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日甲午戰爭制作人:龔啟燁——戰爭與和平戰爭簡介
甲午戰爭(又稱中日甲午戰爭、第一次中日戰爭、清日戰爭、清日甲午戰爭;日稱日清戰爭)是中國晚清年間發生中國和日本之間的、為爭奪朝鮮半島控制權而爆發的一場戰爭。由于發生年為1894年即清光緒二十年,干支為甲午,中國史稱“甲午戰爭”。甲午戰爭歷時9個月,分為陸戰和海戰兩個戰場,日軍攻下朝鮮的平壤,在黃海海戰中大敗北洋水師,之后又攻下中國的旅順、威海,并于1894年11月22日在旅順進行大規模屠殺,血洗全城。戰后雙方于戰后簽訂《馬關條約》,規定中方向日方割地賠款,中國清政府因此背負沉重外債,國力日趨衰退,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而日本因獲得巨額戰爭賠款,國力軍力迅速強盛,并逐漸走上軍國主義對外擴張之路。戰爭的起因
明治維新之后,隨著國力的逐漸增強,日本對外擴張的野心急劇膨脹,將侵略的矛頭指向了朝鮮和中國。(導火線)1894年,朝鮮發生“東學黨"起義——應朝鮮國王的請求,清政府派兵入朝,“代平內亂”——對朝鮮覬覦已久的日本,借口保護使館和僑民,趁機出兵朝鮮——起義平息后,清政府建議中日兩國同時撤兵,日本拒不接受(爆發)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戰,在牙山口外的豐島海面突襲中國運兵船,并向駐守牙山的清軍發起攻擊,挑起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這一年是農歷甲午年,所以這次戰爭史稱“甲午戰爭”。戰爭的經過1894年9月15日北洋艦隊主力在丁汝昌率領下到達大連灣,護送陸軍銘軍4,000人搭乘的5艘運兵船。9月16日北洋艦隊抵達鴨綠江口大東溝外。運兵船和魚雷艇等小型艦只進入大東港內,再由帆船舢板將士兵輜重從大東港轉運經大東溝登陸朝鮮義州一帶,10艘主力艦在口外12海里處下錨。9月17日8時,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催促運兵船卸載。9時,北洋水師艦隊開始“巳時操”。10時23分,聯合艦隊第一游擊隊發現北洋艦隊。發出信號“東北方向發現三艘以上敵艦”。10時30分,北洋艦隊鎮遠艦桅樓上的哨兵發現日本艦隊。12時05分,聯合艦隊第一游擊隊在先,本隊在后,呈單縱陣,接近北洋水師。12時20分,北洋水師在行進中由雙縱陣改為橫陣,旗艦定遠位于中央,其余各艦在其左、右依次展開,艦隊呈楔形梯隊。同時丁汝昌還發出命令:“各小隊須協同行動;始終以艦首向敵;諸艦務于可能之范圍內,隨同旗艦運動之。”鴨綠江口外海,大鹿島海域,集中了兩國幾乎全部主力艦艇。12時50分,雙方艦隊相距5300米,北洋水師旗艦定遠首先開炮。聯合艦隊第一游擊隊在距北洋水師5000米處即向左轉彎,航向北洋水師右翼。聯合艦隊航向北洋水師右翼,冒險將艦隊暴露于北洋水師陣前。12時53分,聯合艦隊旗艦松島開始發炮還擊。定遠主桅中彈,信號索具被炮火所毀,在飛橋上督戰的丁汝昌身負重傷。從此時起,北洋水師各艦除跟隨定遠進退之外,已經失去了指揮。13時左右,第一游擊隊炮擊北洋水師右翼超勇、揚威兩艦。13時20分,北洋水師超勇、揚威起火。聯合艦隊本隊航速較慢的比睿、扶桑、赤城成為北洋艦隊的打擊目標。