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電信工程_第1頁
第4章電信工程_第2頁
第4章電信工程_第3頁
第4章電信工程_第4頁
第4章電信工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章光纜線路的施工4.1概述4.2光纜的單盤檢驗4.3光纜的路由復測4.4光纜的配盤4.5光纜的敷設4.6光纜的接續與安裝4.7光纜通信線路的防護4.8光纜線路的竣工驗收 本章是全書的重點之一,將詳細介紹各種光纜線路的施工形式、方法、特點及注意事項;光纜的接續與安裝方法;光纜的單盤檢驗、配盤方法及配盤目的;光纜線路的防護方法及光纜線路的工程竣工驗收等。4.1概述

4.1.1光纜線路施工的特點1.光纜的制造長度較長 一般光纜的標準制造長度為2km(有時也可根據用戶要求來確定),70公里以上的超長中繼段的埋式光纜為2km。2.光纜的抗張能力較小 光纜所需的抗張強度,主要由加強構件來承擔。 一般光纜的抗張力為100~300kg,而直埋光纜為600~800kg,特殊光纜(如水底光纜)由光纜制造設計部門提出抗拉強度值。3.光纜直徑較小,重量較輕 例如單模10芯以下的光纜,其直徑在11mm以內,單位長度的重量在90kg/km以下。4.光纖的連接技術要求較高,接續較復雜 光纖的接續需要在高溫下,將光纖端面熔融,然后靠石英玻璃的粘度而粘合在一起。 因而,在連接時需用的機具就較為復雜,而且技術要求也比電纜高。4.1.2光纜線路的施工范圍圖4.1光纜線路工程施工范圍示意圖

光纜線路施工由以下幾部分組成。1.外線部分 光纜線路外線部分的施工內容主要包括光纜的敷設、光纜敷設后各種保護措施的實施以及光纜的接續。2.無人站部分 無人站部分的施工內容主要包括無人中繼器機箱的安裝和光纜的引入、光纜成端、光纜內全部光纖與中繼器上連接器尾纖的接續以及銅導線和加強芯的連接。3.局內部分 (1)局內光纜的布放。 (2)光纜全部光纖與終端機房、有人中繼站機房內光纖分配架或光纖分配盤或中繼器上連接器尾纖的接續、銅導線、加強芯、保護地等終端連接。 (3)中繼段光電指標的竣工測試。4.1.3光纜線路的施工程序一般光纜線路的施工程序如圖4.2所示。圖4.2一般光纜線路的施工程序示意圖

4.2光纜的單盤檢驗4.2.1概念及目的 光纜在敷設之前,必須進行單盤檢驗。單盤檢驗工作,包括對運到現場的光纜及連接器材的規格、程式、數量進行核對、清點、外觀檢查和光電主要特性的測量。4.2.2內容及方法1.單盤檢驗的一般規定 (1)單盤檢驗應在光纜運達現場分屯點后進行。 (2)單盤檢驗前準備工作必須做好。 (3)經過檢驗的光纜、器材應作記錄。 (4)檢驗合格后單盤光纜應及時恢復包裝。 (5)對經檢驗發現不符合設計要求的光纜、器材應登記上報不得隨意在工程中使用。2.光纜長度的復測 光纜長度復測的方法和要求。 (1)抽樣為100%。 (2)按廠家標明的光纖折射率系數用光時域反射儀(OTDR)進行測量。 (3)按廠家標明的光纖與光纜的長度換算系數計算出單盤光纜長度。 (4)光纜長度要求廠家出廠長度只允許正偏。3.光纜單盤損耗測量(1)現場損耗測量的特點和要求 ①測量設備要求儀表化。 ②光源應是單一波長性質的,應選擇滿足0.85,1.3或1.55m不同波長要求的光源。 ③測量儀表應經過校準,當幾部儀表同時測量時應注意統調。 ④測量方法可選用ITU-T建議的替代法——后向法(OTDR法)或插入法。 ⑤測量精度偏差要求不超過表4-1中的規定。 ⑥測試人員應經過訓練并有較高的素質。(2)損耗的現場測量方法及選擇 光纖的光損耗,是指光信號沿光纖波導傳輸過程中光功率的衰減。 單位長度上的損耗量稱損耗常數,單位為dB/km。①切斷測量法 它是以N次測量為基礎的帶破壞性的方法。圖4.3單盤光纜切斷測量示意圖

