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考試信息]廿本規范六個月,一盞孤燈半夜寒--記錄2012年注巖考試點滴(3月部分更新)
\o"一鍵復制帖子標題和鏈接"[復制鏈接]\o"上一主題"上一主題\o"下一主題"下一主題離線譚方1981高級工程師關閉個人中心可以申請新版勛章哦立即申請知道了發帖742土幣4728威望501原創幣0加關注發消息\o"只看樓主的所有帖子"只看樓主
\o"倒序閱讀"倒序閱讀
使用道具樓主
發表于:2013-01-06—本帖被nhq198執行加亮操作(2013-01-11)—
關于注冊巖土考試的些許看法
山外有山樓外樓,高手在民間。我本沒啥底氣來寫啥經驗,但是大家熱情之高遠超出我的想象,盛情難卻,必須寫點什么,權當叫做看法吧:
2012年的注冊巖土考試堪稱十年來一個新的里程碑,隨著以高老為代表的學院派的退休,武威總工為代表的實踐工程派掌控了今年的命題全局。正如論壇里陸漸先生所介紹的一樣,今年的案例命題風格“三從一大—即從嚴從難從實際出發,計算量大”,完全向注冊結構考試的風格和難度靠攏,同時第一天的知識題的難度比往年降低,這讓熟悉了過去十年高老的風格,而且以往年真題為假想敵的考生措手不及,包括我自己在內。這樣的風格轉變,實際上有利于年輕、有較多時間復習做題,特別是已有注冊結構在手的考生和高校師生;而對年紀偏大,畢業已久,實際從事勘查、施工、檢測等行業,實踐經驗豐富但做題不夠的考生不利。這種轉變,是否更符合注冊考試的宗旨我不敢妄言,命題組的用心是好的,希望案例命題更全面:覆蓋建筑水利鐵路公路,希望更接近工程實踐;只是參加考試的考生從事行業五花八門,如果對從事勘查和施工的考生,設置計算難度過大,他們通過的概率就偏小了,其實從綜合平衡來說,案例命題接近工程實踐的方向是對的,但是步子邁的過大,也許適當提高第一天的難度,適當降低第二天案例的難度,更有利于選拔綜合人才。
我自己的學習和從事的工作面較寬,和多行業都有交叉,但我自己覺得還是最喜歡巖土,我也忘不了自己是怎么被領進巖土這個領域的大門的,我98-2002年本科在天津大學學習水利水電建筑工程,2002年跨校考華南理工大學的結構專業研究生,考完之后成績剛出來,考的還算湊合,一個偶然機會,天津大學建筑工程學院院長、長江學者練繼建教授知道我沒有報考本校研究生,于是關心問我成績如何,得知我是因為想離家鄉更近的原因才離開天大,在審查過我的本科學業成績之后,親自打電話給有“廣東地基王”之稱的莫海鴻教授推薦,由于莫老師已招夠了人,便把我安排給了同樣從天津大學過來的,在嶺南享有盛譽的楊位洸先生的高徒--楊小平老師,學習巖土工程,我是這樣,進入了巖土這一學科的大門。不能不說,三年的研究生生涯,對自己的基本功幫助很大,但我畢業后主要從事結構設計,以巖土設計為輔,但畢竟結構巖土,都很難分得清吧,工作后還是有很多機會從事地基基礎、樁基、邊坡、基坑、地基處理等工程。
2012年結構專業成績出來后不久,大概3月份,我開始準備注冊巖土專業的復習,去年考過的師弟蕭先生,借給我一些書,主要有于海峰的習題集,劉興祿案例,規范合訂本,鐵路合訂本還有公路規范,其它的9本重要規范我自己都有,后來又陸續補充了一些重要規范以及規范合編上沒有的單行本,以及李向陽先生的案例精講,對于規范,我個人認為,一定要按考試大綱買齊全,特別是對于當年更新的規范,以及新增加的規范,更是重中之重,可以說是必考,比如2012年的安全生產法,以及橋梁抗震,鉆探規程等。重要規范必須要上單行本,這是因為規范空白處較多,便于做筆記,另外考試的時候使用比較方便。
準備考試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有周密的計劃,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可各用兩個月
