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非洲獨立浪潮
拉丁美洲國家維護主權的斗爭
亞非會議和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課堂小結第17課非洲獨立浪潮和拉丁美洲國家維護主權的斗爭導入雄偉的拉丁美洲安第斯山脈(“南美洲的脊梁”世界最長山脈)
戰后,非洲大陸的獨立浪潮一浪高過一浪,到20世紀90年代初,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系壽終正寢。在拉丁美洲,古巴、巴拿馬等國為捍衛國家主權、促進社會經濟發展進行了堅持不懈的斗爭。亞非會議的召開與不結盟運動的誕生,標志著第三世界的崛起。非洲獨立浪潮歐洲人在非洲的勢力(1913年)非洲主要語系非洲全稱阿非利加洲(希臘文為陽光灼熱),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面積約3020萬平方公里,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5,為世界第二大洲,僅次于亞洲。在地理上分為北非、東非、西非、中非和南非。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非洲爭取民族獨立的浪潮席卷南北,勢不可當。埃及“七月革命”迦瑪爾·阿卜杜勒·納賽爾Gamal
AbdelNasser1918.1.15~1970.9.281956~1970埃及第2任總統穆罕默德·納吉布MuhammadNaguib1901.2.20~1984.8.281953~1954埃及第1任總統穆罕默德·法魯克(法魯克一世)MuhammadFarruk1920.2.11~1965.3.181936.4.28~1952.7.23埃及和蘇丹國王埃及“七月革命”納賽爾在人民的歡呼中
1952年7月23日,以穆罕默德·納吉布和迦瑪爾·阿卜杜勒·納賽爾為首的89名中下層青年軍官——埃及“自由軍官組織”發動反帝反封建的“七月革命”。趕跑法魯克國王,推翻英國庇護的埃及君主統治,成立“革命指導委員會”,掌握政權。埃及國徽埃及共和國國旗
埃及(Egypt)全稱阿拉伯埃及共和國(TheArabRepublicofEgypt)。位于非洲東北部,面積100.2萬平方千米。人口7471萬(2003年),主要為阿拉伯人,信奉伊斯蘭教??破仗厝苏?1.8%,信奉基督教。1953年6月18日宣布成立埃及共和國蘇伊士運河(蘇彝士運河)首航情景運河全長175公里,貫通蘇伊士地峽,連接地中海和紅海,是溝通歐、亞、非三洲的主要國際水道。1859年法國開鑿,1869年建成通航。大大縮短歐洲到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水上航程。1882年,英國武裝占領埃及,完全控制蘇伊士運河。1956年,英國對埃及長達70多年的殖民占領結束。埃及總統納賽爾宣布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
蘇伊士運河平均寬度為135米,平均深度為13米。運河開通后,英、法兩國就壟斷蘇伊士運河公司96%的股份,每年獲得巨額利潤。1956年7月26日,埃及宣布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納賽爾獲得了埃及人民和阿拉伯世界廣大人民的一致愛戴,被尊稱為“雄獅”納賽爾。1956年7月26日埃及宣布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第二次中東戰爭(1956.10.29~11.7)亦稱英法以侵埃戰爭、蘇伊士運河戰爭、蘇伊士運河危機、西奈戰役、卡代什行動。1956年7月26日,埃及宣布將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國有。10月,英、法、以借此聯合向埃及發動進攻。英法以聯軍獲勝。阿爾及利亞電影《光榮歲月》阿爾及利亞獨立歐洲、非洲地圖阿爾及利亞位于非洲西北部,北臨地中海,隔海與西班牙、法國相望。面積2381741平方千米。海岸線長約1200千米。人口3380萬(2006年),大多數是阿拉伯人,其次是柏柏爾人(約20%)。少數民族有姆扎布族和圖阿雷格族。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法語。伊斯蘭教為國教。阿爾及利亞人民歡慶獨立公元前12世紀腓尼基人到達沿海一帶。公元前9世紀起受迦太基控制。1830年法王查理十世派軍征服阿,1834年宣布其為屬地,實行軍事殖民統治。1954年11月1日,阿爾及利亞掀起反對法國殖民統治的武裝起義,是戰后非洲規模最大的一場反殖民主義武裝斗爭。1958年9月19日臨時政府成立。1962年7月3日正式宣布獨立,7月5日定為獨立日。結束了法國長達132年的殖民統治。阿爾及利亞國旗國徽
1963年9月,本·貝拉當選首任阿總統。1965年6月,胡阿里·布邁丁發動政變上臺,成立革命委員會,自任主席兼總理。1976年12月,布邁丁當選為總統。1979年2月,沙德利·本·杰迪德上校當選為總統。1992年1月,沙德利總統辭職,阿成立以穆罕默德·布迪亞夫為首的五人最高國務委員會。艾哈邁德·本·貝拉AhmedBenBella1918.12.25~阿爾及利亞首任總統阿爾及利亞“國父”
