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人教版八年級下第六單元科技教育與文化第17課科學技術的成就(一) 同課異構_第1頁
初中歷史人教版八年級下第六單元科技教育與文化第17課科學技術的成就(一) 同課異構_第2頁
初中歷史人教版八年級下第六單元科技教育與文化第17課科學技術的成就(一) 同課異構_第3頁
初中歷史人教版八年級下第六單元科技教育與文化第17課科學技術的成就(一) 同課異構_第4頁
初中歷史人教版八年級下第六單元科技教育與文化第17課科學技術的成就(一) 同課異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一歷史必修二月考試卷試卷說明:本試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兩部分。滿分100分。請將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考試時間100分鐘。第Ⅰ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多選、錯選、不選均不得分)1.春秋時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A.私田的大量出現B.各國推行稅制改革C.生產力的發展D.商鞅變法2.自居易詩《朱陳村》中“女汲澗中水,男采山上薪”的現象反映了:()A.遠古時代的采集方式B.商周時期大規模簡單協作的生產方式C.古代耕作技術落后D.自給自足的個體農耕方式3.祈盼“五谷豐登”、“六畜興旺”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這反映了我國古代農業經濟的一個特點是()A.有家畜養殖的傳統B.以種植業為主,家畜飼養業為輔C.牛耕使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模式日益完善D.采用“男耕女織”式的經營方式4.中國古代的手工業享譽世界,最精美的手工業產品大多來自()A.家庭手工業B.官營手工業C.私營手工業D.民營手工業5.考古工作者從一艘打撈的沉船中整理出青銅器、開元通寶、粉彩瓷瓶和青瓷碎片等文物,由此判斷該沉船最有可能是()A.商朝B.唐朝C.宋朝D.清朝6.古代中國早期城市的功能一般是()A.工商業中心B.政治中心C.經濟中心D.宗教活動中心7.下列航海家到過亞洲的是()①迪亞士②哥倫布③達·伽馬④麥哲倫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②④8.結束了世界各地區相互孤立的狀態逐步融合為一部統一的人類歷史的起點是:()A.絲綢之路的開通B.四大發明的傳播C.新航路的開辟D.工業革命的擴展9.1872年,法國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發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環游地球》。凡爾納在創作該小說的時候已經出現的交通工具有①火車②輪船③汽車④飛機()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世紀中期,資本主義能夠初步形成世界體系的根本原因是:()A.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B.工業革命發展了生產力C.封建勢力的衰退D.工人運動的興起11.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很快波及全世界,最重要的原因是:()A.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B.美國是頭號經濟強國C.資本主義在全球占優勢D.資本主義矛盾的普遍存在12.有人說,“對于蘇俄農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陰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則是陽光燦爛。”這里“陽光燦爛”最有可能是因為()A.農民無償獲得永久屬于自己的土地

