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六本木新城案例解析_第1頁
東京六本木新城案例解析_第2頁
東京六本木新城案例解析_第3頁
東京六本木新城案例解析_第4頁
東京六本木新城案例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案例解析——東京六本木新城(RoppongiHillsinTokyo)一、概況日本東京是個臨海城市,環抱東京灣,隨著日本經濟的高速發展,東京的規模也逐步擴大,高密度的人口帶動了交通網絡的建設,地下鐵、電車等各種公共交通發展迅速。東京地鐵站覆蓋密度非常高,幾乎每個路口都是都有地鐵口,大部分商場都與地鐵連通,完善的軌道交通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商業的繁榮。二、基地區位六本木新城位于日本東京都港區六本木,毗鄰新橋、虎門的商業街,霞關的政府機關街道,青山、赤坂的商業街,歷時17年興建而成,是集住宅、辦公、酒店、商業設施等諸多要素于一體的城市綜合體。六本木新城項目地塊面積約為11.6公頃,場地用地面積約為84000㎡,并且基地所處位置交通條件十分便利,有四條軌道交通在此通過,分別是首都高速4號新宿線、首都高速3號涉谷線、首都高速2號目黑線、首都高速都心環線,此外還有多條公交線路穿過。三、基地歷史1.江戶時代在江戶時代,此地區有六個皆有“木”姓氏的家族在此建房居住,分別為:青木氏、一柳氏、上杉氏、片桐氏、朽木氏以及高木氏。因此將此地命名為“六本木”,六本木地區在江戶時期是諸侯官邸聚集的區域。2.二次世界大戰二戰之后,六本木附近開設了為外國人而設的酒店與飲食店,其后又開設了多間電視臺,加上外國使館的設置,六本木逐漸演變成為酒吧、夜總會等設施的繁華地區。3.60年代、80年代1960年代后半期開始,以外國人與較富裕的日本人為對象的舞廳在六本木開業,吸引更多人來此,80年代后期,各式最新潮流的商店、舞廳等在這里接連開張,日本人與外國人都相聚于此。4.90年代至今90年代后期,為了對城市進行更新,讓老區重獲活力,東京政府將六本木地區定位“城市改建示范區域”,同時發表六本木項目改造方案,2000年,六本木地區正式開始動工建設,并更名為“六本木新城”,03年竣工,正式對外開放,形成東京市中心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四、項目總體規劃六本木新城由三個區域構成:A區、B區、C區。A區:位于項目北端,面對六本木大街,是六本木新城的主要入口。A區的廣場直通六本木地鐵車站,同時還集商業、教育等綜合設施于一體B區:是六本木新城的核心區,包括54層的“森大廈”主辦公樓、擁有300間客房和五星2.3城市形象設計——創造城市的美感六本木新城的建設非常注重創造城市美感,構筑文化場所,通過構件一系列的美術館、媒體中心、展示館、影院、劇場等設施豐富文化特色的休閑空間,表達豐富的城市文化,并且通過設置雕塑、燈光等園林綠化小品,更大幅度的提升了空間的品質。3.立體城市——人活動方式由水平轉向垂直,交通的立體復合六本木新城在規劃時就將人的流動防災第一位來考慮,并以垂直流動線來思考建筑的構成,使整體空間充滿了層次變化感。希望創造一個“垂直”的都市,將都市的生活流線由橫向改為豎向,改變人們的居住與生活行為模式。3.1地鐵線地鐵日比谷線、南北線、大江戶線、千代田線在六本木交匯,可以方便的到達城市的各個地點,并且從地鐵站臺可以直接通向六本木區域內辦公、居住以及商業地帶。3.2空中步道為了能豐富空間流線以及最大化利用空間,六本木新城在空中設計出很多漫步道,這些漫步道配合景觀設計,連接各個主要建筑,使綜合體內的交通更為流暢、不同區域的聯系更加方便。六、六本木新城可借鑒之處1.區位相似,定位相似日本六本木新城處于東京港區的繁華地帶,周邊有四條軌道交通穿過,并且還有若干條公交線路,交通極為便利,并且由于自身用地條件的限制,因此六本木新城的定位為大型城市綜合體,集工作、居住、商業、游憩于一體,對于高新木塔寨基地,也是處于高新區繁華的商業區,地鐵六號線從中穿過,并且附近還有700、710、324、高新一號線、高新四號線等多條公交線路,區位條件與六本木新城有很大的相似處。基地西邊為楓林綠洲居住區,東部為木塔寺遺址公園和蘭亭坊小區,南部為木塔寨,西部為高層辦公寫字樓,因此該基地也可定位為服務于高新片區的城市商業綜合體,集多種功能于一身。2.多樣化的開敞空間城市綜合體項目在城市中往往占據最佳位置的城市開發地段,這類項目的建成會對城市街區乃至整個城市的公共空間產生重要的影響。對于市民而言,綜合體是一個全天候的工作、生活、消費、游憩的場所,可以滿足人們的多種需求。通過六本木新城的案例可以看出,一個成功的城市綜合體不單單只提供商業辦公等功能,而是一個城市公共空間品質的提升者。這種從實際生活的互動出發,結合當地社會的發展,以營造豐富的城市公共生活為核心的這種理念才應該是一個優秀的綜合體應該秉承的設計理念。對于高新木塔寨基地也是同樣如此,由于兩側的唐城墻遺址帶與木塔寺遺址公園,使這塊基地成為高新區公共空間品質最高的地區之一,因此本次設計應該充分考慮公共開敞空間的設計,一切從居民的需求出發,力求通過此次設計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周邊片區的公共空間品質。3.立體城市立體城市不是單一的提倡高層建設,而是應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