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廣東省河源市金安中學高三語文測試題含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妒酚洝凡皇且徊克腊宓挠浭龅臍v史,而是一部生動的批判的歷史?!妒酚洝分械教幙梢钥吹剿抉R遷大膽地進行歷史批判,他指斥王侯,貶抑權貴;歌頌“叛逆”,同情貧弱;他揭發歷史的黑暗,抨擊人類的罪惡,用敏銳的目光,正義的觀感,生動的筆致,縱橫古今,褒貶百代。司馬遷執行歷史批判有四種形式,一用標題,二用書法,三于敘述中夾以批判,最重要的是各篇之后的專評,即“太史公曰”。用標題執行批判的例子。如列項羽于本紀,列孔子、陳涉于世家;范蠡本是越國的大夫,因為他曾“治產利居,時逐”,所以不列入官吏,列之于貨殖;子貢本是孔子的門徒,因為他“廢著鬻才于曹魯之間”。故不列于儒林,列之于貨殖。對于一般的人物列傳,以其人之名標題;而獨于刺客、循吏、儒林、酷吏、游俠、佞幸、滑稽等則以其人之行為標題,暗示作者抑揚之意。用書法者,如書孔丘則不名,曰:“孔子,生魯昌平鄉陬邑,其先宋人也?!睍稀④鲃t直稱其名,曰:“孟軻,鄒人也。”“荀卿,趙人?!睍?、莊亦不名,曰:“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薄扒f子者,蒙人也?!睍鴮O武。則在名與不名之間,曰:“孫子武者,齊人也。”這樣的書法正是不說話的批判。不書名表示司馬遷對其人的最大尊崇,書名表示對其人并不如何尊崇。《史記》有在敘事中夾以批判者,《晁錯列傳》末載鄧公對景帝之語曰:“夫晁錯患諸侯強大不可制,故請削地以尊京師,萬世之利也。計畫始行,卒受大戮,內忠臣之口,外為諸侯報仇,臣竊為陛下不取也?!边@是借用他人的言語在敘事中兼示批判?!疤饭弧笔撬抉R遷負責的批判,也是《史記》的靈魂。司馬遷“貶天子,退諸侯,斥大夫”,“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執行他對歷史人物的批判。司馬遷借賈誼評秦始皇曰:“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評二世曰:“繁刑嚴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賦斂無度?!彼抉R遷不但對前代帝王有貶辭,對本朝帝王乃至對他的當今皇帝亦有微詞。如《叔孫通列傳》中評漢高祖曰:“夫高祖起微細,定海內,謀計用兵,可謂盡之矣?!边@就無異說,劉邦“謀計用兵”以外,一無所長。司馬遷在《封禪書》中譏諷武帝惑鬼神,求神仙,迷巫祝,信方士。而陳涉在封建統治者看來是一個叛逆,司馬遷把陳涉的起義比之湯武的革命、孔子的作《春秋》.他在《陳涉世家》中說:“陳勝雖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競亡秦,由涉首事也?!庇终f陳涉起義之時,雖圣人之徒,也去參加他的革命。從以上的評語可以看出司馬遷之所善與所惡,所賢與所賤,所是與所非;《史記》不僅是為了敘述歷史,而且是為了批判歷史;司馬遷作《史記》不是為了清算古人,而是為了要從古書中找出一些歷史教訓,教育他同時并世的人。他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i/中說:“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鏡也?!边@是他作《史記》的用意。司馬遷在《史記》中的批判,有些不合于封建的教條,所以班固批評他說:“其是非頗繆于圣人?!倍鴦⑾?、揚雄等皆“遷有良史之才,不虛美,不隱惡,故之實錄”。(摘編翦伯贊《司馬遷的歷史批判》)1.下列關于司馬遷歷史批判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司馬遷在《史記》中直接指斥君王,大膽貶抑權貴,敢于歌頌“叛逆”,同情貧困弱小,其歷史批判態度鮮明,思想深刻。B.司馬遷以敏銳的目光、正義的觀感、生動的筆致進行歷史批判,這種批判有力地揭發了歷史的黑暗,抨擊了人類的罪惡。C.司馬遷的《史記》充滿著批判精神,他采用標題、書法、在敘述中夾以批判、“史公作曰”等幾種形式執行歷史批判。D.司馬遷的歷史批判縱橫百代,褒貶古今,體現他善惡、賢賤、是非標準,表明價值取向,以吸取歷史教訓教育同世之人。