比睿、赤城受重傷。第一游擊隊左轉,回救兩艦。本隊右轉,形成夾擊陣勢。14時20分,日艦西京丸中彈起火退出戰場。北洋水師超勇沉沒,揚威重傷駛離戰場擱淺(有記載被濟遠撞沉于淺海)。14時30分,北洋水師平遠命中日艦松島,也被其所傷并引起火災,暫時退避。15時04分,北洋水師旗艦定遠中彈起火。15時20分,第一游擊隊集中打擊北洋水師突前的致遠,致遠沉沒。濟遠、廣甲在致遠沉沒后,逕直駛回旅順(廣甲在途中觸礁擱淺,兩天后被日艦擊毀)。北洋水師已無法保持戰斗隊形。
15時30分,聯合艦隊旗艦松島被擊中,并引起堆積在甲板上的彈藥爆炸。
16時10分,北洋水師靖遠、來遠受傷,退向大鹿島。聯合艦隊旗艦松島發出了“各艦隨意運動”的信號。
17時左右,北洋水師靖遠、來遠經搶修恢復戰斗力。靖遠代替旗艦升起隊旗,收攏各艦。
17時30分,北洋水師經遠沉沒。聯合艦隊發出“停止戰斗”的信號,脫離戰斗。(海戰結束)
黃海海戰歷時5個多小時,北洋水師損失致遠、經遠、超勇、揚威以及觸礁后被毀的廣甲5艘軍艦,來遠受重傷,死傷官兵六百余人;日本艦隊松島、比睿、赤城、西京丸4艦受重傷,死傷官兵300余人。15時20分,第一游擊隊集中打擊北洋水師突前的致遠,致遠沉沒。濟遠、廣甲在致遠沉沒后,逕直駛回旅順(廣甲在途中觸礁擱淺,兩天后被日艦擊毀)。北洋水師已無法保持戰斗隊形。
15時30分,聯合艦隊旗艦松島被擊中,并引起堆積在甲板上的彈藥爆炸。
16時10分,北洋水師靖遠、來遠受傷,退向大鹿島。聯合艦隊旗艦松島發出了“各艦隨意運動”的信號。
17時左右,北洋水師靖遠、來遠經搶修恢復戰斗力。靖遠代替旗艦升起隊旗,收攏各艦。
17時30分,北洋水師經遠沉沒。聯合艦隊發出“停止戰斗”的信號,脫離戰斗。(海戰結束)
黃海海戰歷時5個多小時,北洋水師損失致遠、經遠、超勇、揚威以及觸礁后被毀的廣甲5艘軍艦,來遠受重傷,死傷官兵六百余人;日本艦隊松島、比睿、赤城、西京丸4艦受重傷,死傷官兵300余人。黃海海戰以后,李鴻章下令北洋水師退回退回旅順、威海,“避戰保船”也即采取了存在艦隊策略,不再出戰,日本海軍掌握了黃海制海權。影響黃海海戰是海軍發展到鐵甲艦時代后的一次大規模海上艦隊決戰,頗受世界各國海軍人士的重視。北洋海軍的兩艘鐵甲艦顯示了防御能力的優勢,厚裝甲無一處被擊穿。戰列艦依然是海軍中不可替代的主力艦。安裝重型火炮的相對小型戰艦在海戰中效用不高。北洋海軍在大口徑火炮方面占優勢,但射速較低。聯合艦隊各主力艦均裝備了中口徑速射炮,通過速射炮的密集炮火彌補了其大口徑火炮的不足。對19世紀末海軍的武備發展產生重大影響。此役后各國海軍設計的戰艦,均重視提高大口徑火炮的射速,并強化中口徑速射炮的火力。海戰雙方都針對性選擇了不同的陣型。聯合艦隊采用單縱陣有良好協調性。北洋海軍依據19世紀后半流行一時的沖角戰術,隊形為戰數各艦艦首向敵,因對準不同的軍艦,出現陣形紊亂導致各自為戰的局面。各國海軍得出結論,海戰中最重要的是陣型的整齊與協調;縱陣比橫陣更適合發揚火力。
聯合艦隊在海戰中機動性占有優勢,第一游擊隊編隊航速達到15海里,海戰中進退自如,始終掌握著選擇進攻目標與時機的主動權。
