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各地年期中語文高二下學期試題精選匯編:古代詩歌閱讀專題_第1頁
廣東省各地年期中語文高二下學期試題精選匯編:古代詩歌閱讀專題_第2頁
廣東省各地年期中語文高二下學期試題精選匯編:古代詩歌閱讀專題_第3頁
廣東省各地年期中語文高二下學期試題精選匯編:古代詩歌閱讀專題_第4頁
廣東省各地年期中語文高二下學期試題精選匯編:古代詩歌閱讀專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語文復習系列資料高考語文復習系列資料/高考語文復習系列資料廣東省各地年期中語文高二下學期試題精選匯編:古代詩歌閱讀專題廣東省各地2020-2021年期中語文高二下學期試題精選匯編古代詩歌閱讀專題廣東省普寧市2020-2021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送李侍御赴安西高適行子對飛蓬,金鞭指鐵驄。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虜障①燕支北②,秦城太白東③。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注】①虜障:指防御工事。②燕支:山名,這里代指安西。③太白東:指秦嶺太白峰以東的長安。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第二句以“金”“鐵”飾“鞭”“驄”,平添力度,“行子”意氣昂揚的英姿如在眼前。B.頷聯緊承送別?!叭f里外”展現出巨大的空間,“一杯中”回到別筵,極富開闔之力。C.頸聯對比,連用地名盡顯意境之廣闊,使人聯想到安西與長安萬里之遙,歸鄉無望。D.末句以看寶刀的動作,表現豪壯氣概,鼓勵友人昂揚奮發地踏上征途,盡掃愁緒。16.此詩作為邊塞詩,有哪些典型特征?請結合具體內容試做說明?!敬鸢浮?5.C

16.①內容上:“赴安西”送友人出使安西,“功名萬里外”表明友人到邊關建立功名。②景物上:“金鞭”“鐵驄”“虜障”“燕支北”是赴邊關途中或是邊塞特有的景物。③意境上:“對飛蓬”“萬里外”“燕支北”空闊遼遠,雄渾闊大。④情感上:“看取寶刀雄”表達了激昂壯別、激勵友人立功異域的豪壯之情。廣東省信宜市二中2020-2021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下面小題。聞琴唐﹒孫氏玉指朱弦軋復清,湘妃愁怨最難聽。初疑颯颯涼風勁,又似蕭蕭暮雨零。近比流泉來碧嶂,遠如玄鶴下青冥。夜深彈罷堪惆悵,露濕叢蘭月滿庭。15.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首聯描寫調弦的過程,琴音由嘈雜到純凈。湘妃,指舜妃娥皇、女英,運用湘妃思念舜的典故,總寫琴聲哀怨。B.頷聯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用自然界常見的聲音涼風颯颯、瀟瀟暮雨,形象地表現琴聲,化抽象為具體。C.頸聯寫聽琴感受。琴聲如在耳邊,仿佛帶有泉水的青峰一樣凝重;琴聲越來越遠,以視覺寫聽覺,表現了琴聲的急促。D.尾聯寫彈琴結束后的情景,意境幽靜,突出了音樂的魅力。16.“夜深彈罷堪惆悵,露濕叢蘭月滿庭”與白居易的“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有異曲同工之妙,請分析本詩這兩句妙在何處。【答案】15.C

