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
安徽省淮北市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
安徽省淮北市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
安徽省淮北市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
安徽省淮北市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義務教育階段質量均衡發展評價

八年級語文檢測卷

溫馨提示:

1.請將所有答案都填寫在答題卡上,寫在試卷上無效;

2.試卷滿分為120分(其中卷面書寫5分)

一、語文積累運用(30分)

1.默寫

(1)此中有真意,o(陶淵明《飲酒(其五)》)

(2)無可奈何花落去,o(晏殊《浣溪沙》)

(3),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4)夏水襄陵,。(酈道元《三峽》)

(5)《使至塞上》一詩在敘事寫景中即景設喻,以物自比,傳達出詩人孤寂、飄零之感的

詩句是“,

(6)《雁門太守行》中","兩句從聽覺、視覺兩個角度渲染戰場上的悲壯

氣氛。

(7)李清照在《漁家傲》一詞中,借回報天帝來表達自己感慨、嘆息的句子是:

【答案】①欲辨已忘言②.似曾相識燕歸來③.入則無法家拂士④.沿溯

阻絕⑤.征蓬出漢塞⑥.歸雁入胡天⑦.角聲滿天秋色里⑧.塞上燕脂凝

夜紫⑨.我報路長嗟日暮⑩.學詩謾有驚人句

【解析】

【詳解】默寫題作答時,一是要透徹理解詩文的內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

詩文句子;三是答題內容要準確,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寫錯字。本題中的“辨、拂、

溯、蓬、燕脂、凝、嗟、謾”等字詞容易寫錯。

2.請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未長成的蟬的地下生活,至今還是個秘密,不過在它來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經過

的時間我們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陽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四年黑暗中的苦

工,一個月陽光下的xi^ng樂,這就是蟬的生活。我們不應當討厭它那喧囂的歌聲,因為

它掘土四年,現在才能夠穿起漂亮的衣服,長起可與飛鳥匹敵的翅膀,沐浴在溫暖的陽光

中。什么樣的錢聲能響亮到足以歌s6ng它那得來不易的霎那歡愉呢?

(1)給加點的字注音,根據拼音寫漢字。

xiang樂()歌song()錢聲()

(2)文中有錯別字的詞語是\.”,正確寫法是“一

(3)請把畫線句改成反問句,不得改變原意。

(4)選文出自《昆蟲記》,此書堪稱科學與文學完美結合的典范,有著“”的美

譽。除了蟬,作者還寫了很多可愛的小生靈,如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

服的,在作者筆下,像個吝嗇鬼。

【答案】⑴①.享②.頌bo

(2)①.霎那②.剎那

(3)我們怎能討厭它那喧囂的叫聲(呢)?

(4)①.昆蟲的史詩②.楊柳天牛

【解析】

【小問1詳解】

享樂:xiangle,享受安逸和快樂。

歌頌:gesong,歌詠、頌揚。

鉞聲:bosheng,一種打擊樂器發出的聲音。

【小問2詳解】

霎那——剎那,殺IJ那:極短暫的時間。

【小問3詳解】

考查句式轉換。

把反問句改成陳述句或把陳述句改成反問句,要在相應的地方進行刪改、調換詞語和標

點。這道題是要求把陳述句改成反問句,而且句意不得改變,就要注意,如果陳述句是肯定

句,就要加否定詞,改成否定的反問句。而且要把句末的句號改為問號。

示例:難道我們應當討厭它那喧囂的叫聲嗎?(或難道我們能討厭它那喧囂的叫聲嗎?)

【小問4詳解】

考查對文學常識和名著內容的識記理解。

第一空,《昆蟲記》是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創作的長篇生物學著作,共十卷。該作

品是一部概括昆蟲的種類、特征、習性和婚習的昆蟲生物學著作,記錄了昆蟲真實的生

活,表述的是昆蟲為生存而斗爭時表現出的靈性,還記載著法布爾癡迷昆蟲研究的動因、

生平抱負、知識背景、生活狀況等等內容。被譽為“昆蟲的史詩”;