第一階段,一般兩個月左右,把案例的東西都過一遍,用書可以選用李向陽的案例精講或者于海峰的習題集,可以分章節的做題為主,做題時,一定先不要看答案,而且要把對應規范(單行本)翻到對應公式處,做完之后,邊看答案邊總結,對有些容易漏掉的參數或者條件,可以加五角星或者用熒光筆標出,這個工作非常之重要,要知道在考試的電光火石之間,一般人精神高度緊張,很難發現規范的一些小字,特別是隔頁的修正條款,比如今年樁基抗震承載力修正系數1.25,橋梁施工階段樁基放大系數,公路地基承載力跟深度的放大關系,這些修正,往往就是你能不能得分最關鍵的一步,基本都只能靠平時積累,所謂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這一階段不需要把自己搞的太緊張,每天有那么兩個小時足夠了,忙里抽閑即可,周末可以多搞幾個小時,我一般周末兩天一天5個小時一天3個小時,貴在持之以恒,如果確有事情需要耽擱,也不能超過3~5天都不摸書本,這樣會造成生疏感,需要時間恢復狀態。有些考友開始的非常早,寒假就開始準備,其實個人認為大可不必(當然特殊情況的需自己把握),時間拖的太長,到后期疲憊不堪,所謂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或許這也是成績要拖到過年時才出的原因吧!畢竟這個考試這是我們的副業,大家都有自己的主業要做,不能因小失大本末倒置。這一過程也是收集資料的過程,有一些書,比如鐵路公路港口規范,并不好買,可以要去一些淘寶的小店里買,有個別偏門規范李向陽有組織買過,他好像有一個淘寶店也幫忙賣這些規范,這個壇子里有相應的帖子,我就不再重點介紹了,整理規范,可以先打一個目錄,像我貼的圖片一樣。另外土力學與基礎工程的教材一定要有一本,很有用,我用的是建工出版社的四校合編地基與基礎第三版,師祖爺楊位洸主編的,雖然書有點老,但我是愛不釋手,02年剛來華工的時候買的,陪伴了我好些年,用起來有親切感。另外也有別的教材很好,我還有一本高大釗老先生的《土質學與土力學》交通版,華工研究生的教材,這本書在滲流固結以及土工試驗方面講的比較好,可以與四校版相互配合使用,我一般四校版放在家里,高老的放在單位;陳仲頤的書也不錯,不過要比四校版難一些,個人認為其實四校版已可以滿足考試要求。收集資料的過程,還包括上論壇,論壇和QQ群能給我們很多東西,上過論壇的考友,今年至少不會再-4分了,-4分才是最委屈的。QQ群的有李向陽群(172956357應前面考友要求公布),本論壇大神zhangwei12他們那個群,還有江蘇楊奎他們那個群,后面這兩個群我都不知道群號,大家可以咨詢他們。我在向陽群里呆了一年多了,那里氣氛還是很好的,可以暢所欲言,有些李的書的問題,也可以找他解釋,高手也很多,如湘-老冀,是個40多歲的兄長,研究學問非常認真。至于于先生的群,我加過兩次,都被踢出來了,因為我在里面話比較多,那個群永遠都是于先生是主角。經常有考友有這樣的疑惑,規范有41本,怎么看,是不是都要熟悉?其實我個人覺得,一定要分清楚規范的層次,核心規范,一般規范,次要規范。核心規范,就是那9本,這個論壇里很多人總結過了,于先生也有區分,核心規范,是重中之重,把核心規范掌握好了,把基本題都做好了,就有機會能及格,因為次要規范太多,人的精力總是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考試的時候,也不能見到次要規范的就跑,先做熟悉規范的題,是對的,但是總有一些次要規范的題目,也是基本題,雖然你平常并不熟悉,好些都是套一個公式就能出來的,這些可以放在后面一些來做,需要臨場發揮,丟掉這樣的分就可惜了,如今年公路地基就要好幾道題,大多可以得分的。第一階段,主要把握核心規范,案例題中涉及到一般規范的,如公路港口地基基礎規范等,也需要熟悉熟悉,太次要的規范,比如公路隧道,垃圾填埋處理等規范,可以暫時先不看。
