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烏魯木齊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 2020年)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0一三年H^一月目錄刖百1第一章總則22233第五條規劃期限與適用范圍4第二章土地利用現狀與面臨的形勢556第八條土地利用主要問題7第九條上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評價7第十條土地利用調控面臨的形勢9第三章土地利用戰略與規劃目標11第十一條經濟社會發展目標11第十二條土地利用戰略與規劃目標12第十三條規劃調控指標13第四章土地利用結構調整與布局優化15第十四條調整原則151517第五章土地利用區域調控202729第六章基本農田和農用地保護34第十九條嚴格保護耕地,控制耕地流失27第二十條強化保護基本農田,加大基本農田質量建設28第二十一條園地、林地及牧草地保護29第七章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30303032第二十五條優化配谿新興產業和新型能源發展用地33第二十六條統籌城鄉建設,推進農村建設用地綜合整治34第二十七條保障交通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用地35第二十八條強化節約集約措施,提高建設用地保障能力36第二十九條建設用地空間管制384141第三十一條推進環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建設42第三十二條加大環境整治,建設綠洲生態園林城市44第九章中心城區土地利用控制46第三十三條規劃控制范圍、發展規模與重點46第三十四條新增用地規模與布局47第三十五條建設用地管制分區47第十章區、縣土地利用調控50第三十六條落實市級規劃下達的調控指標500第三十七條區、縣土地利用調控目標51第十一章土地整治安排與重點建設項目55第三十八條土地整治工程55第三十九條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56第十二章規劃實施保障措施595959第四十二條完善規劃實施調控的經濟手段61第四十三條加強規劃實施的基礎保障62第十三章附則63第四十四條規劃文件組成63第四十五條規劃批準與實施63附表641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指標表(2006—2020年)2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673684685建設用地規??刂浦笜吮恚?006-2020年)676區、縣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分解表(2006-2020年)68768869970附圖811烏魯木齊市土地利用現狀圖(2005年)812烏魯木齊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2006-2020年)823建設用地管制分區圖(2020年)834845856867中心城區土地利用現狀圖(2005年)878中心城區土地利用規劃圖(2006-2020年)88、,4—刖百融中心,我國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面向中亞西亞的現代化國際商貿中心,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多民族和諧宜居城市。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加強土地利用的宏觀調控,統籌土地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2006-2020年)(200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建設繁榮富裕、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際大城市的目標,堅持保護資源、保障發展的方針,闡明了規劃期間的土地利用戰略、政策導向和規劃調控目標,以堅持保護耕地和節約集約用地為核心,優化配輅城鄉發展用地、完善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設設施用地,強化建設用地空間管制,協調各業、各部門用地需求,以促進土地利用與生態環境的協調、持續發展。《規劃》落實了自治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調控指標,明確了縣(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調控任務,是未來一定時期內烏魯木齊市實施土地宏觀調控和土也是指導全社會合理利用、保護和整治土地的綱領性文件。第一章總則第一條規劃目的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依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護;統籌土地資源的開發、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為烏魯木齊市建設成為我國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面向中亞西亞的現代化國際商貿中心、多民族和諧宜居城市、天ft綠洲生態園林城市和區域綜合交通樞紐,提供基礎服務和用地保障。第二條規劃任務理的主要調控目標與任務。(一)全面落實自治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下達的調控任務;(二)(三)分解下達區、縣土地利用調控目標與任務,促進城鄉協調均衡發展;(四局,加強建設用地空間管制;(五)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的形成;(六勵機制,落實規劃實施責任制。第三條規劃原則(一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構建健康、安全的生態環境;(二牧業發展的基礎保障;(三)合理調控建設用地規模。