第二空,聯系“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的內容可知,描寫的昆蟲是

楊柳天牛。

3.光明中學八年級(1)班開展“漢服文化節”綜合實踐活動,請你參加。

(1)活動中,為了更好地宣傳漢服,校團委準備向全校學生征集宣傳標語,請你試著擬寫

一則,至少運用一種修辭。

(2)校團委準備在“漢服文化節”期間圍繞“漢服”開展三項活動,現已設計好第一項,

請你幫忙設計后兩項活動。

活動一:漢服征文大賽

活動二:

活動三:一

(3)漢服是漢族的傳統民族服飾。四千多年前直至明代,漢族人民一直不改服飾的基本特

征:交領、右衽(即衣襟向右掩)、系帶。下圖是承辦此次“漢服文化節”的衿心文學社設

計的徽標,請按照一定的說明順序,描述它的構圖要素.

舲弋六學社

(4)趙欣欣同學寫了一篇有關“漢服文化節”的報道,下面是其中的一部分內容,請你幫

忙修改。

漢服是漢族的傳統民族服飾,無論是漢的大氣、晉的飄逸,還是宋的端莊、明的中

和,漢服都深深植根于漢民族光輝璀璨的歷史文化中。漢服不僅是一件衣服,它還承載著

中華服飾文化和禮儀文化。

(甲)通過宣傳、推舉漢服,我們能更好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乙)此次“漢服文化節”能夠順利開展是因為大家積極參與的結果。通過這次活

動,大家不僅對漢服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而且增強了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信心。

①(甲)處畫線句子有用詞不當的語病,應將“"改為“”

②(乙)處畫線句句式雜糅,應

【答案】(1)示例一:漢服,一首悠遠的文明之歌。(比喻)

示例二:著漢服華裳,揚傳統文化。(對偶)

示例三:漢服之美,美在衣冠之貌,美在霓裳之韻,美在章服之禮。(排比)

(2)①.示例:漢服禮儀展示②.漢服服裝走秀漢服演變講座

(3)該徽標由上下兩部分構成。上方是漢服的形象,由兩根綢帶組成。一根綢帶交錯形成

漢服的交領、右衽的形狀,另一根綢帶自上而下,形成漢服的系帶、裙擺。下方是設計者“衿

心文學社”字樣。(意思對即可)

(4)①.①“推舉”②.“推廣”或“推行”③.②刪去“因為”或“的結果”

【解析】

【小問1詳解】

本題考查擬寫宣傳標語。

作答時,圍繞漢服文化的相關內容進行擬寫,要至少運用一種修辭。

示例:著漢服霓裳,品盛世文明:

漢服之花,芬芳校園;

著民族之衣,揚民族風采,興民族文化。

【小問2詳解】

本題考查活動設計。

作答時,圍繞“漢服”開展相關活動,要符合學生學習生活實際情況。

示例:漢服主題黑板報、漢服主題演講比賽、漢服主題班會、漢服知識問答等

【小問3詳解】

本題考查圖文轉換。

答題思路:介紹時要有序,一般從上到下,從左到右;介紹語言要簡單、客觀,少修飾,

扣住“漢服”主題。

示例:徽標上方是兩條彎曲的綢帶,一根綢帶交錯形似漢服的交領、右衽的形狀,另一根

綢帶自上而下,形似漢服的系帶、裙擺。徽標下方從左向右是“衿心文學社”五個古體

字。

【小問4詳解】

本題考查病句的辨析與修改。

①【甲】用詞不當,“推舉”指推選、薦舉賢才,這里應該用“推廣”或“推行”等。

②【乙】句式雜糅,“是因為”和“是……的結果”雜糅,應刪去“因為”或“的結

果”。

二、閱讀(45分)

(一)(15分)

遇上好老師是人生的幸事

麥家

①我初中的時候,數理化成績都很好,最差的是語文,語文中最差的又是作文。后來

我的語文老師聽說我在寫小說,風趣地說:“麥家寫小說,這件事本身就是一篇小說。”

