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敦煌莫高窟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案上梵經皆貝葉
窟中古佛越千年重慶大學12級景觀02莫高窟的價值03莫高窟面臨的現狀問題04莫高窟現有的保護策略05案例研究——安陽殷墟古遺址保護目錄01莫高窟簡介06策略提出01莫高窟簡介莫高窟簡介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于戈壁深處,鳴沙山與三危山環抱的綠洲之中。歷經千年不斷的開窟造像,至14世紀形成了龐大的石窟群。莫高窟迄今在1700多米長的斷崖上保存了735個洞窟,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2000余身,唐宋木構窟檐建筑5座以及藏經洞發現的5萬多件文獻和文物。是絲綢之路上中國古代多民族文化及歐亞文化匯集和交融的結晶,被譽為“東方藝術寶庫”、“世界最長的畫廊”和“墻壁上的博物館”。莫高窟與山西大同云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02莫高窟的價值歷史、藝術、技術價值世界文化遺產遴選標準莫高窟的價值敦煌石窟的彩塑和壁畫,有大量、豐富、系統的材料,還涉及到印度、西亞、中亞、新疆等地區,可幫助了解古代敦煌以及河西走廊的佛教思想、宗派、信仰、傳播,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佛教中國化的過程等。
敦煌石窟營建的一千年歷程,正是中國藝術的程序、流派、門類、理論的形成與發展時期。敦煌石窟壁畫中的人物畫、山水畫、動物畫、裝飾圖案畫都有千年歷史,自成體系,數量眾多。敦煌壁畫中有音樂題材洞窟達200多個,豐富的音樂圖像數據,展現了近千年連續不斷的中國音樂文化發展變化的面貌。敦煌壁畫保存了無數高超的舞蹈技巧和完美的舞蹈藝術形象,代表了各時代舞蹈發展的面貌及其發展歷程。敦煌壁畫自十六國至西夏描繪了成千成萬座計的不同類型的建筑畫,都是古代留存至今的寶貴建筑實物資料。敦煌作為中西交通的樞紐,在壁畫上不僅留下了商旅交往的活動情景,還留下了寶貴的交通工具的形象資料。壁畫中有碗、杯、缽、瓶、盤等器型,不僅反映了古代玻璃工藝的特點,還反映了中西的玻璃貿易。歷史價值藝術價值技術價值歷史、藝術、技術價值莫高窟的價值標準(i):代表一種獨特的藝術成就,一種創造性的天才杰作世界文化遺產遴選的六條標準莫高窟石窟群顯示出一種獨特的藝術成就,既包括492個洞窟在天然崖體上的5層分布建筑,也包括2000多身彩塑和約45000平方米壁畫,其中許多是中國藝術的杰作。1.圖案藝術2.飛天之美3.中國山水畫的發展史4.彩塑藝術
4.5萬平方米的壁畫中,有數不盡的圖案,令人驚異于當時人的創造能力,使敦煌圖案價值更上一層樓。藻井是洞窟的窟頂,一般都畫上十分精細的圖案。飛天是人類自古的夢想,不靠羽翼,衣帶飄舉,其輕盈多姿,成為敦煌重要的藝術形像。敦煌壁畫保存的山水畫上承魏晉、下啟宋元,尤其盛唐山水,舉世無雙。敦煌有2000多身圓塑,1000多身影塑,延續一千多年,堪稱世界之最。飛天世界文化遺產遴選標準莫高窟的價值標準(ii):能在一定時期內或世界某一文化區域內,對建筑、技術、古跡藝術、城鎮規劃或景觀設計的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從十六國時期至蒙元的一千多年間,莫高窟在中國、中亞與印度之間的藝術交流中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1.中外舞蹈交流
敦煌石窟所見的舞蹈有源自中國的清商伎、六腰舞等,有傳自中亞的胡旋舞、胡騰舞和天竺舞等。是研究中古時期,中國和中亞、西亞和南亞文化交流的重要資料。2.中外音樂交流
琵琶、胡琴等重要的中國樂器是自絲路交通中傳入的,敦煌保存壁畫材料眾多,為音樂研究提供大量真實情況。3.中外人物交流
敦煌的人物畫極豐富,經變畫中的人物更不計其數,具見犍陀羅藝術傳入與中國固有人物畫合流的多采面目舞蹈樂隊曇延法師入宮狩獵者4.中國科技史中國科技史的圖像材料不少,而敦煌壁畫仍為生產科技史、交通史、軍事科技研究提供許多珍貴的資料。唐代打鐵已經使用很大的風箱,使溫度大大提高,是鍛打鐵器和煉鋼不可竅徙缺乏的工具。世界文化遺產遴選標準莫高窟的價值標準(iii):能為一種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見證