16.①烘托手法或側面描寫。②通過描寫月光滿庭、露濕叢蘭的寂靜,烘托出聽眾沉浸在音樂中不愿抽離的情形,從側面突出了琴聲的魅力和演奏者技藝的高超。同時借月光、院中一叢叢的蘭花都被露水打濕,含蓄地表現了詩人的惆悵之情?!窘馕觥俊?5題詳解】本題考查賞析詩句的能力。C項,“表現了琴聲的急促”錯誤,頸聯上句應該譯為:仿佛泉水從青色的山峰上流瀉下來,是一種由遠而近的感覺,而不是比喻凝重,此比喻重在“水”而不是“山”。下句應該譯為:黑鶴從青蒼幽遠的天空飛下,是一種聲音向遠悠揚悠遠的感覺,并不是急促。故選C?!?6題詳解】本題考查鑒賞詩歌表現手法的能力。題干中已提示與“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有異曲同工之妙,該句的手法是通過描寫彈完后寧靜的環境,烘托出聽眾沉浸在樂聲中的氛圍,從而側面襯托琵琶聲的高妙。本句也是側面描寫手法,通過描寫“露濕叢蘭月滿庭”的環境,展現聽眾在一曲終了后仍舊久久回味,沒有打破寧靜的環境,從而體現琴聲的魅力,彈琴者技藝的高潮。同時,“露濕叢蘭”也有“芙蓉泣露”般的感覺,通過描寫景物的幽靜、冷寂,來烘托詩人“彈罷堪惆悵”之情?!军c睛】在詩詞鑒賞里,表達技巧往往就是表現手法、藝術手法。包括以下幾種:1.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對偶、襯托、借代、對比。2.表達方式:描寫、議論、抒情。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和懷古傷今。3.寫作手法(表現手法):象征、聯想、想象、白描、襯托、對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羅定邦中學2020-2021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秋風(其二)

杜甫

秋風淅淅吹我衣,東流之外西日微。天清小城搗練急,石古細路行人稀。不知明月為誰好,早晚孤帆他夜歸。會將白發倚庭樹,故園池臺今是非。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詩的第一句直陳題目,寫秋風的聲響,接著寫遠望所見,逝水滾滾東流,殘日西墮,光線微弱,讓人頓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傷之情。B.第二聯寫秋風起天氣清,風中傳來聲聲急促的戍軍練兵之聲,山高路窄,小徑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C.秋風起而動歸思,對著眼前的風中衰景,詩人期待有朝一日回歸故里,安慰家中倚樹盼歸白發蒼蒼的老人

D.詩的前四句重在寫景,詩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見到的,耳中所聽到的,天地四方,壯闊悠遠,心中豪邁。16.請結合詩句分析詩歌后四句中蘊含的悲情。(6分)【答案】15.A16.“不知明月為誰好”,明月牽動著游子的思歸之情,這是第一層“悲”;“早晚孤帆他夜歸”,總有一天會回歸,但不是今夜,這是第二層“悲”;“會將白發倚庭樹”早是滿頭白發,卻只能獨倚庭樹,這是第三層“悲”;“故園池臺今是非”,故園的池臺如今是否還在,思鄉之情溢于筆端,這是第四層“悲”。廣東省廣大附中、鐵一、廣外三校2020-2021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聯考語文試題(二)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15-16小題。(共9分)風流子·京口懷古曹貞吉三山圍鐵甕,孫郎后,今古幾英雄?憶北府參軍【1】,寄奴王者,金戈鐵馬,橫據江東。凌歊【2】上,歌風追漢帝,置酒宴群公。一代偉人,龍行虎步,十年征戰,洛下關中。只今憑吊處,佛貍祠下路,煙樹冥濛。為念尋常巷陌,社鼓連空。算碻磝【3】戰地,幾多白骨。金焦名勝,兩點青峰。惟見驚濤滿眼,東去匆匆。注釋:【1】北府參軍:指劉裕,他曾在北府兵中任參軍?!?】凌歊(xiāo):指凌歊臺,相傳是劉裕稱帝后所建。【3】碻磝(qiāoáo):古地名。

15.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凌歊上”三句,寫劉裕在凌歊臺上大宴群臣,氣勢遠遠超越當年的漢帝。B.作者身處京口古城,不禁感慨萬千,由現實追憶歷史,再由歷史回到現實。C.“煙樹冥濛”以樹木依舊茂盛反襯世事興衰,寄寓興亡之慨。D.結尾寓情于景,將沉郁的情思寄托于奔涌東去的江水,引人深思。

