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城市建設史-近代城市規劃的理論與實踐_第1頁
外國城市建設史-近代城市規劃的理論與實踐_第2頁
外國城市建設史-近代城市規劃的理論與實踐_第3頁
外國城市建設史-近代城市規劃的理論與實踐_第4頁
外國城市建設史-近代城市規劃的理論與實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近代城市規劃的理論與實踐2近代城市規劃的理論與實踐一社會背景:18—19世紀科學技術得到空前的發展,城市中開設了大量的大生產工廠、出現了鐵路等新型的交通工具。傳統的以手工業小作坊生產的城市結構完全不適應生產方式的變化所帶來的對城市的新要求,城市成為了矛盾的焦點。為了解決城市矛盾,一些開明人士、統治階級以及空想社會主義者曾經作了一些有益的理論探討和部分實驗。31760-1860年前后,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導致城市的近代化工業化帶來人口城市城市規模迅速擴大資本與科技高度集中不斷產生新的工業區和新城市城市環境質量的下降交通的擁堵■早期:托馬斯.摩爾的“烏托邦”安德雷亞的基督教之城康帕內拉的太陽城

■后期:歐文的新協和村傅里葉的法郎吉

二.空想社會主義城市:

二.空想社會主義城市:托馬斯·莫爾歐文的新協和村

基本主張:以“勞動交換銀行”及“農業合作社”來控制生產的私有化和消費的社會性之間的矛盾;未來社會將按公社組成,土地國有,實行共產主義,最后公社遍布于全世界,形成公社總聯盟,國家消亡。新協和村方案:人數為300---2000人,每人有耕地,公社中央為長方形大院,設公用廚房、食堂、學校、會議廳,四周為住宅、醫院、招待所,周圍有花園,外圍有工場、飼養場、啤酒廠、面包房、田地和牧場。實踐:美國印地安那州。傅里葉的法郎吉Phalanges

主張以社會大生產代替家庭小生產,組織公共生活。他的空想比歐文更為極端,把400個家庭集中在一個巨大建筑物中。Phalanstere73.

空想社會主義的歷史意義:

城市設想沒有產生實際的影響,但其中包含了一些與過去不同的新主張:從更廣闊的角度,聯系整個社會經濟制度來看待城市,把城市建設和社會改造聯系起來;

主張城市盡可能接近農村,以促進城市與農村的結合,消除原有城市的各種矛盾和弊端;

重視城市居民的公共生活、集體生活,提出多種公共建筑和設施等等。對以后城市規劃思想頗有影響,如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英國早期的“衛星城鎮”理論等。1、在大城市周圍建設小城市吸引人口,疏散人口來解決城市問題2、城市的分散發展1、在大城市內部進行結構重組,內部解決城市問題2、城市的集中發展霍華德的田園城市——城市分散主義柯布西耶的明日城市——城市集中主義9三.田園城市:19世紀末英國政府授權英國社會活動家霍華德以“城市改革”和“解決居住問題”的名義進行社會調查,針對當時社會上出現的種種問題進行研究,提出整改方案。

1898年霍華德著述《明天——一條引向改革的和平道路》,后改名為《明日的田園城市》。埃比尼澤·霍華德2.霍華德和“田園城市”理論(GardenCity)霍華德構思的城市組群“城鄉磁體”——田園城市

理想的城市應兼有城與鄉兩者的優點,并使城市生活和鄉村生活像磁鐵那樣相互吸引,共同結合。

——城鄉結合體

主張:城市到一定規模,應停止增長,其過量部分由鄰近另一城市接納。因而居民點就像細胞繁殖,在綠色田野背景下,呈現為多中心的復雜的城鎮集聚區。即若干田園城市圍繞一中心城市,構成一個城市組群,用鐵路或道路把城市群連接起來,他把這種多中心的組合稱為“社會城市”。

霍華德構想的城市組群右圖中表示的是一個25萬人口田園城市。其人口組合模式由六個單體田園城市圍繞中心城市形成城市組群。中心城市可略大些,建議為58000人,其他圍繞中心的田園城市為32000人。各城市經濟上獨立,政治上聯盟,文化上密切聯系,把城市和鄉村統一成一個相互滲透的區域。12六分之一片段田園城市布局示意圖城市中心為花園,四周有市政廳、音樂廳、劇院、圖書館、博物館、醫院、畫廊等公共建筑;再外是公園和水晶宮,作為商業、展覽和冬季花園;再外幾圈是居住用地,其中有綠化帶,內設教堂、學校;最外圈是各類工廠、倉庫、市場、煤場、奶場等,一側有環形鐵路,另一側有環狀的鐵路支線。居居居居工農兩個實踐:1.1903年規劃的距離倫敦55km的田園城市——萊奇華斯2.1920年規劃的田園城市——韋林13

4.

田園城市的實踐:第一座田園城市:萊奇華斯(Letchworth);第二座田園城市:韋林(Welwyn)。萊奇華斯(Letchworth)

霍華德于1899年組織了田園城市協會,1903年,在距離倫敦東北56公里的地方購置土地,建立了第一座田園城市萊奇華斯.規劃人口35000人,由霍華德忠實的追隨者恩溫和帕克設計完成。在適應當地的地形條件下,較好地體現了霍華德田園城市的想法。萊奇華斯田園城市城市中心城市居住區域城市工業區村鎮韋林田園城市1920年、第二座田園城市韋林城建立在倫敦北部21英里的一塊近2,400英畝的高地上。韋林城的總體規劃,是由一位名叫路易斯·索依森的設計師設計的。城區被一條主干道和兩條緊挨的東西向通道分成四個部分,位于西南部的是市民區和商業區,東部的兩個區為工業區,西北部綠化帶。霍華德認為,靠近倫敦是第二座田園城市成功的關鍵要素,并且認為,韋林城的目的,就是要為倫敦“提供一幅解決工業和人口膨脹問題的藍圖”。居和商工業區綠化區185.

