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患者護理_第1頁
發熱患者護理_第2頁
發熱患者護理_第3頁
發熱患者護理_第4頁
發熱患者護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發熱患者護理第1頁/共32頁定義

發熱(Fever):是指在致熱源作用下或體溫調節中樞的功能障礙使體溫升高超過正常范圍的癥狀。(產熱增多或散熱減少)第2頁/共32頁定義

第3頁/共32頁第4頁/共32頁發熱的原因第5頁/共32頁發熱原因感染性發熱非感染性發熱腫瘤熱第6頁/共32頁一、感染性發熱1呼吸道病毒性感染2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3腎綜合征出血熱(發熱、出血、腎損害)4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5流行性乙型腦炎(三帶喙庫蚊)6急性病毒性肝炎(甲、乙、丙、丁、戊)7斑疹傷寒(體虱)8急性局灶性細菌性感染9敗血癥第7頁/共32頁第8頁/共32頁二、非感染性發熱(1)無菌性組織損傷及壞死產物性發熱:如大手術后、骨折、大面積燒傷、X線照射后的機械、物理性損傷;脾破裂、消化道出血、血管阻塞引起的心、肝、脾等內臟梗塞或肢體壞死;溶血性貧血、網狀內皮細胞增生癥、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及各種惡性腫瘤引起的組織壞死等。

(2)生物制劑或藥物反應引起的發熱:主要見于異種蛋白性發熱,如注射馬血清等;藥物熱,如磺胺類、巴比妥類、青霉素、碘酊等藥物過敏;輸血或輸液的熱原反應,以及各種預防接種疫苗等。

(3)產熱、散熱異常:如甲狀腺機能亢進、驚厥及癲癇持續狀態所致的產熱過多,因廣泛性疤痕、廣泛性皮炎、先天性汗腺缺乏癥、魚鱗癬或包蓋過嚴(多見于小嬰兒)所致的散熱障礙及大量失血、失水引起脫水熱等。

(4)中樞性發熱:如中暑、安眠藥中毒、腦溢血、顱骨骨折、腦震蕩等使體溫調節中樞受損,某些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所致的低熱,以及嬰兒體位中樞調節功能失常等。

(5)致熱類固醇性發熱:如周期熱、腎上腺癌、慢性肝炎、肝硬化、原膽烷醇酮治療腫瘤時的發熱。

(6)其它:如免疫性疾病、紅斑狼瘡、風濕熱、類風濕性關節炎、結節性動脈周圍炎、皮肌炎可引起發熱。某些少見病如眼口生殖器脂膜炎、肉芽腫疾病等均可引起發熱。第9頁/共32頁第10頁/共32頁三、腫瘤熱也稱為癌性發熱。腫瘤熱一般無規律性,惡性淋巴瘤、急性白血病患者在發病早期就有發熱癥狀。第11頁/共32頁腫瘤熱臨床表現1.發熱一般以低熱為主。呈間歇式持續狀態。時間長短不一。2.病人一般無明顯消化不良、食欲減退癥狀(消化系統腫瘤除外)。3.患者常伴有頭暈、乏力、體重減輕、盜汗等臨床表現。4.腫瘤熱在應用有效的抗腫瘤藥治療或手術切除后,可自行消退。5.腫瘤熱患者應用抗感染治療無效,應用非甾體消炎藥(這類藥物包括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萘普生、萘普酮、雙氯芬酸、布洛芬、尼美舒利、羅非昔布、塞來昔布等,該類藥物具有抗炎、抗風濕、止痛、退熱和抗凝血等作用)第12頁/共32頁第13頁/共32頁發熱的分類發熱的程度低熱:37.5℃~38℃,多見于活動性肺結核、風濕熱;低熱持續2周以上,則可稱之為長期低熱中等熱:38.1℃~39℃,多見于急性感染高熱:39.1℃~41℃,見急性感染;高熱持續2周以上者,即為長期高熱過高熱:>41℃,如中暑。第14頁/共32頁發熱的分類熱型1、稽留熱:體溫高達39℃以上。波動幅度<1℃。見于傷寒、肺炎。2、間歇熱:體溫驟升至39℃以上,而后降至正常以下,經一個間歇后,再規律地交叉出現,見瘧疾。3、弛張熱:體溫在39℃以上,波動幅度大于2~3℃。而最低溫度始終高于正常。見敗血癥。4、不規則熱:一日間體溫變化極不規則,且持續時間不定。見于流感、腫瘤病人發熱。

