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土地制度_第1頁
第2課-土地制度_第2頁
第2課-土地制度_第3頁
第2課-土地制度_第4頁
第2課-土地制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課中國古代的土地制度課程標準知道中國古代農業的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發展特點。原始社會---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奴隸社會---名義上為國家全部的井田制封建社會---封建土地私有制(最基本)

原始社會:實行土地公有制氏族公有集體耕種平均安排生產力低下一、廢井田、開阡陌1.原始社會:土地公有制2.商周:井田制材料三:井田的土地名義上為國家全部,由周王將全國土地層層分封給各級貴族。思索:通過以上三段材料結合教材分析商周時期土地制度的特點并分析井田制與分封制的關系。材料二: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公田,公事畢,然后敢治私事。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1,特點:①一切土地名義上歸國家全部②公田(貴族占有,農夫耕作,收獲全部歸貴族)私田(分授勞動者,只有土地的運用權,沒有全部權)3,關系:井田制——經濟制度分封制——政治制度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礎2,實質(性質):以國有為名的貴族土地全部制一、奴隸社會(商周):井田制“相地而衰征”——相,視也;衰,差等也;征,征取也。意思就是說,依據土地肥瘠的不同,征收不等額的租稅。(1)緣由:干脆緣由:各國的稅制改革(承認土地私有)大量公田被拋荒私田漸漸被私有(2)表現:4,瓦解:根本緣由:鐵具牛耕的漸漸推廣(生產力)商鞅變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賣買”秦孝公用商君,壞井田,開阡陌……雖非古道,猶以務本之故,傾鄰國而雄諸侯。——《漢書·食貨志》二、戰國以來:土地私有制的確立1,確立緣由土地私有制過程春秋:生產力提高,土地漸漸私有化春秋:各國稅制改革,承認土地私有制戰國:商鞅變法,從法律上確定私有制二、戰國以來:土地私有制(最基本)請概括:我國封建社會有哪幾種土地全部制形式?

2.主要形式

此消彼長同時并存君主全部:宮廷駕馭,君主私人開支地主全部:官僚地主駕馭,佃農租耕自耕農全部:農夫自有,自耕自收

國有私有“公田”或“官田”,國家經營,用于封賞或對百姓授田,舊制度遺存,越來越少。考考你:

承德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它始建于1703年,歷經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時約90年建成。是中國現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

問:承德避暑山莊屬于哪一種土地全部制形式?君主土地私有制

2.主要形式

地主土地全部制公田轉化為私田軍功賞賜土地買賣土地兼并二、戰國以來:土地私有制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過百畝,百畝之收不過百石。……至秦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買賣。富者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故貧民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漢書?食貨志》結合材料和課本學問回答:土地兼并帶來什么危害?假如你是統治者你會實行什么樣的措施?有沒有根治的“靈丹妙藥”?動動腦

3.土地兼并

(1)影響①國家賦稅收入削減②激化社會沖突,引發社會動蕩(2)措施:均田、限田③租佃關系出現并日趨普遍化材料:均田制雖然包括私有土地,但能用來授受的土地只是無主土地和荒地,土地數量有限。因而均田農夫受田,起先就普遍達不到應受額。口分田雖然規定年老、身死入官,但事實上能還官的很少。隨著人口的增多和貴族官僚地主合法、非法地把大量公田據為己有,能夠還授的土地就越來越少。同時,唐政府對原來授田的農夫苛捐雜稅,農夫不堪忍受,或紛紛逃亡,或出賣土地而投靠貴族官僚地主成為佃客。

3.土地兼并

(1)影響①國家賦稅收入削減②激化社會沖突,引發社會動蕩(2)措施:均田、限田③租佃關系出現并日趨普遍化(3)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發展的結果(4)概況①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②明清:買賣土地,廣占田地日益普遍概念:什么是租佃關系

1).概念:

農夫租種地主土地,向地主繳納確定地租,地主與農夫形成的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4、租佃關系日趨普遍化

(土地私有制下土地經營方式的變更)租佃經營結合以上材料及課文相關內容,概括租佃經營的演化過程、緣由。材料一:富民之家,地大業廣,阡陌連接,募召浮客,分耕其中,……而役屬之民,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是以田主日累其半以至于富強,耕者日食其半以至于窮餓而無告。——宋·蘇洵《嘉佑集·田制》吾里田地,上農夫一人止能治十畝,故田多者輒佃人種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貧者賃田以耕,亦其勢也。——張履祥《補農書·總論》2).發展歷程

①戰國:產生②漢代:較普遍③宋代:僅次于自耕農④明清:普及全國3).緣由①土地兼并的發展②人多地少③商品經濟的發展4、租佃關系日趨普遍化(土地私有制下土地經營方式的變更)