關于黃海海戰的勝負,由于北洋海軍損失較重且于海戰中盤后呈瓦解之勢,因此常久以來的主流見解為此役為北洋海軍大敗;然而近年亦有軍事學者紐先鐘等主張:北洋海軍此次出航的原始目的(為兵輪護航)獲得了成功,而日本聯合艦隊原本寄望以一役消滅北洋海軍主力的企圖卻并未達成,再加上日軍在旗艦松島中彈受創后主動退出戰場(北洋海軍甚至進行了短暫的追擊),因此視此役的結果為兩軍打平甚至是中方獲得戰略層次上的勝利亦不為過。但由于北洋海軍缺乏修復船艦的后勤能力,北洋海軍總督丁汝昌也在斯役后令艦隊以存在艦隊形式停泊威海衛不出,終使中方喪失甲午戰爭之制海權,最終導致北洋海軍之覆滅。戰爭的結果
戰后雙方于戰后簽訂《馬關條約》,規定中方向日方割地賠款,中國清政府因此背負沉重外債,國力日趨衰退,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而日本因獲得巨額戰爭賠款,國力軍力迅速強盛,并逐漸走上軍國主義對外擴張之路。聯合艦隊艦艇巡洋艦:吉野(第一游擊隊司令坪井航三海軍少將旗艦,艦長大佐河原要一)、浪速(艦長大佐東鄉平八郎)、高千穗(艦長大佐野村貞)、秋津洲(艦長少佐上村彥之丞)
本隊巡洋艦:松島(聯合艦隊司令伊東祐亨海軍中將旗艦,艦長大佐梶本知道)、嚴島(艦長大佐橫尾道昱)、橋立(艦長大佐日高壯之丞)、比睿(艦長少佐櫻井規矩之左右)、千代田(艦長大佐內田正敏)
舊式鐵甲艦:扶桑(艦長大佐新井有貫)
炮艦:赤城
武裝商船(代用巡洋艦):西京丸(日本海軍軍令部長樺山資紀的座艦)
北洋水師艦艇鐵甲艦:定遠(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旗艦,管帶右翼總兵劉步蟾)、鎮遠(管帶左翼總兵林泰曾)
巡洋艦:來遠(管帶副將邱寶仁)、經遠(管帶副將林永升)、致遠(管帶副將鄧世昌)、靖遠(管帶副將葉祖圭)、濟遠艦(管帶副將方伯謙)、廣甲(管帶都司吳敬榮)、超勇(管帶參將黃建勛)、揚威(管帶參將林履中)、平遠(管帶都司李和)、廣丙(管帶都司程璧光)
炮艦:鎮南、鎮中
魚雷艇:福龍、左隊一、右隊二、右隊三
其它相關信息相關的影視作品——電影《甲午大海戰》戰爭贏家——日本這場戰爭是必須發生的嗎?是的,因為日本一直以來想侵略中國,清政府當時懦弱無能,日本的野心很大人類社會發展中為什么會有那么多戰爭?國力的不平衡,國家的侵略性所有的人都熱愛和平嗎?為什么?不是,當時的日本侵略野心很大,他們看到鄰國資源豐富,但政府無能。人類可以遠離戰爭嗎?為什么?不可以,沒有戰爭也就沒有和平,人類一直是在分分和和中取得平衡的。怎樣才能讓人類遠離戰爭?簽訂協議,共同遵守。一、導火線[1]朝鮮
1894年1月朝鮮全羅道古阜郡“東學黨”領導農民起義,口號為“盡滅權貴,逐滅夷倭”。朝鮮政府在進行鎮壓的同時,請求清政府派兵。[2]日本的反應
1894年5月27日日本政府派玄洋社浪人組成“天佑俠團”赴朝鮮,放火,擴大事端。
6月2日日本駐朝鮮使館臨時代辦杉村向中國駐朝鮮通商大臣袁世凱說,“盼華速代戡”。朝鮮政府也正式行文袁世凱:“請煩貴總理迅即電懇北洋大臣,酌遣數隊,速來代剿。”6月2日日本內閣決定為保護僑民和使館而出兵。[3]中國的反應
6月5日派直隸提督葉志超和太原鎮總兵聶士成率軍1500人,赴朝鮮,駐牙山。7日,告知日本中國出兵朝鮮。這是根據1885年中日《天津會議專約》的規定行事。日本也立刻通知清政府將派兵赴朝鮮。[4]日本不宣而戰1894年6月5日日本成立戰時大本營,以護送日本駐朝鮮公使大鳥圭介和保護僑民為由,派兵赴朝,陸續達1萬人,駐扎在仁川至漢城一線。日本報紙《自由新聞》發表社論《朝鮮不是朝鮮的朝鮮》。7月12日日本陸奧外相給大鳥訓令:“促成中日沖突,實為當前之急務,為實行此事,可以采取任何手段。”