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一輩子的童年_第1頁
爺爺一輩子的童年_第2頁
爺爺一輩子的童年_第3頁
爺爺一輩子的童年_第4頁
爺爺一輩子的童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爺爺一輩的童年生活生活狀況爺爺所處的年代是二十世紀40—50年代,即解放戰爭前到解放戰爭后,那時各家的生活條件都很艱苦,少許孩子的家長還出去討飯,一日三餐都處于半飽狀態,而且當時政治色彩十分重,思想觀念十分封建,對毛澤東十分崇拜,家家戶戶有毛澤東肖像,甚至天天擦他的照片,人們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家庭,鄰里比較和睦,孩子幾乎不會有什么叛逆,都十分聽話,即使不聽話,也會被打罵馴服,也不會講道理,整個社會就都很迷信,如果碰上生病,基本都靠迷信來醫治,從來沒有什么西藥可吃。生活環境衣食住行衣那時候的他們穿的都是土布衣服到處都有補丁,而且衣服色彩單一,很素,甚至家里面兄弟姐妹的衣服都輪著穿,比如弟弟穿姐姐穿生下來的衣服,鞋子都是手工做的布鞋子1949年新中國成立,解放區的健康風尚也流入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因此這一時期,人們的服裝崇尚簡潔大方、顏色相對單一,以綠、藍、黑、灰為主。干部裝把旗袍亮麗鮮艷的位置取而代之,人們對衣著時尚的追求轉化為對革命工作的狂熱,并且推崇勞動之美。能穿上中山裝是人們最大的夢想。甚至人們認為穿打補丁的衣褲,是艱苦樸素的象徵,應得到其他人的艷羨,因此有的人特意買了新的衣服放在水中洗的發白、發舊了再穿。食菜和米都是自己家里種的,平時吃的都是元麥稀飯,玉米雜糧,配菜都是自己家種的咸菜,腌蘿卜干,豆瓣湯,偶爾釣掉到幾條草魚,相比之下,肉只有在逢年過節的時候才能吃到,從來沒有零食,經常喜歡在田野里摘東西吃,或者去釣魚,蝦,烤著吃,在吃的方面也沒有衛生講究。居住環境相對落后,簡陋,沒有通電,沒有電視機,沒有電腦,還是用煤油燈的時代,生活環境比較艱苦,但他們密集式的分布,鄰里之間相處和諧,像一家人一樣相互照應相互幫助。教育環境教育水平相對落后,大部分家長只要求子女讀到小學畢業就可以了,個別小女孩讀到四年級左右就輟學在家幫家長做家務,下農田干活,一方面對家庭經濟負擔不起,另一方面對教育學習方面根本不注重,教育設施十分簡陋。生活雖艱苦,但也因此成就了他們別樣的童年滾鐵環用作廢了的固水桶或木盆的上面的鐵環,找來一根1米多長的鐵絲,把一端彎成垂直于鐵絲的U型,就成了“滾鐵環”的玩具。把鐵環滾動拋出,鐵絲一端的U型緊跟鐵環并推動前進,經常一小伙們一起在空地上比賽捉麻雀雖然生活貧困,但節奏不單一,調皮的男孩子們有時會捉麻雀玩,時間長了,倒也研究出幾個捉麻雀的好方法。1,上房揭瓦撲捉幼鳥,一般麻雀都在平房屋檐瓦孔或者墻孔內筑巢,先觀察幾天,聽到巢內幼鳥鳴叫時撲捉,便于喂養,從幼鳥養大可以訓練的很熟.

2,用專用籠子捕捉,有一種鳥籠俗名曰:捕籠子,還有一種滾籠子,都是掛在樹上,籠內放上麻雀愛吃的食物,等待麻雀自己進入籠中,捕籠子或者滾籠子的機關自動啟動,將麻雀關在籠內。。。

3,或者用篩子,在一塊空地上撒點小麥谷子之類,將篩子用小棒支好,小棒用繩子連接,人在隱蔽處拉繩子另一端,待麻雀進入篩子就拉繩。

4,用網,有專用網,專門粘鳥,可能分兩種,大的網子可以粘住鴿子,小的能夠粘住麻雀類大小的鳥兒,長方形的網子,豎著立在院落一面墻的上邊,麻雀如想進入院內覓食或者想飛出院落時,碰到網子上就粘住(網子近乎透明的)6.如果是冬天就好了,晚上用手電筒在麻雀棲息的地方(房檐下,小棚子里面,密林中等)搜尋,先用手電筒照一下關掉(麻雀看不見)很好捉的。。

