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兩型三新一化輸電線路“兩型三新一化〞建設技術要求
1、線路路徑
1.應根據電力系統規劃和差異化規劃設計要求,綜合考慮電網結構、線路長度、地形地貌、城鄉規劃、環境保護、交通運輸、施工條件和運行等因素,進行多方案技術經濟比較,保證線路安全可靠、經濟合理、優質高效。
2.應綜合比較建設成本、運行成本和社會成本,優化線路方向和寬度,采取同塔雙(多)回、緊縮型等技術,壓縮線路走廊,提高線路走廊利用率。3.路徑選擇時,應結合規劃需要,合理預留走廊通道和交織跨(穿)越地點。4.線路路經應盡量避免通過自然保護區、林區、經濟作物區,避讓困難時,應采取高跨方案,避免成片林區的砍伐。
5.選擇路徑應盡量避免通過民房密集區域,避免拆遷大量民房;應綜合考慮建設成本,塔基不占或少占耕地和經濟效益高的土地。
6.選擇路徑和桿塔排位時,應結合機械化施工實施,開展多方案綜合比選。7.選擇路徑和定位時,應注意限制使用檔距和相應的高差,避免出現桿塔兩側大小懸殊的檔距,無法避免時應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安全度。
8.中、重冰區線路應適當縮短檔距和耐張段長度,并使檔距較為均勻。同時采取防止桿塔串倒的措施。
9.輸電線路與主干鐵路、高速馬路交織,應采用獨立耐張段,并合并鐵路設計和高速馬路設計規范要求合理確定跨越角度。跨越高速鐵路輸電線路獨立耐張段的安全等級按一級設計。
10.跨越電力線路、鐵路、高速馬路等重要設施時,應合理選擇跨越點,確定桿塔、塔形及高度,減少對被跨越設施的影響,利于工程實施和運行維護。11.路徑選擇宜根據具體狀況采用全數字攝影測量系統、三維數字地圖、衛星影像、激光雷達三維測繪等新技術。
2.氣象條件
12.應加強對沿線已建線路風災、冰災狀況的調查,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論證。13.應充分考慮特別地形、微氣象條件,盡量避免開風口、重冰及易發生導線舞動的地區。
(1)位于河岸、湖岸、山峰以及山谷口等簡單產生強風地帶的線路,最大基本
風速應當附近一般地區適當增大。
(2)對易覆冰、風口、高差大的地段,宜縮短耐張段長度,桿塔使用條件應適當留有裕度。
(3)線路經過導線易舞動地區,應進行相應的防舞動設計,適當提高線路的機械強度。
14.輸電線路跨越高速鐵路獨立耐張段的設計氣象條件應根據沿線氣象資料的數理統計結果,綜合考慮該段的微地形、微氣象條件,按相應規程、規范以及附近已有線路的運行經驗確定。不同電壓等級輸電線路的重現期取值如下:(1)±800KV、1000KV輸電線路重現期取100年;
(2)±500KV、±660KV、110(66)KV~750KV輸電線路重現期取50年。
3.導、地線
15.導線截面和分裂型式的選擇應綜合考慮規劃要求、電氣性能、機械性能、桿塔、基礎及其他附件等因素,進行綜合技術經濟比較,實現建設成本、運行費用等全壽命周期成本最低。16.導、地線宜采用定型產品。
17.積極采用鋼芯高導電率鋁絞線、鋁合金芯高導電率鋁絞線、中強度鋁合金絞線等節能導線及大截面導線,進行綜合技術經濟比較后選擇最優方案。18.線路走廊緊張地段的增容改造或經綜合技術經濟比較較優的線路,可采用耐熱鋁合金導線、復合芯導線、殷鋼芯導線、特強鋼芯軟鋁型線導線等新型導線。19.為滿足電磁環境限值要求、減少電暈損失、儉約導電材料、降低工程投資,在高海拔地形平緩地區可采用擴徑導線。
20.重覆冰區500KV輸電線路工程經綜合技術經濟比較后,可采用減少導線分裂根數技術方案。
21.110KV及以下線路架空地線復合光纜(OPGW)外層線股應選取單絲直徑2.8mm及以上的鋁包鋼線;220KV及以上線路應選取單絲直徑3.0mm及以上的鋁包鋼線,并嚴格控制施工工藝。
4.絕緣子和金具
22.應根據污穢程度和污染物成分,對不同材質的絕緣子進行技術經濟比較,綜合考慮安全性和經濟性后合理選擇絕緣子型式。
23.在d、e級污區,懸垂串宜采用復合絕緣子;220KV及以下電壓等級線路耐張串宜采用復合絕緣子、瓷或玻璃絕緣子;330KV及以上電壓等級線路耐張串宜采用瓷或玻璃絕緣子。
24.重污區輸電線路經技術經濟比較后,耐張絕緣子串可采用盤型玻璃(瓷)復合絕緣子。
25.在風口、臺風和颶風路徑上的220KV及以下電壓等級線路,宜采用垂直固定式防風偏跳線復合絕緣子應用技術。
26.應采用金具通用設計。同一地區內,易按電壓等級、導地線(包括OPGW)型號統一金具及金具串型式。
27.金具串型結構應設計合理、傳力明了。金具零件之間連接時,宜采用面接觸,減少線接觸,避免點接觸。聯接金具材料應防腐耐磨。
28.連塔金具應轉動靈活且受力合理,其強度應高于串內其他金具強度。29.新建線路應采用節能金具,如鋁合金懸垂線夾、節能型防震錘、節能防暈鋁管籠式跳線等。
30.對于新建線路,經技術經濟比較后,可采用雙板插接式引流線耐張線夾、預絞式防震錘、預絞式間隔棒等金具。
31.舞動區可采用線夾回轉式間隔棒、相間間隔棒、雙擺防舞錘、失諧擺及偏心重錘等金具。
5.絕緣協同、防雷和接地
32.應加強對沿線已建線路雷害、污閃、冰閃、風偏放電等狀況的調查,必要時采取相應的措施。
33.通過耕地的輸電線路,其接地體應埋設在耕作深度以下。位于居民區和水田的接地體應敷設成環形。
