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語文第14、再見了親人教材分析表_第1頁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14、再見了親人教材分析表_第2頁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14、再見了親人教材分析表_第3頁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14、再見了親人教材分析表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時教學計課

再見了親人

課安

教學內容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具學具準備

這篇精讀課文記敘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軍離朝回國時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情景,贊揚了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本文是一篇浸透了中朝兩國人民深厚感情的抒情文章,以情為線索貫穿全文。作者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的表現手法,描寫出了一個依依惜別的感人場面。課文分別選取了送別路上在火車站志愿軍與朝鮮人民告別的場面。在送別路上,記敘的是三個有代表性的人物:大娘、小金花、大嫂,引入那些令人難忘的往事的回憶,把現實的告別場面與往事結合起來,可以說是人物典型、場面典型。因而文章很有感染力。通過閱讀理解課文,學生從中受到國際主義的思想教育。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戰役、硝煙、噩耗”等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使自己感動的詞句。3、理解課文內容,理解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國際主義的教育。4、領悟課文表達上的一些特點,體會課文重點語句對表達情感的作用。1、有感情讀課文。2、在理解容、概括中心思想的基礎上,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了解作者是怎樣表達中心思想的。1布置學生搜集有關抗美援朝的圖片故事等資料觀看電《上甘嶺雄兒女》等,以使學生對抗美援朝有更多的了解,更好地體會中朝人民的深厚友誼。2、多媒體課件。1、教學生時,鼓勵學生獨立識字,教師對個別生字進行指導。2、課文中發強烈感情的語句,引導學生抄一抄,掌握句式。要在熟讀的基礎上,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背誦,以豐富語言積累。3、理解課時緊緊扣住“情以讀體會“情教學中,應抓住課文以事教學設計思路

(含教法設計、學法指導)

感人,借事抒情,以情動人的特點,以“讀”為突破口,把“讀”貫穿于教學的始終,使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中,懂得“親人”的含義及分量,比較準確地把握課文所表達的情感。指導朗讀時,可以借助課文的插圖和有關的錄像,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還可以進行配樂朗讀。、采用讀──思──勾──議──練的方法: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做到讀、寫、練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解決具體問題。

教學環一、揭示課題導入二、檢查預習

教學內與師生活動第一課時齊讀課題,說說課文中誰稱誰為“親人”?板書:大娘小花大為什么稱他們為親人呢?作者寫了他們什么事?帶著問題聽老師范讀課文,讀后讓學生說說初步感知的情況。1、介紹有關抗美援朝的資料。2、讀本課的生字詞:3、學生互相提示易讀錯、易寫錯的字:4、解釋不懂的詞:、學生匯報本課寫到的親人有:大娘、小金花、大嫂(師板書用課文的語句出她們為志愿軍戰士做了什么事。

設計意一、開門見山,直接入課題,激發興趣,走進課文。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個性化計三讀課文,1默讀課文,文章分段。理清文章思路⑴找出直接體志愿軍戰士與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段落,放聲讀讀。⑵指學讀直接體現依依惜別情的段落。2提為么朝鮮人民和志軍互親人?說說朝鮮人民為志愿軍做了哪些事,志愿軍為朝鮮人民做了哪些事?3、提出不懂的問題。第二課時

文思路,整體感知。緊文章重點,讓學生靜下心來讀書。一、創設情境導入

1950年1月5日,志愿軍唱著雄壯的《志愿軍戰歌》出國參戰的,他們回國時與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感人情景仿佛歷歷在目。這節課,就讓我們與志愿軍老戰士一起追憶那動人的告別場面,去聽一聽離別時他們對朝鮮親人都說了些什么?請同學們齊讀課題。1、是啊,分別的時刻令人肝腸寸斷,你從這段文

一、激情引入,呼喚親人。二情朗讀,字明白了什么引發懸念

2、江報、交流(師相機出示送別圖、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3、小結:從剛才的朗讀中,老師也深深地體會到志愿軍戰士不忍心離開朝鮮的親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感呢?按常理說,志愿軍戰士離開祖國,離開家鄉長達八年之久心似箭愿軍們是多么想回到妻兒身邊、白發雙親身邊。可是他們卻希望──(齊讀)列車啊,請開得慢些,??4、那么還有什么比親人的等待還更讓人割舍不了,還有什么比祖國的召喚還令人留戀?課文1~3段會讓我們明白其中的原因,讓我們細細品味1~3

由結尾的幾句話,引入文章前段,激讀愿望,去文中尋找相關語句。

二、讀書思考四、重點學習第一自然段,學生用同樣的方法自學后兩自然段

段內容。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哪幾位親人?志愿軍回憶了哪些往事?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板書:大娘縫衣服送糕救員小金花救王大嫂挖菜1、默讀思考: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說明中朝兩國人民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學生邊讀邊思考邊畫批2、然后交流,教師點撥,板書:幾夜不眠昏路旁失孫孫犧牲媽媽失去雙腿3、這些事情為什么讓志愿軍難以忘懷呢?從這些事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兩人民的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默讀3分鐘后,學生在小組里討論。抓住“幾夜沒合眼、冒著炮火、唯一、同歸于盡、噩耗、代價”等詞語體會。點撥中炭”是誰在什么況下送去什么?小結:是在別人最困難、最需要幫助時給與幫助。體會大娘確實像慈母一樣,關心幫助志愿軍,想志愿軍所想,急志愿軍所急,這真是不是親人勝似親人。4、用相同的方法理解體會2、3自然段。同時加強感情朗讀的指導。5、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師注意指導。體會這三個自然段的開頭和結尾在表達上的特點讀、師生對讀等形式)、學生自己選讀喜歡的段落,并試著背一背。

主內容。文表達的感情。不筆的讀習慣。關鍵詞語和句子,深入理解體會,突破重難點。由扶到放,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掌握方法,提高閱讀能力。四、飽含激情當年志軍戰士雄糾糾昂昂地跨過鴨綠江,學習第二部分在年零九個月戰爭中,有200萬優秀的中華(以讀代講)兒奔赴朝鮮戰,在朝鮮戰場上,志愿軍戰士浴感情朗讀,激發學血奮戰。其中36萬余人將熱血灑在了朝鮮的三千處情里江山。八年來,與朝鮮人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感。列車將要載著志愿軍回到祖國,所以在分別之際,他們無限深情地喊著(師指課題,生齊讀)──再見了,親人!、請男生擔任戰士們深情背誦4~6段,女生充當五師總結,朝人民可模仿文語言向志愿軍戰士深情話別。并布置作業

作業設計(可附頁)

1、填空、流,在朝鮮戰場上,___(誰)為了___(誰)浴血奮戰,___(誰)為了___(誰)也付出了很高的代價。兩國人民用___凝成了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