第二階段,一般用時兩個月左右,仍然集中在案例。按今年考試風格的轉變,我個人預計今后幾年仍然將延續三大一叢的命題風格,大家需要高度重視案例部分,就今年的考試結果來看,絕大多數的人,都栽倒在了案例上,這就要求大家花更多的時間在第二天,我個人覺得整個復習過程,案例:多選題:單選題的時間,可為7:2:1。這兩個月的時間,可以選用劉興錄的習題,劉老的書,大部分題目還是不錯的,但有部分題目計算量過大過偏,另外錯誤非常多,需要自己甄別,由于劉老已經駕鶴仙去了,所以這些錯誤一直沒有再人為修正。李向陽的案例精講雖然第一版也問題較多,但經過大家提意見和修正后,再版的問題已比較少。要做完劉老的題,還是需要一點毅力,這個階段是非常辛苦的,不會做的題可以在群上或者論壇里和大家討論討論,自己多琢磨。做題過程中可以適當計時,比如自己做3個題30分鐘,看夠不夠,適當制造一點緊迫感,把劉老的書做完,李向陽的書也搞完,基本計算量就已經夠了,一般人這時已經完成了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下一階段就是劍指真題了。也許有考友會問,這么長時間過去了,第一天還沒開始呢?其實要這樣講,復習案例的同時,也是熟悉規范的過程,第一天也不完全全是知識題,也有一些小計算題,還有一些比如地基處理方式的選擇,做好案例題的同時把規范熟練了,其實第一天的大約一半知識已經在這四個月完成了。
第三階段,第三階段是整個復習過程中最關鍵、直接決定成敗的階段,雖然時間上跨度兩個月,可這一階段的復習,最見效果,我在這一階段也不敢懈怠,基本達到了每天約3個小時,周末盡量達到每天5個小時了。周末的時間一定要利用好,一個周末的復習效果遠好過那5個工作日的晚上。周末我一般不呆在家里,吃過午飯后就去附近的大學圖書館,這個學校在天河公園附近,雖然不算是啥名校,但越是這樣的學校,圖書館里考研的人越多,氣氛越好,復習效果越佳。這一階段的復習以第一天知識為主,案例為輔,6:4開吧。因為知識點的東西要靠一些記憶,看的太早沒用的,看了就忘記了,只有計算理解的東西,才可以放在前面幾個月看。教材第一天的可以用江蘇楊奎整理的歷年真題講解或李向陽新出的知識點精講,第二天的案例就是歷年真題,網上也有很多,于先生也有。關于于先生的教材一書,有很多網友問要不要買,其實我開始也是覺得沒啥必要,覺得很多都是和地質手冊雷同嘛,現在覺得還是有必要,這個教材很厚,非常全,可能一般人一看到就不知道如何下手,這本書不用從頭到尾的看,也就是做真題的時候,你可以拿出來翻一翻,作為一本工具書使用,有些東西,還真是地質手冊里沒有的,特別對一些設計出身的考生,地質知識是大家的弱點,關于傾向走向傾角,以及整合啊V字形法則啊,都需要在該書來彌補一下自己的缺陷,使用該書時,要對照地質手冊,看看那些章節地質手冊沒有的。在做真題的過程中,相信大家也有這樣的疑惑,就是同一道題,比如說勘查的選擇題,該知識點規范條文說明上有,地質手冊上有,于的案例書也有,可是應該先翻哪本啊?考試的時間有限,翻錯一本書就浪費了不少時間,我也確實經常連翻了三本書才找到,這就要求大家對每本書的不同大概有所了解,一般來講還是規范優先,地質手冊次之,于的教材再次的順序。歷年真題中又不少選擇題的選項,在任何一本書上都是翻不到的,這也需要一些時間來積累,一是需要自己理解,比如地基處理選用的方法,條文說明需要好好讀讀,有些樁型處理沉降量較大,有些不適合海邊,有些不適合有機質土,有些處理深度有限,為節省時間,最好能記住。二是盡量多寫一些東西在規范上,比如老奎總結的V字形法則的判別,我直接把他的表格抄在了勘查規范上,結果一考到我10秒就可以選出來答案,還不會出錯。考場上時間相當有限,除非是那些偏門次要規范,否則根本不容許有時間去學習規范的。對于案例真題,一定要嚴格控制時間,我一般按30題200分鐘控制,200分鐘內嚴格按考場規則模擬,考場經驗非常非常之重要,在這個模擬過程中就需要逐漸找感覺了,一般周末5個小時的時間,200分鐘做題,剩下的時間立刻對答案,錯了的不會做的題目一定要盡量搞懂,相應規范上做筆記。這里我要強調一下規范的條文說明,今年案例題對條文說明的考察比較多,比如主裙樓一體地基承載力修正、樁基檢測承載力極差超過30%的取舍、地基處理平均擠密系數,條文說明里的公式要高度重視,要把公式抄到規范條文處,或者頁碼要寫清楚,考試時沒有時間來翻目錄找的。