②后向測量法(又稱為OTDR法) 這是一種非破壞性且具有單端(單方向)測量特點的方法。圖4.4單盤光纜后向測量法示意圖

圖4.5后向法測量實例

③插入測量法 插入測量法又稱介入損耗法,這也是一種非破壞性的測量方法。 對于單盤光纜損耗的測量,采用圖4.6所示的方法,可以得到偏差<0.1dB的效果。圖4.6單盤光纜插入測量法示意圖

④現場測量方法的比較和選擇a.三種測量方法的比較b.現場測量方法的選擇 只要有條件,首先應選擇后向法。 切斷法,一般不宜普遍采用。 插入法作為光纜敷設后的安全檢查極為方便、經濟。4.光纖后向散射信號曲線觀察(1)信號曲線觀察的作用和必要性(2)觀察方法和評價 對信號曲線的評價方法,根據以往的經驗可按下列方法評價、處理。 ①發現反射峰或不明顯的反射點,必須反復測量確認故障性質。 ②當確認光纖存在斷點或微傷時,必須處理后方可施工。 ③對于嚴重缺陷,如曲線“臺階”明顯、損耗增加較大則應考慮排除。 ④對于“臺階”不明顯的一般缺陷,可視同“緩慢臺階”光纖,可以使用。5.光纜護層的絕緣檢查 光纜護層的絕緣,是指通過對光纜金屬護層如鋁縱包層(LAP)和鋼帶或鋼絲鎧裝層的對地絕緣的測量來檢查光纜外護層(PE)是否完好。(1)護層對地絕緣測量①絕緣電阻的測量②絕緣強度的測量

圖4.7金屬護層對地絕緣電阻測試示意圖

(2)護層對地絕緣的一般要求①指標要求②護層對地絕緣測量的意義③光纜金屬護層對地絕緣對光纜使用的意義④單盤檢驗測量護層絕緣的可能性6.其它器材的檢查(1)光纜接頭護套(盒)及其附件檢查①清點數量②質量檢查(2)管道塑料子管及其它保護管檢查①塑料子管的檢查②埋式光纜保護管的檢查(3)無人站安裝器材的檢查①無人中繼器箱的檢查②尾巴光纜的檢查(4)光纜連接器及終端架(盤)的檢查①光纖連接器的檢查②終端架(盤)的檢查③連接器配合的檢查4.3光纜的路由復測 復測是以施工圖設計為依據,對沿線路由進行必不可少的測量、復核。4.3.1復測的主要任務1.光纜線路路由復測的主要任務2.路由復測和變更的原則(1)路由復測的基本原則 光纜線路路由復測,是以經審批的施工圖設計為依據。(2)路由等變更要求 在測量時,一般不得隨意改變施工圖設計文件所規定的路由走向、中繼站站址等。3.光纜與其它設施、樹木、建筑等最小間距的要求4.3.2路由復測的方法1.路由復測小組的組成 路由復測小組由施工單位組織,通常,小組成員由施工、維護、建設和設計單位的人員組成。復測工作應在配盤前進行。2.路由復測的一般方法(1)定線(2)測距(3)打標樁(4)劃線(5)繪圖(6)登記4.4光纜的配盤4.4.1光纜配盤的目的 光纜配備是為了合理使用光纜,減少光纜接頭和降低接頭損耗,達到節省光纜和提高光纜通信工程質量的目的。4.4.2光纜配盤的要求4.4.3光纜配盤的方法1.配盤的基本步驟(1)列出光纜路由長度總表(2)列出光纜總表(4)各中繼段的配盤2.中繼段光纜配盤的方法步驟(1)配置方向(2)進局光纜的要求(3)光纜布放長度的計算根據下列公式計算出光纜的布放長度