莫高窟壁畫和藏經洞文獻記載了許多古老民族在敦煌留下的歷史文化足跡,特別是數量豐富的回鶻和西夏的人畫像和佛教繪畫以及民族文字和題記,為消逝的沙州回鶻和西夏王國等文明提供了見證。1.古代中西交通絲路商貿和朝山崇拜使古人不顧艱苦,開拓出交通路途,而所用工具及行旅場面,既是交通史也是科技史的紀錄。2.古老民族的生存圖景敦煌現存人物像達三千,其中有許多西夏、回鶻等民族的生活圖景,為其文明提供了見證。3.古代國際服飾研究敦煌的中古商貿大都會特色,為人物和服飾的多元創造了重要條件,數量多、歷史長兩項優勢,使敦煌永遠保有獨特的研究價值。
4.古代建筑敦煌石窟窟前木檐斗等,有存留甚少的唐宋遺構。至于壁畫上的建筑物更是包羅萬象,包括西域房屋。張騫出使西域都督夫人禮佛圖曹氏家族女供養人吐蕃王高樓和角樓大佛光之寺世界文化遺產遴選標準莫高窟的價值標準(iv):可作為一種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觀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類歷史上一個或幾個重要階段
莫高窟由數百個不同功能的石窟組成龐大的石窟群及其戈壁沙漠中的綠洲環境是中國石窟建筑的杰出范例,莫高窟佛教藝術的形成、發展、衰落的全過程,代表了中國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宋、回鶻、西夏、元等時期佛教藝術的輝煌成就。1.絲綢之路上的明珠公元前2世紀張騫出使西域后,“絲綢之路”開通,雙方交往更加頻繁。久而久之,在這條商路上,形成了很多經濟文化交流中心,其中最有名的則要算敦煌了。尤其是敦煌石窟,更是中西經濟文化交流的結晶,故有“絲路明珠”之譽。
2.沙漠綠洲中的石窟群莫高窟開鑿于前秦建元二年,后經北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鶻、西夏、元等時代連續修鑿,歷時千年,延續時間最長;現存石窟700余個,規模最大;世界文化遺產遴選標準莫高窟的價值標準(v):是傳統人類居住地、土地使用或海洋開發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種(或幾種)文化或者人類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特別是由于在不可逆的變化影響下而易于損壞
莫高窟連同其石窟藝術,表現了絲綢之路沿線中原漢地與印度、波斯、中亞、西域、于闐、吐蕃、甘州回鶻、西州回鶻、吐谷渾、西夏黨項羌、蒙古等各民族文化交流和相互作用。1.充滿生命力的中國動物畫敦煌的動物畫被中國美學家稱為神魔性,奇領禽異獸的潑辣表現里透進了生命的原始境界。敦煌北朝動物畫的想象和滿壁流動感,確令人眼界大開,是中國繪畫史上的重要一筆。九色鹿本生的故事毒龍的故事2.漢地密教與藏傳密教密教傳入中國,有漢密和藏密之分,密教盛行于敦煌時,以漢密為主,故保存了珍貴的漢密資料。3.中古民風民俗敦煌石窟可以說是一座民俗史博物館。1000年間的中古民俗概貌活現于壁畫上,不僅包括已消失的事象,還包括流傳到今天的民俗民風。佛弟子迦業和脅侍菩薩賓頭羅漢喜金剛小飯館龍泉店登山香客世界文化遺產遴選標準莫高窟的價值3.儒釋道三教合流標準(vi):與具有突出的普遍意義的事件、活傳統、觀點、信仰、藝術作品或文學作品有直接或實質的聯系
莫高窟的千年發展過程與宗教、歷史地理、語言文學、古代科技、文化藝術、經濟、民俗、民族有著直接的聯系,其存在強有力地連接起橫貫歐亞大陸的交流史、佛教遍及亞洲的傳播史。1.佛陀生平與佛傳藝術品的產生
對佛陀生平的描繪是印度原有的佛教藝術主題,也是了解佛陀生平的連環圖故事圖。燃燈佛入胎、出世、授記2.佛教東傳歷史的圖像記錄
波瀾壯闊的佛教東傳歷史,影響了中、日、韓等國家二千年來的信仰和哲學思想。佛教畫師、信徒怎樣理解而繪畫這段歷史,在敦煌邊邊角角壁畫書中有豐富的反映。中國佛教哲理結合了儒家和道家思想。雷、電、風、雨神,伏羲、婦媧形象,以至西亞的日月神信仰,也在石窟中閃現。石佛浮紅故事樹下講佛報父母恩重經變絹畫雷神世界文化遺產遴選標準03莫高窟面臨的現狀問題環境問題旅游發展問題保護存在問題莫高窟面臨的現狀問題環境概況位于河西走廊西端,敦煌盆地南緣東南鄰峰巒疊障的三危山,西南靠綿延40km的鳴沙山,北邊相隔14km戈壁灘與敦煌綠洲相望海拔高寬1330m~1380m比相距25km的敦煌市區高出200~250m。內陸極干旱沙漠型氣候多風且多風向水環境為蒸發濃縮作用占優勢的內陸河流域
