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當代資本主義的前身
——自由競爭和一般壟斷的資本主義
一、資本的原始積累(一)野蠻的圈地運動(二)殘酷的對外掠奪與殖民擴張(三)慘絕人寰的奴隸貿易圈地運動圈地運動
在14、15世紀,在農奴制解體過程中,英國新興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通過暴力把農民從土地上趕走,強占農民份地及公有地,剝奪農民的土地使用權和所有權,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權和畜牧權,把強占的土地圈占起來,變成私有的大牧場、大農場。這個過程被稱為圈地運動。圈地運動方式:第一種:小塊零散土地的集中第二種:對公荒地的圈占第三種:議會圈地第四種:打破租約的圈地運動背景1、毛紡制呢業的迅猛發展。2、新航路開辟的影響。3、英國大量公有土地的存在。4、利潤的刺激。5、政府支持的結果。歐洲(英國)圈地運動3個階段:1:中世紀圈地運動2:15世紀末至17世紀末的英國圈地運動3:18世紀初期至19世紀中期的圈地運動中世紀圈地運動
中世紀的歐洲,在西起英格蘭,東至烏拉爾山,南迄比利牛斯山脈和阿爾卑斯山脈,北至丹麥和瑞典南部的廣大平原上,大體都盛行敞地制。敞地制起源于農村公社的土地形式,且田地的分散給農民的耕種和管理帶來諸多不便,因此,在12世紀中葉,英國就有人將分散在各片大田的條形地通過交換而合并起來。這種趨勢在盛行敞地制的各國都是共同的,只有先后之別。13世紀,英國莊園主根據《默頓法令》,圈占公有地以至份地。在14、15世紀農奴制解體過程中,圈地現象愈演愈烈。15世紀末至17世紀末的英國圈地運動15世紀末葉、16世紀初葉,歐洲直通印度新航線的開通和美洲大陸的發現,以及環球航行的成功,使英國的對外貿易迅速增長,進一步刺激了英國羊毛出口業和毛織業的發展,養羊業成為獲利豐厚的事業,。英國圈地運動最早從工商業較發達的東南部農村開始。地主貴族最初圈占公有地,后來圈占小佃農的租地和公簿持有農的份地。在宗教改革中,國王把沒收的教會領地賜給親信寵臣,或賣給鄉紳、土地投機家、市民、商人和工場主。他們變成新貴族,也大規模地圈占農民土地大批農民被迫出賣土地,或遠走他鄉,或到處流浪,陷于極端悲慘的境地。t.莫爾在《烏托邦》(1516)中,辛辣地指責這是“羊吃人”。
18世紀初期至19世紀中期的
英國資產階級取得決定性勝利之后,城市工業進一步發展,城市人口急劇增加。因此,對農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地主貴族為了生產肉類和商品糧以供應城市的需要,擴大投資,改善土地的生產能力,同時加速進行圈地。資產階級則大力鼓勵圈地,隨著1701年條播機的發明,開始了農業生產技術的革命。于是生產關系的革命就在更加廣泛的基礎上深入開展。18和19世紀,英國議會通過4763件有關圈地的法案,1801年政府通過議會立法使圈地合法化,共批準圈占269萬公頃共耕地和公有地。1845年以后,圈地運動已近尾聲。1876年公布的禁止非法圈地的法案雖只應用于公有地,但圈地作為一種運動也已結束。
圈地運動運動概況:1862年英國倫敦英國圈地運動運動的影響經濟:1、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自由勞動力。2、使資本主義經濟深入農村,對農業進行了資本主義改造。3、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生產力的發展。4、加快了英國城鎮的進程。5、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準備了階級條件。6、推動了英國工業革命的出現。
7、圈地運動對農民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圈地運動是一場明顯的“羊吃人”的運動。
政治:1、圈地運動使土地所有制發生了變化。摧毀了封建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建立起資本主義的大農業,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轉變成資本主義的土地所有制。2、圈地運動使英國階級關系發生變化。運動中,土地貴族雇傭被剝奪了土地的農民進行生產,成為資產階級化的新貴族,因與資產階級利益相同,后來與資產階級革命結成聯盟共同領導了革命。3、圈地運動還在勞動力、市場、原料等方面,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發展,使英國工業革命開展得比較早,而且進展迅速,到十九世紀中期,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進而很快確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總結圈地運動雖然以損害廣大農民的利益為前提,但它發展了農業資本主義,擴大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同時也為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原料、大量廉價的雇傭勞動力、廣闊的國內市場,有利于整個資本主義的發展,應充分肯定其積極作用。中國的圈地運動:前幾年,土地還沒有充分顯示出它的稀缺性,全國各類開發區規劃圈占了3.6萬平方公里土地,相當于一個臺灣省的面積,但大都荒蕪閑置。“圈地運動”造成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耕地銳減,糧食大幅度減產,當時儲備糧已降到70年代的水平,形勢相當嚴峻。
2003年7月18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暫停審批各類開發區的緊急通知》,8月,國務院辦公廳又發出了《關于清理整頓各類開發區加強建設用地管理的通知》中國“圈地運動”與英國“圈地運動”的區別