16.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和本詞都寫到了歷史人物劉裕。請概括兩首詞中劉裕的形象有什么共同之處,并比較兩首詞寫這個人物的用意有何不同。(6分)【答案】15.A【15題詳解】本此類題綜合考查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詞的所有內容,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主要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容一般為曲解詩詞意思,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A項,“氣勢遠遠超越當年的漢帝”錯誤,“歌風”同“歌諷”,意思是歌詠吟誦,“歌風追漢帝”是說劉裕如當年的漢帝一般,大宴群臣,歌詠吟誦。故選A。16.①兩首詞中的劉裕都是英勇善戰、開國建業的英雄形象。②曹詞寫劉裕意在表現英雄輝煌戰績最終成為歷史陳跡,寄寓了興亡之慨,同時抒發了一將功成萬骨枯之嘆,重在突出對歷史的深刻反思;③辛詞寫劉裕借以表達對南宋統治者偏安一隅的不滿,同時抒發英雄的仰慕之情和收復失地、建功立業的渴望。廣東省汕頭市東方中學2020-2021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3小題,13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新城道中(其二)①蘇軾身世悠悠我此行,溪邊委轡聽溪聲。散材畏見搜林斧,疲馬思聞卷旆鉦②。細雨足時茶戶喜,亂山深處長官清。人間歧路知多少?試向桑田問耦耕。③【注】①神宗熙寧六年(1073)的春天,在宋朝激烈的黨爭中,蘇東坡無法在朝廷立足,請求外調杭州任地方官,詩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領各屬縣?!残鲁恰吃诤贾菸髂?。②〔鉦〕古代樂器,擊之而鳴。③暗用《論語·微子》的典故,兩位隱士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命子路向他們問路。15.下列對頷聯和頸聯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搜林斧”,喻指深文周納的黨禍。這一句是說即使是無用之材,也畏見搜林利斧,即使任官在外,也擔心隨時可能飛來的橫禍。B.“疲馬”一句,寫馬早已疲憊不堪,希望聽到戰場上的號角聲。此句寫出了作者希望為國效力的熱忱。C.頸聯中,作者想到茶農因為細雨而喜悅,在這亂山深處還有自己的清官好友,情感和頷聯相比發生了變化。D.頷聯和頸聯主要描繪前往新城的“道中”所感,格律純熟,自然貼切。16.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詩句加以分析。(6分)

賞析《月夜》,并回答下面的問題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17.“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有人說這一聯中有兩個字用得格外形象生動,含蓄凝練,你認為是哪兩個字,并簡要說明理由。(4分)【答案】15.【答案】B(“此句寫出了作者希望為國效力的熱忱”錯,此句意為作者對政治斗爭、官場角逐感到厭倦,就像那久在沙場沖鋒陷陣的戰馬,早已疲憊不堪,很想聽到鳴金收兵的休息訊號。)16.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詩句加以分析。(6分)【答案】①首聯寫悠閑的生活,表達對日前悠然生活的滿足;②頷聯“散材”和“疲馬”都是自況,蘇東坡在朝廷激烈的黨爭中無法立足,自請外調,表現了作者對官場的厭倦;③頸聯和尾聯,作者寫山村生活的美好,向田園中的農夫問路,同時也暗用了《論語》中孔子命子路向隱者長沮、桀溺問路的典故,以此表達自己渴望歸隱的情感。(每點2分)(先根據知人論世的原則,關注注釋中有關寫作背景的提示,感知詩人基本的感情傾向;然后再一聯一聯去分析詩人的思想感情。首聯是寫請調杭州后的悠閑生活,可以感覺到里面滲透的滿足之情。頷聯說的是自己為什么要請調到杭州,可以感覺到詩人對官場的厭倦。頸聯和尾聯在感情上是相同的,頸聯寫山村生活的美好,尾聯又用一個典故,可以感受到詩人渴望歸隱的情感。)

