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心心理的起源和本質_第1頁
普心心理的起源和本質_第2頁
普心心理的起源和本質_第3頁
普心心理的起源和本質_第4頁
普心心理的起源和本質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普心心理的起源和本質第1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主要內容1.人類心理的起源2.心理的本質

3.心理的神經生理機制(一)、神經系統的主要結構及其功能(二)、神經系統的信息加工網絡(三)、腦功能的各種學說(四)、內分泌系統和神經——體液調節2第2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1.人類心理的起源動物心理的起源事物的基本特性反映性是一切物質形態固有的特性,是對外部作用作出回應的特性。如巖石風化,金屬的氧化列寧:假定一切物質都具有本質上跟感覺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這是合乎邏輯的。感應性是一切生物的基本特性。如植物向光,飛蛾撲火動物發展到一定階段產生了神經系統,以后又產生了腦,這為心理現象的產生準備了物質基礎。對信號刺激產生反應的能力,標志著動物心理反映形式的發生動物不僅能對具有直接生物學意義的外界刺激產生反應,還能對中性的、具有信號意義的外部影響產生反應。小黃狗——小黃3第3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人類心理的起源動物心理發展的基本階段(神經系統的進化)單細胞動物,沒有專門的神經系統、感受和效應器官變形蟲能進行有效的驅避,飽食后不再對食物發生反應無脊椎動物:只有腹神經索,而沒有中空的背神經管和真正的腦海葵吞食小紙片;蚯蚓爬T形迷津昆蟲的本能行為:繁殖照料后代蝴蝶是唯一能辨別紅色的昆蟲/蒼蠅對甜味的感受性比人高20倍低等脊椎動物:脊椎骨中有一個中空的背神經管,還有真正的腦。發展水平越高的脊椎動物,其大腦皮質也越發達魚類:感受器靈敏,主要借助單一感覺控制行為,缺乏綜合利用多種感覺的能力。某些魚可以形成多種信號之間的暫時聯系4第4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人類心理的起源兩棲類:大腦兩半球已經完全分開,行為更加多樣化,但還沒有真正的大腦皮質爬行類:出現真正的大腦皮質,味覺、嗅覺、聽覺,尤其是視覺有了很大發展,皮膚感覺大為減退鳥類:視覺系統和小腦尤為發達,后天的學習經驗開始發揮很大作用。如菜鳥筑巢,人類的吃喝拉撒高等脊椎動物(哺乳動物)哺乳動物是身體構造最復雜、心理發展水平最高的動物。對大腦皮質高度發達,感覺器官高度特異化,運動器官高度靈活狗能聽到5萬赫茲的聲音;貓6萬5,蝙蝠12萬,海豚15萬大白鼠經過訓練可以辨別三角形和圓形德國牧羊犬辨認主人剛拿的木塊;貓和兔子的深度知覺前肢不僅參與移動,還能挖掘、翻尋、撕抓、握拿5第5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人類心理的起源黑猩猩可以學會使用工具,并采用一系列連貫的行為達成目標。例如先用鑰匙開門,進入一個有火焰擋住去路的過道,用水滅火,穿過通道到達有香蕉的場地,把木箱堆疊起來爬到高處取得香蕉。他們懂得模仿學習,但是只能模仿動作本身,不能將模仿作為一種達成目標的手段或工具。模仿堆箱子,卻不在香蕉正下方;模仿人打掃垃圾可以抵制眼前誘惑眼前的胡蘿卜;管子此端的橘子;籠子外面的肉塊具有好奇心:用有趣的盒子作為獎賞使其學會刷牙、投球等不僅能利用現成的工具,還能稍作加工、使之合用,但不會保存“造”出來的工具。樹枝取食白蟻6第6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人類心理的起源神經系統發育水平與個體心理發展水平的關系感覺(sensation)階段:反映事物的個別屬性/節狀神經系統/昆蟲類:蜘蛛,螞蟻,(青蛙)知覺(perception)階段:反映事物的整體/管狀神經系統/哺乳類:(魚)、貓、狗思維(thinking)萌芽階段:從已知推斷未知/管狀神經系統/靈長類:黑猩猩人類意識(consciousness)的產生:具備了所有的意識特征/管狀神經系統/人:抽象思維7第7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人類心理的起源人類心理的起源:人類起源于動物,人的心理同樣也是動物心理發展的延續,但人的心理有動物心理有著本質區別。人類心理的產生一方面受生物進化的影響,更主要的還是受到勞動和語言的影響。