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司馬遷把項羽列入本紀,把陳涉列人世家,肯定了項羽的歷史功績在陳涉之上;把范蠡、子貢歸入貨殖之列,則隱含著對經商者的批評。B.司馬遷對于一般人,用其人之名作標題;對刺客、循吏、儒林等則用其人的行為作標題:暗示司馬遷的抑揚之意。C.對孔子、老子、莊子不書名,對孟子、荀子直稱其名,對孫武則在名與不名之間,明確地表明了司馬遷對這些人物的態度。D.《史記?晁錯列傳》末記載的鄧公一番話,說明鄧公不贊成漢景帝誅殺晁錯的做法,其實也表現出司馬遷對此事的看法。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司馬遷批評秦始皇、秦二世,對漢高祖、漢武帝也有微詞,這表明司馬遷有膽有識,不但敢貶前代帝王,對本朝帝王也不同避。B.司馬遷寫作《史記》不僅是為了記述歷史,而且是為了批判歷史,從歷史中汲取教訓,后人對這種批判認識不同,評價不一。C.司馬遷贊賞陳涉在秦朝末年率先起義的行為,肯定了陳涉起義的影響,這種歌頌叛逆的評論與當時統治者的價值取向背道而馳。D.司馬遷作《史記》的用意是“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白鏡也”,因此,《史記》的批判意義深遠,記述的嚴謹難免不足。參考答案:1.A
2.C
3.D【1題詳解】此題考核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篩選整合信息的題目側重于對文中佐證觀點的現象、材料運用的準確性進行考核,主要的錯誤類型是強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無中生有、混淆范圍、偷換概念等。答題時要仔細對讀選項和原文,仔細區分選項表述與文中內容的差別。題中A項,“直接指斥君王”錯誤,“直接”一說于文無據,原文第一段只是說“《史記》中到處可以看到司馬遷大膽地進行歷史批判,他指斥王侯,貶抑權貴”,但并沒有說“直接”。故選A?!?題詳解】此題考核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篩選整合信息的題目側重于對文中佐證觀點的現象、材料運用的準確性進行考核,主要的錯誤類型是強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無中生有、混淆范圍、偷換概念等。答題時要仔細對讀選項和原文,仔細區分選項表述與文中內容的差別。題中C項,“明確地表達了司馬遷對這些人物的態度”說法錯誤,“明確”錯誤,原文是“這樣的書法正是不說話的批判”,說明作者是隱晦地表達自己的態度。故選C?!?題詳解】此題考核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此類試題重點在對文中觀點的正誤進行考核,錯誤類型主要有無中生有,張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換概念、混淆范圍、強拉因果等。設錯方式一般為改變句子含義從而出現選項的觀點和文中的觀點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觀點和作者的觀點混淆,對文中的觀點概括錯誤等方式。近幾年根據文章的內容進行推斷成為一個熱點,重點注意無中生有、強拉因果和充分條件、必要條件混淆。題中D項,選項前后句的內容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強加因果;“記述的嚴謹難免不足”,于文無據,無中生有。故選D?!军c睛】論述類文本閱讀考核的重點基本是文中的重點概念、信息的篩選與整合、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歸納內容要點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題點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內涵、外延上;篩選整合信息的題目側重于對文中佐證觀點的現象、材料的運用的準確性的考核;論點、論據和論證重點在判斷論點,分析論點和論據的關系,辨析論證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結構思路;歸納內容要點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對文中的觀點的正誤進行考核。