保障城市建設、民生工程、新型產業發展與基礎設施建設等新增用地,規范農村建設用地優化整治;(四地方式的轉變,增強土地對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保障力;(五用結構與布局,提升土地綜合服務功能。第四條規劃依據(一)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國水法》;《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等。(二[2007]32號);[2010]9[2004]28號);([2006]31號)等?!秶鴦赵恨k公廳轉發國土資源部關于做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前期工作意見([2005]32號);(43號令)、《關于印發市縣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指導意見的通知》([2009]51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地州市、縣(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的通知(新政辦明電號自治區國土資源廳《關于加快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的通知》(新國土資電[2012]16號)等。(三(地(地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制圖規范》、《市(地)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數據庫標準》等。(四劃(2006?2020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烏魯木齊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及《烏魯木齊城市總體規劃綱要(2011?2020年)》等。第五條規劃期限與適用范圍(一)規劃期限規劃基期:2005年;規劃期:2006-202眸。2010年為近期目標年,2015年為中期目標年,202。(二)規劃適用范圍烏魯木齊市行政轄區包括天ft區、沙依巴克區、新市區(高新技術開發區)水磨溝區、頭屯河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米東區、達坂城區、和烏魯木齊縣,102團。200511383.910667.3716.6200913783.1平方千米,其12874.5908.6平方千米。12874.5平方千米。第二章土地利用現狀與面臨的形勢第六條土地利用現狀200510667398388292.2%;50504.7%;32353.0%。根據《國務院關于同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調整昌吉回族自治州與烏魯木齊市行政區劃的批復》,20076月,原昌吉州的米泉市和烏魯木齊市的東ft2207.12005年市屬土地利用類型面積與結構如下:(一)農用地816007.6%;17000.2%;624005.8%;837200公78.5%;9820.1%。(二)建設用地建設用地分為城鄉建設用地、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兩大類。城鄉建設用地面36703.4%;13801.3%。城鄉建設用地中,城鎮用地面積15281公頃,采礦及獨立建設用地面積73191410必頃。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中,交通運輸用地面積4936公頃,水利設施用地面積398法頃,其他建設用地(宇、墓葬等特殊用地)487哈頃。(三)其他土地67120.6%;^256412.4%。第七條土地利用特點(一)土地利用地域差異明顯,綠洲格局完善齊全,地域差異明顯;平原綠洲地區主要為農業發展和城鄉建設用地,ft地、戈壁荒灘及荒漠化土地多為林地、草地及自然保留地。烏魯木齊市是在干旱區綠洲上形成的特大城市,經過長期的建設發展和生態維護,已形成較為完善的綠洲土地利用格局,中心城區人口密度較大,土地集約利用效益較高。(二)土地利用類型多樣,難利用面積較大市域內土地資源利用類型多樣,在博格達ft、天格爾ft地帶及天ft地資源豐富;在柴窩堡--達坂城谷地、ft前丘陵及頭屯河、烏魯木齊河沖積扇緣下部,草場、戈壁廣袤;沿烏魯木齊河、頭屯河沖積平原,有良田萬頃,耕地資源較為豐富。但由于受區域性干旱少雨及水資源短缺的制約,土地墾殖率不高,北部沙漠土地面積大,東部荒漠化草地比重大,生態環境較惡劣,土地資源承載力有限,城市發展空間的局限較大,土地利用率較低。(三)土地資源豐富,利用特色顯著全市地貌類型多樣,有天格爾ft和博格達ft等高中ft線谷地,古爾班通古特南緣的沙漠區、烏魯木齊河沖積扇、沖積平原及扇間洼地等。由于土地開發利用歷史悠久,西域農牧業生產特歷史文化名城。第八條土地利用主要問題(一)生態環境約束性強,土地生態問題較突出多,表現為土壤侵蝕(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環境污染或破壞、水資源短缺、自然災害、以及生物多樣性降低等方面問題日益突出,部分地區土地生態環境約束造成的問題尤為嚴重。(二)自然災害與局地毀損,影響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塵、暴雨、洪水、冰雪等,其中對土地資源破壞較大的是干旱和洪災,造成局部地區土地荒漠化和鹽堿化;局部地區過度的采掘生產和廢棄物堆輅等,造成土地集約利用水平的提高。(三)耕地后備資源不足,實現耕地占補平衡難度很大圍有限,耕地面積小且后備資源十分有限;同時由于資源型缺水嚴重,農地利用受制約較大,按照“以水定地”原則,耕地后備資源難以開發,未來實施建設占用耕地“占補平衡”難度很大。第九條上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評價上一輪《烏魯木齊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1997~2010年)嚴格保護耕地和基本農田,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用地和生態用地,加強土地用途管制,發揮了重要調控作用,取得了積極的成效。(一)耕地與基本農田保護成效明顯按照調整后的規劃指標,本市上一輪規劃至2010年的耕地保有量目標為57700475002005保護面積均超額完成規劃目標的任務。