恩格斯:“勞動創造了人本身”“這些正在形成中的人,已經到了彼此間有些什么非說不可的地步了”勞動和語言推動了人腦的發展腦量增加。從獼猴到北京猿人到人類,腦量從100多毫升增加至1000、1400毫升大腦結構更加復雜化。枕葉面積大大縮小,額葉、顳葉和頂葉相對增加——(近視眼?)產生新的機能區—言語中樞:主要是顳葉(聽)和額葉(運動)8第8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人類心理的起源皮亞杰的發生認識論——人類的智慧起源于感知運動,這種動作的本質就是主體對客體的適應。所有的生物包括人都有適應和建構的傾向,適應本身就是一種內部結構的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機體的適應機能包括同化和順應兩個過程,前者將外界元素整合到一個正在形成或已經形成的結構中,后者則由于受到所同化的元素的影響而改變已有的結構。心理發展就是主體通過同化和順應外部日益復雜的環境,從不平衡到平衡、打破平衡、再次達成平衡…的不斷交替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個體與環境不斷相互作用、不斷建構和完善自身的內部認知結構(圖式),實現心理發展。9第9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人類心理的起源維果斯基的社會歷史文化觀:人的高級心理機能是社會歷史的產物,受社會規律的制約。維果斯基區分了兩種心理機能:其一是低級心理機能,是人類從動物進化的結果;其二是高級心理機能,受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制約。前者可以直接與外界打交道,如感知覺和一些自動化的條件反射后者則是以符號或心理工具為中介的意識系統,如記憶、思維。這使得人類心理在本質上區別于動物心理。工具有兩個層次:物質生產工具和精神生產工具。前者指向外部,引起客體變化;后者是人類的語言符號系統,指向內部,影響人的心理結構和行為。10第10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2.心理的本質心臟是心理的器官?心臟停止跳動——生命結束?傷心?心理是神經系統尤其是腦對客觀現實的主觀反映列寧:人的心理、意識是人腦這塊“按特殊方式組成的物質的高級產物”與人類共同撫養的黑猩猩心理又不同于物質庸俗唯物主義:人腦產生思想,就好像肝臟分泌膽汁、膀胱分泌尿液一樣。(物質——物質)心理現象是借助腦的反射活動產生的。(物質——思想)11第11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心理是神經系統尤其是腦對客觀現實的主觀反映客觀事物是心理的源泉出生就被蒙住雙眼的貓咪;宗教和鬼神心理具有主觀反映性的特點心理不是事物本身,而是“物的復寫、攝影;模寫、鏡像”(列寧)同樣的教材,不同的學習程度;刻舟求劍:小學中年級:“她不應該在船上做記號,應該在水中插一根竹竿作記號。”初中生:“事情馬上就要去做,不要錯過最好的時機。”人類意識是一種具有積極能動性的反映,是心理發展的最高水平人不是鏡子,“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學會改變自然界而發展的”(恩格斯)不要消極等待,要爭取、創造條件改善自己的生活狼孩脫離了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不能產生人的心理12第12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狼孩1920年,在印度的一個小城,人們常見到有一種“神秘的生物”出沒于附近森林,往往是一到晚上,就有兩個用四肢走路的“像人的怪物”尾隨在三只大狼后面。后來人們打死了大狼,在狼窩里終于發現這兩個“怪物”,原來是兩個裸體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約七八歲,小的約兩歲。這兩個小女孩被送到米德納波爾的孤兒院去撫養,還給她們取了名字,大的叫卡瑪拉,小的叫阿瑪拉。第二年阿瑪拉就死了,而卡瑪拉一直活到1929年。她們剛被發現時用四肢行走,慢走時膝蓋和手著地,快跑時則手掌、腳掌同時著地。她們總是喜歡單獨活動,白天躲藏起來,夜間潛行。怕火和光,也怕水,不讓人們替她們洗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吃時不用手拿,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齒撕開吃。每天午夜到清晨三點鐘,她們像狼似地引頸長嚎。