北非地區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戰場之一。戰后,蘇丹、突尼斯、摩洛哥和利比亞在20世紀50年代先后取得獨立。而社會發展水平更為落后的加納(原名黃金海岸)和幾內亞也于1957年和1958年分別脫離英、法的殖民統治,成為二戰后黑非洲最早獨立的國家。加納(原名黃金海岸)和幾內亞成為二戰后黑非洲最早獨立的國家
至1960年,非洲獨立26國,面積占非洲總面積2/3,人口約占非洲總人口3/4。僅在1960年,就有塞內加爾、尼日利亞、剛果(利)、馬達加斯加等17個國家相繼獲得獨立。1990年3月21日,非洲最后一塊殖民地納米比亞從南非統治下獨立,標志著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系徹底瓦解。納米比亞共和國國旗塞內加爾共和國國旗尼日利亞聯邦共和國國旗馬達加斯加共和國國旗拉丁美洲國家維護主權的斗爭古巴共和國(TheRepublicofCuba)古巴哈瓦那古巴面積為110860平方公里。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東與海地相望,南距牙買加140公里,北離美國佛羅里達半島頂端217公里。由古巴島和青年島(原松樹島)等1600多個島嶼組成。是西印度群島中最大的島國。在戰后拉丁美洲國家維護主權的斗爭中,古巴革命具有重大的意義。加勒比海牙買加佛羅里達半島青年島菲德爾·亞利桑德羅·卡斯特羅·魯斯FidelAlejandroCastroRuz1926.8.13~古巴第20任總統勞爾·摩德斯托·卡斯特羅·魯斯RaulModestoCastroRuz1931.6.3~菲德爾·卡斯特羅之弟弗亨希奧·巴蒂斯塔·伊·薩爾迪瓦FulgencioBatistaYZaldivar1901.1.16~1973.8古巴獨裁者總統古巴革命勝利的偉大意義①促進古巴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②打擊美國霸權政策;③鼓舞拉美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巴拿馬運河(PanamaCanal)示意圖巴拿馬運河是通過巴拿馬地峽溝通大西洋與太平洋的通航運河。全長約82公里,寬152~304米。工程前后歷時30年,1914年正式開通后,美國霸占了運河及其兩岸狹長地帶的運河區,變成“國中之國”。巴拿馬運河與蘇伊士運河同樣具有世界戰略意義,因此素有“世界橋梁”之稱。巴拿馬巴拿馬運河使兩大洋之間的航程比繞道麥哲倫海峽縮短5000~1.4萬千米建設中的巴拿馬運河(1910年)美國發行的巴拿馬運河郵票
1903年,美國取得單獨開鑿運河的權力和運河區的永久租讓權。在控制運河的60余年(1914~1977年)間,美國共獲利500多億美元,而巴拿馬僅得11億美元。美國付給巴方的所謂“租金”,僅相當于所收取的運河船只通過費的1%。為此,巴拿馬人民一直堅持進行收回運河區主權的斗爭。巴美雙方簽訂關于巴拿馬運河的新約
受古巴革命影響,巴拿馬掀起要求收回運河區主權的斗爭。1977年11月,巴美雙方簽訂關于巴拿馬運河的新約。根據新約,美國被迫同意在1999年前將運河區的主權和管轄權全部交還巴拿馬。1999年12月31日,巴政府正式收回巴拿馬運河主權。結束美對此長達85年的殖民統治。亞非會議和不結盟運動的興起周恩來總理在萬隆會議上發言萬隆會議(第一次亞非會議)萬隆會議(BandungConference1955.4.18~4.24),是部分亞洲和非洲的第三世界國家,共29國在印度尼西亞萬隆進行,討論與亞非各國有關重大問題的國際會議,又稱第一次亞非會議。這也是亞非國家首次在沒有殖民國家參與下,討論亞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國際會議。會議由印度尼西亞、緬甸、錫蘭(今斯里蘭卡)、印度和巴基斯坦五國發起,主要目的是促進亞非國家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國與蘇聯的殖民主義或新殖民主義活動。1955年4月22日周恩來同印尼外長蘇納約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受到各國代表的熱烈歡迎
亞非會議的召開是戰后國際形勢和亞非地區形勢變化,民族獨立運動蓬勃興起的產物。針對某些原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國家的破壞,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方針,保證了會議成功進行。會議反映的團結反帝、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增進各國人民之間友誼的精神,被稱為“萬隆精神”。不結盟運動
20世紀50年代后期,美蘇爭霸的國際格局日益明朗,“北約”、“華約”對峙加劇。許多新興民族國家為維護自己的主權和獨立,不愿介入美蘇間的爭斗,紛紛宣布奉行不與大國結盟的中立外交政策。1956年,鐵托、納賽爾和尼赫魯舉行會談,掀起不結盟運動(TheNon-AlignedMovement)。約瑟夫·布羅茲·鐵托JosipBrozTito1892.5.7~1980.5.4前南斯拉夫總統迦瑪爾·阿卜杜勒·納賽爾Gamal