在當今中國城市化已是共識,從遠期的目標看,沒有人否認這一點,但到達城市化的路徑卻似乎有些模糊。英國圈地運動徹底扭轉了城鄉二元的社會結構,城市化成為社會結構主體。而中國的土地開發卻與英國的圈地運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英國的圈地過程有著詳細的法律制度的安排,協議圈地運動、議會圈地運動和一般法令下的圈地運動三種圈地形式并存,保證圈地過程公正而有效地進行。英國的圈地運動和土地私有制的強化,奠定了英國長期經濟增長的基礎。中國無論是從目的,方式還是結果方面都存在著巨大的差距,首先對土地在發展經濟,推進城市化中的定位并不明確;其次,在相關實施過程中,并沒有嚴格的制度和法律的保護,從而為制度化腐敗和國家機會主義留有可乘之機;最后在結果方面所造成的社會動蕩和經濟的阻礙后果嚴重。
歐洲以圈地運動為代表的資本原始積累過程決不是田園牧歌,馬克思說它是"用血與火的文字載入人類編年史的"。如果我們一定要找出英國圈地運動與我國新發生的圈地熱有什么相同之處,那就是在圈地的手段上。在我國很多地方,農民不愿意把自己的土地廉價地出讓給當地政府或企業,政府就動用警察,還有些地方甚至利用黑惡勢力威逼農民放棄土地。這就是說,發生在我國今天的圈地熱與英國歷史上的圈地運動是形似神不似:人家推動歷史進步的實質性好東西我們沒有學到,表面性的壞東西卻模仿得惟妙惟肖。為什么會這樣?為什么法律規定加上中央政府的行政措施也制止不了圈地熱中的胡作非為?說到底是剝奪農業和農民有利于工業化的錯誤理論在為它鳴鑼開道,這種錯誤的理論不僅在鼓動一些受利益驅駛的個人和集團膽大妄為,而且使很多對解決圈地熱造成的問題負有責任的人士猶豫彷徨,甚至一些以"三農"為業的人士也隨幫唱曲。該是徹底清除這種錯誤理論的時候了。紫線—古代絲綢之路新航路開辟和早期殖民擴張綠線—迪亞士白線—達迦馬藍線—麥哲倫橙紅線—哥倫布紫色區域—西班牙殖民地紅色區域—葡萄牙殖民地葡萄牙西班牙觀看戈雷島遺址
戈雷島,大西洋塞內加爾海域的一個島嶼。15—19世紀相繼被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占領。殖民者把它作為販運、關押黑奴場所,成為西非最大的奴隸轉運站。據統計,至少有2000萬黑人奴隸從戈雷島被轉賣出去,有500萬黑人死于途中。197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警示世人的世界文化遺產。
狂野膨脹的少年----殖民擴張與殖民主義罪惡二.血與火的征服與掠奪先后崛起的西方列強15世紀-16世紀17世紀18世紀
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海上馬車夫)(英法崛起)英國(日不落帝國)
歷史像大海,總是在最讓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創造奇跡。
新航路的開辟拉開了西歐殖民擴張的序幕,葡萄牙、西班牙以暴力在國際舞臺上逞強達百年之久。繼起的荷蘭和英國的殖民活動依然憑借野蠻殘酷的暴行。這對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的開拓與發展起了重大作用。一.“海上馬車夫”---荷蘭的崛起1、條件(1)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2)發達的造船業(3)對外貿易發達2、特點商業資本發達3、影響相互促進(1)對外擴張,建立和奪取殖民地
——竭力排擠葡萄牙殖民勢力(2)壟斷世界航運業荷蘭的殖民擴張
地區基本情況備注亞洲侵入爪哇島、雅加達等地,在巴達維亞(即雅加達)建立東方總部;從葡萄牙手中奪取了馬六甲、錫蘭,并在當地貿易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在東亞,一度侵入我國領土臺灣,還在日本長崎建立了貿易據點。非洲北美洲建立好望角殖民地,作為對亞洲侵略的中繼站建立了新尼德蘭殖民地非洲東岸、印度洋北岸和馬來半島沿線的亞洲地區是荷蘭殖民擴張的重點。(1)地理條件:大西洋航運中心(2)經濟、政策條件:重商主義,東印度公司,圈地運動(3)軍事條件:注重發展海軍1.英國崛起的條件(4)制度條件: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完善二.英國的崛起
2.殖民擴張和掠奪(1)北美(2)印度(3)三個方向
與英國相比,此時的中國處于怎樣的狀態?提示:從國家體制、貿易政策、工業基礎、海軍建設等幾個方面進行比較。巴西巴西馬六甲
澳門果阿馬六甲
澳門果阿巴西巴西馬六甲
澳門果阿馬六甲澳門果阿葡萄牙的殖民重點:墨西哥秘魯秘魯西班牙殖民重點:
以美洲為主、菲律賓非洲和亞洲、巴西三.殖民霸權的角逐1.葡萄牙、西班牙殖民活動(葡萄牙侵占澳門)2.荷蘭的殖民活動(侵占臺灣)西班牙衰落后開始了荷蘭”小國大業”時代3.英法等國之間的殖民擴張“日不落帝國”(19世紀中后期)“海上馬車夫”(17世紀)英國1651年的《航海條例》……航海乃是謀求本共和國福利與安全的最重要的手段,自公元1651年……無論為英國人或別國人的殖民地所生長、出產或制造的任何貨物或商品,如非由屬于本共和國人民所有的任何種類船舶載運,皆不得輸入或帶進英吉利共和國,或……殖民地或領土;……如違反本條例,其全部進口貨物,應予沒收,運載該項貨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應一律沒收。英國發布《航海條例》的目的是什么?結果如何?結果:引發三次英荷戰爭,英國奪取荷蘭在北美的新尼德蘭殖民地改名紐約,荷蘭喪失強國地位4英荷戰爭殖民戰爭中英國能夠最終打敗荷蘭、法國的原因:(1)荷蘭戰敗原因:自然資源缺乏,商業資本發達,工業基礎薄弱,重視發展航運,忽視發展海軍。說明:商業資本不敵日益發展的工業資本;(2)法國戰敗原因:封建統治,工業傾向于奢侈品(英國重于紡織與金屬制品、并重視海軍建設),法國發展重心在歐洲大陸的爭霸(英國則是爭奪海上霸權)。說明: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必然戰勝落后的封建制度。根本原因:取決于各國的綜合國力。(殖民競爭,既是軍事的競爭,更是經濟和政治實力的競爭)葡萄牙西班牙英國荷蘭法國5“日不落帝國”形成過程1、1588年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從此走上殖民擴張道路。2、建立東印度公司和倫敦公司,在印度、北美發展海外貿易和拓展殖民地。3、(17世紀中-末期)英荷殖民戰爭取代荷蘭海上霸主地位4、(18世紀中)英法殖民戰爭(“七年戰爭”)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國---“日不落帝國”