她們沒有感情,只知道饑時覓食,飽則休息,很長時間內對別人不主動發生興趣。13第13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狼孩不過她們很快學會了向人要食物和水,如同家犬一樣。當阿瑪拉死的時候,人們看到卡瑪拉“流了眼淚——兩眼各流出一滴淚”。七八歲的卡瑪拉剛被發現時,她只懂得一般6個月嬰兒所懂得的事,花了很大氣力都不能使她很快地適應人類的生活方式,2年后才會直立,6年后才艱難地學會獨立行走,但快跑時還得四肢并用。直到死也未能真正學會講話:4年內只學會6個詞,聽懂幾句簡單的話,7年時才學會45個詞并勉強地學幾句話。在最后的3年中,卡瑪拉終于學會在晚上睡覺,也開始怕黑暗了。很不幸,就在她開始朝人的生活習性邁進時就死去了,死時約16歲左右,但智力只相當于三四歲的孩子!14第14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巴甫洛夫的高級神經活動學說20世紀初,俄國生理學家巴甫洛夫創立了以條件反射為基礎的高級神經活動學說,以解釋大腦皮質的心理機能反射(reflection):原是一個物理學名詞,表示光線從物體表面折回。17世紀笛卡爾首先用反射來解釋動物行為和人的不隨意運動,如眨眼反射等1883年俄國著名生理學家謝切諾夫出版了《大腦反射》一書,指出“有意識和無意識的一切活動,按其產生方式來說,都是反射。”這一思想被巴甫洛夫譽為“俄羅斯科學思想的天才揮舞”。反射指有機體借助于神經系統,對內外刺激作出的規律性應答。15第15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反射弧實現反射的神經結構叫反射弧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傳入和傳出通路都有多條,前者有特異和非特異傳入通路,后者有錐體系和錐體外系。反射弧的終末環節并不意味著反射活動的結束。通常情況下,效應器官的反應又將成為一種刺激物,并引起一定的神經沖動、沿傳入神經返回到中樞,這被稱為“反饋”。在這個意義上,反射活動形成一種“環形”結構,又可稱為“反射環”。人的實際活動都是以反射環的形式執行的,而不是簡單的反射弧16第16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條件反射反射包括無條件反射(UCR)和條件反射(CR)前者是種系發展過程中遺傳下來的反射,新生兒只有三種:食物反射;防御反射;朝向反射吮吸、眨眼、向光性后者是在無條件反射的基礎上,后天獲得的反射。當一個中性刺激與無條件刺激多次結合之后,就會成為條件刺激,可以引發相應的行為。引起條件反射的刺激物叫條件刺激(CS)或信號刺激。由此可認為,動物和人出生以后所學習的一切行為都是條件反射。望梅止渴17第17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18第18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條件反射和高級神經活動條件反射是腦的高級神經活動,它是以大腦皮層上神經聯系的暫時接通為基礎的。US和CS在大腦皮層上分別形成兩個興奮點或興奮灶,在多次重復作用下,兩個興奮點就會相互溝通、形成暫時的神經聯系。條件刺激的信號作用可能會隨著環境條件的改變而改變或消失,這被稱作條件反射的抑制無條件抑制:是先天就有的,新異刺激的出現引起條件反射的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后者是由于新異刺激過強、過多或過久引起的廣泛而長期的抑制條件抑制:是后天獲得的,由條件刺激本身不為無條件刺激所強化引起,也稱內抑制。包括消退抑制、延緩抑制和分化抑制等條件反射學說后來為斯金納所發展,但他并沒有探討反射的神經機制。19第19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斯金納箱經典性條件反射:S—R操作性/工具性條件反射:R—S20第20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記憶鐘記憶鐘:個體的記憶是有節奏性的。Holloway&Wansley在Oklahoma大學對195只大白鼠進行了操作性條件反射的研究。先通過持續5秒的電擊訓練大鼠呆在較小的明箱而不是較大的暗箱里。然后,分別間隔15分鐘、6、12、18、24…小時進行記憶測驗。標準:任何大鼠經過300秒后還不進入暗箱,就說明它記住了。而在訓練期間,大鼠一般都會立刻(15秒以內)進入暗箱。