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建筑史試題庫答案_第1頁
2023年中國建筑史試題庫答案_第2頁
2023年中國建筑史試題庫答案_第3頁
2023年中國建筑史試題庫答案_第4頁
2023年中國建筑史試題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二、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0分)1.我國古建筑之特有構件斗栱的普遍使用開始于哪個朝代?(C)A戰國B秦C漢D唐2.《營造法式》是哪個朝代的著作?(C)A漢B唐C宋D清3.我國磚普遍用于民居砌墻始于哪個朝代?(D)A秦B唐C宋D明4.下面哪個城市不屬于我國七大古都?(D)A杭州B南京C開封D蘇州5.唐長安城位于漢長安城的:(A)A東南B西南C東北D西北6.按尊卑順序排列,下列哪組屋頂形式是對的的?(C)A歇山頂、廡殿頂、硬山頂、懸山頂B廡殿頂、歇山頂、硬山頂、懸山頂C廡殿頂、歇山頂、懸山頂、硬山頂D歇山頂、廡殿頂、懸山頂、硬山頂7.中國營造學社的創辦人是:(C)A、梁思成B、劉敦楨C、朱啟鈐D、朱士圭8.原始社會晚期黃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類型是:(B)A干闌式建筑B木骨泥墻房屋C穴居D巢居9.歷代帝王陵墓中“因山為陵”的是:(B)A秦代B唐代C宋代D明代10.河南洛陽龍門石窟開鑿于:(A)A北魏B北周C隋D唐11.我國用琉璃瓦的歷史始于哪個朝代?(A)A南北朝B唐C春秋D西周12.近代上海圣約翰大學建筑系的創辦人是:(D)A、梁思成B、劉敦楨C、柳士英D、黃作燊13.佛光寺東大殿平面柱網為:(C)A單槽B雙槽C金廂斗底槽D分心槽14.我國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術構筑房屋的實例是:(A)A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B西安半坡村遺址C河南偃師二里頭宮殿遺址D陜西岐山鳳雛村遺址15.原始社會晚期長江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類型是:(A)A干闌式建筑B木骨泥墻房屋C穴居D巢居16.我國已知最早的庭院式建筑是:(C)A西安半坡遺址B陜西岐山鳳雛村遺址C河南偃師二里頭宮殿遺址D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遺址17.我國已知最早、最嚴整的四合院實例是:(B)A湖北蘄春建筑遺址B陜西岐山鳳雛村遺址C河南偃師二里頭宮殿遺址D安陽小屯村殷墟宮殿遺址18.我國瓦的普遍使用是在哪個時期?(B)A西周B春秋C戰國D秦19.我國磚的使用始于:(B)A西周B春秋C戰國D秦20.著名的河北趙縣安濟橋的設計人是:(B)A李誠B李春C宇文愷D魯班21.《園冶》的作者是:(C)A李誠B李春C計成D蘇東坡22.我國佛教的四大名山是指:(A)A五臺山、九華山、峨嵋山、普陀山B五臺山、武當山、峨嵋山、普陀山C武當山、九華山、峨嵋山、普陀山D武當山、五臺山、峨嵋山、九華山23.著名的《考工記》成書于:(C)A春秋B西周C戰國D商24.明朝天壇祈年殿三檐顏色為:(D)A所有青色B所有綠色C所有淡藍色D分別為青、黃、綠三色25.“體形環境”建筑設計教學思想是由誰提出的:(A)A、梁思成B、黃作燊C、柳士英D、楊廷寶26.《園冶》是哪個朝代的著作?(A)A明B唐C宋D清27.“寶山寶頂”始見于(D)代帝王陵墓中。A秦B唐C宋D明28.現存甘肅敦煌莫高窟開鑿于:(A)A北魏B北周C隋D唐29.原始社會晚期黃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類型是:(B)A干闌式建筑B木骨泥墻房屋C穴居D巢居30、我國宋代的建筑官書是。(C)

A、《木經》B、《考工記》C、《營造法式》D、《工程做法》31、山西五臺縣佛光寺大殿在年代上與山西五臺縣南禪寺正殿及河北正定隆興寺摩尼殿相比,下列說法對的的是。(C)?A、略早于南禪寺正殿和隆興寺摩尼殿;B、略早于南禪寺正殿、略遲于隆興寺摩尼殿;

