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一
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精耕細作的古代農業領先世界的古代手工業古代商業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的緩慢發展古代最重要的生產部門專題一
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農業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的確立、小農經濟的含義、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手工業自給自足的手工業經濟;紡織、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業生產的基本史實;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特征。●商業古代商業的出現、“市”的形成與發展、主要的商業城市與著名的商幫、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特點。●主要經濟政策重農抑商政策、海禁政策。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的原因一、本專題考點要求:概括教材促進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耕作方式的演進生產工具的革新水利事業的發展1.原始社會的耕作方式:2.距今七八千年前:標志:耒耜等農具的出現3.商周的農業:4.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工具變化和耕作方式變化說明和認識:農業生產工具不斷改進,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刀耕火種(火耕)耜耕或“石器鋤耕”鐵犁牛耕---中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一)、古代農業耕作方式的演變出現了青銅農具5.漢代,牛耕普及全國。東漢出現一牛挽犁取代耦犁(二)、水利技術進步1、原始社會后期:大禹治水2、戰國:李冰-都江堰鄭國-鄭國渠3、井渠4、漢代:王景治黃河5、唐代:設渠堰使官職6、明清:灌溉工具改進
這是一幅航拍照片,“魚嘴”使岷江水從兩邊分流,右邊的外江用于分洪,左邊的內江用于灌溉。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謂之天府古代農業發展的有利條件:①春秋戰國,鐵農具的出現和逐步普及,以家庭為單位的個體農業成為可能,使個體勞動者具備了單門獨戶經營農業的能力。②鐵犁牛耕的普及、水利技術的進步,生產技術的提高,促進了小農經濟的發展。③小農經濟之下,農民不同程度地擁有一定數量的生產資料,擁有一定的生產自主權,能支配一部分勞動產品,具有生產積極性。④小農經濟規模小,促使農民努力提高耕作技術,盡可能地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促進精耕細作的農業的發展。⑤封建政府為保證財源,明智的統治者大都采取重農政策。古代不利于農業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泰半之賦(賦稅沉重)沉重的力役(徭役沉重)貧者無立錐之地(土地兼并嚴重)原始社會:
氏族公社所有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最主要形式,占支配地位土地國有制形式:公田(官田)土地私有制形式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農土地所有制奴隸主貴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
主體(三)、中國古代土地制度形態的演變
1、中國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態性質:奴隸社會的土地國有制瓦解——春秋時期廢除——戰國根本原因:生產力水平的提高(鐵農具、牛耕的推廣)過程:齊國:管仲“相地而衰征”魯國:“初稅畝”實質:承認了私田合法化,促進土地制度由國有制向私有制轉化。2、戰國時,各諸侯國通過變法從法律上廢除了井田制,確立了土地私有制。(商鞅變法)2、井田制性質、瓦解的原因及過程(即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形成的原因及過程)1、春秋時各國的稅制改革3、中國古代社會的土地兼并問題:徭役兵役(均田、限田)封建國家佃農抑制兼并地主自耕農田賦人頭稅田賦地租土地兼并淪為農民起義激化矛盾新的封建國家新的自耕農輕徭薄賦死亡或逃亡4、土地兼并導致的社會問題1、嚴重影響了國家的賦稅收入。因為自耕農是國家各種賦稅徭役的主要承擔者,土地兼并導致自耕農大量破產,使國家喪失收入來源。2、引起社會動蕩不安。土地兼并的膨脹導致地方豪強勢力壯大,影響到中央集權的加強;也會導致階級矛盾激化,引發農民起義5、根源: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買賣制度的存在。男耕女織圖自然經濟:不是為了交換,而是為了滿足生產者本身需要而生產的經濟形式。它是封建社會經濟的基本形式。(四)、主要經濟形態——小農經濟(自然經濟)⒈形成:⒉特點: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分散性);農業與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男耕女織);生產是滿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納賦稅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封閉性)。①鐵犁牛耕技術的出現和普及;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確立。