可想,我的作文已經差到何等地步。

②不過,我想我的化學老師肯定是不會這樣看扁一個學生的,他是一個好得你無法想

象的老師。我能遇到這么好的老師,是我人生的一大幸運和財富。

③化學老師姓沈,叫國有,是個大胡子,年紀快50歲了,身體很壯實,說一口像新強

人的普通話,有時發脾氣時甚至直接用新疆話訓人。他在我們中學只待了很短時間,不到

兩學期就走了,留下的卻是他之于我的“秘密的恩情”和“永遠的教育”。

④那是沈老師走前不久的事情。期末考試時,沈老師出的試題非常難,我考得最好,

實際得分也只有43分。

⑤我后來想,沈老師一定是故意這么做的,他想“教訓教訓”我們,讓我們對學習增

加一些畏懼心和上進心,所以把試題出得異常深奧。這就是他教學、育人的方式,什么都

不點破,讓你自己去想,去感受,去領悟,去成長。

⑥他講課也是這樣,講完了不做題,沒作業,也不回答具體的問題,你問他某道題怎

么做,他總是讓你回憶一下他在某堂課的某一段的講解。他經常說,學來的知識是草,思

考出來的知識是樹,反復強調我們應該在頭腦里種樹,不要種草。

⑦那次考試,樹也都變成了草,因為太難了,所有的人考得都哭喪了臉。不過,我似

乎有了“笑”的機會。作為課代表,我幫老師收完卷子后,他臨時有事,把鑰匙和試卷一

同交給我,讓我幫他拿回去。老師給了我“妙手回春”的機會,我也沒有放棄這個“機

會”。試題有30分的選擇題,改一下簡直是易如反掌。

⑧當天晚上,沈老師就找到我,以他的方式教訓了我:責令我撕毀試卷,并讓我獨腳

站在髡子上,直到摔下來為止。

⑨我至今也猜不到他讓我獨腳站在高處的真正用意,是為了讓我體驗到臨高失衡的危

險感?還是為了讓我純粹接受戰戰兢兢的洗禮,以昭示求學的嚴謹和求真的艱難?還是暗

喻了一失足成千古恨?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會在凳子上多堅持站幾分鐘,用更多

時間去體會其中的意義。

⑩但當時我內心填滿了羞愧,羞愧讓我站了沒有幾分鐘就摔下來了。期間,老師在旁

邊一句話沒說,只坐在椅子上看書,靜靜地看書。

?我從凳子上摔下來后,他問我有沒有摔傷,發現沒傷后他冷冷地說:“你可以走

了。"我哭著不走,他推我走,他說他不需要我的眼淚,讓我把眼淚留給我自己,流在心

里。

?我以為這事情才開始,因為按照正常流程,這肯定要報告給班主任,作行政處理。

但直到后來老師說他要走了,學校也沒處理我。甚至,似乎連沈老師自己也忘了,后來再

沒有對我提起過,連暗示也沒有,好像這事不曾發生過。

?只是他走后很多天,我突然收到一封信,最后落名是沈老師,上面這樣寫道:“你

那次考試實際得分應該是43分,這本來已是全班最高分,但你的愚蠢讓它變成了負分,我

希望這是你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這封信,我一直珍藏著。這些年來,我一直沒有放棄尋找沈老師的努力,雖始終無

果,但老師卻給了我太多太多的“孥果”。

?我希望以后有機會能當面告訴他:我深深地想著他,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加,這種深

思越發變得強烈而真切!

(有刪改)

4.請依據原文,填寫下表。

主要事件

起因一次化學考試,我借幫沈老師拿試卷回去的機會偷改自己的答案。

經過(1)

結果(2)

5.請從描寫方法的角度,賞析第?段中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

他問我有沒有摔傷,發現沒傷后他冷冷地說:“你可以走了。”

6.結合語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內涵。

這些年來,我一直沒有放棄尋找沈老師的努力,雖始終無挈,但老師卻給了我太多太多的

“轉零”。

7.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沈老師是個怎樣的人。

【答案】4.(1)沈老師責令我撕毀試卷,并讓我獨腳站在凳子上直到摔下來為止,但他沒

有將此事告訴班主任。(2)沈老師調走后來信教育我,我深受啟發并銘記在心。

5.運用語言、神態描寫,細致生動地刻畫出沈老師對我的關心,以及對我不誠實行為的生

氣、失望。(表現出沈老師對我又愛又氣的心理。)(意思對即可)

6.“無果”是指沒有結果,我這些年尋找沈老師沒找到。“結果”是指好的影響,沈老師的

特殊教育給我帶來了積極影響,給我很多收獲、助我健康成長。(意思對即可)