通過率為:90%、25%、80%、25%、90%...Science,1973,180,208-21021第21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條件反射和高級神經活動大腦皮層的神經活動有兩個基本過程:興奮和抑制。興奮指皮層從靜息狀態到活動狀態、活動從弱到強,它會激發或加強相應的肌肉或腺體活動;抑制則相反。大腦皮層具有系統性的機能。主要表現在:能進行分析和綜合。如皮層的不同細胞能分別對刺激物的形狀、角度、速度以及方向等作出反應;能將US和CS結合在一起能對復合刺激形成條件反射。聲音+光線能對刺激物的關系形成條件反射——關系反射。先對120/60Hz中的高頻聲音形成條件反射;再呈現80/40能形成動力定型。一連串的刺激與反應形成的固定組合。動力定型是人習慣養成的生理基礎。如騎自行車22第22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條件反射和高級神經活動條件反射是一種信號活動,因此由條件反射形成的暫時神經聯系系統又叫信號系統。客觀世界存在有兩種性質不同的信號刺激,因此也有兩種不同的信號系統。第一信號是具體的刺激物,如聲音、顏色、氣味等望梅止渴第二信號是言語系統,它是一種抽象和概括化的信號,是信號的信號。聽梅止渴第二信號系統是人腦高級神經活動的重要特征,它使得人的反映能力在性質和范圍上都大大超越動物。23第23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3.心理的神經生理機制(一)、神經系統的主要結構及其功能周圍/外周神經系統(PeripheralNervousSystem,PNS)是聯系感覺輸入和運動輸出的神經機構,包括:軀體神經系統,包括脊神經和腦神經。脊神經發自脊髓,穿椎間孔外出,共31對。可分為四種機能成分:一般軀體/內臟感覺/運動纖維腦神經從腦部發出,共12對植物/自主神經系統:包括相互拮抗的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當人們搏斗、恐懼或憤怒時,交感神經馬上產生興奮作用,加速心臟的跳動,令肝臟釋放更多的血糖以支配肌肉,暫緩消化器官的活動,動員全身力量應急;而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則相反,它起著平衡的作用,抑制體內各器官的過度興奮,使它們得到必要的休息。生物反饋研究表明,人可通過特殊的方式控制內臟活動中樞神經系統(CentralNervousSystem,CNS)24第24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心理的神經生理機制中樞神經系統(CentralNervousSystem,CNS)包括脊髓和腦,主要功能是傳遞、儲存和加工信息,產生各種心理活動,控制人的全部行為。脊髓在脊柱中,腦則在顱腔內,兩者通常以第一頸神經的最上端和椎體交叉的最下端為界。脊髓(Spinalcord)是中樞神經的低級部位,上接延髓,下端為細長的終絲。脊髓中央是呈“H”形的灰質,主要成分是神經元的胞體和神經纖維;灰質以外是白質,由縱向的神經束組成。是腦和周圍神經的橋梁。可以完成一些簡單的反射活動。25第25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心理的神經生理機制腦則包括腦干、間腦、小腦、大腦和邊緣系統腦干包括延腦(延髓)、橋腦和中腦延腦支配呼吸、排泄、吞咽、腸胃等活動,又稱“生命中樞”橋腦控制和調節睡眠。中腦有支配面部肌表情、視聽反射和身體姿勢、隨意運動的中樞網狀結構/系統:延腦中央、橋腦被蓋、中腦;還包括間腦的部分結構等,調節睡眠和覺醒,維持注意,激活情緒間腦:包括丘腦和下丘腦,前者是中繼站,接受嗅覺以外的各種感覺信息,對控制睡眠和覺醒也有重要意義;后者是調節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主要皮層下中樞,負責調節內臟器官和內分泌系統的活動。小腦:協助大腦維持身體的平衡與協調動作。一些復雜的運動,如簽名、走路、舞蹈等,一旦學會似乎就編入小腦,并能自動進行。近期研究發現,小腦在某些高級認知功能中也有作用26第26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心理的神經生理機制邊緣系統:由丘腦、丘腦下部、中腦內側被蓋和大腦內側面最深處的邊緣等結構組成的一個統一的功能系統。與動物的本能活動有關。哺乳動物以下都沒有邊緣系統,因此從進化來看,邊緣系統比腦干、間腦和小腦出現的更晚。哺乳動物似乎能抑制某些本能行為模式(如交配),對環境變化作出靈活反應邊緣系統尤其是海馬在記憶中有重要作用但海馬不能記憶新的信息情緒激活和識別(快樂中樞、情緒記憶)27第27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神經系統的結構軀體神經植物神經脊髓腦腦神經12對:頭部脊神經31對:肌肉、臟器