C、略遲于南禪寺正殿、早于隆興寺摩尼殿;D、與南禪寺正殿同年、早于隆興寺摩尼殿32.漢代四象中指東方的是(A)A、青龍B、白虎C、朱雀D、玄武33.清明上河圖所表現的是(C)城的風貌。A、西漢長安B、唐長安C、北宋汴梁D、明南京34.我國宋代建筑的國家“標準和規范”是指:(A)A、《營造法式》B、《木經》C、《冶園》D、《工程做法》35.下列建筑屬于宋代建筑的是:(B)A、小雁塔B、摩尼殿C、飛云樓D、西安鐘樓36.斗栱在《營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屬于:(C)A小木作B大木作C鋪作D檐下作37.在漢朝,規定在皇帝登位(B)年開始營造皇陵。A、第一年B、次年C、第三年D、第四年38.歷史上第一個依山鑿穴為玄宮的帝陵是(B)A、唐乾陵B、漢文帝灞陵C、漢武帝茂陵D、宋裕陵39.下列屬于道教建筑的是:(B)A、洛陽白馬寺B、武當山建筑群C、天龍山石窟D、安徽九華山建筑群40.浙江普陀山供奉的是(D)菩薩道場。A、文殊菩薩B、普賢菩薩C、地藏菩薩D、觀音菩薩41.(A)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A、山西佛光寺大殿B、山西應縣木塔C、薊縣獨樂寺山門D、河北正定隆興寺42.天壇祈年殿的屋項形式是(C)A、廡殿式B、歇山式C、攢尖式D、復合式43.下列屬于樓閣式塔的是(C)A、河南嵩岳寺塔B、小雁塔C、蘇州虎丘塔D、云南大理三塔44.天安門的屋項形式是(B)A、廡殿式B、歇山式C、懸山式D、復合式45.我國已知最早在室內地面和墻上采用白灰抹面的時期是:(B)A原始社會中期B仰韶中期C仰韶晚期D龍山時期46.唐長安城重要行道樹是:(A)A槐B榆C柳D桃47.“三間四耳”是哪地民居的布局方式?(D)A北京四合院B蘇州住宅C徽州民居D云南一顆印48.著名的“瘦西湖”在我國的:(A)A揚州B蘇州C無錫D杭州49.廬山草堂是誰的作品?(A)A白居易B杜甫C王維D李白50.中國國土上最早開辦建筑科的學校是?(D)A、蘇州工業專門學校B、東北大學C、北平大學藝術學院D、滿州工業學校三、名詞解釋(每小題3分,共15分)1副階周匝:建筑主體從外到內此外加一圈回廊的,在宋《營造法式》中稱為“副階周匝”,這在早商建筑中已經出現,一般應用于比較隆重的建筑。(E)2.分心斗底槽:又稱分心槽,是宋代殿閣內部四種空間劃分方式之一,即以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拱將殿身平面等分3.疊梁式(規定附圖):又稱抬梁式,基本結構特性為柱上立梁,梁上立短柱,短柱上再立短梁……(F)4.四阿頂(規定附圖):又稱廡殿頂,也稱五脊殿。屋頂由四周坡組成。5.生起:宋,遼建筑的檐柱由當心間向兩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條緩和的曲線,這在宋《營造法式》中稱為“生起”。6.側腳:宋代建筑規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內傾斜住高的千分之十,在兩山向內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兩個方向都傾斜。7.黃腸題湊:漢代帝王陵墓的一種棺槨形式。三國時期魏國學者蘇林在《漢書·霍光傳》中注解黃腸題湊說:“以柏木黃心致壘棺外,故曰黃腸。木頭皆向內,故云題湊。”8.斗拱:又稱斗科、欒櫨、欂櫨,是中國木構架建筑結構的關鍵性大木構件。斗栱在橫粱和立柱之間挑出以承重,將屋檐的荷載經斗栱傳遞到立柱。斗栱又有一定的裝飾作用,是中國古典建筑顯著特性之一。9.雀替:是置于梁枋下與柱子相交的短木,可以縮短梁枋的凈跨距離。可以用于柱間的花牙子下,稱為花牙子雀替,在建筑末端,由于開間較窄自兩側柱挑出的雀替常聯為一體叫騎馬雀替。10.大木大式:“大木大式”和“大木小式”指的是清式大木做法的兩種類型,可簡樸認為有斗拱和無斗拱建筑的不同解決,其中有斗拱建筑稱為大式建筑(殿式建筑),無斗拱建筑稱為小式建筑11.抱廈:由兩個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廈。十字相交的叫十字脊。(正定隆興寺)12.小木作:中國古代建筑中的小木作指的是建筑中的裝飾構件的解決。13.大木作:中國古代建筑中的大木作指的是建筑中的重要結構承重構件的解決。14.推山:廡殿(四阿)建筑屋頂解決的一種特殊方法。由于立面需要將正脊向兩端推出,從而四條垂脊由45度斜直線變為柔和的曲線,并使屋頂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離都不一致。15.收山:是指歇山屋頂兩側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線向內收進的解決。其目的是為了使屋頂但是于龐大,但引起結構上的變化16.金箱斗底槽:一圈內柱將室內空間劃提成兩部分,即內外兩圈柱。見佛光寺大殿17.叉柱造:

