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描寫景物_第1頁
多角度描寫景物_第2頁
多角度描寫景物_第3頁
多角度描寫景物_第4頁
多角度描寫景物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多角度描寫景物教學設計一、 學情分析學生怕寫作文,尤其怕寫寫景類的作文,雖然說觀察了,景物在心中,但美景在心中,筆下難展現,這是普遍現象,這是學生和老師普遍頭疼的問題。于是,教會學生描寫景物的方法在現階段就顯得尤為重要。二、 訓練目標培養觀察景物的能力,做到細致觀察。學會抓住景物特征,層次清晰的進行描寫。學會準確運用詞語和修辭,對景物進行多角度的描寫。學會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三、 訓練難點抓住景物特征,層次清晰的寫景。運用修辭,多角度寫景。四、 訓練流程(一) 故事導入,激發興趣。相傳乾隆皇帝游江南時經過南方一個叫通州的小鎮,想到北方也有個地方叫通州,于是寫出上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隨后,讓臣下對下聯。眾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甚至有人關起門來翻了大量的資料,但對出的下聯乾隆都不滿意。這時,乾隆手下一個默默無聞的人,在通州的街上轉來轉去,他發現這地方有許多的當鋪,靈機一動,對出下聯: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乾隆聽后,拍手叫好,賞賜了許多珍寶。其實,這位默默無聞的人之所以能妙對且受賞,就在于他的觀察揣摩,抓住身邊事物的特點。藝術家羅丹曾經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應該用一雙慧眼觀察身邊的事物、景物。(二) 仔細觀察,抓住特征。魯迅先生曾說過:靜觀默察,爛熟于心。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善于觀察。觀察小鳥怎樣飛翔、清晨的小花開放時的姿態、閃動著繁星的靜謐的夜……要注意觀察景物變化的過程比如樹木什么時候抽出新芽,什么時候枝繁葉茂,什么時候赤裸著樹干。要善于捕捉景物的顏色和姿態,比如花,有的艷麗多姿,有的清香四溢;比如水,有的洶涌澎湃,有的水平如鏡。觀察是描寫景物的前提。(三) 欣賞圖片,自由描述。古時有位畫家叫做厲歸真,他酷愛畫老虎,曾住到有虎出沒的山林里,躲在大樹上仔細觀察虎坐、臥、跑、跳的動作,反復進行描摹。經過長期觀察,他畫的老虎神態逼真,令人嘆服。繪畫需要觀察,寫作也是如此。這里有一幅山水畫圖片,請你認真觀察。并用"這里的景致真美,你瞧,……”的句式,描寫你觀察到的美景。山水畫圖片欣賞學生自由創寫后交流(學生自由表述)自然萬物,有難以言傳的美,我們能感受到大自然之美是一種幸福,但不會準確的表達這種美卻是一種遺憾。描寫是指用準確、鮮明、生動的語言文字,對人、事、景、物進行具體描寫和刻畫的一種表達方式。景物描寫是指對自然風景和社會環境的描寫,對景色及周圍陳設的描寫。一般描寫景物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全篇以描寫景物為主,如《春》《濟南的冬天》等。一種是在寫人、記事、議論中插入景物描寫,如《繁星》《社戲》等。(四)方法指導,生動描寫。抓住特點,巧用修辭。描寫景物要抓住特點,巧用修辭手法,生動地描寫景物的特點。景物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形狀、顏色、質地以及音響、氣味等方面。示例一: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車十,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子卻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鄉下去,小路上,石橋邊,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還有地里工作的農夫,披著蓑,戴著笠的。他們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學生賞析、交流)賞析:朱自清抓住南方的春雨的特點:連綿,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法,形象描繪。"看,像牛毛,像花車十,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這種雨,使樹葉子"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雨夜,一點點黃暈的燈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白天,"地里工作的農夫,披著蓑,戴著笠的”。