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圖版(2023)自然災害與防治第三章防災與減災單元測試課后知能檢測2_第1頁
高中地理中圖版(2023)自然災害與防治第三章防災與減災單元測試課后知能檢測2_第2頁
高中地理中圖版(2023)自然災害與防治第三章防災與減災單元測試課后知能檢測2_第3頁
高中地理中圖版(2023)自然災害與防治第三章防災與減災單元測試課后知能檢測2_第4頁
高中地理中圖版(2023)自然災害與防治第三章防災與減災單元測試課后知能檢測2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自然災害概述第二節主要自然災害及其分布第1課時地質災害與氣象災害一、選擇題1.我國是多災害的國家,下列地區中泥石流和滑坡災害頻發的是()A.內蒙古高原 B.云貴高原C.山東丘陵 D.華北平原【答案】B2.202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蘆山縣發生級地震。在震后救災中,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發揮了重要作用。BDS是我國自行研制的全球衛星定位與短文通信系統,是繼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和俄羅斯格洛納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蘆山地震與2023年汶川級地震震中位置同處龍門山斷裂帶,但蘆山地震造成的損失較小,主要原因有()①震級較低②提前預報③防震意識強④救援及時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從材料中發現答案的“蛛絲馬跡”,并據此作出判斷是解答本題的關鍵。一般來說,震級越大,造成的損失越大,汶川地震是級,蘆山地震是級,蘆山地震的震級小于汶川地震,①是正確的。材料中顯示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救災中發揮的作用,由此信息推斷“救援及時”也是造成損失小的原因,④是正確的。由于2023年處于同一地震帶上的汶川發生過地震,人們的防災意識有所增強,③是正確的。地震是地球內能的釋放形式,目前的技術還很難作出預報,②是錯誤的。【答案】B(2023·南昌市第十九中學月考)下圖表示了某海域四次地震的發生地、震級和震源深度。讀圖,回答3~4題。3.該海域地震頻發的原因是()A.板塊碰撞 B.板塊張裂C.巖漿活動 D.變質作用4.海嘯是一種巨大的海浪。一般,當海底淺源大地震(震源深度小于50km,震級大于里氏級)造成大洋地殼局部隆起或陷落,并且帶動震源上方的深層(水深不小于1000m)海水做大規模擾動時,就可能發生災害性海嘯。若上圖中的四次地震都造成了地殼陷落,則四地中最可能發生災害性海嘯的是()A.①地 B.②地C.③地 D.④地【解析】第3題,圖示區域為臺灣島東部海域,地處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碰撞地帶,地殼運動活躍,多地震。第4題,根據題干信息結合圖示中等深線數值得出正確答案。【答案】2023年春我國部分地區發生了嚴重的干旱。讀下圖回答5~6題。5.圖示重旱的主要省(區)簡稱是()A.陜、桂、湘 B.滇、黔、蜀C.滇、黔、湘 D.陜、蜀、桂6.在發生重、特旱的地區,此時期最可能出現()A.滑坡 B.沙塵暴C.森林火險 D.土壤鹽堿化【解析】解題關鍵是能夠從圖中提取有效信息。第5題,讀圖可知,重旱的主要省(區)是云南、貴州和四川。第6題,滑坡多發生在雨季;沙塵暴多發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區;土壤鹽堿化多發生在半濕潤、半干旱農業區;西南地區是我國第二大林區,干旱最容易引發森林火險。【答案】(2023·浙江衡州二中高二期末)菲律賓是一個深受熱帶風暴影響的國家,一般登陸緯度在北緯10°以上地區,但是2023年第21號熱帶風暴“天鷹”的中心于12月16日23時40分(菲律賓時間)前后在菲律賓南部棉蘭老島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9級,16日17時其中心位于北緯度、東經度,目前造成死亡人數已經超過1171人。