將多層木建筑的上層檐柱底部十字開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栱內,而平座柱則叉立在檐柱斗栱上,但向內退進半柱徑。(H卷)18.纏柱造:它是下層柱端增長的一斜梁,將上層柱立于此梁上。結構外觀穩妥,但要加梁,角部各面還要增長一組斗拱。19.覆斗方上:是中國古代帝王陵墓的一種封土形制。就是在地宮上方用黃土堆成三階逐級收縮的方形夯土臺,形狀很像倒扣的斗。這種封土形制沿用的朝代最多,自周朝一直延續到隋朝。之后,又被宋朝選用。20.寶城寶頂:是中國古代帝王陵墓的一種封土形制。是在地宮上方,用磚砌成圓形(或橢圓形)圍墻,內填黃土,夯實,頂部做成穹隆狀。圓形圍墻稱寶城,穹隆頂則稱寶頂。這種形制用于明清兩朝,清朝的寶城寶頂多為橢圓形。21.

偷心造與計心造:跳頭上不置橫栱的稱為偷心造,常用于唐宋建筑。跳頭上置橫栱的稱為計心造,金、元以后常用。22.平身科:在柱間額枋上的斗栱,《營造法式》稱為補間鋪作。(G卷)23.坐斗位于一組斗拱最下的構件稱為坐斗(大斗,宋為櫨斗),有時也可以單獨使用。位于跳出的翹(宋稱華拱或卷頭)頭上的叫十八斗(宋稱交互斗)。位于里跳或外跳橫拱二端上的叫三才升,位于坐斗正上方橫拱二端上的叫槽升子(均相稱于宋代的散斗)。24.闌額:柱子上端聯系與承重的構件。有時兩根疊用,上面的清謂之大額枋,即闌額。下面的叫小額枋(由額),兩者用墊板(額墊板)。(J卷)25.普拍枋:也稱平板枋,位于闌額之上,是承托斗拱的部件。

26.雙槽兩列內柱將平面劃分為大小不等的三個區域(唐大明宮含元殿,北京故宮太和殿)27.移柱法、減柱法:宋遼元金,常將若干內柱移位,或減少部分內柱的解決,以獲取較大的室內空間。28.單槽一列內柱將平面劃分為大小不等的兩個區域。29.叉手支撐在侏儒柱兩側的斜短木構件,用以固持脊檁。30.一池三山:\o"查看圖片"\t"_blank"

在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東海里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長滿了長生不老藥,住著長壽快樂的神仙。封建帝王都夢想萬壽無疆與長期統治,自從漢武帝在長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瑤池三仙山”開始,“一池三山”就成為歷代HYPERLINK""\t"_blank"皇家園林的傳統格局。31.乳袱:兩步架的梁。宋稱乳袱,清稱雙步梁。梁首放在鋪作上,梁尾一端插入內柱柱身,但也有兩頭都放在鋪作上的。?32.草袱:是在天花板(平棊)以上,未經藝術加工或解決比較粗糙的,實際負荷屋蓋重量的梁。

33.明袱指天花以下的梁,露在外面,由下面可以看見的梁袱,與草袱相對。?34.穿插枋(挑尖隨梁)明清建筑在檐柱和老檐柱之間,用枋料加以串聯,提高木構架的穩定性的水平構件。35.勾闌:欄桿,由望柱,尋杖,闌版構成。一層闌版為“單勾闌”二層為“重臺勾闌”。