給我們呈現的是一幅春雨農耕的圖畫。示例二: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學生賞析、交流)賞析:作者運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把濟南比作"小搖籃”;把山坡上小村莊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畫”;把整個冬天的濟南比作一塊"藍水晶”,小巧秀麗。把濟南老城說成是"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把濟南周圍的一圈小山寫得很有溫情,"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把山坡上斑駁的色彩,說成是"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秀美動人;把夕陽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擬為害羞的少女,情態可掬。這些修辭手法的運用,既形象地描寫濟南的冬景,又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調動多種感官,多角度感知景物的特點。如果我們能從多角度、多側面去描摹景物,那我們的文章就會生動得多。著名作家余光中說過:"我們期待的散文,應該有聲、有色、有味、有光。”調動多種感官去體味,讓景物呈現出豐富瑰麗的聲、色、味、態;注意動態、靜態的調和,實景(眼前之景)、虛景(聯想想象之景)的互補;注意手法多樣,兼顧正面與側面等,多角度地描寫景物。示例一:"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在瞭亮地響著。(學生賞析、交流)賞析:作者寫春風的柔和,先用南宋志南和尚的"吹面不寒楊柳風”的詩句,用"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從觸覺的角度寫春風的溫暖,柔和。"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濕潤的空氣里醞釀”。作者從嗅覺的角度寫春風的傳味的特點。把春鳥的歌唱、牧童的笛音,送入人的耳膜,"與輕風流水應和著”,從聽覺的角度寫春風的傳聲的特點。作者從多方位描寫春風,把這個本來不易表現的事物也寫得栩栩如生。示例二:他靠紗窗望出去。滿天的星又密又忙,它們聲息全無,而看來只覺得天上熱鬧。一梳月亮象形容未長成的女孩子,但見人已不羞縮,光明和輪廓都清新刻露,漸漸可烘襯夜景。小園草地里的小蟲瑣瑣屑屑地在夜談。不知哪里的蛙群齊心協力地干號,象聲浪給火煮得發沸。幾星螢火優游來去,不象飛行,象在厚密的空氣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陰黑處,一點螢火忽明,象夏夜的一只微綠的小眼睛。(錢鐘書《圍城》)(學生賞析、交流)賞析:作者寫夏夜的寧靜,先從視覺的角度寫星忙月殘,如"一梳月亮象形容未長成的女孩子,但見人已不羞縮,光明和輪廓都清新刻露”。再從聽覺的角度寫蟲聲屑屑、蛙群齊鳴,以動襯靜,寫出了夏夜的寧靜。選好觀察點,有序寫景。觀察和描寫景物,要注意選擇好觀察點,按一定的順序進行描寫。隨著觀察點的變換,景致也有所變換,我們常常采用移步換景的寫法,描寫景物。示例一: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學生賞析、交流)賞析:作者著力寫春花競相開放的景象,觀察點由上而下,描寫時按照"樹上""花下”"遍地”的]||順序,有序寫景。不僅桃花、杏花、梨花爭相斗妍,而且野花遍地,萬紫千紅。眾花還以其特有的色香,吸引無數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蝴蝶翩翩起舞,活現出春意盎然的氣氛。示例二:我們順著彎彎曲曲的石徑,來到了瀑布對面的觀瀑亭。憑欄眺望,但見巨瀑似布如帛,洶涌澎湃。瀑水由懸崖直瀉牛潭中,氣勢磅礴。濺起的水珠高五六丈,閃銀亮玉極為壯觀,仿佛那是無數晶瑩透亮的珍珠在陽光下跳躍。順著彎彎曲曲的石徑,我門又來到峽谷底。從下往上看,瀑布就像一塊巨大的白紗披在青山少女的肩上;又似老人白雪般的銀發一落千丈。瀑布那強有力的節奏,如同一支交響在我耳邊回蕩。它的美是無法形容的,它是一顆未經雕琢的鉆石,那樣晶瑩;那樣純樸。(學生賞析、交流)賞析:文段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寫瀑布的壯美。站在觀瀑亭,遠眺瀑布,似布如帛,洶涌澎湃。站在峽谷底,仰視瀑布,瀑布如青山少女肩上的白紗,如老人的銀發。