地層為中更新統酒泉礫巖地面大部分為裸露更新統礫巖窟前大泉河流在莫高窟區段因引灌和自然滲入地下而斷流。地質構造主要是三危山斷裂平均風速3.5m/s空氣濕度年平均為32.2%,干燥指數為32環境問題洞窟圍巖裂隙問題莫高窟有壁畫的洞群主要分布在延伸長度約960m。高10m~40m、近于直立的崖體上。洞窟在崖體上的分布層數一般為2~3層,最多為4層。
莫高窟特定的地質條件,地層結構和洞群的開鑿、分布形式導致了石窟崖體不良環境地質問題,這主要是發育在石窟崖體中的兩組裂隙,一組是平行崖面、切割洞窟的卸荷裂隙,另一組是與崖面斜交的構造裂隙,構造裂隙形成于地質歷史上地殼運動,在洞窟開鑿之前就已經存在,但它對洞窟崖體的穩定性影響很小。
?為治理莫高窟崖體卸荷裂隙造成的不穩定穩患,50年代——對莫高窟地質環境進行了調查,60年代初——對洞窟崖體進行了較大規模的削頂、漿砌石墻支檔為主的加固工程,有效緩解了崖體裂隙的發展和危巖崩塌的險情。但是,現場調查表明,在漿砌石墻支撐崖體的部分地段,由于擋墻地基的不均勻沉降,使擋墻與崖面之間開裂,已失去了對崖體的支擋作用。一些洞窟內的圍巖裂隙自60年代以來仍有發展跡象。可見,洞窟崖體卸荷裂隙仍然是影響莫高窟穩定性的主要不良環境地質問題。環境問題莫高窟面臨的現狀問題環境問題洞窟壁畫酥堿問題壁畫酥堿是指在水分參與下洞窟圍巖及地仗層中的鹽分在洞壁產生表聚作用,造成壁畫酥軟,粉化或散落。據現場調查,莫高窟有近100個洞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壁畫酥堿病害,主要分布在位置較低的下層洞窟。
莫高窟壁畫酥堿產生的環境因素主要是:①充足的鹽分來源。取樣分析表明,洞窟地層易溶鹽含量一般在0.18%~0.54%;洞窟崖頂地表0~30cm地層易溶鹽含量在1.0%~6.8%。②地仗層土料取自當地干旱蒸發濃縮環境下的河流岸邊細粒沉積物(澄板土),其易溶鹽含量為0.16%(下表)。③窟前礦化度高達2.3g/L的大泉河水引灌產生的入滲水以非飽和形式向下層洞窟運移。④降水可淋溶窟頂地層中鹽分沿裂隙進入某些洞窟。⑤當地氣候干燥,蒸發強烈,極易產生鹽分在洞壁或壁畫表聚。?莫高窟面臨的現狀問題環境問題風沙侵蝕問題?莫高窟自建造以來一直遭受風沙侵蝕和洞窟被積沙掩埋之災。風沙侵蝕主要表現為露天壁畫和塑像在風沙磨蝕作用下表面形成微小凹槽,顏料層被磨損脫落,甚至地仗層也被嚴重損壞,結果使壁畫、塑像面貌全非。風沙侵蝕主要發生在露天壁畫和上層塌頂洞窟。
莫高窟遭受風沙掩埋的洞窟主要是下層洞窟和上部塌頂漏沙洞窟。長期以來,洞窟和窟前積沙一直靠人工清理,若清理不及時,則下層洞窟會被積沙掩埋,會造成凝結水損壞壁畫,產生龜裂起痂或變色等病害。
莫高窟遭受風沙侵蝕的環境因素主要是:①洞窟距鳴沙山僅有1.0km左右,沙源充足;②當地多風且多風向,偏南風和偏西風出現頻率最高,這正好利于西南沙山之沙向洞窟方向的風力搬運;③近直立的洞窟崖體下相對避風,極利于積沙。莫高窟面臨的現狀問題旅游發展問題淡旺季分明,每年7、8、9月及“十一”黃金周接待游客日均人次50002013年10月3日接待游客超過3萬人。旅游現狀2009年全年,共有37.96萬人次2011年,莫高窟參觀人數達68萬2012年再次創出了80萬人次的新高。控制游客量,6000/日,2015年7月8日門票半日售罄莫高窟面臨的現狀問題超負荷旅游承載力?片面追求數量型增長的旅游發展模式下,遺產資源的保護受到威脅,旅游質量出現下降,從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論判斷,這樣的世界遺產地不僅易遭受破壞,其旅游也很有可能走下坡路,逐漸失去本身的資源吸引力,失去市場號召力,從而導致旅游業發展的迅速衰竭。旅游發展問題莫高窟面臨的現狀問題洞窟的“環境疲勞”與“體質惡化”?敦煌研究院的科研人員測算,窟內空氣溫度、相對濕度和二氧化碳濃度的半衰期分別是0.25小時、1小時和3小時,由于洞窟內外空氣交換條件很差,人們在洞窟里呼吸所排出的水汽的67%、呼出的二氧化碳約52.3%在離開洞窟后仍然留在洞窟內,人體在洞內所發出的“三氣”(熱氣、濕氣、廢氣)會嚴重破壞洞窟內的小環境,導致崖體及壁畫底部產生氯化鈉聚積,催化壁畫發泡、起甲、酥堿等,從而使洞窟陷于“環境疲勞”狀態,導致洞窟“體質惡化”。旅游發展問題莫高窟面臨的現狀問題景區內部“城市化”和外圍“孤島化”?由于世界遺產的特殊性,在對其面向市場實現經濟效益的過程中,政府主導的旅游規劃和宏觀調控是必需的。但是在旅游開發觀念沖擊下,敦煌莫高窟被開發為旅游產品,被當作純經濟對象而遭到破壞性開發。