36.尋杖絞角造:木尋杖在轉角處不用望板,互相搭交而又伸出者。?37.尋杖合角造:尋杖止在轉角處望而不伸出。?38.鵝頸椅:近水的廳,軒,亭等常在臨水方面設立木質曲欄的座椅。也稱美人靠。?(K卷)39.罩:多用于室內,是用硬木浮雕或透雕成幾何圖案或纏交的動植物,神話故事等,在室內起著隔斷空間和裝飾的作用。?40.支摘窗:支窗是可以支撐的窗,摘窗是可以取下的窗,后來合在一起使用,所以叫支摘窗。41.平闇(暗):為了不露出建筑的梁架,常在梁下用天花枋組成木框,框內放置密且小的木方格,見佛光寺大殿和遼獨樂寺觀音閣。

42.平棊(棋)在木框間放較大的木板,板下施彩繪或貼以有彩色圖案的紙這種形式在宋代成為平棊,后代沿用較多。一般居民用竹,高梁桿等輕材料作框架,然后糊紙。?43.藻井:是一種高級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間的正中,如帝王御座之上,神佛像座之上,形式有方,矩形,八角,圓形等。44.階級踏步:在踏跺的兩旁置垂帶石的踏道。

45.如意踏步:是不用垂帶石只用踏跺的做法,一般用于住宅或園林。形式自由,有的將踏面自下而上逐層縮小,或用天然石堆砌成規則形狀。46.瓜柱:一種比較短的柱子,它立在兩層梁架之間或梁檁之間。宋代叫“侏儒柱”或“蜀柱”47.和璽彩畫:清代彩畫制度中檔級最高的形式,僅用于宮殿、皇家壇廟的主殿、堂、門等主體建筑上。該彩畫用金量較大,各重要線條均瀝金粉,金線一側襯白粉線或加暈。?48.旋子彩畫:明清時期常用的一種彩畫類型,以旋花為主體進行構圖。旋花紋飾為旋紋。49.蘇式彩畫:起源于清代初期,因蘇州始用而得名。常以人物故事、山水、花鳥、蟲魚、異獸、流云、博古等繪畫及各種萬字、回紋、夔紋、錦紋等為圖案為畫題。50.栱栱是置于坐斗口內或跳上的短橫木。栱的名稱依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凡是向內外出跳的栱,清式叫翹(華栱或卷頭)。(翹:垂直于立面的栱;橫栱:平行于立面的栱稱橫栱。)四作圖1.河南偃師二里頭1號宮殿遺址(平面)2.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平面和立面)3.山西五臺山佛光寺大殿(平面、立面和剖面)4.西安薦福寺小雁塔(透視)5.山西五臺山南禪寺(平面和立面)6.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平面、*立面)7.晉祠圣母殿(平﹑立﹑)8.北京天壇平面。9.明清北京故宮太和殿正立面10.圖示“落地明造”11.北京天壇祈年殿正立面圖12.南禪寺大殿正立面圖13.抬梁式木構架剖面圖14.穿斗式木構架剖面圖15.重檐廡殿立面16.重檐歇山立面

