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災害形成一課件_第1頁
自然災害形成一課件_第2頁
自然災害形成一課件_第3頁
自然災害形成一課件_第4頁
自然災害形成一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主要自然災害的形成和分布制作和執教:馬旭1.2主要自然災害的形成與分布

自然災害使人類文明進步面臨的極大威脅。認識自然災害的形成原因與分布規律,探討緩解自然災害的有效措施是全人類的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減輕自然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心理影響、財產損失以及資源破壞,是聯合國將20世紀最后十年定為國際減災十年的最終目的。隨著人類的經濟與社會活動強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這自然災害災情的時空分布與演化過程,加上生態環境破壞、全球變化等因素,自然災害在今年來呈現出波動中加劇的趨勢。探求自然災害與人類活動的關系,有助于提高人類社會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各種自然災害的形成與分布。1.2主要自然災害的形成與分布氣象災害地質災害水文災害生物災害1.2主要自然災害的形成與分布1、氣象災害⑴、熱帶氣旋⑵、干旱⑶、寒潮概念:是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深厚的低氣壓渦旋形成條件:有廣闊的暖洋面,充足的水汽下熱上冷不穩定大氣層結構,對流運動顯著北逆南順臺風:概念:中心附近平均風力在12級以上發生時間:每年的夏秋季節7~11月最為頻繁天氣特征:狂風、暴雨、來勢兇猛分布區:太平洋、大西洋及印度洋的熱帶、副熱帶海域,其中西北太平洋海域上空熱帶氣旋最多概念:是因為長時期降水異常減少而造成空氣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種現象特點:漸變性,持續時間較長,影響范圍廣分布:亞、非和大洋洲的內陸地區,尤以非洲最嚴重概念:由于冷空氣入侵造成氣溫在24小時內驟降10℃以上,且在這一天內,最低氣溫在5℃以下的,就稱作“寒潮”特點:來勢迅猛,并伴有大風、雨雪、霜凍等現象,有時還帶來暴風雪、沙暴等惡劣天氣,集中發生在7—11月夏秋季節1、熱帶氣旋的概念及其等級劃分熱帶氣旋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的深厚的低氣壓渦旋。等級劃分(渦旋即旋渦,半徑很小的圓柱在靜止的流體中旋轉而引起周圍流體作圓周運動的流動現象)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曾制定一熱帶氣旋的國際統一分類標準中心最大風力在7級——熱帶低壓中心最大風力8--9級——熱帶風暴中心最大風力10--11級——強熱帶風暴中心最大風力大于12級——臺風或颶風臺風發生在熱帶海洋上的中心附近平均風力在12級以上一種非常猛烈的熱帶氣旋。臺風與颶風兩者無本質的區別,只是發生地點不同。熱帶氣旋在太平洋西部稱臺風;在大西洋西部、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稱颶風;印度洋上稱旋風。5讀圖,注意臺風形成過程及其結構1.2主要自然災害的形成與分布熱帶氣旋臺風颶風1.2主要自然災害的形成與分布例1讀圖回答下列問題⑴.正確表示某氣壓系統的圖示()A.①B.②C.③D.④⑵.該氣壓系統在1月份可能出現的地點為()A.60°N附近海域B.15°N附近海域C.15°S附近海域D.60°S附近海域DC1.2主要自然災害的形成與分布2、干旱(1)概念:干旱使因長期無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氣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種現象。它由較長時間的氣候波動或氣候異變引起,常與大氣在全球范圍內的波動有關,往往持續時間很長,幾個月或數年。而旱災卻不同,它只是屬于偶發性的自然災害,甚至在通常水量豐富的地區也會因一時的氣候異常而導致旱災。(2)分布:旱災常常發生在降水不穩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區。非洲、亞洲和大洋洲的內陸地區是世界發生旱災頻率較高的地區,其中非洲是旱災最嚴重的地區。2010年西南地區大旱1.2主要自然災害的形成與分布例2近幾十年來,水資源不足已成為許多國家經濟發展的嚴重障礙,甚至危及國際的安全和民族的生存。讀圖,回答下列問題。⑴.世界上最缺水國家中,絕大部分地區的氣候特點是

,其原因主要是

.