由于政府控制不力,風景區內部部門經濟迅速蔓延。旅游業及相配套的餐飲、住宿和交通業在景區內的過度發展,破壞了遺產本身的審美價值和資源品位,對景區原有的歷史風貌及其周圍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破壞。景區內的“城市化”和人口大量涌入對遺產地的包圍和蠶食,造成景區外圍的“孤島化”,終將可能造成景觀的不協調和遺產地可能被現代文明所取代。旅游發展問題莫高窟面臨的現狀問題歷史局限性造成的非正確保護措施?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敦煌文物研究所開始探討莫高窟維護方案,研究人員用混凝土加固崖體。混凝土使崖體不易開裂坍塌,但卻讓崖體中的水無法排出,洞窟滲水嚴重,濕度增加。除此,還加修了棧道,棧道松動時有發生,研究人員不得不一直反復加固,而近年來為防止在參觀中對文物進行觸摸,在壁畫前添加了玻璃屏風,經研究發現,玻璃屏風的安裝也是有弊病的。保護疏漏問題“申遺”后期管理滯后?敦煌莫高窟遺產景區是現存遺產資源中的精華,在作為旅游產品開發的同時,需要政府拋棄盲目開發的功利心態加強景區管理,提供景區發展和遺產保護的資金和政策支持。嚴格在旅游環境承載力水平下經營遺產旅游是政府規制的重要內容。世界遺產的不可再生性要求地方政府在遺產地加入遺產名錄后,進一步做好保護、管理世界遺產的決策和工作。莫高窟面臨的現狀問題多部門條塊分割、管理權責邊界不明?我國在加入世界遺產公約以前,對文物、風景區、名勝古跡、森林公園等的管理一直實行分部門的管理體制,在現今遺產地范圍內,更存在著遺產與風景名勝區、文物保護單位、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等的重疊而造成的權屬不清問題。遺產地管理部門“多頭管理導致世界遺產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一個權力的戰場,也形成了責任的真空”。保護疏漏問題沒有有效控制周邊活動,引起環境問題?①窟前綠化灌溉入滲水以非飽和形式向底層洞窟運移,增加了底層洞窟的潮濕、酥堿化程度。
②窟區居民生活垃圾、污水、燃煤煙塵的排放以及進入窟區的機動車輛尾氣排放,使窟區環境遭受一定程度的污染。莫高窟面臨的現狀問題04莫高窟現有的保護策略制定遺產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數字檔案的建立和GIS的使用開放機制的重新構建莫高窟第85窟修復工程核心區旅游沖擊力的緩沖在遺產承載力范圍內的可持續發展總結莫高窟現有的保護策略主要針對的是莫高窟的文物保護問題,但是與之相配套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石窟區保護范圍的劃定及建設控制地帶也急需出臺。行政政策:逐步調整城市工業和鄉鎮企業的產業結構,對于莫高窟附近地區污染嚴重,目前又無治理措施的企業應限期取締。窟區應加強生活污水的處理,嚴格控制汽車的行駛和停放,限制各種服務攤點和飲食餐廳的數量和規模。制定遺產環境保護法律法規1、制定遺產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保護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公約》1972年11月16日三大憲章:《雅典憲章》(1931年由第一屆國際歷史遺跡建筑大會通過,是歷史上第一部歷史遺跡修繕準則)《威尼斯憲章》(1964年第二屆國際歷史古跡建筑師及技師大會通過,又稱《國際古跡保護與修復憲章》)《華盛頓憲章》(1987年國際古建筑遺址理事會通過,又稱《保護城鎮歷史地區的國際憲章》)《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2006年11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1982年11月19日通過,2013年6月29日修改至今《甘肅省敦煌莫高窟保護條例》世界遺產保護公約中國遺產保護條例地方遺產保護條例莫高窟現有的保護策略制定遺產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自1999年始,中國文物局與美國蓋蒂保護中心、澳大利亞國家遺產委員會展開了三方合作,決定選擇莫高窟作為試點,共同編制《敦煌莫高窟保護規劃》。《敦煌莫高窟保護規劃》保護:保護莫高窟的真實完整以期更好的延續,通過諸項措施和保護手段維護文物價值;研究:通過整理藏經洞和洞窟文物,為敦煌學研究作出貢獻;教育:弘揚莫高窟的價值,提升其世界知名度;流失文物的回歸:在短時期內無法實現,但此為莫高窟長期的目標。