7.(1)嚴厲:責令我撕毀試卷,并讓我獨腳站在板凳上。(2)關愛學生:擔心我有沒有摔

傷;我偷改答案一事沒有告訴班主任和學校,保護了我的自尊;離校后仍寫信教育我。(以

上事例列舉出一個即可)(3)有教育智慧,教育方法獨特:讓學生自己去感受、領悟、成長,

在思考中學習。(答出2點即可)

【解析】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概括。

通讀全文,根據題干“化學考試”“偷改了自己試卷上的答案”可定位到文章第⑦段,這

是事件的起因,因此可以推斷經過和結果的答案應在第⑦段以后尋找。

文章第⑧??段寫“我”被沈老師責罰的具體過程,第所?段寫沈老師離校后給“我”

寄信及“我”從這次經歷中受到的啟發和影響,再根據第⑧段中“當天晚上……直到摔下

來為止”和第?段“我以為這事情才開始……連暗示也沒有”可知,“經過”是“老師責

令'我'撕毀試卷,并讓‘我‘獨腳站在凳子上直到摔下來為止,但沒有將此事告訴班主

任和學校”;

根據第?段“我突然收到一封信”,第?段“這封信,我一直珍藏著”“但老師卻給了我

太多太多的'結果"”可知,“結果”是“沈老師調走后給‘我‘寫信教育‘我',

'我'深受啟發并銘記在心”。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從描寫手法的角度賞析語句。

解答此題,首先分析題干可知,此題考查描寫手法及其作用,然后定位到文章第①段,結

合上下文進行分析。由“冷冷”可知是神態描寫,“你可以走了”則屬于語言描寫,從句

子“我從凳子上摔下來后,他問我有沒有摔傷”可見老師對“我”的關心,再由下文第?

段“他說他不需要我的眼淚,讓我把眼淚留給我自己,流在心里”則可見老師對“我”不

誠實行為的生氣。據此作答即可。

【6題詳解】

本題考查重點詞語賞析。

“無果”是沒有結果的意思,結合“我一直沒有放棄尋找沈老師的努力”可知,主要指我

這些年尋找沈老師卻一直沒有找到。結合上文第?段“直到后來老師說他要走了,學校也

沒處理我。甚至,似乎連沈老師自己也忘了,后來再沒有對我提起過,連暗示也沒有,好

像這事不曾發生過”,第?段“我希望這是你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可知,“結果”

是指沈老師之前對我的教育,深深啟發了我,讓我收獲和成長了很多,表達了我對沈老師

的感激之情。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結合?段句子“我以為這事情才開始,因為按照正常流程,這肯定要報告給班主任,作行

政處理。但直到后來老師說他要走了,學校也沒處理我”可知,沈老師知道“我”偷改答

案后用自己的方式責罰“我”,但沒有告訴班主任和學校,保護了“我”的自尊;他是一

個既嚴厲又關愛學生的老師;

結合⑤段句子“這就是他教學、育人的方式,什么都不點破,讓你自己去想,去感受,去

領悟,去成長”分析,他的教育教學方法獨特:強調自己的感受、領悟、成長,在思考中

學習。

結合?段”這本來已是全班最高分,但你的愚蠢讓它變成了負分,我希望這是你的第一

次,也是最后一次”,老師離校后仍寫信教育我,可見他是個熱愛學生的人。

結合第⑧段“沈老師就找到我,以他的方式教訓了我:責令我撕毀試卷,并讓我獨腳站在

凳子上,直到摔下來為止”,?段“我從凳子上摔下來后,他問我有沒有摔傷,發現沒傷

后他冷冷地說:你可以走了”理解,被責罰時我從凳子上摔下來,老師擔心我有沒有摔

傷;可見他是個善良、和藹、親切的老師。

(二)(15分)

蘇州園林(節選)

①蘇州園林據說有一百多處,我到過的不過十多處。其他地方的園林我也到過一些。

倘若要我說說總的印象,我覺得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各地園林或多或少都受

到蘇州園林的影響。因此,誰如果要鑒賞我國的園林,蘇州園林就不該錯過。

②設計者和匠師們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園林當然各個不同。可是蘇州各

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

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

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總之,一切都要為構

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他們惟愿游覽者得到“如在畫圖中”

