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輪通史明清_第1頁
二輪通史明清_第2頁
二輪通史明清_第3頁
二輪通史明清_第4頁
二輪通史明清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二輪通史復習第五講明清時期政治:經濟:思文:明清階段特征對外: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空前加強,封建制度漸趨衰落。農耕經濟高度發展,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并緩慢發展;小農經濟占主導地位。西學東漸開始;產生早期啟蒙思想;文藝大眾化、世俗化;傳統科技大成;思想文化專制空前強化扼殺人性、鉗制思想、阻礙近代科技產生。由開放逐漸走向閉關自守,落后于世界潮流。明清

(1368—1644—1840)政治表一(1)中央官制:(2)地方制度:(3)監察制度:

(4)選官制度:明清

(1368—1644—1840)政治表一(1)中央官制:明太祖朱元璋廢丞相,權分六部。

明成祖設內閣制。清朝:康熙在宮內設立南書房:樞機構一分為三,內閣、議政王大臣會議與南書房三足鼎立,相互制約,集權于皇帝。雍正設軍機處—君主專制達到頂峰(2)地方制度:明:廢行省,設三司(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揮司)清:設理藩院管理邊疆民族事務(3)監察制度:中央:設都察院---設監察御史和六科給事中監察百官;

地方:設按察使司負責地方監察和司法(4)選官制度:八股取士改土歸流:土司即原民族的首領,流官由中央政府委派明清

(1368—1644—1840)經濟表二1.農業:

2.手工業:3.商業:趨勢:(1)制瓷業:(2)紡織業:4.政策:明清

(1368—1644—1840)經濟表二1.農業:

2.手工業:3.商業:趨勢:明代中葉后,私營手工業超過官營手工業占據主導地位,出現資本主義萌芽。(1)制瓷業:明代創造了五彩瓷,清代出現了琺瑯彩、粉彩。(2)紡織業:松江成為棉織中心,棉布成為主要衣料;使用花樓機,代表我國古代織造技術最高成就(號稱最復雜的手工工具)。

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的新特點明代引進高產農作物:玉米、番薯(紅薯

)和馬鈴薯(土豆);廣泛植棉

明中后期“一條鞭法”;清初“攤丁入畝”4.政策:重農抑商、海禁和閉關鎖國政策租佃關系普遍焦炭冶鐵流行風力水車朝貢貿易明清

(1368—1644—1840)文化表三思想:科技:文學:戲曲:明清

(1368—1644—1840)文化表三思想:科技:文學:小說創作的興盛:明:四大奇書;

清:批判現實力作涌現;戲曲:明昆曲“百戲之祖”、清京劇形成并成為“國粹”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王陽明的心學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珠算應用得到普及并外傳徐光啟《農政全書》西學東漸明宋應星《天工開物》中國古代城市發展的階段特征(1)從西周至唐:①坊、市分置,商業活動受地域和時間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場交易;②城市的職能主要是政治中心、軍事重鎮,商業貿易和市場的規模不大;③唐代商業城市有所發展,農村集市貿易開始出現。

(2)宋至清:①坊、市界限被打破,突破了空間限制,城鎮興起和發展,農村的“草市”發展;②打破了時間、經營范圍的限制,城市商品經濟繁榮,如出現了夜市、曉市等,城市的經濟功能大大增強;③海運的興盛帶動了我國沿海一大批港口城市的興起,如泉州、明州(浙江寧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