。直接原因:英國議會頒布《航海條例》主要原因:英荷爭奪殖民霸權的矛盾(1607年—弗吉尼亞)捕捉運輸拍賣黑奴奴役黑奴四.強盜的貿易殖民擴張的方式和影響
西班牙征服者用最殘酷的死刑和武力脅迫當地土著皈依基督教,并接受西班牙國王的統治,拒不服從者,立刻被屠殺。安的列斯島原有三百萬印第安人,1514年減至14000人,最后只剩下200人。英國議會甚至厚顏無恥地宣布:殺戮印第安人和剝頭蓋骨是:“上帝和自然賦予的手段”。大量屠殺的結果是,原本3000萬的印第安人在全世界人口暴增的時候,幾乎被屠殺到了了滅絕的邊緣
2006年英國人安德魯·霍金斯來到了非洲國家岡比亞,他身綁鐵鏈跪在25000名非洲人面前。他為什么向非洲人下跪道歉?安德魯的奴隸販子祖先約翰·霍金斯爵士安德魯·霍金斯跪在地上
閱讀材料:我(克萊武)出入于只為我自己敞開的金庫,兩手抓滿了金銀珠寶……此刻,我對我自己那時的節制大為驚訝。1.野蠻的掠奪導致勞動力銳減2.殘酷的屠戮1750年,沃爾波爾寫道:“英國上院——這個自由的廟宇、新基督教的堡壘……一直在挖空心思尋找辦法以便更有效地進行可怕的黑奴貿易。”3、販賣黑奴三角貿易歐洲非洲美洲
出程從歐洲港口載上廉價貨物到非洲“換取”奴隸中程運奴隸到美洲販賣歸程從美洲運金銀到歐洲三角航程一次航行六個月,做三次買賣,獲得100%-300%。4.不平等貿易明清的海禁與閉關政策材料一:隨著新航路的開辟,世界歷史加快了從分散走到整體的進程。洲際貿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區之間經濟與文化聯系的主要內容之一。三角貿易興起于16世紀,在17-18世紀成為最重要的洲際貿易,因涉及歐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連接成三角形,故稱“三角貿易”。滿載著槍支、紡織品、鐵器和奢侈品等貨物的商船,從利物浦等歐洲港口“出程”;到達歐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換被掠來的非洲黑人,然后經大西洋西航美洲,此為“中程”;商船到達美洲后,以這些黑人換取這趟、咖啡、煙草、棉花等物品,再運回歐洲,此乃“歸程”。一次三角貿易的航程,大約需時半年,可做三筆生意,獲得數倍的利潤,利物浦等城市因此興盛起來。——據艾里克.威廉斯《資本主義與奴隸制度》等
材料二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歐洲人在三角貿易中充當的角色,并說明三角貿易興起的歷史背景。(8分)角色:商人;奴隸販子:殖民者。歷史背景:航海技術發展,新航路開辟;海外殖民擴張,新大陸開發;擴展海外貿易的要求。導致非洲喪失大量勞動力,阻礙了非洲社會經濟的發展;美洲出現黑人奴隸制,為新大陸開發提供了勞動力;促進了歐美資本原始積累,推動了資本主義發展;客觀上有利于歐美非三大洲之間的經濟、文化聯系和近代整體世界的形成。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三角貿易的歷史影響。(12分)答:(1)積極:哥倫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歐亞大陸和美洲聯系在一起,使世界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
。(2)消極:西方殖民者開始入侵美洲,對美洲實行長期殘酷的殖民統治和掠奪。
1992年是哥倫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許多國家紛紛舉行紀念活動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強烈不滿。他們打出標語:“你們慶祝的是我們的苦難”。美國學者莫里遜說,“即使不談哥倫布所建功勛巨大意義,就論人品性格,這位偉大航海家也引人入勝,發人深省。他有堅定宗教信仰,愛好科學知識與幸福理想,向往新生事物,富有審美感……有向往與發展我們文化教育事業的一切抱負。所以,他是各個歷史時期最偉大的航海探險家之一。”結合所學知識,全面評價哥倫布航行到美洲的歷史影響。(8分)日本廣島遭原子彈轟炸以后,原子彈眼看就要變成人類自我毀滅的工具。這對那些曾經參與或關注過原子彈研究和制造的科學家們產生了巨大震撼。這些科學家,包括愛因斯坦在內,大多對此表示一種懺悔和自責。1945年8月6日,當愛因斯坦在紐約薩朗那克湖邊,從《紐約時報》的一位青年記者那里知道了日本廣島遭原子彈轟炸的消息時,感到極度震驚。作為推動美國開始原子彈研究的第一人,愛因斯坦不無遺憾地說:“我現在最大的感想就是后悔,后悔當初不該給羅斯福總統寫那封信……我當時是想把原子彈這一罪惡的殺人工具從瘋子希特勒手里搶過來。想不到現在又將它送到另一個瘋子手里……我們為什么要將幾萬無辜的男女老幼,作為這個新炸彈的活靶子呢?”2、對殖民國家:3、對殖民地:從殖民地掠奪大量財富,轉化為資本,歐洲資本主義發展2殖民主義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促進了殖民地歷史的發展進步(建設性)如何辨證地看待殖民擴張活動?1、對世界市場:打破世界相對孤立狀態,使世界日益成為相互影響、聯系緊密的整體1殖民主義是災難和禍害,造成了亞、非、拉地區的落后(破壞性)(1)概念:指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即工業革命以前的歐洲列強在亞、非、拉美的侵略擴張活動。(2)特點:以掠奪財富為主要目的,以海外貿易、海盜式掠奪、欺詐性貿易和販賣黑人奴隸為主要方式,是一種公開的、野蠻的強盜行徑,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積累了巨額資本。(3)原因:是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當時的生產力水平比較低,需要積累資本,發展資本主義。
(4)殖民擴張分期:
工業革命以前:以積累原始資本為主
