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語文試題_第1頁
2023年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語文試題_第2頁
2023年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語文試題_第3頁
2023年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語文試題_第4頁
2023年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語文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語文試題

1.加點字讀音都正確的選項是()(2分)

A.肉食者鄙(b)溯洄從之(sh)

B.犧牲玉帛(b)窈窕淑女(yu)

C.朝服衣冠(zhāo)懲山北之塞(s)

D.時時而間進(jiān)高萬仞(rn)

2.沒有錯別字的是()(2分)

A.即克,公問其故。

B.由此觀之,王之敝甚矣

C.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壟斷焉。

D.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3.句中加點字解釋都正確的選項是()(2分)

A.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卑劣無恥)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愛)

C.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而且)

D.參差荇菜,左右流之。(流淌,搖擺)

4.按拼音寫出課文中相應的字。(4分)

A.下視其zh(),登sh()而望之。

B.鄒忌xiū()八尺有余。

C.叩石墾壤,箕běn()運于渤海之尾。

D.優哉游哉,zhǎn()轉反側。

5.文學常識填空。(4分)

A.《曹劌論戰》選自《》舊傳為時期所作,近人認為是戰國時人所編,是一部史學名著和文學名著。

B.《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鄒忌是時期國人。

C.《愚公移山》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選自《》。

D.《關雎》選自《》,它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的詩歌305篇,這些詩歌分為、、三個局部。

6.翻譯以下句子或短語。(4分)

A.一鼓作氣

B.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C.甚矣,汝之不惠

D.鐘鼓樂之

二、閱讀下面的語段,答復后面的問題(共42分)

(一)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回答下列問題。(13分)

(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乙)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編,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1.研讀甲乙兩段,完成以下表格。(4分)

出自課文主要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中心話題

甲段談論據事說理

乙段《曹劌論戰》

2.選出每組中加點的文言虛詞與其他三句用法不一樣的。(2分)

①②

①A.親戚畔之B.小大之獄C.忠之屬也D.封疆之界

②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B.以天下之所順C.必以分人D.可以一戰

3.(甲)段中,著重從“治理百姓、穩固國防、威懾天下”三個方面談到了“人和”的重要性,然后提醒了爭取“人和”的實質在于。(乙)段從兩個人的`對話中,能夠反映(甲)段提醒的這一實質的句子是。最終以確定的語氣指出其結果的句子分別是。。(4分)

4.這兩段都是寫戰斗的,說明的是同一道理,請用自己的話寫出這個道理

(3分)

(二)閱讀下面短文,回答下列問題。(9分)

一人問造酒之法于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兩曲,加二斗水,相摻和,釀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歸而用水兩斗,曲一兩,相摻和,七日而嘗之,猶水也,乃往誚酒家謂不傳與真法。酒家曰:“爾第不循我法耳。”其人曰:“我循爾法,用二斗水,一兩曲。”酒家曰:“可有米乎?”其人俯首思曰:“是我遺忘下米。”

噫!并酒家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僅怒怨相教之者之非也。世之學者,忘本求末,而學不成,何異于是!

注:①曲:酒母,釀酒所使用的發酵劑。②誚:責怪。③第:只是。④并:連。

5.加點字解釋錯誤的一項為哪一項()(2分)

A.猶水也(尚且)B.乃往誚酒家(去、到)

C.爾第不循我法耳(遵循、根據)D.及于不得酒(到、等到)

6.加點字意義和用法一樣的一組是()(2分)

A.一人問造酒之法于酒家何異于是

B.是我遺忘下米何異于是

C.其人善忘視其缶,而吾蛇尚存

D.七日而嘗之吾嘗求古仁人之心

7.把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文。(3分)

8.本文中隱含的一個成語是(2分)

(三)閱讀下面課外文言文,完成題目。(6分)

遂明國(傳奇中的國家名)不識四時晝夜,有火樹名遂木,屈盤萬頃。后世有圣人,至于其國,息此樹下。有鳥若梟(xiāo),啄樹則燦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鉆火,號燧人。

(選自《太平御覽》)

9.解釋加點的詞語。(2分)

①至于其國()

②啄樹則燦然火出()

10.翻譯句子。(2分)

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鉆火

11.故事中的圣人受“啄樹則燦然火出”的啟發,發覺鉆木取火。古今中外,依據自然現象或生活現象而創造制造的事例不勝枚舉,請試舉一例。(2分)

(四)閱讀文章,回答下列問題。(6分)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宣,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店鋪),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處者焉。

12.以下說法不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2分)

A.“久而不聞其香”與“廣起,奪而殺尉”中“而”字的用法一樣。

B.“與善人居”和“居五日”中的“居”意思一樣。

C.“鮑魚之肆”代指污濁的環境,也比方惡人聚攏的地方。

D.“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處者焉”可譯為:因此有道德有修養的人必需慎重地選擇和他相處的人。

13.依據文意,君子要“慎處”的緣由,可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這個成語是:近朱者赤,

。(2分)

14.對這個成語所包含的觀點你有什么看法?請簡要答復。(2分)

(五)閱讀下面一首詩,回答下列問題。(8分)

無衣《詩經秦風》

原詩譯文

豈日無衣,誰說沒有衣裳?

與子同袍。。我們伙穿戰袍。

王于興師,國王發兵打仗。

倚我長矛。,快快修理戈矛,

與子同仇。一齊殺向敵巢。

豈日無衣,誰說沒有衣裳?

與子同澤。我們伙穿汗衣

王于興師.國王發兵打仗.

倚我矛戟,快快修理矛戟,

與子偕作。大家同去殺敵。

豈日無衣.誰說沒有衣裳?

與予同裳。我們合穿衣裳。

王于興師,國王發兵打仗,

倚我甲兵,快快修理刀槍,

與子偕行。一同奔向戰場。

15.“豈日無衣”改為“我有衣兮”好不好?為什么?(2分)

16.有人說這首詩的語言富有劇烈的動作性,主要表現在“”“”

“”三句,這使人想像到的場面。(4分)

17.“與子同仇”、“與子偕作,、“與子偕行是每節詩的末句,位置相互調換一下行不行,為什么?

三、作文(40分)

人人都在渴望幸福,人人都在感受幸福。幸福有時很抽象,有時義很詳細;幸福有時很遙遠,有時又近在咫尺。奉獻是幸福,賜予是幸福,獲得是幸福,享受是幸福一句祝愿的話語是幸福,一個理解的眼神是幸福。幸福是心靈的感覺,幸福是生命的體驗請圍繞“幸福”這個話題,選擇你最擅長的一種文體,自擬題目,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參考答案:

一、1.C2.C3.B

4.A.轍軾B.修C.畚D.輾

iA.左傳春秋左丘明

B.戰國策戰國齊

C.列子

D.詩經春秋風雅頌

6.A.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氣。

B.這就是所說的在朝廷上戰勝別國。意思是內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戰勝敵國。

C.你太不聰日月了!

D.敲擊鐘鼓使她歡樂

二、(一)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記敘對活描巧打算戰斗勝敗的因素

2.AC

3.得道;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4.戰斗的成敗在于是否得民心。(意對即可)

(二)5.A6.C

7.社會上求學的人,遺忘了主要的東西,追求次要的東西,因而求學不勝利,與這有什么不同

8.舍本逐末。寫成“本末倒置”也可。

(三)。①這個②就

10.圣人感悟到了鉆木生火的道理,于是就用小樹枝鉆木取火。

11.例:魯班受鋸齒狀樹葉劃傷皮膚的啟發,而創造鋸;牛頓受蘋果落地現象的啟發,而發覺萬有引力定律。

(四)1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