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直流混聯系統的潮流_第1頁
交直流混聯系統的潮流_第2頁
交直流混聯系統的潮流_第3頁
交直流混聯系統的潮流_第4頁
交直流混聯系統的潮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3交直流混聯系統的潮流計算方法計算方法:統一迭代法(聯合求解法)以極坐標形式下的牛頓法為基礎,將交流節點電壓的幅值和相角與直流系統中的直流電壓、直流電流、換流器變比、換流器的功率因素及換流器控制角統一進行迭代求解。交替迭代法在迭代過程中,將交流系統方程和直流系統方程分別進行求解。在求解交流系統方程時,將直流系統用接在相應節點上的已知其有功和無功功率的負荷來等值。而在求解直流系統方程時,將交流系統模擬成加在換流器交流母線上的一個恒定電壓。標幺值下的換流器基本方程基本關系功率取電壓取有2.潮流計算方程式輸電方式的發展電力工業萌芽階段,以愛迪生(1847~1931)為代表的直流派主張從發電到輸電都采用直流,以西屋(1846~1914)為代表的交流派則主張從發電到輸電都采用交流。由于多臺發電機同步運行問題的解決以及變壓器、三相感應電動機的發明和完善,交流系統在經濟技術上優越性日益突出,以致取得主導地位。如今,直流輸電技術進一步發展,優勢也逐步體現,HVDC(HighVoltageDirectCurrent)在世界各大電力系統中應用漸增,使得現代電力系統成為交流中包含直流輸電系統的交直流混聯系統。我國第一條大型直流輸電線路工程-葛洲壩到上海±500kV、1080km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已于1990年投入運行2000年±500kV、1800MW天生橋-廣州超高壓直流輸電線路投入運行,線路全長980km。2003年±500kV、3000MW三峽-常州超高壓直流輸電線路投入運行,線路全長890km。由于我國幅原遼闊,一次能源分布不均衡,動力資源與重要負荷中心距離很遠,因此我國的送電格局是“西電東送”和“北電南送”。荊州至惠州博羅響水鎮±500kV、3000MW、940km線路,安順至肇慶±500kV、3000MW、980km線路,三峽至上海練唐±500kV、3000MW、940km線路、陜西至河南靈寶、邯鄲至新鄉等多條高壓直流輸電陸續投入運行。2010年6月18日云廣特高壓±800kV直流輸電工程雙極竣工投產,這是西電東送項目之一,也是世界首條±800kV直流輸電工程,該輸電線路工程西起自云南楚雄變電站,經過云南、廣西、廣東三省轄區,東止于廣東曾城穗東變電站。顯然,我國已跨入交直流混合大電網時代。直流輸電的主要優點線路造價低。導線電流密度相同的情況下,輸送同樣的功率三相交流輸電需三根導線,而直流輸電僅需兩根導線。因而節省了材料,并減少了線路功率損耗(約少1/3)交流輸電的主要問題之一是穩定性問題,大容量長距離輸電將使線路建設投資大大增加。直流輸電不僅不存在穩定性問題,與交流輸電線路并列運行時還能提高交流系統的穩定性。直流輸電系統可以聯結兩個不同步或者頻率不同的交流系統。系統運行的穩定性電力系統中的各同步發電機只有在同步運行(即所有發電機以相同的速度旋轉且轉子相對角差較小)狀態下,才能使送出的電功率為定值,并維持系統中任何點的電壓、頻率和功率潮流為定值。如果某些發電機之間不能維持同步運行,其送出的電功率以及相應節點的電壓及相應線路的潮流將發生大幅度的周期性振蕩,如果失去同步的機組之間不能迅速恢復同步,系統的供電質量就無法繼續保證,即電力系統失去了穩定運行的狀態。利用現代控制技術,直流輸電通過對換流器的控制可以快速地(毫秒級)調整線路上的功率,從而提高交流系統的穩定性。無充電電流,不需為了抑制容性電壓升高而并聯電抗器補償。這點對于海底電纜長距離輸電意義特別重要。可限制短路電流,線路短路暫態過程中電流不會超過2倍額定直流值直流輸電的主要缺優點換流站造價高要消耗較大的無功功率換流裝置在交流側和直流側都要產生諧波電壓和電流,使變壓器和電容器產生附加損耗和發熱,并對控制和通信帶來干擾沒有過零點,熄弧困難,還沒有成熟的高壓直流斷路器直流輸電的主要缺點:換流站的投資大。然而增加的這部分投資可因線路投資小而得到補償。交、直流系統輸電功率相同的情況下,直流輸電達到一定距離時,建設換流站多花費的投資恰好被直流輸電線路節省的投資完全補償,則稱這個距離為交、直輸電的等值距離。隨著電力電子技術的進步,直流輸電技術的關鍵元件換流閥的耐壓值和過流量大大提高,造價大幅下降,直流輸電經濟性優勢日益顯著。高壓直流輸電主要用于:遠距離大功率輸電;海底電纜輸電(如向海島輸電);通過地下電纜向大城市供電;交流系統互連。不同額定頻率系統間或非同步運行的系統聯絡(既要實現聯網又要保持各自相對獨立性);配合新能源發電。如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等這些發電方式不能保證工業頻率,需先整流成直流傳輸然后逆變成工頻交流,以實現與交流系統并聯運行