L=L埋+L管+L架+L水+L坡

L埋為直埋光纜敷設長度

L埋=L埋(丈)+L埋(預)

L管為管道光纜敷設長度

L管=L管(丈)+L管(預)

L架為架空光纜敷設長度

L架=L架(丈)+L架(預)

L水為水底光纜的敷設長度

L水=(L1+L2+L3+L4+L5)×(1+a′)

陸地光纜布放的預留及水底光纜布放預留長度見表4-13和表4-14。

水底光纜一般可按表4-14預留長度計算;考慮這一部分距離不長及地形由岸灘進入陸地等因素,這部分預留長度按10‰計算即可。

圖4.8水底光纜布放高弦比示意圖

(4)管道光纜配算方法 必須掌握下列要領。 ①路由地面距離必須丈量準確,并應與維護部門原始圖核對。 ②

選配光纜單盤長度和接頭人孔應合適,這是配盤的重點。

(5)埋式光纜配盤方法要領 ①

對于一般的中繼段其總長度符合表4-13和式(4-4-3)的要求。

對于光纜計劃用量緊張的中繼段,必須采取“定纜、定位”配置。

埋式光纜,在配盤時應根據光纜敷設情況配好“調整盤”。

(6)編制中繼段光纜配盤圖(表)圖4.9中繼段光纜配盤圖(表)示意

4.5光纜的敷設 為了保證光纜敷設的安全和成功,光纜敷設時,應遵守下列規定。 (1)光纜的彎曲半徑應不小于光纜外徑的15倍,施工過程中應不小于20倍。 (2)布放光纜的牽引力不應超過光纜最大允許張力的80%,瞬間最大牽引力不得超過光纜的最大允許張力,而且主要牽引力應作用在光纜的加強芯上。 (3)有A,B端要求的光纜要按設計要求的方向布放。 (4)為了防止在牽引過程中扭轉損傷光纜,光纜牽引端頭與牽引索之間應加入轉環。 光纜的牽引端頭可以預制,也可以現場制作。 (5)布放光纜時,光纜必須由纜盤上方放出并保持松弛的弧形。 光纜布放過程中應無扭轉,嚴禁打背扣、浪涌等現象發生。 (6)機械牽引敷設時,牽引機速度調節范圍應為0~20m/min,且為無級調速;牽引張力也可以調節,且當牽引力超過規定值時,應能自動告警并停止牽引。 (7)人工牽引敷設時,速度要均勻,一般控制在10m/min左右為宜,且牽引長度不宜過長,可以分幾次牽引。 (8)為了確保光纜敷設質量和安全,施工過程中必須嚴密組織并有專人指揮。備有良好聯絡手段。 嚴禁未經訓練的人員上崗和無聯絡工具的情況下作業。4.5.1架空光纜的敷設1.桿路與吊線 我國按照風力、冰凌、溫度三要素劃分為四種負荷區,見表4-15。 各種負荷區的容許桿距及吊線程式列于表4-16。 吊線的性能見表4-17。圖4.10長桿檔架空光纜敷設簡圖

