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紅熱丹痧課程學習_第1頁
猩紅熱丹痧課程學習_第2頁
猩紅熱丹痧課程學習_第3頁
猩紅熱丹痧課程學習_第4頁
猩紅熱丹痧課程學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概述】二、發(fā)病情況1、季節(jié):一年四季都可發(fā)病,但以冬春季節(jié)多見。多發(fā)生在溫帶。2、年齡:任何年齡均可發(fā)病,尤多見于2~8歲小兒。3、少數(shù)患兒病后1~5周可并發(fā)水腫、心悸、痹證等疾病。4、預后:從抗生素問世以來,重型患者少見,故若能早發(fā)現(xiàn),及時治療,一般預后良好。

第1頁/共42頁第一頁,共43頁。【概述】三、命名:猩紅熱屬中醫(yī)“丹痧”范疇,因本病有咽喉腫爛一癥,故又稱“爛喉丹痧”,其傳染性較強,且在過去醫(yī)學不發(fā)達時期有較多的死亡率,故又稱“疫痧”“疫疹”。第2頁/共42頁第二頁,共43頁。第3頁/共42頁第三頁,共43頁。【病因病機】猩紅熱時邪

邪郁肺衛(wèi)

衛(wèi)為邪郁——發(fā)熱,微惡風寒邪入氣分

邪入營血

邪毒入里—蘊于肺胃——咽喉紅腫

正盛邪實——壯熱、口渴

熱毒灼喉——咽喉糜爛

熱毒外竄——肌膚丹痧顯露

疹后陰傷

午后低熱口干唇燥皮膚脫皮舌絳干燥,起刺楊梅舌

心肝俱病—神昏驚厥

營血熱熾,痧疹密布

邪毒傷及心氣—心悸邪毒流竄關節(jié)—關節(jié)紅腫灼熱余邪內歸肺脾腎-水腫

第4頁/共42頁第四頁,共43頁。【現(xiàn)代醫(yī)學認識】現(xiàn)代醫(yī)學認識:本病為感染A族溶血鏈球菌引起。其可引起三種病變:炎癥性病變:中毒性病變:變態(tài)反應性病變:引起多處感染灶。如扁桃體、咽喉、肺炎、中耳炎等。

全身中毒癥狀引起。發(fā)熱、頭痛、皮疹等。最后表皮死亡脫落。發(fā)病2~3周出現(xiàn)風濕熱、腎炎的等疾病。第5頁/共42頁第五頁,共43頁。【臨床表現(xiàn)】一、普通型:屬典型病例,分3期。1.前驅期起病急,發(fā)熱、頭痛、咽痛及全身不適。體溫38~40℃。扁桃體明顯充血水腫,可有膿性分泌物。病初舌為白草莓舌。以后為紅草莓舌。頜下及頸淋巴結腫大并有壓痛。第6頁/共42頁第六頁,共43頁。第7頁/共42頁第七頁,共43頁。第8頁/共42頁第八頁,共43頁。第9頁/共42頁第九頁,共43頁。第10頁/共42頁第十頁,共43頁。【臨床表現(xiàn)】一、普通型:2.出疹期皮疹在發(fā)熱第二天出現(xiàn),先從頸部、腋下和腹股溝開始出現(xiàn),于24小時內布滿全身。皮疹特點是,在全身皮膚彌漫性充血潮紅的基礎上,有均勻、密集的紅色細小皮疹廣泛分布(遠看一片紅赤,近看粒粒可數(shù)),呈雞皮樣,觸之有砂紙感。環(huán)口蒼白圈、帕氏線、貧血性劃痕。

第11頁/共42頁第十一頁,共43頁。第12頁/共42頁第十二頁,共43頁。第13頁/共42頁第十三頁,共43頁。第14頁/共42頁第十四頁,共43頁。第15頁/共42頁第十五頁,共43頁。【臨床表現(xiàn)】一、普通型:3.恢復期體溫漸降至正常,一般情況好轉,皮疹按出疹順序于3~4天內消退。疹退1周后開始脫皮,脫皮程度與出疹程度一致,輕者為糠屑樣,重者則大片脫皮,一般2~4周脫凈,個別患兒脫皮可持續(xù)6~8周。脫皮后不留色素沉著。第16頁/共42頁第十六頁,共43頁。第17頁/共42頁第十七頁,共43頁。第18頁/共42頁第十八頁,共43頁。第19頁/共42頁第十九頁,共43頁。第20頁/共42頁第二十頁,共43頁。【臨床表現(xiàn)】二、輕型發(fā)熱、咽炎及皮疹均輕微,無草莓舌,易被漏疹,常因發(fā)病1周后脫皮或并發(fā)急性腎炎,風濕熱等時才被回顧診斷。第21頁/共42頁第二十一頁,共43頁。【臨床表現(xiàn)】三、重型

