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寫中醫論文_第1頁
如何撰寫中醫論文_第2頁
如何撰寫中醫論文_第3頁
如何撰寫中醫論文_第4頁
如何撰寫中醫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如何撰寫中醫論文寫作意義培養綜合科研能力深化認識,鍛煉思維獲得學術地位的憑據

基本要求

符合中醫基本理論符合中醫思維方式符合中醫表達習慣符合中醫論文體裁

基本格式文題:不超過20字署名:實名,不寫曾用名或筆名摘要:400字以內(綜述及短篇可無)關鍵詞:原則上3~8個,5個以內為好引言:宜短不宜長。正文:3000字左右,分設二級和三級標題結論(討論):致謝:參與本文指導的相關人參考文獻:書名加[M]標識,論文加[J]標識作者單位:郵編,全稱作者簡介:姓名(1984~),性別,醫療系2003級專業班次本科生選題意義:決定成敗原則:創新性、科學性、可行性、延續性來源:計劃內、計劃外思路:以創新為主、以繼承為主、突出地方特色經驗:以抓住當前存在的問題入手抓住能充分發揮中醫優勢的病種善于反思,縱橫開掘實地考查基本功1.深厚的專業基礎,不犯常識錯誤2.長期的實踐積累,切莫本末倒置3.大量的信息積累,避免坐井觀天4.堅實的文字功夫,不要因文礙義選題程序1提出問題(或稱初始意念)2查閱文獻(含古今載體和人物專訪)3建立假說(預先假定的答案或解釋)4專家論證(或征求指導教師意見)體裁類型理論探討

臨床報道

經驗總結學術爭鳴調查報告專家述評醫史考證文獻整理

醫案醫話文獻綜述

《溫熱論》養陰思想探析清代醫家葉天士所著《溫熱論》是論述溫病的一部專著,所論“衛氣營血”為溫病學體系開山標志。其對溫病的證候辨析、治法等思想對后世論治溫病有著深遠的影響。溫病病程中極易傷及津液,病至后期多見虛熱證,因此,葉氏十分重視養陰生津,多用養肺胃、肝。腎之陰之法。其識別溫病陰傷、養陰救陰扶正思想更是貫穿全文,這對了解和發揮葉氏溫病學術思想、指導臨床治療有重要意義,現將其歸納整理于下。1養肺胃之陰

葉氏養胃陰的理論首源《內經》:“胃為水谷之海,五臟六腑之大源‘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再師法仲景、推崠東垣,認為,“仲景急下存津,其治在胃;東垣大升陽氣,其治在脾”“夫脾胃為病,最詳東垣”。其養胃陰理論不僅在《臨證指南醫案》中有較詳的論述,在《溫熱論》中亦時時體現:首先,他通過證候學識別肺胃陰傷的各種臨床表現,尤其在舌象上更是論述頗細;其次再分別根據衛氣營血陰傷的不同予以論述。2救補肝腎真陰

溫病后期,溫邪久羈或邪入下焦,耗傷腎精,或形體及臟腑失于滋養,致使肝腎陰傷,特別是陽明邪熱不去,陰液耗傷過甚,更易引起本證,如傷而未竭,猶可逐漸恢復而向愈,如傷而已竭,可能形成肝腎陰傷久久不得復之證,甚則可能發生正氣外脫而亡。因此,需急予大劑咸寒滋腎補陰之品救補欲竭之真陰,“其有雖絳而不鮮,干枯而痿者,。腎陰涸也,急以阿膠、雞子黃、地黃、天冬等救之,緩則恐涸極而無救也。”對于腎陰大傷而致的陰竭陽脫,救補腎陰就有斂陽救脫、防陰陽離決之功,即為“陰復則陽留”之意。“肝腎同源’’論初探

王耀光(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天津市南開區鞍山西道314號,300193)[摘要]肝腎同源應分為病理和生理兩層概念。在發病學上中醫學肝‘腎兩臟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或同質性,具有相同的疾病易感性,如肝腎易于出現陰液虧虛而成肝‘腎陰虛證,現代醫學中乙型肝炎病毒侵襲后出現的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炎(HBVGN)和l臨床常見的肝‘腎綜合征,可以作為肝‘腎同源病理學層面的例證,這與現代醫學肝‘腎兩臟的生理特性、結構基礎相關,其疾病易感性的病理學實質可能與其具有相同的免疫活性物質、共同致病通路相關。[關鍵詞]肝‘腎同源;肝病及‘腎;同源性;發病機理;中醫學基礎《內經》中的傳統醫學道德思想術