17.歇山頂立面18.四阿頂平面和立面五、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20分)1.中國古代都城的規劃布局特性。1)以宮城為核心,居全城中央。左祖右社,面朝后市。2)宮城內前朝后寢。3)有一條明顯的以三朝五門為主的中軸線。4)采用棋盤式道路網,圍繞宮城對稱布置。5)一般有三道城墻2.中國古代書院特性。1).天人合一的環境觀念;2).禮樂相承的群體組織原則;3).強烈濃厚的文教氣息:①親切合用的空間尺度;②樸實無華的建筑形象;③大量運用書畫匾聯。3.簡述典型三進北京四合院的基本組成和特性。4.中國古代大門的基本組成及類型。答:中國古代大門的基本組成有:門扇(門板門釘鋪首看葉),門框(上檻聯楹門枕石門簪門檻),門斗,門頭或門罩,門臉,門上附加裝飾物(門神對聯祈福避邪物應時裝飾物)。中國古代大門的基本類型有:城樓門,殿式門,屋宇式門,隨墻式門,牌坊和牌樓門等。5.中國古代建筑基本裝飾手法。答:1象征與比擬1)形象比擬:如松鶴長壽、龜鶴延年;2)諧音比擬:如“獅”與“事”,“蓮”與“連”、“年”,“魚”與“余”,“蝠”與“福”等。3)特性比擬:4)數字比擬:2裝飾程式化3裝飾中情節內容的表現。6.斗拱的基本組成和作用。答:斗拱重要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拱、翹及斜置的昂組成。斗拱最早出現大約是在晚周時期,到漢代已經普遍使用但沒有定型,隋唐時發展成熟。宋以后重要是往程式化方面發展。7.中國古代木構架建筑常見的結構類型及其特性。8.中國明清江南私園特性。答:1雖由人作,宛自天開;2巧于因借,精在體宜;3園以景勝,景因園異;4山貴有脈,水貴有源;5動中觀靜,靜中有動;6隔而不斷,通而不露;7詩情畫意,情景交融。9.中國古代宮殿布局特點。1).“三朝三門”與“三朝五門”制度2).“前朝后寢”制度3).軸線組織院落式布局10.中國古代屋頂曲線的基本形式和形成因素。屋頂曲線的類型(涉及檐口,屋脊和屋面曲線)有以下三種:?1)檐口曲線;2)屋面曲線,涉及縱向曲線和橫向曲線;3)屋脊曲線。屋頂曲線的形成因素:舉架(舉折)做法;2)“反宇向陽”;3)排送雨雪;4)建筑審美。11.中國佛塔的基本類型及其代表作品。中國化的佛塔建筑,造型多姿,形式多樣。從造型上看,有樓閣式塔、密檐式塔、單層塔、喇嘛塔(藏式塔)、傣族塔、金剛寶座塔等;(自己舉實例)12三山五園的基本組成。“三山五園”三山五園是北京西郊一帶皇家行宮苑囿的總稱,是從康熙朝至乾隆朝陸續修建起來的。三山是香山、玉泉山、萬壽山;五園是:暢春園、圓明園、靜明園、靜宜園和清漪園(頤和園)13..簡述漢傳佛教寺廟建筑布局特點:中國漢地佛寺佛寺不管規模地點,其建筑布局是有一定規律的:平面方形,一般是座北面南,從山門(寺院正門)起沿一條以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本寺主供菩薩殿—法堂—藏經樓的南北縱深軸線來組織空間,由南向北每隔一定距離布置一座殿堂,周邊用廊屋或樓閣把它圍繞起來,對稱穩重且整飭嚴謹。14.簡述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筑的優勢與局限性。優勢:⑴.取材方便;?⑵.適應性強,承重結構與圍護結構分工明確,"墻倒屋不塌"?⑶.抗震性能好;

⑷.施工速度快;?⑸.便于維修、搬遷;?⑹.木構參與了生物鏈過程,屬生態建筑,不會殘留永久性垃圾;

⑺.合用于不同氣候條件的南北地區;

缺限:⑴.木材越來越少,導致自然生態的嚴重破壞;

⑵.不耐火,不耐潮濕,不耐腐蝕,不耐蟲蛀,不耐久;

⑶.采用簡支梁體系,難以滿足更大更復雜空間的需求;?15.試簡述春秋時期編寫成書的《周禮·考工記》談到帝王之都的設計時“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左祖右社,前朝后市”一段話的基本含義。16.我國古代宮殿建筑的發展大體有哪四個階段?1).“茅茨土階”的原始階段。2).盛行高臺宮室的階段。3).宏偉的宮殿和宮苑相結合的階段。4).縱向布置“三朝三門”的階段。17.簡述中國古代槅扇門的基本組成。安裝于建筑的金柱或檐柱間帶格心的門,也稱格扇門、格子門。由外框(右邊挺和抹頭組成)、隔心(又稱格心、花心)、裙板、絳環板及若干抹頭組成。一般為四扇,抹頭數目常有四、五、六三種,也有少數的“二抹”(稱為落地明造)、“三抹”18.清式彩畫的分類及其重要特點。清式彩畫重要分為和璽彩畫、旋子彩畫、蘇式彩畫三種

和璽彩畫:清代彩畫制度中檔級最高的形式,僅用于宮殿、皇家壇廟的主殿、堂、門等主體建筑上。該彩畫用金量較大,各重要線條均瀝金粉,金線一側襯白粉線或加暈。?旋子彩畫:明清時期常用的一種彩畫類型,以旋花為主體進行構圖。旋花紋飾為旋紋。

