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4年度環境綠皮書年度指標中國環境的變化趨勢
第一主題污染物排放總量狀況2013年,全國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均實現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年度目標。廢水中主要污染物2013年,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為2352.7萬噸,比上年下降2.9%;氨氮排放總量為245.7萬噸,比上年下降3.1%。表12013年全國廢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廢氣中主要污染物2013年,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為2043.9萬噸,比上年下降3.5%;氮氧化物排放總量為2227.3萬噸,比上年下降4.7%。固體廢物2013年,全國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為327701.9萬噸,綜合利用量(含利用往年儲存量)為205916.3萬噸,綜合利用率為62.3%。表22013年全國廢氣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表32013年全國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及利用情況第二主題水河流在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浙閩片河流、西北諸河和西南諸河十大流域的國控斷面中,Ⅰ~Ⅲ類、Ⅳ~Ⅴ類和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分別為71.7%、19.3%和9.0%。與2012年相比,水質無明顯變化。主要污染指標為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和五日生化需氧量。表42013年全國十大流域水質類別比較圖1湖泊(水庫)2013年,水質為優良、輕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國控重點湖泊(水庫)比例分別為60.7%、26.2%、1.6%和11.5%。與2012年相比,各級別水質的湖泊(水庫)比例無明顯變化。主要污染指標為總磷、化學需氧量和高錳酸鹽指數。表52013年重點湖泊(水庫)水質狀況富營養、中營養和貧營養的湖泊(水庫)比例分別為27.8%、57.4%和14.8%。地下水2013年,地下水環境質量的監測點總數為4778個,其中國家級監測點800個。水質優良的監測點比例為10.4%,良好的監測點比例為26.9%,較好的監測點比例為3.1%,較差的監測點比例為43.9%,極差的監測點比例為15.7%。主要超標指標為總硬度、鐵、錳、溶解性總固體、“三氮”(亞硝酸鹽、硝酸鹽和氨氮)、硫酸鹽、氟化物、氯化物等。表62004~2013年國控重點湖泊(水庫)水質情況圖2與2012年相比,有連續監測數據的地下水水質監測點總數為4196個,分布在185個城市,水質綜合變化以穩定為主。其中,水質變好的監測點比例為15.4%,穩定的監測點比例為66.6%,變差的監測點比例為18.0%。重點水利工程三峽庫區長江干流水質良好,3個國控斷面均為Ⅲ類水質。一級支流總氮和總磷超標斷面比例分別為90.7%和77.9%。支流水體綜合營養狀態指數范圍為28.8~73.0,富營養的斷面占監測斷面總數的26.6%。支流水體優勢種主要為硅藻門的小環藻,藍藻門的顫藻、微囊藻,甲藻門的多甲藻和隱藻門的隱藻等。南水北調(東線)長江取水口夾江三江營斷面為Ⅲ類水質。輸水干線京杭運河里運河段、寶應運河段、宿遷運河段、魯南運河段、韓莊運河段和梁濟運河段水質均為良好。與2012年相比,梁濟運河段水質有所好轉,其他河段無明顯變化。洪澤湖湖體為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標為總磷,營養狀態為輕度富營養。駱馬湖、南四湖和東平湖湖體水質良好,營養狀態為中營養。匯入駱馬湖的沂河水質良好。匯入南四湖的11條河流中,洙趙新河為輕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標為化學需氧量和石油類,其他河流水質良好。匯入東平湖的大汶河水質良好。南水北調(中線)取水口陶岔斷面為Ⅱ類水質。丹江口水庫水質為優,營養狀態為中營養。入丹江口水庫的9條支流水質均為優良。與2012年相比,天河、官山河和老灌河水質有所下降,其他河流無明顯變化。海洋狀況2013年,中國海域海水環境狀況總體較好,近岸海域水質一般。全海海域2013年,中國全海海域海水環境狀況總體較好,符合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約占全國海域面積的95%。近岸海域2013年,全國近岸海域水質一般。Ⅰ、Ⅱ類海水點位比例為66.4%,比上年下降3.0個百分點;Ⅲ、Ⅳ類海水點位比例為15.0%,比上年上升3.0個百分點;劣Ⅳ類海水點位比例為18.6%,與上年持平。主要污染指標為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渤海近岸海域水質一般。Ⅰ、Ⅱ類海水點位比例為63.2%,比上年下降4.1個百分點;Ⅲ、Ⅳ類海水點位比例為30.7%,比上年上升10.2個百分點;劣Ⅳ類海水點位比例為6.1%,比上年下降6.1個百分點。主要污染指標為無機氮、鉛和鎳。黃海近岸海域水質良好。Ⅰ、Ⅱ類海水點位比例為85.2%,比上年下降1.8個百分點;Ⅲ、Ⅳ類海水點位比例為14.8%,比上年上升1.8個百分點;無劣Ⅳ類海水點位,與上年相同。主要污染指標為無機氮和石油類。東海近岸海域水質極差。