周杰范曄張瑞新王欣苗季巍巍【摘要】我國的傳統醫學道德思想自《內經》始,經歷代醫家的傳承與發展,已形成了豐富的內涵。《內經》自古即肩負著傳播醫學知識、培育中醫藥人才的雙重使命,其所蘊涵的醫學道德思想,成為凡業醫者的行為準則。文章從醫者自身、對待病人及在診治過程中應具備的醫德幾方面,對《內經》傳統醫德進行了探討,目的是使根植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上的傳統醫德進一步發揚光大。【關鍵詞】內經;傳統醫德;學術探討肝血虛證文獻整理分析

張書河,陳明,郭愛銀,劉海(1.廣東省廣州中醫藥大學,廣東廣州510006;2.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摘要:目的本文系統收集整理了《中華醫典》中《醫案醫語篇》、《婦兒篇》、《綜合篇》等的部分文獻,對肝血虛證文獻進行了較為全面地整理.對肝血虛證的常見病因、癥狀、治療藥物、治療方劑、常見疾病等進行了整理,并進行了初步統計分析。關鍵詞:肝血虛;文獻整理;統213例糖尿病腎病的中醫證候分布調查術

武曦藹-倪青李平【摘要】目的探討糖尿病腎病不同階段中醫癥狀及證候分布規律,為規范中醫臨床辨證提供相關依據。方法依據Mon—gensen分期標準將213例2型糖尿病繼發糖尿病腎病的住院病例分為Ⅲ、Ⅳ、V三期,在此基礎上借助描述性頻次統計,對各病程階段的中醫癥狀分布規律及證候特征進行研究。結果2型糖尿病繼發糖尿病腎病的中醫證候特征隨病程階段的不同而變化。Ⅲ期主要表現為氣陰兩虛,可兼夾血瘀、熱盛證;Ⅳ期則主要表現為氣陰兩虛夾瘀,同時可因個體體質差異而出現熱盛或濕熱等兼夾證;V期則較為統一,均表現為氣血陰陽俱虛、濕濁蘊阻、瘀血阻滯的虛實夾雜重癥。提示隨著病情的進展,2型糖尿病繼發糖尿病腎病的中醫證候趨于復雜。結論2型糖尿病繼發糖尿病腎病的中醫證候特點為本虛標實。本虛證以氣陰兩虛為主,隨著病程的進展,逐漸發展為陰陽俱虛之證;所兼夾的標實證因病程階段不同和個體差異而表現各異,但血瘀證為貫穿其病程始終的重要兼夾證。【關鍵詞】糖尿病腎病;癥狀;舌象;脈象;證候;分布規律李家庚醫案三則