的美感,而他們的成績實現了他們的愿望,游覽者來到園里,沒有一個不心里想著口頭說

著“如在畫圖中”的。

③我國的建筑,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么樣,

右邊也怎么樣。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好像故意避免似的。東邊有了一個亭子或者一

道回廊,西邊決不會來一個同樣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樣的回廊。這是為什么?我想,用圖畫

來比方,對稱的建筑是圖案畫,不是美術畫,而園林是美術畫,美術畫要求自然之趣,是

不講究對稱的。

④蘇州園林里都有假L和池沼。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或者

是重巒疊嶂,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全在乎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

有丘壑,才能使游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至于池沼,大多引用

活水。有些園林池沼寬敞,就把池沼作為全園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著布置。水面假如成

河道模樣,往往安排橋梁。假如安排兩座以上的橋梁,那就一座一個樣,決不雷同。池沼

或河道的邊沿很少砌齊整的石岸,總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還在那兒布置幾塊玲瓏的石

頭,或者種些花草:這也是為了取得從各個角度看都成一幅畫的效果。池沼里養著金魚或

各色鯉魚,夏秋季節荷花或睡蓮開放,游覽者看“魚戲蓮葉間”,又是入畫的一景。

⑤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落葉樹與常綠樹相

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

柏,沒有閱兵式似的道旁樹:因為依據中國畫的審美觀點看,這是不足取的。有幾個園里

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畫。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使游覽者感

到無限的繁華和歡悅,可是沒法說出來。

8.根據上下文,第⑤段中“寂寞”在文中的意思是。

9.下列文句能體現出第④段中園林特點的是()

A.俯水枕石游魚出聽,臨流枕石化蝶忘機。B.曲徑樓亭垂柳拂,牡丹桂樹抹香

來。

C.蒼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風是故人。D.一徑竹蔭云滿地,半簾花影月籠

紗。

10.第④段中“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樣,往往安排橋梁”一句中“往往”一詞能否去掉?為

什么?

11.下列句子主要運用了哪種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我國的建筑,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么樣,右

邊也怎么樣。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2)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落葉樹與常綠樹相

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答案】8單調(或冷清)9.A

10.不能去掉。“往往”指一般情況,特殊情況除外,起限定作用。這說明并不是所有的河

道都安排有橋梁,充分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嚴謹性。(意思對即可)

11.(1)作比較。把中國從古到今的其它建筑與蘇州園林進行比較,突出說明了“蘇州園林

可絕不講究對稱”的特點。(意思對即可)(2)舉例子。通過列舉蘇州園林栽種不同樹木的

事例,具體說明蘇州園林處處都在體現“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這一特點。(意思

對即可)

【解析】

【8題詳解】

本題考查賞析重點詞語

寂寞:意思是孤單冷清;清靜。根據第⑤段語境“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

意。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分析,這里

的意思是:單調(或冷清、單一、枯燥)。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分析。

由第④段“蘇州園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可知,本段主要說明對象為假山和池沼,再結合

第④段”或者是重巒疊嶂,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池沼里養著金魚或各色鯉

魚,夏秋季節荷花或睡蓮開放”可知,都圍繞假山山石和游魚池沼來描寫。

A.圍繞山石和池沼來寫,符合第④段中園林特點;

B.圍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來寫,不符合第④段中園林特點;

C.圍繞園林栽種和明月清風來寫,不符合第④段中園林特點;

D.圍繞園林栽種和花草、明月來寫,不符合第④段中園林特點;

故選A,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說明文語言的賞析。

某詞能否去掉并說明原因,答題模式:①一般要解釋該詞的含義;②說明這個詞語在說明

事物特點時所起到的作用;③說明去掉、替換該詞語多帶來的不良后果(不符合實際、不

準確、太絕對等);④該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周密性、科學性。

結合本題,“往往”指經常;時常,表示大多數情況如此,但不排除個別情況是通常有

的。用在此句中表示水面成河道模樣的大多數安排橋梁,但并不是所有的河道都這樣安

排,如果去掉,語氣過于肯定,不符合實際,該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說明方法及作用分析。

(1)由“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

稱”可知,運用比較的說明方法,將我們從古到今的絕大部分對稱建筑與不講究對稱的蘇

州園林進行對比,進而突出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的特點。

(2)由“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可知,

運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舉了不同的樹木,進一步說明“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