7月22日,在大鳥等的策劃下,日本軍隊突然攻入朝鮮王宮。23日另組傀儡政權。25日朝鮮宣布與中國斷交,并請日本將中國軍隊驅逐出境。同一天,日本在牙山和豐島海面向中國陸軍和海軍發起進攻。中國被迫對日宣戰(一)清政府對于日本侵略行為的態度與方策[1]帝黨與后黨1874年(同治十三年)同治皇帝(載淳)病死。4歲的載湉繼位,次年改元光緒。慈禧太后垂簾聽政。1886年(光緒十二年)光緒帝十六歲,親政。慈禧太后訓政。1889年(光緒十五年)光緒帝十九歲,慈禧太后歸政。圍繞皇帝形成一股政治勢力,為帝黨。傾向于太后的,為后黨。[2]帝黨主戰,以帝師翁同龢為首。后黨主和,以李鴻章為首。這年陰歷十月初十日是太后六十歲壽辰,太后很不愿意打仗。[3]北洋大臣李鴻章的活動。請西方列強調解。日本向俄國表示不占領朝鮮,向英國表示不占領上海。向朝鮮派兵。派衛汝貴、馬玉昆、左寶貴、豐紳阿率軍駐平壤。派軍艦護送2000人到牙山。二、前哨戰:
豐島海戰和牙山之戰[1]豐島海戰1894年7月21日,清政府租用兩艘英國人的小型商用輪船愛仁號和飛鯨號,載清軍一營前往牙山,由北洋水師濟遠、揚威和南洋水師的廣乙號護送。23日又租用英商的高升號商輪,載清軍二營繼往,又有運輸艦操江號載軍械物資同行。消息為埋伏在天津軍械局的日本間諜偵知。日本戰時大本營于22日命令日本聯合艦隊前往截擊。當濟遠號和廣乙號從軍港威海衛出發后,丁汝昌曾電請李鴻章要求率領北洋艦隊繼發接應,7月24日艦隊已經升火起錨待發,李鴻章突然復電制止,遂未成行。25日拂曉,濟遠、廣乙從牙山返航(操江號另行繞大同江回國),7時半在豐島海面與日艦相遇。日艦發起攻擊。廣乙號中彈起火。濟遠管帶方伯謙令豎白旗西逃。此時恰好高升號和操江號駛來。方伯謙發信號令其退回,但為時已晚,兩艦被日本浪速號、秋津洲號圍住。操江號被俘。高升號官兵拒絕投降,被擊沉。官兵1200人,僅有300人遇救。豐島戰敗后,李鴻章有幾分高興,以為可以引起英國的干涉。但日本以向英國商船賠償了結。[2]牙山之戰駐牙山的直隸提督葉志超提出上中下三策:增兵、撤軍、依舊駐守。李鴻章取下策。7月25日日軍向牙山進軍。29日在距牙山7里遠的成歡交戰。當時聶士成率軍千人駐成歡。葉志超駐公州為后援。清軍戰敗,撤往朝鮮北部。葉志超謊報戰功。李鴻章之為上奏請功:“連日苦戰,斃倭無算,實屬奮勇出力,不顧身命”,“血戰五晝夜,彈盡糧絕”。結果升任葉志超為平壤各路清軍總指揮。各軍大嘩。8月1日,中國對日本宣戰。同日,日本向中國宣戰。三、平壤之戰與黃海海戰(一)平壤之戰[1]平壤守軍的狀況共20000余人。軍隊腐敗:藥不配彈,子不對槍。各軍之間,派系傾軋。葉任統帥,各將不服。軍紀敗壞,人民逃避。[2]布防:李鴻章有訓令:“可守則守,不可則退。”困守城中,坐以待斃。左寶貴守城北玄武門,衛汝貴守西南門,馬玉昆守東門及大同江左岸,葉志超部隊守西門,葉志超居城中調度策應。9月15日日軍分四路攻打平壤。馬玉昆、衛汝貴堅守,左寶貴犧牲,葉志超下令撤退。當夜乘暴雨潰逃,“一日狂奔二百里”,一直越過鴨綠江。葉志超謊報戰功,免于處分。(二)黃海海戰[1]戰斗經過9月16日,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率10余艘護航艦護送援朝兵員至大東溝。17日上午返航,回旅順口,11時55分在海面發現懸掛美國旗的日本艦隊,后又改懸日本旗。