交感神經:機體興奮副交感神經:機體抑制外周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神經系統腦干:延腦、腦橋、中腦間腦:丘腦、下丘腦小腦大腦28第28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大腦的結構和機能大腦皮層的結構與功能大腦體積占中樞神經系統總體積的一半以上,重量占60%左右(成人腦重1400克)。正中被一條腦縱裂(Longitudianalfissure)一分為二,即左右兩個半球(Hemispheres),大腦外表布滿深淺不同的溝和裂,溝裂之間隆起的部分稱為回。大腦的表面由大量的神經細胞和無髓鞘的神經纖維覆蓋,屬于灰質,稱大腦皮層,展開面積約2200cm2。29第29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大腦的結構和機能大腦表面有三大溝裂,即中央溝、外側裂和頂枕裂,這些溝裂將大腦皮層分成四個部分:TheFrontalLobes(額葉):思維,動機,計劃,性格TheParietalLobes(頂葉):運動指揮與協調TheOccipitalLobes(枕葉):視覺功能TheTemporalLobes(顳葉):聽覺功能,長時記憶30第30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31第31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32第32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大腦的結構和機能根據機能不同,大腦皮層可四大區:初級感覺區:包括視覺區——枕葉后端;聽覺區——顳葉的顳上回;以及軀體感覺區——頂葉的中央后回,主要負責接收和加工外界信息刺激。初級運動區:主要包括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葉的前部,主要功能是發出動作指令,支配和調節身體運動、姿勢、和空間位置。軀干、四肢在感覺區、運動區的投射關系時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言語區:主要定位在大腦左半球,包括廣大的腦區聯合區:大腦皮層中還存在范圍很廣的區域,它們不直接接受感覺輸入或產生運動輸出,但對各種信息具有整合或聯合的功能。動物進化水平越高,聯合區在皮層上所占的面積就越大感覺、運動、前額聯合區(注意記憶問題解決等高級認知功能)33第33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感覺/運動侏儒34第34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大腦的結構和機能大腦兩半球功能的不對稱性大腦右半球比左半球略大、略重,但左半球的灰質略多;左右半球的顳葉明顯不對稱;神經遞質的分布也明顯不平衡。通常情況下,左右半球是協同活動、統一進行反應的,其溝通組織就在大腦下部的胼胝體。“割裂腦”研究表明,左半球負責言語、閱讀、書寫、數理邏輯推理等;而右半球則與空間形象思維有關,主要負責知覺物體的空間關系、情緒、音樂和藝術等。布洛卡發現,左半球額葉損傷→運動性失語癥,證實了左半球的言語優勢。斯佩里發現(Sperry,1974),對于右利手的人來說,左半球言語功能占優勢,右半球空間知覺占優勢。35第35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割裂腦研究36第36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有損大腦的10種生活習慣長期飽食——腦動脈硬化,出現大腦早衰和智力減退等現象輕視早餐——吃高蛋白早餐的兒童在課堂上的最佳思維時間普遍延長,而素食兒童的情緒和精力則下降較快。甜食過量——甜食過量的兒童往往智商偏低,這是因為甜食過量容易損害胃口降低食欲,減少高蛋白和維生素的攝入睡眠不足——睡眠是消除大腦疲勞的主要方式,長期睡眠不足或質量太差,會加速腦細胞衰老蒙頭睡覺——會提高被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和濕氣,降低氧氣濃度不愿動腦——思考是鍛煉大腦的最佳方法帶病用腦——效率低下,且有損害少言寡語——大腦中有專門的言語中樞,經常說話、尤其是內容豐富、富有哲理性和邏輯性的話,可以增進大腦功能。長期吸煙——可引起腦動脈硬化,神經細胞變性,繼而發生腦萎縮空氣污染——大腦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占全身耗氧量的20%-25%,平均每分鐘約50毫升37第37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二)、神經系統的信息加工網絡神經元:即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單位、功能單位和營養單位。由細胞體、樹突和軸突三部分組成。人腦神經元的數量大約在100億以上(