34.為避免形成感應電流通路,降低線路長期運行的能耗,220KV及以上交流線路宜采用耐張段一點接地的絕緣地線運行方式,進出線段應根據熱穩定計算確定地線是否直接接地。
35.鹽堿、沿海腐蝕嚴重區域的桿塔接地宜采用銅覆鋼接地體。
6.桿塔
36.應采用桿塔通用設計。采用新理論、新材料或新結構型式時,如缺乏實踐經
驗,宜通過桿塔真型試驗驗證。無法或無需進行真型試驗時,宜對重要節點和部件進行試驗,確保結構設計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7.應合理確定桿塔結構重要性系數,對重要線路和跨越高速鐵路輸電線路獨立耐張段的桿塔結構重要性系數取1.1
38.在高差較大、連續上下山等區段,應校核導、地線的縱向不平衡張力。39.積極應用Q420及以上高強鋼和L200以上的大規格角鋼。
40.城區及城郊榙位用地緊張的線路宜采用鋼管桿、窄基塔等桿塔,220KV及以上線路工程優先采用窄基塔。
41.桿塔鐵件應采用熱浸鍍鋅防腐,或其它等效的防腐措施。
42.110(66)KV及以上線路桿塔,宜采用自動化生產線和數控設備生產,提高桿塔加工質量。
7.基礎
43基礎設計應綜合考慮地形地質條件、運輸條件、基礎作用力、施工方法等因素,合理進行基礎選型與優化,做到技術先進、安全可靠、經濟合理和環境友好。44.應結合機械化施工裝備性能,優化孔徑和孔深,合理確定基礎型式和參數取值。
45.為盡量降低對原狀土的擾動,減少土石方開挖,防止水土流失,優化采用原狀土基礎。根據不同地質條件和適用范圍,推廣采用板式中型樁復合基礎、后注漿灌注樁(PPG)基礎、戈壁碎石土地基桿塔掏挖基礎、巖石擴底錨樁基礎、耐腐蝕螺旋錨樁基礎、螺桿樁基礎、擠擴支盤樁基礎、預制預應力管樁(PHC)基礎等新型基礎型式。
46.對于運輸條件、施工環境差的榙位,可采用混凝土、金屬等裝配式基礎。47.對采動影響區、柔弱地基、膨脹土、多年凍土、鹽漬地、濕陷性黃土等不良地質條件,應采用相適應的基礎型式和地基處理方案。
48.腐蝕地區的基礎宜采用提高混凝土等級、填加混凝土外加劑、玻璃鋼防護等防腐措施
49.應結合桿塔全方位長短腿設計,因地制宜設計高低基礎或塔腿架等,盡可能做到零降基面。
8.電纜線路
50.城市電纜地下通道規劃應納入地方政府城市規劃。51.電纜線路宜選交聯聚乙烯絕緣類型。
52.應采用電纜通用設計,頂管、隧道設計應采用通用設計中規范的斷面尺寸。53.對于施工場地具備明挖開槽條件且埋深較淺的電纜管溝,宜采用明開預制電力管溝。
54.220KV~500KV電纜隧道應合理配置通風、防火、照明及動力系統、給排水、接地、標識、通信等附屬設施。
55.電纜設施應根據實際狀況采取必要的防盜、防外力破壞等措施。
9.在線監測
56.依照公司頑強智能電網建設原則,選擇符合條件的新建輸電線路開展線路狀態監測建設。
57.根據輸電線路運行經驗和設計建設中的關鍵因素,合理確定輸電線路監測的功能需求、監測量。
58.同一走廊多條線路或環境條件、氣象條件相近地區,應統籌考慮狀態監測,避免重復建設。
59.線路同一區段監測多重參數時,宜采用一體化裝置,以避免功能重復或同一位置裝置過多。
60.對于供電可靠性要求較高的重要220KV及以上電壓等級電纜線路宜采用在線檢測技術。
10.施工
61.綜合考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基于數字化的醫療行業廣告變革探索
- 數字經濟產業園項目實施階段的管理與控制:實施過程中的管理措施與控制手段
- 2025年數字貨幣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應用前景與監管政策研究分析報告
- 2025年光伏電站智能化運維與能源互聯網融合報告
- 2025年快時尚零售行業品牌營銷策略案例研究報告
- 超市多渠道零售策略考核試卷
- 輔具適配在急診醫學的應用考核試卷
- 電動汽車用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研究考核試卷
- 電動咖啡機萃取壓力考核試卷
- 關于成立船舶公司可行性研究報告
- 成人腸造口護理-中華護理學會團體標準
- 2025年湖北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地理模擬卷(三)(學生版)
- 園林綠化安全培訓課件
- DB14T 3231-2025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建設通則
- 腔隙性腦梗塞護理常規
- 2025年入團積極分子培訓考試題庫及答案
- 人工智能在價格預測中的應用-深度研究
- 《新聞傳播學》課件
- Unit 3 The world of Science 大單元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高中英語外研版(2019)必修第三冊
- 延邊大學《物聯網技術1》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3“貝”的故事 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