脈注射毒品者共用HIV污染的注射器。*輸入被HIV污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傳播概率幾乎達100%。*使用未經消毒的手術、注射、針灸、拔牙、美容等進入人體的器械,器官移植。第21頁/共52頁22艾滋病的傳播途徑3、母嬰傳播-感染HIV的婦女通過妊娠、分娩和哺乳有可能傳染給胎兒或嬰兒。-在未采取預防措施情況下,傳染機率約1/3(20~35%)。第22頁/共52頁23艾滋病不會經以下途徑傳播-共同工作、勞動(共用辦公用品、學習用具、農具等)。-蚊蟲叮咬、咳嗽、打噴嚏等。-一般生活接觸(共同進餐、擁抱、握手、禮節性接吻,游泳;共用馬桶、浴盆、衣服、被褥、鈔票等)。第23頁/共52頁24艾滋病的人群易感性人類對HIV普遍易感。-由于其感染與人們的行為密切相關,具有高危行為的人群感染的機會較大。根據暴露機會的大小,可分為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險行為的人群)。-高危人群:男性同性戀者、性亂及多性伴者、賣淫嫖娼者、靜脈注射吸毒者、接受HIV污染的血液及血制品者、感染HIV的母親所生嬰兒、感染者的配偶或性伴。第24頁/共52頁25HIV傳播的四個基本條件排出:病毒從感染者或病人體內排出體外存活:病毒在外環境中能夠存活進入:病毒能進入另一人體的血液中足量:有足夠數量的病毒導致感染第25頁/共52頁26艾滋病的預防預防經性接觸傳播-潔身自好,遵守性道德是預防HIV經性傳播關鍵措施-安全性行為,正確使用質量合格的安全套-得了性病或懷疑有性病應盡早到正規醫院檢查治療-有危險行為,要及早檢查預防經血液傳播-遠離毒品、抵制毒品、打擊販毒-對吸毒成癮者采用藥物維持治療-美沙酮替代;針具交換-加強采供血機構和血液的管理-嚴格消毒措施預防母嬰傳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婦女要避免懷孕-一旦懷孕要在醫生指導下考慮是否終止妊娠-選擇繼續妊娠者應采取抗病毒藥物干預阻斷傳播(產前藥物干預,產程預防),產后要避免對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第26頁/共52頁27(二)艾滋病流行形勢-全球流行形勢

-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2007年11月20日發布的報告*自1981年報告發現第一例艾滋病以來,迄今已導致2700多萬人死亡,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具殺傷力的疾病之一。*目前全球有3300多萬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其中成年人約為3080萬,15歲以下的約為250萬。*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依然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數達2250萬,占全球總感染人數的68%。*

2007年全球新感染人數250萬,相當感染者每天增加6800多人,死于艾滋病人數達210萬,相當每天5700多人死于艾滋病。*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2008年7月29日發布《2008年艾滋病流行狀況報告》,指出艾滋病流行首次呈現緩和局勢,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數量以及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數都出現了下降,得益于抗逆轉錄病毒治療方法的推廣。許多國家的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數量也都出現了上升的勢頭。第27頁/共52頁28我國艾滋病流行情況網絡直報

:-截至2007年底累計報告HIV/AIDS230643例。-2007年新報告HIV37419例,AIDS10742例。-平均每月新報告HIV感染者約3100人。疫情估計:-到2007年底,現存HIV/AIDS約70萬;其中艾滋病人8.5萬。-2007年新發感染者5萬,當年因艾滋病死亡2萬。-在2007年5萬新感染者中:異性性傳播:44.7%

男男同性傳播:12.2%注射吸毒:42.0%母嬰傳播:1.1%第28頁/共52頁29中國70萬感染者中報告病例與未確定病例

之間的比例(已報告病例數)

(身份未確定病例數)70萬23萬67%第29頁/共52頁302007年全國艾滋病疫情估計結果地理分布圖第30頁/共52頁31我國艾滋病疫情流行特點處于總體低流行、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區高流行的態勢。*艾滋病疫情上升速度有所減緩。

-2007年估計新發感染者數約為5萬,較2005年估計7萬減少2萬;

-監測數據顯示,吸毒、暗娼、孕產婦哨點的HIV抗體陽性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但是增加速度比較緩慢。*性傳播逐漸成為主要傳播途徑。