基本的設錯類型有混淆范圍、偷換概念、無中生有、強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問、張冠李戴、論點論據不配、論證方法錯誤、結構分析錯誤等。2.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輕盈的浮動的朱以撒①站在自家的院子里就可以看到徐緩的山坡上一大片的蘆葦正在迎著來風。一個人對于居住的選擇,有時是游移在具體的房屋之外的,面積、質?、形制這些可以測?的部分被忽略了,而感覺、視覺站出來說話——以前我買臨水的房子,是由于水際一株品相周正的大榕樹,它的雍容圓滿體現了良好的生態。而今我看上這套山居,正是因為在一個蜻蜓亂飛的黃昏,我與滿山坡的蘆葦相遇。它們在夕陽下閃動著銀子般的光澤,使人下定決心不再猶豫。②蘆花是柔軟之物,一陣風起,蘆花悠悠,有的就飄進了院子,落在案上或者我的肩上。宋人黃庭堅曾說蘭花之香是國香,生于深山里,不為人知卻照樣芳香。看來天下萬千植物都是如此,順天適性,和人是毫無關系的。它們與人不同的就在于自然而然,何所來何所去,盡隨風來雨往。一朵蘆花落在我的袖子上,不是因為它的重?,而是它的柔軟被我感受到——柔軟往往是使人感到溫暖的一種形態,毛茸茸的、蓬松的,使人放心。那些斂約的神情,優雅的姿勢,樸素的色調,都在人們樂意接受之列,只是后來堅硬越發突兀,放縱恣肆,攘袖瞠目,也就離柔軟漸漸遠去。一個人老邁時,堅硬的牙齒全脫落了,又以堅硬的假牙來替代,而一條柔軟的舌頭卻完好如新——道理是可以講得通的,可是在現實中,大多數人還是爭當牙齒,以堅硬面對世界。③自然之力也難以摧折一叢蘆葦——這是臺風過后的景象,纖細之稈的韌性顯露出來,在隨勢俯仰中成為一道委婉的弧線。蘆葦就是野草一般的植物,與荊榛莽葛一樣,由于過于野而有賤氣,人們會在院子里種一片竹子以示高潔,卻不會種一叢蘆葦。由于不為人栽種,它的野性形成的內部力?越發有勁道,只是向來重外表的人渾然無知。④讓蘆葦入畫的人當然有。這也預示著這個人要有與之相契合的心性,有野的一面,也有細如牛毛的一面。以工筆來再現一叢蘆葦,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或者更長——人們往往用時間的長短來衡?勞作的難易,不僅是手上功夫,更是內心的契合,能否把這種植物,從稈的堅韌圓勁到花的迷蒙、縹緲、清虛都表現出來。如果不行,說明與這種植物內在缺乏一條相通的路徑。那么就不要堅持了,可以改為畫竹,竹的硬朗實在比蘆葦的虛無柔和更易于把握,而細微正是這個時代的人最難觸及的。細而不弱,功力見矣。情不知何起,一往而深,那么,就慢慢來吧,毫厘不爽,纖縷必見,最后連畫家也成了一稈蘆葦。唐子西說:“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睘楹螘卸热杖缒曛??只緣于置身于植物之間,與植物居。植物的生長是看不到的,只能積多了時日才見出不同。那么,一個人終日可見蘆葦,他也會多一些徐徐的閑雅,慢慢地做一件事,把它做好。慢的可靠性可以從慢生長態的植物中體現出來,由于內在儲存了大?的時日,質地厚實強大,它們成了植物中的精品。⑤夕陽斂約光線時,蘆葦叢中都是聲響,歸巢的鳥掠過,又停留其間,聒噪聒噪,反而顯得蘆葦的靜謐安詳。植物與植物是不同的,靜默不語的和發出聲響的,共同應對著時光。楊樹皮白光潔,一陣風來就嘩嘩作響悲愴不已,這種與宗教有所關聯的植物使人聽其聲而不安。芭蕉偌大的葉片發出的啪啪巨響,似乎要掀動屋瓦,在空曠里生出寒意來。沒有人會聽到蘆葦的聲響,這是一種不出聲響的植物。是這個世界太嘈雜了,淹沒了它的私語。這也使蘆葦的氣息素來都往下走,溫和、素淡、清涼,還有些許薄薄的寂寥。永遠是那般的細膩修長,極了舊日里清瘦的文人,輕輕地來,輕輕地往,靜靜地翻書,靜靜地行文,少與人交接而樂于自處。⑥?水邊的人終日可以看到流水,?山里的人終日可以開門見山,時日久了也就成了山水的一個部分。⑦坐對青山,日子悄然而緩慢,如同滿山草木天生天養。如果一個人住在三環邊上,可以看到千百汽車蟑螂般地穿梭,聲浪向上翻卷,進入房內,心緊了起來,動作緊了起來。