規劃總目標最小干預原則:所有的活動都應盡量減少對石窟的干預;所有的措施都必須經過科學論證;維持原貌、不改變原狀:保持石窟及環境的原狀,不增添任何破壞風貌的構筑物,不進行任何商業活動;功能與價值協調原則:開放展陳利用應在洞窟承載量之內。規劃總原則莫高窟現有的保護策略數字檔案的建立和GIS的使用2、數字檔案的建立和GIS的使用自1999年始,敦煌研究院與梅隆基金會、美國西北大學合作的“數字敦煌”工作啟動,包括敦煌莫高窟洞窟信息的全面圖像記錄、復原以及全面的網絡信息資源庫,計劃2020年初步完成利用全數字近景攝影測量,獲得數字等值線圖外、崖面數字高程模型,數字正射影像及其復合產品,這增強了壁畫保護成果應用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壁畫數字化拍攝洞窟虛擬漫游制作莫高窟22個典型洞窟完整的平面圖像數字檔案拍攝42個洞窟的虛擬漫游建設通過壁畫數字化拍攝和洞窟虛擬漫游,建立敦煌石窟文物電子檔案,無論對保護還是研究都具有開創意義為永久性高精度保存悠久燦爛的敦煌石窟藝術找到了可靠途徑為其他瀕危古遺址的貯存和再現創造了機遇。意義莫高窟第85窟經變畫部分莫高窟現有的保護策略數字檔案的建立和GIS的使用為了解文化遺產及其承載體、崖面特征、細貌、變化及災害狀況,通過對立面地理空間數據的分析、描述,為文物的維護、修復提供真實、詳盡的科學依據就顯得非常重要。全球情報系統(GIS)是一個計算機工具,可以存儲、處理并分析空間數據(Aronof.f1989年)。它可以儲存各種資料,如線路的位置,易受損的古建筑等,同時還可以分析并顯示出哪些線路距離古建筑較近,它可以參考數千種不同的數據及地貌。作用:分析敦煌的游客流量及流向,
識別當前面臨破壞的崖壁區域加強環境監測的內容和分析,分層級逐步對崖頂、窟外和窟內都建立起完善的監測系統,并與具體的保護修復項目以及游客管理建立聯系2009年敦煌還與甘肅省地震局簽署協議合作建設莫高窟地震監測系統。GIS技術應用莫高窟現有的保護策略建立數字參觀平臺,減少景區流量;根據游人對洞窟小氣候環境影響的規律確定莫高窟的飽和旅游容量,控制入窟人數,輪流開放洞窟并限定開放洞窟的數量;改善窟內通排風條件,定期關閉洞窟進行檢查;制定嚴格的參觀線路,以延長洞窟棧道壽命;建立健全監督執法隊伍,加強旅游管;注意采用多種形式向游人宣傳莫高窟作為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價值和有關旅游規定,增強游人的文物保護意識。3、開放機制的重新構建開放機制的重新構建景區開放機制調整對前來參觀的游客實行窟內分流,將開放的50個洞窟劃分為8條參觀路線;將當地居民購買優惠票的時間由旅游旺季改在淡季;修建了博物館、陳列館以及網上數字化系統,以此分流游客或縮短他們在洞窟內的逗留時間在不影響游客正常參觀莫高窟的情況下,對大型旅游團隊實行預約制,避免游客過度集中,減輕莫高窟的負擔。景區開放宏觀調控莫高窟現有的保護策略莫高窟85窟是一個晚唐大窟,內容豐富,氣勢磅礴。歷史、藝術價值很高,僅主室中的巨幅經變畫就達17幅,堪稱莫高窟之最。”這些經變畫,如維摩詰經變、報恩經變、法華經變、彌勒經變、華嚴經變、金剛經變、藥師經變等,通過嚴謹的結構、豐富的內容、開闊的布局、富麗生輝的藝術效果,折射出唐代當時的社會生活。4、莫高窟第85窟修復工程莫高窟第85窟修復工程價值修復意義350平方米的范圍內,由于石壁后的可溶性鹽作用,卻集中了敦煌壁畫中的幾乎所有典型病害:壁畫酥堿、起甲、空鼓、脫落、粉化等。因此,選取第85窟作為研究的典型案例,對于敦煌壁畫保護都有較為重要的意義;通過現狀調研、環境和微環境監測、壁畫制作工藝和材料研究、修復材料篩選等多方面的實驗研究,在調研方法、病害機理和壁畫修復材料選擇、修復方法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多成果。