對于一些一般規范,比如碾壓土石壩規范、水工建筑物抗震規范、樁基檢測規范、橋梁抗震規范路基規范等,這些案例中肯定會考個把題,看的太早記不住,這個時候可以把書中的一些重要公式熟悉一下了,以便于考場臨場發揮,因為我們做題,是30選25,可以舍棄5道題,這是比結構好很多的,所以次要的規范比如隧道規范、輕軌鐵道規范、鐵路支擋規范、變形測量規范等之類,每年案例都不一定出題,關鍵出了題你也不一定能得分,留到考場聽天由命吧。關于種子題(基本題)的區分,我建議大家看一下陳輪老師的文章和視頻,我覺得陳輪老師在這個方面講的非常清楚,雖然是前十年高老命題的考點,但其精髓和原則仍然有很大借鑒意義。比如視頻中講到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土工實驗參數修正一般都是取6個數值。今年下午第一題
就有考察,你看過的,就能避開該陷阱。送分題一定拿下,基本題基本得分,偏難題臨場發揮,這就是復習的基本原則。展望未來幾年,不能完全以歷年真題為假想敵,案例的難度和廣度,大家都要再深準備一層,這樣的備考,其實是比較難的。這也就是為什么每次大規模更新規范,轉換考試風格,通過率往往都很低的原因。相應的復習材料不好找,得不到相應難度的材料鍛煉,考試自然難發揮好。有時間有精力的考友,可以找找以往的一級、二級結構的歷年真題對應地基部分看看,個人感覺這個方向,比較接近以后的命題方向。
考場經驗:大家都是久經沙場的,一些慣常的原則如多帶一個計算器,早點去考場,帶計時工具,我就不講太多,我第二天早上發現兩個計算器真的就壞了一個,可能摔了一下,幸虧剩下那個很給力,但是中午我還是去買了一個。考場最好早去一天熟悉,今年廣東的考點,沒有設置在偏遠的南湖,而是設置在了我的母校華工,母校的一草一木自己都是無比的親切與熟悉,中午我和一個師弟在食堂吃完飯后,去了體育場休息,天氣也很好,雖然睡不著,但是至少能躺著休息,外地的考生最好能訂到附近的房間以便中午休息。唯一一點很不爽的是,7層樓是樓梯樓,1,2,3層空著,非得把我們的考點設置在5,6,7樓,當我背著一個行李袋,拖著一個大箱子,一口氣爬上6樓時,我心里暗暗對自己講,這個地方我真不想再來一次了。能帶的書盡量帶齊,提前30分鐘進到教室,把書按重要、一般、次要分開擺在不同的地方,鐵路、橋梁、港口、公路、水利按不同順序放好,以方便查找,我比較幸運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最左邊,前面的考生又缺考,四周被我全放滿了書,考試時找不到想要的規范,是最忌諱的,最好打一個目錄放在桌上,有時候你會忘記了還有一個這樣的規范存在的。比如今年上午第2題,使用工程巖體分級標準才能解出,如果使用了水利或者公路的勘查規范,白費時間又得不到答案,比不會做該題還慘。比如土工材料應用技術規范、地基基礎加固規范,有時候不看目錄你都忘記可以使用這些規范了。