(二)基本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2010147112396化發展的背景下,全市城鄉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用地需求激增,通過規劃的適時局部調整,較好實現了對經濟社會發展用地的保障。(三)多途徑完成耕地占補平衡任務齊縣實施了一批土地開發整理和復墾項目,完成了本市耕地占補平衡義務。(四)土地生態環境改善初見成效2002ft綠化鼓勵政策,對城區及周邊荒ft場、采煤塌陷區等開展綠化建設,營造綠色空間。規劃積極支持荒ft綠化政策,加大荒ft綠化、環城造林和河灘路綠化工程用地協調,使城市綠地顯著增加,初步建成以城市林網、防風固沙林帶和ft區天然林為主體的綠色屏障,全市土地生態環境有了較大改善。(五)土地利用結構逐步得到合理調整和涉及民生項目用地的供給,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得到優化調整。耕地、基本農田和園地、林地布局基本穩定;適應城市人口不斷增加的態勢,城市用地在舊城改造,提高容積率的基礎上有序擴展,能源交通燈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成效;農村居民點的無序擴張得到遏制,牧民定居、富民安居工程穩步推進。(六)建設用地指標短缺,規劃應對形勢變化能力較差業化進程明顯加快,大型能源、材料供應建設項目增多,建設用地指標短缺與投資要素市場配輅形成的用地需求矛盾較大;由于規劃對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及人口規模估計不足,城市發展及新型產業用地空間也預留不足;規劃由于剛性較強,難以根據變化的情況,及時做出修改,給規劃實施與管理帶來一定困難。第十條土地利用調控面臨的形勢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帶來了重要的機遇期,同時也是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的凸顯期,保護資源、保障發展,強化土地利用規劃調控,面臨更為艱巨的形勢。(一)建設用地空間和指標需求持續加大為實現把自治區首府打造成為國家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面向中亞、西亞的現代化國際商貿中心、多民族和諧宜居城市、天ft綠洲生態園林城市和綜合交通樞紐的發展目標,未來需要給城市發展提供較大的發展空間和安排持續增長的用地規模,并進一步協調好耕地保護與生態環境建設的要求。但是烏魯木齊市府跨越式發展的快速推進,“兩難”的將矛盾日益突出,土地利用規劃調控與實施管理面臨的形勢較為嚴峻。(二)提高節約集約用地水平任務艱巨全市快速發展的農牧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工業化以及綜合交通平,由此帶來的調控任務亦十分艱巨。(三的途徑受新疆綠洲土地資源局限和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制約,本市城鄉建設發展空間土地生態環境的壓力很大。第三章土地利用戰略與規劃目標第十一條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一)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規劃期間,要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緊緊圍繞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兩大歷史任務,堅持“富民強市、和諧穩定”的總體方向,加速推進大經濟圈”,抓好“七大項目”,全面推進現代化建設,實現“三年翻一番、五年新突破、十年大跨越”,確保首府在全疆率先實現全面小康社會。(二)提升城市現代化,建成西部重要的現代化國際大城市加快城鎮化進程,加大中心城區“三區、六組團”和“七大片區”建設,構202047595.8%;400519要的中心城市、面向中亞西亞的現代化國際商貿中心、現代化的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多民族和諧宜居城市和天ft綠洲生態園林城市。(三)大力發展新型工業化,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堅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建設以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大項目帶動戰略;做大做強石油化工、煤化工及新型能源產業,提升機械裝備制造、輕紡、新型建材等優勢傳統產業,適度發展鋼鐵產業;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強化產業園區經濟發展;做大做強旅游業;加快推進現代農牧業發展;為首府現代化發展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四)加快城郊農業現代化,推進城鄉一體協調發展切實保護生態環境,維護“四區、四廊、四核”的城鄉生態格局,繼續實施“三北”防護林建設,完善區域生態網絡;強化水環境治理,加大城市周邊荒ft沙化地及采煤塌陷區治理,加快完成重點生態建設工程;構建環境友好型城市,37%以上。(五)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交通樞紐和公用設施保障體系,完成包括機場擴建、蘭新鐵路第二雙線、交通樞紐物流貨運系統、烏拉泊國際物流園、城市軌道交通、東西繞城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完善區域綜合交通網絡。第十二條土地利用戰略與規劃目標保障發展、節約集約、環境友好的戰略,按照調控目標,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良好服務和基礎保障。(一)戰略方針促進區域土地資源可持續發展。進新增用地集約高效,存量土地集約挖潛,引導城市用地理性增長,以節約集約推進土地利用方式轉變。線的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城鄉一體化用地配輅,促進新農(牧)村建設與綜合整治。(二)I目標重點為三區六組團”和七大項目”建設,綜合交通樞紐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新型工業化發展,提供可持續的用地保障。規范農用地結構優化調整,加大特色林果業生產基地和人工草場建設,保障畜禽養殖用地的供給,支持現代化、高效農牧業發展。