Ⅰ、Ⅱ類海水點位比例為30.5%,比上年下降7.4個百分點;Ⅲ、Ⅳ類海水點位比例為20.0%,比上年上升4.2個百分點;劣Ⅳ類海水點位比例為49.5%,比上年上升3.2個百分點。主要污染指標為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和生化需氧量。南海近岸海域水質良好。Ⅰ、Ⅱ類海水點位比例為91.3%,比上年上升1.0個百分點;Ⅲ、Ⅳ類海水點位比例為2.9%,比上年下降1.0個百分點;劣Ⅳ類海水點位比例為5.8%,與上年持平。主要污染指標為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和pH值。圖32013年近海海域水質比較重要海灣在9個重要海灣中,北部灣水質優,黃河口水質良好,遼東灣、渤海灣和膠州灣水質差,長江口、杭州灣、閩江口和珠江口水質極差。與2012年相比,北部灣和渤海灣水質變好,黃河口和閩江口水質變差,其他海灣水質基本穩定。陸源污染物2013年,監測了423個日排污水量大于100立方米的直排海工業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綜合排污口,污水排放總量約為63.84億噸。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為22.1萬噸,石油類為1636噸,氨氮為1.69萬噸,總磷為2841噸,汞為213千克,六價鉻為1908千克,鉛為7681千克,鎘為392千克。表72013年四大海區受納污染物情況第三主題城市環境空氣質量74個新標準第一階段監測實施城市2013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及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共74個城市按照新標準開展監測,依據《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對SO2、NO2、PM10、PM2.5年均值,CO日均值和O3日最大8小時均值進行評價,74個城市中僅海口、舟山和拉薩3個城市空氣質量達標,占4.1%;超標城市比例為95.9%。空氣質量相對較好的前10位城市是海口、舟山、拉薩、福州、惠州、珠海、深圳、廈門、麗水和貴陽,空氣質量相對較差的前10位城市是邢臺、石家莊、邯鄲、唐山、保定、濟南、衡水、西安、廊坊和鄭州。74個城市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60.5%,平均超標天數比例為39.5%。10個城市達標天數比例介于80%~100%,47個城市達標天數比例介于50%~80%,17個城市達標天數比例低于50%。三大重點區域2013年,京津冀和珠三角區域所有城市均未達標,長三角區域僅舟山六項污染物全部達標。表82013年重點區域各項污染物達標城市數量2013年,京津冀區域13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達標天數比例范圍為10.4%~79.2%,平均為37.5%;超標天數中,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為20.7%。有10個城市達標天數比例低于50%。在京津冀地區超標天數中,以PM2.5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最多,占66.6%;其次是PM10和O3,分別占25.2%和7.6%。2013年,長三角區域25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達標天數比例范圍為52.7%~89.6%,平均為64.2%。超標天數中,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為5.9%。舟山和麗水2個城市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介于80%~100%,其他23個城市達標天數比例介于50%~80%。在長三角地區超標天數中,以PM2.5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最多,占80.0%;其次是O3和PM10,分別占13.9%和5.8%。2013年,珠三角區域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范圍為67.7%~94.0%,平均為76.3%。超標天數中,重度污染天數比例為0.3%。深圳、珠海和惠州的達標天數比例在80%以上,其他城市達標天數比例介于50%~80%。在珠三角地區超標天數中,以PM2.5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最多,占63.2%;其次是O3和NO2,分別占31.9%和4.8%。灰霾中國氣象局基于能見度的觀測結果表明,2013年全國平均霾日數為35.9天,比2012年增加18.3天,為1961年以來最多。中東部地區霧和霾天氣多發,華北中南部至江南北部的大部分地區霧和霾日數范圍為50~100天,部分地區超過100天。環境保護部基于空氣質量的監測結果表明,2013年1月和12月,中國中東部地區發生了2次較大范圍區域性灰霾污染。兩次灰霾污染過程均呈現污染范圍廣、持續時間長、污染程度嚴重、污染物濃度累積迅速等特點,且污染過程中的首要污染物均以PM2.5為主。其中,1月的灰霾污染過程接連出現17天,造成74個城市發生677天次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氣,其中重度污染477天次,嚴重污染200天次。污染較重的區域主要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特別是河北南部地區,石家莊、邢臺等為污染最重城市。