AbdelNasser1918.1.15~1970.9.28埃及第2任總統賈瓦哈拉爾·尼赫魯JawaharlalNehru1889.11.14~1964.5.27印度首任總理不結盟國家或政府首腦會議會場
1961年9月1日~6日,第一次不結盟25國會議在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Beograd)舉行,不結盟運動正式形成,這是自萬隆會議后的第二個劃時代的里程碑。反映了新興民族國家團結反帝反霸,維護獨立的愿望,實際上是新興民族國家間的“結盟”。不結盟運動標志毛澤東(1893.12.26~1976.9.9)不結盟指新興民族獨立國家不與任何大國(主要指美蘇)或軍事集團(主要指北約、華約)結盟,在兩極對峙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亞非會議的召開和不結盟運動的誕生,標志著第三世界的崛起。廣大亞非拉地區的新興民族國家逐漸成為兩極之外的又一支重要國際力量,即第三世界。鐵托、納賽爾和尼赫魯舉行會談我看美國、蘇聯是第一世界;中間派,日本、歐洲、澳大利亞、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們是第三世界……亞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個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1974年2月22日毛澤東會見贊比亞總統卡翁達課堂小結非洲獨立浪潮拉丁美洲國家維護主權的斗爭亞非會議和不結盟運動的興起1.埃及“七月革命”與共和國的成立2.1962年阿爾及利亞獨立3.黑非洲最早獨立的國家加納4.1960年被稱為“非洲獨立年”5.帝國主義殖民體系徹底瓦解的標志1.古巴革命的勝利2.古巴的社會改革3.巴拿馬要求收回巴拿馬運河主權的斗爭1.亞非會議召開的時間、地點2.“萬隆精神”3.不結盟運動興起的背景4.亞非會議和不結盟運動誕生的意義學習與探究學習活動制作人物卡片:古巴革命領袖卡斯特羅菲德爾·亞利桑德羅·卡斯特羅·魯斯FidelAlejandroCastroRuz1926.8.13~古巴第20任總統卡斯特羅卸甲歸田回顧其軍政生涯
1926年8月13日,出生于古巴東方省比蘭鎮。1950年畢業于哈瓦那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1953年7月26日,領導發動反對巴蒂斯塔獨裁政權的武裝起義,失敗后被捕。1955年流亡美國、墨西哥,在墨西哥期間籌劃了“七·二六運動”。1956年回到古巴,在馬埃斯特拉山區創建起義軍和根據地。1959年1月,率領起義軍推翻巴蒂斯塔獨裁政權,成立革命政府,出任政府總理(后改稱部長會議主席)和武裝部隊總司令。學習測評1.1962年,結束法國130多年殖民統治,贏得國家獨立的國家是()。
A.埃及B.納米比亞C.阿爾及利亞D.尼日利亞2.20世紀50年代,埃及將哪國控制的蘇伊士運河主權收回()。
A.法國B.德國C.英國D.美國3.被稱為“非洲獨立年”的是()。
A.1950年B.1960年C.19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打造智慧、綠色、共享的教育小鎮-從幼兒園到大學
- 教育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品牌建設與互動式教學工具
- 《磁與現代科技》參考課件2
- 《法律與教化》試題匯編(解析版)
- 九年級歷史上冊第一單元亞非文明國家第1課古代埃及習題省公開課一等獎新課獲獎課件
- 七年級生物下冊121神經系統和神經調節省公開課一等獎新課獲獎課件
- 家電店通信支持創新創業項目商業計劃書
- 八年級英語上冊-Module-3-Sports檢測卷省公開課一等獎新課獲獎課件
- 數據倉庫架構設計咨詢創新創業項目商業計劃書
- 亞麻蠶絲交織窗簾創新創業項目商業計劃書
- 山西煙草專賣局筆試試題2025含答案
- 養生館禮儀培訓
- 內科四大穿刺診療規范
- 2025年安全生產法知識競賽試題(附答案)
- 醫源性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臨床治療與管理指南
- 甲肝健康知識課件
- 商務客服禮儀培訓
- 2025年汽車維修工職業資格考試試卷及答案
-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化學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課題研究的階段小結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化學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研究
- 2023年冬雨季及夜間施工措施
- 康樂保造口產品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