制,推行節約集約用地考核機制和激勵機制,促進存量土地挖潛,提升城鄉建設用地利用強度和承載經濟社會發展的容量?!S護區域生態安全格局,擴大城鄉綠色空間。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完善綠色首府行動計劃,推進荒ft為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增加必要的生態建設用地。第十三條規劃調控指標按照《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和落實中央支持新疆跨越式發展新要求,規劃期間要嚴格實施下列調控指標。(一)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指標2010201520206770066250公56400公頃;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得少于41000量有所提高的全面管護目標。(二)園地、林地和牧草地發展預期指標201020152020800750700頃;林地面積增至654006740069600公頃;牧草地面積保持836700832200830200公頃。(三)建設用地總量控制指標至 2010年2015年2020年全市建設用地總面積預期控制在64100公頃105660公頃117400公頃;城鄉建設用地面積控制在50000公頃58000公頃581001410047660公頃。(四)新增建設用地規??刂浦笜?006202066900公頃,其中城鄉2140045500公頃。(五)建設用地占用農用地和耕地指標24000預期控制在138002011—2020年建設占用農用地面積預期控制在138006900公頃。(六)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補充耕地指標202013800公頃。(七)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指標2020125平方米以內。第四章土地利用結構調整與布局優化第十四條調整原則(一)維護城鄉生態空間,增加生態功能用地用地,推進耕地保護、城鄉建設與生態屏障建設的有機統一。(二)統籌城鄉建設,優化用地布局和結構生活、方便生產、環境優美的建設用地格局。(三)嚴格用地約束,強化節約集約用地促進土地利用方式轉變,提高土地承載能力和利用效率。(四)落實耕地與基本農田保護任務揮農田的生產、生態、景觀間隔和環境保護的綜合功能。(五)穩定自然和人文景觀用地的整體效益,堅持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第十五條土地利用結構調整規劃期間,各類用地規模與結構調整預期為:(一)農用地面積略有減少201020152020974149974000公頃、9670002005973398821688262.9%。201020152020677006625056400公2005139001535025200公頃;20204.4%。13800通過多種途徑,確保補充耕地的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高。201020152020800750700公頃,較200590095010000.1%。201020152020654006740069600公頃,較2005300050007200年林地占土地總5.4%。201020152020836700832200830200200550050007000公頃;202064.5%。(二)建設用地適度增加201020152020^641010566311740200513605516366909.1%。20102015202500058000公頃、581020051330213032140心頃;202弭城鄉建設用地占土地總面積比重為4.6%。其中:城鎮工礦用地規模分別控制在26004210342403200340319503198033.4%。201020152020240001590015700公頃,較20059900180016001.2%。20102015202014104766359303200U303338604550心頃;2024.5%。(三)其他土地有所增加其他土地由水域(河流、湖泊水面、灘涂、沼澤)和自然保留地(其它草地、鹽堿地、沙地、裸土地等)2010、2015202024919207787203042005216841754317069415.8%。第十六條土地利用布局優化(一)維護土地生態空間,優先生態屏障布局積極維護“四區、四廊、四核”結構的區域生態安全網絡。南部ft生態環境為核心,重點保護森林、草原、濕地,在生態可承載基礎上發展ft區畜牧業、林業等產業。北部沖洪積扇綠洲,加強維護天然草場、生態防護綠地和城市景觀等生態空間。在阿拉溝、艾維爾溝完善河谷森林草地生態系統。在烏魯木齊河、頭屯河及白楊河的下游加大平原林網建設力度,保護好柴窩堡湖、大小鹽湖、達坂城沼澤地、柴窩堡沼澤地等濕地,推行封ft育林和跡地改造。實施荒ft綠化造林和綠色通道建設。以自然資源為基礎,充分發揮等生態空間,加強南ft森林草原生態風景區建設;以柴窩堡湖、河、板房溝河、蘆草溝河等沿岸的生態保護與建設。(二)規范調整基本農田集中區布局41006503水源等自然條件,把城鄉建設發展空間之外的、耕地分布集中度相對較高、優質農田所占比例較大、且已形成農業生產優勢的耕地,劃定為基本農田集中區,加以永久保護。在完善農用地結構與布局基礎上,規劃將按照切實保護耕地和基本改善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巨r田調出的區域,主要在中心城區規劃控制范圍內,將中心城區內允許達坂城區和烏魯木齊縣的基本農田調入調出,一律在本區(縣)本行政轄區內進行,并達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高、規模趨集中的保護要求。(三)優化調整城鄉建設和產業用地格局城市建設按照“南控、北擴、先西延、后東進”的空間發展戰略,加大中心改善城市環境,控制開發容量,打造具有多民族文化特色、生態景觀環境良好的城市游憩商業區和生產性服務業聚集區。將穩步推進城北新區開發建設、加快建設高鐵片區、紅光ft國際會展中心、空港片區、米東片區、頭屯河片區,控制好三坪、五一片區,完善城市區域功能,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產業用地布局調整,按照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要求,優先配輅特色產國家級、自治區級開發區(園區)發展用地。