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T 18139.1-2000 信息技術 代碼值交換的通用結構 第1部分:編碼方案的標識》這一標準主要規定了信息技術領域中代碼值交換的通用結構以及編碼方案的標識方法。然而,您提供的對比要求中,《》部分未給出具體的對比對象,即另一個標準或版本的名稱,這使得直接比較具體變更內容變得不可能。沒有明確的參照物,就無法詳細說明相對于哪個標準或前一版,GB/T 18139.1-2000做出了哪些具體的更改或改進。
若要進行有效的對比分析,需要有另一份具體文檔或標準作為參照,比如其前身版本或是相關聯的標準。這樣可以詳細列出在編碼規則、結構布局、標識符使用、信息交換流程或是其他關鍵技術要素上的新增、刪減或修訂之處。例如,如果對比對象是該標準的更新版本,可能涉及的變更包括但不限于支持的新技術、增強的兼容性、安全性提升或更高效的編碼機制等。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現行
- 正在執行有效
- 2000-07-14 頒布
- 2001-03-01 實施





文檔簡介
1980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18139.1—20001dtISO/IEC7826-1:1994信息技術代碼值交換的通用結構第1部分:編碼方案的標識Informationtechnology--GeneralstructurefortheinterchangeofcodevaluesPart1:ldentificationofcodingschemes2000-07-14發布2001-03-01實施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
GB/T18139.1-2000S次前言ISO/IEC前言范圍2引用標準3定義4編碼方案的標識4.1代碼值的交換結構4.2國國際編碼方案標識符(ICSI)4.3代代碼值·4.4ICSI值與代碼值的關聯機制5ICSI值的分配規定……5.1現有標識結構的認可5.2號專用編碼方案的標識附錄A(標準的附錄)國際編碼方案標識符(ICSI)的屬性規范…
GB/T18139.1-2000本標準等同采用國際標準ISO/IEC7826-1:1994《信息技術代碼值交換的通用結構第1部分:編碼方案的標識》。GB/T18139在總標題《信息技術代碼值交換的通用結構》下,包括以下幾部分:-第1部分:編碼方案的標識;-第2部分:編碼方案的登記。本標準的附錄A是標準的附錄。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工業部提出本標準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本標準主要起草人:王顏尊、王欣、吳志剛。
GB/T18139.1-2000ISO/IEC前言ISO(國際標準化組織)和IEC(國際電工委員會)是世界性的標準化專門機構。國家成員團體(它們都是ISO或IEC的成員國)通過國際組織建立的各個技術委員會參與制定針對特定技術范圍的國際標準。ISO和IEC的各技術委員會在共同感興趣的領域內進行合作。與ISO和IEC有聯系的其他官方和非官方國際組織也可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工作。對于信息技術,ISO和IEC建立了一個聯合技術委員會,即ISO/IECJTCl。由聯合技術委員會提出的國際標準草案需分發給國家成員體進行表決。發布一項國際標準,至少需要75%的參與表決的國家成員體投票贊成。國際標準ISO/IEC7826-1由ISO/IECJTC1信息技術聯合技術委員會SC14(數據元素原則)分技術委員會制定。ISO/IEC7826在總標題《信息技術代碼值交換的通用結構》下包括以下幾部分:-第1部分:編碼方案的標識;-第2部分:編碼方案的登記;附錄A形成了本標準的完整部分
GB/r18139.1-2000隨著數據處理和遠程通信能力在商業、行政及其他應用領域的增長,使得以有效的機器可處理的形式進行信息交換成為可能。顯然,由于自動交換的增加,提供相應的信息交換標準是必要的。信息的編碼表示形式能夠便于計算機對該信息的處理,并使得該信息能夠以一種精確的且與語言無關的形式表示出來,而這是其他形式難以達到的。因此·這種方式被經常用于所有類型應用的信息交換中。在許多應用領域內.有一些開發數據元素編碼方案的宏偉計劃。而有些編碼方案常常可能更適用于該方案原來所規定的應用領域以外的其他領域。準備進行多應用和國際信息交換的用戶,現在急需一種在一般結構下組織各自編碼方案的方法。在本標準的開發過程中,認識到對于許多種類的數據來說,采用單一的編碼方案既不可行也不實用。因此·任意種類的數據都能夠以多于一種的編碼方案進行編碼。本標準承認這些編碼方案的存在、并且為了信息交換,通過使用“國際編碼方案標識符”(ICSI).以統一結構提供一種系統地合并這些方案的方法其目的是提供一種簡單的機制來使現有的編碼方案為全球所認可。這里需要強調兩點:-該機制專門用于標識編碼方案,這是一個原則.其他的性質(如所有權)可以作為描述編碼方案的屬性進行登記,并且應保持與ICSI值分離.以避免使用ICSI值的復雜性:-從技術的角度看,ICSI必須要短·即由很少的字符組成,作為一種實現編碼方案的方法·標識符應與每個代碼值一起交換。本標準描述了交換代碼值的一般結構·是按照已登記的編碼方案規定的。第1部分為標識已登記的編碼方案提出了這種方法。第2部分簡述了對已有的和新的編碼方案進行登記的規程。本標準沒有提供關于單個數據元素編碼方案指南。使用本標準將:-在代碼形式中減少信息潛在的模糊性:在機—機環境的交換中.減少人工干預;誠減少指定交換安排所需的時間;提供對語言的獨立性;基于上述原因,減少數據交換的開銷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信息技術代碼值交換的通用結構第1部分:編碼方案的標識GB/T18139.1-2000HdtisoEc7826-1:190Informationtechnology-GeneralstructurefortheinterchangeofcodevaluesPart1:ldentificationofcodingschemes范圍本標準規定了采用國際編碼方案標識符(ICSI)作為信息交換用編碼方案標識的通用結構。應用該編碼方案所產生的代碼值與相對應的ICSI值一起便能給出一個明確的含義。本標準不規定ICSI值和代碼值關聯的機制.因此它與交換所使用的語法無關.在數據元素用戶中具有廣泛的適用性。編碼方案自身和交換中編碼方案的技術實現的規范,如內部規程、文件組織技術、存儲媒體、編碼規則、語言等不在本標準中規定。2引用標準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5271.1-2000信息技術詞匯第1部分:基本術語(idtISO/IEC2382-1:1993)GB/T5271.4—2000信息處理詞匯第4部分:數據組織(idtISO/IEC2382-4:1987)GB/T18139.2—2000信息技術代碼值交換的通用結構第2部分:編碼方案的登記(idtISO/IEC7826-2:1994)ISO6523:1984數據交換組織標識的結構3定義本標準采用下列定義。3.1字符character元素集合中的一個成員·它用于數據的表示、組織或控制。「見GB/T5271.4]3.2字符集characterset一個不同字符的有限集合.對于給定任務它是完整的。見GB/T5271.43.3編碼方案cod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印),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