誰有當年陶淵明的淡定,心遠地自偏呢,把繁華的喧囂視同安寧的桃源。?一種感受都是很個人的,我相信人都有從堅硬過渡到柔軟的一個過程,它是一個樸素的回歸,它可以是一家人圍在一起的一次晚餐,可以是一次安然無憂的入睡,可以是一次負暄時的陶陶然的心情。一個人在注視蘆花的輕柔時,他對于尋常日子的尋常要求,也傾向于如此。(選自2017年6月9日《光明日報》,有刪改)9.分析第①段加點詞“相遇”的表達效果。10.解釋第④段畫線句的含義。11.第⑤段中描摹了哪些聲響?其用意是什么?12.閱讀全文,談談你對本文標題“輕盈的浮動的”的理解。參考答案:9.作者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引出蘆葦,點出“我”因蘆葦而看上這套山居(含蓄地點出我買下這房子的原因),暗示“我”與蘆葦的心性相契合。
10.畫家長時間畫蘆葦,慢慢地喜歡上了蘆葦,細心的描摹中,內心與蘆葦想契合,具有了蘆葦的心性,也具有了野性和細微的品性。
11.本段描摹了多種聲響:有歸鳥的聒噪聲,有楊樹的“嘩嘩”聲,有芭蕉“啪啪”巨響;作者通過鳥鳴的嘈雜、楊樹的讓人不安、芭蕉的令人心生寒意,作者以動襯靜(以聲襯靜),反襯出聽不見的蘆葦之聲的靜謐、溫和、素淡和清涼,表達作者樂于自處的生活態度。
12.作者以“輕盈的浮動的”為題,具有兩層含義:“輕盈的”是實指蘆葦纖細勁圓的稈和迷蒙、縹緲、清虛的花;“浮動的”是虛指蘆葦斂約、優雅、樸素的品質;作者想通過這個題目,表達自己從蘆葦身上感悟到的生活道理,即:以柔軟的態度面對世界,那些自然野性的更具內在的力量。進而抒發了自己對閑雅、樸素、安寧、尋常生活的向往。9.試卷分析:此題考查考生對文中某一詞語表達效果的探究,此類題目首先要考慮該字詞是否活用或使用修辭,若有要先指出?!跋嘤觥币淮斡迷谌撕吞J葦之間,把物當作人來寫,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結合該詞所在句子,可知,正是這樣的“相遇”才促使“我”看上這套山居,也表現了“我”與蘆葦的心性契合。點睛:體會文中加點字詞的表達效果,一般思路為在原文語句中勾畫加點字詞;分析該字或詞的字面意思;分析是否運用了修辭手法。答題方法分兩種,一種是運用修辭手法的,××字詞運用了××(比喻、擬人、夸張等)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表現(表達)了××。一種是沒有運用修辭手法的,××字詞是××意思,寫出了××,表現(表達)了××。10.試題分析:此題考查考生對散文句子含義的理解,句子的含義有基本含義和深層含義之別。句子的基本含義即表層含義;句子的深層含義,如哲理含義、隱喻(象征、比喻、雙關、感情)意義,這樣的句子須在總攬全篇,整體把握的基礎上去理解。從“情不知何起,一往而深,那么,就慢慢來吧,毫厘不爽,纖縷必見,最后連畫家也成了一稈蘆葦”這句話來看,“情不知何起,一往而深”表現了畫家在長時間的描摹蘆葦的過程中慢慢喜歡上蘆葦;“就慢慢來吧,毫厘不爽,纖縷必見”表現了畫家描摹的細致,這都是該句表層的含義。“最后連畫家也成了一稈蘆葦”這句話則有深層含義,根據第四段可知作者筆下的蘆葦是“有野的一面”的,與竹子相比是虛無柔和的,那么“畫家也成了蘆葦”的意思就是畫家在描摹中,內心與蘆葦想契合,具有了蘆葦的心性,也具有了野性和細微的品性。11.試題分析:此題考查考生反襯(以動襯靜)的手法。題干指明了答題區間為第⑤段,同時要求考生先從該段中篩選出該段中描摹的聲響,并分析作者描摹這些聲音的用意??忌Y選信息時會發現,除了蘆葦發出的聲音,該段描摹的其他聲音都比較響,動靜比較大,與“沒有人會聽到蘆葦的聲響,這是一種不出聲響的植物”的私語形成鮮明的對比,反襯出了聽不見的蘆葦之聲的靜謐、溫和、素淡和清涼,表達作者樂于自處的生活態度。12.試題分析:此題考查考生對散文標題的理解,解答該題,要從標題的含義和作用兩個方面去思考問題。含義有表層含義和深層含義,作用通常有點明寫作對象的特點和多層含義;表達作者主觀的感情和態度;揭示文章的主旨和哲理;成為文章的線索和結構思路。作者以“輕盈的浮動的”為題,輕盈的是蘆葦的一層特點,浮動的是它的另一特點,文本第二段、第四段、第七段都寫了蘆葦花的輕柔,而能浮動的即蘆葦的斂約、優雅、樸素的品質,作者對蘆葦抱著贊美的態度,悟到了以柔軟的態度面對世界,那些自然野性的更具內在的力量。進而抒發了自己對閑雅、樸素、安寧、尋常生活的向往。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題。