和新農村建設,按照農戶自愿、規模適度、合理集聚、梯度縮并和有利于生產生活的原則,逐步撤并小型村落,整理空心村,搬遷偏遠村,優化村莊用地布局。(四)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均衡發展合理布局,保障重點項目建設,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均衡發展。打造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空間布局協調,運輸組織合理、設施網絡完城市供水安全。建設以蘭新鐵路第二雙線、烏西至烏北聯絡線復線、貨運外繞線為主;公路建設以國家高速公路、國省干線改擴建為主,實現與各地州的高速連接;民航進一步完善樞紐機場功能。第五章土地利用區域調控第十七條土地利用綜合分區(一)中部城市建設控制區本區包括天ft區古牧地鎮、鐵廠溝鎮、蘆草溝鄉和烏魯木齊縣薩爾達坂鄉的部分村。本區土地138010.7%。劃建設成為國家西部中心城市、面向中亞西亞的現代化國際商貿中心、多民族和諧宜居城市、天ft綠洲生態園林城市和區域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抓好“七大項目”;在中心城區實施“南控、北擴、先西延、后東進”,即城區南部進行控制,以優化整治為主;北部為城區主要拓展方向;西部在保障生態的前提下適度發展;東部為預留空間,控制發展。矛盾突出,水資源十分緊缺,水土污染狀況趨于嚴重。和生活的原則,推進現代化城市建設;控制建設用地規模,嚴格限制新增建設占用耕地,統籌新增建設與存量挖潛,促進集約用地,提高建設用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積極擴大生態安全綠色空間,增加園林綠化用地,切實保護好城郊地帶的耕地和基本農田,發揮耕地的景觀、間隔功能。(二)北部重點產業發展區本區位于城市建設控制區北部,包括米東區長ft和古牧地鎮、鐵廠溝鎮的部分村以及北部區屬土地(沙漠地區)3134平方千米,占本市土地面積的24.3%。是新疆實施區域優勢資源轉換戰略,發展地區支柱產業、戰略產業,促進產業集聚,加速新型工業化的重點區域。區;區內交通方便,非農建設擴展較快,與農業用地矛盾比較大;北部沙漠化土地面積較大。地供應的硬約束引導人口和經濟集聚,促進工業產業集中布局。嚴格實施工業用地定額標準,控制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強化土地生態保護,大力建設生態防護綠地;切實保護耕地和基本農田,不得擅自改變耕地用途,大力發提高耕地質量;逐步開發沙漠地區,積極發展沙漠旅游產業。(三)西南部ft前綜合發展區本區位于城市建設規劃控制區南部,包括烏魯木齊縣的全域(不包括白鳥湖中央商務公園地區)、達坂城區的艾維爾溝。本區土地總面積420632.7%。土地利用基本特點:ft前平原區主要為耕地、牧草地和鎮村建設用地為主,重點發展現代農牧業;中低ft地帶林地、牧草地及自然保留地,以發展旅游觀光本區部分地區土地利用較為粗放,農村居民點用地較分散,人均用地面積偏大。土地利用主導方向是:以南ft生態環境,維護綠色生態屏障;合理布局中心城鎮,推進城鎮化健康發展;發揮城郊農業優勢,加大農田水利建設力度,推進基本農田的標準化建設,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嚴格控制非農業建設占用耕地;圍繞建設首府“大花園”的定位,發展現代旅游業、風電產業和現代農牧業,提高土地利用綜合效益。(四)東南部ft地牧農林區本區位于城市建設控制區東部,包括達坂城區的全域(不含艾維爾溝)東區蘆草溝鄉、柏楊河鄉的部分村,以及水磨溝區東部農村地區。本區土地總面4154.532.3%。土地利用特點是:土地利用的環境約束問題突出,荒漠化草地、自然保留地面積比重大,利用率低;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較差;中低產田比重大,耕地后備資利用率低。土地利用主導方向是:積極改良天然草地,擴大人工草地面積,加快現代農牧業示范區建設;切實保護耕地和基本農田,不得擅自改變或者占用耕地,加強農田牧區水利基本建設,大力改造中低產田,提高農牧業用地綜合效益;控制建支持利用低效土地,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產業和新材料產業,減少新增建設對耕地的占用。第十八條土地利用功能分區土地利用功能分區,確定其利用方向和管理要求。(一)基本農田集中區46960公頃,主要分布在新市區的六十戶鄉和青格達鄉;米東區的羊毛工鎮、三道壩鎮和長ft子鎮;達坂城區的東溝鄉、西溝鄉;烏魯木齊縣的永豐鄉、板房溝鄉和水西溝鎮。本區土地利用調控方向為:1單元,將區內糧、棉、油生產基地、集中連片、有良好水利與水土保持設施的耕地,劃入基本農田保護區,予以永久保護。基本農田保護區一經劃定,不得擅自改變或者占用。2基本建設,允許進行直接為基本農田服務的農田道路、水利溝渠、防護林帶及其他農業設施建設。3實現基本農田保護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4施項目(如防災救災項目、電力與通訊基站、油氣站房等設施),應符合有關管理規定和保護要求。(二)一般農業發展區市域內除生態環境安全控制區、基本農田集中區、城鎮村發展區、獨立工礦40720公頃。本區土地利用調控方向為:1及其他農用設施建設,禁止占用區內耕地進行非農業建設。2、區內土地要因地制宜,推進農業生產規?;?、專業化經營;注重能空間的完善和都市農業發展。3地,確實不能復墾或調整的,可保留現狀用途,但不得擴大面積。(三)城鎮村發展區本區包括中心城區、各類開發區(園區)65010公頃。本區土地利用調控方向為:1建設用地適宜性為依據,滿足組團式發展、集聚發展的要求。2生產及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3符合集約用地的標準和規定。(四)獨立工礦區2004600公頃。本區土地利用調控方向為:1建材產業及環保設施等,項目的土地利用水平應達到有關節約集約標準和規定,嚴格控制用地規模,依法辦理相關用地手續。2、具有高污染、危險性的獨立工礦、生產倉儲用地,應與城鎮發展區、村鎮發展區保持安全距離,遠離水源保護地、避讓基本農田保護區和生態安全控制區。(五)生態環境安全控制區河湖及其蓄滯洪區、重要水源保護區、地質災害危險區以及為維護生態環境安全6790公頃。本區土地利用調控方向為:1土地使用應符合經批準的相關規劃。2各種生產、開發活動應逐步退出,或調整為適宜的用途。(六)林業發展區70600公頃。本區土地利用調控方向為:1、維護生態林業體系建設,發展東南和南部ft區、ft提高林業用地生態服務功能和經濟效益。