工業革命以后:以爭奪商品市場與原料產地為主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后:以對外資本輸出為主早期殖民擴張為什么要進行殖民擴張呢?資本的原始積累和資本主義的貪婪性造就了資本主義的擴張性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以掠奪財富為主要目的,以海外貿易、海盜式掠奪、欺詐性貿易和販賣黑人奴隸為主要方式,伴隨著種族奴役政策,是一種公開的、野蠻的強盜行徑,它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積累了巨額資本。侵略國以西、葡、荷、英、法等西歐國家為主;主要占據非洲、美洲等大片地區;采取公開野蠻的掠奪方式,以掠奪金銀、奴隸貿易等為擴張手段。早期殖民擴張的特點16—18世紀的大國興衰及歷史啟示1.大國興衰由于各國資本原始積累的程度和速度有不同,原有的工商業基礎及世界航路轉移所造成的影響不一致,導致各國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各具特點,這決定了在爭霸戰爭中的勝負。(1)西班牙雖然最早走上殖民擴張道路,但其殖民掠奪的財富并未轉化為資本,因而其資本主義發展緩慢。(2)荷蘭最早進行資產階級革命,17世紀成為最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但其資本主義發展中對外貿易遠較工業占優勢,稍后就成為其在經濟發展中的弱點。《大國的興衰》,作者:[英]保羅·肯尼迪
(PaulKennedy)著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時間:2013-02-01這是一部廣泛論述國際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歷史的巨著。作者反思五百年來世界各大國興亡盛衰、成敗得失的經驗教訓,強調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基礎,經濟力量是軍事實力的后盾。大國興起,起于經濟和科技發達,以及隨之而來的軍事強盛和對外征戰擴張;大國之衰,衰于國際生產力重心轉移,過度侵略擴張并造成經濟和科技相對衰退落后。
(3)法國資本主義在18世紀發展較快,成為歐洲大陸最發達的國家,但其經濟發展受到落后的生產關系的嚴重阻礙。(4)英國資本主義經濟最發達,綜合國力最強大。英國資本原始積累程度最高,工業實力最為雄厚,加上國內外市場的不斷擴大,其實力明顯優于荷蘭;英國政府一貫重視海外事業,資產階級革命后更是把爭奪海上霸權放在首要地位。為此大力發展海軍力量,為殖民爭奪提供武力保障。2.歷史啟示抓住機遇,努力發展,盡快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尊重各民族的傳統與文化,和平發展,構建和諧世界;和平崛起。小結血與火的征服和掠奪
美洲金銀產地的發現,土著居民的被屠殺、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性地獵獲黑人的場所;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這些田園式的過程是原始積累的主要因素。
------馬克思《資本論》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荷蘭英國法國感謝當年對祖先的販賣,要不,我們還在非洲受苦。約翰霍金斯是英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販子,16世紀從非洲大陸上捕掠了成千上萬名黑人,將他們販賣到了歐洲和美洲等地。2006年霍金斯的后代為祖先的販奴行為深感羞恥,來到岡比亞,模仿非洲奴隸被捕捉后囚禁的方式在身上綁上鐵鏈,跪在25000名非洲人面前,為祖先謝罪,請求寬恕。感謝與謝罪,道德與現實的審判探究:新航路開辟后,美洲的居民構成的變化及影響,各種族的地位關系。時間(年)土著人白種人黑種人合計17007522.327100182032.5788.4177.2998.118601627244003140附:1700-1860年美國人口種族構成的變化(單位:萬人)--安格斯.麥迪生《世界經濟千年史》問題:圖表反映160年間“美國”人口構成呈現什么變化趨勢?造成的原因是什么?對美國社會有何影響?2.影響殖民霸權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殖民霸權地位變化根本上取決于各國的綜合國力1.殖民霸權與資本主義發展的關系是什么?資本主義發展的過程,就是它殖民霸權地位確立過程,也就是與其他殖民國家不斷斗爭并取得勝利的過程.早期殖民擴張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資本原始積累二、自由競爭時期的繁榮與危機(一)工業革命與空前繁榮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為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掃除了障礙。從18世紀中葉開始,歐美一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后發生了工業革命。工業革命是以機器為主體的工廠制度代替以手工技術為基礎的手工工場的革命。英國工業革命影響和帶動了農業革命,推動農業向資本主義方向發展。(一)工業革命與空前繁榮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構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掃除了障礙。從18世紀中葉開始,歐美一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后發生了工業革命。英國是殖民擴張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廣闊的海外市場1、工業革命的背景生產能力有限運輸能力有限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殖民擴張擴大市場市場需求巨大生產能力差運輸能力差矛盾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呢?提高生產能力和運輸能力工業革命2、工業革命的開始工業革命最先開始的國家:工業革命最先開始的行業:工業革命開始的時間: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發明了()。英國紡織業18世紀60年代哈格里夫斯珍妮機它是靠什么動力運轉的?克隆普頓的騾機動力的缺陷嚴重!3、動力問題的解決什么方式解決了這個問題蒸汽機意義:用蒸汽機帶動機器生產,促進大工廠生產的發展,人類進入蒸汽時代4、運輸問題的解決汽船1870年,全世界鐵路總長度超過二十萬千米手工工場工廠手工生產機器大生產工業革命完成標志:1840年英國大機器生產已經成為工業革命的主要方式。5、工業革命的完成6、工業革命的影響