第85窟橫剖面圖第85窟平面圖壁畫起稿勾線莫高窟現有的保護策略莫高窟第85窟修復工程莫高窟第85窟保護技術路線價值評估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全面調查保存現狀的文獻資料歷史干預保存現狀的圖像描述保存現狀的圖像記錄現狀評估壁畫數字化制造材料分析環境監測病害機理支撐材料壁畫材料壁畫膠結材料地仗層材料區域環境室內環境制作材料環境監測判斷壁畫理想狀態日常維護日常管理日常展示日常監督確定實施目標確定壁畫保護修復方案是否干預是否可行修復材料及工藝工程實施修復材料及工藝的室內篩選修復材料及工藝的現場篩選由資質單位編寫由有資質的施工單位實施保護項目評估工后監測及維護莫高窟現有的保護策略因酒泉地區的礫巖結構粗糙且易風化疏松,無法直接繪制壁畫,所以首先用取自洞窟附近的細沙、壁泥土摻加植物纖維和制成泥,壓抹在洞窟的四壁和窟頂,作為使壁面平整的粗草泥地仗層;接著用莫高窟窟前宕泉河的澄版土摻加麻筋,調制成細泥,涂抹在粗草泥層上;最后在細草泥層上涂抹上一層非常薄的高嶺土、石灰或石膏之類的粉層,方可起稿;繼而師傅在其上寫上色標,由弟子工匠上色;壁畫繪制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勾線,即描線成型,因此,也稱之為“定型線”莫高窟第85窟保護技術路線壁畫修復工藝及材料雕塑修復工藝及材料壁畫繪制程序(從左往右依次是礫石層、粗草泥地仗層、細泥地仗層、壁畫層)劃分墻面起稿圖敦煌壁畫上的色標圖勾線先完成木構骨架的模型,接著用秸稈或蘆葦扎出人體大致結構,這種方法省泥且可減輕木骨架的壓力,骨架上還要做出此后將其固定在石壁上的插頭;用澄版土、細沙、植物纖維調制粗泥和細泥,粗泥制作人物大樣,細泥用以塑造人物五官、衣褶、配飾等,將泥層涂抹在以蘆葦包裹的木頭骨架上;繼而在塑造成型、上彩。塑像制作過程莫高窟現有的保護策略核心—邊緣理論:由J.R.Friedman在1966年提出,用以解釋旅游經濟空間的結構演變模式。他認為任何一個國家的旅游區都是由核心區和旅游區構成,在文化遺產地面臨強大游客數量壓力的情況下,可以提升世界文化遺產地邊緣區的文化內涵,以分流核心區的游客人流,使游客核心區與邊緣區達到優勢互補、合作雙贏。5、核心區旅游沖擊力的緩沖核心區旅游沖擊力的緩沖核心—邊緣理論周邊景區互補如何在保護遺產和應對越來越大的游客隊伍之間進行的選擇是許多遺產地面臨的問題。可以利用核心-邊緣理論,采用選擇擴大外圍空間等做法提供旅游設施滿足旅游需求。敦煌莫高窟周邊景區極具宗教內涵和特色,是莫高窟景區的分支,是敦煌文化的組成部分,很有開發價值。敦煌周圍的漢代烽燧、關隘、古城遺址、沙漠景觀,與莫高窟的雕塑、壁畫相得益彰,很好地起到了對莫高窟的游客量分流作用,達到保護和開發齊頭并進。在莫高窟的周圍地區,可以以宗教文化游為主題,在市內外精心推出五條精品線路:肅州西漢酒泉勝跡、西涼王宮》金塔鴛鴦湖》東風航天城》額濟納旗胡楊林》敦煌;肅州》嘉峪關》玉門吾艾斯墓》安西鎖陽城》榆林窟》懸泉遺址》敦煌;敦煌》玉門關》雅丹地質公園》羅布泊;敦煌》西千佛洞》現代石窟》陽關》阿克塞民族風情園;敦煌》安西鎖陽城》東千佛洞》榆林窟》肅北石包城》透明夢柯冰川。玉門關胡楊林嘉峪關榆林窟陽關莫高窟現有的保護策略世界旅游組織在《關于旅游業的21世紀議程》中定義可持續旅游發展為:在保護和增強未來機會的同時滿足現時旅游者和東道區域的需要。面對敦煌莫高窟的脆弱性和不可恢復性,以生態環境的環境承載力為限度,控制旅游者的規模,保證敦煌莫高窟的可持續發展。保證敦煌莫高窟可持續發展還應該由政府實施國家遺產戰略。國家遺產戰略應該建立在對遺產資源認同的基礎上,應包括所有資源管理部門,應從整體上代表和反映遺產地保護和發展的長遠目標。國家世界遺產戰略的實施,將遺產開發和保護納入國民經濟規劃編制中,從國家戰略高度給予遺產地政策、管理、規劃的支持,加強政府對世界遺產地調控保護能力。這將使得諸如敦煌莫高窟這種處于瀕危邊緣的文化遺產得到持續性平衡發展。中國世界遺產文化遺產戰略規劃管理目標是實現保護和利用和諧統一,保證世界遺產的可持續發展。加大專項投資份額,多渠道爭取更廣泛的社會支持和國際資助,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積極鼓勵國際、國內組織、友人、個體的自愿捐贈,在資金上確保保護工作的正常進行。必要的經濟投入是有效保護世界遺產和環境保護的物質基礎和重要保證。國家把對世界遺產的保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規劃,進行旅游開發,通過旅游收入對世界遺產地進行保護。將世界遺產地開發為當地主要的旅游產品是一種必然的選擇,是一種政策性博弈結果。但是,中國世界遺產地面臨的開發壓力是世界上其他國家所沒有的,所以我們需要對其保護給以更大的關注,保障其可持續發展,實現代際的公平。6、在遺產承載力范圍內的可持續發展在遺產承載力范圍內的可持續發展遺產是遺產地的旅游之本,遺產旅游要以保護為主,而遺產資源的保護根本在于保護其真實性和完整性。