〖詩意賞析〗行進在這崎嶇漫長的山路上,詩人聯想到人生的旅途同樣是這樣崎嶇而漫長。有山重水復,也有柳暗花明;有陰風慘雨,也有雨過天晴。詩人不知不覺中放松了韁繩,任馬兒沿著潺潺的山溪緩緩前行。馬背上的詩人低頭陷入了沉思。三、四兩句頗見性情,很有特色,膾炙人口。“散材”“疲馬”,都是作者自況。作者是因為在激烈的新、舊黨爭中,在朝廷無法立腳,才請求外調到杭州任地方官的。“散材”,是作者自喻為無用之才?!八蚜指保髦感隆⑴f黨爭的黨禍。即使任官在外,作者也在擔心隨時可能飛來的橫禍降臨,即便是無用之材,也畏見那搜林的利斧。作者對政治斗爭、官場角逐感到厭倦,就像那久在沙場沖鋒陷陣的戰馬,早已疲憊不堪,很想聽到鳴金收兵的休息訊號。所以,作者對自己此時這樣悠然自在的生活感到愜意。他在飽覽山光水色之余,想到了前幾日霏霏春雨給茶農帶來的喜悅,想到了為官清正的友人新城縣令晁端友。臨近新城,沉思之余,急切間卻迷了路。詩的最末兩句,就寫詩人向田園中農夫問路的情形,同時也暗用《論語·微子》的典故:兩位隱士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命子路向他們問路,二人回答說:“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避人之士也,豈若從避世之士哉?”詩人以此喻歸隱之意。

17:翻譯兩個字各1分手法1分情感1分廣東省珠海市第二中學2020-2021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15~16題。長安秋望趙嘏云物凄清拂曙流,漢家宮闕動高秋。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鱸魚正美①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②。[注]①鱸魚正美:典出《晉書·張翰傳》,秋風起時,張翰(字季鷹)思念故鄉的鱸魚,便辭官回家。②南冠、楚囚:典出《左傳》,為囚徒的代稱。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詩歌第一句中“凄清”二字,一語雙關,既指客觀上秋意的清冷,亦有詩人主觀上的心境之凄涼,凄清為全詩定下了傷感之基調。B.首聯總攬長安全景,寫出了在一個深秋的拂曉,詩人憑高而望,眼前凄冷清涼的云霧緩緩飄游,全城的宮觀樓閣都在腳下浮動的景象。C.頷聯繼續寫景,“殘星幾點”是目見,“長笛聲”是耳聞,“雁橫塞”取動勢,“人倚樓"取靜態,寫景運用了視聽結合與動靜結合的手法。D.頸聯所寫的紫菊半開,紅蓮凋謝,正是深秋時節之景象,詩人以“靜”賦菊,以“愁”狀蓮,都是移情于物,都運用了擬物的修辭格。16.有人說:本詩尾聯的“鱸魚正美不歸去”與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中的“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是用同一典故表達詩人志趣,兩者所表達的志趣也完全相同。你是否同意這個觀點?試作簡要分析說明。(6分)【答案】15.D,以“靜”賦菊說是擬物的修辭格,尚可說得過去;以“愁”狀蓮只是擬人的修辭格。16.不同意,兩者所表達的志趣并不相同。(1分)①趙詩的尾聯是說,家鄉鱸魚的風味此時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卻囚徒似的留在京城這是非之地,所為何來?詩人用張翰的典故,除表達思鄉之情外,還表達了自己的歸隱之心。(3分,尾聯意思1分;思鄉之情1分;歸隱之心1分)②辛詞則對張翰的典故反其意而用之,既表達出了恥于辭官歸隱、一心報效國家的壯志雄心,更表達出了對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圖恢復的激憤之情。(2分,辛詞是對張翰典故的反用1分;恥于歸隱、一心報國1分)(其他觀點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給分)廣東省珠海市藝術高級中學2020-2021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二)詩歌鑒賞(本大題共2小題,共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

秀州城外①

蘇舜欽秀州城外九里有竹樹小橋,予十八年前與友人解晦叔飲別于此。今過之,景物依然,而解生已亡,悲嘆不足,復成小詩。當年共醉此橋邊,道舊狂歌至暮天。得句旋題新竹上,移舟還傍亂花前。君埋塵土骨應化,我逐風波心欲燃。落日長號感人事,沙頭②寂寞上漁船。【注】①蘇舜欽(1008-1048),字子美,北宋文學家、政治家,因支持范仲淹的革新運動,遭罷職,閑居蘇州。秀州,今嘉興附近,古屬蘇州府。②沙頭:即渡頭。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3分)

A.首聯詩人回憶昔時與友人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