“蒸汽時代”的到來給人類社會帶來了什么?想一想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以英國為例工業革命使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英國的國民經濟以驚人的速度發展。1740_1800年原煤生產增長1倍。進入19世紀,100年間生鐵產量增長30倍,原煤增長20倍。在1780年,英國生鐵產量低于法國,到1848年,便超過世界各國生鐵產量總和。英國國民生產總值在1801_1851年的50年間增長125﹒60%,1851_1901年的50年中又增長213﹒9%。英國的對外貿易充分體現出工業社會進口農產品、出口工業品的特征。英國棉布出口量由1850年為1000萬磅,1870年增加到2700萬磅,生鐵出口量1850年不足50萬噸,1872年達到350萬噸。英國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英國工業革命影響和帶動了農業革命,推動農業向資本主義方向發展。18世紀英國已成為最大的殖民國家
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國家確立對世界的統治,形成西方先進東方落后局面。
“當革命的風暴橫掃整個法國的時候,英國正在進行一場比較平靜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減弱的變革。”
——恩格斯創造巨大生產力(二)繁榮帶來的危機隨著工業革命的完成和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資本主義所固有的內在矛盾也開始逐步暴露出來。資本主義作為一種剝削制度,它對社會歷史發展的作用與帶給人類的災難一直是同步的。自由競爭時期的資本主義繁榮的另一面是日益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危機。73
經濟危機就是指經濟系統的嚴重波動,或一般指一個或多個國民經濟或整個世界經濟在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內的不斷收縮1、經濟危機是社會瘟疫74經濟危機史1825年,資本主義第一次經濟危機1857年,世界性經濟危機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2008—2009年次貸危機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1929——1933)經濟危機期間美國紐約華爾街股票交易所門前的人群報道股票狂跌的新聞失業的人群“親身”體驗:要求提高工資改善勞動條件的美國工人農場主銷毀“過剩”的牛奶1929~1933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情況表(2)根據以上材料說明1929年—1933年經濟危機有哪些特點?時間特別長、范圍特別廣、破壞性特別大(3)概括這場從美國開始的經濟危機產生了哪些深刻影響?對各國:對世界:(1)為什么美國經濟危機會迅速地波及到其它資本主義國家?美國是世界頭號經濟大國;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美國次貸危機售價僅1美元的別墅1美元的別墅“汽車之都”底特律一幢兩層住宅被美國一家銀行以1美元價格出售,且許諾倒貼1萬美元,才在第19天找到一名買主。這家未公開名字的銀行今年1月曾以1100美元價格出售該屋,但始終無人問津。由于這座房子還欠著4000美元的稅款和一大筆水費賬單,房子所在地區治安又差,這家銀行為了盡快將這個燙手山芋脫手,最近竟然掛出了1美元的驚人跳樓價進行銷售。為了盡快將這座1美元的房子成交,這家銀行甚至同意支付房產代理商2500美元的銷售傭金和1000美元的成交獎金,銀行甚至還表示愿意幫房屋買主支付500美元的交易費用。加上這座房子以前欠繳的稅金和水費,這家銀行需要“賠出”10000美元的費用,才能賣掉這座售價1美元的房子!美國次級債危機的實質泡沫形成機制泡沫破滅過程次貸危機全球傳導機制次貸危機大事記2007年3月: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機構——新世紀金融公司破產,初露端倪2007年7月16日,貝爾斯登兩只次級債對沖基金倒閉。
2007年8月:大批次貸機構倒閉,法國巴黎銀行爆出巨額次債損失,爆發,揭開序幕2007年9月18日:搖搖欲墜的北巖銀行遭遇擠兌。驚恐的消費者們在很短時間提款達40億美元。
2007年底、2008年初:花旗、美林和瑞銀等全球著名金融機構因次貸危機出現巨額虧損,高管被迫辭職2008年3月14日:華爾街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公司被JP摩根收購(100美元、2美元)2008年7月11日:房地美、房利美危機,5.3萬億美元住房抵押貸款,無法收回,請求破產。經濟危機使社會生產力遭到巨大破壞。生產資料大量浪費,企業停工減產:大批工人失業,幾十萬、幾百萬的勞動力被拋棄在大街上:無數的商品財富被毀掉。在1847年經濟危機中,英國工業產量下降了25%,有6000多家企業破產,僅蘭開夏棉紡織業工人中失業或半失業者就高達70%。每發生一次經濟危機,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水平就倒退十幾年,甚至幾十年。2、一邊是財富的積累,一邊是貧困的加深在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資本家榨取剩余價值采用兩種主要方法:一種是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即通過延長勞動時間和提高勞動強度來增加剩余價值;另一種是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即通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使剩余勞動時間相應地延長。資本家為榨取更多的剩余價值,總是極力延長工人勞動時間,他們干方百計迫使工人對自己的勞動力作最大眼度的支出,毫不顧及這種支出對工人健康與生命的損害。