丁汝昌、劉步蟾、漢納根(德國人,軍事顧問)三人商量對策,先布“犄角魚貫陣”,看見日艦以“一字豎陣來撲”,又改“犄角雁行陣”,但布陣未完成,即于12時55分開戰,實際為“人”字陣。北洋水師奮勇戰斗戰斗從12:55開始,至下午5點半,日艦先行退出。丁汝昌受傷,由劉步蟾代為指揮。廣甲管帶吳敬榮,擱淺,被日艦炸沉。致遠管帶鄧世昌、經遠管帶林永升、超勇管帶黃建勛陣亡。濟遠管帶方伯謙先行退出,撞裂已經受傷的揚威號,后被軍前斬首。(事有爭議)福龍號等四艘魚雷艇趕來參戰。北洋水師被擊沉5艘,日本無擊沉,但有5艘遭重創。北洋水師此戰后失去制海權。黃海海戰失敗原因[1]海軍力量不如日本中國方面:從1868年創立福州船政局至1888年北洋水師成軍,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水師。1888年北洋水師(正式公文稱北洋海軍)在編艦艇25艘,其中兩艘鐵甲艦、7艘巡洋艦、6艘炮艦、6艘魚雷艇、4艘練習艦、一艘運輸艦。1888年后,僅添平遠號巡洋艦、福龍號魚雷艇。1891年后未添彈藥。據說1884至1894年移用海軍軍費修建頤和園,頤和園基本建成在1888年。日本方面:1883年制訂8年的造船計劃,發行海軍公債。1890年天皇睦仁諭撥內帑30萬元。1891年制訂5年造船計劃。1893年天皇再諭節省內廷經費6年,每年30萬元,文武官員此間繳1/10薪俸,用來造船。到90年代初日本有軍艦31艘、魚雷艇37艘,超過北洋水師。黃海海戰中中日雙方艦隊比較中國10艘艦,另有兩艘巡洋艦和兩艘魚雷艇,共31000噸。日本12艘,38000噸(一說40000噸)。中國艦只較舊,主要戰艦定遠號和鎮遠號艦齡已達12年。日本艦只較新,大多在甲午戰前下水,式樣新,速度快。日艦最快的吉野號,時速23海里(1海里為1852米),其余各艦多在19海里。中國最快的致遠號、靖遠號為時速18海里,其他多為14、15海里。日艦裝備有速射炮97門。比睿艦5分鐘發射1500余發炮彈。中國無速射炮。中國的主力艦為鐵甲艦定遠號和鎮遠號,噸位各7000噸,裝配重炮8門,射程5000多米。日本有重炮3門。[2]吏治腐敗,貪污中飽。天津機械局總辦張士珩是個貪污分子。各艦彈藥奇缺,有些是藥量不足的演習彈。[3]海軍缺乏訓練,提督丁汝昌是個外行。[4]清廷號令無威,各派自保,無法形成戰略優勢。李鴻章說:“以北洋一隅之兵,恃倭人全國之師,自知不逮。”[5]由于李鴻章主和,致使戰略思想保守,“保船制敵”,“不許出洋浪戰”。四、遼東之戰和威海衛之戰(一)遼東之戰(第一階段)日軍兵分兩路侵略遼東[1]一路由司令官山縣有朋率領30000多人,于1894年10月24日由朝鮮義州出發,越過鴨綠江,侵入中國境內。清軍40000多人防守,潰敗。日軍占領九連城、安東、鳳凰城。然后分東西兩路,接連占領寬甸、岫巖、海城,逼近遼陽。[2]另一路由大山巖率領40000多人,于10月24日從遼東半島花園口登陸,目標是大連、旅順。11月7日攻陷大連。大連有120門大炮。21日攻陷旅順。事先,北洋海軍艦隊已撤離旅順,集中至威海衛。日軍在占領旅順后屠殺了兩萬多人。英國商人艾倫寫下他親眼所見:“在我周圍都是狂奔的難民。我第一次親眼看見日本兵追逐逃難的百姓,用槍桿和刺刀對付所有的人,對跌倒的人更是兇狠地亂刺……日軍很快地便布滿了各街,擊斃所有遇見的人。在街道上走,腳下到處踩著死尸,而且遇見成群的殺人兇手的危險的可能性每時每刻都在增加。