春秋戰國時期⑴原因:⑵時間:是我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是兩千多年中國封建社會生存和發展的經濟基礎。⑶地位:如何認識古代中國的小農經濟:3、小農經濟的弱點:2、封閉性: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相互之間缺少交往和合作3、落后性:阻礙技術進步和生產發展4、脆弱性:易受天災、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響1、分散性:一家一戶個體小生產4、影響:自然經濟始終在中國封建經濟中占主導地位。早期的較長時期內推動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但自然經濟的牢固存在,是以后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緩慢和長期延續的重要原因5、破產:鴉片戰爭后西方資本主義入侵,農民和手工業者紛紛破產,小農經濟開始解體◆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特點1、以鐵犁牛耕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發達,形成了比較成熟的農業技術2、小農經濟成為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3、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是封建經濟的基本形態4、小農是封建國家賦稅和徭役的主要承擔者5、封建國家為穩定小農,大都采取了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體驗高考(2007年廣東卷)“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女不織,或受之寒。”這句話反映了A古代婦女的地位較高B手工業經濟的生產方式C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D商品經濟的發達1、白居易詩:“機梭聲札札,牛驢走紜紜。……有財不行商,有丁不入軍。家家守村業,頭白不出門。”詩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②重視農業的觀念③家庭手工業的發展促進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遷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典型例題2、下圖為春秋時期鑄造的牛尊,許多歷史學家以它來證明春秋時期我國生產力有了很大提高。持這一觀點的學者在觀察此器時,必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A.牛尊的制作材料上 B.牛尊的腿上C.牛尊的鼻子上 D.牛尊的背部3、以下哪些說法符合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①一家一戶的小農個體生產②地主土地所有制③農民租種地主的土地④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D解題的關鍵是古代中國農業經濟有哪些特點。古代中國農業經濟,從生產經營方式上來看,主體是一家一戶的小農個體生產,從所有制形式上來看,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其主要形式,從經濟性質上來,是封建的自然經濟,其特點就是男耕女織,無地和少地的農民不得不租種地主的土地。答案D。古代中國的手工業經濟自給自足的手工業經濟;紡織、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業生產的基本史實;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特征考點要求:經營形態特點管理方式產品流通方式政府直接經營、集中大作坊民間私人自主經營農戶的副業武器等軍用品、官府貴族生活用品民間消費品在市場流通自己消費和交稅;剩余出售不在市場流通剩余部分出售艱難經營后來居上歷史悠久素稱發達(一)、古代手工業主要經營形態對比(閱讀)官營手工業民營手工業家庭手工業較大比重穩定重要
二、織女的勞績---紡織業發展歷程1、新石器時代:紡織業起源(原料:麻、葛、絲工具:骨梭、骨針等)2、漢代:品種多、技藝高、(素紗禪衣、絨錦)