踢毽子踢毽子,在那個缺乏媒體娛樂的時代,孩子們都熱愛運動游戲,因此,他們的身體素質也普遍比當代孩子的要好的多。

/picview/154232/154232/0/35e940df08fbcf2a495403a0.html..女孩子熱衷它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踢法多種多樣。既可以比次數,也可以比連踢的時間,還可以比踢的花樣……。竹蜻蜓找一小段竹片,長約15厘米,在中間部位鉆一小孔,備插細木條。小孔兩邊做成如風扇狀的薄葉片,插上細木條,即做成可飛升的竹蜻蜓了:把細木條放于合掌的雙手中,向前方撮起雙手并快速放開,竹蜻蜓就飛身而起了打彈珠地上隨便挖幾個小坑,小伙伴蹲下就玩開了,有時為了給對手制造困難,往往把別人準備進坑的彈子打跑,而自己順利進一個又一個坑,從而贏得勝利。造房子造房子又稱跳格子是在地面上先劃好格子格中標上阿拉伯數字,方形格的數字還故意錯開,按規定的跨越方式,扔鐵塊進格子里,完成各種難度動作,跨步為初級,單腳跳躍為升級游戲,玩法先易后難,初級游戲只要把物件正確的扔進規定的格子里,雙腳跨步走,按順序1、2、3、4、5、6、7、8、9出格即可湖邊削水小伙伴們在湖邊撿了瓦片削水片。一甩手,瓦片貼在平靜的湖面上飛出去。每回,他們總齊聲數著瓦片點水的次數,誰點得多,誰就是贏家。踩高蹺多彩的童年還有很多游戲例如女孩子比較跳橡皮筋,踢毽子,挑花被單子,編花籃,男孩子們喜歡在外面游泳,他們那時候戶外活動很多,冬天玩冰,玩雪,春天就自己做風箏,伙伴們一起放風箏,在學校里面,伙伴們會一起玩老鷹捉小雞,捉迷藏春節糧食特別緊張,要按照計劃供應。過年能夠吃上一頓飽飯有一到兩樣葷菜下飯就很滿足了!而且大人很少給孩子壓歲錢,也更沒有多于的錢可以給。可以玩的地方很少緊日子里過出好興致,60年代的春節因此令人難忘。平日里粗糧細做難見葷腥,除夕夜的富強粉肉餃子顯得分外香;平日里沒有零花錢,春節里糊個紙燈籠,買個風車,哪怕是逛趟廠甸什么也不買,都能讓孩子大人高興一年;平日里父母兒女被隔離,能吃上一頓團圓飯,哪怕只是蘿卜白菜,都是平生之幸事。

過節好處是解饞“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年飯可不是一天做出來的。春節菜譜里,勤快的主婦們全憑巧心思騰挪全家過年的一日三餐。臘月二十八發好面(標準粉),二十九開始炸各種面果子,平日里舍不得用油,現在甜的、咸的、又酥又香的胡蘿卜絲丸子、白薯丸子和排叉裝得滿盆滿缽,饞嘴又心急的孩子們趁媽媽不注意,抓上兩把就往外跑,和院子里的小伙伴換著嘗新。蒸饅頭,包豆包,年三十之前要把過年的主食準備好。除夕的年飯分兩頓,先是晚上五六點鐘吃米飯炒菜,平常的機米換成小站稻,加上燒帶魚、沙鍋豆腐、獅子頭或四喜丸子、豆芽菜,這是一年里最重要、最豐盛的一頓飯,在外的人都要趕回家吃。主婦們用大白菜變出的花樣差不多能擺一個白菜席而且菜里一定要有魚,取“年年有余”的吉利;夜里12點,全家還要一起吃餃子,餃子用富強粉包,比日常吃的標準粉白得多,一般是豬肉白菜餡,有時是酸菜餡。吃餃子的風俗使得竹具店每年春節前都要加班加點趕制竹笊籬。大白菜是百姓的當家菜,春節菜譜里主婦們用它變出的花樣差不多能擺一個白菜席:芥末白菜墩、菜心拌涼菜、五香辣白菜、腌白菜、醋熘白菜、炒酸菜或燉酸菜、油潑梅干菜等。按照風俗,除夕和初一全家團圓不出門,到了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娘家探望父母,大家也出門給親戚朋友拜年。鞠躬拱手的老禮不時興了,“恭喜發財”之類的吉利話不時興了,見面只是互相點點頭道聲“過年好”或“春節好”。

小輩兒人給長輩磕頭拜年的規矩也不時興了,一般都是提著半斤蛋糕或點心盒子,或送張改良的新年畫。

“穿新衣,放花炮”,春節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日子。攢了一年的布票變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