我一再目擊日本兵的殘殺行徑,并屢次看見他們用排槍向胡同里掃射。……天已經黑了……屠殺還在繼續進行著,絲毫沒有停息的跡象。槍聲、呼喊聲、尖厲的叫聲和呻吟聲,到處回蕩。街道上呈現出一幅可怕的景象:地上浸透了血水,遍地躺臥著肢體殘缺的尸體,有些小胡同簡直被死尸堵住了。死者大都是城里人。美國《紐約世界》的記者克里曼從旅順發回國內的報導:“我親眼看見旅順難民并無抗拒犯軍。日人謂槍彈由窗及門放出,盡是虛語。日兵并不欲生擒。我見一人跪于兵前,叩頭求命,兵一手以槍尾刀插入其頭于地上,一手以劍斬斷其身首。有一人縮身于角頭,日兵一隊放彈碎其身。有一老人跪于街中,日兵斬之,幾成兩段。有一難民在屋脊上,亦被彈死。有一人由屋脊跌下街心,兵以槍尾刀刺插十余次。”(二)威海衛之戰威海衛位于山東半島的東端,東靠榮成縣的成山,西接煙臺。港灣作半圓形,猶如兩臂伸張,環抱大海。有劉公島、日島橫列灣內,形同封鎖海灣的兩扇大門,形勢險要異常。港灣的南北兩岸以及劉公島和日島共有炮臺十數座,而且火力交錯,防御鞏固。日軍進攻前,北洋艦隊所有艦艇全部集中于此。計有定遠、鎮遠兩鐵甲艦和靖遠、來遠、濟遠、平遠、廣丙五艘巡洋艦,以及炮艇六艘,魚雷艇十二艘。1895年1月,日軍近兩萬人在聯合艦隊的25艘軍艦、16艘魚雷艇的掩護下,開始進攻山東半島。為了包抄威海衛的后路,日軍先攻東路成山。1月20日,成山和榮成縣城陷落,日軍從陸上向西挺進。山東巡撫李秉衡派戴宗騫、孫萬令兩部往援。從21至29日雙方軍隊輾轉交戰于楓嶺、橋頭等地,清軍屢敗,威海衛后防諸要塞盡失。30日,日軍進攻南幫諸炮臺。同時,日本聯合艦隊亦從海上發動進攻。從1895年1月30日至2月11日,日本聯合艦隊在伊東祐亨指揮下,對威海衛發動八次進攻。1月30日、2月2日南北幫炮臺分別被日本陸軍占領,北洋艦隊陷入日本陸海軍的夾擊之中。在此危急時刻,丁汝昌拒絕了伊東的誘降,表示“惟有船沒人盡”。2月5日晨,日軍魚雷偷襲,定遠艦中雷擱淺。6日,來遠艦中魚雷傾覆,練習艦威遠號也中雷沉沒。7日,日本聯合艦隊發動總攻。其旗艦松島受重傷。北洋艦隊魚雷艇12艘擅自逃跑,有的被擊沉,有的被生俘。8日,日艦再次發動進攻,靖遠受重傷。此日,總教習英國人馬格祿、美國人浩威策動艦隊上的外國人以及威海衛營務處提調牛炳昶等,脅迫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嚴詞拒絕。9日,日艦再來進攻時,靖遠艦又中炮擱淺,其他艦只亦“彈藥將罄”。馬格祿等趁此機會再次向丁勸降,井挑動一些士兵手執武器進行威逼。丁汝昌見大勢已去,遂派人炸沉擱淺的靖遠艦。定遠管帶劉步蟾也派人將定遠艦炸沉,然后用手槍自殺。11日,丁汝昌仰藥自盡。浩威當即以丁汝昌的名義起草了降書。12日廣丙艦管帶程璧光乘鎮北炮艇向日本艦隊投遞降書,將鎮遠、濟遠、平遠、廣丙四艦和六艘炮艇,以及劉公島上的全部軍用物資交給日本。17日,日本艦隊開進威海衛。至此,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日本僅給留下一艘練習艦,運送丁汝昌遺體。(三)遼東之戰(第二階段)起用湘軍。1895年1月,劉坤一率領60000人駐扎在山海關一帶,并派部隊出關作戰,均失敗。3月上旬,日軍從海城出發,6天時間,連陷牛莊、營口、田臺莊。湘、淮軍潰敗。當日軍沖進牛莊時,守將李光久、魏光燾尚在吸食鴉片。聞警后,兩人棄軍逃跑。