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80后-養老篇_第1頁
我們是80后-養老篇_第2頁
我們是80后-養老篇_第3頁
我們是80后-養老篇_第4頁
我們是80后-養老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我們是80后又稱八零后,來源于國際社會學家們討論社會發展一代名詞。是指國家依法執行計劃生育后所出生的一代人的代名詞,以此討論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用法制限制人類生育后所面臨的問題及80年以后所出生的獨生子人群所面臨的生活、成長、文化發展問題。80后是一直親眼見證著當代中國在改革開放后日漸發展崛起并與之一同成長的特殊的新一代,20年左右的人生歷程中目睹到的多是整個民族的自強不息奮起拼搏史。

現如今,80后們已經“滲透”到了各行各業,各個領域,或成為行業翹楚,或成為中堅力量,是當今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關于家庭我們要面對怎樣的難題?80后生活現狀“80后”童年度過了美好的一段時間,學歷也較上代人高些。但相對較低的就業率和房價是該群體面臨的主要困難,當然還包括與“70后”爭奪女友的競爭。剛參加工作的他們也因低收入和物價上漲而成為非自愿的“月光族”。該群體同樣面臨著即將擔負家庭重擔的壓力,所以種種壓力使得80后人群逐漸成熟起來。“80后”也隨著年齡的增長相繼步入婚姻的殿堂,生兒育女。“80后”的角色證經歷著微妙的轉變,曾經是父母的寶貝、掌上明珠、小皇帝,沐浴在改革開放的雨露中,正陸續背負起家庭的責任,繁衍著生生不息的炎黃子孫,面臨著買房難買車難看病難生孩子難和上有老下有小的經濟壓力,體驗著蝸居和候鳥式的生活方式。工作

子女教育經濟情感生活壓力大“養兒防老”現在成了“養老防兒”對于計劃生育實行后出生的中國“獨一代”,養老壓力尤其巨大:“80后”正陸續進入典型的“4-2-1”家庭結構,上要贍養4個老人、下要撫養一個孩子。而如脫韁野馬般狂飆的房價,越來越高昂的子女撫育費用,透支了增幅甚微的工資收入,導致很多“獨一代”不僅無法“養老”,甚至要“啃老”。中國老齡科研中心調查顯示,目前中國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養小”現象,30%左右的青年基本靠父母供養。難怪有些老人無奈地調侃:“養兒防老”現在成了“養老防兒”了。76.0%的人期待醫保可異地互通;51.0%的人希望開發商多設計適合老人和子女同住的戶型。隨著越來越多的“80后”開始結婚生子,他們的父母也進入了老年。如何“二養四”(即兩個獨生子女贍養四個老人)的現實問題,已擺在了年輕人面前。中國青年報社調研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互動百科網,對1612人(其中獨生子女占40.1%)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58.3%的人選擇讓父母住在同一個小區或者附近,就近照顧;43.5%的人愿意跟父母住在一起,親自照顧;24.8%的人表示父母在異地居住,定期去探望;7%的人選擇由社區配備生活指導員,定期照顧老人;僅有6.9%的人愿意把父母送到養老院等機構。

“沒想到孩子的生日竟然成了忌日。”想起自己的兒子,濟南市明星小區的孫正榮悲傷不已,2006年4月18日兒子劉震的朋友為他擺了21歲生日宴,席間他與酒店服務員發生爭執,不幸被刺死。生活沒有暫停鍵,可孫正榮卻按下了靜音鍵。自從孩子走后,她隔斷了與外界的一切聯系,整日躺在孩子睡過的床上,“聞著孩子留下的氣味,心里覺得好受點。”她還將孩子的照片貼滿了整個房間,回憶著與兒子共同度過的美好時光。孩子走后,她和丈夫的感情也出現了裂痕,最終選擇了離婚。此后獨自一人的生活,讓孫正榮既要忍受喪子之痛的煎熬,又要面對生活的艱難。孫正榮現在每月有一千多元的退休金,日子過得緊巴巴。“我不怕死,就怕病。”她傷心地告訴記者。有次她不慎將腰摔傷,躺在床上不能活動,想上廁所時都要爬著去衛生間。為了減少去廁所的次數,她不敢吃東西,每隔幾小時才喝一小口水,就這樣挨過了兩天,“生了病,連個端飯倒水的人都沒有,日子太苦了!”