據此回答7~8題。7.下列關于“天鷹”的敘述,正確的是()A.誘發了地震和海嘯B.造成狂風暴雨C.是今年登陸風力最大的熱帶風暴D.“天鷹”為順時針向中心輻合的大漩渦氣流8.“天鷹”造成特大的生命及財產損失,其原因可能是()①是超強臺風②泥石流③特大暴雨④登陸位置較常年異常⑤白天登陸而非夜晚登陸A.①③④⑤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②③④⑤【解析】第7題,熱帶風暴不能誘發地震;菲律賓位于北半球,“天鷹”為逆時針的漩渦氣流,并非2023年風力最大的熱帶風暴。第8題,“天鷹”未達到臺風的等級,僅屬熱帶風暴。【答案】據英國《每日電訊報》2023年1月8日報道,在過去7天里,澳大利亞遭遇史上最強熱浪的襲擊。1月7日,澳大利亞全國平均氣溫達到攝氏度,悉尼的溫度高達42度,超過了1972年創下的高溫紀錄。目前,炎熱天氣導致該國火災頻發,7日,大火造成澳大利亞6萬多公頃的森林被燒毀,所幸并無一人遇難;1月8日,澳大利亞人口最多的新南威爾士州共發生了100多起因高溫天氣引發的火災。新南威爾士州還發出警告,稱當地已經進入紅色警戒的“災難”狀態。據此回答9~10題。9.造成上述罕見高溫天氣的天氣系統可能是()A.氣旋 B.反氣旋C.暖鋒 D.冷鋒10.澳大利亞旱災的原因是()A.夏季太陽高度大,蒸發量大B.地形多低山丘陵C.位于季風區,降水不穩定D.北方冷高壓控制時間長【解析】干旱是在高溫的情況下形成的,這種情況多在反氣旋控制下形成,并且澳大利亞此時正值南半球的夏季,蒸發量大也是其干旱持續的原因之一。【答案】二、綜合題11.2023年3月11日14時46分(北京時間13時46分)發生在日本本州東海岸附近海域的里氏級地震,震中位于北緯度,東經度,震源深度約20千米。日本氣象廳隨即發布了海嘯警報,地震引發約6米高海嘯。北京小部分區域有震感,不過,此次地震可能引發的海嘯影響太平洋大部分地區,但對中國大陸不會有明顯影響。截止到3月18日,此次地震造成日本約50000人死亡,近萬人失蹤,地震造成的核電站爆炸的消息擴散到全球,一時陰影難散,中國東部海區也受到此次核電站爆炸的影響。讀下面兩圖并根據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eq\o(\a\al(5級地震震中烈度與,震源深度的關系))eq\o(\a\al(震源深度5km的震中,烈度與震級的關系))(1)根據圖示材料,說明震級、烈度、震源深度三者之間的關系。(2)請從自然條件角度分析日本地震災害嚴重的原因。(3)地震衍生的自然災害有哪些?【解析】第(1)題,讀圖可分析總結出答案。第(2)題,日本地震災害嚴重的自然原因可從地震帶、地形、臨海的位置分析。第(3)題,有地質災害、海嘯等。【答案】(1)烈度主要受震級和震源深度的影響;震級相同,震中烈度隨震源深度的增加而減小;震源深度相同,烈度隨震級的增大而增加。(2)處于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地震災害多;多山的地形,易引發地質災害;四面臨海,易引發海嘯。(3)火災、滑坡、海嘯、疫病蔓延等。1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2023年1月31日環球網報道,日本全國各地區近期普降大到暴雪,部分地區積雪厚度超過2米,甚至導致雪災。據日本媒體報道稱,日本東部和北部地區在今后一周內仍將有冷空氣南下,日本海沿岸地區暴雪天氣將繼續,部分地區積雪甚至會超過5米。日本氣象廳已經發出暴雪警報。材料二日本暴雪分布圖(1)根據圖文資料分析日本暴雪的形成原因?(2)雪災帶來的危害有哪些?如何有效預防暴雪災害?【解析】冬季,西北季風南下經日本海帶來大量水汽,經沿岸山脈的阻擋抬升,形成暴雨。雪災往往帶來大風、降溫等天氣,影響交通、電信、電力等部門,給農作物帶來凍害。【答案】(1)強冷空氣南下,經日本海洋面,攜帶大量水汽,同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