鑰匙
羅蘭
①自從有一天,和他因小事爭吵,我一怒離家,回來時卻發現忘帶鑰匙,又不肯按鈴請他來為我開門,只得索性坐火車去高雄住了一夜。那以后,我對鑰匙就十分小心。在這個意義上來說,它是一種自尊的保障,獨立的象征。代表著可以我行我素的自由和不必求助于人的快樂。我的鑰匙好像就因為這種意義的追求,才逐漸多起來的。②除了自己住處大門、二門的鑰匙,以及家中一切備而不用的鑰匙之外,我有辦公室抽屜和四個柜櫥的鑰匙,還有發音室的鑰匙。另外我還有洛杉磯女兒住處的兩套鑰匙和紐約朋友住處的鑰匙。他們說:“知道你這人喜歡隨時高興就跑來了,給你一套鑰匙,我們不在家,你也可以進來?!?/p>
③鑰匙因此不僅是一種自由,也是一種權利和別人對你的信任。
④為了預防自己某天忘了帶鑰匙或丟了皮包,我多配了一些鑰匙,放在辦公室。必要時,我可以回辦公室去拿,而不必麻煩鎖匠或任何其他的人。辦公室晝夜都有人在。我不怕任何時候會被關在辦公室的門外——這另一套的鑰匙給我的是一種左右逢源的保障。
⑤我信賴我的鑰匙,而且對它們十分感謝,好像它們是黑夜中的一些燈,寒夜里的一爐火,或一把擋雨的傘,一件御寒的大衣。它們是如此的簡單、輕便、信實,而又可以由我自己掌握。
⑥仿佛凡不能由我自己一個人來掌握的東西,都使我覺得不安全。不是我不信任別人,而是我不知自己肯不肯去煩勞或支配別人。我總覺得,要煩勞或支配別人的時候是很緊張的。雖然,我知道,那么多的人樂意對我付出關懷與幫助。不說別人,電臺的老工友,每當我進了辦公室,還未坐定,他就用我留給他的鑰匙幫我把抽屜打開了,而且總會問:“又沒帶鑰匙吧?”我接受他的好意。在他面前,我永遠可以不必說我帶了鑰匙。只有當他偶爾休假,或出去訪友的時候,我才慶幸我不會真的沒帶鑰匙,而可以很愉快地打開抽屜,取用我工作上絕對必須的唱片或錄音帶。這使我產生一種有備無患的快樂。
⑦為了怕使未曾預料我真會從天而降的朋友或女兒大吃一驚,我還沒有這樣使用過他們善意交給我的鑰匙。不過,我也曾想象,如果某一天,天寒地凍或風雨交加,迫使我不得不找個地方落腳的時候,忽然想起,附近就有她們某一個人的住處,而我正帶著她們的鑰匙,盡管她們已去上班,或者剛好出去度假,我也一樣可以輕而易舉,開門進入她們舒適的家,讓我卸下滿身風塵、一心倦意,安穩地蜷臥在沙發上入睡——這鑰匙,對我來說,是一種可以安心的投奔。
⑧天氣冷了,外面滴滴瀝瀝地下著冬雨。從外面回來,躲進自己的家里,插上電暖爐,把那串小小的鑰匙珍重地放回皮包內存有拉鏈的口袋,感覺上,我所擁有的一切都在這里了。于是,我忽然記起二十多年前的某一天,住處的鄰居發生火警。慌亂中,一點也想不起該先搶救什么,敞著大門跑出去,卻帶著一把開大門的鑰匙。我并不覺得自己反應錯誤,因為那是一種下意識“提綱挈領”的搶救——有鑰匙,就可以讓我擁有那個家。
⑨女兒出國前夕,把她用的那把開大門的鑰匙交給我。我推還給她,說:“萬一你什么時候回來,我不在家呢?”——鑰匙,在這時,是一種無言的挽留。
⑩當忍痛不得不把房子賣掉的時候,最后的割舍,是交出了那把使用了多年,感覺上猶有余溫的鑰匙,使我覺得那把交出去的鑰匙上,像是綴滿了珠鉆,而它們卻是我在這人生旅途上奔波是時的汗滴和淚滴。
14.通覽全文,作者賦予了“鑰匙”哪些特定的內涵?(6分)
15.為什么說賣房交出的“鑰匙上,像是綴滿了珠鉆”,是“我在這人生旅途上奔波時的汗滴與淚滴”?(4分)
16.(1)文章第⑤段在內容和結構上有何作用?(3分)
(2)作者寫“我”與女兒、友人及工友間關于鑰匙的小事,有什么意圖?(3分)
17.請從取材和語言兩方面,對本文作簡要的賞析。(6分)
參考答案: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4~7題。
李師中字誠之,楚丘人。年十五,上封事言時政。父緯為涇原都監,夏人十余萬犯鎮
戎,緯帥兵出戰,而帥司,所遣別將郭志高逗留不進,諸將以眾寡不敵,不敢復出,緯坐責降。師中詣宰相辯父無罪,時呂夷簡為相,詰問不屈,夷簡怒,以為非布衣所宜言。對日:“師中所言,父事也?!庇墒侵?/p>
舉進士,部延龐籍辟知洛川縣。民有罪,妨其農時者必遣歸,令農隙自詣吏。令當下者榜于民,或召父老諭之。租稅皆先期而集。民負官茶直十萬緡,追系甚眾,師中為脫桎梏,語之日:“公錢無不償之理,寬與汝期,可乎?”皆感泣聽命。乃令鄉置一匱,籍其名,許日輸所負,一錢以上輒投之。書簿而去。比終歲,逋者盡足。