G?)1891年瓦爾岱耶(Waldeyer)提出神經元這一名稱,并確立了神經元學說神經元的基本功能是沖動和傳導。胞體—合成物質,接受、整合信息樹突—接受傳入信息軸突—傳導興奮神經元的分類:感覺神經元(傳入/內導神經元):搜集身體內外的刺激,將信息傳入至脊髓和大腦運動神經元(傳出/外導神經元):將脊髓和大腦發出的指令(信息)傳出至肌肉和腺體,支配效應器官的活動中間神經元:介于前兩者之間,起聯絡作用,組成微回路,是信息加工的主要場所38第38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神經元39第39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神經系統的信息加工網絡神經膠質細胞:神經元之間的細胞,總數在1千億以上為神經元的生長提供線路——葡萄架為成熟的神經元提供支架,幫助受損腦細胞恢復形成髓鞘,能起絕緣作用,防止神經沖動擴散到其它軸突,有助于神經沖動準確快速傳遞,為行為的分化提供了條件。為神經元輸送營養,清除神經元之間過多的神經遞質,防止毒素入侵。神經沖動的傳遞神經沖動:外部刺激作用于神經時,神經元就會從靜息的狀態轉化為活動的狀態,即是神經沖動。靜息電位/膜電位:神經元處于靜息狀態時測到的軸突內外的電勢差軸突內為負電位,外為正,電勢差為70毫伏原因:細胞膜對離子具有不同的通透性。在靜息狀態下,細胞膜對K+具有較大的通透性,而對Na+的通透性則很差,結果K+從離子通道外流,而Na+則被擋在膜外,導致細胞膜內外出現電位差,內負于外,這稱為膜的“極化”40第40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靜息電位41第41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神經傳導動作電位:當神經受到刺激時,細胞膜的通透性迅速發生變化,Na+通道臨時打開,帶正電荷的Na+被泵入膜內,使膜內電位迅速上升(“去極化”)、并高于膜外電位(“反極化”)。這一電位變化過程即動作電位持續時間約1毫秒,隨后是4~5毫秒的不應期神經沖動的電傳導:是神經沖動在同一細胞內的傳導,服從全或無的法則,沖動在傳導過程中不會減弱,與外部刺激的強度無關。峰電位:與Na+的運動速度有關局部回路:細胞膜內部或外部電荷在興奮部位和未興奮部位之間形成的局部電流,不斷作用于臨近部位,使得神經沖動不斷傳導下去速度:3.2~320公里/小時,<<光電速度電磁輻射可改變神經細胞的電傳導,日積月累就可能導致神經衰弱、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進而導致激素分泌異常42第42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神經傳導化學傳導:神經細胞之間借助于神經遞質完成的信息傳遞。神經元之間是相互接觸的,兩個神經元彼此接觸的部位稱突觸突觸包括突觸前膜、突觸后膜和之間的突觸間隙神經沖動在突觸間的傳遞,是借助神經遞質完成的興奮性的:乙酰膽堿、去甲腎上腺素、5-HT抑制性的:多巴胺、甘氨酸、印第安人用的“箭毒”當神經沖動到達一個神經元的末稍時,一些突觸小泡破裂,釋放神經遞質、激發突觸后神經元的分子受體,改變其膜通透性,實現神經興奮的傳遞。遞質作用之后并未破壞,而是從受體中排出,又回到軸突末稍重新包裝成突觸小泡,得以回收利用。安眠藥、興奮劑43第43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突觸44第44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從1955年起,美國普林斯頓醫療中心首席病理學家哈維博士對愛因斯坦的大腦進行了長達20多年的解剖研究愛因斯坦的大腦一不比別人大,而不比別人重唯一的區別就是他的腦細胞的軸突比常人要多。這是后天勤奮動腦思考問題的結果。45第45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神經系統的信息加工網絡神經元之間的聯系神經回路:神經元之間通過突觸建立聯系,從而構成了極端復雜的、信息傳遞與加工的神經回路。