4.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清代著名的畫家和詩人鄭板橋寫過這樣的詩句:"一枝一葉總關情”,強調的就是以情帶景。"一切景語皆情語。”寫景,不僅是作者對自然界景物的肉眼所見,更主要的是作者的心靈的感受。流動著情感的文章才富有感染力。比如《濟南的冬天》,老舍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喜愛和贊美之情:"濟南真得算個寶地”"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那些小山太秀氣!”。不能為寫景而寫景,寫景是為了抒情達意。示例一:豬場西側,沿小河飛著越來越多的螢火蟲,閃閃爍爍的,把豬場前的空地布置得像是真的舞臺。田野上,蛙鼓蟲鳴,一陣陣如潮涌起。月亮這時悄悄爬上了天空,村民們都沐浴在銀輝之中,久久不愿散去,把鄉村的夜晚鬧成了我至今難忘的狂歡節。(《鄉村狂歡節》)(學生賞析、交流)賞析:作者此段文字追求"情景交融,物我統一”,無論是閃閃爍爍的螢火蟲的舞陣;還是如潮似水的蛙鼓蟲鳴,都是為了表情達意所設。與沐浴在月亮的銀輝之下、不愿散去的村民,相印成趣,進一步突出了"狂歡”的主旨。示例二:大雪過后,萬物潔白,房上,地上,樹上全披上了一層厚厚的玉衣。遠眺天地相連處,太陽正要升起,紅彤彤的彩云不斷擴散,使這遍野的大雪越發顯得明凈。冬小麥蓋著雪姑娘親手縫制的軟乎乎的大棉被,安安穩穩地睡了,心里默默念著:明年的麥穗,一定結得又大又飽滿。雪花無私地滋潤著大地,大地正做著溫馨的夢,構思著春天的絢麗圖景。我多么希望這雪景永在,永遠停留在這遼闊無垠的土地上,來裝飾祖國壯麗的山河,給人以美的享受。但這是不可能的。雪花,似乎一出生就是為了粉身碎骨,裝飾大地那只是它一生中微不足道的一點小事,而更重要的則是犧牲自己,滋潤大地,來孕育一顆顆豐滿的種子,醞釀一個生氣勃勃的象我夢中一樣的豐收場面。(學生賞析、交流)賞析:《雪后》的作者便是通過對雪景的描繪,表達自己內心的愛雪之情。但作者不滿足于為寫景而寫景,寫景是為了抒情,為了更好的表達主旨。作者不滿足于對壯麗雪景的描繪的,進一步地挖掘雪的作用,并通過對雪的作用的描寫贊揚一種精神,一種從一出生就是為了他人粉身碎骨犧牲自己的奉獻精神。方法總結:1.抓住特點,巧用修辭。2.調動多種感官,多角度感知景物的特點。3.選好觀察點,有序寫景。4.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五)作文展評結合本節課所講的觀察和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閱讀《我漫步在金色的校園》一文,并做簡要評論。我漫步在金色的校園里傍晚,我帶著緊張學習后的疲勞,走出了教學樓,來到布滿金色陽光的校園。向西望去,只見水池中的噴泉涌出高高的水柱,周圍的小噴嘴噴出的水柱也都向中間聚攏,形成默契的配合。在夕陽的映照下,水柱披上了金色,遠遠地就給人以清爽的感覺。走到近前,濺出的水霧撲在臉上,仿佛蒙蒙細雨從天而降。水池周圍繁花盛開,噴紅吐綠,絢麗多姿。球形的麥冬青,樸實莊重;粉紅色的雞冠花昂首挺立;菊花、串紅在晚風中搖來搖去……深深呼吸這涼爽、清新、芳香的空氣,感到沁人肺腑的愜意。水池旁還有幾個辛勤的園丁正在為花朵修枝葉,正是他們用汗水打扮著我們美麗的校園,滋潤著每個人的心田。看看南北兩旁,在乳白色的建筑上有兩幅巨大的壁畫。北面是一個人蹲在那里若有所思,誰也猜不透他在想什么,或許他正思考。南面那幅龐大、復雜的幾何空間圖形,在探求其中奧妙,或許他是在深沉地望著每個人,提示人們要學會運用頭腦……我離開了噴水池,沿著潔凈的大道向東南來到科技樓,這是同學們做實驗,提高動手能力,開闊眼界的地方。樓是曲形的,最引人注目的是東邊樓頂的半圓形頂部的天文臺。往上望去,顯得那么高大。就是在那里,同學們的視野擴大到浩瀚無邊的宇宙中,那突出的圓球,仰望藍天,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對科學事業的追求……我登上樓頂,來到寬敞的平臺,輕松愉快,仿佛一個沒事人一樣。俯視周圍景致,只見萬道霞光為整個校園披上金色,乳白色的建筑群錯落有致,小巧的花壇點綴其間,由六邊形的教室組成的教學樓穩坐對面……樓呀,樹呀,路呀,都沐浴著金色的陽光。走下科技樓,來到圖書館門前的方磚路上,立刻感到一種清爽莊重的美。兩邊是綠茸茸的草坪,周圍是松柏圍成的墨綠色的圍墻,在這紅圍翠繞之中的便是披著乳白色外衣的圖書館。里面一定有不少同學正在安靜地學習,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圖書館西面有一條長長的走廊,像一條紐帶把各自南北的樓房連接起來。雨天,它為師生們擋雨;夏日,它為師生們遮陽。瞧!不少人正在這兒促膝談心,有的在欣賞景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