龐籍為樞密副使,薦其才。召對,轉太子中允、知敷政縣,權主管經略司文字。夏人以歲賜緩,移邊日:“愿勿逾歲暮?!痹t吏報許,師中更牒日:“如故事?!睒忻茉痕罏樯酶闹茣瑤熤腥眨骸八恼呖る憾?,非詔也?!背⑹侵∑溥^。
熙寧初,拜天章閣待制。西人入寇,以師中知秦州。詔賜以《班超傳》,師中亦以持重總大體自處。前此多屯重兵于境,寇至則戰,嬰其銳鋒,而內無以遏其入。師中簡善守者列塞上,而使善戰者中居,令諸城日:“即寇至,堅壁固守;須其去,出戰士尾襲之。”
約束既熟,常以取勝。
師中志尚甚高,每進見,多陳天人之際、君臣大節,請以進賢退不肖為宰相考課法。在官不貴威罰,務以信服人,至明而恕。去之日,民擁道遮泣,馬不得行。杜衍、范仲淹、富弼皆薦其有王佐才。然好為大言,以故不容于時而屢黜,氣未嘗少衰。
(節選自《宋史·李師中傳》)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諸將以眾寡不敵
敵:相當。
B.緯坐責降
坐:因……犯罪
C.詰問不屈
屈:屈從。
D.令農隙自詣吏
隙:空閑。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師中對百姓“不貴威罰”的一組是(3分)
①妨其農時者必遣歸
②租稅皆先期而集
③師中為脫桎梏
④許日輸所負
⑤比終歲,逋者盡足
⑥而使善戰者中居
A.①②⑥
8.②④⑤
C.①③④
D.③⑤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師中有膽識。l5歲時,就敢于上密封奏書論說當時政事,在他父親李緯因將領畏
敵不前而被責罰貶官一事上,他也敢于到宰相那里辯自父親無罪。
B.李師中敢于堅持己見。夏國因為宋朝每年按例賜予的財物送得晚了,便移文到邊界
上提出要求,皇上下詔給官吏說可以,李師中卻主張按照舊例執行。
C.李師中很有戰略眼光。針對西夏的進犯,李師中選擇把善于守御的人布置在邊塞上,
而讓善于作戰的人處于中間地帶,他的抗敵策略實行后,常常獲勝。
D.李師中志向高遠。每次進見皇帝,大多陳奏天人之際、君臣大節,要求以進賢人斥
退不良之徒作為宰相考查政績的依據,因此不被人所接受而屢次遭貶。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師中日:“所改者郡牒耳,非詔也?!背⑹侵?,薄其過。(5分)
(2)前此多屯重兵于境,寇至則戰,嬰其銳鋒,而內無以遏其入。(5分)參考答案:4.B
(因為:介詞,后面省去賓語。)
5.C
(②⑤是百姓的行為;⑥是李師中的軍事部署。)
6、D
(分析錯誤.李師中“不被人所接受而屢次遭貶的原因是“好為大言
7(10分)(1)(5
分分
李師中說:“更改的是州的公文,不是詔書?!保⒄J為他的話有
道理,減輕他的罪過
【譯出大意給2分,“牒’’、“是”、
薄”三處,每譯對一處給l分
(2)(5分)前常把重兵駐扎在邊境上,敵人來了就作戰,抵抗敵人的精兵,而后方沒
”有力量遏止敵人侵入。譯出大意給2分,“嬰”、“內”、遏
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題。
唐臨,京兆長安人。臨少與兄皎俱有令名,出為萬泉丞。縣有輕囚十數人,會春暮時雨,臨白令請出之,令不許。臨曰:“明公若有所疑,臨請自當其罪?!绷钜蛘埣?,臨召囚悉令歸家耕種,與之約,令歸系所。囚等皆感恩貸,至時畢集詣獄,臨因是知名。
再遷侍御史,奉使嶺外。累轉黃門侍郎。儉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簡素,寬于待物。嘗欲吊喪,令家僮自歸家取白衫,家僮誤將余衣,懼未敢進。臨察知之,使召謂曰:“今日氣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嘗令人煮藥失制,潛知其故,謂曰:“陰暗不宜服藥,宜即棄之。”竟不揚言其過,其寬恕如此。
高宗即位,檢校吏部侍郎。其年,遷大理卿。高宗嘗問臨在獄系囚之數,臨對詔稱旨,帝喜曰:“為國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則人殘,法寬則失罪,務令折中,稱朕意焉。”高宗又嘗親錄死囚,前卿所斷者號叫稱冤,臨所入者獨無言。帝怪其狀,囚曰:“罪實自犯,唐卿所斷,既非冤濫,所以絕意耳?!钡蹏@息良久曰:“為獄者不當如此耶!”