它是腦內信息處理的基本單位。單個神經元極少單獨地執行某種功能。神經回路中神經元之間的連接方式是多樣的。發散式、聚合式、環式反射弧神經網絡:神經元之間彼此聯系、相互交織,形成一個復雜的神經網絡。人腦和電腦46第46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神經系統的信息加工網絡47第47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神經系統的信息加工網絡人腦和電腦:電腦中信息是一種快速脈沖,加工方式是串行的;人腦中的信息的基本單位是神經回路,是通過動作電位及其傳導進行加工的,速度要慢得多,但可以在成百萬的通道上并行地加工。電腦的元件是可靠的、按物理規律安置的,一個損壞可能導致全局癱瘓;人腦的神經元可靠性差一些,但即便去除很多神經元也不一定影響全局。電腦能正確快速地進行繁瑣的運算,這是人腦難以做到的;但人腦廣泛聯系、直接提取、進行創新思維的智能是電腦不可比擬的。48第48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三)、腦功能的各種學說定位說:各種不同的心理功能在大腦中都有特殊的定位,與大腦的某一特定區域有關。起源于加爾和斯柏茲姆的“顱相說”——人的心理官能和顱骨的外形特征有關。顱骨突出表示下面的皮層發育完好,能力較強;凹陷則表示發育不足,能力較差。真正的定位說開始于失語癥人的臨床研究。1825年,波伊勞德提出語言定位于大腦額葉,由于人們都是用右手書寫、繪畫,因此對這些行為的控制可能是在左半球。1861年法國醫生布洛卡(Broca1824-1880)接待了一位失語癥病人,其右側身體癱瘓,不能說話,而智力等其他方面均正常——左半球。進一步的研究發現,海馬與記憶有關,杏仁核與情緒、下丘腦與進食、飲水有關。整體說、機能系統學說、模塊說49第49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腦功能的各種學說布洛卡的失語癥患者:該病人在巴黎一家精神病院里住了30年,因患疽癥而就診于外科醫生布洛卡。布洛卡發現,該病人喉部肌肉和發音器官都是正常的,而且他還很聰明,看樣子不應當不會說話的。非常碰巧的是,該病人五天以后便死了。當天布洛卡對病人進行了尸體檢查,結果發現病人大腦左側半球額下回后方的腦組織發生了病變,于是布洛卡提出假設:大腦的左側額葉可能與人的說話功能有關。后來,布洛卡積累了20多個這樣的病例,其中有19例都在上述相同的部位發生了病變,由此他得出結論:大腦額下回后部,是與人的語言有關的神經中樞。后來人們就把這個部位稱為布洛卡氏區,又稱為運動性或表達性言語中樞。50第50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腦功能的各種學說整體說:弗羅倫斯采用局部毀損法對雞和鴿子等動物進行了一些列實驗,他發現局部腦損毀的動物可以恢復其腦功能,從而提出了腦功能的整體說。不存在皮層功能的定位,功能的喪失和皮層切除的大小有關,而與特定的部位無關。如果所有皮層都被切除,那么所有智力功能都會喪失;如果有足夠的皮層保留,那么所有的功能都可以康復。拉什利對走迷宮的老鼠進行腦毀損,結果發現動物的行為習慣出現了很大障礙,障礙程度與腦損傷的部位無關,而與損傷面積的大小顯著相關(r=0.75),據此提出了兩條重要原理:均勢原理:大腦皮層的各個部分幾乎以均等的程度對學習發生作用。總體活動原理:大腦是作為一個總體發揮作用的。51第51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腦功能的各種學說機能系統學說:腦的某一部位受到損傷,往往會引起一系列的障礙,即某種綜合癥,而不是單一心理機能的喪失。因此魯利亞提出,大腦皮層的機能定位是一個動態的定位,是系統的定位。在機能系統的個別環節受到損傷時,高級心理機能確實會受到影響。他將腦分為三個緊密聯系的機能系統:第一機能系統,也叫動力系統,調節激活,維持覺醒狀態第二機能系統,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儲存的系統枕葉受損引發閱讀障礙,可以借助對字母的觸摸和描繪得到恢復。第三機能系統,叫行為調節系統,是編制行為程序、調節和控制行為的系統。52第52頁,共59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五腦功能的各種學說模塊說:人腦在結構和功能上是由高度專門化并相對獨立的模塊組成,這些模塊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