遠銷海外(絲綢之路、“絲國”)3、唐代:私營作坊出現;官營規模大4、宋代:棉紡織業開始發展5、明代:①棉紡織業普及②出現雇工和勞動力市場(資本主義萌芽)2、商周時期:絲織業在經濟生產中地位重要(“婦功”)圖思考:古代中國紡織業發展有什么主要特點?◆古代中國紡織業發展主要特點從原料看:從經營形態看:從發展程度看:從發展趨勢看:麻、葛紡織業---絲織業---棉紡織業官營、地主官員私營、農民家庭分布廣、分工細、品種多、技藝高是中國最早產生資本主義萌芽的行業
三、攻金之工---冶煉業發展歷程1、冶銅業:(1)新石器時代:(2)商周時期:(3)秦朝:2、冶鐵業:銅器起源,但不是主要的生產工具青銅器制造水平世界領先
青銅防銹技術(1)春秋晚期產生(2)戰國時期推廣:(3)漢代推行官營:①塊煉鐵(鍛鐵)生鐵(鑄鐵)②煉鋼、淬火技術①燃料變化:②供風技術:自然通風人力畜力水力
(皮囊鼓風)(馬排鼓風)(水排)
木炭煤炭
三、奪得千峰翠色來---陶瓷業發展歷程1、制陶業制瓷業:(1)新石器時代:彩陶、黑陶(3)唐代:制瓷業成為獨立部門2、唐代陶瓷業成就:(1)唐三彩
(藝術陶制品)(2)兩大制體系:南青北白(越窯青瓷、邢窯白瓷)(3)唐朝晚期:首創釉下彩繪3、宋代名窯眾多:定窯、鈞窯、景德鎮、龍泉、耀州窯4、清代:發明粉彩瓷器工藝和琺瑯瓷。(康熙、雍正)幻燈片32圖(2)商代到東漢:陶釉陶瓷的過渡圖幻燈片33圖陸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東漢白瓷唐朝白瓷唐朝青瓷唐代釉下彩繪瓷水盂唐三彩青瓷極品--秘色瓷汝窯定窯鈞窯官窯哥窯景德鎮請您鑒賞
定窯:在河北曲陽,以燒造白釉瓷器為主,胎質薄而堅硬,瓷釉潔白瑩潤。裝飾方法有劃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汝窯:在河南寶豐,以燒制青釉瓷器著稱。釉面有細小的紋片,稱為“蟹爪紋”。哥窯:相傳在浙江龍泉,開片較大,為冰裂紋或形成一種無規則的蜘蛛網線,叫百圾碎。官窯:在河南開封,以燒制青釉瓷器著稱于世,釉面多有開片。鈞窯:在河南禹州,產品有的青中帶紅,華而不俗,稱為鈞紅;官窯哥窯汝窯定窯鈞窯康熙黃地琺瑯彩花卉瓷碗五彩八寶紋西瓜蓋罐(道光)粉彩云龍盤螭長瓶(光緒)
康熙時期又出現了琺瑯彩的瓷器,其花紋凸起有立體感,畫面瑰麗,華美絕倫。到雍正時期,把琺瑯彩中花、鳥、竹、石與詩、書法融為一體,富麗中見古雅之風,使人愛不釋手。這時期,粉彩瓷器的畫面也開始有了明暗、濃淡、深淺的變化與過渡,色調溫潤柔和,極富立體感。乾隆在位60年,瓷業生產無論質量、數量均達高峰。所以清代瓷器收藏應以康、雍、乾三代為主,不僅收藏價值高,且可保值、增值。
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特征1.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技術先進,長期領先世界。2.多種經營模式長期并存。指的官營手工業、私營手工業和家庭手工業同時存在。3.官營手工業規模巨大、行業眾多、分工細致、組織嚴密、管理完善、工藝超群。長期占據主導地位。4.明清時期,私營手工業開始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5.“男耕女織”式的家庭手工業成為了農業經濟的一種重要副業。2007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號”的打撈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考古工作者已經從南海一號上整理出大量珍貴的文物。以下文物不可能從該船發現的的是2.唐人有詩云:“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但后人一直認為秘色瓷開始生產于五代,直到1987年,陜西扶風法門寺出土了十多件精美的秘色瓷,最終印證了唐代就生產秘色瓷而非五代。以上材料說明獲取史料的有效途徑有:①文學記載側面反映②考古發掘③史書記載④民間傳說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A從唐詩和陜西扶風法門出土的瓷器,可知獲取史料的有效途徑有文學記載和考古發掘。典型例題:課程標準:1、概述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特點。2、了解“重農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響,分析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的原因。考試說明:1、商業“市”的形成與發展、主要的商業城市與著名的商幫、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特點。2、主要經濟政策重農抑商政策、海禁政策。古代中國的商業經濟和經濟政策城市的由來:
古代的“城”是統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換的場所。以后“城”、“市”結合,成為社會的中心,商業的繁榮也就總是與城市聯系在一起。問題一:“市”的形成與發展1.秦代:法律規定商品買賣必須①
。2.漢代:“市”有專門的管理機構;②
有9處正式的“市”。3.六朝:③“
”形成(1)性質:鄉村集市(2)特征:離城鎮稍遠、交通便利、自然形成、設④“
”實行行政管理。4.唐代:(1)“草市”逐漸演進為相對集中的地方商業中心;(2)⑤“