19世紀上半期,英國工人每天勞動16一18小時是極普遍的現象,連女工和童工也不例外。19世紀40年代,在美國平均工作日達到12—14小時以至14小時以上。19世紀末,資本主義國家廣泛采用的“泰勒制”就是提高工人勞動強度的一種典型制度。其做法是:首先挑選出最強壯、最靈巧的工人,強迫他們極度緊張地工作,以秒甚至幾分之一秒為時間單位,將工人勞動時的每個動作和各個工序記錄下來,并將一個小燈泡固定在工人手臂上,根據燈泡移動的情況拍攝工人的每一個動作,假若發現某個動作是“多余的”就讓他避免。然后按照測定和研究的結果,為從事這一工種的工人規定出嚴格的操作規程和生產定額。資本家對工人的殘酷壓榨和剝削,導致資本主義社會一邊是財富的積累,一邊是貧困的加深,產生嚴重的兩極分化。1843年,英國大臣格萊斯頓在下院的演說中真實地反映了這種兩極分化狀況。他說:“我國社會最令人感到憂慮的特點之一,就是國民的消費力在下降。工人階級的困苦和貧窮在加劇,而與此同時,上層階級的財富在不斷積累,資本不斷增長。”1831年和1834年法國里昂先后爆發了兩次工人反對資產階級統治的武裝起義。這是歷史上最早的工人武裝起義。1836年英國爆發了憲章運動,全國幾百萬工人都發動起來了,并堅持了長達12年之久。德國在1844年也爆發了西里西亞紡織工人的起義。憤怒的工人襲擊企業主的住宅、工廠、倉庫,燒毀全部賬簿和票證,并用斧子和石頭同前來鎮壓起義的軍隊展開搏斗。三、自由競爭向壟斷的發展
如果說18世紀中葉英國發生的工業革命,標志著資本主義從工場手工業階段進入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階段的話,那么,經過大約一百年的時間,到19世紀五六十年代,自由競爭資本主義的發展便達到了它的頂點。從70年代起,資本主義開始了從自由競爭階段向壟斷階段的轉變。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走向壟斷的原因歸根到底是由于資本主義生產的高度集中。自由競爭向壟斷的轉變之所以發生在19世紀70年代以后。(Why?)第一,19世紀70年代以后,資本主義世界出現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工業革命不可避免地導致生產的進一步集中。第二,19世紀70年代以后,資本主義世界性的經濟危機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嚴重。日益頻繁和嚴重的經濟危機,大大地加快了生產集中的步伐。(一)壟斷是資本主義生產力高度發展的必然結果進入19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出現了生產力加速發展的趨勢,這首先應當歸功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興起。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力的應用電力應用對經濟社會的影響發電機和電動機的出現,立即引起了機器生產各部門的連鎖反應,人們開始用電動機取代蒸汽機帶動各種機械。有了發電機,電燈、電話、電報、電車等,如同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出來。在這一時期,對人類生產、生活產生巨大影響的還有一項技術成就,這就是內燃機的發明和推廣運用。內燃機的優點在于克服了蒸汽機因外燃而造成的缺陷。鋼的冶煉和在工業中的廣泛使用也是這次工業革命的一個重要特點。這一時期,各種煉鋼新技術隨著工業生產對鋼鐵需求的急劇擴大而出現,產生了貝塞麥、馬丁、湯姆士等著名的煉鋼法,接著又發明了電爐煉鋼法。世界鋼產量因此而大幅度提高。英國的鋼產量從1880年的370萬噸增加到1900年的600萬噸:德國從150萬噸增加到740萬噸:美國則從1875年的40萬噸增至1890年的430萬噸,1990年猛增到1000萬噸。化學工業的崛起是這次工業革命的又一突破。從煉焦煤中提取氨、苯,用金屬氧化法從原油中沉淀琉,通過電解法生產鋁和其他化學制品,以及制造純堿和硫酸的新方法,使人造染料、化肥和烈性炸藥等一系列新興的化學工業得以迅速發展。生產力的發展,新的技術裝備的采用,特別是電力、鋼鐵、石油、化工、鐵路、汽車、飛機等重工業部門的興起推動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生產的日益集中。由于這些部門的企業本身規模巨大,需要大量的資本投資,無論從技術上還是從經濟上講,都只有在大規模經營的基礎上才能建立和發展起來。同時,鐵路網、電話通訊、大型電站的建立和遠距離輸電問題的解決,也為大規模的生產提供了便利條件,使那些需要消耗大量動力的巨型企業,有了出現的可能。所有這一切,都有力地推動了生產的集中。1、當生產集中發展到相當高的程度,極少數企業就會聯合起來,操縱和控制本部門的生產額銷售,實行壟斷,以獲得高額利潤。2、企業規模巨大,,形成對競爭的限制,也會產生壟斷。3、企業的競爭給競爭各方帶來的損失越來越嚴重,為了避免兩敗俱傷,企業之間會達成妥協,聯合起來,實行壟斷。壟斷產生的原因(二)壟斷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一次重大調整第一,生產的集中進一步提高了社會化生產程度,迫使資產階級不得不“把生產力當做社會生產力看待”第二,日趨頻繁和嚴重的經濟危機,也迫使資本家階級亟需尋找“調節資本主義的新方式”,以求減輕危機帶來的破壞。第三,資本家追逐高額利潤和無限貪婪的本性,也是產生壟斷的一個重要原因。第一,生產的集中進一步提高了社會化生產程度,迫使資產階級不得不“把生產力當做社會生產力看待”生產和資本集中的結果是生產的進一步社會化。首先,生產集中的程度愈高,企業規模就愈大,與此相適應,企業內部各部門、各工序之間的專業化分工和協作的程度也就愈高,特別是當生產的集中是在縱向合并的基礎上實現的時候,情況更是如此。