又稱中毒型,除上述癥狀外,全身中毒癥狀重,并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嗜睡、煩躁或意識障礙,常并發(fā)化膿性腦膜炎、肺炎、敗血癥等;甚至可發(fā)生中毒性休克、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近年來本型已很少見。第22頁/共42頁第二十二頁,共43頁。【臨床表現(xiàn)】四、外科型

細菌從損傷的皮膚侵入,故無咽炎及草莓舌,而有局部皮膚急性化膿性病變,皮疹亦首先出現(xiàn)在傷口周圍,然后蔓延至全身。局部淋巴結可腫大,有壓痛。第23頁/共42頁第二十三頁,共43頁。【實驗室檢查】血常規(guī):白細胞總數(shù)升高咽拭子培養(yǎng):ASO:2~3周升高。尿常規(guī):反復定期檢查。第24頁/共42頁第二十四頁,共43頁。【診斷及鑒別診斷】

一、診斷1.起病急,突然高熱,咽部紅腫疼痛,并可化膿。2.在起病12~36小時內,開始出現(xiàn)皮疹,先于頸、胸、背及腋下、肘彎等處,迅速蔓延全身,其色鮮紅細小,并于環(huán)口蒼白和草莓舌。3.皮疹出齊后1~2天,身熱、皮疹漸退,伴脫屑或脫皮。4.實驗室檢查(1)血象白細胞總數(shù)及中性粒細胞增高。(2)咽拭子培養(yǎng)有溶血性鏈球菌。第25頁/共42頁第二十五頁,共43頁。【診斷及鑒別診斷】二、鑒別疹斷

1.幾種出疹性疾病鑒別

第26頁/共42頁第二十六頁,共43頁。病名麻疹幼兒急疹風疹

猩紅熱藥疹潛伏初期癥狀出疹與發(fā)熱關系特殊體征皮疹特點周圍血象6~12天發(fā)熱,咳嗽,流涕,淚水汪汪發(fā)熱3~4天出疹,出疹時發(fā)熱更高麻疹黏膜斑玫瑰色丘疹自耳后發(fā)際→額面、頸部→軀干→四肢,3天左右出齊。疹退后遺留棕色色素斑、糠麩樣脫屑白細胞總數(shù)下降,淋巴細胞升高7~17天突然高熱,一般情況好發(fā)熱3~4天出疹,退熱出疹無玫瑰色斑疹或斑丘疹,較麻疹細小,發(fā)疹無一定順序,疹出后1~2天消退。疹退后無色素沉著,無脫屑白細胞總數(shù)下降,淋巴細胞升高5~25天發(fā)熱,咳嗽流涕,枕部淋巴結腫大發(fā)熱1~2天出疹耳后,枕部淋巴結腫大玫瑰色細小斑丘疹自頭面→軀干→四肢,24小時布滿全身。疹退后無色素沉著,無脫屑白細胞總數(shù)下降,淋巴細胞升高1~7天發(fā)熱,咽喉紅腫原發(fā)病癥狀化膿疼痛發(fā)熱數(shù)小時~1天無發(fā)熱,有用出疹,出疹時熱高藥史環(huán)口蒼白圈,草莓舌,帕氏線細小紅色丘疹,皮疹與用藥有皮膚猩紅,自頸關,常反復出、腋下、腹股溝現(xiàn),癢感明顯處開始,2~3天摩擦及受壓部位多。皮疹遍布全身。疹退呈斑丘疹、皰后無色素沉著,疹、腥紅熱有大片脫皮樣皮疹、蕁麻疹

白細胞總數(shù)升高,中性粒細胞升高第27頁/共42頁第二十七頁,共43頁。【診斷及鑒別診斷】二、鑒別疹斷2.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有些金黃色葡萄球菌可產生紅疹毒素,引起猩紅熱樣皮疹。其皮疹比猩紅熱皮疹消退快,而且退疹后無脫皮現(xiàn)象,皮疹消退后全身癥狀不減輕。咽拭子、血培養(yǎng)可得金黃色葡萄球菌。第28頁/共42頁第二十八頁,共43頁。【診斷及鑒別診斷】二、鑒別疹斷3.川崎病可有草莓舌、猩紅熱樣皮疹或多形性紅斑皮疹,兩者不同點是:川崎病嬰兒多見持續(xù)高熱1~3周。眼結膜充血,唇紅皸裂。手足出現(xiàn)硬性水腫,掌、跖及指趾端潮紅,持續(xù)10天左右始退,于甲床皮膚交界處出現(xiàn)特征性指、趾端薄片狀或膜狀脫皮。有時可引起冠狀動脈病變。青霉素治療無效。