在畫意”的特點,生動形象。

(三)(15分)

【甲】

景春日:“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

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才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

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中之;不得志,獨行其

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選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

孟子謂宋勾踐?目:“子好游②乎?吾語之游:人知之,亦囂囂③;人不知,本囂

囂。”曰:“何如題可以囂囂矣?”曰:“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土窮不失義,達

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

志,修身見于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選自《孟子?盡心上》)

【注】①宋勾踐:人名,身世不詳。②游:游說。③囂囂:無欲自得的樣子。

12.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公孫衍、張儀豈不啰大丈夫哉誠:

(2)往之名家女:

(3)與民用之由:

(4)人不知,號囂囂亦:

(5)何如期可以囂囂矣斯:

13.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14.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

15.【甲】文中,孟子認為真正的君子必須堅守“仁、禮、義",即。【乙】文中的

句子很好地詮釋了甲文“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一句。(用原文回

答)

【答案】12.①.真正,確實②.同“汝”,你。③.遵從④.也⑤.這

13.(1)富貴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貧賤不能使他的操守動搖,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

(2)所以士人窮困時不失去仁義,顯達時不背離道德。或:所以士人窮困時不失去義,顯

達時不背離道。

14.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

15.①.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②.窮則獨善其身,達則

兼善天下。

【解析】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

等現象。

(1)句意:公孫衍、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嗎。誠:真正,確實。

(2)句意:到了你家女:同“汝”,你。

(3)句意:就與人民一起遵從這條正道。由:遵從。

(4)句意:也安詳自得。亦:也。

(5)句意:怎樣才能安詳自得呢。斯:這。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注意重點字詞.重點字詞有:

(1)淫,惑亂,迷惑,文中意思“使……迷惑”;移,改變、動搖,文中意思“使……改

變(動搖)”;屈,屈服,文中意思''使……屈服”。

(2)故,所以;窮,陷入困境:達,富貴顯達;離,背離。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斷句。

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誦讀加以驗證。本

句句意:古代的士人,得志時恩惠施于百姓。

“古之人”是主語,“得志”是謂語,主謂之間可以斷開,“澤加于民”是一個表達完整

意思的分句,故與前面斷開。

故斷句為: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甲文“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意思是:居住在天下最廣大的住宅

‘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禮’上,行走在天下最寬廣的道路‘義’上。孟子

認為君子就要堅持“仁、禮、義”。

甲文中“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的意思是:得志的時候,便與老百姓一同

前進;不得志的時候,便獨自堅持自己的原則。乙文中“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的意思是:窮困時獨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時還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其中“得志”

對應“達”,“不得志”對應“窮”,所以這兩句的意思一樣,都表達了儒者入世與出世

的政治選擇和人生態度。

【點睛】參考譯文:

【甲】景春說:“公孫衍、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嗎?他們一發怒,諸侯就害

怕;他們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無事。”

孟子說:“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沒有學過禮嗎?男子行加冠禮時,父親訓導他;

女子出嫁時,母親訓導她,送她到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

慎,不要違背丈夫!’把順從當作最大原則,是婦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孫衍、張儀在諸侯

面前竟也像婦人一樣!)。居住在天下最廣大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

‘禮’上,行走在天下最寬廣的道路‘義’上;能實現理想時就與人民一起走這條正道,

不能實現理想就獨自行走在這條正道上,富貴不能迷亂他的思想,貧賤不能改變他的操

守,強權不能屈服他的意志,這才叫作大丈夫。”

【乙】孟子對宋國勾踐說:“你喜歡游說各國君主嗎?我告訴你怎樣游說:別人理解

也安詳自得,別人不理解也安詳自得。”問:“怎樣才能安詳自得呢?”孟子答道:“尊

崇道德,喜愛仁義,就可以安詳自得了。所以士人困窮失意時不離開仁宅義路,顯達得意

時不背離道德,窮困時不失仁義士人,就能安詳自得;顯達時不背離王道,民眾就不會失

其所望。古代的士人,得志時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時修養自身以顯現于世,窮困就獨善

其身,顯達就兼善天下。”

三、作文(40分)

16.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遭人誤解。如果我們始終糾結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