考場的做題順序,老生常談了,一定要先易后難,先做自己熟悉的;另外一定要學會舍棄。由于以往真題容易,第一天的題目也感覺容易,第二天上午我有些托大了,基本上是按順序從頭到尾做,特別是上午筏板剪力那道題,雖然我知道條文說明有差不多的,但是不是完全相同,那個小三角的面積慌亂中我竟然不知道怎么算了,也想過要放棄,但還是舍不得,估計搞了15分鐘以上,比較粗的估算了一個面積,然后忽略的面積比較少,答案我知道肯定是對的,但過程肯定有些問題。然后接下來又碰到11題抗拔樁配筋率,題目明顯有問題,我用10幾分鐘考慮了三張情況算了三個結果,大大浪費時間了。其實并不是不懂得舍棄,而是自以為藝高人膽大,過高的估計了自己。后來還剩下15分鐘時,數數才22道題,還包括兩道沒把握的題,這種情況平常都是沒碰到過的,把答題卡涂上后,慌慌張張中又搞了一道,幸好還做了出來。土工布有效長度那道搞了一下,沒選出答案就到時間了。上午出來后感覺很不爽,因為以往模擬從來沒有沒做完過呀,不過后來碰到幾個師弟都反映很難,這才對自己寬容了一點。下午吸取教訓了,一上來就先做自己最拿手的地基基礎、樁基、地基處理、抗震,基本上還算順暢,當做夠了18題的時候,還有一個多小時,這時候壓力就小了很多了。壓力越小,發揮越好,如果開始碰到一兩個沒選到答案的,人會心煩意亂,越緊張越不能發揮,哪怕你是掉在坑里能選出一個錯的答案,也比算了半天沒答案選好。所以一定要盡量一次做對,修正條件要細心留意,寧可慢一點,好過你回頭檢查。另外我自己還有一個觀點,有些考友說盡量保證正確率,寧可少做題目數,這個我不太認同,我覺得盡量多做題,因為像今年的題一樣,不少題有坑,還有些題有爭議有分歧,這些題,就是給你30分鐘,都未必一定能想到坑在哪里,搞到正確答案。適當保證準確率,多做題目數,勝率才更高。當然有些考友比較粗心丟三落四,做幾道都選不到吻合答案,那只能說平常鍛煉的太少。另外有個原則就是有分歧的題目,一定以選到最吻合答案為準,比如今年擋土墻土壓力乘1.1這道題,很明顯不乘選不到答案,那從考試本身來講,要么題錯了,要么不乘就肯定得不了分。(待續)
我基本是想到哪里就寫到哪里,多處有重復,也有些亂,大家湊合著看,離明年考試還早得很,歡迎批評指正再做修正。另外我特別想說,考過的考友不必沾沾自喜,就是多了一個名號,證明了自己的考試能力而已,其實對于久經沙場的大家來說,未必需要這樣的考試來證明自己的能力,而且像現在,雙注也多得是,高興幾天就好。今年沒考過的考友,更無須妄自菲薄,我認識的不少師弟、朋友,都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和應試能力,只是花了過多的時間在第一天,沒有適應今年的命題風格,假以時間認真準備,兩年一般都能考過了。2013年,又是新的一年開始,很喜歡泰爾戈的一句話:錯過太陽時你在哭泣,你很可能又要錯過群星了。寧欺白須公,莫笑少年窮;終須有日龍穿鳳,不信一世褲穿窿。
附圖:有不少考友問究竟哪些是核心規范,其實于先生和陳倫老師都總結過,不過我還是重復一下吧:
1.《巖土工程勘察規范》2.《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3.《建筑樁基技術規范》4.《建筑抗震設計規范》5.《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6..《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7..《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8.<膨脹土地區建筑技術規范》9.《濕陷性黃土地區建筑規范》。以上均為A類規范,最重要。另外《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范》、《建筑結構荷載規范》、《工程巖體分級標準》個人認為為重要程度為A-。以上紅色的三本,為今年新更新的三本規范,重要程度毋庸贅言。(以下圖片的清晰版我發到底28頁回復面)
關于考試陷阱的分類:
注冊考試中,考試陷阱是考生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礙,習慣于高老命題風格的考生,往往重視基本原理而對考試陷阱重視不夠,考試陷阱主要分為下面三類:
1.