-2007年估計5萬新發感染中,異性性傳播占44.7%;男男性傳播占12.2%;注射吸毒傳播占42.0%;母嬰傳播占1.1%。

-歷年報告病例中男男和異性性傳播的百分構成呈現逐年上升趨勢,男男性傳播從2005年0.4%上升2007年3.3%;異性性傳播從2005年10.7%上升2007年37.9%。第31頁/共52頁32我國艾滋病疫情流行特點*艾滋病疫情地區分布差異大。-1998年以來,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均有疫情報告。截止2007年10月,全國74%的縣(市、區)報告了HIV感染者或病人。-網絡直報數據顯示,不同省份疫情報告數差異較大,HIV感染者和病人數報告排在前5位省份的報告數占全國報告總數的70%~80%。-2007年疫情估計結果顯示,疫情估計數超過5萬的省有5個,1~5萬的省有9個;只有4個省不到2千;排前5位的省份估計數占全國估計總數53.4%;排在后5位的省份估計數占全國估計總數0.9%。

第32頁/共52頁33我國艾滋病疫情流行特點*艾滋病流行因素廣泛存在。-艾滋病綜合監測資料顯示,40%的注射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60%的暗娼不能堅持每次使用安全套;70%的男男性行為者最近六個月與多個性伴發生性行為,只有30%堅持使用安全套,在與男性進行商業性行為時堅持使用安全套者的比例約為50%。-疫情報告和估計結果顯示:約50萬感染者沒被發現,不了解自己的感染狀況;已報告的23萬感染者和病人中,追蹤和隨訪難度較大,隨訪率不高,存在進一步傳播的危險。-梅毒發病率快速增長,出現了重新流行的跡象。全國梅毒報告發病率由1987年0.08/10萬增長到2006年13.35/10萬,年增長率為30.66%。性病哨點監測的結果顯示,28.9%的哨點發現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對感染者存在歧視現象,許多有高危行為的人不自愿接受艾滋病檢查,感染者不愿意暴露自己的感染狀況,增加艾滋病傳播的危險性。第33頁/共52頁34我省艾滋病病例報告情況*我省自1992年發現首例艾滋病病毒(HIV)以來,截止到2007年12月31日,累計報告HIV/AIDS1328例,其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945例,艾滋病病人383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累計死亡254例,其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死亡76例,艾滋病病人死亡178例。*2007年報告HIV/AIDS295例,其中HIV253例,AIDS42例。HIV/AIDS死亡35例,其中HIV死亡18例,AIDS死亡17例。第34頁/共52頁35我市艾滋病疫情特點*1993年首例HIV感染者。*2000年后每年都有疫情報告,2005年以來報告數明顯增多。*各市區均有艾滋病疫情報告。*報告的HIV感染者中,以流動人口為主,但本地人口數量有所增加。*醫療機構報告的HIV感染者占全市報告總數的30%以上。*部分感染者免疫功能嚴重受損,2007年開始對艾滋病人實施艾滋病抗病毒治療。第35頁/共52頁36(三)艾滋病防治相關法規政策《艾滋病防治條例》:2006年3月1日起施行。七章六十四條《山東省艾滋病防治辦法》:2007年2月1日起施行。七章七十條衛生部關于加強對在職衛生人員進行艾滋病等重點傳染病防治培訓的通知(

衛科教發

2004

131號):要求各級醫務人員掌握艾滋病等重點傳染病的的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醫療規范、流行病學知識、醫療關懷及相關法律、法規,不斷提高醫療救治技術,降低病死率,做好自身防護,杜絕院內感染。第36頁/共52頁37《艾滋病防治條例》有關條款第二條艾滋病防治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建立政府組織領導、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機制,加強宣傳教育、采取行為干預和關懷救助等措施,實行綜合防治。第三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享有的婚姻、就業、就醫、入學等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歧視HIV感染者和艾滋病人對預防控制艾滋病傳播只會產生相反作用,不歧視并實施關懷救助是社會文明的表現,也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需要。第37頁/共52頁38《艾滋病防治條例》有關條款第十二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組織工作人員學習有關艾滋病防治的法律、法規、政策和知識。醫務人員在開展艾滋病、性病等相關疾病咨詢、診斷和治療過程中,應當對就診者進行艾滋病防治的宣傳教育。

-醫療衛生人員是艾滋病防治第一線人員。

-醫務人員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能為病人提供有針對性的咨詢和指導,容易受到人們信任,是一支特殊的宣傳力量。