蘇式彩畫:起源于清代初期,因蘇州始用而得名。常以人物故事、山水、花鳥、蟲魚、異獸、流云、博古等繪畫及各種萬字、回紋、夔紋、錦紋等為圖案為畫題。

19.中國傳統建筑的屋頂有哪些,請畫出簡圖表達可加文字說明(不少于五種)。20.試分析紫禁城規劃及建筑特點。21簡述唐宋建筑風格的區別?唐代建筑柱礎矮平,柱身矮,舉折平緩,斗拱尺度宏大,建筑出檐深遠,整體造型舒展大氣;宋代柱身加高,舉折變陡,斗拱相對減小,補間鋪作數量增長,屋頂組合多樣化,裝飾豐富多彩,雕刻也很精美,建筑呈現秀麗、精致的特點。22.中國傳統建筑的屋頂有哪些,請畫出簡圖表達可加文字說明。23、中國古代城市發展分期:1)第一階段:城市初生期(周以前)2)第二階段:里坊制確立期(春秋至漢)3)第三階段:里坊制極盛期(三國至唐)4)第四階段:開放式街市期(宋以后)24.試述唐代建筑的重要特點。唐代建筑的風格特點是氣魄宏偉、嚴整而又開朗。?㈠、規模宏大,規劃嚴整--長安城--里坊制?㈡、建筑群解決越來越成熟--宇文愷設計明堂,用1/100的圖及模型送宮廷審查;大明宮的主體建筑在中軸線上;以及運用地形建造乾陵等。?㈢、木構建筑群解決了大面積大體量的技術問題--大明宮麟德殿?㈣、木構件標準化。無過大或過小的構件;如南禪寺及佛光寺,構件受力作用明確,并富有藝術性,斗栱的裝飾效果很好。

㈤、設計和施工水平提高--設專門掌管建筑設計、施工的職務,稱"都料"。?㈥、磚石建筑進一步發展--磚石結構發展,磚石枋木,磚石加工精細了。

㈦、建筑藝術加工的真實和成熟。25.試述宋代建筑的發展與革新㈠、城市結構與布局發生了主線的變化--廢棄了"里坊制",開敞街道,使得城市建設、消防、交通、商店、橋梁都有了新的發展。

㈡、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數制--《營造法式》總結并規范了古典模數、材制。使得古典模數的使用,延續于整個封建社會時期的建筑中,利于建筑技術的發展。?㈢、建筑群組合方面,在總平面上加強了進深方向的空間層次,以便烘托出主體建筑--總平面的空間更加豐富、更趨復雜,層次深厚,主體建筑突出,屋頂的組合多變。?㈣、建筑裝修與色彩大有很大發展--源于手工技術的提高和對生活享受的追求。一改唐代的直欞窗和板門,而多用格子窗、格子門,增強了裝飾效果;一改唐以前朱白兩色為主的做法,出現了"五彩遍裝"、"碾玉裝"、"青綠迭暈棱間裝"、"解綠裝"和"丹粉刷"等多種彩畫;并開始大量使用琉璃瓦。

㈤、磚石建筑的水平達成新的高度--河北定縣開元寺料敵塔高84m;開封祐國寺塔是最早的琉璃飾面建筑;福建泉州開元寺雙石塔,仿木建筑形式。?㈥、園林興盛--出現了大量的皇家園林,與江南私家園林。26.中國古代建筑裝飾特性。27.試述明代建筑的發展特點。㈠、磚已經普遍使用于民居砌墻。

㈡、琉璃面磚、琉璃瓦的質量提高了,應用面更加廣泛。

㈢、木結構方面,通過元代的簡化,到明代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構架--斗拱的結構作用減少,梁柱構架的整體性加強,構件卷殺簡化。?㈣、建筑群的布置更加成熟--北京十三陵、北京故宮。?㈤、官僚地主私園發達。