”比較繁榮;(3)原有“市”的管理制度已不能完全適應新的經濟形勢。5.宋代:(1)“市”突破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商業街形成;(2)商業活動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監管;(3)“草市”已具備比較完備的飲食服務設施。6.明清:都市中的商業區相當繁華。朝代“市”的發展情況秦代明碼標價漢代專門管理機構六朝“草市”形成唐代“草市”成為地方商業中心,“夜市”繁榮宋代突破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明清商業區繁華對比圖2與圖1,中國古代城市商業活動發生的重大變化是()
北宋汴京城唐長安城A.空間和時間的限制被打破
B.“草市”盛行,集鎮興起
C.出現了按地域集結的商幫
D.政府對商業活動的監管取消【解析】A中國城市功能在唐朝和宋朝發生重大變化。唐代城市中,“市”與“坊”,也就是市場和居民區嚴格分開,市場有嚴格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到了宋朝,“市”與“坊”的界限被打破,政府對市場的控制明顯放松。故選A。問題二:著名的商幫與主要的商業城市一、著名的商幫(1)出現:明代:(2)按地域結成的商幫,勢力強大的有①
和②
;(3)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現了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儲運、交際的③
。
商幫起家發展興盛徽商晉商經營鹽業致富經營鹽業致富經營茶葉、木材、糧食等經營絲綢、鐵器、茶葉、棉花、木材等“遍地徽商”:經營大宗商品和長途販運;插手生產領域;經營典當經營票號,走出國門
北方會館的典型代表——遼寧海城的山西會館。河南南陽的山陜會館二、主要的商業城市1.戰國時期:城市表現出商業集中的趨勢。2.漢代:都市因商業集中,形成繁榮景象(1)王莽時期:以“市”為重要標志的①
的商業中心形成a五都: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b在長安和“五都”設“五均”官,控制②
。(2)其他“都會”城市:薊、江陵、壽春、合肥、吳、番禺。3.南北朝時期:商業都市有建康、山陰、襄陽、郢州、交州。4.唐代:(1)③
、④
的商業最為繁盛;(2)廣陵“雄富冠天下”。5.宋代:都市商業繁盛,如汴京(開封)(1)商市繁榮;有夜市、⑤
。(2)有定時一聚的廟會集市,如相國寺廟會。6.清代:著名城鎮有⑥
、盛澤鎮、漢口、佛山鎮、景德鎮、朱仙鎮。問題三:古代中國商業發展的特點(1)商業市場形式多樣:如夜市、曉市和草市等(2)城市商業經濟發達(3)絲綢之路和陶瓷之路為主要渠道的對外貿易發達,構成了古代商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促成沿海港口城市走向興盛;(4)商人群體活躍:如晉商和徽商等(5)商業長期受重農抑商政策的壓制。典型例題小五被時空穿梭機送到宋朝汴京旅游,他可能看到和遇到的情況有①在夜市盤桓到三更半夜②在客舍附近購買食品充饑③白天到城郊購買瓷器④市場和居民區被高高的城墻分開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唐人張籍在《賈客樂》中寫道:“年年逐利西復東,姓名不在縣籍中。農夫稅多長辛苦,棄業寧為販寶翁。”詩中所述的從商原因主要有() ①商業利潤豐厚 ②商人好逸惡勞 ③農民賦稅沉重 ④政府取消了商業限制
A.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解析】D材料中所述從商的原因是因為農民賦稅沉重,不是好逸惡勞。商業自有其特點,“逐利西復東”也是比較辛苦的,而且古代一直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2008年全國普通高考山東文綜卷(解析版))圖3為北宋東京(今開封)示意圖,其中設置了兩處錯誤,它們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D北宋商品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夜市、草市、曉市開始出現;同時,出現了專門的娛樂場所“瓦子”;中國開始出現彩瓷是在元朝,元朝出現了青花瓷,故②錯誤,宋代時出現了各具特色的官窯;區域性商人群體出現于明清時期,故④表述錯誤。金陵向西賈客多,船中生長樂風波。欲發移船近江口,船頭祭神各澆酒。停杯共說遠行期,入蜀經蠻遠別離。金多眾中為上客,夜夜算緡眠獨遲。——張籍《賈客樂》想一想,這一首詩反映了商人怎樣的生活?反映了商人為了追逐利潤而往來奔波的生活方式。賈客燈下起,猶言發已遲。高山有疾路,暗行終不疑。寇盜伏其路,猛獸來相追。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岐。揚州有大宅,白骨無地歸。少婦當此日,對鏡弄花枝。——劉駕《賈客詞》想一想,這一首詩又反映了什么?古代商人常面對人身財產的安全風險。問題一:重農抑商政策(商鞅首先倡導)1、含義:重視農業,以農為本,限制工商業的發展2、目的:(1)維護自然經濟;(傳統社會的經濟基礎是自然經濟,農業生產的狀況直接關系到國家的興衰存亡)(2)維護政治穩定。(將農民束縛在土地上,有利于安定人心,保障國家安全,維護政治穩定)3、表現:(1)限制商人的日常生活;(如西漢初年,政府規定商人不得衣絲乘車)(2)發展官營商業,打擊富商大賈;(如西漢推行鹽鐵官營政策,王莽時期實行五均、六筦制)(3)對商人加重賦稅征收。(如漢初商人的賦稅加倍)4、實質:封建國家利用政治手段使小農經濟不致全面崩潰,保持自然經濟結構,維持封建生產關系。5、評價:積極:a.重視農業保護了農業生產和小農經濟;b.有利于加強對農民的剝削和控制,進而保障國家的安全,維護統治階級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基礎;消極:a防礙工商業的發展,強化了自然經濟,使之遲遲難以瓦解。b使社會經濟受到了壓抑,不利于商品經濟的發展,阻礙了新的生產方式的萌芽和發展。思考:在“重農抑商”政策下,為何工商業會不斷發展?1、統治者需要有商業、手工業為他們提供奢侈生活所需。2、各地物品資源的差別需要彼此交換,互通有無。3、農業的發展為手工業、商業提高了原料和市場。1.表現:關中、中原地區(黃河流域)