范文雯湖北中醫學院05中醫教改實驗班(430061)關鍵詞:李家庚@;不育癥;慢性腎炎;血小板增生癥;驗案doi:10.3969lj;issn.1003—8914.2009.09.106文章編號:1003—8914(2009)一09—1778—02余有幸侍診于李家庚教授左右一年余,見其辨證準確,組方縝密靈巧,屢起沉疴,深受啟發,茲擇典型醫案三則,以饗同道。1不育癥案黎某,男,24歲。2007年7月19日初診。結婚一年半未育,2007年4月17日彩超:前列腺回聲欠勻質,2007年7月10日重慶協和彩超:右附睪頭增大伴小囊腫。精液分析:非液化狀態,pH6.5(7.2~7.8),精子活率39.29%(>70%),畸形30%(<20%)。納食一般,食多胃脹,小便有不盡感、色黃,寐差,多夢,舌紅苔薄黃,脈弦。此乃腎虛精虧,肝郁脾弱,治當平補腎中之陰陽,疏肝健脾。方用六味地黃湯、填精補髓丹合五子衍宗丸加減,處方:生熟地各10g,山藥15g,山萸肉10g,茯神20g,丹皮10g,仙靈脾20g,巴戟天15g,肉蓯蓉15g,九香蟲10g,覆盆子15g,五味子15g,車前子15g,枸杞子10g,炒山楂15g,炒枳殼15g,制香附15g,金銀花20g,連翹15g,炒神曲15g,炒杜仲15g,砂仁10g。14劑。2007年8月2日二診:藥后無特殊不適,服藥后幾天稍有腹脹,小便黃,脈弦。守上方加丹參20g,炒莪術12g,黃柏10g。后繼進此方約半年,乃相告,其妻已受孕。按:腎藏精,主生殖,不育癥之治療重在治腎,腎精不足,命門火衰故致不育。方中用生熟地、山藥、山萸肉、茯神、丹皮滋補腎陰;覆盆子、五味子、車前子、枸杞子、炒杜仲填精益髓,其中車前子一味又兼有利尿通淋之效,以治“小便有不盡感,色黃”之癥。諸藥相合,平補真陰真陽。然患者肝胃氣滯之象明顯,故在治腎的基礎上,又以炒山楂、炒枳殼、制香附、炒神曲、砂仁疏肝行氣,健脾和胃。這幾味藥的運用不僅使肝氣得疏、脾胃得健,還使得運用大量補益藥的處方不致呆滯,補中有行,動靜相宜,余深嘆其妙。腎精得充,肝氣得疏,脾氣得健,則病自愈。另方中金銀花、連翹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丹參、莪術活血祛瘀,應患者“右附睪頭稍增大伴小囊腫”之癥而設,導師組方之縝密嚴謹可見一斑。2血小板增多癥案

陳某,女,60歲。2007年4月26日初診。2007年4月11日同濟醫院血液檢查報告:骨髓增生活躍,診斷為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骨髓纖維化。雙腳掌青紫且疼痛,右腳掌稍輕,因做化療,雙手及面部呈黑色。手冰涼,二便正常,納食正常,舌暗有瘀點,苔薄略黃,脈細弦。斷為熱毒內壅,瘀血積聚,兼有腎虛,治擬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佐滋陰補腎之法。處方:夏枯草20g,菊花10g,金銀花20g,連翹15g,生地15g,丹皮10g,赤白芍各15g,丹參20g,當歸10g,雞血藤15g,炒杜仲20g,續斷15g,獨活15g,桑寄生15g,桃仁10g,紅花10g,川牛膝6g,玄胡15g,炒山楂15g,制乳沒各8g。2007年8月9日三診:血小板數已基本恢復正常。守上方加木瓜12g,雞血藤15g,杜仲15g。其后采用清熱解毒、活血通絡、滋陰養血、補腎強筋、健脾化濕諸法,雖手足青紫、疼痛諸癥明顯緩解,然血小板計數又反復而居高不下,終控制在450×l09/L左右。按:血小板增多癥根據其臨床表現,當屬中醫“血瘀”、“積聚”、“血證”的范疇。本案熱毒壅盛、瘀血結聚之象明顯,故用藥重在清熱解毒、活血通絡止痛,此為祛邪,乃治標之法。另據現代醫學,本病屬骨髓增生性疾病的一種,其特征之一為骨髓中巨核細胞過多增殖,約半數病人可見脾大。腎主骨生髓,故扶正治本之法當以強腎為要輔以健脾。此案雖后期療效不甚滿意,然前期效果顯著,手足青紫、疼痛等癥明顯緩解,大大減輕了病人的痛苦,茲錄于此,以供學者研究參考。醫話四則