圖4.11桿上伸縮彎

2.吊掛式架設

圖4.13光纜滑輪牽引架設方法示意圖

鋼絞線與掛鉤的程式選用如表4-16所示。3.纏繞式架設圖4.14卡車架設纏繞光纜

4.架空光纜的接地保護 為保護架空線路設備和維護人員安全,應使架空光纜的金屬護層及光纜鋼吊線接地。

表4-18列出了線型接地體在不同土壤中不同長度下的接地電阻值。 表4-19為架空光纜桿路的接地電阻。

圖4.17管型接地裝置圖

4.5.2管道光纜的敷設1.清洗管道p128圖4.18管孔清洗工具示意圖

圖4.19機器洗管示意圖

2.預放塑料子管p129 一個90的管孔中預布放3根塑料子管的分隔方法,如圖4.20所示。

圖4.20子母管道示意圖

4.光纜牽引端頭的制作方法(1)牽引端頭的要求p133 光纜牽引端頭一般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牽引張力應主要加在光纜的加強件(芯)上(約75%~80%);其余加到外護層上(約20%~25%左右); ②纜內光纖不應承受張力; ③牽引端頭應具有一般的防水性能,避免光纜端頭浸水; ④牽引端頭可以是一次性的,也可以在現場制作; ⑤牽引端頭體積(主要是直徑)要小,尤其塑料子管內敷設光纜時必須考慮這一點。(2)牽引端頭的種類和制作方法6.管道光纜的敷設方法(1)機械牽引法①集中牽引法②分散牽引法圖4.29光纜敷設機械方法示意圖

③中間輔助牽引法 圖4.30就是在管道光纜敷設中利用這種方法的典型例子。

圖4.30管道光纜機械牽引示意圖

(2)人工牽引法 人工牽引方法的重點是在良好的指揮下盡量同步牽引,牽引時一般為集中牽引與分散牽引相結合,即有一部分在前邊拉牽引索(尼龍繩或鐵線),每個人孔中有1~2人幫助拉。

(3)機械與人工相結合的敷設方法①中間人工輔助牽引方式②終端人工輔助牽引方式7.管道光纜的敷設步驟p138(1)估算牽引張力、制定敷設計劃①路由摸底調查②制定光纜敷設計劃(2)拉入鋼絲繩(3)光纜及牽引設備的安裝①光纜盤放置及引入口安裝②光纜引出口處的安裝圖4.32光纜入孔處的安裝

圖4.33光纜引出口處的安裝(一)

圖4.34光纜引出口處的安裝(二)

拐彎處減力裝置的安裝

圖4.35拐彎處減力裝置的安裝

④管孔高差導引器的安裝圖4.36管孔高差導引器的安裝

⑤中間牽引時的準備工作(4)光纜牽引8.人孔內光纜的安裝(1)直通人孔內光纜的固定和保護(2)接續用余留光纜在人孔中的固定圖4.37人孔內光纜的固定和保護9.硅芯管管道及光纜的“高壓氣流推進法”(1)硅芯管的特點、物理性能及技術參數 ①

主要特點:高密度聚乙烯硅芯管是目前用量最大最先進的通信用光纜保護套管,采用特種HDPE原料加硅料共同擠壓復合而成。 ②

規格和盤長:建設光纜管道常用的HDPE硅芯管規格主要有兩種——40/33mm和46/38mm,其盤長分別為2000m和1500m。③

HDPE硅芯管主要性能描述如表4-25所示。

(2)硅芯管管道的敷設 ①

敷設基本要求:溝底平坦,拐彎禁急,落差須緩。

連接件工具。

氣密封接口:用特殊PE材料制成。 修補管:用特殊PE材料制成。 抗纜塞 護纜塞 硅芯管的敷設專用工具有硅芯管割刀、接口扳手和滑輪割刀及修補鉗等。 ③

管道敷設方法:把管道運至施工現場埋設位置后,用專用工具將管盤架起,將軸調平并與放管方向垂直。

④特殊地段的處理 ⑤手孔的設置(3)硅芯管管道光纜敷設——氣吹法圖4.38氣吹機接力敷設長距離光纜示意圖

4.5.3直埋光纜的敷設1.挖溝關于“S”形余彎(1)“S”彎余留的規定(2)“S”彎的標準尺寸圖4.39溝坎處光纜溝的要求

圖4.40原有地下建筑設施的現場保護

圖4.41“S”彎標準尺寸

圖4.41中b和h的尺寸由表4-28的比例數字決定。2.溝底處理 一般地段的溝底填細土或沙石,夯實后其厚度約10cm。3.光纜布放4.回填5.特殊路段的保護 (1)穿越鐵道或不能開挖的公路時。