㈥、官式建筑的裝修、彩畫、裝飾日趨定型化。

㈦、明代家具聞名于世。

28.五門制度及清代皇城五門五門制度:皋門?庫門?雉門?應門?路門。清代皇城五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門、乾清門。29.試述清代建筑的發展特點。㈠、供統治階級享樂的園林達成了極盛時期--圓明園、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㈡、喇嘛教建筑興盛--外八廟?㈢、住宅建筑如百花齊放、豐富多彩。?㈣、簡化單體設計,提高群體與裝修水平30.解釋“臧文仲居蔡,山節藻棁,何如其知也!”的含義。孔子說:“臧文仲藏了一只大龜,藏龜的屋子斗拱雕成山的形狀,短柱上畫以水草花紋,他這個人怎么能算是有智慧呢?”31、解釋“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鳥斯革,如翚斯飛”的含義。

32、中國古代建筑裝飾內容。1)從做法上分:各類木作、磚石作、瓦作以及油漆、彩畫等;2)從裝飾用料及工藝分,重要可以歸納為三大類:金飾、彩飾與雕飾。3)從形態及表現的內容看,中國古代建筑裝飾內容重要有以下幾種:

幾何圖案;樹木花卉;禽鳥走獸動物圖案;

山水風景;人物神仙;

故事戲曲;

博古雜寶;

其他題材?33、中國古代重要建筑設計著作?早在春秋時期的《考工記》一書中就論述了城市規劃建與筑設計的原理

五代,喻皓的《木經》?宋朝,李誡的《營造法式》?元朝,薛景石的《梓人遺制》

明代,《魯班經》、計成的《園冶》

清代,工部《工程做法》?34、寫出中國塔五種重要類型,并各舉一實例(說明建造年代和地點)?樓閣式塔: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遼代?密檐式塔:河北登封嵩岳寺塔,北魏?單層塔:山東濟南神通寺四門塔,隋代

喇[度]嘛塔:北京妙應寺白塔,元代?金剛寶座塔:北京大正覺寺塔,明代

35、元大都的規劃特點

①方形平面,依《考工記》而建

②宮城位于中軸線南側

③道路布局呈棋盤方格網布局,主次干道、胡同分區明確

④水系規劃合理

⑤居住單元為分散的坊

36、《營造法式》及其成就

《營造法式》是北宋后期主管工程的將作監李誡在繼承和總結了古代傳統的基礎上,根據當時純熟工匠的經驗編訂的。書中分為釋名、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圖樣五個部分,共34卷,記載了北宋宮殿、寺廟、官署、府第等木構建筑的建造中,模數的制定和運用,設計、技術、裝飾、管理等方方面面,一定限度上反映了當時中原地區的建筑技術和藝術水平。這本書對于研究宋朝建筑乃至中國古代建筑的發展,提供了重要資料,是人類建筑遺產中珍貴的文獻。37、北宋東京城的特點?①有三重城,每重城墻之外都有城壕,城門之外有甕城,上建敵樓和城樓,設防御用馬面

②布局開放,取消包圍里坊和市場的圍墻,取消宵禁?③臨街設店,聚行成街?④更新建筑類型,城市生活多樣化,出現瓦肆。?⑤設立了專門的消防隊和了望臺用以防火?⑥四水貫都,對城市用水、漕運、排水有益。?38、結合佛光寺大殿談唐代木構建筑的造型特點