失獨家庭的痛苦衛生部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新增失獨家庭7.6萬個。而據一些人口學家推算,我國失獨家庭未來將達1000萬。如何構建起針對失獨家庭的社會保障體系,從情感和物質等多層面確保這些失獨家庭無晚年之憂,是一道擺在政府和全社會面前沉甸甸的課題。調查顯示,50%的“失獨家庭”經濟困難,20%的“失獨家庭”靠低保生活;在“失獨父母”中,有50%的人患有慢性疾病,15%的人患有重大疾病,60%以上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癥。這些人很容易成為弱勢群體中的最弱者。失獨家庭成為新的社會問題農村80后拿什么贍養父母?我國目前不僅老齡化人口多(2013年,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將突破2億大關,達到2.02億,占全國總人口的14.8%。),而且發展速度快,已居全球首位,并快速步入“少生、少死、高壽”的老齡化社會。而另一方面是做兒女的卻無法贍養父母,報道說,90%以上的80后確定自己無法贍養父母。這個“90%以上”,無疑包括了農村80后。其實農村的養老問題更為嚴峻,農村80后贍養父母要比城市80后壓力更大。這是因為農村老人除了“新農合”,生大病住醫院可報部分醫療費外,幾乎沒有公共福利。農村老人只有生活十分貧困的才能領到低保金,且錢比較少,一年的低保金只相當于城市居民一個月的低保金,這就是城鄉差別。這個“差別”顯然使農村家庭贍養老人的壓力更大。從文化結構來講,農村80后大多文化層次不高,資料也顯示:我國4.8億農村勞動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約占4.2億人。近九成農村勞動力的科技文化素質低下。由于文化素質不高,他們進城打工的收入偏低,收入與城市80后的差距很大。就是文化層次相當,收入一樣,也無法過上城里人那種生活,這個差距不是輸在能力上,而是輸在爹娘上、制度上。當今的情況是農村80后在城里打工,卻仍然享受不到正規城市人的基本福利,比如醫療等。如今80后農民工是處在很尷尬的位置,他們對城市的認同,要遠遠大于對農村的認同,但又感到了一種落差:一種鄉村與城市的落差。他們很渴望在城里生活,所以把錢攥得更緊,在城里生活就要買房,成了房奴之后,哪里還有錢贍養老人?如今在城里“漂”,孩子還得老人照料。目前有5800萬留守兒童留給農村老年人照顧。顯然,現實制度安排無形中轉嫁了負擔。讓農村80后更痛若的是,一旦在城市里賺不了錢,就扎不下根,在城市就有“漂”不下去的時候,最后只得“漂”回鄉村。種地又不會,不說贍養老人,可能七老八十的父母還要供他們吃飯。而事實上,鄉村就有一批這樣的吃閑飯的年輕人,在城市呆不下去,回到家里又不愿干農活,只有“啃老”。當“低收入”遭遇“高房價”“賺得那么少,房價物價那么高,拿什么給父母養老?”記者發現,80后網友們最多提及的就是“低收入”對“高房價”。一位月薪3000元的大學畢業生算了一筆賬,他每月租房1000元,努力將生活開銷控制在1500元內,就只剩下500元“活錢”了,還得時不時地應付同事朋友應酬,到頭來仍然是“月光族”,根本提不上孝敬父母。“不‘啃老’就不錯了,還提什么贍養老人?”有網友自嘲地說。“要說我一個月的工資就連一平方米房子都買不起!”不少80后坦言,就算他們“榨光”了老人的畢生積蓄付了房屋首付,仍然要背負二三十年的房貸,更別提夫妻二人要照顧雙方4位老人,自然覺得力不從心。80后女白領高小瑞稱,自己好不容易擺脫了“剩女”隊伍,“與老公年齡加起來已過花甲之年”,卻仍然一直不敢要孩子,這是因為“怕工作受影響,工資跟著受影響,父母過來照顧(孩子),租房隨之受影響,影響的結果是除了借款沒有其他,如此又拿什么養孩子呢?”剛生完孩子,張女士就后悔不已,目前她和丈夫仍在租房住,每月工資除了交納房租,就全花在孩子的吃穿用上,“月月吃緊,哪有閑錢再管父母?”更讓張女士痛心的是,父母總是會苦口婆心地說,他們會照顧好自己,保證不會生病,這讓她更覺得自己不孝,卻又無可奈何。網友的一番話說出了不少80后子女的心聲:“養活父母不成問題,但萬一老人生個大病,我們真是承受不起了,雖然說有醫療保險,但現在看病自費項目太多,父母歲數越來越大,我們做兒女的心里就越來越恐慌,怕父母一旦生病我們拿不出錢來怎么辦?”不少80后網友也提到眼下社會醫療保障體系尚不完善,還不能解決他們為父母養老的“后顧之憂”。