B.農民納稅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糧食C.蘇維埃政府免去了農民的賦稅

D.農民享有優先處理農產品的權利13.1940年,蘇聯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這主要是()A.實行新經濟政策的結果B.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形成的結果C.社會主義工業化的結果D.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對抗的結果14.美國股票持有者從1953年的⒋2%增長到20世紀末的70%,股份公司的數量不斷增加,成為發達國家經濟主體的根本原因是()A.企業規模的擴大B.生產力的發展C.國家干預經濟D.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15.戊戌變法時期,有人作詩曰:“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裁作短衣裝,腳跟形勢先融化,說道蓮鉤六寸長。”此詩主要反映的歷史現象是()A.倡導婚姻自由B.反清革命C.全盤西化D.易服、廢止纏足16.“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黨在什么過程中的一次嚴重失誤:()A.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B.新中國成立后土地改革過程中C.三大改造和社會主義制度建立過程中D.“文化大革命”動亂過程中17.下列對20世紀70年代初北京一位普通女市民生活的描述,正確的是()A.穿著草綠色的軍裝,起著自行車去上班B.通過“安居工程”住上了寬敞舒適的住房C.利用假日逛商場,看時裝表演D.周末在家用移動電話和人聊天18.提出“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中共()A.十一屆三中全會上B.十四大上C.十五大上D.十六大上19.當代經濟區域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迅速加強的根本原因是()A.兩極格局結束B.生產力和社會分工的發展C.各國經濟發展聯系加強D.聯合國職能的發揮20.促使歐洲人民體驗到做真正歐洲人的感覺是()A.歐元啟用B.共同農業政策的實施C.統一大市場建立D.歐盟建立21.在經濟全球化面前,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A.可以平等地享受風險和機遇B.處于不同的受益地位C.都主張實行高度貿易自由化D.起著相同的推動作用22.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一些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對此,下列表述錯誤的是()A.經濟危機的傳染性和破壞空前增強B.發達國家經濟實力占有優勢,往往是獲利者C.發達國家掌握主導權D.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逐漸縮小23.1989年亞太經合組織成立,1992年北美自由貿易區建立,1993年歐盟誕生,表明:()A.世界經濟全球一體化趨勢加強B.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趨勢加強C.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加強D.世界形勢總趨勢是走向緩和24.歐洲經濟一體化改變了世界格局的含義是()A.成為抗衡世界經濟霸主——美國的一支重要力量B.促使兩極格局的結束C.提高了歐洲的國際地位D.代替美國成為世界經濟霸主25.區域性經濟組織的建立所產生的積極影響不包括()A.推動了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的發展B.促進了貿易保護主義的發展C.進一步推動了貿易自由化D.有利于形成多極世界年,韓國爆發金融危機,隨后該國進行改革并得到195億的巨額貸款來自與()A.國際貨幣基金組織B.世界銀行C.關貿總協定D.紅十字會27.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最嚴峻問題是()A.生態危機問題B.經濟危機的發生C.環境保護問題D.保護與發展民族經濟28.下列圖片體現了亞太經合組織的是:()ABCD29.歐盟、亞太經合組織、東盟、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共同點不包括()A.內部各成員之間存在差異性B.都適應了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C.各組織的成員國既包括發達國家也包括發展中國家D.促進了各成員國經濟發展,也存在一些問題30.最先從本國國情出發,利用市場來建設社會主義的歷史人物是()A.馬克思B.列寧C.毛澤東D.鄧小平第Ⅱ卷二、材料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計40分)31.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工業革命的主角——蒸汽機,是經濟和科學相結合的產物。科學對工業革命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工場手工業生產,主要依靠人力和以經驗為主的技術;以機器為主的大工業生產,需要用自然力代替人力。這就得自覺地應用自然科學知識。大工業把科學作為一種獨立的生產能力,從此,科學在生產中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簡明科學史話》材料二科學開始對工業沒有什么影響。我們迄今所提到的紡織工業.采礦工業.冶金業和運輸業方面的種種發明,極少是由科學家作出。相反,它們多半是由響應非凡的經濟刺激的.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過1870年后,科學家開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漸漸地,它成為所有大工業生產的一個組成部分。工業研究的實驗室裝備著昂貴的儀器,配備著對指定問題進行系統研究的訓練有素的科學家。它們取代了孤獨的發明者的閣樓作坊。——《全球通史》材料三恩格斯說:“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請回答:(1)兩次工業革命中出現了哪些新興工業部門?(各舉兩例)(4分)(2)材料一.二反映了工業發展與科學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系?(4分)(3)對比材料一.二,指出兩次工業革命的不同之處。(4分)(4)從材料三中我們可以得到怎樣的啟發?(1分)32、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有一種觀點認為,全球化是發達國家用來打開發展中國家市場的“敲門磚”,是殖民主義的一種形式,因此,發展中國家應該團結起來,抵制全球化”。——江時學〈〈發展中國家怎么辦——拉美國家的實踐〉〉材料二: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較表年份人均產量國家類別1970年1992年33個發展中國家108美元297美元21個發達國家3129美元22185美元——世界銀行〈〈1994年世界發展報告〉〉請回答:(1)根據上述材料,評價材料一的觀點。(6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問題?根源何在?(4分)你認為發展中國家應如何應對全球化?(4分)33、(18分)《走向21世紀的中國和世界》一書指出:20世紀在世界現代化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調整機遇: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國,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機時期的美國,還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后的中國。結合在關史實,回答下列問題:(1)上述不同時期發生在俄國、美國、中國三個國家的“改革調整”各是指什么?(3分)(2)三國的“改革調整”各有何特點?分別產生了什么積極作用?(6分)(3)三次改革作用的共同之處是什么?據此談談你對經濟體制改革的認識?(4分)

高一歷史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5CDBBD6--10BBCAB11--15ABBBD16-20AACBA21--25BDBAB26--30ADDCB二、材料題31(1)火車、輪船(2分)汽車、飛機(2分)(2)關系:科學轉化為技術,對工業發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2分)而工業的發展又反過來對科學的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并為科學的進一步發展創造條件。(2分)(3)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技術發明多來自于經驗豐富的技術工人,科學的作用尚不突出;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科學與生產緊密結合,對生產力的發展發揮顯著作用。(4分)(4)啟發:科學技術是生產力(1分)(1)材料一的觀點是片面的(2分)理由: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不可抗拒;但確實加大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差距,經濟全球化的作用應辨證分析。(4分)在70—90年代的20多年間,生產力迅速發展,社會財富激增;但世界上貧富分化也日趨嚴重。(2分)根源:在全球化進程中,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占據主導地位。(2分)(3)在順應歷史發展趨勢,把握機遇,一方面努力爭取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一方面建設具有本國特點的經濟模式,開放市場,融入世界,以迎接挑戰。(4分)33、(1)三次改革調整:俄國實行新經濟政策;美國實行羅斯福新政;中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或1978年后的改革開放政策)。(3分)俄國特點是國家在掌握經濟命脈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圍內恢復和發展發展資本主義經濟,逐步向社會主義過渡。(1分)作用:得到廣大工人和農民的支持,使國民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蘇維埃政權得到鞏固。(1分)美國特點:在不觸動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國家干預經濟,調節資本主義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1分)作用:使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