21莫高窟的可持續性平衡發展及戰略管理莫高窟現有的保護策略遺產保護現狀總結總結制定了一系列保護法律法規,特別是中美澳合編的《敦煌莫高窟保護規劃》為莫高窟的保護提供了規范依據,同時為其他石窟修復工程提供了參考;但是缺乏遺產地周邊的控制性規劃,對工農業污染、沙塵、地質災害的防護缺乏規劃室內外檢測設備85窟壁畫受損監測建模政策方面:技術方面:運用了多種新型技術參與監測、修復工程中,如數字監測、建模,GIS技術,對壁畫、石窟修復有了新的技術積累;建立了“”數字敦煌“的數據庫,對莫高窟的研究起到了積極作用,為游客提供了更豐富的游賞體驗;開放機制方面:以保護為原則制定了嚴格的開放制度,較好的保證了洞窟所需的環境;在周邊景觀環境、游覽體驗上有一定改進空間05案例研究——安陽殷墟古遺址保護殷墟簡介保護策略殷墟價值展示形式保護原則總結安陽殷墟古遺址保護
殷墟,位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安陽市西北郊,橫跨洹河南北兩岸。殷墟遺址面積約36平方公里,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并為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商代晚期古代都城遺址,自公元前1300年盤庚遷殷,到公元前1046年商朝滅亡的255年間,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歷史。目前,不僅發現有商代統治階層的遺存——宮殿宗廟遺址、王陵遺址、洹北商城、手工業作坊,而且也有普通平民的居住遺址和家族墓地,并發現了數量巨大的甲骨文、青銅器、玉器、陶器。殷墟簡介安陽殷墟古遺址保護殷墟價值“這里出土的15萬片甲骨上,發現了目前中國文字體系最早的證據,至今仍為世界上1/4的人口使用。與古埃及、巴比倫、古印度媲美,以其甲骨文、青銅文化、玉器、古文歷法、喪葬制度及相關理念習俗、王陵、城址、早期建筑乃至中國考古學搖籃聞名于世,文化影響廣播而久遠,真實性完整性強,具有全球突出普遍價值,有良好的管理與展示。”——世界遺產委員會殷墟符合世界文化遺產四項標準:
標準Ⅱ殷墟是商代晚期的都城,它顯示了各種重要影響力的相互交流以及中國古代青銅文化發展的最高水平,包括文字體系。
標準Ⅲ殷墟的文化遺存為商代晚期的文化傳統提供了獨特的證據,并且是諸如陽歷、陰歷體系等許多科技成果和創造發明的見證。
標準Ⅳ殷墟的宮殿、宗廟和王陵是中國古代早期建筑的杰出代表,它們具有重要的意義,樹立了早期中國宮殿建筑群和陵園制度的典范。
標準Ⅵ殷墟的實物遺存為被視為具有杰出的全球價值的中國文字和語言體系的早期歷史、古代信仰、社會體系以及重大歷史事件提供了物質證據。安陽殷墟古遺址保護保護原則科學性。任何保護與展示項目,務必以科學發掘材料為依據,凡是難以肯定的東西,不做牽強附會的推測、復原。客觀性。一切復原展示項目,必須客觀地反映考古事實。通俗性。在充分尊重科學性、客觀性的基礎上,根據學術界的研究成果,對已有的考古現象進行去粗取精、削繁就簡,采取適當的方法和手段,直觀形象地復原展示有關遺跡,讓普通觀眾看得明白,看得有興趣,激發想象力。可逆性。任何保護、復原展示項目不得對地下原有遺跡現象造成損害,一旦需要,所有現代人造景觀全部拆除后,原有商代遺跡現象仍然保持考古發掘后的狀況。在確保地下商代遺跡安全的前提下,按原址、原樣、原大進行復原展示。比較重視考古發掘在遺址保護和利用中的作用,及時介入。中央和地方相繼建立了殷墟考古發掘、管理與研究的機構。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安陽市殷墟保護管理辦法》等。這些法規、管理條例的制定,增強了社會公民對文物保護的法規觀念和參與意識。
劃出了重點保護區、一般保護區和外圍區的范圍,并制定了具體的保護措施。深入開展遺址核心區的考古工作,為遺址保護和展示奠定了比較好的學術基礎。對殷墟周邊環境進行了大規模的整治,先后拆遷各類不協調建筑21萬平方米,搬遷居民、單位和商業門面688戶,新建綠地19.7萬平方米。小屯村拆遷安置(情況復雜、資金需求量大,工作難度非常高)工作完成較好,為遺址保護、展示及申遺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周邊環境的綠化、美化和洹水污水的治理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效,在全國遺址保護中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通過整治,殷墟宮殿宗廟遺址與外圍綠地已形成一個約13.3公頃大的遺址公園,周邊環境與殷墟歷史文化氛圍協調統一,受到來此參觀考察的國內外游客和專家學者的一致好評。