這是就企業范圍內的社會化生產而言。其次,就社會范圍內的社會化生產而言,生產的集中意味著企業資本量的擴大、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產品量的增大,這就要求別的企業和社會為它提供更多的生產資料和市場,而別的企業和社會對該企業產品的依賴程度也會加深,這就大大促進了社會范圍內的社會化生產。再次,生產的集中往往首先發生在如電力、石油、化工、鋼鐵等重工業部門,這些部門具有大生產的特點,而具有大生產特點的企業本身就是社會化程度很高的企業。這些企業出現得越多,它們與社會的聯系越廣,整個社會范圍內的社會化生產程度就越高。當社會化生產達到很高程度的時候,原有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形式就顯得不夠了。高度發展的社會化生產,要求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作出相應的變化,“迫使資本家階級本身在資本關系內部可能的限度內,越來越把生產力當做社會生產力看待”。第二,日趨頻繁和嚴重的經濟危機,也迫使資本家階級亟需尋找“調節資本主義的新方式”,以求減輕危機帶來的破壞。面對日趨頻繁和嚴重的經濟危機,資產階級開始意識到,那種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競爭”的經濟關系,已經不能適應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了。于是,“國內同一工業部門的大生產者聯合為一個‘托拉斯’,即一個以調節生產為目的的聯盟:他們規定應該生產的總產量,在彼此之間分配產量,并且強制實行預先規定的出售價格”,試圖以此來減輕生產的無政府狀態。第三,資本家追逐高額利潤和無限貪婪的本性,也是產生壟斷的一個重要原因。資本家的這一本性,是由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規律決定的。首先是剩余價值規律,它決定了剩余價值的生產是資本主義生產的內在動力,是資本家全部活動的惟一動機。其次是競爭規律,馬克思說,“競爭使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規律作為外在的強制規律支配著每一個資本家。競爭迫使資本家不斷擴大自己的資本來維持自己的資本”。也就是說,資本家為了在競爭中站穩腳根,打敗對手,必然要千方百計地擴大資本,不顧一切地追求高額利潤。而生產和資本的日益集中,恰恰為少數資本家通過對商品的生產和銷售的壟斷來搜取高額利潤創造了有利條件。因此,壟斷事實上是資本家獲取高額利潤的一種手段。1879年,洛克非勒創建的美孚石油公司組成了美國第一個托拉斯,它壟斷了美國石油生產的90%。從此,托拉斯開始在美國的工礦、運輸及城市公用事業等各個部門出現。到1990年,美國已有托拉斯185個,它們壟斷了美國紡織工業的50%,玻璃制造業的54%,造紙印刷業的60%,食品工業的62%,釀酒業的72%,有色金屬業的77%,化學工業的81%,鋼鐵工業的84%。德國壟斷組織的主要形式是卡特爾,1875年德國已有卡特爾8個,1900年發展到300個,1911年進一步增加到600個。英國到1902年也已有各種形式的壟斷組織57家,其中80年代建立的諾貝爾炸藥公司壟斷了全國的炸藥生產,1888年建立的鹽業聯合公司合并了65家企業,控制了全國91%的食鹽生產。法國1876年建立的冶金辛迪加聯合了14家最大的鑄鐵企業,而銅業辛迪加在1887年就己控制了全世界銅銷售量的30%。卡特爾是最早出現的、也是最簡單的壟斷組織形式。它是生產同類商品的大企業,通過簽訂關于產品價格、銷售市場、生產規模等協定而建立的壟斷組織。比較流行的卡特爾有三種:①劃分銷售市場的卡特爾;②規定統一價格的卡特爾;③規定生產規模的卡特爾。
辛迪加是同一生產部門的少數大企業通過簽訂關于銷售商品和采購原料的協定而建立的壟斷組織。參加辛迪加的企業,其商品銷售、原料購買,都必須由總辦事處統一辦理。
托拉斯是由若干生產同類商品的大企業或產品有密切聯系的大企業互相聯合而組成的壟斷組織。在托拉斯內,一切有關生產、銷售和財務等等業務,均由托拉斯理事會統一處理,而原來的企業主則成為托拉斯的股東。
康采恩是由不同經濟部門的許多大企業聯合組成的壟斷組織。參加康采恩的既有單個的企業,又有其他的壟斷組織如辛迪加、托拉斯;既有工業企業,又有商業企業、交通運輸企業以及銀行和保險公司等。其中最大的銀行或企業則是這個龐大復雜組織的核心。康采恩最明顯地表現出帝國主義時期銀行壟斷資本和工業壟斷資本相結合的特點。隨著工業壟斷的發展,銀行壟斷也出現了。工業壟斷組織在資本循環中,一方面有大量暫時閑置的貨幣資本要存入銀行,另一方面擴大生產時也需要向銀行大量貸款,這就要求銀行擴大資本,于是促進了銀行業的集中。當銀行業的集中達到一定程度時,少數較大規模的銀行使聯合起來形成了壟斷組織。銀行壟斷組織形成后,銀行的作用發生了變化,即由原來普通的信用中介人,變成了能夠決定企業命運的萬能壟斷者,銀行同工業的關系也因此而日益密切,并逐漸融合起來形成了一種新型的資本——金融資本。在金融資本的基礎上產生了金融寡頭,他們不僅操縱銀行,而且控制工業,不僅掌握國家經濟命脈,而且支配國家政權。金融資本和金融寡頭統治的確立,標志著資本主義完成了從自由競爭向壟斷的轉變,資本主義進入了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階段。(三)壟斷資本主義的政治統治隨著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資產階級在政治上的統治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首先表現在資產階級中的壟斷集團與國家政權的結合。通過這一結合,壟斷資本控制了國家政權,資產階級國家機器也隨之強化起來。其次壟斷資本為了有效地控制國家政權,勢必要求國家權力的相對集中,于是出現了國家權力往行政機構轉移的趨勢,從而使政治上業已形成的議會民主制度,實質上遭到破壞。1、壟斷資本與國家政權的結合壟斷資本與國家政權的結合,主要是通過人事參與,實行“個人聯合”的方式來實現的。這種個人聯合,可以來取收買政府高級官員和議員的辦法,也可以用直接派人或親自出馬擔任政權職務的辦法來達到目的。壟斷資本對政府官員的收買,一是金錢賄賂。