12月1日至9日,中東部地區集中發生了嚴重的灰霾污染過程,造成74個城市發生271天次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氣,其中重度污染160天次,嚴重污染111天次。污染較重的區域主要為長三角區域、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東北部分地區,長三角區域為污染最重地區。2013年,256個尚未執行新標準的其他地級及以上城市,依據《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對SO2、NO2和PM10三項污染物年均值進行評價,256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城市比例為69.5%。SO2年均濃度達標城市比例為91.8%,劣三級城市比例為1.2%;NO2年均濃度均達標,其中達到一級標準的城市比例為86.3%;PM10年均濃度達標城市比例為71.1%,劣三級城市比例為7.0%。酸雨酸雨頻率2013年,在473個監測降水的城市中,出現酸雨的城市比例為44.4%,酸雨頻率在25%以上的城市比例為27.5%,酸雨頻率在75%以上的城市比例為9.1%。降水酸度2013年,降水pH年均值低于5.6(酸雨)、低于5.0(較重酸雨)和低于4.5(重酸雨)的城市比例分別為29.6%、15.4%和2.5%。與上年相比,酸雨、較重酸雨和重酸雨的城市比例分別下降1.1個百分點、3.3個百分點和2.9個百分點。圖42006~2013年全國酸雨發生情況2013年,全國酸雨分布區域集中在長江沿線及中下游以南,主要包括江西、福建、湖南、重慶的大部分地區,以及長三角、珠三角和四川東南部地區。酸雨區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10.6%。聲環境區域聲環境地級及以上城市2013年,316個進行晝間監測的城市中,區域聲環境質量為一級和二級的城市比例為76.9%,三級的城市比例為22.8%,五級的城市比例為0.3%,無四級城市。與2012年相比,城市區域聲環境質量二級的城市比例下降1.8個百分點,三級的城市比例上升2.5個百分點,其他級別的城市比例無明顯變化。在293個進行夜間監測的城市中,區域聲環境質量為一級和二級的城市比例為48.5%,三級和四級的城市比例為51.5%,無五級城市。環保重點城市2013年,113個城市進行了晝間監測,區域聲環境等效聲級范圍為47.7~58.7dB(A)。區域聲環境質量為一級和二級的城市比例為74.4%,三級的城市比例為25.6%,無四級城市和五級城市。110個城市進行了夜間監測,區域聲環境等效聲級范圍為39.2~50.4dB(A)。區域聲環境質量為一級和二級的城市比例為36.4%,三級和四級的城市比例為63.6%,無五級城市。城市功能區聲環境2013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各類功能區共監測17696點次,晝間、夜間各8848點次。各類功能區晝間達標點次比例為91.1%,與上年持平;夜間達標點次比例為71.7%,比上年上升2.1個百分點。環保重點城市各類功能區共監測8668點次,晝間、夜間各4334點次。各類功能區晝間達標點次比例為90.7%,夜間達標點次比例為67.9%。表92013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各類功能區達標情況表102013年環保重點城市各類功能區達標情況第四主題土地與農村環境狀況耕地質量問題凸顯,區域性退化問題較為嚴重,農村環境形勢依然嚴峻。土地資源及耕地根據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截至2012年底,全國共有農用地64646.56萬公頃,其中耕地13515.85萬公頃、林地25339.69萬公頃、牧草地21956.53萬公頃;建設用地3690.70萬公頃,其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3019.92萬公頃。2012年,全國因建設占用、災毀、生態退耕等原因減少耕地面積40.20萬公頃,通過土地整治、農業結構調整等增加耕地面積32.18萬公頃,年內凈減少耕地面積8.02萬公頃。水土流失根據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普查成果,中國現有土壤侵蝕總面積294.91萬平方千米,占國土面積的30.72%。其中,水力侵蝕129.32萬平方千米,風力侵蝕165.59萬平方千米。第五主題自然生態環境狀況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穩定。生態環境質量2012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一般”。在2461個縣域中,“優”“良”“一般”“較差”和“差”的縣域分別有346個、1155個、846個、112個和2個。生態環境質量以“良”和“一般”為主,約占國土面積的67.2%。生態環境質量“優”和“良”的縣域主要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南及東北的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區,“一般”的縣域主要分布在華北平原、東北平原西部、內蒙古中部和青藏高原,“較差”和“差”的縣域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區。生物多樣性在生態系統多樣性方面,中國具有地球陸地生態系統的各種類型,其中森林類型212類、竹林36類、灌叢類型113類、草甸77類、荒漠52類。