安陽殷墟古遺址保護保護策略安陽殷墟古遺址保護保護策略在遺址本體保護和展示利用方面,積極參考學習國外先進的遺址保護和展陳方式、經驗,并通過長期反復摸索,找到一套比較符合殷墟歷史文化內涵、比較適合我國土遺址特征的方法,為全國大遺址保護和展陳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殷墟博物館的設計和展示富有創造性,是我國最早建成開放的“下沉式”博物館之一。建筑外形取自甲骨文“洹”字,既凸顯了殷商文明的特征,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同時又與殷墟遺址融為一體,不影響殷墟遺址的景觀風貌,由此成為遺址保護與展示的獨特組成部分。建成兩座高18米的仿商代闕樓,320米長的殷代紋飾雕墻和1350米長的木柵欄。擴大了殷墟博物苑內的保護與展示范圍,使殷墟博物苑面積由原來的不足10公頃擴大到28公頃,進一步充實完善了苑內的展示和參觀內容,完成了凹字形基址、乙七、乙八、丙組基址、YH127甲骨窖穴、甲骨碑廊等復原展示和殷墟發掘史展廳陳列。安陽殷墟古遺址保護展示形式
殷墟遺址和文物主要埋在地下,如何將3000多年的輝煌和價值展示出來并讓公眾理解,其難度很大。另外,殷墟的遺址基本上都屬“土質”文物,通俗地說就是“土遺跡”。他們不適于展示,因此發掘出來后,通常采取“回填”的辦法,將其重新埋入土中,就中國商代的土質遺址而言,這種保護方法是最便捷有效的。為了提高此類遺址的可觀賞性,在展示上主要做出了許多探索。安陽殷墟古遺址保護展示形式(一)地下封存,地上抬高模擬展示地下封存,柱墻抬高模擬展示。這是殷墟宮殿遺址展示的一種主要形式,即對已經發掘完畢和研究清楚的遺跡,采用將原址掩埋地上夯土臺階、封存,然后在地上提高50厘米左右,在其上對應位置重新復原夯土臺階、木柱樁和與建筑有關的祭祀坑遺跡,并設立中英文遺址標志說明牌。地下封存,地上抬高祭祀坑模擬展示。在原遺址上墊土覆蓋地下的祭祀坑遺跡,適當抬高遺址的土層,在不損害地下遺跡的前提下,復原宮殿區內的宗廟祭祀坑和車馬坑遺跡王陵區殉葬坑,透過玻璃罩,游客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種祭祀坑里殉人的骨骼和牛、馬、羊、犬等獸骨遺存。地下封存,地上植物或沙石標識展示。對已發掘清楚,且近期不計劃復原重建的遺址和墓葬,在柱礎位置栽植小葉女貞、側柏等植物修剪成圓柱形,在墻體和墓葬位置栽植柏樹修剪成墻狀,表示建筑物和墓葬的規模、形式,或直接用草坪和沙石標示夯土遺址的范圍、面積和形狀。柱墻抬高模擬展示
地上抬高祭祀坑模擬展示
地上植物或沙石標識展示安陽殷墟古遺址保護展示形式(二)原址原貌原形復原展示鑒于殷墟遺址基本在地下,可視性不強的特點,專家在此采用了復原展示技術。對已經發掘完畢和研究清楚的遺跡,且今后不需重新發掘的遺址,采取原址原貌原形復原展示,直接再現年原發掘現場的情景,如婦好墓、YH127甲骨窖穴,均是采用此種展示形式。
(三)異地搬遷保護展示在殷墟宮殿區外考古發掘中發現的具有科研、觀賞、旅游價值的遺物、遺跡,由于原址基建占地或過于零散不宜保護和參觀的,采取異地搬遷保護展示,即選擇合適位置,經鉆探下面確無遺跡后,將它處發掘的商代遺跡整體搬遷過來進行保護展示,如殷墟車馬坑展廳的馬車和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林業生態補償機制考核試卷
- 頻率分配策略考核試卷
- 臺風防汛試題及答案
- 特教體育考試試題及答案
- 黨政雇員面試題及答案
- 龍湖地產java開發面試題及答案
- 鹽湖村官上崗考試試題及答案
- 合肥稅務面試題及答案
- 揚州教編考試試題及答案
- 荊州氣象面試題及答案
- DB3311∕T 132-2020 住宅小區物業服務規范
- 員工三級安全教育培訓記錄
- C-TPAT反恐知識培訓ppt課件
- 二代征信系統數據采集規范釋義
- 河南華泰特種電纜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
- 公司員工合理化建議獎勵辦法
- 加工中心刀具庫選擇PLC控制系統設計
- 主域故障無法啟動,額外域提升Active Directory
- 電商平臺POP模式商家入駐合作協議書(標準版)
- 初中生物知識點匯總細胞
- (完整版)四年級脫式計算題(160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