2、區內土地主要用于林業生產和生產服務,現有非農建設用地應調整為林地或其他農用地,確實不能調整的,可保留現狀,不得擴大面積。3建設(油氣井、高壓線塔基、電站、通訊基站等設施除外)。(七)牧業發展區789760公頃。本區土地利用調控方向為:1必須按照有關規定嚴格審批。2施用地,確實不能調整的,可保留現狀用途,但不得擴大面積。3墾、挖沙、取土等破壞草原植被的活動。(八)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區護的人文景觀、遺跡等劃定的保護區域,包括部分風景名勝和自然保護區。如,天格爾ft一號冰川與永久積雪帶、博格達峰冰川與永久積雪帶等;烏魯木齊南ft風景名勝區、照壁ft公頃。本區土地利用調控方向為:1內土地使用應符合經批準的各類保護區規劃。2染環境的建設活動,各項設施建設須通過環境影響評價。3采石、亂砍濫伐、破壞景觀資源,嚴禁房地產開發等活動。(九)其他土地其他土地總面積136897公頃,為未納入以上八個土地利用功能區的其他土地。第六章基本農田和農用地保護第十九條嚴格保護耕地,控制耕地流失(一)加強耕地保護引導農用地結構調整202056400200525200力促進耕地布局優化調整,進一步加強優質、連片耕地保護,促使農業結構調整向有利于優質耕地保護的方向進行。量等級低劣、地形坡度偏大、分布零碎的耕地,通過耕地的優化調整,促進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農業結構調整占用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的,不得破壞土壤的耕作層,并符合用途管制規則要求。(二)嚴格控制建設占用耕地址論證和用地評價,從源頭上減少非農建設對耕地的過度占用。對確需占用耕地的建設項目,按照國家規定實行“先補后占”、“占補平衡”,項目建設單位必須要補充同等質量和數量的耕地。13800公頃以內。(三)加大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補充耕地力度廢棄地和農村建設用地經土地整理復墾,優先補充為耕地。堅持以水定地原則,適度開發耕地后備資源,做到宜農則農、宜耕則耕,完成本市建設占用補充耕地的義務。13800公頃,預期通過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實243020702800公頃。由于受水資源條件和生態環境的制約,本市可開發的耕地后備資源十分有限,完成耕地占補平衡十分困難。第二十條強化保護基本農田,加大基本農田質量建設(一)切實落實基本農田保護目標202041000展要求以及土地資源特別是耕地資源分布特點,結合本輪規劃目標,參照現有基本農田分布情況進行局部調整,將質量好、等別高、集中連片的耕地,繼續劃定為基本農田,實施特殊保護,并將保護任務分解到各鄉(鎮),落實到地塊和農戶,嚴禁擅自改變基本農田的用途和位輅,確保保護目標全面實現。各區、縣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分別為:天ft1251635200449013500520015850公頃。(二)合理調整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大基礎設施工程區,又要防止“劃遠不劃近,劃劣不劃優”。做鎮范圍內、又難以定位的獨立建設項目(染企業搬遷等),清單。(三)加大基本農田質量建設與管理力度則,逐級落實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各區、縣要加大公共財政對糧、棉、蔬菜主產區和基本農田保護區的扶持力度,建立基本農田建設集中投入制度,按照下達任務完成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指標,完善農田基礎設施,培肥地力,改良土壤,提高耕地綜合生產能力。通過加大基本農田全面管護力度,實現布局總體穩定、質量有提升的目標。第二十一條園地、林地及牧草地保護地保護戰略,充分利用光熱資源優勢,積極發展優質高效林、果業。增加特色林果業面積,引導園地向立地條件適宜的丘陵、臺地和坡地集中發展,鼓勵建設標準果園,把優質林果業培育成農業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保護綠洲林地資源,鞏固城區周邊荒ft草地生態系統。2020200510002005720020057000頃,主要在烏魯木齊縣和達坂城區。第七章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第二十二條建設用地總量與增量控制調控,促進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20102015202064100105660117400公頃,其中城鄉建設用地總量分別控制在500005800058100公頃。669002006-2010年新增建設13600133002011—202053300公頃,其中城鄉建設新增用地8100用地總量與增量的控制,來促進建設用地第二十三條保障城市化快速發展用地統籌城鄉合理發展,引導城市化發展用地規模與速度有序增長,優化城市土地利用格局。(一)保障中心城區新增城市建設用地區”規劃建設,實施“南控北擴,西延東進”發展方針,把首府建成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面向中西亞的現代化國際商貿中心、多民族和諧宜居城市、天ft綠洲生態園林城市和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200525800公頃,2020519002610021390公頃(包括3570公頃(102團4710公頃。(二)完善城區其他建設用地安排12002年以來市政府大力推行荒ft綠化政策,對城區及周邊荒ft、采礦塌陷區、砂場等區域,實施生態修復,營造林地,增加綠化空間。荒ft綠化大部位2012年荒ft10000規劃按照一定比例,安排為荒ft綠化服務的設施建設用地。2為實施旅游發展規劃,適量安排景區和基礎設施建設用地;此外,為軍事設施、安保基地、民族殯葬場地等特殊類用地,安排適量新增建設用地。規劃安排中心2970公頃。(三)統籌城鎮體系建設用地安排312216道形成的次要城鎮發展軸。在中心城區和甘泉堡工業區之外,形成南ft、達坂城兩個城鎮組群以及多個城鎮型居民點,即長ft子鎮、羊毛工鎮、三道壩鎮、烏拉泊街道辦事處、柴窩堡管委會、鹽湖化工廠和艾維爾溝街道辦事處。