永徽元年,為御史大夫。明年,華州刺史蕭齡之以前任廣州都督贓事發,制付群官集議。乃議奏,帝怒,令于朝堂處置。臨奏曰:“比來有司多行重法,敘勛必須刻削,論罪務從重科,非是憎惡前人,止欲自為身計。今議蕭齡之事,有輕有重,重者流死,輕者請除名。以齡之受委大藩,贓罪狼藉,原情取事,死有余辜。然既遣詳議,終須近法。竊惟議事群官,未盡識議刑本意。今既許議,而加重刑,是與堯舜相反,不可為萬代法?!备咦趶钠渥?,齡之竟得流放嶺外。(《舊唐書·唐臨傳》)
6.下列語句中,加紅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臨少與兄皎俱有令名縣令
B.囚等皆感恩貸寬恕
C.原情取事,死有余辜推究
D.比來有司多行重法近來
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紅詞語的解釋都相同的一組是
A.與之約,令歸系所B.法寬則失罪,務令折中
唐卿所斷,既非冤濫論罪務從重科
C.臨請自當其罪D.臨對詔稱旨
為獄者不當如此耶前卿所斷者號叫稱冤
8.下列各組語句中,加紅詞語解釋、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竟不揚言其過B.臨白令請出之
其年,遷大理卿輕者請除名
C.既非冤濫,所以絕意耳D.令因請假
然既遣詳議,終須近法臨因是知名
9.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在是否放輕罪囚犯回家耕種問題上,唐臨與縣令有著尖銳的矛盾沖突。
B.下人無意犯錯時,唐臨總是找借口為他們開脫責任,減輕他們心理壓力。
C.因唐臨執法公正,連死囚犯都口服心服,沒有怨言,這受到皇帝的稱贊。
D.在討論對蕭齡之如何處置時,唐臨堅持要依照堯舜大法嚴加處置,不得枉法。
10.文言文《唐臨傳》中說“服用簡素,寬于待物”,這概括了唐臨性格的一個側面。請從文中舉一例加以說明,并結合當下的現實生活談談你自己對這一概括的領悟。(不少于200字)(10分)參考答案:6.A(善、美、好)
7.B務:務必、一定(所:處所、地方/“所”加動詞構成名詞結構;當:承擔,擔當/應當,應該;稱:符合/呼,呼喚)
8.B請:請求(其:他的/那;既:既然/已經;因:于是/因)9.C(A縣令不同意,更多的是不敢承擔責任,兩人沒有尖銳的矛盾沖突;B唐臨不是為下人開脫責任,而是暗中觀察,自己找借口為下人下臺階;D唐臨堅持依法處罰,但不是堅持依堯舜大法嚴加處置)10.略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題。(18分)
于謙,字廷益,錢塘人。生七歲,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時宰相也。”舉永樂十九年進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對,音吐鴻暢,帝為傾聽。顧佐為都御史,待寮屬甚嚴,獨下謙,以為才勝己也。扈蹕樂安,高煦出降,帝命謙口數其罪。謙正詞嶄嶄,聲色震厲。高煦伏地戰栗,稱萬死。帝大悅。師還,賞賚與諸大臣等。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挾帝親征。謙與尚書鄺埜極諫,不聽。埜從治兵,留謙理部事。及駕陷土木,京師大震,眾莫知所為。郕王監國,命群臣議戰守。侍講徐珵言星象有變,當南遷。謙厲聲曰言南遷者可斬也京師天下根本一動則大事去矣獨不見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議乃定。時京師勁甲精騎皆陷沒,所余疲卒不及十萬,人心震恐,上下無固志。謙請王檄取兩京、河南備操軍,山東及南京沿海備倭軍,江北及北京諸府運糧軍,亟赴京師。以次經畫部署,人心稍安。即遷本部尚書。初,大臣憂國無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請皇太后立郕王。王驚謝至再。謙揚言曰:“臣等誠憂國家,非為私計?!蓖跄耸苊>旁拢暗哿ⅲt入對,慷慨泣奏曰:“寇得志,要留大駕,勢必輕中國,長驅而南。請飭諸邊守臣協力防遏。京營兵械且盡,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繕器甲。遣都督孫鏜、衛穎、張軏、張儀、雷通分兵守九門要地,列營郭外。都御史楊善、給事中王竑參之。徙附郭居民入城。通州積糧,令官軍自詣關支,以贏米為之直,毋棄以資敵。文臣如軒輗者,宜用為巡撫。武臣如石亨、楊洪、柳溥者,宜用為將帥。至軍旅之事,臣身當之,不效則治臣罪?!钡凵罴{之。謙既死,而亨黨陳汝言代為兵部尚書。未一年敗,贓累巨萬。帝召大臣入視,愀然曰:“于謙被遇景泰朝,死無余資,汝言抑何多也!”亨俯首不能對。俄有邊警,帝憂形于色。恭順侯吳瑾侍,進曰:“使于謙在,當不令寇至此?!钡蹫槟?。
(節選自《明史·于謙傳》1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帝命謙口數其罪
數:清算
B.王驚謝至再
謝:拒絕C.以贏米為之直
直:通“值”,代價
D.上下無固志
固:堅定1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
洎牧以讒誅B.武臣如石亨、楊洪、柳溥者
曩者辱賜書C.不效則治臣罪
海運則將徙于南冥D.帝憂形于色