第15頁/共32頁熱型第16頁/共32頁熱型第17頁/共32頁熱型第18頁/共32頁熱型第19頁/共32頁第20頁/共32頁發熱的分期1、體溫上升:其特點是產熱大于散熱,皮膚血管收縮,汗腺分泌減少,皮膚溫度降低,病人表現為皮膚蒼白,干燥,無汗和畏寒,有時伴畏寒、顫抖。2、高熱持續期:其特點是產熱和散熱在較高水平上趨于平衡,體溫持續在較高轉狀態,因皮膚血管開始擴張,體表血流量增加.病人表現為皮膚潮紅而灼熱,呼吸和脈搏、心率加快。

3、退熱期:其特點是散熱增加而產熱降至正常水平,體溫趨于正常。此期皮膚血管進一步擴張,皮膚溫度增高,引起汗腺分泌增多,病人大量出汗。第21頁/共32頁發熱的治療物理降溫:冰枕(冰槽、冰帽)、酒精擦浴、溫水擦浴、冰冷敷、灌腸、降溫毯退熱藥:肌肉、靜脈、口服、外貼退燒貼、肛塞退熱藥第22頁/共32頁第23頁/共32頁冷療部位有大血管處和額頭,如腋下,腹股溝等禁忌:枕后、耳廓、陰囊、心前區、腹部、足底注意:用冷時間適當,不得超過30分鐘,休息60分鐘后再使用。用冷過程中隨時觀察局部皮膚顏色,確保無發紫麻木及凍傷。冰袋及時更換,不得直接接觸皮膚。第24頁/共32頁冷療部位第25頁/共32頁常規護理(一)酌情減少活動。高熱絕對臥床,因高熱時,新陳代謝率增快,消耗過多,進食少,體弱,要保證休息環境安靜、溫度適宜、空氣流通。(二)疑為傳染病者,應先行隔離,以防交叉感染。(三)入院后盡早留取大、小便標本及血培養送檢。(四)飲食:給予高熱量、高維生素、可消化流質或半流質飲食;發熱時鼓勵病人每日飲水3000ml以上;對不能進食可按醫囑靜脈補液,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昏迷病人給予鼻飼流質飲食。(五)測量體溫:一般為3-4次/日,≥38.5每4小時測量一次,待體溫恢復正常后可改可為每日測量1-2次。第26頁/共32頁常規護理(六)體溫達38℃以上時行頭部冷敷,體溫達39℃時給予物理降溫,行溫水或酒精擦浴,降溫后30分鐘測量并記錄于體溫單上。(七)體溫驟退者,注意保暖,防出汗過多而導致虛脫。(八)口腔護理:因發熱致唾液分泌減少,口腔粘膜干燥,口內食物殘渣易發酵致口腔潰瘍。故對不能進食或昏迷病人行口腔護理日三次。(九)皮膚護理:對出汗較多的病人應勤換內衣褲,加強皮膚護理,防褥瘡發生。(十)高熱出現譫亡,應及時用床檔防墜床,出現昏迷時,按昏迷病人護理常規護理。第27頁/共32頁飲食安排(1)供給高熱能、高蛋白質、富含維生素和無機鹽以及口味清淡,易于消化的飲食。根據病情可給予流質、半流質飲食或軟飯。流質飲食可選用牛奶、豆漿、蛋花湯、稠米湯、綠豆湯、藕粉、鮮果汁、去油雞湯等,半流質飲食可選用大米粥、肉末菜末粥、面片湯甩雞蛋、肉末菜末面條、餛飩、豆腐腦、銀耳羹等,軟飯可選用饅頭、面包、軟米飯、包子、瘦肉類、魚、蝦、蛋、瓜茄類、嫩菜葉、水果等食品。

(2)供給充足液體,有利于體內的毒素稀釋和排出,還可補充由于體溫增高喪失的水分,可飲開水、鮮果汁、菜汁、米湯、綠豆湯等。3000ml以上

(3)忌用濃茶、咖啡、酒精飲料及具有刺激性調味品(芥末、辣椒、胡椒等),并限制油膩的食物。

(4)宜采用少吃多餐制,流質飲食每日進食6~7次,半流質每日進食5~6次,軟飯每日3~4次,這樣既可補充營養物質,還可減輕胃腸負擔,有利于疾病康復第28頁/共32頁飲食第29頁/共32頁分期護理體溫上升:此期應注意給病人保暖,加蓋被子,同時給服熱飲料,而使肌肉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