中國淡水水域生態系統復雜,濕地有近海與海岸濕地、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濕地和人工濕地5類,近海有黃海流域、東海流域、南海流域和黑潮流域4個大海洋生態系統,近岸海域分布著濱海濕地、紅樹林、珊瑚礁、河口、海灣、澙湖、島嶼、上升流、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態系統,以及海底古森林、海蝕與海積地貌等自然景觀和自然遺跡。在人工生態系統方面,主要有農田生態系統、人工林生態系統、人工濕地生態系統、人工草地生態系統和城市生態系統等。在物種多樣性方面,中國擁有高等植物34792種,其中苔蘚植物2572種、蕨類2273種、裸子植物244種、被子植物29703種。此外,中國幾乎擁有溫帶的全部木本屬。中國約有脊椎動物7516種,其中哺乳類562種、鳥類1269種、爬行類403種、兩棲類346種、魚類4936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共420種,大熊貓、朱鹮、金絲猴、華南虎、揚子鱷等數百種動物為中國所特有。中國已查明真菌種類10000多種。在遺傳資源多樣性方面,中國栽培作物有528類1339個栽培種,經濟樹種達1000種,中國原產的觀賞植物種類達7000種,家養動物576個品種。自然保護區截至2013年底,全國共建立各種類型、不同級別的自然保護區2697個,總面積約14631萬公頃。其中陸域面積14175萬公頃,占全國陸地面積的14.77%。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407個,面積約9404萬公頃。表11濕地2013年,實施濕地保護工程59個,安排中央財政濕地保護補助資金項目122個。新指定5處國際重要濕地,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總數達到46個。新批國家濕地公園(試點)131處,新增濕地保護面積30萬公頃。外來入侵物種目前中國有約500種外來入侵物種。近十年,新入侵中國的惡性外來物種有20多種,常年大面積發生危害的物種有100多種。互花米草沿中國大陸海岸線分布面積為35995.2公頃。森林環境狀況全國森林資源進入了數量增長、質量提升的穩步發展時期。森林資源根據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2009~2013年)結果,全國森林面積2.08億公頃,森林覆蓋率21.63%,活立木總蓄積164.33億立方米,森林蓄積151.37億立方米。森林面積列世界第5位,森林蓄積列世界第6位,人工林面積居世界首位。與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2004~2008年)相比,森林面積增加122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增長1.27個百分點,活立木總蓄積和森林蓄積分別凈增15.20億立方米和14.16億立方米。隨著森林總量增加、結構改善和質量提高,森林生態功能進一步增強。全國森林植被總生物量170.02億噸,總碳儲量達84.27億噸;年涵養水源量5807.09億立方米,年固土量81.91億噸,年保肥量4.30億噸,年吸收污染物量0.38億噸,年滯塵量58.45億噸。森林生物災害2013年,全國主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面積720.5萬公頃,主要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控制在5‰以下,無公害防治率達85%,松材線蟲病、美國白蛾等重大林業有害生物危害得到控制。草原環境狀況草原資源2013年,全國草原面積近4億公頃,約占國土面積的41.7%。西部12個省(區、市)草原面積為3.31億公頃,占全國草原面積的84.2%。內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甘肅和四川六大牧區省份草原面積共2.93億公頃,約占全國草原面積的75.0%。南方地區草原以草山、草坡為主,大多分布在山地和丘陵,面積約0.67億公頃。草原生產力2013年,全國天然草原鮮草總產量達10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撤資協議書范本正本(含知識產權歸屬)
- 教育機構保潔員派遣服務合同
- 自貢職業技術學院《平面構成》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4年江蘇泰州市高港實驗學校數學七年級第一學期期末綜合測試模擬試題含解析
- 內蒙古商貿職業學院《草坪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4-2025學年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數學七年級第一學期期末質量檢測試題含解析
- 企業福利鹽產品定制創新創業項目商業計劃書
- 鮮榨果茶現場制作體驗企業制定與實施新質生產力項目商業計劃書
- 體育休閑公園住宅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項目商業計劃書
- 美食烹飪度假工作坊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項目商業計劃書
- GB/T 18362-2008直燃型溴化鋰吸收式冷(溫)水機組
- 社區工作者經典備考題庫(必背300題)
- 2023年陜西韓城象山中學高一物理第二學期期末聯考試題(含答案解析)
- 年產10萬噸污水處理藥劑菌劑項目環評報告書
- 腎上腺常見疾病影像診斷課件
- 倉庫組長崗位說明書
- (精選word)2019《普速鐵路線路修理規則》
- 高等教育心理學知識考核題庫與答案
- JTGT 3832-2018 公路工程預算定額 說明部分
- UPS基礎知識培訓教材PPT(76張)課件
- 了凡四訓-(課堂PPT)課件(PPT 33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