-《全國艾滋病防治宣傳教育工作方案(2004-2008年)》國艾辦發【2004】4號:醫院的性病門診或性病診療專門機構要對就診者及其配偶或性伴進行心理咨詢,發放健康教育處方并配合干預措施進行針對性較強的宣傳教育工作;到2005年,求診者和咨詢者的健康教育處方發放率達到100%第38頁/共52頁39《艾滋病防治條例》有關條款第三十二條對衛生技術人員和在執行公務中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員,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組織開展艾滋病防治知識和專業技能培訓,采取有效的衛生防護措施和醫療保健措施。--使相關工作人員對艾滋病基本知識及法律法規有全面認識,樹立自我防護與安全防范意識。--提高相關人員安全操作意識與技能,在從事醫療衛生相關工作中遵循普遍防護原則,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有關單位必須采取有效衛生防護和醫療保健措施:發生職業暴露前的預防措施、發生職業暴露后的處理措施。第39頁/共52頁40第三十三條醫療機構應按照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的規定,遵守標準防護原則,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和消毒管理制度,防止發生艾滋病醫院感染和醫源性感染。第三十八條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應當履行下列義務:接受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的流行病學調查和指導;將感染或者發病的事實及時告知與其有性關系者;就醫時,將感染或者發病的事實如實告知接診醫生;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防止感染他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故意傳播艾滋病。《艾滋病防治條例》有關條款第40頁/共52頁41《艾滋病防治條例》有關條款第三十九條未經本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公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的姓名、住址、工作單位、肖像、病史資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斷出其具體身份的信息。--HIV感染者和病人的隱私權更應該受到關注和保護,避免對他們及其家庭造成不必要的社會心理損害。--任何單位或個人:從事艾滋病預防控制工作的部門、衛生醫療機構、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開展艾滋病防治研究和教學單位和個人,實施行為干預措施和救助的組織和個人,及其他單位和個人。--任何單位和個人違反本條規定,受害人可依法提起民事訴訟,要求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第41頁/共52頁42《艾滋病防治條例》有關條款第四十一條醫療機構應當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提供艾滋病防治咨詢、診斷和治療服務。醫療機構不得因就診的病人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推諉或者拒絕對其其他疾病進行治療。--以正確的方式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提供正確信息,遵循尊重、啟發、保密和受益原則,內容包括抗體檢測、相關政策、預防傳播、診斷治療和心理支持等方面。定點醫院有關治療詳細信息進行咨詢教育。--其他疾?。褐赴滩『桶滩∠嚓P機會性感染以外所有其他疾病。各醫療機構應積極予以診治,卻因能力不足的轉診。--病情危急的病人,不論病情是否與艾滋病有關,都應按《執業醫師法》要求進行急救處置。第42頁/共52頁43《艾滋病防治條例》有關條款第四十二條對確診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醫療衛生機構的工作人員應當將其感染或者發病的事實告知本人;本人為無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的,應該告知其監護人。--檢測結果告知本人,進行檢測后咨詢,討論如何積極面對生活、維護健康、預防感染其他疾病及預防傳播他人,提供可獲得的支持及轉介服務,鼓勵與其性伴溝通,鼓勵改變危險行為,強調正確使用安全套,告知其權利義務等。--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的,告知其監護人。第43頁/共52頁44《艾滋病防治條例》有關條款第四十三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制定的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技術指導方案的規定,對孕產婦提供艾滋病防治咨詢和檢測,對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產婦及其嬰兒,提供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的咨詢、產前指導、阻斷、治療、產后訪視、嬰兒隨訪和檢測服務。--應為所有孕產婦提供HIV抗體檢測前咨詢。傳遞相關信息,介紹建議進行HIV抗體檢測,充分告知、保密原則下提供抗體檢測服務。--對感染HIV的孕產婦及其嬰兒提供全面的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綜合干預服務:咨詢、產前指導和產后訪視、治療和阻斷傳播。第44頁/共52頁45《艾滋病防治條例》有關條款第五十五條醫療衛生機構未依照本條例規定履行職責,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通報批評,給予警告;造成艾滋病傳播、流行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處分,并可以依法吊銷有關機構或者責任人員的執業許可證件;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未履行艾滋病監測職責的;(二)未按照規定免費提供咨詢和初篩檢測的;(三)對臨時應急采集的血液未進行艾滋病檢測,對臨床用血艾滋病檢測結果未進行核查,或者將艾滋病檢測陽性的血液用于臨床的;(四)未遵守標準防護原則,或者未執行操作規程和消毒管理制度,發生艾滋病醫院感染或者醫源性感染的;(五)未采取有效的衛生防護措施和醫療保健措施的;(六)推諉、拒絕治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其他疾病,或者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未提供咨詢、診斷和治療服務的;(七)未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進行醫學隨訪的;(八)未按照規定對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產婦及其嬰兒提供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技術指導的。第45頁/共52頁46《艾滋病防治條例》有關條款第五十六條醫療衛生機構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九條第二款規定,公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或者其家屬的信息的,依照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予以處罰。--疾控機構:由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通報批評,給予警告;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處分,并可以依法吊銷有關責任人員的執業證書。--醫療機構:由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通報批評,給予警告;造成傳染病傳播、流行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處分,并可以依法吊銷有關責任人員的執業證書。第46頁/共52頁47(四)艾滋病疫情報告2004年1月1日全國啟動了法定傳染病監測信息的網絡直報系統,即《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在全國建立了統一、高效、快速、準確的傳染病疫情報告系統,是國家產傳染病報告和監測的主渠道。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