江南(長江中下游地區)2.南移的原因:問題二:區域經濟政策傾斜——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①北方戰亂較多,中原人口南遷,南方相對和平穩定;②北方農民大批南移,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并補充了江南的勞動力;③江南統治者為發展實力,比較重視發展經濟;④南北方勞動人民共同辛勤勞動,開發了江南;⑤南方生產條件和自然環境比較優越。1、遠古西晉:經濟重心在北方2、西晉隋唐:經濟重心逐漸南移3、五代遼宋夏金元明清:最終南移并不斷強化3、經濟重心的轉移的進程:問題三:“海禁”政策1、含義:明清時期,政府嚴禁私人出海貿易,嚴格限制外國商人到中國進行貿易。(對外貿易在官方主持下進行)。
2、目的:防范人民反抗,鞏固封建統治秩序;防范西方殖民主義入侵。嚴格限制絕對禁止3、影響:(1)從暫時、局部來看,在一定程度上也抵制了西方殖民侵略;(2)從長遠、全局來看,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導致中國落伍于世界。4、根源: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形態決定了對外很少有需求。“海禁”與“閉關鎖國”“閉關鎖國”政策含義:明清政府實行的限制對外貿易、交往的政策。明清實行的“海禁”政策是其突出表現。民間貿易明朝的對外貿易官方貿易海禁思考:明清統治者為什么要對民間貿易實行海禁?“海禁”與“閉關鎖國”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的原因:對付沿海抗清斗爭是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直接原因。封建自然經濟的封閉性是根本原因。西方殖民者的騷擾是客觀原因。思考:清朝統治者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原因有哪些?“海禁”與“閉關鎖國”禁止國人出海貿易限制外商來華貿易結果:阻礙資本主義萌芽;使中國長期與世界隔絕,逐漸在世界上落伍。資本主義萌芽時間:原因:地區:部門:性質:明代中后期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江南手工業部門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根本條件基礎手工業的進步是直接條件標志:出現機工出力,機戶出資的機房問題四: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的原因評價明清資本主義萌芽的地位:①是中國封建社會內部出現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國社會進步發展的總趨勢。②只出現在少數地區的少數行業當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③發展緩慢,直到鴉片戰爭前夕,就全國而言,農業和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然經濟仍占據主導地位【由于中國封建自然經濟的超常穩定性,稀疏而微弱的資本主義萌芽還不足以動搖封建自然經濟的根基】。問題四: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的原因1、重農抑商政策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產物。它的實施保護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使農耕經濟仍占據主導地位,妨礙了國內市場的擴大、自由勞動力的形成和資本的積累,苛捐雜稅限制了工商業的擴大再生產;國內市場的狹小、自由勞動力的缺乏導致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2、“海禁”政策,一方面,扼殺了中國對外貿易進步的可能性,妨礙了海外市場的開拓,抑制資本的原始積累;另一方面,也導致中國與世界隔絕,不能同外國進行科技和思想文化交流,喪失促進商品經濟發展和手工業技術進步的外部動力。海外市場狹小、資本原始積累不足、科技沒有長足進步,這些因素都不利于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3、“重農抑商”“與海禁”政策都是中國封建制度的衍生物,因此,可以說封建政治制度的束縛是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的根本原因。問題五: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1、中國古代經濟結構主要包括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三部分,農業是主體,手工業和商業是補充,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2、自然經濟的牢固存在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緩慢和長期停滯的重要原因。