明朝晚期,很多農夫因生計困難,迫于無奈把土地賣掉。當時民間的土地買賣一般由賣方托付中介人找尋買方,三方一起議定價格,寫成合約,三方簽字畫押,合約即可生效。4).影響①人身依附關系減弱,提高了農夫生產主動性②推動商品經濟的發展③催生了新的生產關系(出現貨幣地租)(雇傭勞動關系)中國古代農業特點四:土地制度:地主土地私有制為主導重點知識比較租佃農夫和自耕農區分產生身份、地位前途對歷史的影響自耕農租佃農夫土地兼并的必定結果隨著生產工具和耕作技術的進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現而出現無地、少地靠租種地主土地為生擁有部分土地,以家庭為單位經營明清時期與地主依附關系減弱,生產主動性提高,有較大的生產自主權,促進了農業的發展生產規模小,生產資料有限,特別脆弱,嚴峻阻礙商品經濟發展佃農經濟相對于自耕農經濟對歷史的影響是間接的自耕農經濟狀況干脆影響到古代社會的歷史進程從西周時期田地不行買賣到戰國時期可以買賣,反應的實質是()

A、鐵犁牛耕的出現,生產效率提高B、生產關系的變革C、土地制度得到承認D、土地兼并猛烈變更B[2013·新課標全國卷Ⅱ]漢唐制定土地法規,限制私有大土地的發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據此可知宋代()A.中心集權弱化B.流民問題嚴峻

C.土地兼并緩和D.自耕小農衰退D(2013重慶文綜)白壽彝《中國通史》指出:“自北魏產生,經驗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國歷史上最終一個封建國家全部的田制。”在這一“田”制下A.土地全部歸國家全部B.土地都可以自由買賣C.農夫只需向國家繳納賦稅D.無主荒地由國家重新安排D(2012全國新課標卷)漢武帝設置十三州刺史以監察地方,并將豪強大族“田宅逾制”作為重要的監察內容,各地財產達300萬錢的豪族被遷到長安旁邊集中居住。這表明當時A.政權的政治與經濟支柱是豪強大族B.政治權力與經濟勢力出現嚴峻分別C.抑制豪強是緩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經濟手段是鞏固專制集權的主要方式C(2012浙江文綜)史籍記載,東漢南陽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頃。廣起廬舍,高樓連閣,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魚蠃梨果,檀棘桑麻,閉門成市,兵弩器械,資至百萬。”下列關于樊氏莊園的說法,錯誤的是

[

]A.莊園經濟力氣強大

B.自給自足程度很高

C.草市交易特別發達

D.生產經營活動廣泛C課堂練習1、下列哪一項不是我國精耕細作農業生產體系形成的緣由A、生產工具的不斷改進B、水利設施的日益完善C、生產組織的小型化D、土地兼并的猛烈化D2、春秋時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緣由是A、大量公田被拋荒,私田增加B、鐵器牛耕的運用推動了生產力發展C、各國推行稅制改革D、貴族之間爭田現象嚴峻B3.春秋時期,干脆促使土地逐步由國有向私人轉變的因素是()

A、鐵器的運用B、牛耕的推廣C、各國稅制的改革D、斗爭的影響C4、商鞅變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買賣”措施的最重要意義是

A、從法律上確立了土地私有制B、增加了秦國的經濟實力C、打破了原來的土地疆界和澆灌系統D、擴大了農夫的占田份額5.租佃關系普及全國,成為農村經濟中的主要形式是在A.秦代B.隋唐C.宋代D.明清時期DA6.井田制是我國奴隸社會一種主要的土地制度。下列關于井田制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它是一種國有土制度,土地歸全國人所B.獲得井田的奴隸主對井田擁有運用權,不得轉讓與買賣C.井田制在耕作方式上主要接受奴隸集體耕作的方式D.井田制在法律上被廢除是在戰國時期

A7.春秋戰國時期,封建土地私有制漸漸取代了井田制。下列現象對這種土地制度的變更起了推動作用的有①奴隸主大量開墾荒地②初稅畝等新稅制的實行③戰國時各諸侯國的變法運動④兼并斗爭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②③B8.戰國以來的土地私有制包括①君主土地私有制②地主土地全部制 ③自耕農土地全部制④貴族土地全部制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③④B9.有史學家說:“(春秋戰國時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全部權,不僅意味著毫無阻礙和毫無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著把它出讓的可能性。”此現象出現的根本緣由在于()A.手工業的發展B.鐵器和牛耕的運用C.商品經濟的發展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確立B10、均田制實行的主要緣由是()A.大量無主荒地須要開懇B.土地兼并嚴峻影響國家財政收入C.很多流民須要安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