。全世界有許多地區因水而引發沖突,其中最典型的是

地區。⑵.世界上唯一的城市島國是

(填圖上數字代號),該國位于

氣候類型區,它也被列為最缺水國家之一的原因是

。⑶.圖中⑤地區干旱缺水的原因是

,能否形成嚴重的旱災?

。干旱位于副熱帶高壓帶和(來自內陸的)東北信風帶,降水稀少中東④熱帶雨林經濟發達,地狹人稠,生產生活用水量大,水資源不敷需要深居內陸,又受山嶺阻擋,水汽難以到達不能,氣候常年干旱,降水少不是異常現象,沒對人類活動造成影響

3、寒潮(2)影響寒潮強度的因素:取決于冷空氣的溫度和將要影響地區的溫度,二者的差越大,強度越大。(1)概念:是一種大范圍強冷空氣活動,主要發生在北半球中高緯地區,當冷氣團向暖氣團方向猛烈沖擊是,就爆發寒潮。(5)寒潮的影響(4)天氣特征:所經之處,短期內氣溫驟降,并伴有大風,雨雪,霜凍等現象,有時還有暴風雪,沙暴等惡劣天氣。(3)多發季節:深秋或初春1.2主要自然災害的形成與分布2、地質災害⑴、地震概念/成因:當長期作用于地殼中巖層的地應力超出了巖層的承受力而發生突然斷裂或錯位,使長期積累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釋放出來并向四周傳播,引起地面震動,成為地震。分類:構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震級:表示地震本身所釋放能量大小的等級,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里氏震級30倍/級)按成因:按震級:微震弱震中強震強震烈度:表示地震時地面受到的影響和破壞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多個烈度。按烈度:烈度5級及以上有明顯感覺(受震源、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質構造和地面建筑影響)分布: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按震源深度:淺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練習)1.2主要自然災害的形成與分布等烈度線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有多個烈度1.2主要自然災害的形成與分布其西起亞速爾群島,向東經地中海、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中國西部和西南部邊緣、經過緬甸到印度尼西亞,與環太平洋地震帶相接。該帶全長2萬多千米,主要是淺源地震和中源地震,缺乏深源地震。分布于瀕臨太平洋的大陸邊緣與島嶼,集中了世界上80%的地震,包括大量的淺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幾乎所有的深源地震和全球大部分的特大地震。1.2主要自然災害的形成與分布中國地震集中在哪些地區?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地區在哪里?為什么?集中在我國的臺灣地區、西南地區、西北地區、華北地區、東南沿海地區

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地區在華北地震區,因為此處人口密集,經濟發達,又是首都所在,所以破壞最嚴重。1.2主要自然災害的形成與分布例3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了震級高達里氏8.9級的大地震,被列為百年來的第五大地震。據表回答以下問題。年代1960年1964年1957年1952年2004年發生地點智利美國阿拉斯加威廉王子灣美國阿拉斯加安德烈亞諾夫群島俄羅斯堪察加半島印尼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里氏震級9.59.29.19.08.9⑴.百年以來里氏9.0級以上大地震主要分布在

地震帶。⑵.2004年12月26日發生在印尼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的大地震,是由于

造成的。環太平洋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相互碰撞擠壓1.2主要自然災害的形成與分布⑵、滑坡⑶、泥石流概念:山體斜坡上不穩定的巖體與土體,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動面整體向下滑動的地質現象。發生條件:巖體較破碎地勢起伏較大植被覆蓋較差分布:山地丘陵區工程建設頻繁區概念:山區溝谷中的暴雨、冰雪融水等激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特殊洪流。特征:發生條件:誘發滑坡的人類活動:在山丘上砍材伐薪建壩蓄水在山坡上堆放石方、礦渣在斜坡腳挖渠修路突然爆發的流體沿著陡峭山溝前推后擁,奔騰而下短時間內將大量泥沙石塊沖出溝外,漫流堆積地形陡峻豐富的松散物質短時間內的大量水流分類:暴雨滑坡人為滑坡侵蝕滑坡地震滑坡誘發泥石流的人類活動:不合理開挖松散物質的堆棄破壞植被1.2主要自然災害的形成與分布滑坡體向下滑動時在斜坡頂部形成的陡壁稱為滑坡(后)壁巖體、土體下滑的底面為滑動面滑動的巖塊、土體稱為滑坡體看滑坡示意圖,分析滑坡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