第29頁/共42頁第二十九頁,共43頁。

【辨證論治】

治療原則分型論治第30頁/共42頁第三十頁,共43頁。治療原則

以清熱解毒,清利咽喉為主,結合邪之所在而辨證論治。病初邪在表,宜辛涼宣透,解表利咽;病中邪惡在里,宜清氣涼營,解毒利咽;恢復期邪退陰傷,宜養(yǎng)陰生津,清熱潤喉。第31頁/共42頁第三十一頁,共43頁。分型論治—1.邪侵肺衛(wèi)證候發(fā)熱驟起,頭痛畏寒,灼熱無汗,咽喉紅腫疼痛,或乳蛾紅腫,上有白腐,常影響吞咽,上腭有粟粒樣紅疹。皮膚潮紅,可見丹痧隱隱。舌質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shù)有力。治法辛涼宣透,清利咽喉。方藥解肌透痧湯加減。第32頁/共42頁第三十二頁,共43頁。分型論治—2.毒熾氣營證候壯熱不退,煩躁不寧,面赤口渴,咽喉腫痛,伴有糜爛白腐。皮疹密布,色紅如丹,甚則色紫如瘀點。疹由頸、胸開始,繼則彌漫全身,壓之退色,見疹后約1~2天舌苔黃糙,舌質起紅刺,3~4天后,舌苔剝脫,舌面光紅起刺,狀如草莓,脈數(shù)有力。治法清氣涼營,瀉火解毒。方藥涼營清氣湯加減。第33頁/共42頁第三十三頁,共43頁。分型論治—3.疹后陰傷證候丹痧布齊后1~2天,身熱漸退,皮疹漸收,咽部疼痛糜爛漸減輕。或伴有干咳,或見低熱,唇干燥,食欲不佳,舌紅少津,苔剝脫,脈細數(shù)。約一周后開始皮膚脫屑、脫皮。治法養(yǎng)陰生津,清熱潤喉。方藥沙參麥冬湯加減。第34頁/共42頁第三十四頁,共43頁。【西醫(yī)治療】1.一般治療(1)急性期應臥床休息,供給充分的水分、維生素。(2)高熱不退可采用物理降溫,采用溫濕敷或35%酒精擦浴。(3)脫屑時皮膚搔癢可用爐甘石洗劑局部外擦。

第35頁/共42頁第三十五頁,共43頁。【西醫(yī)治療】2.抗生素治療(1)青霉素:為首選藥物。輕癥5~10

萬U/kg·d,分2次,肌肉注射或靜脈滴注。重癥20萬U/kg·d,分2

次,靜脈滴注。(2)紅霉素或第一代頭孢菌素,青霉素過敏者可選用。但最近報道紅霉素已有20%~40%耐藥。第36頁/共42頁第三十六頁,共43頁。【西醫(yī)治療】3.支持療法重型患兒可輸血漿或全血,8~10ml/kg·d。可起到中和毒素,增加機體抵抗力作用。

第37頁/共42頁第三十七頁,共43頁。【預防

】1.隔離傳染源猩紅熱病人或患急性化膿性咽扁桃體炎病人都是傳染源,均需隔離至咽拭子培養(yǎng)陰性時。2.切斷傳播途徑流行期間,禁止小兒去公共場所,接觸病人要戴口罩,對病人的污染物、分泌物及時消毒處理。第38頁/共42頁第三十八頁,共43頁。【預防

】3.保護易感者對密切接觸病人的易感者可肌肉注射青霉素或口服復方新諾明3~5天,也可肌注1次長效青霉素60~120萬單位;在流行期間,對兒童集體場所經常進行消毒。易感兒童可口服板藍根、大青葉等清熱解毒中藥煎劑。均有預防作用。第39頁/共42頁第三十九頁,共43頁。課后思考(作業(yè))1、簡述猩紅熱的臨床表現(xiàn)及實驗室檢查情況。2、猩紅熱中醫(yī)辨證分哪些類型?各型的治法和選方如何?

第40頁/共42頁第四十頁,共43頁。謝謝!第41頁/共42頁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