二是為政府官員在銀行和壟斷組織中謀求肥缺,作為對他們在政府任職期間為壟斷資本效勞的一種報酬。1892—1893年在法國揭露的被法國開鑿巴拿馬運河的公司所收買的國務活動家、官員和報刊的大舞弊、大受賄案件,就是一個例證。
德國的一個政府官員費爾克爾,曾當過政府卡特爾問題委員會的委員,為限制卡特爾的活動做過一些工作,而且很賣力氣。但后來卻被壟斷資本家收買了,并在當時德國最大的壟斷組織——鋼業辛迪加中擔任了重要職務。
壟斷資本控制國家政權的另一個辦法,是在政府中安插代理人,或親自出馬擔任政府要職,直接掌握國家權力。1900年美國總統麥金萊組成的內閣,就囊括了一大批美國各壟斷財團的頭目和代理人:洛克非勒財團的舍爾曼任國務卿,摩根財團公平人壽保險公司的董事長布利斯任國防部長,摩根本人的法律顧問路特出任陸軍部長,梅隆財團所屆銀行的董事長諾克斯則任海軍部長,等等。
“今天是部長,明天是銀行家,今天是銀行家,明天是部長”2、資產階級國家機器的強化壟斷資本與國家政權的結合,一方面使壟斷資本控制了國家政權,另一方面國家政權本身也由于壟斷資本的支持而大大強化起來。特別是資產階級國家的軍事官僚機構,在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1870年,美國專門增設了司法部,以統一全國的警察部門和特務組織。1885年,英國建立了秘密警察,以加強政治上的監視和控制。德國187I年建立的德意志帝國,在宮廷里設立了宮廷軍事委員會、德皇軍政室和總參謀部等一系列軍事機構。美國在開國之初幾乎沒有軍隊,到1898年美國陸軍部所統轄的兵力己達22.5萬人。1882年,美國開始實施擴建海軍的計劃,1893年哈利遜政府把海軍軍費提高到3000萬美元,艦只迅速增加,使美國海軍實力由世界第12位躍居第5位。英國也在1871年實行陸軍改革,推行短期兵役制。1889年,英國議會又通過了大規模擴建海軍的法案,規定英國海軍必須超過其他兩個最強的海軍國家的聯合艦隊。法國的軍事官僚機構本來就很龐大,有50萬人的官僚隊伍和50萬人的軍隊,普法戰爭后梯也爾政府于1875年又頒布了擴軍法令,使法國的軍隊到19世紀末增加到70多萬。同一時期,俄國的軍隊也增加到150多萬,居歐美各國之首。軍隊的迅速擴大,導致資本主義國家軍費急劇增加。英國的軍費支出在1869—1870年為2244萬英鎊,到1897一1898年便增至4009萬英鎊,在不到30年的時間里增加近一倍,使軍費支出在國家預算中占據了39%。同期,法國的軍費支出也從2355萬英鎊增加到3700萬英鎊。俄國則從1540萬英鎊提高到3560萬英鎊。德國的軍費支出增長更快,在1879—1899年的20年間增加一倍以上,從43000萬馬克增至93000萬馬克。3、政治權力集中化的趨勢加強自由競爭資本主義時期議會的作用:議會作為全體資產階級的代表機構不僅享有全部的立法權,而且享有組織、監督政府的權力。政府不能推行與議會的意志相抵觸的政策,政府要服從議會的決議,要接受議會的監督,重大問題的決定要通過議會,等等。議會的這種作用,反映了當時資產階級內部存在著的平等關系。壟斷資本主義時期議會作用削弱一方面,壟斷資本集團的出現,使少數壟斷資本家控制國家權力成為可能。另一方面,隨著壟斷統治的加強,資產階級愈來愈感到議會制的統治形式多有掣肘。于是出現了權力朝著政府方向轉移的趨勢,政府不僅不再聽命于議會,相反卻在實際上操縱著議會的活動。1875年,英國首相迪斯雷利根本不經議會同意,就以400萬英鎊買下了蘇伊士運河公司一半的股票,為的是使英國能夠奪得對運河的控制權。迪斯雷利政府的這一行動,無疑是對議會傳統權力的一次嚴重挑戰,可是,對于這樣一起褻瀆代議制民主的行動,壟斷資產階級不僅不加指責,反而為之喝彩。1881年,法國的茹菲理政府沒有經過議會表決就出兵占領了突尼斯,法國壟斷資產階級也沒有因此責怪政府侵犯議會權力,而是把它看成自己發財的大好時機。這些事實說明,“議會至上”的政權體制已經不能適應資產階級統治的需要了。議會地位的下降和政府權力的上升,意味著政治權力的集中化。從根本上說,這是資本主義經濟從自由競爭走向壟斷的必然結果,是經濟壟斷在政治上層建筑領域的必然表現。因為經濟上的壟斷在客觀上要求政治上的集權,換句話說,經濟上的壟斷必然導致政治上的集權。反映到政治制度上,最根本的就是議會權力的削弱和行政權力的加強,其目的是便于壟斷資產階級控制國家政權。這是壟斷資本主義時期資產階級統治的一個重要特點。4、民主形式的進一步發展“民主共和制是資產階級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殼,所以資本一掌握這個最好的外完,就能十分鞏固十分可靠地確立自己的權力”。
————列寧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化工原料采購銷售合同范本參考
- 2025年自建房設計與施工一體化合同協議書
- 患者的心理護理
- 2025年吉林省長春市寬城區中考二模英語試卷
- 招投標實務操作
- 醫學檢驗技術分析模板
- NC6應付管理培訓
- 途牛:2022國慶旅游消費趨勢報告
- 八年級語文上冊《大自然的語言》教學設計
- 三下鄉社會實踐個人工作總結模版
- 遂寧遂寧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公開招聘編外人員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DBJ41-T311-2025 《人民防空節鎳型不銹鋼防護設備選用與安裝技術標準》
- 2025-2030年中國軍用機器人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高考化學復習新題速遞之有機合成(解答大題)(2025年4月)
- 駕校掛靠合同協議書
- 2025年福建武夷旅游集團有限公司人才教育板塊自主招聘17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新聞閱讀-2024年中考語文記敘文閱讀專項復習(原卷版)
- 2025-2030中國面粉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前景趨勢與投資研究報告
- 民法典進企業講稿課件
- 2025年計算機編程能力測試試卷及答案
- 2025信息技術系統維護服務合同范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