各區、縣嚴格按照國土資源部和自治區國土資源廳的規定以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規程,編制區、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依據本規劃下達的城鄉建設用地城鎮的輻射力和帶動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12501150公頃之內。第二十四條支持新型工業化發展用地(一)甘泉堡工業區20103優勢資源轉換戰略的新興工業區和能源資源合作基地,準東煤電煤化工產業帶的高新技術集群及綜合服務基地。工業園區南片區為新型工業基地,承接烏魯木齊市主城區現有工業的轉移以依托南區解決生活配套設施。(二)米東化工工業園區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的化工工業園區。規劃在原石化工業園區的基礎上,發推動現有項目改擴建;建設精細化工基地,建設化工物流園區,整合和改造區內的生產、生活配套功能,提升公共服務設施水平。為減少米東化工園區對相鄰城1500—2000米的綠色生態屏障。規劃期間將通過綠色屏障建設,將化工園區隔離于城市建成區之外。(三)西部外貿、出口加工和集裝箱物流產業集中區以國務院批準的頭屯河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屯河工業園區和一號、二號臺地,依托口岸和靠近區域交通樞紐的條件,重點發展面向中西亞的、對外商務服務、出口加工和集裝箱物流,以及生產性服務業。規劃期間,本區用地與頭屯河區發展用地統籌安排,納入中心城區發展規模。(四)西部出口加工和鋼鐵產業集中區加工基地,重點發展金屬制品加工上下游產業,包括裝備制造、風電裝備、汽車產業、金屬加工和機械電子等高新技術產業。104團合作工業區,新增用地規模納入中心城區發展規模。(五)水磨溝工業園區B發展食品加工、紡織服裝、家具建材、包裝印刷、工藝美術及旅游產品等都市型工業,為城市生產和生活提供配套服務。本區在城市規劃控制范圍內,新增用地安排納入中心城區發展規模。(六)國際物流基地等五大物流園區展。圍繞烏拉泊國際物流基地、保稅區、鐵路西站、北站、南站和機場東、西側等交通樞紐,建設五大物流園區,集中配輅倉儲物流用地,滿足外貿口岸型和城市大宗商品倉儲集散的需求。規劃新增用地安排納入中心城區用地規模。第二十五條優化配置新興產業和新型能源發展用地(一)支持新型工業化戰略,優化配輅產業發展用地造業基地;大力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依托石油、天然氣等資源優勢,建成一批石化產業集群,做好石油化工產業;加快運用現代科技,改造提升既有產業,優化鋼鐵冶金、煤電化工等產業;積極發展新材料產業,做大有色金屬、非金屬礦等新材料工業和無機鹽化工產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電子新材料產業基地。(二)推進新能源基地建設依托資源優勢,加快發展風電、太陽能光伏產業,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能源產業,把烏魯木齊建成國家以風力發電為主的新能源規?;瘧檬痉冻鞘小0茨?70202010001900國際化;大力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支持單晶硅和多晶硅項目建設,推進太陽能發電站建設,形成完整配套的光伏產業鏈。(三)保障涉及民生的獨立選址項目用地加速重點電廠及輸變電網建設,建設以烏魯木齊為中心的鳳凰?烏北郊?東郊?西ft?750220500750千伏輸變電站。380公頃。共基礎設施建設,支持不宜在城鎮范圍內安排的、有安全防護、環境保護、衛生間距要求的獨立選址項目建設。720公頃。第二十六條統籌城鄉建設,推進農村建設用地綜合整治(一)統籌城鄉發展、兼顧城近郊區建設勝大隊地區、新市區北部、米東區北部地區及米東化工園區,是烏魯木齊市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后備區域。這些地區的發展要與城市總體規劃做好銜接,按照產業發展規劃和政策,優化整合各類建設用地布局,加強完善城鄉綠地系統。(二)完善農村公共設施,支持富民安居工程牧民定居工程和涉及民生的基礎建設所需的用地。按照規??刂埔?,合理配輅農牧民生產生活用地,重點支持交通水利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支持區、縣工業發展,及旅游產業發展需求,支持現代化農牧業生產及農副產品加工產業發3432公頃。(三)穩步推進農村建設用地整治將實施搬遷改造與撤并,帶動農村建設用地的綜合整治。增量,通過整治、輅換,充分利用農村居民點內空閑地,提高農村居民點用地效率,推進農村宅基地的管理體制的創新與突破。第二十七條保障交通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用地加快高鐵新客站、國際機場擴建、“兩線一繞”、大西溝水庫、照壁ft水庫等重點工程建設,完善城市路網結構,增強城鄉基礎設施配套能力,確保交通、水利及其他特殊建設用地。規劃期內,安排新增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合計2011—202045200公頃。(一)保障交通設施建設用地2006--202023024公頃。1、鐵路建設。完成鐵路樞紐改擴建,建設蘭新鐵路第二雙線、蘭新鐵路電氣化改造,烏魯木齊國際鐵路物流基地等建設。2主軸向客運走廊的城市軌道交通線路(近期)。3部所在地的快速連接。43快速環線以及快速放射線組成的城市快速道路系統。5規劃建設國際空港物流中心,完善樞紐機場功能。(二)保障水利工程建設用地工程和防洪抗旱、民生水利工程,建成高崖子水庫、大西溝水庫、柴窩鋪湖補水等一批重點水利工程。建設ft區水利調蓄工程,加快灌區續建配套和灌區節水改造步伐,全面解決農牧民飲水安全問題。2006—20208794公頃。(三)支持旅游及其他建設用地支持烏魯木齊將旅游業作為優勢產業發展的戰略安排,把旅游區位優勢轉變為市場優勢,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創建5A游、民族風情旅游等新線路,打造水磨溝區、達坂城區旅游精品,提高綜合配套服務水平,完善集散中心、信息服務中心等旅游基礎設施建設。2006-20202970公頃。第二十八條強化節約集約措施,提高建設用地保障能力(一)控制新增建設用地規模,防止城鎮工礦用地無序擴張合理調整城鎮用地供應結構,優先保障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廉租住房、經地規模,除礦ft、軍事等用地外,新增工礦用地納入城鎮建設用地規模。2020125平方米以內。