廣大官兵自發展開巷戰,犧牲2000多人,“肝腦涂地,慘死萬狀”。日軍進攻田臺莊時,宋慶率軍進行激戰,后棄城而逃,未及逃走的清軍2000多人被殺。日軍又縱火燒城,“火焰沖天,終夜不息,田臺莊一市,全歸烏有”。五、簽訂《馬關條約》[1]清政府的求和活動在大連、旅順失守后,清政府內部的主和與主戰之爭變得更加激烈了。后黨進一步加強了求和活動。此前,重新被起用的奕主持總理衙門,曾請美國調停,并且請英、美、法、俄、德公使干涉,但無結果。李鴻章向奕建議,由中國直接派人去日本談判,并且推薦天津海關稅務司德國人德璀琳擔任這一角色。1894年11月18日即日軍開始進攻旅順的時候,德璀琳攜帶李鴻章給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信件啟程赴日。但是當他抵達日本后,日本政府卻拒絕接待,理由是德璀琳沒有資格當使者。日本要求由美國進行調停。于是中日的和談就由美國駐華公使田貝和駐日公使譚恩在中間牽線。[2]派張蔭桓、邵友濂赴日本談判旅順失守后,田貝建議總理衙門按照日本的要求派出全權代表赴日求和。12月20日,清政府通知日本,將派侍郎張蔭桓、巡撫邵友濂為全權大臣,赴日談判。求和的舉動遭到主戰派的懷疑和抨擊。在旅順失陷的消息傳到京城后,光緒帝令將李鴻章“革留摘頂”,并且計劃以湘軍接替淮軍出關作戰。而慈禧太后于11月26日以“祈請干預”的罪名,把光緒帝的珍妃和瑾妃降為貴人。28日下令處死珍妃位下的太監高萬枝。又將帝黨的中堅志銳外放為烏里雅蘇臺參贊大臣。撤掉滿漢書房,以減少光緒皇帝與其師傅單獨接觸的機會。11月30日御史高燮曾上書,“指斥前日懿旨,謂樞臣不應唯阿取容,無所匡救”。御史安維峻于12月28日上書,斥責李鴻章“不但誤國,而且賣國”,說有謂“議和出自皇太后,太監李蓮英實左右之”,指問太后“既歸政皇上,若仍遇事牽制,將何以上對祖宗,下對天下臣民”。慈禧太后大怒,以“肆口妄言,毫無忌憚”的罪名,將安維峻發往軍臺效力贖罪。但慈禧太后也同意起用湘軍,令出關作戰。張蔭桓、邵友濂于1895年1月30日到達廣島,但日本政府已改變主意,其“詳細觀察目前國內外形勢,不能不說媾和的時機尚未成熟”,同時又認為張、邵名位太低,無實權,所以以中國代表“全權不足”為借口,令二人離境。[3]派李鴻章議和日軍在攻陷威海衛后,認為軍事打擊的目的基本達到;在占領遼東半島后,感到兵力財力不足,不得不停止進攻關內;又擔心列強干涉,“恐有不能長久維持之虞”。因此同意與中國進行談判。但是為了達到在談判中獲取割占臺灣的目的,又派兵進攻澎湖列島。此時,清政府中的主戰派也不敢言戰了。光緒帝“時事如此,戰和皆無可恃,言及宗社,聲淚并發”。翁同龢“流汗戰栗,罔知所措”。決定按照日本要求派出有全權割地之代表李鴻章赴日本談判。1895年3月13日,李鴻章帶領顧問科士達,其子李經方,隨員馬建忠、伍廷芳等從天津乘船赴日。[4]春帆樓談判1895年3月20日李鴻章與日本代表伊藤博文、陸奧宗光在馬關春帆樓上舉行談判。李鴻章開場白:“貴我兩國乃東洋之兩大國,同種同文,利害攸關。貴國近年進步極速,儕身泰西各邦之列,實令人欽羨不止。然如貴大臣所深知,我國雖待革除之弊甚多,然實行之中不如意事常居八九。……此次戰爭,實獲兩個良好的結果:其一,證明歐洲式之陸海軍組織及作戰方法,并非白種之民所獨擅,黃種之民亦可應用取得成功;其二,貴國之長足進步,使我國從長夜之迷夢中覺醒,得益匪淺,此實貴國促成發奮圖強,幫助其將來之進步。”