依靠平常練習積累可識破的陷阱。
這類陷阱主要指出自最核心的A類規范或者工作中熟悉的規范,考生在平常的練習中就應該掌握,要求考試時能在第一時間識破并繞過,這類陷阱不應該丟分。比如2012年考題中上午第5題,獨立基礎計算最大壓應力判斷大偏心;上午第8題,帶地下室裙樓的地基承載力修正;上午第29題,罕遇地震特征周期需加0.05秒;下午第一題,土工實驗數據處理一般取6個數;下午第28題,考慮抗震作用樁基承載力需乘以1.25;
2、需要考場臨場發揮的陷阱。
這一類陷阱出自于比較冷僻的規范,平時練習中未必能碰到或者掌握,只能依靠自己的基本功發揮,這類陷阱需要考試時多留意規范條文后面的修正,如果實在得不了分也無遺憾。比如2012年考題中上午第12題,公路橋涵基礎單樁抗壓容許承載力,陷阱1:計算出來的樁端承載力超過了規定的最高值需修正.陷阱2施工階段的承載力要乘以1.25的抗力提高系數;上午30題灰土擠密樁樁間土平均擠密系數取2點;下午第2題地下水流的流向計算,此題需依靠測量的基本功,或者實際工作中較多接觸建筑總圖。下午第4題,鐵路工程軟粘土不透水;下午第5題,公路橋涵基礎的地基承載力平均常水位至一般沖刷線的水深每米增加10kPa;下午第30題,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試驗來確定承載力,極差超過30%舍棄最大值再算。
3、為了設置陷阱的陷阱。
命題者為了降低通過率而硬設的陷阱,此類陷阱通過設置多余條件等障眼法,本身并無太大工程意義,純粹為了考試而命題。這類陷阱需要看清題干和問題,識破命題者的意圖,這類陷阱要盡量避免失分,否則真的是百尺竿頭,只差一步。如2012年考題中下午第11題,通過樁頂作用求基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實踐設計工作中,只有極限承載力標準除安全系數求特征值,而樁頂作用更是對應特征值,此時求極限值有啥工程意義?下午17題,墻背的主動土壓力,告訴了一大堆多余條件,結果只是求堆載的主動土壓力,純粹是為了陷阱而陷阱。
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如許。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
1月11日周五,我收到了中國巖土網從杭州寄來的特約評論員的聘書,非常感謝巖土網編輯的重視與信任。
1月28日,我在中國巖土網發表了第一篇評論員文章:《劍宗與氣宗試論挑戰注冊巖土考試的兩條主線》,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部分內容已提前在本貼發過。/people/detail/326/4322.html
2012年,考友們都習慣與氣宗高手過招,一招一式多有講究,突然對手換成劍宗高手,精妙劍招,虛虛實實,大多數人都不習慣。假以時日,當大家習慣了對壘劍宗,會發現也沒有傳說中可怕。
2月18日周一
春節假期中
寒假看新版笑傲江湖,岳老先生關于劍宗氣宗的闡述仍深有感觸,但凡先練劍的劍宗弟子,前10年都會勝過氣宗弟子,到了第二個10年,劍宗氣宗基本持平互有勝負,而到了第三個10年,劍宗的高手便漸漸比不上氣宗了。岳靈珊問為何劍和氣不能都是主?氣功固然要緊,劍術也不能輕視。岳不群答道:二者都是主,便都不是主,對于氣宗弟子來講,氣是主,劍是從;氣是綱,劍是目;綱舉目張。練好氣了,任你劍術千幻,也能以氣御劍;就算不用劍,拈花摘葉亦能傷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