唐代建筑總體風格:規模宏大、氣魄雄渾?①柱礎矮平?②柱高約等于明間面闊,柱身較矮?③斗栱尺度大,補間鋪作數量少

④屋面坡度平緩,出檐深遠?⑤建筑裝飾簡潔有力

39、結合北京故宮太和殿談清代木構架建筑的造型特點?①斗拱的結構機能大大減弱,成為純裝飾構件。?②斗拱的比例大大縮小,補間鋪作的數量增長

③柱的比例細長了(唐宋1:8-1:9,清1:10)?④屋面舉折加大,坡度變陡,出檐深度減小

⑤柱的升起、側腳、卷殺不再采用,屋頂柔和的線條輪廓消失了?40.談談你對學習中國建筑歷史意義的結識41.結合典型實例分析中國清代皇家園林的特性。答題綱要:1.規模浩大、面積廣闊、建設恢宏、金碧輝煌,盡顯帝王氣派。山、水、建筑、花木和書畫是構成園林的基本要素,疊山、理水、建筑營造、植物配置、書畫楹聯等也就成為造園的重要工作。私家園林講究小中見大,而皇家園林則注重移天縮地,雖然都是在人工上做文章,但私家園林的“巧”,就遠不能與皇家園林的“豪”相比了。古代帝王苑囿規模都很大。秦漢時期的上林苑,方圓達數百里,周長三百余里,“作長池,引渭水,筑土為蓬萊山”,規模之大,為中國歷代皇家園林所不及。如:清代的清漪園占地近300公頃。2.南北交融,中西合璧,建筑風格多姿多彩。江南私家園林始終為皇家園林提供著取之不盡的藝術營養。明代中葉以來,北方園林就開始刻意模擬江南私園的造園手法了,至清代此風更甚,特別是康乾時期達成了頂峰。他一手促成了北方和南方、皇家和私家園林的大融匯。從皇家園林中既可看到南方小巧園林風格,如杭州蘇堤六橋、蘇州獅子林、鎮江寶塔等景色,也可看見少數民族風格的塔、屋宇結構等雄風,如北海的藏式白塔,甚至尚有吸取歐洲文藝復興時的“西洋景”,如圓明園。3.功能齊全。皇家園林中集解決政務、壽賀、看戲、居住、園游、祈禱以及欣賞、狩獵于一體,甚至有的還設“市肆”,以便買賣。六、論述題(共15分)1.簡述中國古代庭院式建筑組群模式的形成因素和空間審美意匠。答題綱要:中國古代庭院式建筑組群模式的形成因素重要有:(7分)1傳統庭院式組群自身所具有的較強的作用和功能:1)空間聚合功能:2)場合調適功能3)氣候調節功能4)安全戒衛功能5)審美怡樂功能6)倫理禮儀功能2傳統庭院式組群能滿足中國傳統文化各個方面對建筑的規定:1能滿足傳統封建“禮”制文化對建筑的規定;2能滿足傳統“宗法”“倫理”文化對建筑的規定;3能滿足“天人合一”傳統哲學思想對建筑的規定;4能滿足傳統中庸審美對建筑的規定。中國傳統庭院式組群空間審美意匠重要有:(3分)1突出建筑的空間美;2突出多層次的復合空間;3突出建筑組群空間的時空構成;4突出單體“門”的鋪墊作用。答題需要展開說明2.結合典型實例,簡述中國近代“固有形式”建筑思潮的表現特性和形成因素答:中國近代“固有形式”建筑思潮重要有三種表現特性:宮殿式;混合式;以裝飾為特性的現代式。形成因素重要是:1)西方技術的科學性和先進性;2)中國近代的愛國主義思潮;3)中國傳統的文化特質;4)建筑師的素質。答題需要展開論述3.簡述中國古代建筑體系的基本特性。答:中國古代建筑體系特性重要有:一脈相承,延續不斷;木構為主,表現獨特;官式為主,等級嚴格;群體為主,講究環境;規模宏大,規劃嚴整;文學藝術,綜合表現;民族地方,多種多樣。答題要展開論述4.簡述中國傳統禮制文化在古代建筑中的具體表現。答題綱要:答出綱要得7分,適當展開論述得3分。答:禮對建筑的影響,一方面表現在建筑類型上形成一整套龐大的禮制性建筑系列,并且把這些禮制性建筑擺到建筑活動的首位。禮對建筑的影響,另一方面表現在無論是城市、建筑群,還是建筑單體、建筑做法上,都表現出強烈的等級現象:1城制等級2組群等級3間架做法等級4裝飾、裝修等級5數的等級基于禮的需要而形成的建筑等級制度,是中國古代建筑的獨特現象,它對中國古代建筑體系產生了一系列重大影響。最突出的有兩點:一是導致中國古代建筑類型的形制化。不同類型的建筑,突出的不是它的功能特色,而是它的等級形制,凡是同一等級的建筑,就用同一的形制。二是導致中國古代建筑的高度程式化。嚴密的等級制度,把建筑布局、規模組成、間架、屋頂做法,以致細部裝飾都納入等級的限定,形成固定的形制。5.結合典型實例談談中國古代宮殿的布局特性(10分)。答:中國古代宮殿的布局特性重要有:“三朝三門”與“三朝五門”制度;“前朝后寢”制度;軸線組織院落式布局等。典型代表:北京故宮。(介紹略)6.談談你對中國傳統建筑的見解和結識(25分)。7.論述北京故宮的總體布局、建筑特點、藝術成就。答題綱要:總體布局與建筑特點:1)軸線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