田園城市的影響:

有先驅性的規劃思想:擺脫了傳統規劃顯示或張揚統治者威勢和審美趣味的舊模式,提出關心人民利益的宗旨,是規劃立足點的根本變化;l

提出了比較完整的城市規劃思想體系:

1)對城市規模、布局結構、公共設施、人口密度、綠地等規劃問題提出了完整的、獨創性見解;

2)針對工業社會城市出現的復雜的社會和環境問題,從城鄉結合的角度將其視為一個體系來解決;

3)以改良社會為目標,將物質規劃和社會規劃緊密結合在一起;l田園城市理論對現代城市規劃思想起到了重要的啟蒙作用;

19四.

工業城市:1.

背景:伴隨工業發展的過程,工作與居住的地方逐漸分離,城市內部的各種活動日趨復雜,原有的城市結構不適應新的社會需要,需要探索新的城市結構來適應大工業社會發展的需要。19世紀末由法國建筑師戈涅提出“工業城市”理論。

202.

主要內容:l

工業城市人口為35000人;l

城市各要素應進行明確的功能劃分:市中心、生活區,區內部設有小學、服務設施、療養院及醫療機構、工業區、火車站;各區之間有綠帶分隔。l

各功能區之間留有空地,為城市各功能區的發展預留了空間。l

主張應用先進的工程技術完成市政和交通工程。213、“工業城市”理論的影響對集中主義城市、《雅典憲章》的城市功能分區思想等有著重要影響。

五、馬塔和“帶形城市”(LinearCity)

1)1882年,西班牙工程師馬塔發表了他的“帶形城市”的設想,他認為在新的城市集約運輸形式的影響下,城市傳統的從核心向外圈層式擴展的城市形態已經過時(給城市帶來擁擠,環境的惡化)。城市應沿一條高速度、高運量的軸線向前發展。

2)城市依賴交通運輸線的帶狀延伸,可將原有城鎮聯系起來,組成城市的網絡。不僅使城市居民容易接近自然,又能將文明的設施帶到鄉間。3)帶形城市的核心理論:(一種主張城市平面布局呈狹長帶狀發展的規劃理論)1)以交通干線作為城市布局的主脊骨骼;2)城市生活用地和生產用地,平行的沿著交通干線布置。3)大部分居民日常上下班都橫向地來往于相應的居住區和工業區之間。4)交通干線一般為汽車道路或鐵路。也可以輔以河道。城市繼續發展,可以沿著交通干線(縱向)不斷延伸出去。5)帶形城市由于橫向寬度有一定限度,因此居民同鄉村自然界非常接近。縱向延綿地發展。也有利于市政設施的建設。6)帶形城市也較易于防止由于城市規模擴大而過分集中,導致城市環境惡化。最理想的方案是沿著道路兩邊進行建設,城市寬度500米,城市長度無限制。他認為帶形城市如果從一個或若干個原有城市作多方延伸,可形成三角形網絡系統。4)馬塔和“帶形城市”(LinearCity)1.1882年馬塔在馬德里外圍建成的4.8公里帶形城市帶形城市方案2.1892年馬塔在馬德里周圍規劃的馬蹄形帶形城市方案:在馬德里外圍設計一條有軌交通線路,聯系兩個原有城鎮,構成一個長58公里的馬蹄狀的帶形城市。帶形城市方案的兩個實踐5)帶形城市理論的影響“帶形城市”理論對以后城市分散主義有一定影響。由現代建筑研究會的一組建筑師所制的著名的倫敦規劃(1942)采取了這種形式;此外,作為這種形式的變種,戰后的哥本哈根(1947年)、華盛頓(1962年)、巴黎(1965年)的規劃中都出現過。

■1942年倫敦規劃

1942年由倫敦現代建筑研究學會制定的著名的倫敦規劃,采用了一個精心推敲的交通規劃,將倫敦劃分為從中央軸南北向伸出的16個觸角式的居住區。城市呈指狀發展。它是帶狀形式的一種變種。■哥本哈根(1947)1)采用指狀城市發展模式;2)在大城市空間布局和功能組織上從放射狀結構發展到帶狀系統;3)規劃結構從分級的單中心結構過渡到靈活的多中心系統。指狀規劃TOD城市開發模式——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城市開發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一種理想模式。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通過利用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來引導城市發展,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成為全球范圍內著名的TOD成功案例

■華盛頓(1962年)1)為適應首都發展,美國國會1962年提出1960年—2000年的為期40年和500萬人口規模的設想方案。經過7個方案的比較,采用了“放射形長廊”的規劃方案。2)“放射形長廊”以現有城市為中心,向外建設6條主要的放射交通線,這些長廊寬6.4~9.6公里,長32~48公里3)在長廊地帶,隔一定距離,建設一個居住區或衛星鎮,規模大小不等。在這些交通長廊內可安排500萬居民。4)長廊與長廊之間的楔形地區,留作綠地和農業用地。29

六.美國的保護自然、建設綠地與公園系統運動

工業社會一方面先進的技術文明,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同時也給城市帶來了無比的災難,廢水、廢氣、工業垃圾污染了城市環境。馬爾什主張人與自然要正確合作,他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