3、明清時期雖然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但是由于封建制度的束縛,特別是受到封建王朝“重農抑商”和“閉關鎖國”政策的嚴重阻礙,發展異常緩慢。對待我國古代經濟的科學態度1、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角度審視我國古代的主要經濟政策和措施戰國時期土地私有制的確立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是生產關系的一次質的飛躍,是這一時期社會生產發展的根本原因。戰國時期,農業生產力比較落后,農業發展較為脆弱,重農抑商政策的提出穩定了社會生產秩序,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是符合生產力發展的政策措施。宋元明清之際,社會生產力得到了很大發展,商品經濟繁榮,手工業生產水平提高,需要更多的勞動力從農業中分離出來,此時的封建政府仍然厲行重農抑商和“海禁”的政策,背離了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制約了資本主義萌芽,阻絕了與海外進行商業貿易和技術交流的通道。結果制約了商業和手工業的繁榮,阻礙了生產力的進步2、從文明史角度把握我國古代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發展的關系。我國古代的經濟文明從本質上講就是農業文明。農業是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主體和根本,手工業和商業是農業的附庸和補充。為了保證農業的地位和生產的規模,防止手工業和商業對農業勞動力的侵奪,封建國家一直厲行“抑商”,這是中國古代經濟兩千多年一直沒有形成質的變遷的根源。3、對古代政策和政策實施效果關系的正確認識經濟政策的推行,其目的就是發展經濟,服務于統治集團的根本利益。但是,某種經濟政策的推行,其效果未必與統治者的初衷完全一致。究其原因就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重農抑商是我國古代的一項根本經濟制度。其目的是通過“固本”來鞏固統治。從古代經濟發展的情況來看,這項政策在很長時間內確實起到了發展農業生產的作用。但是由于對農民的過分剝削,農民的處境極其悲慘。因此,“重農”政策沒有提高和改善農民的經濟地位和處境“抑商”的目的是防止商業對農業的沖擊,但是,隨著生產力的進步,交換的擴大,商業自身的發展常常會突破經濟制度的制約,發展很快。重要的商業都市和商幫的出現,就是典型的例證。典型例題:200805191.明朝時,浙江的棉紡織業出現“商賈從旁郡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紡織所成,或布或紗,清晨入市,易花而歸,仍治而紡織之,明且復持以易”。這段材料反映出這一時期經濟領域出現的新現象是(
)
A.浙江農村出現商品經濟 B.大量棉紡織品投入市場
C.棉紡織業的中心已形成 D.商人控制手工業生產【解析】D材料信息表明,商人購買棉花交由小民織布,然后購買他們的產品,到市場銷售獲取利潤。這個過程說明商人控制手工業生產,包買商產生。2.某中學高中歷史選修班學生在課余探討“明末清初之際黃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觀點的根本原因”時,眾說紛紜。請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黃宗羲總結實踐經驗的結果B.明清時期重農抑商政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跨境電商采購合同糾紛解決與合規管理
- 文化場館安保服務勞務派遣合同
- 醫學常見病癥診斷與處理知識試卷含法洛四聯征等案例
- 2024-2025學年湖北省云學聯盟高一下學期5月月考歷史試題及答案
- 錫盟輔警考試試題及答案
- 第5章蛋白質的三維結構 (一)
- 大學英語統考復習題
- 無人機應用技術1.9.無人機高速應急車道違章抓拍
- 2025至2030年中國兩門聯網門禁控制器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報告
- 真理題目及答案解析圖解
- 電工廠搬遷方案(3篇)
- 2025年南京市中考數學真題試卷
- 老年人眼科疾病
- 鋼板配送設計方案(3篇)
- 2025年內蒙古煤炭地質勘查(集團)一零九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中醫基礎學課件護理情志
- 小學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案
- T/CBMCA 039-2023陶瓷大板巖板裝修鑲貼應用規范
- 2025-2030中國美容美發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不銹鋼蝕刻板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肺炎診治和管理專家共識(2025)要點解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