李鴻章提出先訂立停戰協定。日方提出包括占領天津在內的四項停戰協定。李鴻章拒絕。當天會議結束后,李鴻章在返回寓所的路上,被日本暴徒小山豐六郎用手槍擊傷左眼下部。此后談判暫停。日方一度恐慌,陸奧擔心:“若李鴻章以負傷作借口,中途歸國……至少不難博得歐洲二三強國的同情”,“若某一強國想乘機干涉,固可以李氏負傷為最好的借口”。因此陸奧趕緊于28日通知李鴻章,說日本政府已同意暫時停戰。李鴻章接到通知后,“繃帶外僅露一眼,露出十分高興的神情”。30日雙方簽訂了不包括澎湖和臺灣在內的為期三周的停戰協定。4月17日草簽《馬關條約》。5月2日光緒帝批準條約。《馬關條約》的內容共十一款[1]確認朝鮮獨立。[2]中國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和澎湖列島給日本。[3]賠償日本軍費二萬萬兩,分八次在七年內還清。在交清第一筆賠款后,馀款按年加五厘利息。[4]日本臣民得在中國通商口岸、城邑,任便從事各項工藝制造。[5]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三國干涉還遼1895年4月1日日本向李鴻章提出具體的媾和條件之后,雙方都把條件的主要內容通知給列強。英國認為“遼東的割讓將威脅俄國的利益”,而不威脅英國,因此它采取不干涉態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紙張微納米結構加工考核試卷
- 聚丙烯酸甲酯溶液紡絲考核試卷
- 新能源汽車維護與故障診斷(微課版)教案 4.2.1儀表顯示剩余電量異常故障診斷與排除;4.2.2車輛充電異常故障診斷與排除
- 理解并運用有效的反饋技巧考核試卷
- 禽類罐頭加工過程中的食品安全宣傳與教育考核試卷
- 糖果企業生產調度與物流配送考核試卷
- 衛生陶瓷潔具的生態設計理念與實踐考核試卷
- 珠海三中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英語試題
- 江西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產品交互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寧夏藝術職業學院《中央銀行學與金融監管》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杭汽HNKS50-63-28型汽輪機大修施工方案
- Q∕GDW 12113-2021 邊緣物聯代理技術要求
- 電纜溝工程量計算表(土建)
-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應重視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
- 中層干部因私出國境請假審批表
- 濰柴發動機WD615系列分解圖冊
- 碎石、砂出廠合格證
- 泵站水錘計算書
-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交通評估收費標準
- 配件來源及報價明細表
- IQC供應商品質管理看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