圖4.42光纜穿越鐵道時的頂管保護

(2)線路穿過機耕路、農村大道以及市區或易動土地段時。 (3)光纜穿越需疏浚的溝渠和要挖泥取肥、植藕湖塘地段時。 (4)光纜穿過汛期山洪沖刷嚴重的沙河時。 (5)光纜穿越落差為1m以上的溝坎、梯田時。 (6)光纜敷設在易受洪水沖刷的山坡時。 (7)光纜經過白蟻地區。6.線路標石圖4.43石砌溝坎保護措施

標石統一按圖4.44所表示的規格編號。

圖4.44各種標石的編寫規格

4.5.4水線光纜的敷設1.水底光纜敷設條件2.埋深與挖溝圖4.45人工截流挖掘光纜溝

圖4.46水泵沖槽

3.水底光纜的布放 表4-31為水底光纜的常用布放方法,圖4.47為水底光纜敷設施工流程圖。

5.水線標志p153 在通航的河、江中敷設水底光纜,必須在其附近劃定禁止拋錨區域,并在禁止拋錨兩側堤岸上設置標志牌。

4.5.5局內光纜的敷設1.局內光纜的布放 局外光纜無論采用何種敷設方式,一般通過局前人孔進入局內地下進線室。

局內光纜的布放一般只能采取人工布放方式。

2.局內光纜的安裝和固定

圖4.53進線室光纜安裝固定方式(一)

圖4.54進線室光纜安裝固定方式(二)

圖4.55進線室阻燃型進局光纜安裝固定方式(三)

4.6光纜的接續與安裝4.6.1任務及要求1.任務(1)光纜接續準備,護套內組件安裝;(2)加強件連接或引出;(3)鋁箔層、鎧裝層連接或引出;(4)遠供或業務通信用銅導線的接續; (5)光纖的連接及連接損耗的監控、測量、評價和余留光纖的收容; (6)充氣導管、氣壓告警裝置的安裝(非充油光纜); (7)浸潮等監測線的安裝; (8)接頭護套內的密封防水處理。 (9)接頭護套的封裝(包括封裝前各項性能的檢查);(10)接頭處余留光纜的妥善盤留;(11)接頭護套安裝及保護;(12)各種監測線的引上安裝;(13)埋式光纜接頭坑的挖掘及埋設;(14)接頭標石的埋設安裝。2.光纜接續的要求4.6.2接續的步驟及方法1.光纜連接部分的組成

光纜連接部分,即光纜接頭,是由光纜接續護套將兩根被連接的光纜連為一體,并滿足傳輸特性和機械性能的要求。圖4.62是光纜接頭的組成示意圖。

p162圖4.62光纜連接部分的組成

它可以大體分為三個部分。(1)外護套和密封部分(2)護套支撐部分(3)纜內連接部分2.光纜接續的步驟及方法(1)光纜接續的程序 a.技術準備 b.器具準備 c.光纜準備圖4.60光纜的接續程序圖

接續位置的確定③

光纜護層的開剝處理④

加強芯、金屬護層等接續處理⑤

光纖的接續p165 a.光纖端面處理 第一,去除套塑層

圖4.62緊套光纖套塑層剝除方法之一

圖4.63緊光纖塑套剝除方法

第二,去除一次涂層第三,切割、制備端面第四,清洗

圖4.64用光纖涂層剝離鉗去除一次涂層

圖4.65光纖切割方法示意圖

圖4.66光纖端面制備的幾種狀態

b.光纖的對準及熔接 第一,多模光纖的自動熔接 第二,單模光纖芯軸直視方式的自動熔接圖4.67

多模光纖自動熔接程序示意圖

圖4.68單模光纖自動熔接(芯軸直視式)程序

4.7光纜通信線路的防護4.7.1直埋光纜的防護1.機械防護圖4.83光纜穿越公路的保護

圖4.84光纜穿越街道的保護

圖4.85光纜的水泥蓋板或鋪磚保護

2.直埋光纜的防鼠、防蟻措施

4.7.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