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互聯網思維(知乎)_第1頁
如何培養互聯網思維(知乎)_第2頁
如何培養互聯網思維(知乎)_第3頁
如何培養互聯網思維(知乎)_第4頁
如何培養互聯網思維(知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互聯網圈外的人,如何通過業余時間了解互聯網,培養互聯網思維?比方看36kr、虎嗅這類?(到知乎關注這個問題,能看到更多答案,此處僅收錄目前贊數最多答案〕shotgun,前前前前程序猿,前前前產品狗,前前銷獸…iriszxcy、許逍遙、馬小馬等人贊同我想說其實根本沒有互聯網思維這種東西好嗎?

2000年開始進入互聯網這個領域,中間也經歷了很多,曾經退出,然后又進入,又退出,最終還是回來了。這也是宿命吧?

最近微信朋友圈一直在瘋傳互聯網思維什么的,然后有一群壓根不是互聯網行業的朋友不停給我發“互聯網成功學〞和“互聯網思維〞。我想說:你們都被騙了!

2000年第一次互聯網低谷期的時候,互聯網思維沒能出來救命。

騰訊差點被馬化騰幾百萬美元賣掉的時候互聯網思維沒能出來救命。

傳統企業瘋狂上網站、阿里巴巴、微博、微信營銷的時候互聯網思維也沒能出來救命。

那談互聯網思維有什么用?

記得有一次跟金融界一個前輩食飯,他說了一段話很有深意:“風險和收益是對等的,高風險低收益的事情只有傻子才能,低風險低收益的事情就是一般老百姓做的,低風險高收益的事情人人想干,但是你懂的,你沒這個命,所以我們一幫所謂高智商的人就都擠在高風險高收益的行業了。〞

互聯網思維就是我們這群沒背景沒資源的平民,試圖逆襲高富帥,其中九千九百九十九個倒下了,剩下的那名成功者被記者堵在廁所里問為什么?他被逼急了編出來的!

然后呢?為了圓謊,他必須從自己的成功中找出“必然性〞,總不能說:“我去了趟硅谷,回來決定山寨谷歌、臉書、亞馬遜、蘋果吧?〞,總不能說“我撲街了一次一次又一次,只是主角光環保佑沒徹底掛,于是熬到今天剩者為王吧?〞,總不能說“好幾次我都想跑了,結果速度不夠快留下來變成了贏家吧?〞

于是,上帝視角開啟,主角必須是提前二十年知道了所有的變化,精確布局,臨危不懼,靈活變化,鎮定指揮,而且熟知"互聯網思維",拜托,這不是穿越小說。

再然后,后來的一撥人拿著紅寶書當圣經,哦,不對,是魔法書,對著投資人念咒:“互聯網思維〞,“商業模式〞,“用戶粘性〞,“快給我錢!〞。

你倒是去問問那九千九百九十九個人,互聯網思維為啥沒救他們的命呀?

……

前年在斯坦福大學聽投資前輩講理念,“投資有技術積存的團隊,價值總不會歸零〞,咦?人家沒提互聯網思維呀?這可是互聯網風投創始地。

去年在鵝廠聽某大牛介紹產品設計,“用戶體驗要反復錘煉,直到90%的用戶都能舒暢使用。〞啊?人家也沒提互聯網思維呀?是不是搞錯了?

今年聽以前某同事分享創業的體會,“要敢于打破一切框架〞,哇,還是沒有互聯網思維的影子,去哪兒了?

“技術積存〞,“做好產品〞,“打破一切框架〞,這不是哪個行業都需要的嗎?哪有什么互聯網思維?

免費是互聯網思維嗎?

巴菲特說“本錢優勢的公司終將勝出〞的時候沒想過互聯網,我可以肯定這一點是因為他說過互聯網公司太復雜他不玩。

沃爾瑪,Costco以零利潤甚至負利潤銷售商品的時候還沒互聯網思維什么事情,可是他們已經知道吸引客流,從而收取會員費、提供增值效勞〔如超市旁邊店鋪的出租〕,占有現金流去做投資〔Costco主要是現金和儲蓄卡支付〕這些“互聯網商業模式〞了。

這些都是傳統的商業模式革命而已,只是一些互聯網公司也用了它們。不同的是,互聯網業務如果不包括硬件,往往可以將本錢平攤到“零〞,亞馬遜、蘋果、谷歌、小米也沒說送啊?

互聯網不是救世主,從來就不是。

來,跟我一起唱:“一、二,起,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一切都要靠自己。〞……

吐槽吐夠了,放點干貨,以免被踐踏致死。

圈外人要了解這個行業,別去網上看資料,好多都是專門寫軟文營銷的人編的,看了非把你帶溝里去,我教你一個簡單方法,所有進入這個行業的人都是因為愛好,從最早的個人站長,到后來的創業者,大多都是找到了自己喜歡的點。

不妨找一個自己喜歡的點〔比方移動互聯網,智能終端,健康等〕,最好還是跟自己原先業務接近的點,未來一切都會互聯網化,其實跨領域人才才是最缺的。醫生可以研究智能健康設備,老師可以研究在線教育,制造業可以研究按需制造,金融行業的可以研究P2P或者眾籌平臺。

對美國互聯網行業感受最深的一點就是,他們是醫生在開發醫療系統,教師在做在線教育,媒體人在做新媒體,計算機技術只是根本技能和工具,這是美國的一大優勢,也是中國未來的開展趨勢。

想方法變成這樣的O2O人才,才是最現實的。

找到點以后,改變自己用產品的思路,從簡單的用變成邊用邊摸索,我們圈內人,多半帶著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