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ly/t 1504-2002 腳手桿》相較于《ly/t 1504-1999》,在內容上進行了多方面的更新與調整,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在定義和術語部分,《ly/t 1504-2002》對腳手桿相關的專業術語進行了更加詳細的界定,增加了新的術語解釋,確保了標準語言的一致性和準確性。

其次,對于材料要求,《ly/t 1504-2002》版本中提高了對腳手桿原材料質量的要求,并且明確了不同種類木材作為原料時的具體規格限制,這有助于提升腳手桿的整體性能和安全性。

再者,在制造工藝方面,《ly/t 1504-2002》規定了更為嚴格的加工流程和技術參數,比如對于干燥處理、防腐防蟲處理等工序都有了更具體的操作指南,旨在延長產品使用壽命并減少使用過程中的安全隱患。

此外,《ly/t 1504-2002》還增加了關于檢測方法的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外觀檢查、尺寸測量、力學性能測試等方面的標準程序,使得產品質量控制更加系統化、規范化。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標準代替,建議下載現行標準LY/T 1504-2013
  • 2002-10-12 頒布
  • 2002-12-01 實施
?正版授權
LY/T 1504-2002腳手桿_第1頁
LY/T 1504-2002腳手桿_第2頁
LY/T 1504-2002腳手桿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5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LY/T 1504-2002腳手桿-免費下載試讀頁

文檔簡介

B69L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行業標準LY/T1504-2002腳手Scaffold2002-10-12發布2002-12-01實施國家林業局發布

LY/T1504-2002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專業標準ZBB68008-1989《腳手桿》于1999年6月1日轉化為林業行業標準·轉化后的行標編號為LY/T1504一1999。這次修訂主要是該標準自1990年10月1日實施以來,對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尤其是人工林間伐作業所生產的小徑原木·能夠得到充分利用,既節約木材資源,又滿足各方面的需要,起到了積極作用。但為了相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標準中有的地方應作適當的調整和修訂。本次“腳手桿"標準的修訂.主要對照現行木材標準的有關規定,在樹種、尺寸、進級和缺陷限度等方面加以修訂,修訂后的“腳手桿“標準改動部分有-擴大了樹種的適用范圍,增加了紅松、樟子松、杉木樹種-檢尺徑:豎桿4~8cm,橫桿6~10cm,統一改為5~10m(紅松、樟子松、杉木檢尺徑從6cm起始)。檢尺徑進級由2cm進級改為1cm進級。檢尺長:豎桿5~10m,橫桿2m、4m.統一改為4~10m,其中檢尺長4m,可作連二橫桿使用。-缺陷限度:彎曲由最大拱高與該彎內曲水平長比,改為分檢尺長限定彎曲最大拱高尺寸。本標準自實施之日起.同時代替LY/T1504—1999。本標準由中國木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并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吉林省林業廳。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朱水富、王景昌、王勇、黃碩、楚秀好、李文雙。

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行業標準LY/T1504-2002手腳桿代替LY/T1504-1999Scaffold圍本標準規定了腳手桿的樹種、尺寸、缺陷限度及檢驗方法等內容本標準適用于供建筑、維修、施工搭架使用的豎桿和橫桿。2引用標準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144—1995原木檢驗GB4814—1984原木材積表LY/T1511-2002原木產品標志號印3樹種紅松、云杉、樟子松、杉木、落葉松、白樺、色木、水曲柳、作木。4尺寸4.1檢尺徑:5~10cm,按1cm進級,實際尺寸不足1cm時,足0.5cm增進,不足0.5m舍去:4.2檢尺長:4~10m,按1m進級,長級公差允許tcm紅松、樟子松、杉木檢尺徑從6cm起始24m為連二橫桿。缺陷限度5.1漏節、邊材腐柄、心材腐:在全材長范圍內不許有5.2蟲眼、偏枯、外傷:在檢尺長范圍內不許有。5.3彎曲:檢尺長4~6m,彎曲最大拱高不得超過8cm;檢尺長7~10m,彎曲最大拱高不得超過12cm。住:未列缺陷不計。6檢驗方法6.1尺寸檢、材質評定、檢量工具、號印標志,按GB/T144-1995和LY/T1511—200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印),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