父母生病時,如何照顧?1.“我最希望的是,我的老爸老媽別生病。”張揚30歲,屬于“80后”的老大哥。從朝陽到沈城念書,再到一個部門經理,張揚算是“混”得不錯的了。“我和妻子一個月工資6000元左右,房貸2000多元,孩子得花1000元,再加上日常消費、朋友往來,所剩無幾。這幾年,不僅沒照顧到父母,父母反而總是貼補我們。再加把勁兒吧,掙錢給父母接過來養老。”張揚說。2.“不怕你笑話,這幾天,我被累得直哭。”今年29歲的徐超和妻子都是獨生子女,一個多月前,徐超的母親忽然得了腦血栓,同為“80后”的他們深深感覺到了壓力。徐超告訴記者,母親病后,妻子連忙把兩歲半的孩子送進了小托班。他倆不得不在醫院、單位、幼兒園和自家之間來回跑。“有一天陪著媽媽吃完飯后,自己跑到了衛生間大哭了一場,工作、家庭、老人、孩子,真累啊。”徐超說。曹丹艷的母親是2008年被查出患乳腺癌的。此后的2年時間里,曹家母親幾乎有一半時間是在醫院度過的。曹丹艷是家里唯一的孩子,照顧母親的擔子自然落到了她身上。每天早上,曹丹艷6點從城西的家出發趕到北侖上班,晚上6點多到鄞州人民醫院與自己的丈夫、父親會合,一家四口就在醫院里解決晚餐。等回到家,已經九點多了。曹丹艷不是沒想過辭去北侖的工作,這樣至少可以讓自己輕松一些。但是龐大的醫藥費開支把小兩口壓得喘不過氣來,“哪敢輕易提辭職?”曹丹艷在一家外貿公司任部門經理,一年也有近10萬元的收入。“如果辭去北侖的工作,誰能保證我在寧波能這么快找到一份同薪酬的工作?”曹家母親有醫保,原本醫藥費不是一筆大的負擔,但是孝順的曹丹艷卻堅持要用進口藥。“進口藥就得自費,一支藥水就要1萬多元,一個療程下來,得花幾萬元錢。”開始,曹家母親死活不同意,她是不想讓小兩口這幾年的積蓄打了水漂。后來看著母親做完化療,大把大把地掉頭發,長時間地嘔吐不止,曹丹艷幾乎是哭著哀求母親:“媽,咱就用進口藥吧。”曹丹艷說,其實只要人在,花再多的錢她都不會心疼。去年年底,曹丹艷懷孕了,可她依然每天來回奔波于醫院、單位、家。那段時間,曹丹艷越發地消瘦,整個人似乎只長肚子不長肉。丈夫不是不心疼自己的妻子,可是他也很無奈:還能有什么辦法呢?曹丹艷的丈夫也是家里的獨子,有時他也會羨慕自己的父母。“當年,我外公中風后在醫院躺了整整三年。我母親三個兄弟姐妹,輪流照顧,還一起出錢雇了個保姆。可是到了我們這一代,兩個人,四個父母,一旦一個老人生病,壓力確實不小啊。”一床難求想進養老院也很難北京市民孟憲平的母親89歲了,祖孫三代住在一個不到50平米的房子里。老人身邊離不開人,而他們夫妻還要工作,家里的居住條件又不能請保姆。孟憲平和母親商量后,決定和妻子一起為老人找家養老院。他們看了北京的幾家養老機構都不太滿意,后來他們找到了四季青敬老院,孟憲平對這家敬老院的環境、服務以及設施等都比較滿意,因此他們從去年年底就給老人在這里做了登記,但是到現在還沒有住進來。四季青敬老院有500張床位,從2008年開始就要排隊才能入住了。北京四季青養老院工作人員介紹,從08年開始,在這家養老院登記的大約有2700人。據了解,在北京市,像四季青敬老院這種條件的養老機構都需要排隊等床位。根據2009年的統計,北京市有226多萬老人,其中有9萬多人有進養老機構的意愿。但是,北京市在2008年的時候只有3萬多張床位,與社會需求的9萬張床位有巨大的差距。不僅是北京,在中國各大城市的養老機構都是一床難求。截至2009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已經達到1.67億,但是全國各類養老機構有38060個,床位只有266.2萬張。據有關部門測算,我國養老機構的床位至少缺300萬張。吳昊今年才29歲,因為父母是南下知青的緣故,他們的年紀比他同齡人的父母要大很多。父親今年65歲,母親63歲。兩位老人退休在家,贍養老人的重擔一直由作為獨生子的吳昊承擔。5年前,母親生了一場大病,病愈之后基本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那時,剛剛結婚的吳昊和妻子一直疲于在兩個家庭之間奔波。3年前,母親的病情稍稍好一些,可是父親的身體卻越來越差。于是他就跟父母提出建議,希望把兩位老人送到養老院去養老。吳昊輾轉跑了四五個養老院,可是結果如出一轍:床位全滿,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