(二)加大存量建設用地挖潛,遏制建設用地低效擴展強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對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和時序的調控,以需求引導和供給調節新增建設用地規模,通過土地供應的硬約束來遏制建設用地的低效擴張,促進存量建設用地的盤活整合,推動低效用地增容改造和深度開發;促進建設節約集約用地,提高現有建設用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三)優化工礦用地結構和布局,積極拓展建設用地新空間依據國家和自治區的產業政策和土地資源環境條件,優先保障技術含量高、社會經濟效益好、節能減排成效顯著的產業發展用地,重點保障與地區資源環境促進工業產業升級;在大力發展新型工業進程中調整優化工礦用地布局,改變布局分散、粗放低效的現狀,促進能源產業發展規?;?。加強規劃統籌和政策引導,用好差別化的未利用地開發管理政策,其他土地,引導城鄉建設向未利用地拓展建設新空間。(四)規范農村建設用地,穩步推進綜合整治依據鄉(鎮)理、集中建設,促進自然村落適度撤并。嚴格按照區(縣)的戶均(人均)宅基地標準,安排農村宅基地,禁止超標準占地建房。鼓勵農牧民新建住宅優先利用村內空閑地和未利用地。重點保障農牧民生產、生活必需的建設用地,支持農村第二十九條建設用地空間管制(一)劃定“三界四區”按照規劃控制指標,在與城市規劃、開發區(園區)接基礎上,制定土地利用規劃的城鄉建設用地管制邊界和管制區域,即建設用地的規模邊界、擴展邊界和禁止建設邊界,相應形成允許建設區、有條件建設區、限制建設區和禁止建設區。落到實地,明確四至范圍,確定管制邊界的拐點坐標,在主要拐點設輅標識,并向社會公告,防止城市建設無序蔓延擴張。對重要自然和人文景觀、水源保護地等區域實行特殊管護,劃定以保護為主的禁止建設范圍。禁止在濕地與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森林公園進行開發建設活動。(二)管制區域及管制規則1、允許建設區城鄉建設用地規模邊界所包含的范圍,是規劃期內城鎮、工礦、村莊建設用地選址的區域,也是規劃確定的城鄉建設用地指標落實到空間上的用地區。本區63700102公頃。本區管制規則為:排應與批準的相關規劃銜接;規劃實施中,在允許建設區規模不變的前提下,其空間布局形態可依程序進行調整,但不得突破建設用地擴展邊界;審查批準。2、有條件建設區指標的前提下,區內土地可以用于規劃建設用地的布局調整。197001023300公頃。本區管制規則為:允許建設區用地規模;修改處理,報規劃原審批機關審查批準。3、禁止建設區設的區域。如高標準建設的永久基本農田、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森林公園、國家重要濕地、濕地公園、地質公園、列入保護名錄的野生動植物自然棲息地、水源保護區的核心區、主要河湖的蓄滯洪區、地質災害高危險地區等,均劃入禁止建設區。全市劃定有禁止建設區總面積131110102320公頃。本區管制規則為:各項建設;除另有規定外,規劃期內禁止建設用地邊界不得調整。4、限制建設區除允許建設區、有條件建設區和禁止建設區外的其他區域。劃定限制建設區116380010278643公頃。本區管制規則為:設的主要區域;區內禁止城鎮建設,控制線型基礎設施和獨立建設用地。第八章協調土地利用與生態保護第三十條加強基礎性生態用地保護規劃與城市環境總體規劃的協調融合。(一)維護基礎性生態用地空間切實維護好全市”四區、四廊、四核”的生態保護空間格局。四區為ft地森林生態區、ft前丘陵森林草地生態區、綠洲農業生態區、荒漠沙漠生態區;四廊ft1博格達峰保護區、烏魯木齊諸河下游湖區、烏拉泊水庫-柴窩堡水庫-鹽湖區等重要的生態功能保護區。高度重視天然林、天然草場和濕地等基礎性生態用地的保護,圍繞建設天綠洲生態園林城市目標,大力維護和保障城市基礎性生態用地空間。切實保護好耕地保護區、林地和草地生態區、水體與濕地集中區三大基礎性生態用地區。探索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統籌安排三大基礎性生態用地空間,構建和諧發展的生態85%以上。嚴格控制對基礎性生態用地的開發利用,建設以綠洲為主體的生態安全屏用地矛盾,嚴格保護耕地區域;ft區以保護生態環境為核心,重點保護ft原、高ft草甸等區域,在可承載基礎上發展ft發展ft區旅游業。保障合理的生態用地規模,優化生態格局。隨著城鎮擴展、新興產業發展和城鄉交通水利設施及環境工程建設等,有部分林地、草地拓展為建設用地。林地、維護基礎性生態用地空間。(二)嚴格保護各類生態環境重要地帶風景旅游區:包括烏魯木齊南ft風景名勝區、照壁ft國家森林公園和廟爾溝森林公園等;(2)自然保護區:主要是位于達坂城區的天ft野生動物公園等;(3)河流湖泊保護區:主要包括烏魯木齊河、頭屯河、水磨河、柴窩堡湖、烏拉泊水庫、紅雁池水庫,以及天格爾ft一號冰川與永久積雪帶、博格達峰冰川與永久積雪帶等;(4)濕地保護區:主要是烏拉泊濕地、青格達湖濕地、柴窩堡湖濕地和位于達坂城的白楊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信企業戰略規劃與執行能力提升考核試卷
- 貨運火車站物流信息技術發展趨勢考核試卷
- 安全運維待遇
- 數字智慧方案5450丨企業信息化戰略規劃企業信息化的方針和戰略規劃方法
- 天井安全施工方案
- 平面升降板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申請報告
- 2019-2025年質量員之設備安裝質量基礎知識題庫附答案(典型題)
- 拒絕野味文明餐桌
- 2025年智能化安裝工程服務項目合作計劃書
- 功能與空間園林建筑設計
- 河南省南陽市六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圖片版含答案)
- 安全伴我行-筑牢生命防線
- 通訊遷改合同協議
- 土地合同轉讓三方協議書
- 入隊前教育測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上半年廣東東莞市委辦公室招聘勞務派遣人員重點基礎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規范佩戴紅領巾
- 《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設計 項目七-人工智能大賽數據處理-結構體
- 2024年江蘇連云港中考滿分作文《天吶原來這么有意思》12
- TCAWAORG 032-2024 家庭醫生遠程與互聯網健康服務規范
- 電磁懸浮手術床技術-深度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