士大夫請于當道1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于謙由于口才出眾,在高煦投降一事中表現出色,深得皇帝贊賞,班師回朝后得到了和其他大臣一樣的賞賜。B.皇帝在土木堡被俘后,京師上下大為震驚,有人主張南遷,于謙以宋王朝南渡為例,嚴厲加以駁斥,他的主張得到了當時監國的郕王的認可。C.景帝即位之后,于謙奏議積極備戰,認為應該招募民兵制造武器,據守要地遷民入城,文臣武將各司其職,以應對必然長驅南下的敵寇。景帝完全接納了他的意見。D.陳汝言戰敗之后,皇帝念及于謙,痛惜不已,認為如果于謙尚在,情勢必然不至于如此不堪。19.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謙厲聲曰言南遷者可斬也京師天下根本一動則大事去矣獨不見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議乃定。20.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6分)(1)顧佐為都御史,待寮屬甚嚴,獨下謙,以為才勝己也。(2)于謙被遇景泰朝,死無余資,汝言抑何多也!參考答案:A以:憑借……的身份;因為
B者:用在列舉人名后,類于“這些人”;用于時間詞后,表示“……的時候”D于:在;向18.答案:D陳汝言并非戰敗,而是所干的壞事敗露。19.答案:謙厲聲曰:“言南遷者,可斬也。京師天下根本,一動則大事去矣,獨不見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議乃定。(3分)20.(1)答案:顧佐任都御使,對下屬很嚴厲,只有對于謙客氣,認為他的才能勝過自己。(3分)(2)答案:于謙在景泰帝朝受重用,死時沒有多余的錢財,陳汝言為什么會有這樣多?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利用所給詞語寫一段話,介紹“征集全民健身口號”活動的結果,要求語意完整,句子通順,字數在50~60之間。(4分)
來源廣
一個月
入選口號
千余條
“我運動,我快樂”參考答案:【答案】全民健身口號征集活動在一個月里受到應征口號千余條,稿件來源廣,參與人數多,經過評審,最終入選口號為“我運動,我快樂”?!究键c】考查擴展語句,能力層級為D【解析】本題為擴展語句的新題型,涉及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解答時要利用所給詞語,語意完整,扣住主題“征集全民健身口號”。語言要求流暢、富有文采。注意字數要求。【思路分析】答題步驟:注意題目的要求——介紹“活動的結果”;二是要總體瀏覽詞語,想象詞語所提供的主要信息;三是對詞語進行時空、邏輯排序;四是注意表達方式和語言風格;五是根據字數等要求連續成文;六是奸殺是否漏掉了關鍵詞、關鍵信息。8.請在莊子、屈原、李白、杜甫、史鐵生、曹雪芹、海明威中任選兩人為對象,仿照下面的示例各寫一段話。要求修辭手法相同,句式基本一致。(6分)示例:魯迅是寂寞的,在濃黑的悲涼中,在麻木愚弱的民眾中,獨自彷徨吶喊;但他卻在寂寞中找到了民族真正的病根,為昏睡的國人開出了一劑療救精神的良方。參考答案:例:
莊子是寂寞的,在喧囂的時代里,在窘迫的生活中,默默修身養性;但他卻在寂寞中頓悟出了逍遙的真諦,為無路可走的人們打開了一扇開向清風明月的窗。屈原是寂寞的,在權貴的排擠下,在世人的不解中,獨自苦苦尋覓;但他卻在寂寞中堅守著高潔忠貞的靈魂,為世人皆醉的社會點亮了一盞上下求索的燈。史鐵生是寂寞的,在病痛的折磨下,在蕭瑟寂靜的地壇里,苦苦掙扎思索;但他卻在寂寞中領悟了人生的意義,為失意消沉的人們找到了一扇通向幸福的門。9.下面是關于“匠人與大師”的一段文字。請根據上下文,補寫橫線處的內容。要求內容貼切,語意連貫,語句通順,每處不超過15個字。(6分)
在社會上常聽到叫某人為“大師”,叫某人為“匠人”,匠人與大師到底有何區別?
一個匠人,比如木匠,他總在重復做著一種式樣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吉林省靖宇縣2025屆化學高二下期末達標檢測試題含解析
- 骨折術后感染控制策略-洞察及研究
- 領導力對文化傳播影響-洞察及研究
- 醋酸白試驗數據挖掘與智能診斷技術研究-洞察闡釋
- 長壽命路面結構設計技術-洞察闡釋
- 電商對農民心理素質影響-洞察闡釋
- 健康管理APP用戶體驗優化-洞察闡釋
- 倫理監管政策創新-洞察及研究
- 零售返修品再制造優化策略-洞察闡釋
- 2025屆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化學高一下期末調研模擬試題含解析
- 2025年廣東省中考英語試題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吉林省中考物理試卷真題及答案詳解(精校打印版)
- 江蘇省南京市六校聯合體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調研測試歷史試題(含答案)
- 標準的編寫講課件
- 學堂在線 護理研究方法 期末考試答案
- 2025年湖南省中考英語試卷真題(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民法專項練習卷:合同法真題解析及試題
- 2025年天津市中考英語真題試卷及答案
- 鄉鎮會議制度管理制度
- 玻尿酸介紹課件
- 2025至2030年中國電子束曝光系統行業市場研究分析及發展前景研判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