所謂直流輸電是將發電廠發出的交流電用整流器變換成直流,經直流線路送至受端,再經逆變器變換成三相交流后送往用戶。4.2直流輸電的基本原理最簡單的直流輸電系統,它由直流輸電線路、兩端的換流站組成。換流站中主要設備有:換流器、換流變壓器、平波電抗器、交流濾波器、直流濾波器、無功補償設備和斷路器。功率傳輸從交流系統1開始,經整流變壓器送入整流器變成直流;然后通過直流輸電線路送至逆換流器,變成三相交流后再經逆換流變壓器送給交流系統2。顯然,直流線路輸送的完全是有功功率。換流變壓器的作用是通過調節其變比可方便地控制系統的運行狀態。濾波器的作用是抑制換流器運行時產生的諧波電壓和諧波電流,以保證電能質量。平波電抗器(電感值很大)的作用是減小直流線路中的諧波電壓和諧波電流;保證直流電流在輕負荷時的連續,在直流線路發生短路時限制整流器中的短路電流峰值。無功補償裝置的作用是為換流器提供無功電源,因為換流器運行時需要從交流系統吸收大量的無功功率,其穩態時吸收的無功約為直流線路輸送的有功的50%,暫態過程更多。換流器的功能是把三相交流電變換成直流電或直流電變換成三相交流電,前者稱為整流,后者稱為逆變。相應的換流設備稱為整流器和逆變器。換流器中最基本的元件是閥元件,現代高壓直流輸電系統所用的閥元件為普通晶閘管。為了滿足所需的電壓和電流需要,用于直流輸電的換流器可由一個或多個換流橋串并聯組成,換流橋為三相橋式換流電路,有6個橋臂,橋臂由閥元件組成。

觸發角α=0時(閥陽極電壓一旦高于陰極電壓,便立即在閥控制極上加觸發脈沖,使閥立即導通。α=ωτ

):觸發延遲角α≠0時(閥電壓為正后延遲一段時間τ再加觸發脈沖,即閥延時導通。α=ωτ

):高壓直流輸電的運行方式

盡管直流系統只輸送有功功率,但同時整流器(其α∈[00,900])和逆變器(其α∈[900,1800])都要從交流系統吸收無功功率。Ptdc+jQtdc為直流系統從交流系統抽出功率,Pts+jQts為交流系統注入功率。交直流混聯系統潮流計算數學模型基本思路是先將所有換流器及其后的直流系統用從換流器所連接的直流節點抽出或注入的功率Ptdc+jQtdc等值,從而使混聯系統等效成為一個純交流網絡,然后用純交流系統的潮流計算方法求解

換流器是直流輸電的核心設備,其基本單元是由6個換流閥組成的三相6脈波整流橋,現代直流輸電換流器的典型結構是由2個6脈波整流橋串聯組成的12脈波換流器,

換流器只能單相導通,交流系統1向交流系統2輸送電能時,C1相當于電源,C2相對于負載,設直流線路電阻為R,可知線路電流為:輸送和接收的功率為:直流線路電阻所消耗功率為:Pd1-Pd2多橋換流器基本方程(輸出的直流電壓與交流電壓及觸發角的關系)直流系統電壓、電流的調節可以采用以下兩種途徑。調節觸發滯后角α(整流器)或熄弧超前角μ(逆變器)。即通過加到控制極(或控制柵)的控制脈沖的相位對電壓、電流進行調節,這種調節稱控制極調節。調整換流變壓器的分接頭改變變壓器變比kT,以及改變交流系統電壓Vt1、Vt2

。這種方法調節速度慢,只做為輔助的調節手段。可見直流輸電線路輸送的電流和功率由兩端的直流電壓所決定,與兩端交流系統的頻率和電壓相位無關。因此可直接通過調節換流橋的觸發角(α1、μ2)來快速(可達1~10ms)調整兩端直流電壓的大小,進而調整傳輸電流和功率。這樣,由于沒有穩定性約束,而且這種調整過程完全是由電子設備完成的,因此比交流輸電方式更迅速,而且調整幅度更大。可長距離輸送大容量的電能。電力系統發生緊急功率缺口時應對更靈活快捷。電力系統暫態過程中,當快速大幅度調整輸送功率時,交流系統的原動機并不立即承擔全部功率增量,只是系統頻率發生相應變化。系統1頻率下降,系統2頻率升高,相當于先將系統1中所有轉動設備的動能轉化為電能傳輸給了系統2,系統1的頻率可以在隨后增加原動機出力后逐漸恢復。直流輸電換流器等效計算電路

換流器數學模型的輸入輸出關系

換流器的穩態數學模型和等效電路

輸入變量中換流站交流母線電壓、觸發延遲角或觸發超前角、平波電抗器上的直流電流為已知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