“移精變氣"治奇證

一、梅子英一李姓農婦,已逾而立之年,暑日灌溉于田,口渴甚,即伏飲此水,恍覺一甲蟲,隨水入口咽下,心中甚懼,是夜竟輾轉于床不寐。嗣后,即成腹內不適,自以為是蟲在腸內攻竄,每于心煩及更深人靜之時輒甚。曾延數醫診治,醫或用殺蟲導滯之品,或用理氣健脾之荊,病已半載不瘳。病婦甚為焦慮,其史亦忐忑不安。后延余治之,余察其六脈平和,面帶憂郁之色,心中自忖:甲蟲之足如鋸,何得咽下,即或進入腹內,腸中燥熱,不適其生存,焉有不死之理,安能為患如斯,此必疑惑所致。欲解其惑,又慮其固執已見,反不易見功。躊躇再三,忽憶內經·移精變氣論》云:“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欲改變其精神狀態,必解除其疑慮,余思之良久,故作姿態對其目:“爾脈搏動,忽上忽下,忽左忽右,乃蟲攻動之象。余專治此蟲’,一劑可見功。此藥晚六時服下,約九時許可入廁,平旦即可觀蟲。"病婦聽余盲,頻頻點首,似甚誠服。余胸有成竹,乃疏承氣湯一劑,其方為:大黃12克芒硝1O克枳實10克厚樸10克。并暗囑其夫,當其入廁之后,將一死甲蟲放入便中,慎勿令其知,翌日領其一觀,病即豁然。其夫依計而行,其婦之病,自此不發矣。大承氣乃攻下之峻劑,服之必瀉,其屢試不爽,以此之驗,堅定病婦之信心。后將蟲入其便中,以解其惑,其疾除。甘溫除熱治低燒余嘗覽李呆脾胃論)),其“甘溫除熱”之說,與一“熱者‘清之之經旨,大相徑庭,心中頗疑,從不敢一試,后治一證,始知先賢之立育,并非無稽。73年8月,一勇子張某求治,其年方弱冠,罹午后潮熱,約半載有余,其熱每于焦慮、勞倦之時為甚。常波動于37.4。----37.6。c之間,間亦有正常之時,曾在冀二四醫院,經多項檢查,.均未見異常,診為神經機能性低熱,因效果不著,求治于余。審其病情,得悉其病之始,先泄瀉五日。瀉止而轉大便不實,旋即午后潮熱,體疲倦怠,胃納不佳,舌淡,脈虛細。余知潮熱之證,每以陰虧血虛者為多。此證泄瀉傷陰,陰液虧損,不能制火,陰虛故生內熱,擬滋陰清熱之劑,以清胃散化裁治之。其方為:銀柴胡1O克地骨皮1O克秦艽10克青蒿1O克胡黃連lO克鱉甲1O克知母1O克生地12克元參10克生甘草6克,日一劑,二次分服。五劑弗效。因其少寐多夢,上方加炒棗仁15克生龍骨15克,繼進五劑。藥后眠安夢少,然潮熱依然如故。余苦思良策,忽心扉大開,可否用“甘溫除熱法”一試?”‘余在詳審其證,權衡得失。是證初為泄瀉已傷及脾胃。脾胃氣虛,故有倦怠懶言,大便不實,脈虛細之證。中氣不足而下溜,陰火上乘土位,故有發熱之變。茍若為陰虛所致,必當形瘦額紅,手足心熱。今無陰虛之象,而妄投是藥,病豈能愈哉,思至此,即確認此證為“脾胃氣虛無疑,當用補中益氣湯補氣升陽。陽氣升則陰火自降,虛熱自退;元氣足,腠理充實,其熱可自除。乃擬方:黨參1O克黃芪20克炒白術1O克當歸1O克柴胡6克升麻10克木香6克陳皮6克甘草6克進五劑,精神轉佳,大便成實,連進十二劑,熱退身涼而愈。歐陽恒治療銀屑病經驗

向麗萍(湖南省中醫院中醫外科,長沙市蔡鍔北路233號,410005)歐陽恒教授是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博士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是著名的中醫皮膚性病專家。從事臨床、教學、科研近5O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與教學經驗,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學術觀點和臨證診療特色。r關鍵詞]銀屑病;中醫藥療法;名醫經驗;歐陽恒孫桂芝治療乳腺癌經驗

何立麗指導:孫桂芝【摘要】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腫瘤科孫桂芝教授在乳腺癌的診斷及治療方面經驗豐富,療效顯著。孫教授善于總結前人經驗,吸取現代研究成果,并融合自身臨床實踐,認為乳腺癌發病多與肝脾郁怒、氣血虧損、脾腎虧虛致沖任不和有關,屬正虛邪實之病,針對病因擬定辨證主方,根據病機變化隨證加減,尤其重視“女子以血為用”、易于憂愁抑郁而肝氣不疏等特點,予丹梔逍遙散、歸脾湯、生脈飲、六味地黃丸合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